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原稿

更新时间:2023-09-22 23:47: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2017学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征求意见稿)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希望项目幼儿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科学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

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与情境,借助《指南》,正确解读幼儿的行为,了解其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且有意义。 目标:

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

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反思意识,提高教育决策的有效性 要求:

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

2.持续捕捉并记录个体儿童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的行为,解读并

发现儿童自身某领域发展变化、水平与特点,尝试做出回应。

3.持续捕捉并记录个体儿童日常情境中的行为,解读并发现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材料等的适宜性,调整教育行为。 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将对儿童的观察通过合适的方式(如视频、照片)与儿童进行分享,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行为的意图,提高观察与解读的准确性。 6.对于初学观察的教师,可以就某一观察对象,多人同时观察,各自形成观察报告(含观察纪录、分析与解读、教育建议),然后比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分析的准确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7.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性质,制定持续的观察计划,例如有特殊需要得到儿童,就需要制定长期的观察计划,防止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参考书:

?施艳、韩春红编.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2 ?Carole Sharman著.单敏月等译.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8

?Sheila Riddall—Leech著.潘月娟等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

大出版社.2008.1

?Warren R.Bentzen著.于开莲等译.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二、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

改造现行课程方案是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程适宜性水平的重要策略。只有坚持对现行课程方案的不断调整,课程的适宜性程度和游戏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目标:

1. 基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审议,并做出适宜性调整。能关注生活活动的价值,将课程有机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

2. 关注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设计、生成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

3. 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要求:

1.审议幼儿一日生活,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给予幼儿更多自发活动的机会,注重动静交替,形成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等各类活

动科学组合的一日活动流程,避免无序化、随意化和单一化。

2.审议室内外环境。教师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活动的角度出发设计班级空间,而不是从教师利于管理幼儿的角度规划空间。要丰富室外环境,让室外环境更具有生命的气息。室外环境要有利于幼儿开展运动、观察、种植、探索、扮演、操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3.审议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应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要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幼儿不同发展领域经验中寻找课程内容,要从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中寻找课程内容,从社区

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寻找课程内容,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寻找课程内容。

4.审议课程资源。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基本的玩具和多样化材料以及具有生命气息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从幼儿园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幼儿周围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都是课程资源。要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5.审议一日活动的指导策略。幼儿园活动的指导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以观察为先导的结合具体问题的启发、鼓励、提示和指导,应针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灵活采用多样化的、适宜的指导策略,而不是包办代替和一味的讲解,适宜的策略有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完整享受探究、交往和表达的过程,让幼儿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幼儿有成就感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参考书

1. 米歇尔·格雷夫斯. 理想的教学点子(全4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茱莉亚·布拉德. 陈妃燕.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翠斯特·道治.幼儿园创造性课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三、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

《纲要》和《指南》对生活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对生活的关注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关注生活要求我们在

课程建设中实现革命性的转变,从书面的知识转向生动的生活,从成人期待转向儿童需要,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来自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儿童的生活。 目标:

1. 能依据《纲要》和《指南》理解幼儿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2. 能在生活中发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实现生活的教育价值。 3. 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要求:

1. 依据《指南》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五大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契机及与幼儿当前经验的关系,使生活活动不仅满足幼儿的生理需求,而且能够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2. 对幼儿在园的生活环境进行分析,以幼儿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高度审视、完善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为幼儿提供安全、稳定、有序的环境。

3. 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具体活动的需求出发,加强对家庭生活资源的利用,在引导家长理解课程资源的价值的基础上,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和支持幼儿园课程资源收集和利用的活动,鼓励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让幼儿获得动手体验的机会。

4. 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开拓与幼儿周围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社区课程资源,以及各种民间文化资源。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有效的社区课程资源网络。 参考书

1.[日]高杉自子. 与孩子们共同生活.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vc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