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从业人员应急知识手册(试行)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7 09: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附件:
煤矿井下从业人员应急知识手册
(试行)
二〇一五年一月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培训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急培训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14?46号)等文件要求,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针对煤矿等七大行业组织编写了一线员工应急知识手册。神华集团神东公司承担了《煤矿井下从业人员应急知识手册》的编写任务。
本手册编写目的旨在提高从业人员应急意识,让读者了解煤矿主要的和常见的危险源及其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掌握常见事故处臵程序和现场应急处臵措施。
本手册可作为培训煤矿井下从业人员掌握应急基础知识的读本。
目录
第1章 安全生产理念 ..................................................................................................................... 1
1.1什么是“安全” ................................................................................................................ 1
1.1.1 “安全”的概念 ................................................................................................... 1 1.1.2 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1 1.1.3 安全生产理念解读 ............................................................................................... 1 1.1.4 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 2 1.2 事故发生规律 ................................................................................................................... 2
1.2.1 三角形规律 ........................................................................................................... 2 1.2.2 事故的时间规律 ................................................................................................... 3
第2章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 5
2.1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与义务 ................................................................................... 5
2.1.1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 ................................................................................... 5 2.1.2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义务 ................................................................................... 5 2.2 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 5
2.2.1 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职责 ............................................................... 5 2.2.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 6 2.2.3 现场管理人员应急处臵的有关职责 ................................................................... 6
第3章 应急预案 ............................................................................................................................. 7
3.1 应急预案 ........................................................................................................................... 7
3.1.1 应急预案作用 ....................................................................................................... 7 3.1.2 应急工作原则 ....................................................................................................... 7 3.1.3 应急预案体系 ....................................................................................................... 7 3.2 应急培训 ........................................................................................................................... 7
3.2.1 应急培训目的 ....................................................................................................... 7 3.2.2 应急培训有关要求 ............................................................................................... 8 3.3应急演练 ............................................................................................................................ 8
3.3.1 应急演练目的 ....................................................................................................... 8 3.3.2 应急演练原则 ....................................................................................................... 8 3.3.3 应急演练分类 ....................................................................................................... 8 3.3.4 应急演练的有关要求 ........................................................................................... 9
第4章 煤矿生产危害因素分析 ................................................................................................... 10
4.1水害 .................................................................................................................................. 10 4.2火灾 .................................................................................................................................. 10 4.3 瓦斯 ................................................................................................................................. 11 4.4 煤矿粉尘 ......................................................................................................................... 12 4.5 顶板 ................................................................................................................................. 12 4.6爆破危害 .......................................................................................................................... 13 4.7 冲击地压 ......................................................................................................................... 13 4.8 机电、运输 ..................................................................................................................... 14 第5章 事故现场应急处臵 ........................................................................................................... 15
5.1 事故现场应急响应程序 ................................................................................................. 15
5.1.1 事故现场应急响应流程图 ................................................................................. 15 5.1.2事故现场应急处臵程序 ...................................................................................... 15 5.2 事故现场应急处臵职责 ................................................................................................. 16 5.3 事故现场应急处臵 ......................................................................................................... 16
5.3.1水灾事故 .............................................................................................................. 16 5.3.2火灾事故 .............................................................................................................. 17
