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天水市政府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16 15: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天水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天水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
通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同时,根据《中共天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书面提交了《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时期,我们既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5〃12”地震等重大考验,也迎来了国家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等良好机遇。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影响,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98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剔除物价因素,“十一五”年均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亿元,年均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亿元,年均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26.2亿元,年均增长11.1%。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创新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与机制,“一区多园”格局初步形成,园区科技孵化和产业聚集功能不断增强。坚持实施“10强50户”工程和振兴装备制造业“12341”行动计划,“工业强市”迈出新步伐。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1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1.2%。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10.8亿元增加到19.9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12户发展到24户,华天科技成功上市。加大工业投入,五年共组织实施工业项目402项,完成投资136.44亿元。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开发新产品300项,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高低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天水。县域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良好,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
在频繁遭遇自然灾害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技增粮取得实效,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建城郊南山花牛苹果、威龙集团有机水果、渭河川道设施蔬菜、张家川和清水肉牛养殖示范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花牛苹果、秦安蜜桃、下曲葡萄、秦州大樱桃、清水核桃等果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果品、蔬菜种植面积和畜禽饲养量较“十五”末分别增长86.6%、82.5%和95.8%。设施农业、旱作农业等新技术大面积推广,航天育种基地建设加快。全市龙头企业发展到2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5家,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20.9%。商贸服务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农超对接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双百、新网和社区等市场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市场110处,城乡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深入实施“旅游产业三年翻番和质量提升计划”,麦积山、伏羲庙、南郭寺、玉泉观、大像山、水帘洞和清水温泉等重点景区景点的面貌得到显著改观。麦积山景区跻身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20%,综合收入年均增长35.8%,相当于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五”末的5%上升到13.5%。
财政收支大幅度增长,2010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7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4亿元,年均增长23.49%;五县财政收入全部突破亿元大关。全市财政总支出120.6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年均增长32.11%,有力地保障了民生实事、重点项目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出需要。坚持举办“金融活动周”,我市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兰州银行、交通银行入驻天水,商业保险、邮政储蓄快速发展,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机构期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63.25亿元和214.9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2.6%和25.3%。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抢抓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等机遇,全力以赴争项目、引资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全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之大、开工项目之多,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7倍,年均增长31.7%。共争取国家扩大内需项目397个,总投资51.91亿元,已全部开工建设,竣工率81.5%。1287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66.32亿元,城乡居民住房和教育、卫生、交通等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组织实施交通建设项目2049个,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开通民航,宝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定高速公路基本完工,宝天高速城区过境段、天平铁路等加快建设,一大批重大交通能源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万公里,实现了市县和县区之间三级以上公路连接,所有乡镇都通四级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都通公路。通达、通畅和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群众出行、信息交流更加便捷。
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城市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到95%以上。深入开展“三城联创”活动,组织实施藉河和渭河风情线、伏羲城、瀛池大桥等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72个,完成投资27亿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2%。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全面加强,一批古建筑、古民居、古遗址得到保护性维修。强化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五县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33%。
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和城乡一体化试点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安全饮水、农田基建、水利水保等工作全面加强,累计完成生态造林144.9万亩,兴修梯田74.5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55平方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新建堤防101.3公里,建成户用沼气近10万户,解决了农村78.9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开发利用步伐加快,累计流转土地20.14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确权到户面积287.6万亩。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属企业改制面达到99.4%,粮食购销企业由86户精减到13户。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入分配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改革成效显著,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我市被列为经济区次核心城市,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按照“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的思路,积极主动加强与关中及陇东南地区的交流对接,初步建立了经济区长效合作机制,产业配套、经贸往来和文化旅游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功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轩辕文化旅游节、花牛苹果节、果品博览会等节会,积极开展陇右讲堂、纪念杜甫流寓陇右1250周年等文化交流活动,组团参加国内外重大经贸洽谈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天水,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五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53项,到位资金167.2亿元。对外贸易在困境中突破,进出口总值由“十五”末的4189万美元增加到2.2亿美元。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大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普九”目标全面实现,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教育布局调整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和规模不断提升。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儿童美德工程等加快实施,“十一五”累计教育总投入9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2倍。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连续五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创新工作连续6年名列全省第一,授权专利量突破千件大关,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2.8%提升到50.2%。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建设步伐加快,《麦积圣歌》、《山里红》、《一画开天》、《邓宝珊将军》等彰显地域特色文化的文艺作品创作空前活跃,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加强,新建乡镇文化站74个、农家书屋1278个。文化旅游加快融合,产业规划开发格局初步形成。广播电视电影事业快速发展,3198个自然村实现通广播电视,城区开通手持电视,农村电影放映在全省率先实现数字化。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全面加强,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
