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干扰专项总结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8 16: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LTE干扰专项总结报告

目录

一、

LTE干扰专项淮安排查成果 ........................................................................... 5

1.1 淮安干扰小区比例改善状况 ...................................................................... 5 1.2 淮安各类干扰类型改善情况 ...................................................................... 5 1.3 干扰主要系统问题改进进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干扰排查工具介绍 ...................................................................................... 6 1.5 LTE干扰分类 .............................................................................................. 10 二、

LTE上行干扰排查处理流程 ......................................................................... 10

2.1 LTE干扰排查方法 ...................................................................................... 10 三、

F频段干扰整治 ............................................................................................. 13

3.1 系统间干扰 ................................................................................................ 13

3.1.1 杂散干扰.......................................................................................... 13 3.1.1.1 杂散干扰定义 ................................................................................ 13 3.1.1.2 OMC频域特征 ................................................................................ 13 3.1.1.3 干扰排查流程 ................................................................................ 14 3.1.1.4 干扰整治措施 ................................................................................ 14 3.1.1.4.1 DCS1800杂散干扰案例—更换滤波器 ....................................... 14 3.1.1.4.2 OFDM杂散干扰案例—调整方位角 ........................................... 16 3.1.1.4.3 DCS1800杂散干扰案例—增加垂直隔离度 ............................... 18 3.1.1.5 后续规避措施 ................................................................................ 19

3.1.2 阻塞/宽频干扰 ................................................................................ 20 3.1.2.1 阻塞/宽频干扰定义 ...................................................................... 20 3.1.3 单点峰型干扰.................................................................................. 20 3.1.3.1 单点峰型干扰定义 ........................................................................ 20 3.1.3.2 OMC频域特征 ................................................................................ 21 3.1.3.3 干扰排查流程 ................................................................................ 21 3.1.3.4 干扰整治措施 ................................................................................ 22 3.1.3.4.1 公安伪基站的单点峰型干扰案例 ............................................. 22 3.1.3.4.2 宽频干扰器案例 ......................................................................... 26 3.2 系统内干扰 ................................................................................................ 28 3.3 远距离同频干扰案例 ................................................................................ 28 3.4 远距离同频干扰定义 ................................................................................ 28 3.5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问题描述 ................................................................ 28 3.6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参数调整 ............................................................ 34 3.7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的优化总结 ............................................................ 40 3.8 GPS故障或帧头偏移不对齐 ..................................................................... 41 3.9 帧头偏移不对齐干扰定义 ........................................................................ 41 3.10 3.11 3.12 3.13 3.14

OMC频域特征 ....................................................................................... 41 干扰排查流程......................................................................................... 41 干扰整治措施......................................................................................... 42 “前马”基站GPS帧头偏移干扰案例 ................................................ 42 基站隐性故障......................................................................................... 46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四、

基站隐性故障干扰定义......................................................................... 46 OMC频域特征 ....................................................................................... 46 干扰排查流程......................................................................................... 46 干扰整治措施......................................................................................... 47 RRH硬件故障干扰-RSSI不平衡 ......................................................... 47 大话务场景干扰电平抬升..................................................................... 49 大话务场景干扰简述............................................................................. 49 OMC频域特征 ....................................................................................... 49 V型干扰的初步分析 ............................................................................. 49 V型干扰小区详细指标分析及产生原理 ............................................. 50 V型干扰的历史数据分析 ..................................................................... 50 V型干扰小区的产生原理 ..................................................................... 52 V型干扰小区的参数说明 ..................................................................... 53 V型干扰小区的经验总结 ..................................................................... 53

D频段干扰整治 ............................................................................................ 54

4.1 D频段干扰简介......................................................................................... 54 4.2 D频段干扰案例......................................................................................... 54 4.3 D频段整体抬升型干扰的案例................................................................. 54 4.4 D频段gps告警导致的区域干扰案例 ..................................................... 57 五、

E频段(室分)干扰整治 ............................................................................. 63

5.1 E频段(室分)干扰整治简介 ................................................................. 63 5.2 E频段(室分)干扰的处理案例 ............................................................. 63

5.3 RRH接通不紧导致干扰案例 .................................................................... 65 六、

干扰与用户感知关系的研究整治................................................................ 66

6.1 KPI指标评估干扰与用户感受的关系 ...................................................... 66 6.2 干扰与用户感知的关系 ............................................................................ 68 6.2.1

杂散干扰与用户感知的关系案例......................................................... 68

一、 LTE干扰专项淮安排查成果

1.1 淮安干扰小区比例改善状况

经过两个多月的干扰专项工作开展,对各类干扰的分类,分析和排查,通过天馈整改,干扰源的排除,设备功能改进,长期干扰小区解决程度超过90%。 淮安干扰小区比例从25%下降到2.3%左右。

1.2 淮安各类干扰类型改善情况

按江苏省公司要求,小区干扰统计是基于100个PRB的干扰电平,当其中任意一个PRB的干扰电平高于-105dbm,即为干扰小区。

基于这个要求,对应公司的统计方式为:在NPO上统计

VS_UL_Interference_per_Subarrier1(L12027_X_OD_X)(No Unit,X:0~99) 由于12027输出的是dBm/subcarrier,数值较dBm/PRB低了一个固定值10*log10(12)=10.8dB。

