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更新时间:2024-06-11 11: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知 识 结 构 三、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侧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 本单元知识结构: 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 重点和难点: 难点 及 关键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侧意识。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学生情况分析 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 课时分配 大约需要用 4 课时左右。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 必要的教具: 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等等。 设 想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引导学生日常自觉积累知识,遇到困难时能灵活运用。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分米、毫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理解毫米、分米的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进行实际测量并用毫米、分米表示出来。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理解毫米、分米的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第1课时 教学挂图、米尺 个人加减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故事吗?(喜欢)今天我们就去看个故事。 二、新授课 1、 投影出示教学挂图。你能看图给大家讲个故事吗?(学生思考后讲故事关于小朋友做梦梦到孙悟空的故事。) 2、 根据挂图和同学讲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3、 解决1毫米有多长的问题。 (1) 同学们先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然后跟小组的人说一说。 (2) 观察直尺,从直尺上找出1毫米的长度。(教师适当引导,使学生知道直尺上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在本子上画 出1毫米 (3) 估计一下你见过的哪些东西的长度是1毫米? (4) 学生边说边进行测量验证。(硬币) (5) 大家通过各种方法已经认识了1毫米,可你知道厘米好毫米还是亲戚,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引导学生看直尺找关系。学生自由讨论后说出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6) 板书:1厘米=10毫米 4、 解决“1分米是多长”的问题。 (1) 大家已经知道了厘米的一个亲戚是毫米,厘米还有一个亲戚,它的名字叫“分米”。你能自己看直尺,找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2) 板书: 1分米=10厘米 (3) 在教室中寻找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三、练习 1、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吗?与同桌交流一下。 2、 估一估,测一测。 硬币的厚度 数学书的长度 铅笔盒的厚度 课桌的高度 自己想测的东西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己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厘米、毫米、分米来测量。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千米 课型 新授课 能理解千米的长度,能用千米形容物体事物的长度。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能理解千米的长度,能用千米形容物体事物的长度。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户外去活动活动。 二、新授课 1、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跑步,每圈200米,一共慢跑5圈。 2、 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刚才跑了多长的距离吗?(学生气喘吁吁) 3、 刚才我们跑的就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 4、 你们感觉这1千米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5、 1千米也有个关系 板书 1千米=1000米 6、 大家已经对1千米有了认识了,你能说说你周围还有什么可以用1千米来说吗? 7、 出示 2千米=( )米 学生自由讨论解决 8、小朋友做梦梦到自己做着热气球,高度是1000米,那第2课时 教学挂图、米尺 个人加减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你知道1000米=( )千米吗? 学生讨论解决 1000米=1千米 8、 总结: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能熟练换算吗? 三、练习 2分米=( )厘米 6000米=( )米 1米=( )分米 3千米=( )米 7厘米=( )毫米 80毫米=( )厘米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长度的知识或数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长度单位练习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课时分配 第3课时 教具 教学过程 一、你能换算吗? 教学挂图、米尺 2分米=( )厘米 6000米=( )千米 1米=( )分米 3千米=( )米 7厘米=( )毫米 80毫米=( )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重点交流换算的方法。 二、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长颈鹿身高5( ) 蚂蚁身长3( ) 青蛙一次能跳7( ) 豹子每分钟跑2( ) 兔子尾巴长7( ) 金鱼身长1( ) 学生独立填写,说说原因。 然后由学生出其他类似的题目,其他学生解答。 三、先估计图形的边长,再测量。 ) ( ) ( ) ( ) ( ) ( ) 学生先估计图形的边长告诉同桌,然后用直尺测量。 四、换算计算 1分米-3厘米=( )厘米 26毫米+54毫米=( )毫米=( )厘米 98厘米-58厘米=( )厘米=( )分米 2千米-( )米=1000米 9千米=( )米+( )米 学生换算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有的要先换算再计算,有的要先计算再换算。 五、在括号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 8千米( )6000米 9分米( )2米 50毫米( )5厘米 300分米( )300厘米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读一读 板书设计: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目标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世界上最长的昆虫是新加坡竹节虫,身体长达27厘米。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是南美凤蝶,体长90毫米,翅展270毫米;最小的蝴蝶是小灰蝶,翅展16毫米。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全长6670千米。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海拔约8848米。 我国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千米。 你还知道什么?和同伴说一说。 二、实践活动 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将结果记录下来并与第4课时 教学挂图、各种尺子 个人加减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课外实践 我学会了吗 课型 复习课 同伴交流。也可以与同伴共同测量记录结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测量。) 三、我学会了吗? 你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量一量,说一说。 有关长度的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科目二年级数学 教师 第 四 册 第 4 单元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的 要 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验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四、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求 知 识 结 构 重点 难点 及 关键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学生情况分析 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 课时分配 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 大约需要用 10课时左右。 