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拉电阻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12-26 10: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印度佛教史

──§4. 阿育王以後的佛教發展情形──

釋祖蓮 編制2007/11/22

§4.1 王朝的更替:

蘇修那迦王統(約B.C.600~B.C.400) (見於佛經中的十六大國;但其每一王的年代,仍然不易清理。)

孔 雀 王統(約B.C.322~B.C.185) (此期間佛教大盛)

熏 迦 王統(約B.C.185~B.C.73) (中印有法難;南北印的佛教轉盛)

甘 婆 王統(約B.C.73~B.C.28)

娑多婆訶王朝(約B.C.240~A.D.236) (又稱為案達羅王朝;於B.C.28年,兼併中印的摩揭陀國)

貴 霜 王統(西元前數十年~A.D.320) (此時,南印度為案達羅王朝。這是大月氏的一族)

※阿育王逝世後,達羅維荼族勃興於南印,希臘及波斯人則進窺於西北印,印度又成 分裂局面。

§4.2 中印法難:

一、時間:B.C.185年左右,即弗沙蜜多羅所建的熏迦王朝時代。 二、原因:

(一)遠因:阿育王的崇佛,做廣大布施,引起三種後果: 1. 佛教因生活富裕而僧侶分子複雜墮落。 2. 國家因連年大做修福的佛事而庫府空虛。 3. 外道因見國王偏為佛教常做無遮大施而妒嫉憤慨。

(二)近因:

28

*弗沙蜜多羅是孔雀王朝多車王時的將領,得婆羅門國師之助而擁兵自立,建立了 熏迦王朝。此王既以婆羅門為國師,故用其言,以孔雀王朝之衰亡,歸咎於崇信 無神及無諍的佛教。

三、排佛的情形: A.《阿育王經》卷5(T50,149a23-b3):

「〔婆羅門建言:〕阿育大王起八萬四千塔,王今壞之,名則常在。……王於是 時,即殺上座,次及諸僧。時有沙柯羅國,是其所領,語彼國人:『若有能得一 比丘首,與其金錢。』」

B.《舍利弗問經》卷1(T24,900a24-b3):

「王益忿怒…督令勤與呼攝七眾: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出 家(優婆塞?)、出家尼(優婆夷?)一切集會。問曰:;『壞塔好不?壞房好不?』 僉曰:『願皆勿壞!如不得已,壞房可耳。』王大忿厲曰:『云何不可!』因遂害 之無問少長,血流成川,壞諸寺塔,八百餘所。諸清信士,舉聲號叫,悲哭懊惱。 王取囚繫,加其鞭罰;五百羅漢登南山獲免。」

C.《大毘婆沙論》卷125(T27,655b20-24):

「如昔有一婆羅門王,名補沙友,憎嫉佛法,焚燒經典,壞窣堵波,破僧伽藍, 害苾芻眾。於迦濕彌羅國一邊境中,破五百僧伽藍,況於餘處。」

四、結果: *僧徒因之四散而向西南及西北發展,故中印佛法漸衰弱。

§4.3 彌蘭陀王:

一、其人: 1. 係指約B.C.160年間即位的希臘人大夏王彌蘭多羅斯(Menandros)。曾擔任大夏

29

國駐喀布爾及旁遮普的總督。

2. 在B.C.155年間,率希臘大軍進攻摩揭陀國。所統治的領土,包括阿富汗、印度 河流域、拉伽普大那及東印的一部分。

3. 他死之後,印度大夏分裂為二,最後一王為項茂斯(Hermanes),於B.C.50年間 降於大月氏(塞族,Scythian)的貴霜王朝。

二、與佛教的關係: *他對佛教有淨信,曾向那先比丘(NAgasena)請問佛法。這些法義的討論,皆收 集在巴利的《彌蘭王問經》及漢譯的《那先比丘經》。

§4.4 南北朝時代:

