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测试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更新时间:2023-04-08 13: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2×30=60)2012、4、20

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 D )

A.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

1、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A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③B.②④C.①② D.①④

2、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 )

A.源远流长 B.唯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3、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C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一弹戏牡丹/ 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香---这体现了( C )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对立性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纽带④ 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 A )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③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2011 年是第 8 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D.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7、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巨匠钱伟长教授曾回忆说:“我到校刚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我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可是国家的危亡,民族的灾难,深深教育了我,我感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不受别国的欺负,就必须有强大的科技,用科学来救国。于是,我毅然决定改学理科。”从钱伟长选科可以看出(B)

①只有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B )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9、莫高窟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化石”,其壁画和雕塑等文化遗产跨越了八百多年的历史。早

期的释家牟尼塑像,斜披印度袈裟;北朝时期的人物体态健硕,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

以后,开始具有中原汉人的风貌,元代壁画中叉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莫高窟人物形象

的变化,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D )

A.鲜明的民族性

B.历史的继承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独特的包容性

10、两岸客家一脉情,宁化石壁是台湾客家寻根问祖的地方。当前,应通过发挥客家文化独特的吸引力和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弘扬客家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D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③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的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水之于人生和社会的意义是广泛的。用之于政治,《荀子·王制》中就有“君者,舟

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用之于军事,则有“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用之于交友,则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表

明( A )

1

①水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水在人类的解读中生发出特殊的文化意义

③水是传统文化存在和继承的重要物质媒介

④水的独特性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据此回答第 12-13 题

12、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 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 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D )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3、“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

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14、什么是力量?地震可以摧毁我们温馨的家园,摧毁我们美丽的山川,摧毁我们脆弱的生命,却摧毁不了我们自强的脊梁、空前的凝聚、缔造奇迹的决心和奋发前行的勇气!这段话告诉我们( D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多难兴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③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北京市首个“劳模精神教育基地”在崇文区玉蜓公园正式揭牌。有关领导在揭牌仪式上发表讲话指出,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劳模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C )

A.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

B.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

C.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D.渗透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16、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是( B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位卑未敢忘忧国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7、“希望之翼” 张平宜(“2012年,我希望在大陆成立基金会,结合两岸更多人力与

物力,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张平宜)“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B )

A.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B.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回答 18—19 题。

18、西递的老巷、老屋与老人,以生动的方式,让人领略到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文化乃至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材料说明了( B )

A.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的力量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深远的特点

19、面对皖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村落,有的人看到的是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

来规范道德等人文观念;有的人看到的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有的人看到的是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 C )

A.是消极被动的

B.是潜移默化的

C.是人们主动接受的过程

D.是有形的

20、诗歌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我们阅读诗

歌,可以通过语言感受形象、理解形象,在想象和情感激励中再创造形象,在感情体验中共鸣,在思维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这段话反映了阅读诗歌( D )

A.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B.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能改变人生轨迹,推动社会进步

D.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

21、中国茶史入神话,万里驼队连亚欧。某地茶博物院展示了中华民族及世界其他国家各具

特色的饮茶风情、现代茶艺、茶与诗、茶与书画、茶与健康及茶业科技等,是一处茶文化“大观园”。这表明( B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D.世界文化具有普遍性

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D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肩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3、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塑造“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内圣即以修身为本,通过格物、致知、

正心、诚意,以具圣人才德;外王即以经世为用,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施行

2

王道。下列选项中符合“内圣外王”思想的是( A )

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③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4、“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创造了电影史上奇迹。在研究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时,美国学者戴维?科尔伯特写到:“读罗林女士(《哈》作者)的书的乐趣之一是你可以发现它游戏般地隐藏在文字中的一国历史、传说和文学典故。”该学者的观点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时应该 C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5、在苏南,有不少可以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却只有周庄旅游收入年年超亿元。当年,画家陈逸飞的画作《周庄双桥》在美国展出时引起了轰动,1979 年收藏家哈默又将此画赠送给了访美的邓小平,从此,周庄成为世人游览江南古镇的首选地。这一事例表明 C A.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B.旅游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C.文化传播给经济发展以重大影响D.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政治传播的过程

26、在永恒“变化”的中华文化中,有的东西是要永恒坚持的,只有永恒地坚持,才会有永恒的“变化”。这句话告诉我们 B

A.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抛弃旧文化的过程

B.文化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

C.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个相对稳定的过程

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选择

27、今年是辛亥革命 100 周年纪念,各地纷纷以不同方式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先驱孙中山。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C A.善良朴实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D.艰苦朴素

28、“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娘造成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这首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诗体现了()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青年是最有生命力的群体④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感情()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根植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0、“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精神至今深入人心。可见雷锋精神()

①仍有现实意义②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④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选择题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40 分)

31、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

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9 分)

31、(1)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

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

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3

32、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 300 家传媒企业中,144 家是美国企业,80 家是欧洲企业,49 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 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 60%~70%,有的占到 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 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 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 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材料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2 分)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 分)

32、(1)材料一说明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33、我们为“嫦娥二号”而激动,很多人更被卫星的研制团队所感动。这支团队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他们同舟共济,统一行动;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了“嫦娥二号”。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他们“一切为了祖国”的精神永恒地镌刻在太空。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嫦娥二号”卫星研制团队是怎样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5 分)

(2)弘扬载人航天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请你从国家、中学生角度简要谈一下应该怎样做。(10 分)

33、(10)答案(1)①“嫦娥二号”卫星研制团队同舟共济,统一行动,展示了团结统一精神;(1 分)②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壮大了和平的力量,展示了爱好和平精神;(1 分)③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展示了勤劳勇敢精神;(1 分)④ 他们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使命,展示了自强不息精神。(1 分)⑤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1 分)

(2)①国家: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2 分)积

极宣传载人航天精神,形成全社会学习、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良好氛围。(2 分)

②中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习航天人的爱国品质、进取意识、大局观念等;(2 分)

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2 分)

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增强责任意识,肩负文化使命,弘扬载人航天精神。(2 分)(见课本)

34、中国经济的腾飞有目共睹,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元素也在全球商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时,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王老吉在自由女神像之下,用中国式的“红”,邀请世界人民光临北京奥运会,吸引了诸多美国人的关注。

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元素在全球商业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8 分)

34、答:①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② 中

国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采世界优秀文化之长处,融中华灿烂文明之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③对传统文化汲取、融合、创新,将商业元素与文化元素有机融合,提升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下的产业复兴。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4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ux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