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纲要
更新时间:2023-08-30 08: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花垣县特色旅游产业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工作总结
花垣县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花垣县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加速发展优势产业,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花垣县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纲要》提出了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提出了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一园六区”的产业布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是花垣县“十一五”后期、“十二五”及“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纲要的主要编制依据是:《花垣县志》,《花垣统计年鉴》(2000、2005),《花垣统计公报》(2007),《花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5),《花垣县环境统计年报》(2005),《花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机遇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我县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立足于境内丰富的锰矿、铅锌矿等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形成了以“两矿”开发为龙头,以冶金化工、电力、建材、轻工、医药等为支柱的骨干产业群。全县成型的工业企业197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95家。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7家;产值5000-10000万元、利税过500万元的企业12家;产值2000-5000万元、利税过100万元的企业46家。已具有年开采锰矿石200万吨,铅锌矿石180万吨,硅锰合金2.8万吨、硫酸30万吨、电解金属锰18.4万吨、电解锌16万吨、四氧化三锰2万吨、水泥40万吨、富硒大豆油1500吨、纯净水3000吨的生产能力。
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75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6.83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8.1%。2007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4.00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2.01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1.7%。
2、产业结构波动较大
我县的产业结构受锰锌市场影响波动较大。2005年,2007年三次产业比例分别由2000年的22.4:60.6:17调整为14.2:55.8:30,和8.6:72.73:18.22。2000年-2004年,电解锰的市场行情较好,价格较高且稳定,行业利润空间较大,2005年-2006年上半年市场行情回落,行业几乎无利润空间,2006年下半年市场行情持续上涨,行业利润创历史新高。而2000年-2003年,电解锌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价格较低,行业几乎无利润空间,2004年电解锌市场行情开始好转,价格迅猛持续上涨,最高涨幅达300%,行业利润创历史新高,至2007年下半年开始下滑。在三次产业比例上具体体现为:2005年同2000年比,二产业发展平稳,增幅较小,三产业发展较快,增幅较大;2007年同2005年比,二产业发展较快,增幅较大,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从我县的工业现状来看,产业集聚趋势显现,以锰锌冶炼及矿石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区已基本形成:一是聚集城郊区域的锰锌冶炼产业集群,重点以电解锰、电解锌等有色金属冶炼为主,我县的三立集团、东锰集团、振兴、汇银和银海公司等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均落户此区域;二是铅锌开采及浮选产业区,以铅锌矿石开采业和铅锌浮选业为主, 主要分布在团结、龙潭、猫儿等三个乡镇;三是锰矿石开采区,主要分布在民乐、排吾、猫儿、两河等四个乡镇; 四是锰粉加工产业区, 主要分布在民乐、道二等两个乡镇。
4、技术创新情况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33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5项、州级118项。投入科技项目资金10亿元,引进和开发新技术50项目,研发新产品25个,培育科技型企业6家,专利授予28项,鉴定科技成果15项,获省、州
工作总结
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东锰集团公司研制的“坡纹管冷却”技术和四氧化三锰矿石冶炼技术获国家专利,无硒高纯电解锰和电子级四氧化三锰关键技术被纳入国家“863”计划,获“十五” 重大科技成就奖;三立集团湿法炼锌技术获国家专利,在电解锌行业普遍采用。
5、资源与环保状况
我县工业产业以资源消耗高的工矿业为主,每吨电解锰消耗锰矿石11.0吨,2000年、2005年和2007年我县锰矿石消耗量分别为355469吨、805856吨和107140吨。2000年,每吨电解锌消耗锌矿石106.0吨,矿石消耗量为2649500吨。2005年,每吨电解锌消耗锌矿石81.5吨,矿石消耗量为5760278吨。2007年,每吨电解锌消耗锌矿石120.5吨,矿石消耗量为9591800吨。能源消耗方面,2000年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电力7241千瓦时、消耗煤炭0.59吨;2005年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电力2832千瓦时、消耗煤炭0.37吨;2007年每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电力3625千瓦时、消耗煤炭0.2吨。同时,我县不断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全县工业企业均完善了“三废”处理设施,围绕废水、废渣、废气,加坝筑堤,安装治污设备,改、扩、修建了大批治污工程。在2005年底 的“锰三角”电解锰行业综合整治中,共投入14000余万元环保治理资金,实现了电解锰企业的达标排放,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验收,其中东方锰业集团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列为四家清洁生产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底,全县电解锌生产企业也全部顺利地通过了国家和省环保部门的环保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花垣的产业发展在“十五”期间取得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的突出问题,同时还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总量、产业规模偏小。