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隧道开挖作业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4-01-04 20: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客运专线隧道开挖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2 编制依据

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⑵《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⑶《新建铁路福厦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福厦线双线隧道正洞及其辅助坑道的开挖施工。 4 隧道开挖施工 4.1 方案设计

要求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要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黄土隧道施工严格按照“严控水、强支护、短进尺、勤量测”的原则组织施工,应特别注意地表冲沟、陷穴对隧道的影响,要加强调查和处理。

石质隧道破碎带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台阶)防护一段(台阶)。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随后立即做好明洞衬砌,随后进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暗

洞开挖根据围岩情况Ⅴ级地段采用CRD法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Ⅳ级采用CD法或弧型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m以内,Ⅱ、Ⅲ级及横洞Ⅳ、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5m以内。

黄土隧道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石质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隧道安全。开挖方法的改变,要严格按程序申请设计变更。

4.2 中隔壁法(CD法)

C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双线隧道Ⅳ级围岩深埋硬质岩地段以及老黄土隧道(Ⅳ级围岩)地段。

4.2.1 CD法施工工艺 CD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4.2.2 CD法施工工序说明 CD法施工工序见图2。

㈠、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50超前钢花管及导坑侧壁Ф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⑵人力配合机械开挖①部,高约为6.0m,宽约为7.5m。⑶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管),安装径向锚杆及铺设钢筋网片,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㈡、⑴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②部,人工整修表面。⑵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⑶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

架,并设锁脚锚杆(管)。⑷钻设径向锚杆并铺设钢筋网片,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㈢、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③部,人工整修表面,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图1 C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超前地质预报 测量放线 左侧拱部超前支护 右侧拱部超前支护 左侧上部开挖、出碴 右侧上部开挖、出碴 左侧上部、上部中隔壁初期支护、同时进行左侧下部开挖、出碴 围岩监控量测 右侧上部、上部中隔壁初期支护、同时进行右侧下部开挖、出碴 左侧下部初期支护 围岩监控量测 右侧下部初期支护 基底加固 底部开挖、出碴,接长临时钢架 仰拱初期支护 围岩监控量测 拆除临时钢架、仰拱衬砌 仰拱填充施工 下一工序 ㈣、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④部,人工整修表面,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㈤、⑴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挖掘机开挖⑤部。⑵接长I18

约600Ⅷ隧道Φ22砂浆锚杆1中(L=2.5m)线3I18临时钢架③①二次衬砌Ⅷ约300④ⅦⅥ隧底填充仰拱初期支护⑤②约300

超前支护

图2 CD法施工工序图系统径向锚杆拱部超前支护喷混凝土

Ⅷ临时钢架至隧底,底部垫槽钢。

约450Ⅷ约75024ⅧⅥⅦ5Ⅵ钢架 钢 架 (图中未示临时钢架)ф22纵向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0m中壁(CD)法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仰拱中壁(CD)法施工工序纵断面示意图拱墙二次衬砌隧底填充边墙基座初期支护之喷混凝土Ⅵ②①约300    临时支护之喷混凝土说明:本图尺寸除钢筋尺寸以mm计外,余均以cm计。时钢架。⑵利用仰拱栈桥灌筑 ○Ⅵ部边墙基础与仰拱。

㈦、利用仰拱栈桥灌筑仰拱填充○Ⅶ部至设计高度。

ⅧⅦ⑤Ⅵ约300㈥、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

④③Ⅵ中壁(CD)法施工工序平面示意图㈧、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Ⅷ部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4.2.3 CD法施工控制要点

⑴上导坑①、③部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

下导坑②、④部的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⑵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⑶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 4.3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CR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Ⅳ级围岩深埋软质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Ⅴ级围岩深埋地段的施工。

4.3.1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 4.3.2 CRD法施工工序说明 CRD法施工工序见图4。

㈠、 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50小导管及导坑侧壁Ф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⑵机械开挖①部,人工配合整修。⑶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⑷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

喷4cm厚混凝土,架立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管),安设I18横撑。⑸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㈡、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②部,人工配合整修,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接长型