重点和难点: 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本单元知识结构: 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 必要的教具: 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等等。 设 想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那就是蜜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课型 新授课 引导学生日常自觉积累知识,遇到困难时能灵活运用。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第1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题卡片 个人加减 二、新授课 1、 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说出看到的蜜蜂家族的工作生活情况。) 2、 看到这幅勤劳劳动的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 解决“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读问题,理解题意。 (1) 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2) 列算式,57+29= 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3) 讨论计算结果 86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7+29=86(只) 4、 学生独立解决“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1) 说算式及算式的意思。32+45=77(只) (2) 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5、 解决“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的问题。 (1) 读问题,理解题意。 (2) 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 列算式,57-29= (4) 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5)讨论计算结果 28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7-29=28(只) 6、 学生独立解决“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的问题。 三、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决。 四、练习 23+15= 48+32= 27+33= 19+43= 36+27= 64+29= 30+57= 75+16=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数学助学 板书设计: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百以内数的加减法。 目标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百以内数的加减法。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自主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 个人加减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那就是蜜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二、新授课 1、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说出看到的蜜蜂家族的工作生活情况。) 2、看到这幅勤劳劳动的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1)读问题,理解题意。 (2)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列算式,57+29=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4)讨论计算结果 86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7+29=86(只) (5)学生独立解决“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1) 说算式及算式的意思。32+45=77(只) (2) 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7、 解决“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的问题。 (1) 读问题,理解题意。 (2) 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 列算式,57-29=

(4) 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5)讨论计算结果 28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7-29=28(只) 8、 学生独立解决“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的问题。 三、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决。 四、练习 23+15= 48+32= 27+33= 19+43= 36+27= 64+29= 30+57= 75+16=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数学助学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时分配 信息窗2 课型 新授课 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学习估算方法。 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第3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挂图、教学磁带 个人加减 游戏导入。 二、新授课 1、 通过刚才同学讲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 解决“向西飞和向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1) 读问题,理解题意。 (2) 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向西飞和向北飞的分别有多少只,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 列算式,530+310= (4) 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讨论计算结果 840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530+310=840 (只)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列竖式。 学生解决“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多多少只”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交流。教师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3、解决“向北飞和向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1)读问题,理解题意。 (2)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向北飞和向南飞的分别有多少只,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算式, 310+286= (3)、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4)讨论计算结果 596 5、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310+286=596(只) 6、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7、解决“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的问题。 (1)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点不一样,你能发现吗?(这个问题问的是约有多少只)这就不需要我们算出具体的数,而是列出算式估计一下就可以了。 (2)列算式 286+103 (3)看算式,你怎么进行估计呢?(小组讨论估计方法,把每个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再口算出它们的和。)学生进行估算,结果是 400 (4)这个结果是个大约数,不能用“=”表示,那大约的结果该怎么表示呢?我们来认识“≈”,他的名称是约等号。 (5)算式286+103≈400 读作 286加103约等于400 (6)你还能提出什么估算问题?学生提问,并解答。 