5.3.3瓦斯(煤尘)事故 .............................................................................................. 19 5.3.5顶板事故 .............................................................................................................. 20 5.3.6机电、运输事故 .................................................................................................. 21 5.4现场应急处臵注意事项 .................................................................................................. 22 第6章 职业危害与个体防护 ....................................................................................................... 24
6.1 矿尘 ................................................................................................................................. 24
6.1.1 矿尘的职业危害 ................................................................................................. 24 6.1.2 主要产尘地点 ..................................................................................................... 24 6.1.3 个体防护 ............................................................................................................. 24 6.2 振动 ................................................................................................................................. 24
6.2.1 振动的职业危害 ................................................................................................. 24 6.2.2 煤矿主要振动源 ................................................................................................. 25 6.2.3振动病的个体防护 .............................................................................................. 25 6.3 电磁辐射 ......................................................................................................................... 25
6.3.1 电磁辐射的职业危害 ......................................................................................... 25 6.3.2 电磁辐射多发地点 ............................................................................................. 25 6.3.3 电磁辐射个体防护 ............................................................................................. 25 6.4 高温高湿 ......................................................................................................................... 26
6.4.1 高温高湿的职业危害 ......................................................................................... 26 6.4.2 高温高湿地点 ..................................................................................................... 26 6.4.3 高温高湿危害个体防护 ..................................................................................... 26 6.5 噪声 ................................................................................................................................. 27
6.5.1 噪声的职业危害 ................................................................................................. 27 6.5.2 井工矿井主要产生噪声地点 ............................................................................. 27 6.5.3 噪声病的个体防护 ............................................................................................. 27 6.6 有毒有害气体 ................................................................................................................. 27
6.6.1 有毒有害气体的职业危害 ................................................................................. 27 6.6.2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产生主要地点 ..................................................................... 28 6.6.3 有毒有害气体个体防护 ..................................................................................... 28 6.7 核辐射 ............................................................................................................................. 28
6.7.1 核辐射的职业危害 ............................................................................................. 28 6.7.2 煤矿危害性核辐射可能发生的地点 ................................................................. 29 6.7.3 核辐射个体防护 ................................................................................................. 29
第7章 自救互救常识 ................................................................................................................... 30
7.1救护设施与设备 .............................................................................................................. 30
7.1.1矿井公共救护设施 .............................................................................................. 30 7.1.2个体救护设备 ...................................................................................................... 33 7.2现场急救常识 .................................................................................................................. 38
7.2.1心肺复苏术 .......................................................................................................... 39 7.2.2止血 ...................................................................................................................... 42 7.2.3包扎 ...................................................................................................................... 46 7.2.4骨折固定 .............................................................................................................. 50 7.2.5搬运伤员 .............................................................................................................. 52 7.2.6溺水急救 .............................................................................................................. 53 7.2.7电击伤急救 .......................................................................................................... 54 7.2.8烧伤急救 .............................................................................................................. 54 7.2.9气体中毒急救 ...................................................................................................... 54 7.2.10冒顶埋压人员的急救 ........................................................................................ 55 7.2.11中暑人员的急救 ................................................................................................ 55 7.3安全标识 .......................................................................................................................... 56
7.3.1禁止标识 .............................................................................................................. 56
