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气象要素
更新时间:2023-09-19 03:41: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基本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 element)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通称为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一)气温
气温 : 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实质上是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 我国常用摄氏度,英美等国常用华氏温度,而理论工作常用绝对稳定。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F=9/5C+32 C=5/9(F-32)
一般生活中所说的气温是气象观测所用的百叶箱中离地面1.5米高处的温度。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①等温线疏---气温差别小 ②等温线密---气温差别大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气温的变化特征
气温的变化→分子动能的变化→空气内能的变化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日变化:最高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热带气温年变化小,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大。北半球(陆地)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月平均气温最低。
气温变化的基本方式 1. 气温的非绝热变化
非非绝热变化:指空气块通过与外界的热量交换而产生的温度变化。变化的方式主要有:辐射、乱流、水相变化、传导。
辐射: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热量的方式。(空气块之间、地气之间、云之间大气层白天由于太阳辐射而增温,夜间由于向外放出辐射而降温)
乱流:空气无规则的小范围涡旋运动,乱流使空气微团产生混合,气块间热量也随之得到交换。 水相变化:指水的状态变化,水通过相变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引起气温变化。 传导:依靠分子的热运动将热量从高温物体直接传递给低温物体的现象。 2. 气温的绝热变化
绝热变化:空气块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仅由于其自身内能增减而引起的温度变化。
大气中的温度变化:当气块作水平运动或静止不动时,非绝热变化是主要的;当气块作垂直运动时,绝热变化是主要的。绝热变化过程有两种情况:干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
干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如果气块内部没有水相的变化,叫干绝热过程(即干空气或未饱和空气的绝热过程。干绝热直减率γd≈1°C/100m)。
湿绝热过程:在绝热过程中,如果气块内部存在水相变化,叫是绝热过程。是绝热过程直减率,用γm表示γm=0.4~0.7°C/100m。
3.局地气温的周期变化
日较差:一日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年较差: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与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1. 局地气温的变化特点之非周期变化
由于大规模冷暖空气运动和阴雨天气的影响而产生的温度变化,没有周期性。 (二)气压
气压(即大气压强),是空气分子运动与地球重力场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压的单位:百帕
hPa、毫米汞柱
mmHg、英寸
inches(1
个大气压
=1013.25hPa=760mmHg=29.92inches)。
1、 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气压总是随高度而降低的,高度越高,气压随高度降低得越慢。 2、 航空上常用的几种气压:本站气压、修正海平面气压、场面气压、标准海平面气压。
本站气压:是指气象台气压表直接侧得的气压。(由于各测站所处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不同,本站气压常有较大差异)。
修正海平面气压:是由本站气压推算到同一地点海平面高度上的气压值。(海拔高度大于1500米的测站不推算修正海平面气压)。
场面气压:指着陆区(跑道入口端)最高点的气压。(场面气压是由本站气压推算出来的)。 标准海平面气压:大气处于标准状态下的海平面气压称标准海平面气压。(标准海平面气压值为1013.25hPa或760mmHg)。
气压的水平分布特点
气压在空间的分布称气压场。
等压面与某一平面相交所构成的交线称为等压线。
若等压面簇与某一高度平面相交,就构成等压面的水平剖面图。由水平剖面图上等压线的分布
情况,可以看出气压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如果这个平面是海平面,我们便得到了一张海平面等压线图,也就是地面天气图。
低气压:(简称低压)低气压又称为气旋。它是由中心气压(或位势)比四周低的一簇闭合等压
线(或等高线)所组成。其附近空间等压面是向下凹的。
高气压:(简称高压)高气压又称为反气旋,它是中心气压(或位势)比四周高的一簇闭合的等
压线(或等高线)所组成。其附近空间等压面向上凸起。
