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口算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10-08 19: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数学口算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新安街道关王小学

2013.9

一、指导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非常重视计算教学。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整体来考虑,计算能力应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学生在进行口算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记数目,选算法,在头脑中紧张的思维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二、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正确率均不能达到规定的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普遍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同学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 教师在指导口算方法上统的过死,缺乏灵活性,或者盲目地追求口算方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最优化,从而导致学生机械记忆、思维僵化或者思维零乱、盲目。

2. 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 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即俗话说的“粗心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注意的分配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情绪脆弱等。

三、培养目标

1.总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口算技能,形成自觉运用口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2.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目标(1—3年级):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口算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理进行口算,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口算知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学段目标(4—6年级):不断提升学生的口算速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训练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中主动、合理地运用口算,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口算的挑战性与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活动对象 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的策略和形式 (一)口算教学策略。

1.注重算理教学。通过有效途径理解算理。通过学生的手脑并用、直观演示、建立表象,努力帮助学生明确算理。

2.灵活运用口算方法,加深理解算理。 3.加强口算说理训练,加快口算速度。 (二)口算训练形式。

1.基本练:包括三种练习形式:A视算,B听算,以及接力算。 (1)视算。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用自制的口算卡片和口算图表让学生看算式写得数。如教师出示一些卡片,拿一张,抽一张,要求学生写出得数,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口算速度,也可以使学生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

(2)听算。学生边听边算边写出算式的得数。

(3)接力算。老师拿一叠卡片,让第一个学生口算第一题,随后第二、第三??学生分别计算老师所出示的题目,这种形式口算时间短,练习面广。

2.变式练:C变式算,包括补充算式;看图填数;找规律,再速

算;??。

3.开发练:D开放算,包括:1、有多个答案的思维开放题。2、举例算,包括他人(老师、家长、学生)举例,学生列式口算;自己举例自己列式口算。

六、具体措施

(一)让学生明白算理。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方法。口算要熟练,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表内乘、除法必须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如在教学9加几或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也就是说出算理。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把9或8记在心里,加上几就数上几,就能算出得数。而有的学生却是这样算的:先想9加几等10、8加几等于10,再加上剩下的数就可以算出得数了,即“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在学生说出算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让学生对比一下哪些同学的算法既快又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或几种方法来计算。在让学生说出算理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口算与学生的游戏活动轻松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公倍的作用。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游戏占据了孩子们的很多时间,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石子、跳绳比赛、拍皮球比赛等游戏。我认为要教好学生,教师得有一颗童心,要能和孩子们一同欢笑,一同游戏。在课余时间里,我常常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跟他们玩拍皮球比赛时,我会让他们数出自己拍了几下,然后把本组成员拍得的成绩累记起来,再跟另一组的比,看哪一组的多,多着多少,这样学生会很积极的参与计算。在这样愉快的游戏中,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程度。

(三)口算要经常训练,口算的训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对于他们来说,有竞争就有兴趣。因此,口算训练需要老师创造竞争氛围,要经常使用能诱发竞争意识的语言。例如:“看哪个小朋友算得又对又快”。“看哪位同学口算能力

最强”??学生听了这些鼓动性的语言,一下子便活跃了起来。口算要围绕数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新课前练习口算,起到促进知识迁移的作用。新课中练习口算,有利于新知识的巩固。口算训练时,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练习,而是要注意用直观、多变、新颖的方法来加强训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例如,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算背4+9=13,3+9=12,12-3=9等式子,学生就会感到没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一些新的题型。如给学生一个数字“15”,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说出不同的算式,于是7+8=15,20-5=15,16-1=15??一人说一道,不重复。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等形式轮番使用口算卡、口算表等。答题时可让学生指名答、抢答、齐答不断变化,连续性地进行一些有趣而巧妙的口算。当然,在设计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题。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就越来越敏捷了。

(三)研究评价。1.即时评价。对在规定的时间内口算正确率高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并加以引导;不让学生把错题带到明天,这就是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作用。 2.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等方面的评价要结合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试进行。设计口算测试,要对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口算正确率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评价办法。3.口算素养展示。组织开展口算素养展示专题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口算的方式,比如口算、听算和写算,开展年级或各班级内的口算抢答和口算竞赛等。(2)校级口算展示活动则是以学校为单位,学校每月安排一次全校学生的口算素养展示活动,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口算考级测验的题目,确定时间,根据学生答对题目的数量颁发相应的口算考级证书,对于取得最高等级证书的学生,学校为他们设置口算擂台,最终评选出本期的“口算擂主”,给孩子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口算能力的空间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阶段时间划分、达成目标、研究内容及其方法、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

调查摸底,确立课题,制定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8月)

按要求实施方案,根据实际适度调整,完成阶段性报告。 3.汇总推广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整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 4.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实施报告、调查报告等; (2)优秀教学案例; (3)优秀课堂教学展示; (4)优秀论文;

(5)实验小结及课题实验报告 八、实验的组织管理及保证措施: 1.课题研究小组:组长:陈学智, 副组长:崔进福

成员:刘京梅 赵忠涛 马桂珍 鞠玉安 韩百荣 刘彩芹 2.保证措施

(1)学术保证:主持人、参与者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都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各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及教育教学多年,他们教学改革热情高,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的数学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深的研究潜力。因此,这支研究队伍是专业知识、研究经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队伍,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定成果奠定了基础

(2)组织及时间保证:主持人和专业人员把握研究方向,进行理论指导,参与实验过程及解决疑难问题,总结成果,组织推广。学校领导全力支持,全天开放阅览室、图书室、微机室,为开展研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uy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