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安装锁脚锚杆(管),安设I18横撑,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㈢、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③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㈣、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④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㈤、⑴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⑤部,人工配合整修。⑵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⑶接长Ⅰ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⑷拆除下部横撑,安设型钢钢架仰拱单元,使之封闭成环。

图3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超前地质预报

仰拱初期支护 围岩监控量测 拆除临时钢架、仰拱衬砌 仰拱填充施工 拆除底部临时横撑,底部开挖、出碴,接长临时钢架 基底加固 左侧上部、上部中隔壁初期支护、横支撑施工 同时进行左侧下部开挖、出碴 围岩监控量测 右侧上部、上部中隔壁初期支护、横支撑施工 同时进行右侧下部开挖、出碴 左侧拱部超前支护 右侧拱部超前支护 测量放线 左侧上部开挖、出碴 右侧上部开挖、出碴 左侧下部初期支护,必要时架设底部横撑 围岩监控量测 右侧下部初期支护,必要时架设底部横撑 下一工序

图4 CRD法施工工序图

系统径向锚杆

约600约450拱墙二次衬砌初期支护喷混凝土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②   003约 

系统径向锚杆喷混凝土φ50小导管(L=5.0m)拱部ф50超前小导管(L=5.0m),环向间距40cmⅧφ22砂浆锚杆(L=2.5m)③Ⅰ18横撑二次衬砌Ⅷ③Ⅷ④Ⅰ18横撑(必要时)Ⅵ钢架Ⅵ隧底填充仰 拱初期支护Ⅶ①中壁(CRD)法施工工序纵断面示意图仰拱Ⅵ说明:本图尺寸除钢筋尺寸以mm计外,余均以cm计。①约300临时支护喷混凝土④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③Ⅷ中壁交叉(CRD)法施工工序横断面示意图

隧平锚杆道Ⅷ水L=3.5m中①Ⅰ18临时钢架线约750②Ⅰ18横撑(必要时)隧底填充

Ⅵ⑤Ⅶ约300必要时喷混凝土300封闭掌子面凝土④必要时喷5cm厚混型钢钢架②封闭掌子面(图中未示临时钢架)ф22纵向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0m⑤边墙基座㈥、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及上部临时横撑。⑵利用仰拱栈桥灌筑○Ⅵ部边墙基础与仰拱

ⅧⅦ⑤ⅥⅥ拱墙二次衬砌隧底填充边墙基座初期支护之喷混凝土中壁交叉(CRD)法施工工序平面示意图混凝土。

㈦、灌筑仰拱填充○Ⅶ部至设计高度。

㈧、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Ⅷ部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4.3.3 CRD法施工控制要点

⑴ 为确保施工安全,上导坑①、③部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6~0.75m),下部②、④部的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⑤部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依据监控量测结果、地质情况综合确定,一般不宜大于6m。

⑵中间支护系统的拆除

中间支护系统的拆除时间应考虑其对后续工序的影响,通过围岩监控量测进行确定。当围岩变形达到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并在严格考证拆除的安全性之后,方可拆除。同时要注意后续作业的及时跟进。

如围岩稳定条件满足设计要求,临时支撑可在仰拱混凝土浇筑前一次性拆除,一次拆除长度依据仰拱浇筑长度确定(一般为4~6m)。

中隔壁混凝土拆除时,要防止对初期支护系统形成大的振动和扰动。可采用风镐由上至下逐榀拆除钢支撑之间的喷射混凝土,以及临时支护与初期支护连接部位附着在钢架上的喷射混凝土,临时钢构件采用气焊烧断。