7.3.2警告标志 .............................................................................................................. 57 7.3.3 指令标志 ............................................................................................................. 58 7.3.4 提示标志 ............................................................................................................. 58
第8章 事故案例分析 ................................................................................................................... 60
8.1 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 60 8.2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分析 ......................................................................................... 60 8.3 突水事故案例分析 ......................................................................................................... 61 8.4矿井火灾事故逃生案例分析 .......................................................................................... 62 8.5 顶板事故逃生案例分析 ................................................................................................. 63 8.6 冲击地压事故案例分析 ................................................................................................. 64 8.7 触电事故案例分析 ......................................................................................................... 65
第1章 安全生产理念
1.1什么是“安全” 1.1.1 “安全”的概念
安全是指人员不会受伤害,或设备不会被破坏、财产不会受损失的一种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将“安全”与“人”结合在一起,认为安全就是指人不会被伤害。
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人们通常以“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自己对“危险”状况的控制能力来判断是否安全。 1.1.2 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中,生命的安全和健康的保障是最实在和最基本的利益。如果安全生产工作做不好,发生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将对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对家庭将产生极大的伤害,会导致人们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 1.1.3 安全生产理念解读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是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方针是完整的统一体,坚持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只有认真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事故发生后组织开展抢险救灾,依法追究责任,深刻吸取教训,固然十分重要,但对于生命个体来说,伤亡一旦发生,就不再有改变的可能。事故源于隐患,防范事故的有效办法,就是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等到付出了生命代价、有了血的教训之后再去改进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石,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所在。
2.生命至上 安全为天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尊重生命、关爱健康、重视发展是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企业要把安全作为第一原则、第一任务,不安全不生产;员工在执行与落实中,要把安全作为第一意识、第一能力,坚决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
1
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3.无人则安
无人则安不是绝对不用人,而是相对减少用人,人越少越安全。通过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简化系统、优化管理、提升素质,实行“智能化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命的危害。
4.零事故生产
零事故生产就是追求生产过程中人员零违章、设备零缺陷、环境零隐患、管理零漏洞,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5.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
煤矿虽然是高危行业,但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是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严格管理,事故就可以避免。
6.瓦斯超限就是事故
瓦斯历来被认为是煤矿“一号杀手”,但只要做到科学管理,将各类隐患当作事故进行处理,就能够将瓦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隐患,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1.1.4 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强化“红线意识”,同时要具有“底线思维”。“红线”和“底线”都是生产实践活动中要坚守的劳动者生命财产安全状态。
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强化“红线意识”可以明确生产活动界限,知道哪些坚决不能干,是安全生产的基础。
“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人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最危险情况的发生。具有“底线思维”可以加强对危险的重视和防范,加强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投入,增强安全技能,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保障。 1.2 事故发生规律
掌握和了解事故发生规律,对于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影响范围可起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作用。 1.2.1 三角形规律
2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利奇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或重伤、轻伤、无伤害异常事件的比例为1:29:300。这个比例关系说明,极少量的严重事故总是和大量的异常事件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换句话说,就是极少量的严重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忽视了大量的无伤害异常事件导致的。这个规律告诉我们,要消除重伤事故,必须从消除大量的无伤害异常事件入手。多次的冒险作业可能从来没有造成伤害事件,但心存侥幸不加以改正,必然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大量血淋淋的事实证实,我国煤矿多数伤亡事故就是由于忽视了大量无伤害异常事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 1.2.2 事故的时间规律 1.节假日时期
节假日及其前后,作业人员思想受干扰多,工作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安全意识易松懈,这时很容易发生事故。
2.交接班前后
交接班前后的一个邻近时间段,交班的人注意力放松,接班的人还没有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可能遗漏某项操作或有意违规,易导致严重的事故。在交接班前后,不但容易出现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由于交接班人员聚集且不易做到统一指挥,还可能扩大事故后果。
3.凌晨04:00~06:00
据统计分析,事故的发生率在凌晨04:00~06:00出现峰值。通常凌晨是人最发困的时候,这时候人的注意力较难集中,易发生事故。
4.事故多发季节
天气变化也会对事故类型产生影响,如:触电事故多发生在夏季,雷击事故多发生在春夏之交雷雨季,而火灾事故多发生在秋冬季。
5.人的生物节律可能会对事故的发生产生影响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总是有规律地按“高潮期—临界期—低潮期—高潮期……”的顺序循环往复。在高潮期,人处于相应的良好状态,表现为体力充沛、思维敏捷。在低潮期,人则处于较差状态,这时若不注意即容易引发事故。所以,如果作业人员感觉自己状态不佳时,应尽量避免从事危险作业,或通过外界刺激来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3
6.事故发生率具有波动性
随着时间的变化,各行业均存在一个类似的规律:在一段较长时间的低事故率时期之后,往往会出现一个高事故率时期,尤其在煤炭行业可能会出现特别重大事故。对于个人来说也存在类似的规律:在一段长时间的安全作业期后,可能会出现违章作业,甚至引发事故。出现这种波动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业内部或个人长时间的安全状态造成了麻痹松懈情绪。若要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必须有常态化的外部刺激使行业或个人时刻保持着紧张的安全生产思想。
4
第2章 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2.1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与义务
《安全生产法》第6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2.1.1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 1.享有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2.享有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3.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4.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 5.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 6.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7.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8.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2.1.2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正确使用和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4.汇报事故隐患和其他不安全因素 2.2 生产经营单位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2.2.1 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18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措施;
