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隐喻与幻想世界的内在性

更新时间:2023-11-18 23: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神话、隐喻与幻想世界的内在性

神话与传说作为一个民族或个体的智能来源,在一个被过分学者化的文明中,往往会被斥之为荒谬;似乎神话与传说只是某种错误文化、错误思维留下的历史遗迹,他们无法感觉,神话与传说可能为生命的信仰提供了基石,同时也为生命的成长中提供了力量。

换言之,今天的单面人,可能根本不承认神话传说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西方的神话解释学传入中国之后,开始有不少学者据此来解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隐喻意义,但是,西方神话解释学与中国的神话传说却极难融合沟通,因为中国的神话传说所独具的“幻想世界的内在性”的特点并没有被真正注意到,同时还分解了中国神话思想的完整性。这不奇怪,西方神话解释学缺少这种针对性的关注是很自然的事,汉语神话世界的研究只是自误了方向而已。

中国最原始的神话著作是《山海经》,借用西方神话解释学的中国神话研究者,他们往往将之看成了远古的地理书,从而提出“远古中国人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了我们已知的内陆地区”之类的观点,他们甚至从《山海经》里找出了中国古人在南美洲、北美洲、西北利亚、南极、北极中的足迹。此说之谬,不值一驳。

这些谬误的产生,是因为不明白中国思想自身脉络的缘故。在汉语文明(也包括很多东方文明)对世界的观照中,世界本是一个内在的世界[1],《山海经》所记

载的地理世界原本是一个“内景世界”,其中所谓的山川、河流、人物等等,实际上不过是人体中的五脏六腑、经脉结构所转化成的“内景[2]”。人体“内景”之所以可以与外在的世界景象相吻合,这是由于内景与外景有神秘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藏山雷学》[3]中所指出的:人体经脉结构、人耳结构、眼球结构、地球地理结构、太阳系的结构……它们都可以与“帝出震图”的结构一一对应,更何况只是身内之景与身外之景相对应。

道家丹道学中强调的“两重天地,四个阴阳”[4]相通交感的原理,它们的来源就在于《山海经》中的隐喻;儒家的“身家国”的相通论也是这条文明脉络的一种继承。

我们现在举几则大家最熟悉的神话实例,来看看中国神话中的“幻想世界的内在性”。

[一]嫦娥奔月

很多学者以为,道家的丹道之学是起源于《周易》或《参同契》之类体系,其实不然。中国道家的主要思想恰恰来源于《山海经》以及与之同时的《归藏》与《连山》。

我们先看后汉张衡所引《归藏》[5]文:“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酉阳杂俎·天咫》 解:

“嫦娥”去女字旁即为“常我”,“姮娥”去女字旁“亘我”。常者,亘者,永恒、长久之意,故“常我”、“亘我”隐喻永恒的我,不死的我。“羿”可拆为 “羽”、“升”二字,其意即为羽化飞升。月者,为坎之象,道家仙学认为,欲得不死,须求水中金气而服食之;坎象即为水,故不死之药,由水中生出。所谓“月精”,其实暗喻“水中金气”、坎中之阳也。仙家逆修之理,即由此和盘托出[6]。

“吴刚”者,暗喻人“无”“刚气”。刚者,本指金气也。吴刚学仙有过,即暗喻此人不能采得水中金气。“桂”可拆为“木”、“土”二字,吴刚虽手执斧头,由于无有刚气,无金不能伐木,故月桂不倒。“桂”中两个土字,暗指天干中的戊己二土,此处暗喻金木交并,必借中央土德于中调和,此土即为后世丹经所言之“真意黄婆”。

吴刚为什么说是西河人呢?

因金气在五行中是本位于西方的。

蟾蜍是一种蛙类动物,其肚极大,如怀孕状;身中金气与木气[7]相交,结成金丹在体内,也如妇人之怀孕,此称之为金情返归木性,谓之金液还丹。后世有丹道家往往能明此意,如刘海蟾、白玉蟾两位古仙即以此为名。

为什么不死之药须求之于西王母呢?