一方面经济总量偏小。近几年来,我县经济虽然高速发展,2007年人均GDP达14475元,但与发达地区如上海市人均GDP64592元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与全国人均GDP18665元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我县GDP按12%的速度增长,全国GDP按7%的速度增长,我县人均GDP需10年才能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如不加快发展,差距将会更大。另一方面产业规模偏小。2007年,全县成型的工业企业197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95家,占48.2%;纳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仅10家,占5.1%;纳税200万元以上的企业47家,也只占23.9%; 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仅1家, 占0.5%; 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仅2家, 占1%。
2、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 部份铅锌浮选和电解锰冶炼企业位于饮水保护区上游;部份污染企业建于居民密度较高的区域; 锰锌矿石开采区与粗加工区域, 锰锌冶炼区与其精深加工区域插花分布;缺乏生产性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是企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传统工业企业和资源型加工企业所占比例较重。目前,我县企业家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学历普遍较低,获大学本科文凭的不足3%,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不足10%。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能力弱, 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更弱。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机制尚未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之又少,缺乏技术创新研发平台,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4、产业发展平台不高。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园区和己经形成的六个工业小区均为县级产业发展平台, 入园企业能享受的土地、金融、纳税等优惠政策有限, 对产业发展的约束较突出。
5、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县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受矿区交通、电力、工业污水处理、生产性物流等基础设施滞后的影响,难以引进大企业、大产业项目,制约了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
6、产业项目融资难。我县工业企业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依靠银行贷款建设起来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由于企业历史债务包袱重、自筹资金能力较弱,银行贷款审批权
工作总结
限上收,门槛提高,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 招商引资难度大,较大规模的产业项目难以融资到位。
(三)发展机遇
1、发展环境
(1)与长株潭关联度高。充分依托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利用锰锌资源优势,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发展的对接,寻求以原材料为核心的全方位、多角度的产业合作。
(2) 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319和209国道在此交汇,北距张家界荷花机场190公里,南距焦柳铁路71公里,西北距渝怀铁路74公里,西南距贵州铜仁大兴机场120公里,为西南门户。目前,长渝、张花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规划中,极大地方便了我县工业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进而可以接受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实现花垣与周边城市职能的分工,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产业的对外扩张,实现县域经济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更好地融合。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平台。
(3)产业基础扎实。近几年来, 花垣县依托锰锌矿产资源优势,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形成了以两矿为龙头的工业群体, 具有了年开采锰矿石140万吨, 采选铅锌矿石100万吨, 年产电解锰13万吨, 电解锌18万吨, 硫酸26万吨的生产能力,开发了无硒高纯电解锰、电子级无硒高纯四氧化三锰、高性能磁芯、电子级无汞碱锰电解二氧化锰、锰铝合金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品牌产品,培育了东方锰业、三立集团、太丰、汇丰、衡民等一批锰、锌开发的龙头企业。
(4)产业发展平台初步构建。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支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湘发〔2007〕7号)之“支持湘西州每个县市建立一个工业园区”的文件精神,规划建设花垣县工业园区,并积极申报省级工业园区,构建较高的产业发展平台。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实施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发展品位。
2、发展机遇
当前花垣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阶段,国内外经济、社会、政策等环境的变化为花垣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产业转移尤其是服务业转移有利于承接现代服务业、研发和高端产业转移;《花垣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从总体上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明确了发展方向,有利于向服务型产业转变,疏解城区功能,引导产业转移和集聚;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从需求上拉动产业结构提升并加速产业融合;区域合作深化有利于协调利用周边省市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经济发展腹地;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3、发展趋势