由于LTE有100个PRB,每个PRB输出一个值,因此在干扰判断前可以首先

制作小区级的PRB干扰特征波形,如下图:

由于12027输出的是dBm/subcarrier,需加一个固定值10*log10(12)=10.8dB。 -根据江苏省公司要求,小区100个PRB中,任何一个PRB的干扰电平大于-105dBm,该小区就被统计为干扰小区。

-针对干扰小区,可根据100个PRB上的干扰电平值制作小区级的PRB特征波形,如下图:

步骤二、根据PRB特征波形对干扰小区进行分类

-根据PRB特征波形,可以对干扰小区进行分类;

-根据淮安现场的干扰专项的经验,现阶段干扰小区PRB特征波形可以分为4大类(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扩展分类)。针对4大类的干扰小区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分析、勘查、判断、处理。

-4大类PRB特征波形的特点如下: A) 类型一:杂散干扰波形

PRB波形图

PRB波形特点描述:PRB特征波形前高后低,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1880以下频率对LTE的干扰,是外部杂散干扰的特征。 B) 类型二:V型干扰波形

PRB波形图:

PRB波形特点描述:PRB特征波形前后高、中间低,呈现V型特点,并且随话务忙闲,V型抬升更高,是LTE系统内部干扰的特征。

C)类型三:整体抬升干扰波形 PRB波形图:

PRB波形特点描述:PRB特征波形所有100个PRB电平均整体提升,基本上全天24小时都持续存在。宽频干扰器、GPS帧头偏移、RRH隐性故障干扰特征均表现为PRB整体抬升。

C) 类型四:单点峰型干扰波形

PRB波形图:

PRB波形特点描述:PRB特征波形在固定位置有单点或多点峰型干扰波形,基本上全天24小时都持续存在。900M谐波干扰,单频点干扰源均表现出单点峰型的干扰波形。

步骤三、对各种类型干扰分别进行地理化分析、判断

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1) 干扰小区的数据库的核查-杂散干扰、谐波干扰/互调干扰(峰型干扰);

2) 干扰小区周边邻近基站的干扰特性核查,是否区域性问题-尤其当存在外部干扰、

帧偏移等;

3) 干扰小区的时段特性核查,是否有时段特点(比如与话务相关、波导效应)-V型

干扰、大气干扰;

4) 单个小区干扰,需要SAM上观察RSSI是否均衡-RRH隐性故障干扰; 5) UL combiner收集分析,确定是否有帧偏移小区-帧头不对齐干扰;

步骤四、干扰小区的现场处理、确定干扰源

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1) 杂散干扰、谐波干扰/互调干扰(峰型干扰)-关闭施扰基站、调整施扰基站频点等

手段,确定干扰源;

2) 帧头不对齐干扰-JDSU 扫频仪现场扫频,确定帧头不对齐小区的PCI; 3) 峰型干扰、宽频干扰器-采用时域频谱仪,现场三角法扫频定位干扰源;

步骤五、整改方案的确定及实施

针对干扰小区确定干扰源后,分别制定、实施整改方案,详见相关章节案例说明。

三、 F频段干扰整治

3.1 系统间干扰

系统间干扰是指LTE系统以外的其它通讯系统的信号产生的对LTE系统的干扰,主要是LTE系统外的发射机在指定信道发射的同时将泄漏部分功率到LTE频段。

系统间干扰主要包括:

-阻塞干扰,比如邻近LTE频段的DCS1800、PHS的强信号产生的干扰; -互调干扰,比如多个DCS信号互调产生的干扰(落入LTE频带内); -杂散干扰,比如DCS1800、OFDM、PHS带外杂散产生的干扰; -谐波/互调干扰,比如900M的二次谐波/二阶互调产生的干扰。

3.1.1 杂散干扰 3.1.1.1

杂散干扰定义

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器和滤波器等非线性器件在工作频带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包括热噪声、谐波、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和互调产物等落入受害系统接收频段内,导致受害接收机的底噪抬升,造成灵敏度损失,称之为杂散干扰。

3.1.1.2 OMC频域特征

LTE杂散干扰小区PRB波形特点:PRB特征波形前高后低,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

如下图:

3.1.1.3 干扰排查流程

步骤一、基站的数据库的核查

确定是否有共站的DCS1800M基站、OFDM基站等信息,以及相关的天线型号、设备类型以及天面安装规划图,初步确定杂散干扰源。如果有共站的DCS1800M基站、OFDM基站,那么它们是杂散干扰源的可能性很强。

步骤二、杂散干扰源的现场排查确定

确定有共站的DCS1800M基站、OFDM基站信息后,可以安排进行现场勘查。确认是否共站的DCS1800M基站、OFDM基站安装隔离度是否存在问题,还可以通过现场关闭共站的DCS1800M基站、OFDM基站电源、加装施扰基站带通滤波器的方法,观察杂散干扰是否消失,最终确定杂散干扰源。