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独立提问解决问题。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自主练习 课型 练课 使学生巩固三位数加法计算。使学生能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读课时分配 第4课时 教法 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1 1、 学生用计数器随意拨出数来进行计算,以同桌为单位。 2、 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体会算理。 二、自主练习2 1、 用卡片练习计算题目,同桌用卡片任意组合。 2、 汇报计算结果。 三、竖式计算 324 634 29 465 750 857 +153 +205 +540 -132 -520 - 37 四、小游戏 摘苹果。 五、估算 273+302≈ 297+401≈ 352+213≈ 指导、教学挂图、同上 人加减 698-503≈ 709-604≈ 653-421≈ 六、看图提问题并解决。 七、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153 +205 +540 -132 -520 - 37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7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勤劳的小蜜蜂又要辛勤劳动了,打开书看第47页的图,你能给大家编一个故事吗?(给学生充分时间看图理解。) 二、新授课 1、 学生编故事讲故事。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信息窗3 课型 新授课

使学生通过蜜蜂采花蜜的情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计算方法的学习。 使学生通过蜜蜂采花蜜的情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计算方法的学习。 第5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直尺 个人加减

3、 解决“果园到花园有多远”的问题。 (1) 学生谈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教师趁机引导学生画出理解图。 (2) 列算式,592+374= 讨论怎样解决。学生谈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各组的算法。有的学生会想到用竖式计算。用竖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得9。 (3) 592+374=216(只) (4) 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特点进行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 解决“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的问题。 (1) 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 列算式,518-227= (3) 讨论算法。重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用竖式计算时,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十位上1减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当10,十位上是11-2得9,百位上是4-2得2,结果291。 (4) 518-227=291(只) (5) 学生在相互交流与体验中选择计算方法。 5、 学生独立解决“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的问题。 三、自主练习1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2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2 竖式计算 267 435 359 680 + 405 +291 -178 -367 信息窗3自主练习 课型 练习课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第六课时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法 个人加减 二、自主练习3 安排剧场 1、 看图,你看明白了什么? 2、 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全班交流。 三、自主练习4 苗苗幼儿园人数统计。 大班 148人 中班 229人 小班 125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四、自主练习6 下图是某自然保护区1998—2002年长臂猴数量变化情况。 如下: 405只 461只 345只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1) 2000年比1998年增加了多少只? (2) 估计2004年长臂猴可能达到多少只,并说明理由。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自主练习5火眼金睛辨对错。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同步学习与探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验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第7课时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信息窗4 课型 新授课 学生学会验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验算。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小蜜蜂辛勤劳动了一段时间,今天它们要检查检查生产情况了。 二、新授课 1、 教师出示实物投影仪。蜂王要小蜜蜂去检查一下蜂蜜的生产和使用记录对不队,可是小蜜蜂遇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它不会检查)我们一起来帮它想办法吧。 2、 看蜜蜂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学生发言)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对表格的数据进行检验呢? 3、 学习验算。 (1) 用竖式先计算。学生列加法竖式。 (2)对竖式进行验算,怎么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列竖式。和减其中的一个加数列竖式。)学生自主列竖式进行验算,引导学生在验算之前要写上“验算”二字。 个人加减 (2) 学生对“一共生产的,用去的和还剩的”情况列竖式。 (3) 讨论怎样验算,写出“验算”然后进行验算。(差加减数验算。被减数减差验算。) 4、 验算练习。 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和数学助学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能对自己所做的题进行合理验算并及时发现问题。 难点 读书课时分配 第8课时 教法 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1 人加减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个信息窗4验算自主练习 课型 练习课 通过练习能熟练掌握验算方法。能对自己所做的题进行合理验算并及时发现问题。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957 543 320 109 431 278 312 498 524 106 326 743 1、 学生填表,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 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验算并验算。 3、 全班交流。 二、自主练习2 1、 843 672 302 547 -293 +174 -171 + 243 2、上面的题做得对吗? 3、说一说错在哪里,并改正过来。 三、自主练习3 1、 看图,说说题意。 2、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并计算。 3、 全班交流,并验算。 四、计算,先用竖式计算,在验算。 460+300 274+591 600-240 376+519 980-650 808-436 483+125 728-463 提醒学生有两个竖式,一是竖式计算,一是竖式验算。 五、摆一摆,算一算。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数学助学 板书设计: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我学会了吗? 课型 练习课 学生能认真观察图意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目标 教学重点 学生能认真观察图意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蜜蜂通过辛勤劳动有所收获,果农们也有了收获,我们去看看吧。 二、复习 1、 教师实物投影出示丰收图。看图,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 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 4、 从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 三、练习 1、 自主练习6 (1) 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2) 独立解决问题并小组交流。 