辽宁省大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1-16 21: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甲骨文及周代的金文中画人坐形,则席地,乃殷、周同俗。兵器戈、矛、弓、矢、刀等,甲骨文与周代金文无殊。殷、周同用贝为货币,“贝”字常见于甲骨文及周代金文中。这表明

A. 商周的风俗完全一致 B. 甲骨文是古老的成熟文字 C. 文化的发展有其渊源 D. 周代的文化水平高于商代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了商周文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乃殷、周同俗。兵器戈、矛、弓、矢、刀等,甲骨文与周代金文无殊。殷、周同用贝为货币,‘贝’字常见于甲骨文及周代金文中。”的理解和掌握。

2. 南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中古阳洞里早期的佛龛造像多有戴风帽、身穿夹领小袖短袄、脚着浑筒靴的形象,而后期佛龛造像已改穿传统服饰 褒衣博带(儒生装束)。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传统服饰适合塑像 B. 佛教文化多姿多彩 C. 北方政治局面稳定 D. 少数民族汉化趋势 【答案】D

【解析】材料说法龙门石窟前期的佛龛造像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后期佛龛造像受汉族儒家文化的影响,开始着儒生装束,体现了少数民族汉化的趋势,D不正确;A与材料所述无关;后期服饰反映的是儒家文化的影响,B不正确;C与史实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古代中国民族关系有所掌握,古代汉族地区文化相对发达,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往往会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出现少数民族汉化的趋势。

3. 北宋时,在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一一榷场里面,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据此可知

A. 榷场是为了回购书画文物而设置的 B. 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

C. 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 北宋时期北方的经济水平低于南方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并结合南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南宋时期书画文物向南回流,体现了南宋人民对故土的依恋之情,B不正确;榷场是宋代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不是专为书画文物而设,A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是在南宋,D说法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宋代民族关系的内容,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两宋时期民族关系有所掌握,南宋时期偏安江南,北方地区被金占据,宋人对北方故土的思念之情往往在文化领域体现的较为明显,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4. 蒙古军队南下之后,“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1273年以后,大农司辑《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各类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农书的种类和来源繁多 B. 土地高度集中社会动荡 C. 农耕文明的影响力很大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元朝建立之初,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占据大量的农田用以放牧,1273年以后,大量农书的出现,反映了元朝农业生产有所发展,说明农耕文明的影响力较大,C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动荡的相关信息,B不正确;D与材料所述无关。 5. 康有为曾说:“欧洲数千年之有国会者,则以地中海形势使然”;然而后来他又说,英国得此之先,故在大地(世界)最先强,欧美得其播种之先,故次强。及今移植而用之……何必怵他人之先我哉! 由此可见,康有为

A. 对于本国国情充分了解 B. 重视给予国民民主权利 C. 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D. 全面论证民主制的作用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欧洲数千年之有国会者”、“英国得此之先,故在大地(世界)最先强”、“及今移植而用之……何必怵他人之先我哉!”体现了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议会制度,即中国国民的民主权利,B符合题意;A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的信息,C不正确;D“全面”的说法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康有为的思想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明确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即主张学习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代议制,以此作答即可。

6. 同盟会成立时,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在他辞去临时大总统进行演讲时指出:“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这表明孙中山

A. 关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B. 主要代表下层民众利益 C. 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较大 D. 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表明孙中山强调一方面要促进经济的发展,促使国家富强,但另一方面处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考虑,主张防止垄断局面的出现,可以得出其不仅关注资本家的利益,还关注国家的整体建设与发展,A符合题意;B说法与孙中山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不符;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材料所述是防止垄断,不是要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D不正确。

7. 1946年,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共计38人。国民党代表8人,中共代表7人,民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代表9人。会议过程中,中共代表与民盟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团结其他爱国人士结成反内战、争民主的联盟。材料表明

A. 民主党派和中共利益完全一致 B. 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得以落实 C.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矛盾已消除 D.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共代表与民盟代表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团结其他爱国人士结成反内战、争民主的联盟”表明中共的主张得到各民盟和各民主党派的支持,说明中共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D符合题意;A“完全一致”说法不正确;B“得以落实”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与史实不符。

8. 建国初期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赤脚医生,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如图7)。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据此推知

A. 赤脚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 B. 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C. 我国赤脚医生群体是左倾错误的产物 D. 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可以得出,赤脚医生的出现为建国初期中国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对于解决农村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B不正确;C说法不正确;D“圆满解决”的说法不正确。

9.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 A. 古罗马的民主与共和精神 B. 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 C. 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D. 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原则 【答案】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的法律的影响有所掌握,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的源头,对近代西方的法律原则和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选项寻求二者的共同点即可。

10. 下表是1277年巴黎主教坦皮尔从当时巴黎大学流行的各种观点中收集到的被宣布为异端的一些内容。据此可知, 第168条 节欲本身不是美德。 第174条 第176条

当时的巴黎大学

基督教的法规,就像别的宗教一样,有传说的成分和谬误之处。 幸福属于现世,而不属于来世。 A. 打破了基督教会的垄断 B. 人文精神比较流行 C. 缺少理性、科学的态度 D. 各种学术得到发展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节欲本身不是美德。基督教的法规,就像别的宗教一样,有传说的成分和谬误之处。幸福属于现世,而不属于来世。”可以得出当时流行的观点为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现世生活的幸福,带有明显的人文主义色彩,B符合题意;A“打破了”说法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学术的发展问题,D不正确。

11. 二战后初期,英用著名经济学家庇占曾对英国国有化改革评论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能而且必须存在若干社会化的工业,但是这仅仅是资本主义大海中的小岛。”材料说明英国的国有化改革

A.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B. 提高了二战后英国的生产力 C. 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D. 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能而且必须存在若干社会化的工业,但是这仅仅是资本主义大海中的小岛”可以得出其强调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不应该占主导地位,以确保资本主义性质,由此可以得出国有化改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符合题意;B与材料主旨不符;C“改变了资本主义性质”说法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反对国有化的信息,D不正确。

12.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期间批判斯大林,导致苏联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开始怀疑社会主义道路,并对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这丝毫不亚于一颗原子弹的威力。苏共党内变故、社会主义阵营思想动乱、乃至被西方国家传播利用都是它带来的恶果。由此可见

A. 赫鲁晓夫不应该批判斯大林 B. 苏联人的思想得到彻底解放 C. 苏联完全摆脱了斯大林模式 D. 意识形态稳定显得十分重要 【答案】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vf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