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17 11: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A. 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 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 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

平生活的向往.

D. 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

教的抗议.

2.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

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这节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有好几个场面,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中欢乐的气氛

C. 木兰见到伙伴时喜剧性的场面

B. 木兰喜不自禁的激情

D. 木兰对已失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3.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下面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 )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但微颔之③尔安敢轻吾射④我射不亦精乎⑤康肃笑而遣之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④③ D. ①③④

4. 选出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1 / 8

A. 愿为 市鞍马(市:买) C. 万里赴 戎机(戎机:指战争)

B. 问女何所 思(思:思念) D. 赏赐百千 强(强:强壮)

5.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③。”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下面句子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C. 而忘操之

二、文言文阅读 6. 塞翁失马

B. 至之市 D. 反归取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解释下边加线的字。 (1)马无故亡而入胡() (2)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此何遽不为福乎() (4)堕而折其髀() (5)死者十九()

补足下面的成语。 塞翁失马,____________。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

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近塞上之人() 人皆贺之()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

文章开头一句话有何作用?

《老子》中有一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与本文哪句话意思相近? 本故事蕴含着生活中事物对立两方面转化的道理,请你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 三、诗歌鉴赏

7.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四、语言表达

8. 查词典给大家讲一讲成语“唇亡齿寒”的故事。

五、书写

9. 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辩。()

(2)若从猫的一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事必大的要挤了小的。而且——大猫:这是我的洞,充许你用,要以我为主。小猫口头称事,心中不服。()

(3)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绝不能一个人徙步走来。() 六、作文

10. 夏季,你是否见到过一场暴雨过后的河流?请写一段话,说出河水暴涨的情况,字

数300字左右。 七、其他

11. 给加线字注音。

3 / 8

(1)咨( ) (2)自矜( ) (3)睨( ) (4)忿然( ) (5)酌油( ) (6)杓( )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A 2. D 3. D 4. D 5. B

6. (1)丢失( 2)带着( 3)就( 4)坠落( 5)十分之九 7. 焉知非福 8. 的他 主

谓之间,不译 9. 引起下文。 10. 福之为祸,祸之为福。 11. 现实生活中事物对立的两方面互相转化的例子有很多,如生活中的水,是生命之源,但水灾却是无情的;再如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钱,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万万不能”。

7. 凡事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高峰。(意近即可)

8. 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

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9. (1)辨( 2)势允是( 3)决徒 10. 略 11. (1)zī

(2)jīn (3)nì n (4)fè(5)zhuó o (6)shá

【解析】

5 / 8

1.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全文通过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

功受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敏、孝顺勤劳、不慕名利、坚强果敢、英勇善战的女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的赞美。所以A项的表述最符合文章的内容。故选A。

2.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这部分用了排比的修辞,表现她那种欣喜若

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没有表达对已失岁月的怀念与感慨。故选D。

3.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及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

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文中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句子有“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我射不亦精乎”,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中表现出来。故本题选D。

4. 此题为文言词语的理解。D项中“强”应为“有余”。

5.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文言虚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

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例句,注意归纳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生要熟练掌握“之”的常见用法: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③凑音节,无实义④动词,去、往的意思⑤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等等,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写出答案。此题中A、C、D项“之”均为代词,代“尺码”;B项中“之”为动词,“到”,故选B。

6~11.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注意“亡”、“十九”这里是古今异义用法。

此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掌握能力。对于文言文中的成语和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的成语要学会分类整理,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之”是文言虚词,它的用法有:助词,的;代词;主谓之间;动词,去,到;协调音节等。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文章开头一句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引起下文。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老子》中有一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与本文“福之为祸,祸之为福”意思相近,都是不珍惜福气,祸就将逐渐而至。虽有祸事,但能正确对待,也能因祸得福。祸福其实相依的意思。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做这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最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将自己的个性化展示出来。本故事蕴含着生活中事物对立两方面转化的道理,现实生活中事物对立的两方面互相转化的例子有很多,如生活中的水,是生命之源,但水灾却是无情的;再如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钱,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万万不能”。

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名句的能力。此题的答题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

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从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 此题考查的是历史故事的积累能力。要了解古代的成语故事,并作积累归纳,以加

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哀公八年》,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

7 / 8

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9. 此题考查学生汉字辨析与书写的能力。平时要注意词语尤其成语中每个字的意思,

据字意判断字形,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形意同记。做题时,注意词语中易错的形似、同音字,首先判断,仔细辨识。

要求学生了解情境作文的概念,并能结合题目所给情境,10. 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笔成文。情景作文(也称情境作文),就是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同学们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夏季,暴雨,河流是作文中必须掌握的三个词语,可以围绕暴雨过后,河水暴涨、水流速度、水流的气势来写。

11.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

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注意本题中“睨”、“杓”的正确读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uh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