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补差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3-28 22: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x县2016年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xxx小学“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

我校于2016年4月申报的xxx县2016年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研究”,于2016年5月由县教科所正式批准立项。本项课题研究得到了xxx小学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杨志明同志为课题负责人,从事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以及来自一线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一定研究经验的中层干部、学科教师参与的课题组。经过较长时间的论证与研讨,今天正式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及课题组全体成员作开题报告,敬请大家审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教学提质的需要

取消“小升初”考试以后,一些教职工缺乏工作危机感和敬业精神,教学质量意

识明显下滑,部分同志也对素质教育、“减负提质”等工作片面理解,导致抓教学质量的措施不力、整体水平不高,基于此,xxx县教委于2016年2月19日印发了《xxx县提升小学教学质量工作方案(试行)》,我们觉得当前的教学离全县提质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本课题的提出正是落实提升教学质量的体现,契合了全县提质工作的需要。

2.调研状况的担忧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优质生源大量流失,留守儿童现象也特别突出,从教学实际看,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问题:教师方面指导不够,缺少提供学习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够,课后没有有效的辅导。在学生方面,学习兴趣不浓,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缺少学习的自信心,而好的学生又没有更高的学习目标。条件稍好的家庭在周末、或是课后想方设法让子女就近参加一些社会有偿补习,围绕本属学校的课程内容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学校“减负提质”工作面临尴尬局面。从目前的现状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那么,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对优等生的提升应是我们当下抓教学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属于实践研究型课题,我们力求能够产生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能够帮助教师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感悟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1

2.进一步落实我校培优补差工作,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通过该课题研究,找出产生、造成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操作的、有创新意义的实践经验。

4.通过课题的研究,挖掘学习方面的特长生,形成提升其能力水平的策略。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其基本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面向全体的课程理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

展。”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也就是要因材施教”。它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使他们具有相应的水平。

三、核心概念界定

“培优补差”在教育理论界并没有一个严格、明确、统一的定义。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本课题主要针对农村义务阶段学生智力层面的学习成绩而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达到学习成绩“优则更优,差则不差”的目的。“培优”主要针对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重在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能力,关系到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水平;“补差”主要针对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差的学生,重在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普及水平。

本课题中的“策略”指在课题研究中,遵循教育规律,利用教育教学原理等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并且通过实践操作,摸索出的多种有效方法。“培优补差”本身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策略,但这是宏观层面上的,在这之下还应有许多有待探索和实践的方法、措施去实施“培优补差”工作,即如何落实“培优补差”的策略。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应注意因材施教。平时,孔子非常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个性和程度,熟记在心,在教学中,给于不同的指导。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展开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学习障碍儿童。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研意识的提高,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此项研究已越来

2

越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而且向着跨学科、应用更多的现代化工具、着眼于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内部、外部动力系统、改进课堂教学等方向发展。湖北阳光教育研究院专家、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余锦银曾在其发表的论文《浅谈培优补差工作的八大具体措施》中认为通过分层教学、专项训练等方面入手实施培优补差。广东省著名专家董东华在《“培优辅差”的内涵及其实现》一文中提到:“培优辅差”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项教学策略,有着丰富的内涵,该文从个性差异的角度对\培优辅差\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就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出了\培优辅差\教学策略。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在西方,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Harris,W.T.)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Flexible System),即教师通过测验的方式,将学生按学习能力高低分成甲、乙、丙三层,学习能力相对较高的甲、乙两层在课上做各种练习时,教师对学习能力较低的丙层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待其基本理解教材内容后,再向全班学生进行另一新教材的教学。在每学季(每学年分为四学季)结束时,按学生学习成绩或升级,或重新编班,一般学生可以按期结业,部分延缓结业,优良者提前结业。之后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以上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工作的理论指导、方法及途径等进行了一些概念界定及理论澄清,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其在研究范围、实施对象方面各有侧重,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还存在差距。