(1)产业间相互渗透与融合加快。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产业日趋融合,包括三次产业内部的融合和三次产业间的融合。二、三产业相互支持、相互关联的程度加深,新业态、新产业不断出现;高新技术改造三次产业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2)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程度进一步加大。城市功能的发育发展需要产业发展予以支撑,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人口分布的关联程度进一步加深;城市功能的实现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空间承载;产业高级化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引导地区人口结构优化。
(3)产业发展呈现“双分离、双集聚”趋势。随着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产业链条中的部分服务环节加速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产业内部结构也出现不断细分化趋势。与此同时,相同或相近的产业在专业上集聚,并通过价值链的联系,在空间上集聚。
(4)创新集聚区呈现高端化、服务化趋势。随着产业价值链不断分解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加深,低端产业将进一步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区域集中,拥有知识、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创新集聚区将更加专注于产业高端和服务业的发展。
工作总结
(5)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地区间和企业间的交往与合作日趋紧密,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不断加强。同时,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4、国家政策
(1)充分运用国家西部开发、大湘西开发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将花垣建设成为湘西地区重要的矿产品加工基地,以及我国工业经济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促进花垣经济的长足发展。
(2)积极争取国家的财政扶持,利用国家西部外贸发展资金、国家项目贷款贴息、少数民族落后地区所享受的税收优惠、金融机构的贷款倾斜等政策,畅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县内产业的投资规模,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模式的成功转型。
(3)利用国家和我省对西部地区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加大对产品新技术、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以及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5、资源条件
(1)矿产资源。花垣县矿产资源丰富,分布面广,已探明有:铁、锰、铅、锌、钒、钼、镉、汞、磷、滑石、石煤、重晶石、方解石、石灰岩、白云岩、陶土等十多种、有矿床、矿点、矿化点49处。其中大型矿藏2处,小型矿藏2处,小型矿床4处,矿点28处,矿化点15处。锰矿储量3112万吨,居全国第三,其电解锰生产企业14家,生产能力18.4万吨/年;铅锌矿储量1600万吨,居全省第二,素有“东方锰都”和“有色金属之乡”美称。与重庆市秀山县、贵州省松桃县锰矿区及加工区在两省一市边区呈“三角形”分布之势,且三区之间的距离均在100 km之内,被誉为中国锰矿“金三角”。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锰矿石开采、冶炼的重要生产基地。
锰矿床位于民乐、猫儿、排吾、两河交界处的摩天岭背斜南东翼,属沉积型。矿体赋于震旦系下统南沱砂岩组上段含锰岩系中,呈层状产出。矿体在平面上呈一椭圆形,长4000米,宽1800米,自上而上分为两个矿层,一矿层厚度0.89~1.05米,平均0.97米,二矿层最大厚度7.41米,平均2.82米,储量居全国第三位。
铅锌矿分布较广,其中猫儿乡渔塘铅锌矿为大型矿床,排吾、大铁厂、杉木冲铅锌矿为小型矿床,其余为矿化点。渔塘铅锌矿北起龙潭李梅,南至民乐谷硝,面积约80平方公里,分为李梅、芭茅寨、土地坪、渔塘、老虎冲5个矿段。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产状,属低温热液型。矿化石厚最大达200余米,矿层一般为1~5层,个别可达10余层之多。单层矿体厚度1~2米,矿体累计厚度2.1~53米。小排吾铅锌矿分布于大排吾至瓦贺一带,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为一单斜层,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厚为0~3米。大铁厂铅锌矿在吉卫大老排至大铁厂一带,面积约0.5平方公里,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含矿1~2层,第一层厚0.5~2.64米,第二层厚2.29~3.74米,矿体不连续,厚度、品位变化很大。杉木冲铅锌矿位于吉卫镇杉木冲至过水一带,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呈透镜状产出,矿化带长1800米,厚0~15米,一般为5~10米,含矿1~4层,矿体不连续。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仅过去是花垣经济的主导,规划期内仍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是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最大资本。(2)旅游资源。花垣县位湘黔渝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境内自然风光美丽、苗风苗俗独具特色、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魅力湘西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花垣县加强了以国家“AAA”景区边城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品牌建设,包括涵盖大小龙洞、古苗河、夜郎十八洞、尖岩山等自然景观的寒武纪地质公园,以及南方古人类文化遗址、原国立八中旧址、苗族的巫盅文化以及赶尸、跳香、太阳会、四月八、赶秋节、板塘苗族方块文字、苗族生成哲学、苗族医药学、苗族戏剧鼓舞为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等。
二、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工作总结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为契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双引擎,立足现有锰锌资源优势,主攻锰锌精深加工和新技术研发,加速发展锰锌废渣综合回收利用循环经济, 全力构筑以有色冶金、锰磁材料为主导,特色建材、生物医药、生物制浆造纸业以及现代物流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把花垣县建设成为长株潭“两型”试验区产业发展锰锌原材料基地、四省市边区工业中心、国家锰锌高科技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
(二)基本原则
1、特色化原则。依托锰锌资源优势,做强锰锌冶金产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延伸锰锌产业链,有选择地发展关联度高的锰锌下游产业,形成县域特色竞争优势。