低压槽:(简称槽)低压槽是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在槽中各等压线曲率最大的点的连线称
为槽线。在槽附近的空间等压面象地形中的山谷。
高压脊:(简称脊)高压脊是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在脊中等压线曲率最大的点连线为脊线。
高压脊附近的空间象地形中的山脊。
鞍型气压区:(简称鞍)鞍型气压区是由两个高压区和两个低压区相对组成的中间区域,其附近
空间等压面的形状像马鞍。
结论:1、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代表了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快慢的程度。 2、等压线越密的地方,气压延垂直等压线的方向的变化就越快。
(三)湿度
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或空气干燥潮湿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大气湿度状况与云、雾、降水等关系密切)
常用的湿度表示方法: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比湿、水汽混合比、露点(td)、
气温露点差(t-td)
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
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饱和水汽压,也叫最大水汽压,因为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开始凝结。实验和理论都可证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数值是不同的。
相对湿度:就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
f=e/E*100% 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当接近100%时,表明当时空气接近于饱和。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通常情况下,气温变化大于水汽含量变化,一个地方的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晚上和清晨相对湿度大。
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的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d),即d-E-e,d表示
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程度。
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称
比湿。其单位是g/g,即表示每一克湿空气中含有多少克的水汽。对于某一团空气而言,只要其中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保持不变,不论发生膨胀或压缩,体积如何变化,其比湿都保持不变。
水汽混合比:一团空气中,水汽质量的比值称水汽混合比。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
露点。露点温度取决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气压一定);气压降低,露点温度降低(水汽含量一定)。
气温露点差:气温减去露点就是气温露点差。气温露点差表示了空气的干燥潮湿程度。气温露点
差越小,空气越潮湿。未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气温 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气温。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地表有关。同一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气温有关。 空气湿度的变化
1、 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白天大于晚上,夏季大于冬季 2、 空气饱和程度的变化:早晨大午后小,冬季大夏季小
基本气象要素变化对空气密度的影响
空气密度与气压成正比 空气密度与气温成反比 水汽含量越大空气密度越小
(四)云和云量
云: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冰晶。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
云的分类: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1、 低云(云底高度小于2000米)。
(1) 积云(Cu):垂直向上发展的、顶部呈圆弧形或圆弧形凸起,而底部几乎是水平的云块。积云
是由气块上升、水汽凝结而成。
淡积云(Cu hum):扁平的积云,垂直发展不盛,水平宽度大于垂直厚度。在阳光下呈白色,
厚的云块中部有淡影,晴天常见。
浓积云(Cu cong):浓厚的积云,顶部呈重叠的圆弧形凸起,很像花椰菜;垂直发展旺盛时,
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有时可产生阵性降水。
碎积云(Fc):破碎不规则的积云块,个体不大,形状多变。
(2) 积雨云(Cb):云体浓厚庞大,垂直发展极盛,远看像耸立的高山。云顶由冰晶组成, 有白色毛丝般光泽的丝缕结构,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云底阴暗混乱,起伏明显,有时呈悬球状结构。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雪),或有雨(雪)幡下垂。有时产生飑或降冰雹。云底偶尔有龙卷产生。