4.4 双侧壁导坑法

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Ⅴ级围岩浅埋、偏压及洞口地段。

4.4.1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

图5 双侧壁导坑施工工艺流程图 超前地质预报 清理掌子面,测量放线 施作超前支护、注浆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 开挖①部,进尺同钢架间距 开挖③部,进尺同钢架间距 喷砼封闭岩面 喷砼封闭岩面 施作洞身锚杆 施作洞身锚杆 架立钢架、临时钢架及横撑 架立钢架、临时钢架及横撑 锚喷支护,闭合成环 锚喷支护,闭合成环 开挖④部,进尺同钢架间距 开挖②部,进尺同钢架间距 架立周边钢架,必要时设底部横撑 施作锚喷支护 依次开挖⑤⑥⑦部 喷砼封闭掌子面,施作锚喷支护,闭合成环 开挖⑧部,接长临时钢架,拆除下部横撑 监控量测 拆除临时钢架(5~6m),浇筑仰拱 浇筑填充混凝土 施作防水层 浇筑二次衬砌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 4.4.2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 施工工序见图6。

图6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图系统纵向锚杆导坑拱部超前支护,环向间距40cm拱部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40cm必要时喷5cm厚C20混凝土封闭掌子面系统径向锚杆超前小导管 (L=5m)喷混凝土5二次衬砌约30031260约360约450约360φ22水平锚杆①ⅪⅪ隧⑤道中⑥线φ22水平锚杆③Ⅰ18横撑Ⅺ此段未示初期支护之钢架及临时支护6约300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喷砼封闭掌子面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约450②Ⅰ18临时钢架7ⅩⅨ隧底填充仰 拱初期支护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纵断面示意图84约300约300④⑦必要时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必要时设Ⅰ18横撑⑧Ⅹ⑧Ⅸ⑧ⅨⅠ25a钢架Ⅸ约550约550钢架,纵向间距0.6m(图中未示临时钢架)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横断面拱墙二次衬砌喷砼封闭掌子面①约300初期支护之喷混凝土边墙基座Ⅸ②Ⅺ喷砼封闭掌子面ⅩⅨ⑧⑦喷砼封闭掌子面300⑥300临时支护喷混凝土⑤临时支护喷砼喷砼封闭掌300子面③④说明:本图尺寸除钢筋尺寸以mm计外,余均以cm计。Ⅸ拱墙二次衬砌仰拱边墙基座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⑷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

㈠、 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50小导管及导坑侧

壁Ф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⑵机械开挖①部,人工配合整修。⑶必要

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

隧底填充初期支护之喷混凝土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平面示意图

脚锚杆(管),安设I18横撑。⑸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㈡、⑴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②部,人工配合整修。⑵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⑶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⑷接长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安装锁脚锚杆(管),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必要时安设I18横撑。⑸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㈢、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③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

㈣、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④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㈤、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50小导管超前支护。⑵机械开挖⑤部,人工配合整修。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⑷导坑周边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拱部型钢钢架,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㈥、⑴在滞后于⑤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⑥部,人工配合整修。⑵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㈦、⑴在滞后于⑥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⑦部,人工配合整修。⑵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㈧、⑴在滞后于⑦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⑧部,人工配合整修。⑵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⑶接长Ⅰ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⑷拆除下部横撑,安设型钢钢架仰拱单元,使之封闭成环。

㈨、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及上部临时横撑。⑵利用仰拱栈桥灌筑○Ⅸ部边墙基础与仰拱混凝土。

㈩、灌筑仰拱填充○Ⅹ部至设计高度。

(十一)、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

Ⅺ部衬砌(拱墙衬砌一次○

施作)。

4.5 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

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Ⅳ级围岩、岩质较好地段的施工。

4.5.1岩石隧道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 工艺流程见图7, 施工工序见图8。

下一工序 仰拱 仰拱填充施工 底部开挖 底部初期支护 围岩监控量测 上

中下部进行四个循环 拱部超前支护 上部环行开挖、出碴 上部初期支护 核心土及中部开挖、出碴 中部初期支护 下部开挖、出碴 下部初期支护 围岩监控量测 围岩监控量测 围岩监控量测 围岩稳定性评判、 修正施工方案,确定二次衬砌施作超前地质预报 测量放线 图8 岩石隧道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工序图锁脚锚杆Ⅹ3锁脚锚杆ⅩⅥ57Ⅷ锁脚锚杆Ι22a\\Ι20a型钢拱架3~5m10m3m3~5m10m