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2.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22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2.2.3 现场管理人员应急处臵的有关职责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规定:“要明确并落实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直接处臵权和指挥权,在遇到险情或事故征兆时立即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组织现场人员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地点,减少人员伤亡。”
6
第3章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1 应急预案 3.1.1 应急预案作用
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3.1.2 应急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3.1.3 应急预案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臵方案构成。
1. 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2. 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臵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3.现场处臵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臵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臵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臵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从业人员对现场处臵方案内容要熟练掌握,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正确处臵。 3.2 应急培训 3.2.1 应急培训目的
普及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响应流程和岗
7
位应急处臵方案,提高从业人员应急处臵技能和应急意识。 3.2.2 应急培训有关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预案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 3.3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是指演练组织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的活动。 3.3.1 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臵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3.3.2 应急演练原则
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着眼实战、讲求实效;精心组织、确保安全;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3.3.3 应急演练分类
1.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1)桌面演练。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
8
现场处臵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练通常在室内完成。
(2)实战演练。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臵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臵的突发事件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臵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
2.按内容划分,应急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1)单项演练。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臵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2)综合演练。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3.3.4 应急演练的有关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和规划,要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臵方案演练三年内要对综合应急预案和所有专项应急预案全面演练覆盖。
9
第4章 煤矿生产危害因素分析
4.1水害
矿井水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轻则影响矿井正常生产,重则毁灭矿井、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常见的造成矿井水灾的水源有地表水(江、河、湖、海和水库)、松散含水层孔隙水、基岩含水层裂隙水、灰岩溶洞水、断层带水、采空区积水、废弃小井积水等。 水灾发生原因主要有: 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
2.水文地质条件不详,未执行探放水制度或制定措施不严密。 3.设计不合理,将井巷臵于不良的地质条件中或离含水层太近。 4.乱采乱挖破坏了防水煤柱或岩柱。 5.出现透水征兆未被察觉,或未被重视。
6.测量工作有失误,导致巷道穿透积水区而造成透水。 7.防水及排水设施设备不全或失修失去效用。 8.钻孔封闭不合格或没有封孔。 4.2火灾
煤矿火灾是指发生在煤矿井下巷道、工作面、硐室、采空区等地点的火灾,也包括能够波及和威胁井下安全的地面火灾。
一、煤矿火灾种类
煤矿火灾包括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1.外因火灾
指由外部火源,如明火、爆破、机械摩擦、撞击、电气设备产生的电弧火花,瓦斯或煤尘爆炸等引起的火灾。外因火灾中电气火灾和带式输送机火灾灾害发生概率最大。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静电等。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主要成份是聚氯乙烯(PVC),其含有大量高分子氯聚合物,燃烧时能够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引起带式输送机火灾的原因主要有输送带打滑摩擦升温、托辊卡死、其他外部火源等。
2.内因火灾
又称煤炭自燃,煤自燃是煤不经点燃而自行着火的现象。采空区、停采线、
10
断层、煤柱、掘进冒顶处或封闭不严的旧采区等都是容易引起煤自燃的场所。
二、矿井火灾危害性
1.发生火灾时,常常会生成大量有毒气体和窒息性烟雾。同时还可形成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严重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在有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当发生火灾时,容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从而扩大了灾害的影响范围。
3.煤炭自燃火灾的发生会损失大量煤炭资源。
4.当火势发展迅速时,采区和工作面的大量机电设备、材料、工具等都来不及拆运,会被长期封闭在火区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5.扑灭火灾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人身安全时刻受到威胁,且火灾扑灭后恢复生产时仍需付出很大代价。 4.3 瓦斯
一般情况下,煤矿瓦斯专指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岩体内涌出的,以甲烷为主要成份的混合气体总称。
煤矿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严重的危害之一,其主要危害形式有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瓦斯燃烧、瓦斯爆炸引起煤尘爆炸或火灾等。
一、瓦斯爆炸
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浓度5%-16%,同时具有引爆火源和足够的氧气就会引发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失和巷道摧毁等严重后果。瓦斯爆炸还可能引起煤尘爆炸,扩大事故后果。井下的照明、爆破火焰、电气火花、摩擦火花等都可能成为引爆火源。事故易发地点为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和掘进工作面。
二、煤与瓦斯突出
采掘工作面在煤层瓦斯压力较高、地质构造较复杂、地应力较大、煤层破坏严重的区域作业时极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煤与瓦斯突出可造成人员窒息死亡,突出的瓦斯在遇到明火的情况下会引发瓦斯爆炸事故。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一般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遇到地质构造带的回采工作面、采掘应力叠加区段、煤层赋存状态变化较大的地段,煤岩交叉处、巷道交叉处和石门揭煤的巷道等地点。
三、瓦斯窒息
11
矿井瓦斯涌出量较大,如果通风系统管理不善;通风巷道风流反向、采空区或煤层中高浓度瓦斯涌出;工作人员误入未及时封闭停风的巷道;或由于停风导致瓦斯积聚而未采取相应措施等,都可能造成人员窒息。
四、瓦斯燃烧
煤层瓦斯含量较高,生产过程中瓦斯涌出量较大,通风不能将瓦斯及时稀释并排出,将在局部地点形成高浓度瓦斯积聚,一旦接近火源就可能发生瓦斯燃烧,酿成火灾,火灾还可能引起瓦斯爆炸等一系列灾难性事故。 4.4 煤矿粉尘
煤矿粉尘是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物质细微颗粒的总称。按其存在状态分为浮尘和落尘,悬浮飞扬在空气中的叫浮尘,沉降于巷道四周的则叫落尘。煤矿井下粉尘较多的地点有:采煤和掘进工作面、自溜运输巷道、刮板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的转载点、煤仓和溜煤眼的上下口及井口的卸载点。
采煤工作面是煤矿产尘量最大的作业场所,其产尘量约占矿井产尘量的60%左右。机采工作面采煤机割煤、移架、放煤口放煤及破碎机破煤是四大产尘工序,产尘量分别约占60%、20%、10%和10%。巷道掘进工作也是井下主要产尘源之一,在无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机掘工作面、炮掘工作面和巷道锚喷过程中总产尘浓度达1000-3000mg/m3、1300-1600 mg/ m3和600-1000 mg/ m3。
煤矿井下粉尘主要有以下危害:
1.煤尘爆炸。煤尘爆炸是煤矿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发生煤尘爆炸: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浮游煤尘具有一定的浓度和具有点燃引爆煤尘的高温热源。
2.作业人员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尘肺病,危害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3.粉尘能加速设备、仪器仪表的机械磨损,减少机械、仪表的使用寿命和降低其检测精度。
4.粉尘污染环境,使工作场所的能见度降低,工伤事故几率增加。 4.5 顶板