秃积雨云(Cb calv):浓积云发展到鬃积雨云的过渡阶段。存在的时间一般比较短。
鬃积雨云(Cb cap):积雨云发展的成熟阶段,云顶有明显的白色毛丝般冰晶结构,多呈
马鬃状或砧状。
(3) 层积云(Sc):团块、薄片或条形云组成的云群或云层,常成行、成群或波状排列。云 层有时布满全天,有时分布稀疏,常呈灰色、灰白色。有时可降雨、雪,通常较小。层云除直接生产外,也可由高积云、层云、雨层云演变而来,或由积云、积雨云扩散或平衍而成。
透光层积云(Sc tra):云层厚度变化很大,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的缝隙,即使无缝隙,大部分云块边缘也比较明亮。
蔽光层积云(Sc op):阴暗的大条形云轴或团块组成的连续云层,无缝隙,云层底部有明显的起伏。有时不一定布满全天。
积云性层积云( Sc cug ):由积云、积雨云因上面有稳定气层而扩展或云顶下塌平衍而成的层积云。多呈灰色条状,顶部常有积云的特征。傍晚有时可直接生成。
堡状层积云(Sc cast):垂直发展的积云形的云块 ,并列在一线上,有一个共同的底边,顶部
凸起明显,远处看好像城堡。
荚状层积云( Sc 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个体分明,分离散出。 (4) 层云(St):低而均匀的云层,像雾,但不接地,呈灰色或者灰白色。除直接生产外, 也可由雾抬升或由层积云演变而来。可降毛毛雨或米雪。
碎层云(Fs):不规则的松散碎片,形状多变,呈灰色或灰白色。由层云分裂或雾抬升而成。山地的碎层云早晚也可直接产生。
(5) 雨层云(Ns):厚而均匀的降水云层,完全遮蔽日月,呈暗灰色,布满全天,常有连续 性降水。
碎雨云(Fn):低而破碎的云,灰色或暗灰色。不断滋生,形状多变,移动快。最初是各自孤立分离的,后来可渐并合。常出现在降水前后的降水云层之下。 2、中云(云底高度在2000-6000米之间)
(1) 高层云(As):带有条纹或纤缕结构的云幕,有时较均匀,颜色灰白或灰色,有时微带蓝色。云层底部较薄部分,可以看到昏暗不清的日月轮廓,看上去好像隔了一层毛玻璃。厚的高层云看不到日月。高层云可降连续性、间歇性的雨雪。它是由卷层云变厚或雨层云变薄而成。有时也可由蔽光高积云演变而成。在我国南方有时积雨云上部或中部延伸,也可形成,但持续时间不长。
透光高层云(As tra):较薄而均匀的云层,呈灰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模糊,好像隔了一层毛玻璃,地面物体没有影子。
蔽光高层云(As op):云层较厚,且厚度变化较大。厚的部分隔着云层看不见日月;薄的部
分比较明亮些,可看出纤缕结构。呈灰色,有时微带蓝色。
(2) 高积云(Ac ):高积云的云块较小,轮廓分明,常呈扁圆形、瓦块状、鱼鳞片,或是水波状的密集云条。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薄的云块呈白色,厚的云块呈暗灰色。在薄的高积云上,常有环绕日月的虹彩,或颜色为外红内蓝的华环。可与高层云、层积云、卷积云相互演变。
透光高积云(Ac tra):云块的颜色从洁白到深灰都有,厚度变化大。云层中个体明显,一般
排列相当规则,但是各部透明程度不同。云缝中可见青天,即使没有云缝,薄的部分也较明亮。
蔽光高积云(Ac op):连续性的高积云层,至少大部分云层都没有什么间隙,云块深暗而不
规则。云层的厚度厚,个体密集,几乎完全不透光,但云底云块个体依然可辨。
荚状高积云(Ac lent):高积云分散在天空,成椭圆形或豆荚状,轮廓分明。 积云性高积云(Ac cug):这种高积云由积雨云、浓积云延展而成。
絮状高积云(Ac flo):似小块积云的团簇,没有底边,个体破碎如棉絮团,多呈白色。 堡状高积云(Ac cast):垂直发展的积云形的云块,远看并列在一线上,有一个共同的水平底
边,顶部凸起明显,好像城堡。云块比堡状层积云小。 3、高云(云底高度在6000米以上)
(1) 卷云(Ci):具有丝缕结构,柔丝般光泽,分离散乱的云。云体通常白色无暗影,呈丝条状、羽毛状、马尾状、钩状、团簇状、片状、砧状等。卷云见晕的机会比较少,即使出现,晕也不完整。我国北方和西部高原地区,冬季卷云有时会下零星的雪。日出前后,在阳光的反射下,卷云常呈鲜明的黄色或橙色。
毛卷云(Ci fil):纤细分散的云,呈丝条、羽毛、马尾状。
密卷云(Ci dens):较厚的、成片的卷云,中部有时有暗影,但边缘部分特征仍很明显。 伪卷云(Ci not):由鬃积雨云顶部脱离母体而成。云体较大而厚密,有时似砧状。 钩卷云(Ci unc):形状好像逗点符号,云丝向上的一头有小簇或小钩。
(2) 卷层云(Cs):白色透明的云幕,日月透过云幕时轮廓分明,地物有影,常有晕环。有时云的组织薄的几乎看不出来,只使天空呈乳白色;有时丝缕结构隐约可辨,好像乱丝一般。我国北方和西部高原地区,冬季可以有少量降雪。厚的卷层云与薄的高层云相混。如日月轮廓分明,地物有影或有晕或有丝缕结构为卷层云;如只辨日月位置,地物无影也无晕,为高层云。
毛卷层云(Cs fil):白色丝缕结构明显,云体厚薄不很均匀的卷层云。
薄幕卷层云(Cs nebu):均匀的云幕,有时薄的几乎看不见,只因有晕,才证明其存在;云
幕较厚时,也看不出什么明显结构,只是日月轮廓清楚可见,有晕,地物有影。
(3) 卷积云(Cc):似鳞片或球状细小云块组成的云片或云层,常排列成行或成群,很像轻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小波纹。白色无暗影,有柔丝般光泽。卷积云可由卷云、卷层云演变而成。有时高积云也可演变为卷积云。卷积云应符合:①和卷云或卷层云之间有明显的联系②从卷云或卷层云演变而成③确有卷云的柔丝般光泽和丝缕状特点。
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云量观测包括总云量和低云量。总云量是指观测时天空
被所有的云遮蔽的总成数,低云量是指天空被低云族的云所遮蔽的成数,均记整数。
总云量的记录:全天无云,总云量记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记1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但只要从云
隙中可见青天,则记10-;云占全天十分之一,总云量记1;云占全天十分之二,总云量记2,依此类推。天空有少许云,其量不到天空的十分之0.5时,总云量记0.