五、本课题的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假设

在学校教学活动全过程树立“培优补差”的意识,适时的引进相关策略,加以验证并获得新的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二)拟创新点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其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父母以外的亲戚朋友,家庭方面对学习的辅导基本上是空白,通过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师的育人作用,对家庭教育缺失尽可能加以弥补。由于“培优补差”理念的渗透,使得课堂教学更关注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六、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基于校本教研开展“培优补差”策略的探讨,弄清培优补差的基本价值,以及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等理论问题。

2.“培优”的关键在于培养能力。一般地说,优等生的基础都比较牢固,而往往缺乏某些方面的能力,所以要注重培养优等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补差”的重点是补基础,打消他们的自卑感和厌学情绪,进而转变学习

3

态度。

3.开展对“培优补差”的行动研究。研究如何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培优补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关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在校学习效果的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共设置以下五个层面的研究内容:

一是思想教育层面的培优补差策略研究;二是课堂教学层面的培优补差策略研究;三是作业层面的培优补差策略研究;四是课后辅导层面的培优补差策略研究;五是学生评价层面的培优补差策略研究。

七、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主要以我校一至六年级作为实验的范围,重点以语数学科为代表,借助科学的方法和工具,通过比较、文献检索、调查研究等方式,总结得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的策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素质教育下的质量意识,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内容,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在“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个体发展为出发点,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抓手,实现教学的有效实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1.比较法。在理论研究中比较中外古今名家的思想,借鉴他们的理论,粹取精髓。 2.文献法。通过查找图书著作、报刊杂志和档案资料等,广泛搜集古今中外文献资料,充分吸收优秀成果,作为课题研究的引用参考。

3.经验总结法。每个实验老师都总结和推荐自己的教学经验,包括专业多媒体课件制作,对教材的分析及教案、反思、论文撰写等等。

4.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及实验老师通过发现问题、制订计划、深入思考与探究,检验与修正、总结评价等方式,把研究的内容目标贯穿于自己的教育实践行动中。做到每个人即是理论探讨者,又是实践操作者。

九、研究计划和安排

本课题研究时间周期为2年,分为筹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课题筹备阶段

运用文献资料法来查阅有关的教育报刊、书籍、网络。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实践研究成果,总结有关的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了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活动“培优补差”策略现状,搭建课题研究组织与框架(确定课题研究成员及具体分工),撰写课题申报材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具体行动方案,确定相应

4

的操作程序和实施策略,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方向。

(二)第二阶段(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课题实施阶段

制订并不断完善本课题研究的具体行动方案,确定相应的研究策略,并根据研究方案全面展开研究和实践。研究实践过程中边研究边调整,逐步形成可操作的实施策略、校本教材、论文合集。

(三)第三阶段(2018年2月至4月)课题结题总结阶段

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及时分类归档,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研究的总结报告,并做好结题准备工作。通过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事实情况进一步总结,积累经验。撰写有关的研究和工作报告,请求有关部门进行课题的鉴定。编制研究文集,推出相应的调研报告、经验总结及工具书,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研究成果。

十、预期成果

一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研究活动光盘;二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策 略的实践研究论文集;三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策略汇编;四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研究的总结报告。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有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教师,他们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一定研究经验。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本课题作为规划课题,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 保证所需的各项经费,包括专家咨询费、资料、印刷费、网络费、研究人员劳务费、参加考察、研讨会议费等共预计12000元;课题研究经费的投入和使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监督和保障。教务处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及技术指导。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本课题成员竭诚渴盼你们指导,我们也有信心将研究工作深入下去,我们将在实践中去努力摸索,去探求,用自身的教育智慧去开垦培优补差策略的沃土。我们实力、有信心相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培优补差策略的实践研究”一定会结出丰硕成果!

附:学习参考的主要文献

1.余锦银,浅谈培优补差工作的八大具体措施.中小学数学.2010.09

2.董东华,“培优辅差”的内涵及其实现.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2012.03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tk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