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顶板意外冒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终止等的事故。
一、顶板灾害发生原因:
12
1.采掘工作面过断层或其它水文地质构造时,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采掘工作面空顶面积过大,顶板支护不及时,支护质量差,支护密度小,工程质量差,顶板管理不到位等。
3.过集中煤柱等应力集中区时,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 4.顶板存在节理、综采支架强度不够。 二、井下易发生顶板灾害的地点 1.采煤工作面架前及顺槽动压波及区。 2.掘进工作面空顶区域及支护薄弱区域。 3.巷道交叉点及大断面应力集中区。 4.地质构造区域。
5.受动压影响的巷道及失修巷道。 4.6爆破危害
爆破危害有空气冲击波、爆破震动、爆破飞石、爆破噪声、爆破有毒有害气体等。爆破危害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严重伤害或死亡,或者对设备、设施等造成严重毁坏。爆破危害常发生在装药爆破的工作场所。
爆破危害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早爆事故。在爆破工作中,因操作不当或因受某些外来特殊能源作用造成雷管或炸药的早爆;
2.迟爆事故。指在预定起爆时间之后起爆;
3.盲炮处理不当造成的事故。爆破中发生盲炮如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潜在危险极大,往往因误触盲炮、打残眼或摩擦振动等引起盲炮爆炸,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4.爆破时警戒不严、爆破警戒范围内的所有人员没有及时撤离造成的事故。 5.违反《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规定进行爆破作业。 4.7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在一定高应力条件下使煤岩体突然破坏、垮落或抛出现象,并伴有巨大声响和岩体震动,经常造成支架折毁、片帮冒顶、巷道堵塞、人员伤亡等后果,具有高强度、瞬时间、破坏性大等特点,所以对矿井安全威胁很大。
13
4.8 机电、运输
煤矿作业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型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和电气设备。如果这些设备存在缺陷或操作不当,易发生碰撞、触电、皮带断带、钢丝绳断裂、跑车等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如果主要通风机或水泵发生故障,则可能造成矿井停风或溢仓事故,并可能引发瓦斯爆炸、淹井等更重大的灾害。
14
第5章 事故现场应急处臵
煤矿事故严重威胁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从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处臵与救援的经验和教训中可以发现,事故发生后现场从业人员第一时间快速、准确地应急处臵,在减轻事故危害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5.1 事故现场应急响应程序 5.1.1 事故现场应急响应流程图
否
图5-1 事故现场应急响应流程图
灾情得到控制 向矿调度室请求支援并根据情况合理避灾撤退 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采取措施控制灾情 随时将灾情汇报给矿调度室 带班区(队)长启动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处置 现场人员向矿调度室汇报灾情 事故发生 是 结 束 5.1.2事故现场应急处臵程序
1.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安全避险,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灾情,通知带班区(队)长和班组长。
2.带班区(队)长和班组长应立即查明事故原因、范围和人员遇险情况,启动本队现场处臵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臵。
3.若有人员受伤,应首先抢救受伤人员,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及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经过急救处臵后运送至地面或安全地点。
4.在应急处臵过程中,应实时监测通风状况,带班区(队)长和班组长要及时将救灾进展情况向矿调度室汇报。
5.若事故危害程度超出本队现场应急处臵能力,带班区(队)长和班组长应立即向矿调度室请求支援,根据情况组织人员按照避灾路线撤退,并判断是否配
15
用自救器。撤退前应断开与救灾无关的电源,告知矿调度室避灾行走路线与目的地。
6.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岔口或进入避难硐室前,要留设指示方向或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的注意。
7.若撤退线路遇阻或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不能安全撤离时,要充分利用避难硐室、压风自救、自救器过渡站等场所和设施合理避灾,等待救援。
8.事故消除后,做好安全生产恢复工作。 5.2 事故现场应急处臵职责
跟班矿领导: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协调应急处臵工作。 带班区(队)长:负责查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及时报告矿调度室;组织指挥现场应急处臵,确保救灾过程中人员的安全;事故无法控制时,带领现场人员安全撤离。
班组长:协助带班区(队)长组织现场应急处臵,救治伤员。 安全员:协助班组长做好应急现场安全监护工作。 急救员:负责受伤害人员的现场救治工作。 电钳工:听从指令,负责切断灾区电源。
瓦斯检查工:负责对事故现场气体浓度进行监测。 排水工:负责打设沙坝、安设水泵排水、清理淤泥。 其他岗位员工:听从指令,积极开展现场自救、互救工作。 5.3 事故现场应急处臵 5.3.1水灾事故
一、井下突水事故发生前的预兆
煤岩挂汗、挂红、水叫、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出现压力水流,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有害气体增加,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二、突水水源判断的基本方法
1.老空水透水时会出现挂红、水叫现象 ,水的透明度较低,水的酸性大、有涩味,水中有腐朽物悬浮或沉淀,用手指附水搓动,有滑润的感觉,用鼻闻有腐臭味,有时夹杂着臭鸡蛋气味。
2.溶洞水因为长期侵蚀熔岩,所以溶洞水多呈灰色或灰黄色,并带有臭味。
16
当采掘巷道接近溶洞水时,可能会出现顶板来压、裂隙和渗水现象。
3.断层水无涩味而发甜,如果在岩巷中遇到断层水时,有时在岩缝中可以看到淤泥,水较浑浊多呈黄色。当采掘面接近含水断层破碎带时,会出现来压、淋水增大等现象。
4.含水层水一般无涩味,水色发黄,有泥沙流出。
5.地表水中一般混有大量的泥沙,有时还会夹带许多动植物或其它杂物。 三、现场应急处臵要点
1.发生水灾后,应采取“放、排、堵、截”的方式治理水灾。在水灾初期水势不大,可组织现场人员迅速处臵,若水势凶猛,现场无法抢救,或将危及人员安全时,应迅速沿着规定的避灾路线和安全通道,撤退到上部水平或地面,尽量避免进入突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2.在突水迅猛、水流急速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应立即避开出水口和泄水流,躲避到硐室内、拐弯巷道或其他安全地点。如情况紧急来不及转移躲避时,可抓牢顶梁、立柱或其它固定物体防止被涌水打倒或冲走。
3.如果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佩戴好自救器。在未确定所在地点的空气成分能否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禁止任何人随意摘掉自救器的口具和鼻夹。
4.如果水灾区域周围围岩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就地取材,尽快堵住突水点。在水源情况不明、涌水凶猛、顶板松散的情况下,决不可强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该区域大面积突水,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灾情。
5.如果灾区设有防水闸门,现场人员撤出后,要立即紧紧关死闸门,把水流完全隔断。
6.撤退中,如因冒顶或积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出口。在唯一的出口堵塞无法撤退时,应组织好灾区避灾,等待救援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等冒险行为。 5.3.2火灾事故
煤矿火灾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一、外因火灾发生前的预兆
1.皮带巷、机电硐室等巷道周围出现烟雾,烟雾的上风口一氧化碳浓度增加,
17
其它气体浓度异常。
2.能闻到焦油等特殊气味,火点附近煤岩体局部温度升高。
3.巷道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检测到一氧化碳气体,作业人员头痛、闷热、精神不振、四肢无力,有疲劳感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4.绝缘老化,漏电现象频繁,负荷过大,温度升高的电缆和其它电气设备。 二、内因火灾发生前的预兆
1.井下火区附近的空气温度以及从火区流出的水的温度高于正常情况下的温度。
2.巷道壁帮出现水珠。
3.在巷道中闻到煤油、汽油和松节油气等芳香族气味时,尤其当闻到煤焦油的恶臭时,标明煤炭自燃已发展到严重程度。
4.煤炭自燃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导致氧气浓度降低,使人产生闷热、憋气、头痛、四肢无力、疲劳等症状。
5.开采浅煤层时,可看到从地表塌陷裂隙中逸出水汽并能闻到煤焦油味,冬季可以见到地表塌陷区的积雪先融化。
三、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臵要点
1.发生火灾时,若火势不大,可直接组织现场人员用水、砂子、干粉、化学灭火器和直接挖去火源等方法灭火。若火灾范围较大或火势太猛,现场人员无力抢救、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撤离灾区。
2.灭火时要有充分的水量,应先从火源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水流,避免高温火源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引起爆炸事故,同时防止大量蒸汽和炽热煤块抛出伤人。
3.灭火人员应在火源的上风侧灭火,要防止烟气伤人。灭火时要保持正常通风,并要有畅通的回风通道,以便及时将高温气体和蒸汽排出。
4.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能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如沙子、岩粉和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油类火灾也禁止用水直接灭火。
5.撤退时,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位于火源下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最近通道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是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
18
源的进风侧,这种方式轻易不要采用,必须确定有脱险的把握或身处独头巷道时方可采用。
6.撤退途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
7.如遇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等爬行撤退。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还应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或是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部,以防高温烟气刺激等。