§4.4.1 南朝→案達羅王朝(娑多婆訶王朝,SAtavAhana): 一、引言: 1. 在B.C.240~230年頃,尸摩迦王興起娑多婆訶王朝,建都於馱那羯磔迦 (Dhanakataka)等地,領有德干(Deccan)高原地方。 2. 於B.C.28年,兼併了摩揭陀;到了A.D.106年頃,悉達卡爾尼王又將領土擴 張至西印度。但在此王歿後,中印及西印的地方即告失離;於A.D.236年頃, 此一王朝即告滅亡。 3. 諸王多信奉婆羅門,其中亦有信仰耆那教及佛教的君主,並加以保護及弘揚。

二、佛教發展的情形:

1. 隨著兼併了摩揭陀,佛教在中印逐漸復興。南方大眾部也到了中印,乃至西進

與西北印的有部接觸;有部的經部師的出現,自非偶然。

2. 分別說部的化地部及法藏部,因受了案達羅文化的影響,故有了密教的色彩。 3. 悉達卡爾尼王及其母后,曾對賢冑部的僧眾,布施洞窟精舍。

§4.4.2 北朝→貴霜王朝(KuSANa): 一、引言: 1. 貴霜王朝,為興盛於一世紀末至三世紀中葉之西北印度統一王朝。早期由中亞 遊牧民族月氏族族長丘就卻(Kujula, Kadphises Ⅰ.)所統率。

2. 月氏族本為蒙古種人,被匈奴從中國的甘肅山谷間趕到大夏(今之土耳其的布

哈爾州),此時大夏為希臘人的殖民地。邱就卻打敗了希臘人,且隨著希臘人 敗退南下,而進入印度。至其子閻膏珍(Wema Kadphises)大拓疆土。第三代 為迦膩色迦王,統治印度北部,勢力伸展至中亞、伊朗,創建自阿育王以來之 最大強國。

3. 宗教則包容攝取希臘之諸神與波斯之宗教,因而亦融和外來異族文化。時值佛 教說一切有部教義大成時代,馬鳴即當時活躍於佛教文學界之不朽人物。

30

二、迦膩色迦王與佛教:

(一)其人:

1. 在印度佛教史上,迦膩色迦王(約A.D.78~123年在位)的地位,與阿育王 同被稱為佛教主。王初時信奉瑣羅亞斯德教,不信罪福,輕侮佛法,據聞, 因受馬鳴菩薩之感化始歸依佛教。

2. 據迦膩色迦王時所鑄的錢幣圖文之考察,王之信佛當是晚年的事,因他所發 行的錢幣,僅刻有希臘、波斯、印度所尊的神像,但未見有釋迦之像。

(二)有部佛教的護法之王:

◎迦膩色迦王對佛教的最大功德,即是促成第四次的結集,實則僅是說一切有

部的結集:

「時脇尊者曰:『如來去世,歲月逾邈;弟子部執,師資異論,各據聞見,共 為矛盾。』時,王聞已甚用感傷,悲歎良久,謂尊者曰:『猥以餘福,聿遵前 緒,去聖雖遠,猶為有幸。敢忘庸鄙,紹隆法教,隨其部執,具釋三藏。』 脇尊者曰:『大王宿殖善本,多資福祐,留情佛法是所願也。』王乃宣令,遠 近召集聖哲。」1

※迦膩色迦王建國於中國與印度的通路之間,晚年護持佛教,而使佛教得傳於各民 族之間。在這階段,佛教由西域經陸路而初次傳到中國。

三、北印法難:

(一)時間:迦膩色迦王以後(A.D.123~)。

(二)原因:迦膩色迦王以前的二王,亦保護佛教。至迦膩色迦王時代,佛教的勢 力大振,並壓迫婆羅門對於濕婆的信仰,致受到土邦龍族的反對,大

肆殺害佛教徒。當時,又有甘陀羅提婆(Candradeva)婆羅門出而鎮 壓佛教。

(三)對於佛教的影響有三: 1. 急於外延而成分失其純真:

*因感於教難,而日務外延,隨方應化。

《大唐西域記》卷3(T51,886b26-c4)

31

1

2. 法滅的流言造成了頹廢心理:

*自教難勃興,古人即興起「千年法滅」之悲感。此一觀念的生起,佛教 的雄建之風,便蕩然無存。

3. 由佛子自力住持轉而外求王臣護法: 法難之後,深感自力維護不足,乃將佛法轉而付囑王公大臣。 外力護法(天龍八部)的思想日盛。

3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u9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