2、集群化原则。强化政府引导和调控职能,在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优势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有效提升工业经济总量。
3、集约化原则。充分考虑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集约利用,重点发展资源消耗低、能耗低、污染低、附加值高、带动效益显著的产业,不断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利用率,形成节地、节水和节能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4、生态化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产业选择上既要满足现实的、区域性的发展需要,更要兼顾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需要,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环境、城市与产业的和谐发展。加速发展锰锌废渣综合回收利用,循环经济, 促进发展,实现锰锌产业清洁化生产。
5、自主创新原则。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花垣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三)发展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十一五”期末,力争达到33.7亿元以上,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1亿元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力争达到59.4亿元以上,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4亿元以上,同时争取1-5家企业实现挂牌上市;到“十三五”期末,力争达到104.7亿元以上,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6亿元以上,并争取5-10家企业实现挂牌上市。
——三次产业结构。到“十一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4.0:55.8:30.2调整为12:56:32; 到“十二五”期末,调整为8:58:34;到“十三五”期末,调整为3:60:37。 ——产业空间布局。一是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好花垣县工业园。到“十一五”期末,力争30户以上的高新环保型企业入园,并争创省级工业园区;到“十二五”期末, 力争100户以上的高新环保型企业入园,园区经济占全县工业经济的35%以上;到“十三五”期末, 力争200户以上的高新环保型企业入园,园区经济占全县工业经济的75%以上。二是建设好民乐、龙潭、团结等6个工业小区,形成“一园六区”的工业格局,打造产业发展平台。通过十五年时间,使“一园六区”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带动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和财富区。
——技术自主创新。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实现高新产业增加值达12.8亿元以上,科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率达到10%;到“十二五” 期末, 力争实现高新产业增加值达26.7亿元以上,科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4.9%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率达到25 %;到“十三五”期末, 高新产业增加值达51.7亿元以上,科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率达50%。
工作总结
——资源与生态环境。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下降率,到“十一五”期末达到6.7%,到“十二五” 期末达到15%,到“十三五”期末达到20%。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消减率,到“十一五”期末,S02达到21.3%,COD达到27.6%;到“十二五” 期末, S02达到11.8%,COD达到16.7%;到“十三五”期末, S02达到6.3%,COD达到10.1%。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年均增长13%以上。新投产工业项目用地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达标率,到“十一五”期末达到85%,到“十二五” 期末达到95%,到“十三五”期末达到100%。
(四)发展重点
1、加速发展优势产业
(1) 有色冶金业
一是依托锰锌矿产资源优势及现有的电解工业基础,做强锰锌冶炼业,重点发展高纯无硒电解金属锰和电解锌冶炼,重点支持湖南东方锰业集团、湖南三立集团等锰、锌骨干企业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企业,并尽快挂牌上市。二是延伸锰锌产业链,加速发展锰锌下游产业,鼓励企业挖潜改造,开发下游产品,提高锰锌两矿附加值。三是改造、提升现有的锰锌电解业,重点支持湖南三立集团等一批规模企业技改、升级,注重企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加速发展锰锌业循环经济,重点发展锰锌固体废弃物再利用业,重点支持湖南三立集团、太丰公司锌冶炼铜镉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五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全力推行“低消耗、低排放、少污染,能循环、可回收、再利用”的清洁生产模式。
(2) 新材料业
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及新材料发展趋势,重点发展高性能软磁铁氧体、高纯四氧化三锰、无汞碱锰电池级电解二氧化锰等新型功能材料。要加快形成企业集聚和产业化规模,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积极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配套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和服务社会化的技术创新平台,逐渐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形成锰锌行业特色显著的产业体系,建成中南地区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优势、具有行业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3) 生物医药业
建立以大学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为依托的研发公共平台,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导,加快生物医药新产品的成果转换,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应用、天然药物及中成药开发及产业化,大力支持湘源生化、恒远生化等生物医药骨干企业,提高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竞争力,形成集约优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成为中南地区新兴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4)特色建材业
