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4-05-09 10: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凤阳县第五中学八年级数学计划

凤阳县第五中学八(5)(6)班数学教师 郜振立 新的学年度,新的学期即将来临,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又要思考适合本年度,本阶段,本班级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制定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凤阳县第五中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从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和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培优补差计划等各方面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八(5)班40人,其中女生24人;八(6)班41人,其中女生24人。上学期期末联考中,最高分:八(5)班李碧莲150分,八(6)班 陈冉133 分;最低分:八(5)班李昆8分,八(6)班赵楠楠0分。平均分:八(5)班63.3分,八(6)班53.34分。八(5)班和八(6)班数学平均分名次居本校六个班分别是第4名和第2名。两个班学生两级分化都严重,特别是八(5)班,除了小升初基础差外,家长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致命的因素。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今后教学工作的重心。

二、教学内容

1

本学期数学八年级(上),包括以下五章内容:

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2章 一次函数;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第14章 全等三角形;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三、教学目标

(一)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目标:

1、经历对现实世界中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掌握平面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后点的变化,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平移是如何通过图形上任一点坐标的变化来实现的。

3、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理解,及图形在其中的平移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二)第12章 一次函数教学目标:

1、探索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确定简单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3、结合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2

4、能画出一次函数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及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变化的情况。

5、理解正比例函数。

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7、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边、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会证明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性质。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基本事实、定理、推理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知道证明的意义和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打好形式化证明的基础。

5、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四)第14章 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通过操作、探究,体验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基本事实和一个定理(两角相等和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并会用它们判定两个

3

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在分别给出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和三边的条件下,会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4、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以及运用数学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进行简单的说理。

(五)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概念,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性质,知道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能够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轴对称后的图形。了解基本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的轴对称。认识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3、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能够利用它们进行与之有关的证明和计算,发展学生推理证明的能力。

4、能够利用尺规作图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已知角的平分线,并能证明其正确性。

5、了解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6、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

4

问题,在观察、操作、论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一)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

难点: 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坐标有序的理解,对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平移前、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二)第12章 一次函数教学重、难点:

重点:函数的概念,三种表示方法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初步理解函数的意义,理解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以及图象的有关性质,能够熟练地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的表达式,能够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的关系。

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利用函数图象解方程,以及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边角关系,及区分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综合法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简单反例的构造;一个几何命题综合法证明思路的分析和证明过程的规范表述。

(四)第14章 全等三角形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5

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运用它们进行说理,以及应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教学重、难点: 重点:轴对称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尺规作法的准确性的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改革的设想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具体目标是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决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现由单纯强调知识教育向全面教育的转变。转变教学方式,采用“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

6

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突出研究概念教学,因为它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注重知识的推导发生过程,因为只有学生自己能够掌握过程的公式概念、定理、法则、性质,学生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才会去用、灵活去用、主动去用,从而变成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更加观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因为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重点突出培养数学能力,同时很重视数学同行的共同提高,不断进步。

积极培养学生个人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师导生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宗旨。

六、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现由单纯强调知识教育向全面教育的转变。转变教学方式,采用“三段六步”式教学模式,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2、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使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及时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

7

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6、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7、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两到三节课时间讲评。

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

10、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七、教学进度表和各部分教学内容课时分配

8

周 次 日期 9.3-9.7 课 时 教学内容安排 11.1-11.2内容 第11章测试与评价 12.1内容 12.1-12.2内容 12.2-12.3内容 国庆放假 12,3内容 月考一 月考一评价 第12章测试与评价 13.1-13.2内容 第13章测试与评价 14.1内容 期中考试 14.2内容及第14章小结 第14章测试与评价 15,1内容 第15章内容 第15章内容 月考三 第15章测试与评价 制定复习计划 第11章和第12章内容 第12章和第13章内容 第14章内容 第15章内容 模拟期末考试及补缺补差 期末联考 试卷分析总结 1 2 3 4 5 6 7 备 注 9.10-9.14 7 9.17-9.21 7 9.25-9.28 6 10.1-10.5 0 10.8-10.12 7 7 10.15-10.19 7 8 10.22-10.26 7 9 10.29-11.2 7 10 11.5-11.9 7 11 11.12-11.16 7 12 11.19-11.23 7 13 11.26-11.30 7 14 12.3-12.7 7 15 12.10-12.14 7 16 12.17-12,21 7 17 12.24-12.28 7 18 12.31-1.4 7 19 1.7-1.11 7 20 1.14-1.18 7 21 1.21-1.25 7

9

八、重要的教学活动

九月份主要是对“三段六步”式教学成立学习小组,主要分五部分内容:学习小组的组建、学习小组的职责分工、学习小组的管理与评价、小组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流程。

十月份成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并组织实施。

十一月份主要活动有“综合与实践”和各章节“活动探究”。 十二月份教学活动主要安排是各学习小组之间展开知识竞赛。 一月份评选各小组“学习进步之星”、“活动最佳组织之星”、“一对一帮扶提升之星”等。

九、培优补差计划

为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应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教学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1、培优补差对象

培优对象:接近优秀的学生。 补差对象:接近及格的学生。 2、培优补差的形式

a、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辅导。 b、利用课余时间。 c、老师、家长互相配合。 3、具体措施

10

a、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兴趣。 b、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对于优等生,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指定他们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永远好学上进,聪明才智得到更好地发挥。对后进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采用激励机制,多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c、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后进生,改变后进生。

总之,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优生、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提高、转化措施。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效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切实让学生对自

11

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培优补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教师,会不断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我们的培优补差工作更具成效。

2018年8月30日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ta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