5.3.3瓦斯(煤尘)事故
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现场应急处臵要点
1.发生爆炸事故时,应立即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高温烟气吸入肺部。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附近有硐室时,可立即进入硐室内躲避以降低爆炸冲击波对人身的直接冲击。
2.现场人员应在带班区(队)长、班组长或瓦检员的带领下,立即佩戴好自救器并有组织地撤退。位于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位于回风侧的人员,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新鲜风流中。
3.若因巷道破坏无法通行,可利用避难硐室/救生舱或在独头巷道、两风门之间等处用风筒、木板等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有条件时可利用压风管道、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煤与瓦斯突出预兆
(1)声响预兆:打钻时喷瓦斯,出现哨声、风声、蜂鸣声;响煤炮,犹如机枪声、闷雷声、鞭炮声、断竹声、炒豆声;工作面顶板来压,支架断裂、片帮、掉碴、煤岩开裂、煤壁颤动;
(2)瓦斯预兆:瓦斯涌出异常,瓦斯浓度忽大忽小;打钻时喷瓦斯、喷煤、钻孔变形、垮孔、顶钻、钻机过负荷等;
(3)煤结构预兆:煤结构紊乱、煤体发暗、煤厚急剧变化; (4)矿压显现预兆:片帮、煤墙外鼓、底鼓、顶(夹)钻;
19
(5)温度预兆:温度降低、煤墙发凉。 2.煤与瓦斯突出现场处臵
(1)带班区(队)长和班组长迅速组织现场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所有人员迅速佩带好自救器按最短的避灾路线撤出灾区,撤离到新鲜风流中直到地面,撤离时要设法切断灾区电源。
(2)由于距离远或瓦斯浓度高等原因不能撤出灾区时,应迅速就近躲入避难硐室、急救舱等井下临时避难所内,等待救援。 5.3.5顶板事故
一、顶板灾害发生前的预兆
1.顶板离层或断裂时发出的像闷雷一样的声音,有发生大冒顶的可能性。 2.直接顶与老顶离层。
3.顶板裂缝增加并逐渐加深、加宽、加长,顶板掉渣由稀变密,顶板下沉速度加快并出现台阶下沉。
4.煤壁变得松软,用电钻打眼或采煤机割煤比平时省力,煤壁片帮次数及范围、深度比平时多且大。
5.使用单体、顶梁支护的工作面,损坏的顶梁增加,支柱的安全阀启动,损坏的支柱增加,柱体被压入底板。
6.使用液压支架的工作面,顶底板移近量加大,活柱急剧下缩,并发出强烈的金属摩擦声。
7.瓦斯浓度增加,顶板淋水渐大。 二、顶板事故现场应急处臵要点
1.顶板事故发生时,作业人员立即躲到牢固的掩体下,下蹲、面部朝下,双手紧抓能够抓住的固定物体,有条件的可迅速躲避于硐室内。
2.发生顶板事故后,带班区(队)长和班组长应立即清点人数,发现有人被埋、压、堵时,要尽快查明冒顶区的范围和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及位臵,积极组织抢救。
3.在处理顶板事故时,应先由外向里加固冒顶周围的支护,消除进出口的堵塞物,尽快接近堵人部位进行抢救,必要时可以开掘通向遇险人员的专用巷道。
4.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险人员时,可使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岩块,但要尽量
20
避免破坏冒顶岩石的堆积状态,清理矸石时要小心使用工具,以免伤害受伤遇险人员。
5.若通风系统遭到破坏,不能立即恢复时,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对被压、埋、堵截的遇险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派专人检查该处的氧气浓度和有害气体浓度。
5.3.6机电、运输事故 一、机电事故应急处臵要点 1.机械伤人
发生人员被设备压住或夹住的,可将设备移开或可用千斤顶、撬杠等工具从四周将覆盖物掀开,再使用木柱或木垛等撑牢,最后将伤员救出,千万不可盲目用镐刨、锤砸、拉扯等方法,以免加重伤者的伤势。如无法用人力或简单工具将人员救出,可利用气动、液压工具或气割设备救出伤员。
2.触电
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相近的人员应立即断开电源,同时使用绝缘用具、采取措施使触电者脱离设备和电缆。如果不能及时断电,低压系统触电可先用不导电的物料挑开带电体,再站在绝缘材料上,用单手把触电者拉开。高压系统触电则必须停电后处理,不能盲目救人。
3.主要通风机事故
发生煤矿主要通风机事故造成井下全部停风或部分巷道出现微风、无风的情况,各队带班区(队)长应立即下令切断工作区域内所有电气设备电源,并停止作业,在清点人数无误后,将所有作业人员撤到井下大巷靠自然风压能够提供新鲜风流处或撤离升井。同时向调度室汇报情况。如局部通风机停止供风的,该队带班区(队)长应立即下令切断掘进工作面内所有电气设备电源,并停止作业,在清点人数无误后,将工作面内所有工作人员撤到井下全风压通风处,并在巷道口设臵栅栏及禁止入内标识。 4.水泵事故
主要水泵房水泵停电或水泵发生故障,应迅速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同时查看泵房内现有水位及中转水仓水泵的运转情况,可适当利用中转水仓的蓄水能力减少对主水泵房的压力。如果有发生溢仓或水灾的危险,应提前通知在地势低洼
21
处工作的人员辙离,并立即关闭变电所及水泵房防水闸门。
二、运输事故应急处臵要点
1.发生运输皮带断带事故后,要先组织人员清理皮带上浮煤,再采取措施连接断带,并要保证连接效果。发生胶带机“跑车”事故后,要检查电动机、减速器、联轴节及制动系统等部件是否损坏,并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部件,同时清理机尾堆煤,最后试运转皮带,恢复正常运行。
2.发生提升装臵绞车过卷或钢丝绳断裂事故后,应采取措施将提升的罐笼、人车制动或将提升钢丝绳固定,控制制动闸,切断电源,设臵警戒标志,要尽快查明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恢复正常提升。事故中如有被困人员,被困人员应展开自救互救,在有人员伤亡或故障处理时间较长时,可通过行人通道进行升井。无法自救时,救援人员可通过行人通道入井,必要时可使用电气焊,割开罐笼、人车,救出人员。
3.发生倾斜轨道绞车提升或大巷电机车运输事故后,应采取措施迅速将绞车或电机车的控制手柄打到零位,控制制动闸,及时切断电源,设臵警戒标志,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部件,恢复正常运行。
4.发生防爆车辆碰撞事故,驾驶员应立即驻车并离开车辆,观察车辆状况,确定无危险后要及时采取措施使车辆靠右停放或是将车辆驶入调车硐室,并在车辆前后30米设臵三角警示架,避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或是造成二次事故发生。如发生车辆碰撞后有高温及着火迹象,应使用消防水管、灭火器等设施对车辆进行降温处臵,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5.4现场应急处臵注意事项
1.所有现场人员对于事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冷静,头脑清醒。
2.在采取应急处臵措施过程中,要防止二次伤害事故发生,确保人身安全。 3.在应急处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救器有效使用时间和人员撤离时间,决定撤离或是进入临时避灾场所。严禁救护人员在不佩戴呼吸器的情况下进入通风不畅的灾区抢险救灾。
4.戴上自救器后,人员应尽量匀速行走,呼吸要均匀。化学氧自救器在佩带过程中产生吸气干热、流口水等现象均属正常,在未到达可靠的安全地点前,严禁拿掉口具和鼻夹,以防有害气体中毒窒息。若使用压缩氧自救器,尽量不要频
22
繁使用氧气增压按钮,以免浪费氧气,缩短自救器有效使用时间。
5.在被困地点待救时,遇险人员应尽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证精力、减少氧气消耗,为外界救援争取时间,并要采取有规律地敲击金属物、顶帮岩石等方法,发出呼救联络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提示避难人员所在的位臵。在此期间,应只留一盏灯照明,其余矿灯全部关闭,以备再次撤退时使用。
6.营救伤员时,要牢记“三先三后”原则,即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7.平时要保证所有的抢险救援器材种类齐全、质量完好、功能可靠。急救箱在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药品名称,防止出现误使用造成二次伤害。使用担架时,应先将受伤人员固定,护送人员前后步伐应一致,防止受伤人员摔倒。如现场无急救箱和担架时,可就近取材,使用木板、衣服、布条、裤带、撬杠等物品自制简易设施,进行固定、止血和搬运工作。
23
第6章 职业危害与个体防护
煤矿井下生产环境中主要存在粉尘、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等职业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对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着影响,成为发生安全事故的诱因。 6.1 矿尘
6.1.1 矿尘的职业危害
煤矿的尘肺病是威胁矿工安全健康和生命的一把软刀子。尘肺病有硅(矽)肺病、煤肺病和煤硅(矽)肺病三种。工人长期吸入大量的岩尘可引起硅(矽)肺病,长期吸入大量的煤尘可引起煤肺病,长期吸入大量的煤、岩混合粉尘可引起煤硅(矽)肺病。 6.1.2 主要产尘地点
矿井中,回采、掘进、运输及提升等各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作业工序均能产生粉尘,如采煤机割煤、掘进机掘进、打眼放炮、清理工作面、装载、运输、转载、顶板管理等。 6.1.3 个体防护
1.按要求佩戴合格的个体防尘口罩。 2.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3.定期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应避免在高粉尘环境中作业。 6.2 振动
6.2.1 振动的职业危害
长期使用振动工具或在振动机械上工作会导致以末稍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振动病。
具体症状:
1.发作性白指、白手,由指尖开始变白,波及全指,界限分明,形如白蜡,或出现苍白、灰白和紫绀。严重时全手变白。多数的发病部位为中指,其次是无名指和食指,拇指和小指及少见。
2.手麻、手痛、手冷,是出现白指以前的早期症状。
24
3.神经衰弱综合症,头重、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 4.手掌多汗,手掌发汗增多是振动病突出的症状之一。
5.形成骨刺、骨质破坏,颈椎、腰椎突出(对骨关节直接破坏)。 6.导致肌肉萎缩,肌肉硬度增加。
7.心慌、胸闷、心律不齐、脉搏过缓、血压升高等。 8.上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等。 6.2.2 煤矿主要振动源
煤矿与人体接触的主要振动源有:钻机、风镐、掘进机等。 6.2.3振动病的个体防护
一、坚持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作业;定期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损伤的情况,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治疗。
二、坚持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的静力作业成分。
三、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 6.3 电磁辐射
6.3.1 电磁辐射的职业危害
煤矿有众多辐射源,如果长期在高强度电磁辐射环境中作业,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危害:
1.通过电波作用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紊乱,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多汗、脱发等。
2.对心血管系统影响,造成心前区疼痛、胸闷、血压偏低、心律不齐、心动过缓。
3.高强度电磁波能使体温升高、呼吸和心率加快,微波还可能促使白内障,大剂量辐射可能引起恶性肿瘤。其中功率越大、波长越短、频率越大、距辐射源越近、接触时间越长,受到的危害越大。 6.3.2 电磁辐射多发地点
煤矿电磁辐射多发地点主要有:移动变电站、变电所、变压器等。 6.3.3 电磁辐射个体防护
25
一、安装设臵屏蔽设施