2、 自主练习7 下面是育才小学一年级新生患龋齿情况的抽查统计。 2002年患龋齿人数比2001年减少多少人? 第三课时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个人加减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1)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 开火车 65+30( )-25( )+240( )-108 456-34( )+59( )-222( )+360( ) 4、 列式计算 (1) 两个加数都是345,和是多少? (2) 765比356多多少? (3) 一个数比720少180,这个数是多少? (4) 650比一个数多302,这个数是多少? 5、 实践应用。 (1) 水果店第一天卖出苹果70千克,第二天卖出80千克,还剩下100千克。水果店原有多少千克苹果? (2) 这个月爸爸工资2000元,给爷爷400元,还剩多少元?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科目二年级数学 教师 第 四 册 第 5 单元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知 识 结 构 本单元是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为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做准备。 1、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 四、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重点 难点 及 关键 重点和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学生情况分析 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 课时分配 大约需要用 2 课时左右。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 必要的教具: 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等等。 设 想 引导学生日常自觉积累知识,遇到困难时能灵活运用。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民俗节吗?(教师介绍民俗节,引起学生对民俗节的向往。) 二、新授课 1、 教师投影出示民俗节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 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通过学生的发现引出对“对称”现象的探索。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现象,比如建筑、脸谱、剪纸、杂技表演等,你能说说到底怎样就算是对称现象了吗?(左右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如果把它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 4、 你能说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对称现象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并交流。 5、 列举上下对称的现象,请同学判断是不是对称现象。 我们手工折纸时很多地方用到了对称,让我们动手折一折信息窗 课型 新授课 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第1课时 教学挂图、 个人加减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吧。 可以自己折,也可以打开课本第56页,根据书上的提示步骤折一个纸。 6、 船。 7、 谁愿意把自己折的作品展示个大家看看,并说说你的做法呢? 8、 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呢,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六题。)谁能说一说哪些动作是对称的? 9、 请你和同伴一起做个对称的动作。 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吗? 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 板书设计: 各种( )图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对称自主练习 课型 练习课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 个人加减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一、自主练习1 1、 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对称的,请在方框里打对勾。 2、 全班交流。 3、 提醒学生注意眼镜也是对称的,只是放在桌子上看的方位不同。 二、自主练习3 1、 看自己,在自己的身上找对称现象。 2、 小组说说自己找到的对称。 三、自主练习4 1、 把能拼成对称图形的连起来。 2、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理由。 四、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剪画对称现象。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与探究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各种( )图形或各种( )物品。 教学后记: 单 元 教 学 计 划 科目二年级数学 教师 第 四 册 第 5单元 单元名称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知 本单元的内容: 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识 结 构 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 本单元内容: 及 关键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学生情况分析 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 课时分配 大约需要用6课时。 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 必要的教具: 重点、难点:都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等等。 设 想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1 课型 新授课 引导学生日常自觉积累知识,遇到困难时能灵活运用。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 教学挂图、 个人加减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工作场面? 2、 出示信息窗情境图,学生观察。 3、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交流、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1)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2) 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2、 学生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小结:计算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 提问: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过程同上) 5、 小结:计算减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 巩固应用 1、 1、 数学游戏 第55页第5题 2、 55页第2题 3、 55页第4题 四、 课堂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课时分配 教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教学挂图 个人加减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师: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饿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一看它们的工作场面?(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饿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 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 (2) 一共有多少棵大白菜? (3) 还剩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4) 已经检查的白菜比茄子少多少棵? ?? 活动二: (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师: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u8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