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题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4-04-11 21: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宁区周岗中心小学市学会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主导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因而,认真开设积极实施,是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从学校发展的层面上看,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从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层面看,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是由学校教师来承担,使教师与其工作效能直接发生关系,为教师学术研究搭建一个平台。这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从学生发展的层面上看,校本课程旨在为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提供一个宏大的空间,为适应时代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一个机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他们开发的课程也最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并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从2008年开始,我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发展特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规范地方与学校课程的教学,编写了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我爱周岗》;二是在充分思考与酝酿的基础上,学校利用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后的80分钟的时间,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体育、文化、艺术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虽已初步形成了我校活动特色,但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没有形成比较全面、完善的体系;活动过程的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教师的专业技能,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等方面都亟待提高。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本课题研究开发一批适合我校学生学习、具有我校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为学生发展特长、开发潜能提供选择广阔空间,为教师科研搭建平台,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形成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形成,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和发展。具体如下:

(一)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模式、策略。

(二)根据学校的实际现状,具体地开展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探索社团活动的形式,遴选编辑出社团活动教材内容,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需求。

(三)充分利用、开发教师资源,提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能力与水平,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校社团活动的引领,最终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办学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探索农村小学学生社团开发模式的实践研究。

研究如何让学生社团更好的运行和发展,探索学生社团开发管理的新办法。我们试图从社团课程的定位、社团课程的形式以及社团组建形式上积极探索。通过研究,探寻学生社团开发的具体操作策略,促进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2.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

根据学生社团开展的实际情况,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科学、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兴趣。通过研究,寻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评价方法。

3.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研究。

学生社团的开发与实施者是教师,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发展专业水平,形成一支具备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通过研究,关注教师对适合学生需要的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

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发挥个性特长,从而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4.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与学生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的研究。

学生社团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校本课程实施的价值在于激励和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选择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主动学习,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五.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 基于儿童的发展,“学生社团活动”是由兴趣爱好相同且有一定基础的小学生参加,因而“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的内容编排上要注重生活性、游戏性、趣味性。“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注重课程拓展,因此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更能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

2.基于教师的发展,“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教师学术研究搭建一个平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养的提升。

3.基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的长期实施,有利于彰显学校亮点,形成学校特色。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的“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不是“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新编”,而是“课程拓展”。其宗旨是为了培养与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和多元发展以及和谐发展。

2.基于儿童的特点,本课题的“学生社团活动的校本课程”的内容不是一味强调知识性、技巧性、科学性,而是注重生活性、趣味性、游戏性,因此,儿童喜闻乐见,参与积极,这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六.课题研究原则

本课题研究中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题的基本原则。研究中必须以科学的思想、理论来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因地制宜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要切合区域、学校、教师实际,

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以及年龄特点,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的适切性。

3、主体性原则:在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社团活动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突出教师在开发中的主导地位。

4、发展性原则:通过实验研究,提升学生素质,发展能力,培养特长,促进学生发展;教师通过研究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教学素质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通过研究,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分析法: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分析,依据学校实际,设置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进行开发利用,开发校本教材。

2.实验法:将设计的课程与教材,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调整、丰富、完善,并观察、分析学生的变化状况。

3.文献法:课题组力求占有国内目前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资料,在对文献资料深入学习、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实践。

4.经验总结法: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对成功的做法,效果佳的案例及时加以提炼总结,由实践提升至理论,形成物化成果,以进一步指导课程开发与实践。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即从2012年2月至2015年9月,且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2月)课题准备阶段,主要任务: 1.校本课程开发调查、评估、提出审议课题、立项。 2.拟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上报区教研室审定。

3.收集资料,拟定课程纲要,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统筹并培训师资。 (1)开题报告:

①讲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②讨论课题实施方案,安排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工作; ③明确分工,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研究要求。 (2)统筹师资:

①师资来源:由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承担:校内教师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