一是大力支持新型湿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建设,以满足四省市边区建设需求。二是加速研发利用锰渣、锌浮选渣生产水泥的关键技术,并延伸开发水泥预制件等特色建材业,做到锰锌固体废弃物再利用和零排放。
(5) 生物制浆造纸业
大力支持生物制浆造纸行业, 运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龙须草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和“高效节能型龙须草生物制浆技术”,借助“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方式,打造造纸行业中“以草代木”示范样板,实现原料基地建设投资小、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的目的,为全球尤其是我国造纸行业调整原材料和产品结构开创先例。
2、做大生产性服务业
(1)物流业
——构建区域物流体系。主要建设分布县城、延伸乡镇、辐射四省市边区的综合、专业物流区,基本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满足花垣产业发展和生活消费需求、辐射国内外的现代物流体系。
——加速发展物流配送业务。重点加强集采购、储运、配送及信息沟通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服
工作总结
务功能的配送中心建设,推动社会化、专业化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型物流业。鼓励生产型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实现物流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
——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利用花垣区位和锰锌资源优势,抓住物流业对外开放的机遇,吸引一批拥有经营网络和供应链的运输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聚集花垣,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2)商贸业
——改进提升传统商业区。重点提升建设路商业区商业服务功能,发展集现代商贸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商贸文化旅游产业。
——适度建设大型综合性商业区。依托城南、城北新城区发展,适度建设大型综合性商业区,力争吸引国内一流的商贸服务企业落户花垣,培育一批辐射力较强的大型商贸集团,建设反映花垣传统特色、民俗风情和现代文化品味的特色商业街。
——积极发展新兴商贸业态。积极推动连锁店、旗舰店等现代商贸业态的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培育电子购物等新型业态。
——加快发展农村商业。整合商业资源,优化升级现有的农村商业,加快农村新业态、业种店铺建设,加快农村商品销售网络的改造、整活和提升,不断优化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3)房地产业
——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提高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通过严格手续审批和提高相关税费等措施,控制低密度高档商品房建设。
——培育住房二级市场。在完善一级市场的同时,推动二手房市场的发育,规范租赁市场,鼓励梯级消费。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发展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安置用房、住房合作社、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满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4)旅游业
——着力打造“中国边城”旅游品牌。加大边城茶峒旅游开发力度,兴建翠翠岛、中国百家书法园等景点,并对沿河民居的吊脚楼及古镇老街进行保护恢复。
——加快排碧寒武纪地质公园和古苗河蚩尤景区建设,与周边景区合作,努力打造张家界—凤凰—边城旅游金三角。
(5)餐饮、酒店和文体娱乐业
——做大做强餐饮、酒店业。支持现有初具规模的餐饮、酒店企业通过采用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提升档次,做大做强。
——加快发展文体娱乐业。①鼓励和扶持形式新颖、各具特色的各类文化娱乐项目健康发展,不断满足居民日益扩大的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需求,提升文化娱乐业品位和水平。②提练民族文化,加强宣传推广,形成民族文化旅游热点,逐步促进花垣民族文化产业化。
(6)科技服务业
以发展科技咨询业、科技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为重点,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3、优化产业布局
以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前提,以优化区域总体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为导向,立足基础共享、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发展要求,坚持功能协调互动、产业相对集聚、操作适度弹性、生态环境和谐的布局原则,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资源条件,构筑“一园六区”产业集聚化和一体化产业格局。
(1)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筑产业发展平台
花垣县工业园区位于花垣镇境内,南起319国道,北至花垣河,东起张花高速公路,西至龙
工作总结
洞村、卡地村西侧。园区规划控制总面积为6.9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5.05平方公里。吉茶高速和张花高速穿园而过,209和319国道在此交汇,距贵州大兴机场74公里,距吉首火车站73公里,距秀山火车站71公里,距县城城北大道1.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园区规划建设年限为2008-2025年,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园区的产业定位为:以高科技、大产能、高附加值的企业为主导,积极发展一、二类工业,有选择性地发展三类工业。重点发展锰锌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同时,积极招商引资,拓展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省级工业园区。
(2)做强六个工业小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城南工业小区。位于花垣镇境内县城南郊和东郊区,由城南工业区和城东工业区组成,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其产业发展重点为电解锰、电解锌等有色冶金产业和水泥预制件建材产业。
——道二工业小区。位于道二乡东北区域,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以锰粉加工业、铅锌浮选业为其产业发展重点。
——团结工业小区。位于团结镇东南区域,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主要以铅锌开采业、铅锌浮选业、铅锌冶炼业和水泥生产业为其产业发展重点。
——龙潭工业小区。位于龙潭镇西北区域,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主要以铅锌开采业、铅锌浮选业为其产业发展重点。