低云量的记法与总云量相同。
云高:指云底距测站是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记录取整数,并在云高数值前加记云状,云状只记十个云属和Fc、Fs、Fn三个云类。
实测云高:云幕球测云高、激光测云仪测云高、云幕灯测云高 估测云高:目测云高(根据云状来估测云高)
云形成的条件:1、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2、要有促使水汽发生凝结的空气冷却过程-绝热 3、要有促使
水汽产生凝结的凝结核
上升运动的种类:对流运动(大规模的有规律的空气上升和下降运动。积云、积雨云) 湍流运动(层云)
地形的抬升和波动(水汽含量充足。地形云;大气层稳定-层状云;气层不稳定-积云) 大范围的辐合上升和锋面抬升(低压-高层云、云层云;锋面-层状云/积云或积雨云) 云的形成:1、积状云的形成---由空气对流形成,又叫对流云。包括Cu、Cu cong、Cb、Fc。 共同特征:孤立分散,个体分明,底部平坦,顶部呈圆弧形凸起,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2、层状云的形成---主要产生于低压(或槽)中水平气流辐合区,大范围冷暖空气的交锋区,
大型山脉的迎风坡。(Ns As Cs Ci)
共同特征:云体向水平方向发展,云层均匀、范围广阔,层状云常连绵几百千米,形成大面积
的降水,维持时间较长。
3、波状云的形成---由于气流的波动而形成的。像水面上的波浪或者皱纹形状的云层。 共同特征:都是由云块、云片、云条组成的云层,只是大小不同。 (1)在波动中形成的波状云
波动出现在高空:卷积云 波动出现在中空:高积云 波动出现在低空:层积云 (2)乱流中形成的波状云
层云:逆温层下乱流发展 碎层云:空中风大层云分裂 碎雨云:降水云下乱流发展
波状云和天气
大多数波状云出现时,气层比较稳定,天气少变。如果波状云不断加厚,高度降低,向蔽光层积云演变,表示阴雨天气将要来临。
堡状云:大气不稳定,可能出现雷阵雨天气(早上城堡云,下午雷雨鸣)。
絮状云:是在潮湿气层中出现强烈的湍流混合时形成的。当空中有强烈的乱流时,会使高积云个
体变得破碎,状如棉絮团,形成絮状云。(在絮状云区飞行飞机颠簸较强烈)
荚状云:天气在局部升降气流汇合处,上升气流区形成云,上部下沉使云的边缘变薄而形成豆荚
状的云。(荚状云通常是晴天的预兆)
悬球状云:指Cb底部,常有一些云体从云内向云下凸起,形状像悬球。它是当云底附近有强烈的
上升气流与云中夹杂着大量水滴的下降气流相遇时形成的。(悬球状云的出现预示着降水很快就要来临) (五)降水
降水:指从云中降落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
降水量:指降水落至地面后(固态降水则需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
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正在阅读:
基本气象要素09-19
第三批作业论述题问答题答案04-10
APT模型的检验 - 图文06-27
甘肃政法学院学生社团发展问题调查报告105-18
深圳瑞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01-23
公安局大队长述职报告(精选多篇)09-26
2012(新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要点分析04-27
书目10-20
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04-21
-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 2016年上半年安徽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技师职称试题
- 传智播客刘意老师JAVA全面学习笔记
- 星级酒店客房部保洁服务标准与工作流程操作规范 - PA新员
- 算法竞赛入门经典授课教案第1章 算法概述
- 《微信公众平台架起家校互通桥》结题报告
- 2018年宁夏银川市高考数学三模试卷(理)Word版含解析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尔雅
- 2016年6月英语六级真题写作范文3套
- 中国磁性材料纸行业专项调查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2015-2020)
- 云南省2018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仿真试卷二Word版缺答案
- 窗函数法设计低通滤波器
- 第三章 绩效考评方法与绩效管理模式
- 高等数学教案
- 个人独资合伙企业习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 曳引钢丝绳及其他曳引系统校核计算 - 图文
- 淮阴工学院管理学期末试卷7 - 图文
- 受力分析方法(1)
- 2013-201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小五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及解析
- 要素
- 气象
- 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