率达到95.47%,受益面不断扩大,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全面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展顺利。人防、地震、消防、气象、档案、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每年办一批改善民生的好事实事,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发展与改革带来的更多实惠。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巩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医疗救助、贫困生助学贷款等政策全面落实,妇幼、老龄和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认真落实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各项政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转,累计输转城乡富裕劳动力316.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63.4亿元。加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力度,农村贫困面由22.14%下降到14.1%。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连续三年提高10%,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保障统筹能力全面提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共改造农村危旧房260万平方米,建设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186万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65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3%,实现了由基本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强化社会管理,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了“5〃12”地震和洪涝灾害等抢险救灾工作,妥善安臵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承担并高效完成了中央和省上赋予我市支援陇南、舟曲等周边地区抢险救灾重大任务。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法律“六进”活动,依法治市进程全面推进。加强“平安天水”建设,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市、县区主要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充分利用市委书记、市长留言板等问政平台,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不断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市场的专项整治和物价调控工作,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保持了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重大决策咨询、听证、新闻发布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电子政务加快推广,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废改立备案制度,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38件、政协委员提案1369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废止规范性文件41件。认真
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强化政风行风建设,公务员敬业勤政、责任效率、廉洁荣誉意识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们以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促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1135”区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了“十一五”目标的全面实现。与2009年相比,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3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均在控制指标以内。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建立了陇东南四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合作机制,与关中各城市签订了20多项经贸、文化、旅游、科教、卫生等战略合作协议。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争取国家和省上建设项目484项,总投资22.09亿元;组织实施市列重大建设项目50个,累计完成投资83.27亿元。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33个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17亿元。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社棠工业园总投资8.13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已入园企业13个,项目总投资47.26亿元。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星火机床工业园开工建设,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和酒钢西部重工制管基地项目成功签约,西电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娃哈哈天水生产基地、中材水泥
调整优化县域经济布局。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突出特色优势和支柱产业,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突破行政区划、产业区域限制,以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建筑材料业为基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规模效益,着力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借助国家开展找矿特别计划这一契机,加强矿产资源普查勘探,进一步加大优势矿种和紧缺资源开发利用,扭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对经济发展支撑力不强的局面,激发经济发展内生活力。依托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平台,外引内联,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拓宽产业布局空间,积极打造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新型建材、医药食品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充分发挥甘肃天水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突出“一区多园”特色,强化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功能,引大入区,引强入园,引智入企,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开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推动园区实现率先跨越,成为全市对外开放新平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中国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西部优质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甘肃天水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航天种业及果品、蔬菜、畜牧、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努力将甘肃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中心和高新农业产业发展高地。以打造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为
目标,加快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建设,做活通道经济,大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新业态,推动物流产业加速发展。
二、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壮大提升工业经济实力。按照“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一区多园、发展六大集群、壮大县域工业”的思路,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园区为平台,以“引大引强”为突破口,深入实施工业跨越式发展“12341”行动计划,加快星火机床、华天电子、长城电工电器三大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把天水建成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重要基地。加快发展医药食品、建筑材料、能源化工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风力发电和太阳能成套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培育壮大特色精深加工企业和产业配套企业,以大带小,集群发展。全面实施“质量振兴”战略,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增粮工程,完善地方粮食储备、流通体