Ⅱ锁脚锚杆Ⅳ1ⅩⅡΦ42超前导管支护>1.0m5mⅨ施工工序纵断面示意图

ⅣⅩ

ⅡA1Ⅹ隧道中线3ⅥⅩ57ⅨⅧ说明: 1、本图为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台阶法。 2、具体施工顺序如下: A--拱部小导管超前支护 1--上部环形导坑开挖 Ⅱ--上部环形导坑初期支护 3--核心土及中部台阶开挖 Ⅳ--中部台阶初期支护 5--下部台阶开挖 Ⅵ--下部台阶初期支护 7--底部开挖 Ⅷ--底部仰拱支护及衬砌 Ⅸ--仰拱填充 Ⅹ--边拱二次衬砌 3、必要时增设临时仰拱;黄土隧道以核心土为基础设立2根临时钢架竖撑以支撑拱顶,核心土根据围岩量测结果适当滞后开挖。岩石隧道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施工工序说明:

图7 岩石隧道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工序正面示意图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将开挖断面分为上、中、下及底部四个部分逐级掘进施工。上部宜超前中部3~5m,中部超前下部3~5m,下部超前底部10m左右。为方便机械作业,上部开挖高度控制在4.5m左右,中部台阶高度也控制在4.5m左右,下部台阶控制在3.5m左右。

⑴ 开挖前拱部施作φ42或φ50超前小导管对拟开挖岩体进行注浆预加固,待浆液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预留一定厚度由人工持风镐修边到位。

⑵ 每一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4cm厚微纤维混凝土对围岩进行封闭,设立型钢钢架及锁脚锚杆,施作系统锚杆,最后铺设钢筋网,分层复喷微纤维混凝土到设计厚度,必要时各台阶设临时仰拱加强支护,完成一个开挖循环。

4.5.2 黄土隧道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 工艺流程见图9,施工工序见图10。 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施工工序说明:

㈠、 ⑴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50小导管。⑵机械开挖①部,人工配合整修。⑶施作①部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和Ⅰ18临时竖撑。⑷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㈡、⑴机械开挖②部,人工配合整修。⑵初喷4cm厚混凝土。⑶接长型钢钢架,并设锁脚锚杆。⑶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㈢、⑴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③部,人工配合整修。⑵初喷4cm厚混凝土。⑶接长型钢钢架,钢架基础垫设槽钢并设锁脚锚杆。⑷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㈣、开挖④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 ㈤、⑴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⑤部,人工配合整修。步骤及工序同③。

㈥、⑴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逐步拆除I18临时竖撑。⑵开挖⑥部。

㈦、在滞后于⑥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⑦部,人工配合整修。 ㈧、开挖隧底剩余部分⑧部。

㈨、利用仰拱栈桥灌筑○Ⅸ部边墙基础与仰拱及Ⅹ隧底填充混凝土(仰拱与填充应分次施作。

㈩、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Ⅺ部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

仰拱填充施工 下一工序 围岩监控量测 下部初期支护 仰拱 围岩监控量测 拆除临时竖撑、中部开挖、支护 仰拱开挖 上部初期支护、架立临时钢架 下导两侧开挖、支护 围岩监控量测 围岩稳定性评判、修正施工方案,确定竖撑拆除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围岩监控量测 测量放线 拱部超前支护 上部环行开挖、出碴 超前地质预报 图9 黄土隧道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施工工艺流程

LDS-1A陆地声纳仪具有轻便、操作智能化、工作时间短、操作简单、震源用锤击、工作人员少等优点,预报时在掌子面上布置水平和铅垂方向各一条测线,标出测点位置,然后一人在激震点上用8~12磅锤敲击岩面,另一人用手按住检波器,用黄油耦合剂使它贴在岩面的测点位置上施测,检波器接受的震动信号记录在仪器中。各测点施测完毕后,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分析和判断资料,施测时间在30~50min之间。通过打印出来的时间剖面图及显示图可作地质判断及计算不良地质体的空间位置。

