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国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8 06: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爱国

我想请各位先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爱国主义」。你们能把「爱国」「爱党」「爱民族」「爱政府」区分开来么?连定义都定义不清楚,何谈爱国主义?你感激的是某个政策,实则这政策可能是当时上台的执政党指定的,换届之后或许就没了。或许你不喜欢你国家里的某些种群某些族人,可他们是你的同胞。你只喜欢某些族群,那么你其实就是民族主义。你的国家或许统一过,现在又分裂成了两个,到底爱哪一个才算是爱国?「爱国主义」本身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

爱国主义指以激发爱国情绪来进行集体行动或政治动员的意识型态,和世界主义(globalism)对立。具体说来在与世界主义的对比中有四种型态。

四种型态 极端爱国主义 义 温和爱国主义 温和世界主义 极端世界主对所有国家对所有国家对本国及民及民众有相等的排外的只对及民众有相等的众利益的考量稍关怀,而对其他偏优先级考量 本国及民众有关关怀,但接受他人大于其他国家及心于自己国家及怀 对个别国家及民民众利益的考量 民众的想法抱有众合理的偏心 敌意 追求国家目追求国家目追求世界目追求世界目追求目标时标时不顾伦理限标时需受伦理限标时需受伦理限标时不顾伦理限的手段限制 制 制 制 制 我先讲个关于爱国的小故事。1933年,牛津辩论社有一场辩论,主题是「我们从不会为了国王与国家而战斗」。This House will in no circumstances fight for its King and Country。

最后的结果,大部分人选择了「Ayes」(275:153)。即不会为了国王与国家而战斗。

丘吉尔得知之后大怒,公然斥责:这个国家最精英的一群人,却不爱国,实在是太讨厌太恶心了。

当时牛津辩论社也受到了各种舆论的谴责。虽然有人在努力解释:「这只是一场辩论,其内容是以反战为主」,不过这解释依然并不能受到大多数人谅解。

1939年,二战开始,牛津征兵处贴出了公告,招25岁以下的人。预计有3000人符合25岁以下这一标准。令人吃惊的是竟然有2632个人都去报了名。

当时牛津流传的是这样一句话「可我依然不是为了国王和国家而战斗的」。这其实是典型的西方精英阶层的观点:为了正义、博爱而非爱国主义。

说道爱国,人们常常联想起士兵,军队,想起抗战时期舍生取义的将士。他们同样是年轻人,说不怕死是不可能的。可为什么他们站了出来?因为,这是爱国的力量。是爱国主义,激励着他们去保护家乡父老。如今,我们依然有士兵在偏远的战场上,这是为什么?正是有了「爱国主义」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好男儿保家卫国,中国才得以延续。不仅仅是士兵,有太多的例子,战时我们的人民纷纷自发起来,做护士,运输粮草,空前团结,为什么?因为我们爱这个国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中国人。当群体的爱国主义被激发的时候,

爆发出来的正面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事实上,国家是人民的一个集合,国家会想尽办法让人民过的更好。虽然或许可能会走弯路,虽然也许暂时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国家总是在发展的,并且最终目的是想让你的生活过的更好。当你出了什么事儿,国家才是你的后盾。所以,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要相信我们的国家,国家在努力。

但是「爱国主义」很容易被狭隘化,从而被政客所利用,这也是为什么牛津学生不是为了国

王和国家而战斗。二战中,日本青年为什么那么容易被煽动?就是因为盲目地爱国,仇视其他敌人。战争的起源多种多样,但有很多战争的扩大,是因为「爱国情绪」被煽动。人在群体中往往是不理智的,更易被煽动。所以,大力宣扬「爱国主义」,尤其是狭义的爱国主义,并非是一件好事儿。即便是日本,那些高喊着「爱国」的青年,死伤一样不在少数。另外,至今依然也有些国家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侵略,掠夺其他国家。

可见爱国主义可以成为一把双刃剑,如果说温和爱国主义是它的天使面,那么极端爱国主义就是它的魔鬼面。

回到定义上去,而这两种爱国主义的区别恰恰是是否受到伦理限制,可见受到伦理限制的不论是爱国主义还是世界主义都有其可取之处。与此有相同观点的是龙应台,她在北大演讲:《我怎么会没有中

国梦呢?》中提到她的父母那代人在一种“悲愤”的情结中挣扎着,她这代人在他们乡愁的国家想象中成长。但是支撑着这个巨大的国家想象下面,有一个基座,那个基座就是价值的基座。它的核心是什么?台湾所有的小学,一进校门,当头就是四个大字:“礼义廉耻”。礼,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清清白白的辨别。耻,切切实实的觉悟。“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篇

在这个基础上龙应台提出了自己对爱国的观点:可能有很多台湾人会跳起来说:中国不是我的梦,我的梦里没有中国。但是,你如果问龙应台有没有中国梦,我会先问你那个中国梦的“中国”指的是什么?如果你说的“中国”指的是这块土地上的人,这个社会,我怎么会没有梦呢?别说这片美丽的土地是我挚爱的父亲、母亲永远的故乡,这个地方的好跟坏,对于台湾有那么大的影响,这个地方的福与祸,会牵动整个人类社区的未来,我怎么会没有中国梦呢?

如何衡量文明?我愿意跟大家分享我自己衡量文明的一把尺。它不太难。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的程度,就看这个城市怎样对待它的精神病人,它对于残障者的服务做到什么地步,它对鳏寡孤独的照顾到什么程度,我看这个城市怎样对待所谓的盲流民工,对我而言,这是非常具体的文明的尺度。

一个国家文明到哪里,我看这个国家怎么对待外来移民,怎么对待它的少数族群。我观察这个国家的多数如何对待它的少数。

谁在乎“大国崛起”?至少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刚才我所说的文明刻度——你这大国怎么对待你的弱势与少数,你怎么包容不同意见,这,才是我在乎的。

所以,请相信我对中国的希望是真诚的。我深深盼望见到的,是一个用文明尺度来检验自己的中国,这样的中国,因为自信,所以开阔;因为开阔,所以包容;因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韧、更长远。当它文明的力量柔韧长远的时候,它对整个人类的和平都会有关键的贡献。

龙应台在她的演讲中殷切的对祖国做出了期盼,她把自己看成“士”,“士农工商”的“士”,以文化批评家和文化建设者的姿态去践行士的责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最后我们再来结合现实抛开定义谈谈爱国。

邢台大水中,一位忧国忧民的邢台青年,在7月19日还忙着在微博批斗“赵薇集团”支持“台独”,“操纵舆论的黑历史”,转眼在三天之后就看着洪水漫过自己家的窗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t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