——猫儿工业小区。位于猫儿乡南、北区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以锰矿、铅锌矿和钼矿开采业,锰粉加工业、铅锌浮选业和钼矿浮选业为其产业发展重点。
——民乐工业小区。位于民乐镇南、北区域,两河乡东、南区域,排吾乡西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主要以锰矿、铅锌矿开采业,锰粉加工业、铅锌浮选业和电解锰冶炼业为其产业发展重点。
4、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突出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三大领域,着力实现“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目标,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2008-2012年,重点实施工业园区、电解锰、电解锌等18个产业型和生产服务性重大项目建设。
(1)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将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市扩容有机结合,带动城市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从而加速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实现县域经济的第二次飞跃。
(2)加快新型工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锰锌产业附加值,将锰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重抓好10万吨电解锌配套20万吨硫酸/年生产线、12万吨/年电解锌配套24万吨/年硫酸及废渣综合利用回收生产线、扩建2万吨/年无汞碱电池级原料生产线、无汞锌粉生产线和纳米级氧化锌生产线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
(3)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抓好湘源生化、合力纸业、湘硒公司等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加快建成虎杖、生姜和青蒿提取物、龙须草生物制浆和富硒系列农产品生产线,同时抓好原材料基地建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4)重点抓好边城物流中心等非生产服务性项目建设,完善物流业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5)抓好铜镉渣综合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 积极探索发展锰锌产业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6)抓好花垣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项目, 进一步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五)对策措施
工作总结
1、积极探索新型财政支持模式,引导优势产业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
(1)建立促进优势产业和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的新型财税体制。
——依据县域功能定位要求,积极探索县级财政适度灵活的新型财税机制。
——探索公共财政体制下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整合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研发投入,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研究并制定鼓励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的财税政策。
——根据产业融合的具体要求,加强部门间、政策间的衔接配合,提高综合效力。
(2)政府产业发展资金力求注重“三个倾斜”。
——向“一园六区”基础设施倾斜,适应园区由于总量扩张和资源升级带来的新需求。 ——向充实和完善“一园六区”服务支撑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倾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的建立、资源共享和园区功能完善。
——向“一园六区”内重大项目产业链倾斜,增强重大项目专业配套的定向吸引力。
(3)积极探索通过财政手段培育市场、带动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逐步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研究并制定促进公共服务部门和国有企业采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专项政策。
——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手段,培育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利用产品的消费市场。
2、加速实现企业改革和深度开放的新突破,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1)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健全国有资本进退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和合理流动机制。
——推动国有资本向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具有社会公益性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
——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公用服务行业,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提高公用企业的运营水平和竞争能力。
(2)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到国内国际市场去运作资产、配置资源,走国际化道路。。
——通过外引内联,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和投资的多元化,培育和打造一批产权明晰、品牌优势明显、产业链条较长、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3)引进带动性大的产业项目。
——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机遇,重点引进带动性大的产业项目和著名公司。
——以形成产业链为主,通过产业配套、研发配套、延伸产业链等措施,提高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吸收、创新能力,弥补战略空白,迅速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3、完善产业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加大产业政策导向。
——强化产业准入制度。提高传统产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准入要求,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集约利用;降低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取消阻碍多种所有制在服务业中共同发展的各种限制。