④地质雷达

为提高地质预报的准确性,除采用常规地质法和陆地声纳以进行地质预报外,同时利用地质雷达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其探测范围在40m范围内,是一种非破坏型的探测技术,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可现场直接提供实时剖面记录图,图象清晰直观。

地质雷达主要应用于探测隐伏断层、破碎带,探测地下岩溶、洞穴,探测地层划分。

7 爆破施工

石质隧道的爆破作业,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爆破作业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循环进尺和爆炸材料进行钻爆设计。钻爆设计应根据爆破效果不断优化爆破参数。

钻爆设计的内容包括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深度、斜率和数目,爆破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等。钻爆设计土应包括炮眼布置图、周边眼装药结构图、钻爆参数表、主要经济指标和必要的说明。

爆破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条件时,可参照表1、表2选用。

表1 光面爆破参数

岩石类别 周边眼间距 E(cm) 周边眼抵抗线 W(cm) 相对距离 E/W 装药集中度q (kg/m) 极硬岩 硬岩 软质岩 50~60 40~50 35~45 55~75 50~60 45~60 0.8~0.85 0.8~0.85 0.75~0.8 0.25~0.30 0.15~0.25 0.07~0.12 表2 预裂爆破参数

岩石类别 极硬岩 硬岩 软质岩 周边眼间距 E(cm) 40~50 40~50 35~40 至内排崩落眼间距 (cm) 40 40 35 装药集中度q (kg/m) 0.3~0.4 0.2~0.25 0.07~0.12 注:1.表中所列参数适用于炮眼深度1.0~4.0m,炮眼直径40~50mm,药卷直径20~25mm。

2 当断面较小或围岩软弱、破碎或对曲线、折线开挖成形要求较高时,周边眼间距

E应取较小值。

3 周边眼抵抗线W值在一般情况下均应大于周边眼间距E值。软岩在取较小E值时,W

值应适当增大。

4 E/W:软岩取小值,硬岩及断面小时取大值。

5 表列装药集中度q为2号岩石硝铵炸药,选用其它类型炸药时,应修正。

周边眼应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布置,保证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硬岩开眼位置在轮廓线上,软岩可向内偏5~10cm。底板和仰拱底面采用预留光爆层爆破,Ⅱ级围岩段的中心水沟应与隧底光爆层同时爆破成形。辅助眼交错均匀布置在周边眼和掏槽眼之间,力求爆破出的石块块度适合装碴需要。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加深10~20cm。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使周边眼和辅助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

炸药可选用岩石硝铵炸药和乳化炸药。 8 劳力、机械设备的配置

人员、机械设备应结合隧道开挖方法、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配套的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1.2~1.5倍。

隧道单口施工,根据开挖方法配置1台大型挖掘机或2台小型挖掘机平行作业,另备1台装载机进行装碴施工,大型自卸汽车不宜少

于4辆, 20m3/min空压机一般不应少于3台(黄土隧道不宜少于2台)。

根据客运专线大断面的特点,每工班开挖作业人员不宜少于20人。

9 质量要求 9.1 验收规范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9.2 分项验收标准 9.2.1 主控项目

●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数量的10%平行检验。

检验方法:采用仪器测量。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

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自动断面仪测量等仪器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监理单位见证测量,现场核对开挖断面。

●洞身开挖中,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

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检验数量:施工、监理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地质观察和描述;监理单位见证检查。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钻眼前,应根据钻爆设计图准确标出炮眼

位置,钻孔时应按钻爆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炮眼的间距、深度和角度。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5cm。周边眼的间距允许偏差为5cm,外插角应符合钻爆设计要求,眼底不应超出开挖轮廓线15c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全部掏槽眼和10个周边眼;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查数量的20%见证检查。

检查方法:测量。

●隧底开挖轮廓和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隧底范围石质坚硬

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用仪器测量底部高程,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监理单位见证测量,核对开挖断面。

●隧底开挖后应及时核对隧底地质情况。当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时,

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处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地质描述;监理单位见证检查。 9.2.2 一般项目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应小于80%,中

硬岩不应小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对照钻爆设计资料,观察、计数检验炮眼痕迹保存率。