系,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按照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突出规模,实施“一城两园一集团”、“西菜东调”基地、“畜牧业倍增”等工程,加快林果、蔬菜、畜牧等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积极推广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加强原产地保护和品牌认证、商标培育,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建设。完善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发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加强以关中地区为重点的旅游合作,强化宣传推介和行业管理,着力整治旅游市场环境,积极打造麦积山、伏羲庙、水帘洞等百万人次景区,努力建设甘肃东部休闲度假旅游圈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完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城市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实施“5强20户”工程,增强商贸流通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积极培育金融保险、信息中介、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按照“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城乡综合市场和便民市场建设,完善城乡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三、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
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集中精力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的论证、争取和实施工作,努力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跨越式发展基础。
加强交通、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天水—平凉、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和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天水—武都铁路、天水机场迁建等重大项目,实现所有县区通高速公路、通铁路,市内所有国道、省道高等级化,通乡、通村路全部达到三、四级公路标准,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打造陇东南交通运输枢纽中心。实施华能热电联产、清水火力发电、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750千伏输变电、中卫至贵阳天然气联络线、城乡电网改造等项目,把天水建成西电西气东输通道和陇东南煤电化工基地。加快“数字天水”建设,积极推进通信网、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三网合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推进信息化进程。
完善城镇基础和配套设施。按照两区相向、东西延伸、南北拓展的发展思路,开发建设八大片区和四个卫星城,拓宽市区发展空间。加强城市交通、给水排水、环卫、供电、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市行政中心、会展中心和体育中心,积极发展城市公交事业,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完善县城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小城镇建
设。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工程,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强化城市管理,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目标。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公路、饮水安全、户用沼气、兴修梯田、节水灌溉、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危旧房改造等工程,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推进以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医疗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经营和管理,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股权多元化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和企业互保融资机制,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民营
经济健康发展。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财政管理改革。支持金融企业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形成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和绩效工资制。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按照“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的思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对接、工业协作、旅游联合、商贸联动和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全国及区域合作组织活动,有组织地参加国内外重大节会活动,坚持办好伏羲文化旅游节,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按照“西出、南下、东进”的思路,加强出口基地建设,积极争取设立天水海关和建立天水出口保税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规模。拓宽利用外资渠道,不断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倡导生态文明,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宣传教育,以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带动全社会循环经济发展。以政策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强土地、矿产和水资源管理,积极推广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产业链延伸、资源综合利用及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推进国家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扶持清水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加快退耕还林(草)、天保二期、三北五期、国家生态公益林和凯迪生物质能源基地等工程建设,推进秦州区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北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促进城乡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环保工程,建立城乡一体化污染防治监控体系和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加大工业企业、饮用水源地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提升县区污水、垃圾处理和利用能力,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扶持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重视和支持民办教育。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积极筹建天水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倡导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加强师德师风和学生德育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实施“六大科技创新工程”,建立健全创新型城市组织构架、创新机制、投入机制和产业体系,力争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行列。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人才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就业服务、绩效激励、市场配臵、改革创新“六大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完善城乡人口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定不移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力倡导优生优育,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推动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机制,加强妇幼保健服务,扶持中医药等特色卫生事业发展。
加快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大县和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和麦积山石窟艺术展示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展节庆、娱乐演艺、工艺美术、出版印刷和动漫创意等地域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品牌。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发展城乡电影事业,努力提高新闻媒体宣传质量和效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升体育综合实力与水平。
七、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继续坚持改善民生办实事。集中更多财力和精力,在承办好省政府改善民生实事的同时,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继续坚持每年办一批改善民生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支持和鼓励全民创业,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坚持把劳务输转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
渠道,提高组织化劳务输转规模和水平,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就业形势。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加大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扶贫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社会保障标准联动调整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和农民工合法权益。