——明晰产业发展目录。按照花垣县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鼓励、限制、退出的产业类别,明确制定花垣限制、禁止、退出的产业目录。
——建立节能节水评估体系。对产业增量提高进入门槛,对存量通过标准和技术改造进行优化提升。开展合理节能、节水评估,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资源。
——建立差异化资源价格体系。通过差异化资源价格体系引导、鼓励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退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
工作总结
——实施污染扰民企业搬迁政策。加快污染严重的产业调整搬迁,优化疏解城市功能。 ——贯彻循环经济纲要。以“一园六区”作为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抓手,以“点”带“面”,探索实现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途径。
(2)加强产业政策聚焦,促进重点产业发展。
——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花垣县研发势能,增加发展后劲,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设立专项基金,争取配套国家自主创新资金,打造产业技术平台,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产业化。
——进一步增加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来源中政府投入比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加快制定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促进政策。
(3)积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营造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环境。
——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花垣县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外资、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和改造。
——落实国务院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相关政策,加大中小企业创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建设,打造优质创业发展环境。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产业引导就业机制。
——建立以产业引导、促进就业和人口疏解的新型发展机制。以产业发展实现高端人才的集聚;以产业发展实现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围绕重点产业需求,鼓励企业与大学、院所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进一步拓宽花垣县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出台吸引紧缺高端人才专项政策。
——改革现有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花垣县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5、建立布局引导与约束机制,促进产业空间集聚。
(1)强化规划引导,建立产业布局引导机制。
——突出重点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的产业定位,促进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特色产业集聚;依据园区发展程度,适时扩大园区规模。
——优先保证入园重大项目土地供应,通过重大项目布局引导相关产业向重点功能区和专业集聚区集聚;探索工业园区的土地一级开发模式,降低开发成本。
——建立统筹全县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协作信息的共享平台,合理疏导匹配与之适应的产业布局,以期形成有序的传导转移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综合运用规划、土地、投资、信贷等手段,引导产业空间聚集。
(2)加强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
——强化产业空间规划约束,确定限建区域,对不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不予土地供应。 ——对于增量,严格工业项目审批手续,原则上新上工业项目进入园区。
——对于存量,逐步探索园区外工业项目进行年度社会效益审核,加强能耗、水耗、环保指标考评,不能达标者或限期整改,或予以一定的资金引导向园区转移。
(3)探索服务业空间集聚新模式。
——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引导服务业集聚发展。 ——探索以园区为载体发展服务业集聚区,以地产商入驻促进服务业集聚。
正在阅读:
花垣县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纲要08-30
骨科主治医师分类模拟题3105-11
信息化资产管理办法10-27
读书未必有益作文(精选3篇)04-01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九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含答案11-13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题库03-17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03-08
农村小学防溺水课题11-27
声学第5讲 室内音质设计108-19
社联工作计划03-2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花垣县
- 纲要
- 产业发展
- 布局
- 规划
- 成都当代美术馆,调研
- 企业信息门户集成技术研究
- 成才就业择业事业
-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物理试卷(解析版)
- 语音信号基音检测的现状及展望
- 详细图解在windows7-64位系统中安装Exceed.13+Gambit2.4.6+Fluent6.3.26
-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极其弥补的资料
- 特质理论视角下的任正非
- 打印2012年9.15联考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 (三稿)网络生存环境下奢侈品的新媒体应用策略——以香奈儿为案例
- 苏州历史文化典故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知识点总结
- SketchUp8入门教程
- 创新基金模板(成功案例
- 辛亥革命的成败,意义,作用(论文)
- 专升本英语语法与词汇
- 2014年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硕士招生目录以及参考书详解
- (第二级)项目部安全教育记录
- 2018版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二学案:1.2.4 第3课时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 全面版
-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