经本人同意,由学校予以聘任,并按规定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校内无人承教但确是学生需要的课程,由学校出面聘请校外有资质的专业人士承教(我校中草药社团意在诚聘药科大学学生志愿者任教),并按规定对教学质量予以监控;本校教科研团队成员有义务承担校本课程教学与组织管理工作。

②师资培训的方式与途径:走出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有关单位组织的课题培训、交流与观摩);请进来(聘请市区科室有关专家举办讲座、开展专业研讨);自学(通过提供书籍、网络资料,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③师资培训的内容:通过讲座、研讨等方式,对校本课程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培训。

(3)组织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制作图片资料;修订管理办法。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具体分工:

①篆刻社团教材:徐勇 ②国画社团教材:于关凤 ③小报创作社团教材:石益平 ④电脑社团教材:许园园 ⑤剪纸社团教材:姬倩 ⑥兵乓球社团教材:徐国祥 ⑦十字绣社团教材:张长虹

⑧中草药社团教材:药科大学学生志愿者 (5)子课题具体分工

①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研究:俞大林 ②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杨鹏

③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研究:刘燕 ④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与学生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的研究:杨群 (6)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要求:

①立足学校实际。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学校条件为基础,充分考虑我校的场地、器材、师资情况等教学环境现状,选择适合我校开展的学生社团。也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有关课程,并构建一些具有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

②立足已有经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参考我校曾经开设过的学生社团,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学习内容。

③立足科学合理。校本课程的而开发要注意科学性,编写要科学、合理、严谨,注意阶段性与完整性的结合、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结合,立足长远,着眼现在,让学生学有所得。

④立足兴趣和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社团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启动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组织评价、反思,拟定教学和学生评价体系。

(8)初审校本课程,提出修改意见。

(二)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4年2月)校本课程实施阶段,主要任务:

1.选编教材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实验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编辑、修改、出版教材;

2.利用周三下午实施校本课程教学,采用学生自选社团,走班上课办法开课; 3.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4.结合社团教学活动,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评价体系。 (三)第三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为校本课程修订阶段,主要任务是:

1.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通过一年的实施后进行全面反思、评估,保留学生感兴趣质量较高的内容,淘汰学生不喜欢的内容,继续聘请专家对校本课程进行修订。

2.修订后,可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印制校本教材,面向全校学生实施,并适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3.根据课程管理的实践情况对管理制度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四)第四阶段:(2015年3月---2015年9月)课题结题阶段,主要任务: 1.在继续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校本教材。 2.请专家全面评估校本教材。 3.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

八.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1.学生社团活动教材 2.学生社团活动评价方法 3.社团活动集

4.课题研究报告、教师论文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组长:李富春 课题研究副组长:杨鹏

课题研究组成员:俞大林 杨猛 徐良发 曹小康 刘燕 杨群 焦金凤及所有学生社团任课教师

十.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1.主持人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主持人主持了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立项课题《以和谐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并顺利结题,有数十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2.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学校有一批有志于教科研研究青年教师,学校的教科研核心团队建设初见成效。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做了大量的文献收集、调研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课题组成员以青年教师为主,精力充沛。

3.有坚实的保障。

本课题由校长主持,各部门全力协助,使课题工作顺利开展,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从办公经费中支出一定数额的经费作为研究经费。学校制定有关教科研考核奖励办法,从机制上保障课题的顺利进行。

4.人员结构:本课题组成员涵盖了学校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骨干教师,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11人,其中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骨干教师11人,均具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和较好的教育科研能力。

5.资料准备:收集与校本教材有关的各级文件整理成册供课题组成员参考:订阅《上海教科研任》、《江苏教育》等杂志进行学习;进行校本课程的问卷调查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6.科研手段: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同时进行,

边研究边实践;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相结合;自主探索和专家引领相结合。

7.经费保障:作为打造特色的一个主攻目标,学校将全力保障课题研究各项活动经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uc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