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更新时间:2023-05-14 14: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6-03-30T15:09:01.8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作者:周广东

[导读] 巴彦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MSCTA/CTV能较好地显示下肢血管病变的解剖细节,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巴彦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0

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CTV)在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血管损伤MSCTA/CTV造影检查资料。采用增强后容积扫描,速度优先模式。延迟时间:动脉期为30s~35s,静脉期为120~150s。图像传至AW 4.0工作站,使用4种后处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经MSCTA/CTV检查,诊断为单纯动脉损伤者10例,其中股动脉11例,髂外动脉2例,动、静脉同时损伤者2例,外伤性假性动脉瘤1例,髂外血管动静脉瘘1例;因肌肉软组织血肿压迫导致血管狭窄,闭塞者17例。结论MSCTA/CTV能较好地显示下肢血管病变的解剖细节,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是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下肢血管;损伤;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以其方便、快捷、准确无创的优势为创伤性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利用MSCTA/CTV诊断的27例创伤性下肢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MSCTA/CTV技术对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的诊断水平。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经MSCTA/CTV血管造影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下肢血管损伤患者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21~67岁,平均35.5岁。全部病例均因骨盆或股骨干、膝关节等处不同程度外伤骨折就诊,其中动脉损伤15例,静脉损伤10例,动静脉同时受累者2例。

1.2 扫描技术及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Hight speed 8层螺旋CT机,患者仰卧位,增强后容积扫描,选择速度优先模式。床速:16.75mm/s,层厚:5.0mm,重建层厚:1.25mm,重建间距0.63mm。

(1)下肢动脉成像: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120~150mL(优维显300mg/mL),注射速度3.5~4.0mL/s,延迟时间30s~35s。扫描范围:髂动脉分叉水平至蝈动脉以下水平。有时可根据需要在下肢动脉CTA扫描完成后,再重复扫描一次,以获取下肢静脉成像数据,即所谓间接性下肢静脉成像(CTV)。

(2)下肢静脉成像:经足背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80mL(优维显300mg/mL),注射速度2.0mL/s,延迟时间70s。扫描范围:胫骨中段至髂嵴水平。

2 结果

1例耻骨骨折致髂外动脉损伤并周围血肿形成,CTA表现为动脉侧壁不连续,可见对比剂从该破口流入周围组织,形成血肿内对比剂充盈;4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致股动脉损伤并周围血肿形成,CTA表现与上同;4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致股动、静脉损伤并周围血肿形成,CTA表现与上同,CTV表现为静脉侧壁不连续,在间接性下肢静脉成像时可见对比剂从该破口流入周围形成血肿内对比剂充盈;9例外伤性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CTA表现为血管周围血肿压迫动脉致血管狭窄、闭塞;髂外动脉、股动脉、 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各1例,CTA表现为外伤相应水平的动脉异常扩大或瘤样扩张,可见附壁血栓形成的偏心性充盈缺损;1例外伤性股动、股深静脉瘘,CTA表现为动脉期静脉的过早充盈,伴假性动脉瘤及周围血肿形成;6例外伤性股静脉、2例外伤性 静脉血管狭窄、闭塞CTV表现为静脉血管周围血肿压迫致静脉不同程度狭窄、闭塞所致充盈缺损,同时伴有静脉内血栓形成。

3 讨论

3.1 CTA与CTV系无创性的血管检查技术,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掌握好扫描时间,即可获得较完善的靶血管图像,对诊断下肢血管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显示外伤性狭窄、闭塞、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及血管周围血肿方面有重要价值,据Soto等报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95.1%和98.7%,同时具备操作简便、快速、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尤其适合外伤性血管损伤的危急患者。通过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IP、SSD、VR和MPR从多方位、多角度直观评判受检血管,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病变范围、程度、部位、侧枝和血管闭塞段远侧主干。

3.2 MSCTA/CTV的成像技术要点

下肢血管MSCTA/CTV成像技术对扫描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合理选择扫描速度、螺距和层厚是成像关键,只有快速扫描才能在对比剂峰值时相内完成几乎整个肢体范围的数据采集,原则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大螺距,适当增加毫安量,以获得具有良好时间及空间分辨率的原始图像,确保成像后血管轮廓的光洁度。同时层厚对图像后处理的影响也非常大,薄层扫描Z轴空间分辨率增加,但密度分辨率减低,血管与肌肉的对比度减小,噪声加大;切层太厚,则出现阶梯状伪影,实践中,我们采用层厚5.0mm,床速16.75mm/s,以1.25mm层厚,间距0.63mm重建血管,图像品质良好。

下肢血管MSCTA/CTV成像对比剂注射速度及延迟时间依动静脉系统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动脉系统我们认同注射速度3.5~

4.0mL/s,延迟时间30s~35s的方式,对于年龄较大患者需在此基础上适当推迟,本组中1例67岁患者扫描前考虑到年龄因素,延迟至50s 后开始注药,图像质量较满意。对下肢静脉,本组采用患侧足背静脉注射造影剂80mL,注射速度2mL/s,延迟时间70s,可很好显示下肢静脉。

总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MSCTA在诊断外伤性下肢血管损伤性疾病中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智勇,伍建林,黎庶国李钰含,等.MSCT支气管动脉三维成像对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放射学实践,2012,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v6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