步骤五、整改方案的确定及实施

工程、网优、厂家、设计院联合会审、确定整改方案并实施,网优评估实施效果。

3.1.1.4 干扰整治措施

LTE系统的杂散干扰,主要是F频段的设备受到的杂散干扰。目前淮安现场发现的杂散干扰源,主要是共站DCS1800M产生的杂散干扰,另外也有少量共站OFDM基站产生的杂散干扰。

3.1.1.4.1 DCS1800杂散干扰案例—更换滤波器

问题描述:城东花园1根据PRB统计为干扰小区,其PRB特征波形存在明显的前高后低的杂散干扰特征,如下:

问题分析:根据基站数据核查,城东花园1为2通道LTE基站设备,并且存在共站的DCS1800设备,城东花园1与DCS1800M小区配置成合路共天馈系统;为确认城东花园1的杂散干扰是否来自1800M小区,现场对1800M小区进行了现场闭站处理,观察干扰是否消失。关闭DCS小区后(闭站时间为15::45~16:15),城东花园1杂散的干扰波形消失 ,确认杂散干扰来自1800M小区。

解决验证:由于不能通过调整水平隔离、垂直隔离及方位角调整进行有效隔离,我们采用在城东花园1小区共天馈的DCS1800M的1小区上加装滤波器,虑除1800M带外杂散,如下:

对城东花园1共站1800M小区加装滤波器后,杂散干扰得到抑制。

评估相关KPI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如下:

城东花园1 加滤波器前 加滤波器后

基站的二阶互调/二次谐波产物(f1+f2,2f1,2f2)落在F频段,表现为单点峰型干扰。

3.1.3.2 OMC频域特征

根据PRB特征波形的审查确定单点峰型干扰小区

单点峰型干扰小区PRB波形特点: 100个PRB中,有固定的单点峰型脉冲状突起,如下图:

3.1.3.3 干扰排查流程

步骤一、单点峰型小区的周边基站小区干扰特性核查

-如果只有本站小区有单点峰型的特点,则进入步骤二,核查确定单点峰型干扰是否来自共站的DCS/GSM900的谐波/互调干扰产物;

-如果周边部分小区都有类似的单点峰型干扰特点,则进入步骤三,基本确定单点峰型干扰来自基站以外的干扰,进行外场扫频测试,确定干扰源;

步骤二、DCS/GSM900的谐波/互调干扰产物的核查

确定有共站的DCS1800M基站/GSM900基站信息后,可以频点的信息及谐波/互调干扰的公式(2f1-f2或2f2-f1或f1+f2,2f1,2f2)初步分析是否存在相关干扰,也可以通过频点调整、闭站(DCS/GSM),确认是否存谐波/互调干扰;

-如果存在共站的谐波/互调干扰,则进入步骤四处理解决;

-如果不存在共站的谐波/互调干扰,则可能是基站外干扰,进入步骤三进行外场扫频测试,确定干扰源。

步骤三、外场扫频测试确定干扰源

外场扫频测试确定干扰源,主要是应用具有时域扫频功能的频谱仪及三角定位查找干扰源的基本原理,确定外部干扰源的具体位置。

-“时域扫频功能的频谱仪使用方法”见前部章节; -“三角定位查找干扰源的方法应用”见本章节案例。

步骤四、整改方案的确定及实施

-对共站的DCS1800M基站/GSM900基站谐波/互调干扰造成的单点峰型干扰,主要采用频点调整等手段,使谐波/互调干扰不会落入LTE频带内;

-对其它外部系统设备发射的信号造成的单点峰型干扰,需要协调信号发射设备的所有者,处理解决。

3.1.3.4 干扰整治措施

LTE系统的单点峰型干扰,主要是DCS/GSM的谐波/互调产物造成的干扰,以及其它系统设备发射的单频点信号落入LTE频带内造成的干扰。目前淮安现场发现的单点峰型干扰源,是公安伪基站的发射信号造成的单点峰型干扰。

3.1.3.4.1 公安伪基站的单点峰型干扰案例

问题描述: 楚州华天手套厂1小区根据PRB统计为干扰小区,其PRB特征波形存在明显的单点峰型干扰特征,如下:

问题分析:分析发现,除楚州华天手套厂1小区外,周边若干小区存在类似的单点峰型干扰问题,包括北堆庄_1、楚州刘庄_1、大董庄_1、三里墩_1、顺河食品站_1等小区,峰型干扰的频点位置完全相同,如下:

因此,确定该区域小区的单点峰型干扰应该是来自基站外部的干扰设备导致。

进一步分析相关干扰小区,发现有很强的区域及方向性特点:都是1小区方向干扰最强,华天手套厂1小区为最强干扰小区。

由于干扰最强区域是友商华为设备区域,现场优化组也联系涟水华为优化组,调研,目的是确认涟水华为区域有无这种干扰,及可能的干扰方位,从而进一步缩小勘查区域,快速定位干扰源。

涟水华为优化组核查后,也发现相关区域的小区有单点峰型干扰信号,涉及小区有:

淮安涟水南门LSLF-2 淮安涟水南门LSLF-3 淮安涟水丽景豪庭LF-1 淮安涟水丽景豪庭LF-2 淮安涟水丽景豪庭LF-3 其中涟水南门LSLF-2、3小区干扰信号强度很大,达到-60dBm左右,表明干扰很强。结合域、涟水华为区域的干扰源疑似方向及区域,确定下面图片区域为干扰源重点怀疑区域,安排现场扫频:

在涟水城区南部,优化组通过三角定位法,通过5步扫频跟踪排查,最终确定干扰源:为公安路口车辆监测路灯杆上的天线发出的干扰信号,最强达到-20~30dBm。

扫频过程及干扰源位置如下:

现场扫频过程照片如下:

现场干扰源照片及扫频波形如下: 确定为“涟水南门大桥公安伪基站”。

解决验证:本干扰源影响了及华为区域10多个基站的干扰指标,对KPI指标也有负面的影响。

经过淮安移动公司与公安相关部门沟通,关闭了“涟水南门大桥公安伪基站”。关闭后,楚州华天手套厂_1、北堆庄_1、楚州刘庄_1、大董庄_1、三里墩_1、顺河食品站_1峰型干扰已经消失,如下:

经验总结:对于基站外部其它系统设备发射信号产生的单点峰型小区的干扰分析,一般有以下经验:

-分析区域小区PRB特征波形,是否相关区域众多小区有相同的干扰特点; -一般单点峰型干扰,可能有较强的干扰幅度,先期可以通过相关小区的PRB波形强度定位大致的干扰区域,然后再对疑似干扰源区域进行扫频测试。确定干扰源;

-单点峰型干扰源可能种类不定,需要现场不断总结。

3.1.3.4.2

宽频干扰器案例

问题描述: 通过噪声小区分析,发现汇金豪庭1、开发区剑兰宾馆1、2、3小区存在上行干扰,干扰类型表现为PRB特征波形整体抬升类型,且全天干扰电平值比较稳定。在PRB干扰特征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干扰强度频谱上整体抬升到-105dBm以上,如下:

问题分析:

-RSSI实时观查,不存在不同端口RSSI电平不平衡的情况,RRH硬件没有问题; -收取相关小区UL combiner分析,没有发现邻近小区有帧头偏移不对齐的问题; -开展现场扫频测试,在相关小区区域,优化组通过三角定位法,通过4步扫频跟踪排查,最终确定干扰源:为招投标局内的宽频干扰器,最强达到-70dBm。

扫频过程及干扰源位置如下:

第1步:汇金豪庭楼顶的多方向扫频:1方向出现干扰信号较强(-100dBm~-105dBm),2、3方向较弱(-120dBm),干扰信号波形有整体抬升的特点;

第2步:开发区剑兰宾馆楼顶楼顶平台的多方向扫频: 发现干扰较强信号来东边方向(-90dBm);

第3步:开发区剑兰宾馆附近步行扫频测试:发现招投标局楼附近干扰信号较强(-80dBm),干扰源明显来自招投标局大楼,有疑似干扰器;

第4步:招商局楼内扫频:发现很强的宽频干扰信号,三楼卫生间附近达到-70dBm,确认为宽频干扰器,干扰波形如下:

解决验证:通过协调确认,2、3G设备在此区域相关小区也存在被干扰的情况,也是由于招投标局内的宽频干扰器造成的;建议后期协调相关部门对干扰器进行处理。

经验总结:对于宽频干扰器对LTE小区造成的干扰,一般有以下特点: -小区PRB特征波形干扰分析,一般整体PRB底噪抬升;

-一般区域内有数个基站,在干扰器相关方向存在PRB整体抬升型干扰,距离干扰器最近的基站,可能3个小区都存在PRB整体抬升型干扰;

-可以通过时域、频域扫频仪,通过三角定位方法,现场细致扫频勘查,逐步确定干扰源。

3.2 系统内干扰

3.3 远距离同频干扰案例 3.4 远距离同频干扰定义

远端干扰,是远端基站的同频信号产生的干扰有三种可能的传播机制,包括高站信号的传播、大气波导传播、海市蜃楼似的大气折射

高站信号的传播:高站干扰源到被干扰基站的天线之间的无线传播条件好,甚至有大量的LOS径,导致大距离的传播损耗小,在特定的天气情况下,大气中的介质密度受到影响,会使传播损耗比平时更小,这样有可能在特定的天气情况下,出现较严重的远端干扰。

大气波导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在雷达的应用已得到测试和验证,可使雷达信号作用距离大大增加,使雷达定位出现错漏。

海市蜃楼似的大气折射: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而且是一种频率远高于2G的电磁波,海市蜃楼会发生,2G的电磁波采用这种方式获得远距离传播也有可能。

3.5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问题描述

淮安4、5月以来不断突发在凌晨0点~8点KPI指标恶化的现象,RRC接入成功率可以从99%以上波动到90﹪以下;无线掉线率可以从0.5%以下,波动到5%以上。

现场初步分析发现指标波动的时间段与RSSI上升的时间段吻合;RSSI与KPI指标波动的小区都是F频段小区,外部干扰是可能造成设备区KPI指标波动的原因。

现场关于干扰范围及干扰程度的分析: 1、现场干扰范围

现场统计的高干扰时段小区请求数超过1000次,RRC建立成功率跌到99%以下的站点位置制作成位置图(红点的站点为KPI受影响),如下图所见,可以确认高干扰时段整个淮安地市(市区,郊县)都受到影响。(同时每次高干扰时段也和华为确认,他们也同时发生的干扰)