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狠抓“平安天水”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做好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三同时”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警和处臵机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安全消费。加大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扶持力度,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促进宗教和顺。强化社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重视支持发展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拥军优属、优抚安臵工作,巩固“双拥”和“军民融合式发展”成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
八、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以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为目标,不断增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权限,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加强政务大厅建设和管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效能监察,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坚持政府新闻发布和信息公开制度以及社会风险评估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监督。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学习之风,完善和坚持学习制度,努力提高公务员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环境最艰苦、情况最复杂、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了解掌握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困难和愿望,研
究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完善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精简会议,压缩文件,减少事务性活动,力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狠抓工作落实上。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严格控制公务消费,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最大程度降低行政成本。
着力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和纪律教育,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全面树立敬业勤政、责任效率、廉洁荣誉的公务员队伍新形象。
201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剔除物价因素),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1%。为此,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集中力量抓好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严格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和对接争取工作,力争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投资计划,尽快启动实施一批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全力保障天水—平凉铁路、天水—庄浪二级公路、华能热电联产、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等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宝天高速城区过境段建成通车,力争天水机场搬迁、宝兰客运专线、十堰—天水和天水—平凉高速公路、洛门—礼县二级公路、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启动实施。全面落实领导包抓重大项目制度,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按照“引大引强、强强联合、强弱互补、互利共赢”的工作思路,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加强与关中地区和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重大节会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实现到位引资65亿元,增长25%。
二、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坚持扶优扶强,大力推进“10强50户”工程,积极扶持星火、华天、长开、海林、锻压、风动等优势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星火机床工业园和县区重点园区建设,启动建设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使园区真正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坚持引大引强,全力抓好酒钢集团、西电集团、上海汇慈公司等与我市企业合作项目建设。积极实施质量振兴和名牌战略,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组织实施西电高压电工触头生产基地、奔马啤酒10万吨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县域工业经
济发展步伐,扶持引导中小企业靠大挂强、协作配套,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提升国有资产公司经营水平,积极推动星火、锻压、风动等企业开展上市前期工作。做好轴仪厂、焦化厂、塑料厂等企业改制收尾工作,妥善解决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认真组织实施我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工业锅炉脱硫改造,加强对高耗能和排污企业的监管,抓好电缆厂、红山厂等21个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
三、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认真实施种子、植保、沃土、地膜覆盖四大科技增粮工程,加快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完成地膜覆盖140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106万亩,主要粮油作物良种率达到90%以上,确保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达到110万吨。以“一城两园一集团”、秦安优质果品基地和清水核桃基地项目建设为重点,新建优质果品基地35万亩,改造老果园5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10万吨,新增果品贮藏量3万吨。加快武山、甘谷渭河川道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抓好张家川和清水肉牛产业大县建设,全市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35个、养殖大场60个,创建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5个。扶持发展重点龙头企业4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甘肃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强研究开发,做大做强航天育种产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系、新产品。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加快武山省级新农村试点县和麦积省级城乡一体化试点区建设,重点抓好城乡一体化发展百里长廊示范区和新
农村示范片带建设。积极推进秦安、甘谷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秦安全国坡耕地试点县工作,兴修高标准梯田25万亩,修建中小河流标准堤防60公里,完成5条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改造,抓好藉河高桥头水库和引洮二期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生态造林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任务。
四、进一步强化城镇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进一步严格中心城区、五县县城规划管理,加强乡村规划,完善规划管理体系。扎实开展“三城联创”活动,组织实施重点城建项目36个,完成投资7.8亿元。抓好成纪大道、赤峪路市政道路、麦积新城路网、社棠渭河2号大桥、曹家埂限价商品房等项目建设,完成麦积污水处理厂、渭滨北路环境综合整治、马跑泉广场、南沟河水源地二期、市商务中心3号楼和曹家埂廉租房一期工程,启动实施城区外环路大修、渭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秦州区北山灾害治理、罗峪河城区段改道等工程。加强重点片区开发和城中村改造,做好岷山片区开发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五县县城道路、给排水、照明、供热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施武山洛门至县城滨河南路、甘谷县西城区基础设施、秦安县城区葫芦河整治、清水县东城区道路、张家川回乡风情园等项目建设。以16个试点镇为重点,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实施公共绿化、庭院和小区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18公顷。加大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修缮保护工作力度,组织实施贾家公馆、吴家圪崂等民居保护和秦安陇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
深入开展“和谐城管年”活动,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强化市区交通治理,规范宠物豢养,大力整治城市“八乱”现象,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五、加快推动商贸旅游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加快实施麦积山景区世行项目、天水百里生态旅游线、街子文化旅游产业园、伏羲庙三期、大地湾遗址保护与开发、南郭寺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扩建、玉泉观和卦台山景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完善桃花沟、花石崖、云凤山、卧牛山、尖山寺等景区基础设施,加强景区农家乐等配套服务规范化建设,着力优化游客服务环境,提升全市旅游景区品位。广泛开展与关中及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积极吸引外地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我市旅游开发,抓紧做好“天水旅游集团公司”筹建工作。力争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创建为“百万游客景区”,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0%和22%。继续组织开展家电、汽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支持发展休闲餐饮、放心早点等大众餐饮,积极开拓城乡市场,努力扩大社会消费需求。加快秦州西十里、麦积甘泉、酒钢天水东晟、武山金鑫、甘谷供销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完善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和仓储、物联网等配套服务设施。积极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双百、新网等市场建设工程,抓好中心城区特色商业街、“菜篮子”工程和“新合作”连锁超市、农超对接工程建设,加快秦安小商品城、清水果蔬批发、甘谷冀城及武山洛门蔬菜批发等市场改造建设。全面落实外贸出口扶持政策,实现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认真筹备和组织好甘肃省公祭伏羲大典〃第