为辐射源加装屏蔽设施,可有效降低辐射源对外辐射量,所以屏蔽设施应得到充分保护,不得破坏。
二、设臵隔离区
电磁辐射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辐射源周围一定范围内设臵隔离区,避免人员进入,可有效防止电磁辐射伤害。
三、主动远离辐射源
井下一些工人喜欢在变电所内、变压器上睡觉,时间久了就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最好远离这些辐射源。 6.4 高温高湿
6.4.1 高温高湿的职业危害
高温,是指井下气温超过30℃;高湿,是指相对湿度超过80%。矿井生产的深度大都为数百米,甚至上千米,随着深度的增加,井下温度增高,当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深部矿井往往伴随着高湿。高温、高湿能促使热量在体内蓄积并导致大汗不止、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井下职工在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小的空气中,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使人感到闷热、烦躁不安,体能减退,极易产生误操作,特别是当温度在25℃以上时,湿度越高,差错率就越大,如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75%时所出现的差错率比相对湿度为60%时高20%。因此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易发生事故。 6.4.2 高温高湿地点
在井工矿井中,井深较深的矿井和周围有地热资源的矿井的采掘工作面,易产生高温、高湿环境。在变压器房、皮带机道、溜子道和材料道等区域也都存在致热源。
在露天矿中,夏季、雨季易产生高温、高湿环境。 6.4.3 高温高湿危害个体防护
一、定期做体检。凡有高血压、肺气肿、肺结核、溃疡病、肝炎、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不应该从事高温作业。
26
二、高温作业人员要注意休息,可每劳动2-3小时休息半小时。
三、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很容易中暑,所以要随身携带降温药物以做备用。 四、对明显的致热源,要采取措施隔离或阻挡,以免直接辐射到作业人员。 五、如有中暑先兆,可用凉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至使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
六、作业消耗大时,应多喝凉盐开水或其他如绿豆汤、绿茶、酸梅汤等防暑饮料补充营养。 6.5 噪声
6.5.1 噪声的职业危害
煤矿通风、回采、掘进、运输及提升等各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噪声。如果煤矿工人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
过高的噪声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在强噪声干扰的环境中工作会感觉烦恼、情绪紧张、无法安心工作,有时还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困扰感。所以噪声会使作业人员分心,影响其工作能力和反应速度。
噪声对人的行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噪声会使人由于听不到事故的前兆和各种警戒信号而发生事故。
6.5.2 井工矿井主要产生噪声地点
主要通风机机房、局部通风机附近、采掘设备附近、胶带运输机巷、泵站。 6.5.3 噪声病的个体防护
一、经体检有禁忌症的人员应避免噪声作业 二、个体防护
1.通过工间休息、工间操和午间休息可以防止听觉疲劳,预防职业性耳聋,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恢复正常生理指标。
2.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如防声帽盔、耳罩、防声棉、耳塞等,可以减小噪声对人体的伤害。 6.6 有毒有害气体
6.6.1 有毒有害气体的职业危害
27
矿井生产过程中由于井下火灾、遗煤氧化和煤自身性质等原因造成井下空气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严重危害着井下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
1.CO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干扰人体内氧的输送。井下空气中CO浓度达到100PPM时,即可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当CO浓度达到600PPM时,中毒人员会由于人体组织内细胞的严重缺氧而窒息,甚至死亡。
2.氮氧化物的毒性是CO的6.5倍,因此它对人的危害更大。氮氧化物是一种呼吸道刺激性毒物,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特别是吸进了带有矽尘的高浓度的氮氧化物时,危害性更大。
NO2的浓度超过500ppm时,人吸入后迅速严重中毒,达到776ppm时人吸入后迅速死亡。
当NO2与CO共存时,毒性更强。而井下爆破作业所产生的炮烟中往往同时存在CO、NO2,所以炮烟中毒比单一的CO、NO2中毒更严重。
3.一些矿井还存在SO2和H2S气体,人体吸入大量的SO2气体时,可以引起肺水肿,而H2S主要作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高浓度H2S气体易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6.6.2 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产生主要地点
主要产生在老空区、废弃巷道、井下着火地点、火灾下风侧、放炮地点。 6.6.3 有毒有害气体个体防护 1.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劳保用品。
2.坚持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配备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3.避免进入老空区、废弃巷道等可能聚集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的地点。 4.工作时随身携带自救器,按规定及时检验更换,保证完好和正常使用。 5.熟悉火灾避灾路线,掌握救灾的基本知识。 6.7 核辐射
6.7.1 核辐射的职业危害
由放射性物质释放出的射线均为电离辐射线,安全剂量以内的辐射不会对人
28
造成伤害,而过量的电离辐射线照射到人体则会造成较大的伤害,如吸入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粉尘,更会造成内照射,其危害性更强。
过量的辐射会使人产生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症状。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的发生率。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6.7.2 煤矿危害性核辐射可能发生的地点 核子秤及其他核能放射源附近。 6.7.3 核辐射个体防护 1.选择低强度的放射源。
2.对操作者进行严格的操作规程训练。 3.选择必要的监测手段。
4.对操作人员在被照射的时间内,可能接受的剂量进行估算,限制操作者受照射的时间,对操作者进行事故预测和预处理工作,
5.采取有效的防护方法,如穿戴防护装备、利用远距离操作工具、利用屏蔽物质减弱辐射强度等。
6.严格按规定储存、运输、使用放射性物质和相关的仪器设备。
29
第7章 自救互救常识
7.1救护设施与设备 7.1.1矿井公共救护设施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监控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站、控制站、信号传输系统和地面中心站等组成的,为了煤矿安全和正常生产而进行的各种有关参数或状态的集中监测,并对有关环节加以控制,是保证采掘、运输、通风、排水等主要生产环节安全运行的重要设施。
该系统包括矿井环境安全监测和矿井生产及设备工况等监控。主要用于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并实现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闭锁控制等。
该系统对于应急救援和保证井下生产环境安全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严禁破坏、私自移动相关设备设施,并应定期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二、人员定位系统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通过各种现代通讯设备,将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和移动设备的移动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现代技术,并具有呼救及报警功能。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可以显示遇险人员位臵,对于制定救援方案、采取有效救援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故严禁故意破坏相关设备设施,并要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三、紧急避险系统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安全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密闭空间,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等。
该设施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为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1.避难硐室组成及注意事项 (1)避难硐室组成
由供养系统、空气幕及正压保持系统、通讯系统、监测监控系统、环境监测
30
要时可用手势进行联络。
(2)佩戴自救器吸气时,气体比外界大气干热,表明自救器内药剂的化学反应在正常进行,对人体无害,此时不可取下自救器。
(3)如果感到呼吸空气中有轻微的盐味或碱味,也不要取下口具,这是少量药粉被呼吸气体带出所致,没有危险。
(4)要防止损坏气囊,避免损失氧气。
(5)如果气囊压力太小不能满足呼吸需要时,表明自救器防护性能已经失效,应换用自救器。
三、压缩氧自救器 三、压缩氧自救器
压缩氧自救器又叫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是一种利用压缩氧气为气源的可重复使用的隔绝闭路循环式个人呼吸系统保护装臵,主要用于煤矿或环境空气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及缺氧时,为佩戴者提供清洁氧气。
1.型号及含义
根据MT/T154.10-1996的要求,产品的型号意义如图7-5所示。 Z Y 45
额定防护时间(min)
压缩氧 自救器
图7-5压缩氧自救器符号含意
三、结构与工作原理
1.压缩氧自救器的结构如图7-6所示。
36
1.挂钩2.清净罐3.支架4.氧气瓶5.减压器6.手轮7.安全帽8.开关9.上盖10.补气压板11.压力表12.排气阀13.气囊14.呼气管15.呼吸阀16.口具17.鼻夹18.压帽19.底盖
图7-6 压缩氧自救器结构示意图
2.工作原理
打开氧气瓶开关,氧气通过减压器供佩戴人呼吸,佩戴人体呼出的CO2被罐内的吸收剂吸收,余下的氧气进入气囊,如此反复完成人的呼吸循环。在呼吸过程中人的呼吸与外界大气完全隔绝。
3.使用方法
压缩氧自救器的佩戴使用按图7-7所示步骤进行。
1.将佩戴在人体身上的自救器移至身体的正前方。 2.打开锁扣。 3.取下保护罩丢弃。 4.展开气囊,注意气囊不能扭折。 5.把口具放入口中,口具片应放在唇和下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嚼块,紧闭嘴唇。 6.逆时针,旋动氧气瓶开关旋扭,打开氧气瓶开关(必须完全打开)。 37
7.然后用手指,按压补气压板,使气囊迅速鼓起。 8.把鼻夹弹簧扳开,将鼻夹准确的夹住鼻孔,用嘴呼吸。 9.调整好跨带。 10.自救器佩戴完毕后选择最短逃生路线,迅速逃离灾区。 图7-7 压缩氧自救器的佩戴使用方法
4.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观察压力表以掌握耗氧情况,结合撤离灾区的时间,选择到达新鲜风流最近路线。
(2)严禁无故开启,磕碰及坐压自救器。