扰影响。

200.0.0.0.0.0.?.`.@. .%.%2、现场干扰程度

淮安RRC建立成功率盐城扬州泰州下面3图为现场通过PRB noise做了一些对比统计,如下:

波形是基本一致的,说明目前的高干扰并非一个地市,而是整个苏北地市都受该强干

1) 指标最差时段 D / F 上行PRB NOISE情况如下: F频段底噪明显偏高

同时将8.1日-8.27日高干扰时段苏北4个地市的RRC建立成功率对比,可以看出

8-1 0点8-1 13点8-2 2点8-2 15点8-3 4点8-3 17点8-4 6点8-4 19点8-5 8点8-5 21点8-6 10点8-6 23点8-7 12点8-8 1点8-8 14点8-9 3点8-9 16点8-10 5点8-10 18点8-11 7点8-11 20点8-12 9点8-12 22点8-13 11点8-14 0点8-14 13点8-15 2点8-15 15点8-16 4点8-16 17点8-17 6点8-17 19点8-18 8点8-18 21点8-19 10点8-19 23点8-20 12点8-21 1点8-21 14点8-22 3点8-22 16点8-23 5点8-23 18点8-24 7点8-24 20点8-25 9点8-25 22点8-26 11点8-27 0点8-27 13点

2) 指标正常时段 D / F上行PRB NOISE 情况如下: F频段底噪和D频段趋于一致。

3) F频段干扰时段和正常时段PRB NOISE 对比情况,干扰时段全网的PRB提升了5-7个dB。

现场针对干扰进行的排查:RRH UL combiner log分析。 为了搞清这类干扰我们补充说明一下TD-LTE 帧结构:

TD-LTE技术帧长为10ms,包含2个5ms的半帧(类比于TD-SCDMA技术的子帧);这两个半帧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3所示。每个半帧又包含5个1ms子帧

(类比于TD-SCDMA技术的时隙),其中前半帧的第二个子帧必须配置为特殊子帧,用于承载DwPTS、GP和UpPTS信号。

TD-LTE 帧结构示意图

1)高干扰时段挑选站点收取UL combiner log进行分析,如下:

从下图的UL combiner log能够看到的情况是,干扰主要出现在UpPTS上,其次在Ul subframe的开始几十us。如果只是从U帧来看,RRH远未达到饱和(印证看并非RRH阻塞),看不见的时间如:Calibration时是否收到干扰.

2)为了分析干扰的时域特征,现场按照以下方法抓取高干扰时段的UL combiner log:

(step1) 先立即抓取一份UL combiner log;

(step2) 将这个站上的三个小区的gpsFrameOffset改为37632(相当于再滞后500us),抓取UL combiner log;

(step3) 将这个站上的三个小区的gpsFrameOffset改为33792(相当于再提前500us),抓取UL combiner log;

(step4) 将这个站上的三个小区的gpsFrameOffset恢复为35712。 分析结果如下:

gpsFrameOffset=default(35712)时,看到S帧UpPTS和U帧前面总共240us左右有较为明显的强干扰。

往后看(gpsFrameOffset=37632),发现U帧尾巴524us很干净,说明干扰有一定时域性。

往前看(GpsFrameOffset=33792),发现U帧前面300us有微弱干扰,再往前干扰很强,而且看见的信号非常像LTE 信号类似导频信号和下行数据信号。由于我司F频段是Config2/5,我们基站应该不会在UpPTS前面很近的地方发送下行信号,怀疑是友商在某种异常情况下帧偏移出错往后错位,导致下行信号强烈干扰到我司上行信号。

3)研发同事给出了两种问题解决思路:

A)适应干扰:继续在高干扰复现时下,通过调整参数来适应该干扰。

B)规避干扰:建议推迟gpsFrameOffset大约240us,躲开干扰。这个方法需要在淮北将我们的F频段Cluster统一调整gpsFrameOffset。(不可行)

4)后期又进行了部分UL combiner log的收集与分析,具体如下:

挑选一个测试站点将gpsFrameOffset修改为29952,并将subframeAssignment从sa2改成sa1,收取干扰时段的UL combiner:

修改gpsframeoffset到29952后,图形如下,可以看到中间s帧原本GP的位置还是存在信号(干扰)。

将站点频段1880~1900MHZ改成1895~19015MHZ,同时减小了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可以看到s帧还是存在其他信号的,改频点没有起到作用,后面u帧也有干扰,可能是小灵通等本身存在于这个频点的信号。

3.6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的参数调整

考虑到短期内无法定位干扰源,或者印证就是由于大气波导等因素导致,所以现场针对高干扰的复现,进行参数修改,来适应干扰对业务的影响:

1)RRC建立成功率 第一阶段测试:

? Enb::spare8从32改为35872,这样提高了MSG5信令传输的可靠性,有效地

提升RRC建立成功率; 测试结果:

根据下图所示,参数修改前后,站点的RRC建立成功率有较大提升。

下图专门节选参数修改后的173站点与全网的对比图:

第二阶段测试:

? Enb::spare8从32改为32800(first250msMaxMCS=0,

first250msMaxMCSactivationFlag=1), 目的是将RACH接入前250ms的MCS限制为MCS0,再次提高了MSG5信令传输的可靠性,有效地提升RRC建立成功率;

? rachMsg4ForceMCSmin从-1改为0,目的是将RACH msg4的MCS限制为MCS0; ? dynamicCFIEnabled从true 改为false, 目的是将CFI固定为3,减少下行

grant受干扰的程度;

? pDCCHPowerControlMaxPowerDecrease从3改为0, 目的是让下行grant的

PDCCH power offset不降低。

测试结果:

根据下图所示,工参修改前后,站点的RRC建立成功率较第一阶段的测试又有一定提升。

第三阶段测试:

(增加以下的参数主要针对高干扰对RRC建立成功率及掉线率的影响) ? p0UePUSCH这是上行功控的公式里的一个因子,7是最大值。是通过提升ue

的发射功率来增加接入率

? pUSCHioTControlThresh2这是一个保护门限,超过这个门限值后,enb强制

所有UE用target SIR=0来调度而拒绝任何功控命令。也就是说只要超过这个门限值,ue就会降相应功率。

? uLMultiAntennaGain的value index \就是第八个antenna port,

这个参数意思是降低从L1报上来的平均sinr值,使得初始MCS也随之降低。 ? isUplinkGrantStretchEnhancementEnabled关闭PUSCH PRB的拉伸。PRB拉

伸意思就是在UE少的时候让其占用更多的PRB资源。

? pUSCHPowerControlAlphaFactor下行路损的一个补偿因子,设成1就是完全

补偿。完全补偿的目的也是提升UE功率。

? maxSIRtargetForFractionalPowerCtrlFPC会根据无线环境(路损)调整PUSCH

的SIR值,这里限制SIR值在25以下。

? uplinkSIRtargetValueForDynamicPUSCHscheduling动态PUSCH调度的初始

SIR值为25。

? ltetddcell: spare9=5120,Harq多少次进入状态机,这里将该参数设定为

5120/1024=5次。

? initialL1MeasurementReportingTimerL1报P-CQI, BF weight, SRS sinr,

timestability, spatialstability, PUCCH SINR等测量的计时器,设成10ms是为了让enb更快速的进入和退出状态机。

? LteCellTDD:spare5= 818692 (bit12:14要置成7)当进入状态机后,会一直

强制Target SINR为25。 测试结果:

根据下图所示,增补的参数修改前后,站点的RRC建立成功率较第二阶段的测试有一定提升。

未修改参数站点的平均RRC建立成功率为96.40%(个别恶化由于高校站点用户过多),修改参数站点的平均RRC建立成功率为99.53%。

RRC Connection Success Rate1.210.80.60.40.2010-1 0点10-1 3点10-1 6点10-1 9点10-1 12点10-1 15点10-1 18点10-1 21点10-2 0点10-2 3点10-2 6点10-2 9点10-2 12点10-2 15点10-2 18点10-2 21点10-3 0点10-3 3点10-3 6点10-3 9点10-3 12点10-3 15点10-3 18点10-3 21点10-4 0点10-4 3点10-4 6点10-4 9点10-4 12点10-4 15点10-4 18点10-4 21点10-5 0点10-5 3点10-5 6点10-5 9点10-5 12点10-5 15点10-5 18点10-5 21点10-6 0点10-6 3点10-6 6点10-6 9点10-6 12点10-6 15点10-6 18点10-6 21点10-7 0点10-7 3点10-7 6点10-7 9点10-7 12点10-7 15点10-7 18点10-7 21点Whole Networksnew Patch Pilot Sites(173)

1)掉话率方面:

a) 根据之前收取了NPO数据、uecallp、calltrace、DDT;

从trace看下来主要可能由于干扰引起的掉话原因有2类:RLF和RIF,从流程上看都是上行的反馈和上行的测量没有上来导致的掉话。但是目前不能由此判断这是由于干扰引起还是覆盖本身原因。所以需要继续收取ue log分析ue侧的异常行为。

目前我们修改下列参数:

? pUSCHioTControlThresh2从20(dB)改为60(dB), 目的是调整基站自动控制

上行IoT的策略,现在IoT超过20dB后上行功率会减少较多,调整后上行功率不会过分减少;

? uLMultiAntennaGain的value index \的数值从6.5改为2,其他index

的值不变, 原因是现在远端干扰只在U帧的前面几十us,导致测量的上行SINR会偏高,调整后会使上行初始调度趋向保守,MCS从较低的MCS开始逐步提升。 测试结果:

根据下图所示,参数修改后,测试站点的掉话率改善尚不明显;

(1) 针对掉话率的问题,9月底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测试,主要是增强型补丁方案:

针对这种突发的强干扰情况,我们也对产品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增强。 A、增加了干扰时段的功率密度:

对于单个用户,在检测到干扰时候,增加上行的功率密度,增加用户信号,防止有用信号淹没于噪声之中,从而保证通话质量。而在非干扰时段,恢复正常功控来防止用户间的互干扰。

B、增强了L2的调度算法

改动了L2的调度算法,增加了检测干扰机制。一旦检测到某些资源块受到了干扰,会将这些资源块置零,不予调度。这样可以提高整体的资源块调度质量。在其他的不受干扰的资源块用更高阶的调制方法传输,用来补足前面资源块不调度的一点损失。