二十二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暨西部商品交易会等节会活动,积极培育会展经济。
六、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强财源建设,培育税收增长点,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社会事业、民生实事和重点项目的投入,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大财政、审计监督力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金融协调服务,继续组织开展好“金融活动周”,全面落实驻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意见,做好重点企业、园区和项目的融资协调工作,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效率。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化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生助学政策,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积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提高高中教学质量。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入学问题。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加快市职校、卫校建设,认真做好筹建天水大学前期工作。积极实施校舍安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儿童美德、教育布局调整五项工程,调整优化城镇中小学办学规模,加快农村教师宿舍和城镇校舍建设,启动清水、秦安、张家川特殊教育学校和麦积区寄宿制高中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争取国列省列科技项目50项,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
300项,取得科技成果200项。大力推进“六大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智能化开关设备、超高精数控复合机床、多圈封装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开展以关中地区为重点的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大力培育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基金。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社会急需人才。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伏羲庙、南北宅子、玉泉观、水帘洞等保护维修项目。扎实推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麦积山和水帘洞—拉稍寺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市广电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地面数字电视和张家川县广播电视“西新工程”等建设,大力开拓城乡数字电影放映市场。加快麦积道北体育广场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本完成二轮修志,启动年鉴编撰工作。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任务。深化公立医院等五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建设,建成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二院中西医结合大楼、天水传染病医院灾后重建门诊楼和市三院、四院、中医院及四○七医院业务大楼,启动建设张家川县医院,搬迁秦州区医院和麦积区中医院。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创建活动,加强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全面落实优先优惠政策,狠抓各项节育措施落实,实现计划生育年度目标任务。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启动建设秦
安、清水、甘谷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以劳务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工作,培训城乡劳动力20万人次,输转6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59亿元。全面落实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政策,认真抓好武山和张家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规范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防灾减灾、社会救济、医疗救助工作,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启动秦州、麦积等县区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加强组织协调,倾力承办好省政府确定的改善民生实事。同时,扎实办好我市12件改善民生实事。(1)培训职业技能人员5万人;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2000人。(2)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0%,农村低保标准由850元提高到1096元。(3)实施1.8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发放城镇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5万户,新建廉租房2084套10.5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6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4万平方米。(4)改造中小学校D级危房12.4万平方米。(5)建设农家书屋500个,给44个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配臵设备。(6)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8处,解决30万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7)建成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10400口。(8)续建通乡油路51公里,硬化通村公路242公里。(9)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村65个,减少贫困人口5.4万人。(10)新建城郊“菜篮子”基地5000亩,新增无公害蔬菜5万亩。(11)新建和改造农家连锁超市200个。(12)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
防治、儿童保健、慢性病管理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九、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依法治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一岗双责”责任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坚持市县区主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充分发挥网络问政平台作用,及时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整治行动,加大隐患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力度,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坚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加强农超对接,建立平价粮油、蔬菜直销点,健全完善市场物价调节机制,努力保障市场供应,确保群众基本生活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和生产资料等重点市场调控监管,依法从严从重查处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下大力气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和拥军优属、优抚安臵工作,努力提高“双拥”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工作水平。
各位代表,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机遇难得,时不我待。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将始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集中精力抓落
实、聚精会神谋发展,下大气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服务发展、为民办事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走过了“十一五”不平凡的历程,踏上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展望天水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及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实、聚精会神谋发展,下大气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服务发展、为民办事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走过了“十一五”不平凡的历程,踏上了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展望天水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及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正在阅读:
2011天水市政府工作报告05-16
留点美好给世界作文700字06-19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14年7月考试期末习题03-1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总体方案08-26
井下爆破放炮管理10-01
国家标准CAD制图有关格式规定05-08
方波发生器以及一阶RC滤波器11-07
美女图片可爱02-1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天水市
- 政府工作
- 报告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