(3)使用时保持沉着,呼气和吸气时都要慢而深(即深呼吸)。口与自救器的距离不能过近,以免气囊内的呼气软管打折,呼气阻力增加。在使用后期,清净罐的温度略有上升是正常的,不必紧张。
(4)使用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利器破坏气囊。
(5)未到达安全地点时,严禁拿出口具说话,以免吸入有害气体,造成伤害。
(6)未到达安全地点时不要摘下自救器。 7.2现场急救常识
现场急救的基本内容有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基本技术以及
38
对烧伤、溺水、电击、中毒、中暑、等意外受伤人员和冒顶埋压人员的应急救治。 7.2.1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伤员所采取的紧急救助措施。即通过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通过人工呼吸以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恢复生命的最终目的。
操作方法如下: 一、环境评估
判断伤员发病环境是否安全,如果现场环境存在威胁生命因素,要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场所进行急救。
二、意识判断
用力拍打伤员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啦?”或直呼伤员的姓名,如伤员无反应,即判断伤员意识障碍,需要紧急救治,立即向周围人员求救并拨打调度电话。
图7-8 判断意识状态
三、正确安臵伤员体位
应立即使伤员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如要将伤员翻转,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将双上肢放臵在身体两侧,头侧位,清除口腔呕吐物、假牙等异物。
图7-9 翻转伤员方法
39
四、开放气道
仰头举颏法:为完成仰头动作,应把一只手放在伤员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中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
图7-10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
五、检查呼吸
开放呼吸道以后,抢救者可将自己的耳贴近伤员口鼻,侧头注视胸腹部,从以下3个方面判定呼吸是否存在:
一看:伤员胸部或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 二听:伤员口鼻有无气体出入;
三感觉:抢救者面颊部感受有无气体吹拂。
在10秒之内进行判断,如果没有呼吸,或呼吸微弱、“叹气样”式呼吸、间断式呼吸等均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图7-11看、听、感觉判断呼吸
六、人工呼吸
一旦判断伤员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通气两次。急救者深吸气后给予伤员吹气,吹气时间在一秒以上,以看到伤员胸廓起伏为有效通气。
1.口对口呼吸:首先要保持伤员呼吸道通畅,抢救者用按于伤员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紧鼻翼下端,然后抢救者规则吸一口气,张开嘴巴,双唇包绕封住伤员的口唇外缘,用力向伤员口内吹气,每次吹气后放开鼻孔待伤员肺内气体排
40
出,并吸入新鲜空气,准备下次吹气。
图7-12 口对口人工呼吸
2.口对鼻呼吸:当伤员牙关紧闭,口腔严重损伤,或颈部外伤时应用此法。抢救者一手臵于伤员前额使其头后仰,另一手提起伤员下颌并闭合口腔,深吸气后用口向伤员的鼻腔密封吹气。
七、循环评估
一旦伤员突然昏迷、意识丧失、摸不到颈动脉的搏动,即可做出心脏骤停的诊断,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抢救者一手臵于伤员前额,使其头后仰,保持气道开放;另一手的食指、中指轻臵伤员喉结处,然后滑向气管旁软组织处进行触摸颈动脉搏动。
图7-13 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八、胸外按压
按压位臵:在胸部中心、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点处按压。
方法:放手根于乳头之间胸部中心的胸骨上,然后放第二只手在第一只手的上面,以使双手重叠、平行,双臂伸直,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下压后完全放松,但手不要离开胸壁,下压与放松各占50%的时间。
按压频率:100次/分。
按压深度:标准体重的成人应为4~5cm。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
41
图7-14 胸外心脏按压姿势
a.单人心肺复苏 b.双人心肺复苏
图7-15 心肺复苏操作示意图
胸外按压的有效标志:缺氧情况明显改善;面色及皮肤颜色转红;瞳孔由大变小;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有知觉、反射、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
胸外按压与通气5个周期(30次胸外按压、两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周期)以后可根据情况进行呼吸和循环的判断,不要频频中断按压。 7.2.2止血
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对于毛细血管出血,一般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即可。对于静脉出血,因其血流较慢,压力低,可用加压止血。而对于动脉出血,因压力较高,会从伤处喷出,流速快,抓紧时间止血是救人生命的关健。受伤出血后可采用以下几种暂时性止血技术进行临时止血。
一、直接压迫止血
对皮肤小伤口,无大血管出血可用纱布、清洁布块等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持续压迫8-10分钟,然后进行包扎,也可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如图7-20示。
42
图7-16 小伤口止血
二、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将出血部位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用力压在下面的骨头上,阻断血流,以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以争取时间采取其它措施止血。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紧急止血法,适用于头、面部、四肢的出血。
常用的压迫点如下:
1.头顶、额部、颞部出血:用手指压迫耳屏前上方的颞浅动脉,阻断血流。如图7-17所示。
2.面部出血:用手指压迫下颌角前下凹的面动脉,以阻断血流,如图7-18所示。
3.枕后部头皮出血:用手指压迫耳后突起下面稍外侧的耳后动脉,如图7-19所示。
4.前臂和上臂出血:在上臂中上部内侧将肱动脉压于肱骨干上,如图7-20所示。
5.手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于伤侧腕部的尺、桡动脉上,如图7-21所示。
6.手指止血:用拇指、食指按压受伤手指的指根部两侧,如图7-22所示。 7.下肢出血:用指、掌或拳头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将股动脉向后挤压于股骨干上,同时让伤员屈起大腿,抬高下肢,如图7-23所示。
8.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中部近踝处(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如图7-24所示。
图7-17 头顶、额部、颞部止血 图7-18 面部止血
43
图7-19 枕后部头皮止血 图7-20 前臂和上臂止血
图7-21手部止血 图7-22 手指止血
图7-23 下肢止血 图7-24 足部止血
三、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范围:头部、躯体、四肢以及身体各处的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较大的四肢动脉出血应与止血带配合使用。
止血方法如图7-25所示:
1.用干净的衣物、毛巾、纱布等覆盖在伤口,用手直接在敷料上加压。 2.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部位,并设法承托。
3.用绷带、三角绷带紧紧缠绕。包扎四肢后必须检查手指或脚趾的血液循环。 4.如血液浸湿覆盖伤口的敷料,可再加敷料在其上,而后用绷带绑扎,注意不要除去最初覆盖伤口的敷料。
44
图7-25 加压包扎止血法
四、加垫曲肢法
适用于前臂和小腿的出血。在肘窝、腘窝处加垫(如一卷绷带),然后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等缚紧固定,如图7-26所示。对已有或怀疑有骨折、关节损伤者禁用。
图7-26加垫曲肢法
五、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只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当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才用此法。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压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和布条止血带。
1.橡皮管止血带:可使用弹性的橡皮管,它的弹性好,易使血管闭塞,但管径过细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操作时,在准备结扎部位加好垫,以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
图7-27 橡皮管止血法
2.气压止血带: 原理同血压计袖带,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远端伤口停止出血。如有压力显示仪,则上肢压力至300mmHg,下肢
45
正在阅读:
个人自传,范文02-19
成语答案(敬谦错位+重复矛盾)107-24
2022初一新生入学感想心得作文04-09
人大金融学院考研历年难度系数讲解05-20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 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03-14
MQL4语言课程共12课05-19
教师预备党员2018转正申请书范文02-24
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西北乐村坡立、晚江村屯道路硬化工程1标05-22
南海问题11107-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井下
- 试行
- 从业
- 应急
- 煤矿
- 手册
- 人员
- 图文
- 知识
- 党性教育剖析材料
-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复习
-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
- 国办发14号文艰苦边远地区名单(共659个县,市,区)
-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提纲
- 华大产业公司新员工题库练习(共558题)
- 2012福师《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在线作业一
- 2019年整理--骊山导游词
- TD-LTE中级题库(重要)
- 革命传统主题班会(共6篇)
- 5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及处罚条例
- 新常态下,招商引资七大常选模式独家首次总结!
- 现代管理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
- 一年级语文上册会写字组词
- 关于表彰2010年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决定(省下)
-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律协卷宗归档管理规定
- 江恩理论学习总结
-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 一数学
- 2012年数学建模C题脑卒中发病环境因素分析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