●水沟开挖位置、基底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靠边墙的水沟应与

边墙基础同时开挖、一次成型。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 10 安全、质量控制措施

⑴ 加强对技术及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⑵岩石隧道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黄土隧道施工严格按照“先探测、管超前、非爆破、严控水、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原则组织施工。

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开挖方法进行施工,否则应按照变更程序申请改变施工方案。

⑷在隧道开挖前,对隧道地表中线附近范围进行勘察,对地表冲沟、深井、滑塌、陷穴、地表附着物等不良地质情况进行统计,并按里程桩号逐一登记、拍照,尤其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等大型构筑物地段,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确保隧道安全、顺利通过。

⑸每循环进行测量放样,严格控制超欠挖。定期对测量控制点进行检查、复核,避免由于隧底下沉、上鼓、不均匀变形及人工或机械碰撞等原因对控制点的损害。

⑹边墙、仰拱或底板等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和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隧底开挖前应进行施工工艺设计。

⑺开挖后应按设计要求的量测项目及频率进行围岩量测,及时反馈量测信息。

⑻隧道开挖中,应在每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围岩裂隙结构状况、岩体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核对设计情况,判断围岩的稳定性。

⑼土质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挖掘机对隧道边沿的开挖,应采用人工风镐对隧道周边进行修整,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避免侧壁或拱顶掉块现象。拱脚、墙角应预留30cm人工开挖,严禁超挖。土质隧道拱墙脚严禁被水浸泡。开挖完毕后,应尽早对围岩进行支护封闭,减少围岩暴露的时间。

⑽制定安全施工应急预案,日常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⑾洞口工程施工,宜避开雨季和严寒季节。

⑿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

⒀黄土隧道施工应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防排水系统。洞门及洞内排水沟应进行铺砌,砂浆抹面,防止地表水及施工用水下渗,影响结构安全。

地层含水量大时,上台阶掌子面附近宜开挖横向水沟,将水引至隧道中部纵向排水沟排出洞外,以免浸泡拱脚。必要时应配合井点降水等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隧道二次衬砌底部以下,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⒁隧道明洞段施工时,边仰坡应分层分段开挖,并按设计及时做好防护。临时边仰坡应进行适当放坡。

⒂明洞段因地基加固等施工的振动可能造成边坡失稳时,应预先在边坡上设置观测桩进行监测,并派专人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边坡有开裂、变形现象时,应立即对边坡体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⒃爆破作业时,所有人员应撤离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安全地点。安全地点至爆破工作面的距离,在独头坑道内不应小于200m,当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应根据爆破方法与装药量计算确定安全距离。

当相对开挖工作面相距40m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当两开挖工作面相距10~15m时,应从一端开挖贯通。

设置放炮前的安全检查员,及时检查现场的安全情况,以确定是否可以起爆,爆破后经专职安全员检查,排除瞎炮等安全隐患后,其他人员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11 其他注意事项

⑴暗洞分部开挖时,在满足设计规范及安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施工工艺,分部尺寸划分合理,各分部

尽量平行作业,从而达到快速施工的目的。

⑵弃碴时要由专人指挥、堆放整齐、边坡平整,弃碴场需设置挡墙。施工过程中杜绝随意倾倒弃碴和弃土。施工完毕后,对弃碴场及时平整,并做好绿化、防护,避免水土流失。

⑶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应符合下列职业健康及安全标准:

A.空气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B.粉尘永许浓度,每立方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2mg,每立方空气中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矿物性粉尘不得大于4mg;

C.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a 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工作面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大于30min;

b 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 c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C 隧道内气温不得高于28℃; D 隧道内噪声不得大于90Db。

⑷施工独头掘进长度超过150m时,应采取机械通风,确保洞内每人供应3 m3/min的新鲜空气。

⑷便道及施工现场要注意撒水防尘,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⑸隧道施工作业地段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不安全因素较大的地段应加大照度。在主要交通道路、洞内抽水机站应设置安全照明,漏电地段照明应采用防水灯头和灯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va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