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同志生平业绩陈列讲解词

更新时间:2023-11-30 13: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伟大的探索者 卓越的领导人 ——刘少奇生平业绩陈列

2010年7月

1

前 言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共和国主席。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出生入死,呕心沥血,矢志不渝,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巩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开拓,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艰辛的探索,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刘少奇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他以卓著的功勋、深邃的思想、崇高的风范,把自己的生命辉煌,镌刻在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丰碑上,熔铸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事业中。他的光辉形象,永驻在亿万人民的心坎里。

序 厅

亲爱的观众朋友:

欢迎您来到刘少奇纪念馆参观!

刘少奇纪念馆开馆于1988年11月24日,是全国唯一一座系统完整地介绍刘少奇生平的传记性专馆,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采取江南园林式建筑风格。2008年刘少奇诞辰110周年之际,我馆将陈列馆扩馆改造,对陈列进行了重新布展。陈列采用专题与生平相结合的形式,全面介绍刘少奇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展现他的光辉思想和丰功伟绩。本展览的主题是“伟大的探索者,卓越的领导人”。

大家看到序厅正中是一组主题雕塑,着力体现刘少奇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在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浮雕背面左右两侧分别设计成中国共产党党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背景,两侧的浅浮雕刻画了刘少奇密切联系

2

群众,深入实际调查,倾听群众呼声的情景。寓意刘少奇是中国革命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右边墙上是刘少奇1962年1月27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的一句摘录:“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来进行建设。”左边墙上是刘少奇的一句名言:“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这两句话充分说明了刘少奇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远见卓识和他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人民公仆的伟大情怀。

第一部分 不懈奋斗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刘少奇是新中国的伟大缔造者之一,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条件下,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无论在多么复杂而险恶的环境中,他总能以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非凡的才能,独立地把握方向,打开局面。他不愧为一位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坚定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一组 寻求救国道路

刘少奇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献身于革命。依靠自己的顽强奋斗,先后奔赴长沙、保定、上海、莫斯科等地学习和参加革命活动,1921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湖南宁乡花明楼炭子冲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虚背景)。他的父母按刘氏家族的谱系排列,给他取名绍选。当地人习惯称最小的孩子为“满仔”,因刘少奇在叔伯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所以族人平时亲切地叫他“九满”。

3

画像上这位是刘少奇的母亲鲁氏(照),她是一位心地善良,持家有道的农村妇女。

刘少奇家祖辈以“老成持重、耕读传家”著称。他的父亲刘寿生是受过一定教育的农民,为人忠厚,思想比较开明,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刘少奇从8岁起就在炭子冲附近的柘木冲上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照)。他的启蒙老师朱赞庭先生根据“姜太公钓璜于渭水,巧遇文王”的典故给他取字“渭璜”。

刘少奇在私塾熟读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后又接触国文、算术、自然、地理常识等新式课程。他还四处借书阅读,对富有爱国思想和反抗精神的书籍尤感兴趣。刘少奇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叫周祖三,他父亲周瑞仙是中国同盟会会员,曾留学日本,家中藏书很多。刘少奇常到周家看书,从而接触到一些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一次,他坐在周家的火盆边看书,读得入了迷,连鞋被烤糊了都毫不知情(油画《书迷》)。乡亲们都知道刘寿生家的“九满”爱看书,凡事能讲出一番道理,就送了他一个雅号——刘九书柜。

这组动漫生动地展现了刘少奇少年时期勤奋学习,乐于助人的事迹。 由于阅读了大量名目繁多的书籍,使身居偏僻乡村的刘少奇对国内外的大事有所了解,对一些新知识也略加一二,并接触到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

1912年,在湖南新军服役的二哥刘云庭送给刘少奇一本《辛亥革命始末记》(照)。他读后很受启发,坚持要姐姐为他剪掉辫子,表示同清王朝决裂和对辛亥革命的拥护。

外面的世界对少年刘少奇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单调的私塾教学已满足不了他的要求。1913年,刘少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玉潭学校(照)。在玉潭学校的三年学习生活,对刘少奇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这里,他不仅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还积极参加爱国运动,接受群众性政治风暴的洗礼。1915年5月,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满17岁的刘少奇参加了玉潭学校师生举行的讨袁游行。他和几个同学胸前挂着“毋忘

4

国耻”的牌子,手里拿着“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小旗,喊着口号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游行后,刘少奇又和同学到街头闹市进行演讲,向群众宣传救国道理;并到商店检查和封存日货,劝导商人不要继续贩卖日货。

讨袁斗争结束后,为表达保卫炎黄子孙的决心,刘少奇将字“渭璜”改为“卫黄”(保卫的“卫”,炎黄子孙的“黄”)。他还把这个新名字刻在笔筒上,写在课本上(复制件),时时鞭策和勉励自己。

1916年夏,刘少奇在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毕业考试名列第一。毕业后,刘少奇来到省城长沙,考入驻省宁乡中学继续学习。在这里,他参加了驱逐湖南都督、反动军阀汤芗铭的群众运动。

1916年秋,受武力救国思想的影响,刘少奇报考湖南陆军讲武堂,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但由于没有校舍,至1917年3月讲武堂才正式开学。然而这年10月,讲武堂就因战乱被迫解散。刘少奇从军救国的梦想破灭,一时找不到别的出路,只好回到老家自修中学的课程,准备报考大学。

1919年初,刘少奇不顾家人的反对,再次来到长沙,考入长沙育才中学毕业班学习。就在他即将毕业考试时,五四运动爆发,他立即投身到这场席卷全国的政治热潮中,成为运动中的骨干分子。

6月,北京的学生运动再掀高潮,许多大城市的学生、工人、市民纷纷组织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消息传到长沙,刘少奇等不及领取毕业证书,立即奔赴全国政治运动的中心——北京。这一行动,改变了刘少奇的人生道路。

北京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各种新思潮、新知识令人目不暇接。刘少奇决定留在这里读大学。他报考了几所大学,均被录取,但因有的学校学制长、学费贵等原因,都没有上。这时,国内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刘少奇产生了留法的念头。

9月,刘少奇进入河北保定育德中学(照)留法预备班第三期学习。这是当时的同学录(复制件)。育德中学是一所有进步传统的学校。许多师生都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校长王国光和教员刘仙洲等人,对爱国青年的活动很支持。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u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