其实古书中有记载,西王母是“西南王母”的简称,西南是指八卦中的坤,坤象征母,坤又象征“黄婆、真意”。比如,张伯端[8]在《金丹四百字》的第一段中写到:“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即指出采取大药“水中金”必借真意黄婆之德。

[二]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淮南子·本经训》

·“羿、逢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正论篇》

·“百发之中,必有羿、逢门之巧。”《淮南子·说林篇》

·“逢门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唯羿愈己,于是杀羿。”《孟子·离娄下篇》 解:

日为离,离象征心、象征火[9],丹道家又把心火看成是欲火、识神。而修仙道,必求元神;元神欲出,必在识神已死之后。十日并出,暗喻识神猖獗。后羿射日,义指学仙之人必须显元神隐识神才可入道。

“逢门”是“鸿蒙”的谐音,蒙又写做濛。鸿蒙义指混沌初始、天地开辟之时。后羿射日之后,混沌元神恍惚显象。此处暗示羿之识神死后,继之为鸿蒙之神。这就是后羿为什么会被逢门射死的原因。

[三]黄帝遗珠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谴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使象罔索,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庄子·天地篇》

·“罔象求而得之,后为蒙氏之女奇相氏窃其玄珠,沉海去为神。”《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

·“震蒙氏之女,窃黄帝玄珠,沉江而死,化为此神,即今江渎庙也。”《蜀梼杌》卷上 解:

玄珠在此暗喻“道”,又比喻潜涵在生命中很幽深的精华;玄为黑,在五行为水,方向为北,故玄珠暗指深层意识中的核(也可指水中金气,只是文学化的表述方式与丹道家理性的表述方式不同)。离朱者,离为火,朱指橙色。在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离火又指心火、识神,此处又指古天神中眼睛明亮的神。“吃诟”是古天神中的善辩者。“象罔”者,字面直解就是“形象迷惘”,他是以遇事恍惚、漫不经心而闻名的天神。

这个神话隐喻义也是:欲得水底玄珠(水中金气),必须用恍惚的元神去寻之,方可得到。

为什么“后为蒙氏之女奇相氏窃其玄珠”呢?

此处的“蒙”即指六十四卦中的“蒙卦”,有启蒙、启始,混沌初开、鸿蒙肇始之意。此蒙卦之意,又可用震卦之意概括之;《周易》云:“帝出乎震”“震起也”,义指“震”有 “启动”之象,所以《蜀梼杌》文中又称“蒙氏之女”为“震蒙氏之女”。

然而,“震蒙氏之女”为何又叫“奇相氏”呢?

因为在易学中,能称“奇相”、“奇门”者,唯震卦而已[10]。 另,神话与八卦数理知识相通的传说还有很多,这些传说是知识的引导者。比如,传说共工与颛顼争王位,不成,怒触不周之山(象征八卦五行之气不能周流),导致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一传说与后世的遁甲术、太乙术、风水术[11]等皆有关系。

[四]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小说》 解:

牛郎、织女是以二十八宿来命名的,有时象征金木的祖气(没有祖气的金木是不能相交的,是相互隔离的),也有时象征金情与木性。五行中“金情”居西方,“木性””居东方。

牛郎织女七七相会的鹊桥,其实是象征丹家所指的“内景隧道”,此“隧道”机缘巧

合之时自然显现,机缘不到,则绝不相通,因其天机难得,神话中就被形容成只有七月七日鹊桥[12]飞架方可得愿。

关于“内景隧道”,在《周易》也有言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这里的“遂通”,不仅仅是“才通”之意,还有“用隧道相通”[13]可解。

[五]昆仑仙山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大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鹮、视肉。” 《山海经·海内西经》 解:

仙家称脑海之内为泥丸宫,也为“昆仑山”[14],此山为神话传说中的不死之山,“仁羿”即“后羿”,当然是指学仙有成之人,故文中“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即指非成仙之人不能得上。至于昆仑山上的奇花异草、奇禽异兽,无非是人头上的五官特征的象征。这些象征,有的是比喻,如“离朱”为眼,“文玉树”为牙,“甘水”为津液,“大禾” 为须发,“诵鸟”为发音器官,等等;有的几乎是直指,如“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是口腔和牙齿(兑在易象为口),视肉为眼睛,等等;其余俱可详解,如,“凤凰”在神话中为太阳中的不死之鸟,太阳本指离卦,在人为脑中的识神、心火。余不赘述。

因“昆仑山”与丹道的肉身变化之学密切相关,故后世仙家常常引此隐喻解说丹学,如张三丰在《大道论》中曰:“昆仑之上有玄门,其窍甚小,阴阳会合时,不许动摇,待其情性相感,自然彼我相通。凡有形质者,不能升入窍内,夫惟真气橐龠,乃能进于窍内也,故圣人直指先天一气,冲开此窍,又曰修行之径路,可以续命延年,修真而全真,无来无去,不生不灭。”

另,“昆仑”加水旁即为“混沦”二字,“混沦”与“混沌”之意相通。

[六]帝乙归妹

·“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史记·补三皇本纪》

·“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史记·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v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