同时,对于单个用户,因为本身资源块就是按照一定算法随机分配。所以如此改动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速率或者其他负面影响。只有在用户饱和时,会导致更快速地向其他小区进行负载平衡。

C、增强L1对干扰信号的检测和抑制

针对干扰情况,在FPGA里面调整了底层对干扰信号滤波的门限,并对干扰进行了抑制。

L1在收到上行参考信号后先做初步的信道估计(比如:最小均方误差估计、迫零估计),之后将信道估计的结果送入一个频域的块移动滤波器,输出的结果用于最后的维纳滤波。在这个流程中块移动滤波器的滤波半径对滤波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加大滤波半径可以收到相对好的效果,但是同时增加了L1 DSP的计算量。这里通过加大块移动滤波器的滤波半径、牺牲L1 CPU load的方法在L1信道估计侧增强抑制噪声/干扰的效果。

因为我们选择的元器件本身有比较宽裕的硬件剩余,所以稍微增加一点硬件的负载并不会对产品整体的稳定性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测试结果:

根据下图所示,增补的参数修改前后,站点的掉线率较之前的阶段的测试有明显提升。

未修改参数站点的掉线率为0.97%(个别恶化由于高校站点用户过多),修改参数站点的掉线率为0.57%。

Context Drop Rate0.0350.030.0250.020.0150.010.005010-1 0点10-1 5点10-1 10点10-1 15点10-1 20点10-2 1点10-2 6点10-2 11点10-2 16点10-2 21点10-3 2点10-3 7点10-3 12点10-3 17点10-3 22点10-4 3点10-4 8点10-4 13点10-4 18点10-4 23点10-5 4点10-5 9点10-5 14点10-5 19点10-6 0点10-6 5点10-6 10点10-6 15点10-6 20点10-7 1点10-7 6点10-7 11点10-7 16点10-7 21点Whole Networksnew Patch Pilot Sites(173)

3.7 淮安远距离同频干扰的优化总结

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共历经3个阶段,目前淮安采取的F频段干扰改善措施作用明显,淮安现网指标及客户感知均有了明显改善。

未修改参数站点的平均RRC建立成功率为96.40%,修改参数站点的平均RRC建立成功率为99.53%。

未修改参数站点的掉线率为0.97%,修改参数站点的掉线率为0.57%。

3.8 GPS故障或帧头偏移不对齐 3.9 帧头偏移不对齐干扰定义

TD LTE系统内部,某个小区的帧头偏移不对齐,导致该小区的下行信号落入其它正常小区的上行时间内,造成对其它正常小区严重的上行干扰。

3.10 OMC频域特征

帧头偏移不对齐干扰小区PRB波形特点: 100个PRB中,表现为整体抬升,如下:

帧头偏移不对齐扰小区一个显著特点是: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会影响周围一片小区的上行干扰指标,相关的受影响干扰小区,地理区域一般比较大(可能20公里以上),干扰基站比较多(可能几十个基站),同时受干扰小区有比较明晰的干扰方向性(指向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干扰强度随着与偏移基站的距离远近呈逐步干扰下降的趋势,另外由于个别基站存在天线方向接反等现象,因此少量站点存在指向错误为正常现象。

3.11 干扰排查流程

步骤一、帧头偏移不对齐干扰源的勘查确定

确定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大致地理范围后,我们可以:

1)现场JDSU的扫频测试分析,可以通过软件数据输出帧时延Delay (usec)的数值判断问题小区的PCI,从而确定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

2)选择强干扰中心区域的几个基站,采用的上行干扰分析工具 UL combiner的收集分析,可以解出存在帧头偏移不对齐的小区的PCI,从而确定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

3.12 干扰整治措施

目前淮安现场发现的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干扰源,是友商大唐区域的某基站的GPS隐性故障,造成相关小区帧头偏移不对齐,引起邻近的大片域基站小区及部分大唐基站的小区上行干扰。

3.13 “前马”基站GPS帧头偏移干扰案例

问题描述:淮安2104年8月31日后,干扰小区突增: 从60个左右上升到200多个。新增的干扰小区,其PRB特征波形都是整体抬升的干扰特征,如下:

发现新增干扰小区主要在淮安南部,南部区域干扰严重: 南部与友商大唐设备区域交界处,干扰最强;越往北部越弱;同时看到2、3小区强干扰小区较多,有明显的方向性,似乎干扰从南方大唐设备区域而来。

问题分析:

1)UL combiner的收集分析:

干扰区域区挑选2个站点(各收取了2个小区的UL combiner log),解出波形如下HUAfanjidahuaLF_1/ HUAfanjiLF_1:(有鱼刺状干扰)

导频干扰分析:从上行系统数据解析发现HUAfanjidahuaLF_1,HUAfanjiLF_1,都有一个PCI=300的强干扰在干扰区域基站附近,怀疑这个站GPS不同步。

查数据库,疑似大唐洪泽前马LF_1的小区PCI=300,方位角:0度。大唐前马基站位置如下图:

2)JDSU的扫频测试分析:

对/大唐交界区域,进行了JDSU扫频测试,结果如下:

