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9-27 11: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湘南开放型经济发展调研组

2008年6月1日

根据周强、甘霖同志的指示,省政府办公厅、商务、发改、财政、国土、交通及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于5月13-19日赴郴州、永州、衡阳3市10个区县就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体印象是,三市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抓住产业转移宝贵机遇,取得了不错成效,发展潜力很大。但也面临外部竞争激烈,内部认识不尽统一,承接转移竞争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需加强指导和扶持。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受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实施差别政策、环境容量制约、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营商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部分产业正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大规模向外转移。湘南三市抓住机遇,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取得了不错成效。

㈠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

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珠三角地区有意内移的企业往往将湘南地区作为考察的第一站。近年来,湘南三市接待的沿海客商明显增多。特别是去年以来,香港、广东等地商会以

及企业纷纷前往湘南考察投资环境,洽谈转移办厂。据宜章县商务局介绍,今年4月1-15日,该局就接待了10批次广东客商。桂阳、蓝山等地介绍,以前到沿海招商,有些客商请都请不来,现在每周都有2-3批沿海客商找上门来谈项目。他们说:现在不是招不招得到商的问题,而是接不接得下来的问题。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已成为三市招商引资的主体。郴州、永州是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07年郴州承接沿海转移项目47个,占新批项目的71%。永州目前共有外商投资企业300多家,70%来自沿海产业转移;近三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内资300亿元,其中沿海转移项目投资分别占45%和40%。衡阳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近两年共引进外资项目185个,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其中沿海转移的港澳台投资占85%;引进内资项目200多个,实际利用内资250亿元,来自沿海地区的投资占80%。

㈡产业转移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

三市依托本地优势产业、优势资源,承接了一批机械装备、有色冶金、盐卤化工、农产品深加工转移项目,壮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了技术水平,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郴州出口加工区、永州蓝宁道三县以及耒阳等地,引进了一批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项目,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务工收入,培训、储备了产业工人和技术管理人才。据永州市有关部门测算,该市30%

2

的经济增长、53%的固定资产投资,双牌、新田、江永等县80%的县级新增财政收入都是来自产业转移项目。三市开放型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外贸进出口规模由2001年的1.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14.9亿美元,在全省所占比重由6.6%上升至15.4%,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07年衡阳、郴州、永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8.5、4.7和1.7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46%、67.6%和111%。

㈢湘南开放型经济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

三市外贸依存度(外贸进出口额与GDP的比值)大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三市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衡阳、郴州绝对额在全省排位还相对靠前,但2007年三市外贸依存度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9.6个百分点。在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与GDP的比值)方面,湘南三市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

缺乏全流程、大规模、集群式产业转移和龙头企业。目前,沿海产业项目向湘南转移还处于初期的试探性阶段,转移的环节以“两头在外、单一工序”式的简单加工制造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配套协作”型产业链,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程度不够,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等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或沿海地区采购,本地配套产业发展不充分。

作为承接转移重要内容的加工贸易在三市还刚刚起步。加工贸易企业少、规模小。2007年三市有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绩的

3

企业仅26家,加工贸易出口额全部加起来只有5811万美元,仅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尚不及江西赣州的五分之一。今年的发展态势也不理想,一季度三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2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郴州受年初冰灾等因素影响还下降了24%。

㈣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

沿海地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以各种方式消减中央政策的冲击,实施内部转移。广东省采取省内结对转移的方式,积极引导东莞、深圳、广州等地的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财税收入由两地分成,每建成一个园区省财政奖励4000万元,政策措施很有针对性,目前已经建成对口转移园区15个,形成相当大的消减效应。中西部省市以各种手段和措施竞相承接产业转移。江西赣州出台了十分具体详细的配套政策,不仅不遗余力改善交通、物流、通关等基础条件,甚至对投资者在子女上学、交通违章等细节上都有明确优待规定,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等优势加入竞争。

有一个还在进展当中的实例,说明湘南地区在承接转移竞争力上存在差距。去年8月和12月,香港商务和经济发展局局长马时亨先后率大型经贸考察团到郴州和赣州考察,考察郴州后什么项目都没谈成,考察赣州后却成果显著,双方签署了合作开发赣州(香港)工业园的框架协议,在赣州规划50平方公里园区,围绕电子电器、有色新材料、机械

4

制造三大产业定向承接港资企业转移,短短5个月时间就已有157家香港企业签订入园意向书,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二、主要问题

香港特首曾荫权今年4月26日在武汉中博会上指出,沿海的港资企业已经准备向中部转移,他们最为关注的是政策的延续性,其次是承接地不同方面的配套设施,特别是运输基建以及物流和环保设施,第三是充足而稳定的土地、人力和水电资源供应。假如欠缺其中一环,他们就会继续采取观望态度,不敢贸然踏出第一步。以上几个方面,也正是湖南特别是湘南地区的问题所在。

㈠对承接产业转移的认识还不统一

不少人认为沿海转移的项目是落后产业、淘汰技术,没有承接价值;认为加工贸易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对地方税收贡献小,财政扶持是赔本赚吆喝。不能用战略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的发展规律,因而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措施不得力。此外,在国家从严控制用地、紧缩银根、严格环保标准等宏观调控政策下,承接产业转移受到一定影响和限制,是否需要和如何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支持承接,各级各有关部门认识也不一致。

㈡鼓励政策不够清晰和稳定

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思路不清晰,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的鼓励政策。到底能给企业什么具体优惠,说不出一二三四;有些政策只有原则性意见,没有实质性的措施来支撑和落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t4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