发现帧时延Delay (usec)的数值为-4119左右的一个异常小区,其PCI=300。我司站点的帧时延Delay (usec)一般在 -666~-693之间:

3)核查确认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

经过基站数据库核查,该区域PCI=300的小区是大唐设备区域的前马基站小区。

解决验证:通过关闭“前马”基站,验证了对其它小区上行干扰的影响。 关闭前,实时观查相关小区的RSSI,RSSI值很高(-70dBm),如下:

关闭后,实时观查相关小区的RSSI,RSSI值恢复正常值(-90dBm),如下:

联系大唐设备工程师,他们确定前马基站本身的参数设置(GPS偏移参数),没有问题,可能是基站隐性故障;大唐工程师也确认,前马基站的GPS跑偏,对大唐区域的干扰指标也有较大影响。

经验总结:

对于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会导致周边大量邻近产生上行干扰小区,干扰范围可以超过20公里以上;

本案例提供了通过以下方法定位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

-UL combiner log的收集分析,确定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的PCI; -JDSU的扫频测试,也能确定帧头偏移不对齐小区的PCI。

3.14 基站隐性故障

3.15 基站隐性故障干扰定义

由于基站设备故障(有时无显性告警,隐性故障),包括BBU(B板、C板)、RRH等硬件的故障,可能导致相关小区的上行干扰电平较高,并影响KPI指标,称为基站隐性故障干扰。

3.16 OMC频域特征

根据PRB特征波形的审查确定基站隐性故障干扰小区

基站隐性故障干扰(RRH故障)小区PRB波形特点: 100个PRB中,表现为问题小区所有PRB干扰电平都整体抬升,如下图:

3.17 干扰排查流程

步骤一、基站隐性故障干扰小区的核查确定

-单个小区存在PRB上行干扰电平的整体抬升,初步怀疑为基站隐性故障干扰(RRH故障)小区,时段上全天24小时都存在干扰;

-在SAM网管上,菜单:工具—>统计—>Enb无线测量,选择需观察的基站名,按确定实时观察RSSI统计, 如果发现存在8个通道中RSSI异常不平衡的状况,可以判断为RRH存在故障。个别通道RSSI实时统计

步骤二、整改方案的确定及实施 -对故障RRH的跳纤进行核查处理; -更换故障RRH。

3.18 干扰整治措施

由于基站设备故障(有时无显性告警,隐性故障),导致相关小区的干扰,目前干扰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有RRH故障导致的小区上行干扰(RSSI不平衡),及C板隐性故障导致的小区下行干扰(下行杂散高)。

3.19 RRH硬件故障干扰-RSSI不平衡

问题描述:发现北堆庄_1、小区存在干扰,在PRB干扰特征的特点是:干扰强度频谱上整体抬升到-105dBm以上,如下:

问题分析:SAM上对北堆庄1小区的RSSI进行实时观查,发现8个通道RSSI不平衡,正常通道RSSI值为-92dBm左右,但是个别通道RSSI实时统计电平值很高:达到-50dBm!如下:

因此,基本确认,北堆庄_1小区的RRH存在隐性故障。

解决验证:工程人员现场处理确认:北堆庄1RRU的天线校准有问题,已经换过跳线,没有效果;确认为RRH故障,更换RRH后,上行干扰指标正常:

经验总结:对于小区RRH硬件故障,导致的PRB波形抬升形成的干扰小区一般有以下特点:

-小区PRB特征波形干扰分析,一般整体PRB底噪抬升;

-小区的RSSI实时观查,一般8个端口中,有个别端口RSSI极度异常,比如值很大或异常,RSSI不平衡;

-RRH硬件故障造成的干扰小区,一般KPI指标较差,需要立即更换硬件解决问题。

3.20 大话务场景干扰电平抬升 3.21 大话务场景干扰简述

大话务场景干扰属于系统内同频干扰。 TD-LTE 系统中,同一个小区内的不同用户不能使用相同频率资源(多用户MIMO 除外),但相邻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不同小区的UE间发射的上行信号将会产生干扰,也称为系统内干扰。这种系统内的干扰,会随着话务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大话务的场景下会更大。

在设备区,可以通过统计观察小区的“V型干扰”程度,评估大话务场景下的干扰情况。

3.22 OMC频域特征

2014年9月以来,淮安现场开始出现较多“V型干扰小区”,这些干扰小区,在PRB波形特征图上有相同的特点,表现为前后高、中间低的V型特点,如下图:

3.23 V型干扰的初步分析

V型干扰的受干扰的PRB数量,根据干扰强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从5个到50个不等。淮安现场9月份后,V型的小区有逐渐增多的趋式。如下:

分析V型干扰小区在空域上的分布,并制做分布图,如下:主要集中在市区、淮阴区北、大学城和楚州区域,基本上是话务比较密集的区域。

分析V型干扰小区的全天的干扰电平波动情况:总体看白天业务量高的时段干扰强度偏大。

3.24 V型干扰小区详细指标分析及产生原理 3.25 V型干扰的历史数据分析

通过统计全网多天的PRB均值特征波形的发现:从9月12日开始,淮安全网PRB特征波形开始出现明显的V型抬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t5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