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人物

更新时间:2024-02-18 00:0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5年评选“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物名单及其事迹 1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木拉提?西日甫江:大漠“猎鹰”

西日甫江,男,38岁,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他说,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师昌绪:光耀人间

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48年,师昌绪赴美留学。50年代开始,师昌绪为争取回国,进行了长期斗争。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 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

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他决不罢休。

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李克强总理闻讯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人及亲属表示慰问。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朱晓晖:最孝女儿

朱晓晖,女,黑龙江绥芬河市民。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

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

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

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张纪清:大爱深沉

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陇海大院:爱意满园

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

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

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如今,高新海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他用这辆三轮车免费接送社区赶着去办急事的人,谁着急上班,谁赶着去火车站,谁要去医院看病,高新海闻讯会立马赶到。

陇海大院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强烈,2010年荣登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荣获2008年河南“十大爱心集体”、2011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2013年该事迹被翻拍成电影《好好的活着》。

肖卿福:不惧麻风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

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肖卿福却和麻风病打了40年的交道。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正是一个麻风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肖卿福这样说过。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2010,肖卿福是全省麻防专业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麻风战线突出贡献奖——“马海德奖”“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

赵久富:心有清泉

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陶艳波:同桌妈妈

陶艳波,48岁,女。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

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篇二:感动历史十大人物

感动历史十大人物

(人物按历史年代顺序排列)

1、(战国?楚)屈 原

【事迹简介】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身边的近臣,由于受了秦国的贿赂,不断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授奖词】

他用他的一身热血,谱写了一曲长久流传的赞歌。一介书生的他,虽然没有回天之力,可他以他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中国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在世人眼中,就是屈原的代名词。

2、(汉)苏 武

【事迹简介】

苏武(公元前140年~前60年)。公元前100年,汉朝皇帝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但苏武宁死不屈。于是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十九年后,苏武回到汉朝,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授奖词】

19年的孤独,凝聚成一腔热血,抛撒在大汉的土地上。面对敌人的诱惑和折磨,他宁死不屈。宁愿自己一个人独守一片山河,也决不背那叛国的千古骂名!他,不会武刀弄剑,不会杀敌立功,可他依然是大汉朝的英雄!

3、(汉)霍去病

【事迹简介】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公元前123年,以嫖姚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征,他身先士卒,率领800精锐骑兵离开大部队几百里去追击匈奴,最后歼敌2028人,其中有相国和单于的祖父,活捉单于叔父,战后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升任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陇西,越过了焉支山达千余里,斩杀折兰王,俘获浑邪王的儿子,歼敌8000。同一年的夏天,霍去病再次出陇西、北地两千多里,越过居延泽,进击祁连山,俘虏了酋涂王,捕斩三万余人,受降2500人,自己损失不到十分之三,这次歼灭战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加上预备马匹四万和步兵、辎重兵共几十万人,分别出击匈奴。霍去病从代郡出发,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歼敌七万余人。战后拜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和舅舅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相同,但权势却超过了卫青。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逝世,年仅24岁,武帝十分悲伤,特地在茂陵旁边为霍去病修建了形似祁连山的坟墓,并追封其为景桓侯。

【授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侯,他已经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过早地承担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一个孩子应该具有的天真与顽皮,却变成了他的成熟与责任。“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他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每一位保家卫国的军人的心。尽管他只在人间度过了20多个春秋,但是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曾经改变了大汉朝命运的常胜将军。

4、(汉)司马迁

【事迹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90年),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去世了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能完成的事业。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中国自黄帝至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作者: 222.182.2.* 2007-3-5 20:40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转贴)【评论】感动历史十大人物

【授奖词】

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耻辱,却还能镇定日若,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不灭的信念,他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实现自己的诺言而拼搏。男儿大丈夫,说到就要做到。是他记录下了中国三千年的历史,见证了历史的苍桑。

5、(三国?蜀)诸葛亮

【事迹简介】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227年,上书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234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授奖词】

不出门便能洞悉天下大事,一双慧眼穿透时空,将天下大事分析地丝毫不差。他没有神力,他只是一介书生,但他胸怀天下,将复兴大汉江山视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管他的宏图伟业没有得到实现,但他已无疑是智慧的化身,一代忠臣良相的楷模。

6、(唐)李 白

【事迹简介】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李白的诗歌今存90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授奖词】

他自由,豪爽,不受名利与富贵的羁绊,他逍遥自在,四处行走,仿佛世间的种种纷争与摩擦都和他无关,他只关心他的朋友,他的诗,他的酒。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诗仙。

7、(唐)杜 甫

【事迹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作者: 222.182.2.* 2007-3-5 20:41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转贴)【评论】感动历史十大人物

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授奖词】

他自己穿单衣,睡茅屋,却还关怀天下的寒士,他用他最低沉的声音,喊出了最有力量的呼唤。他用他的笔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他的每一个字都影响着后代,成为无价的文化瑰宝。

8、(宋)苏 轼

【事迹简介】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

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授奖词】

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开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9、(宋)李清照

【事迹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年~1155年)。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可以说是居无定所,但大致以金华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皆是名人,她自己,也负一时重誉。但她的暮年仍是孤独的,南渡臣,到绍兴之后已逐渐安定下来,大家在山明水丽的临安享乐。乍一看,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其实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考,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李清照开始行吟双溪,不与当时的权贵同调。而且,还受着这批人的污蔑。在这种环境中,她不噤感叹地吟出“南来尚怯吴江冷,北去应悲易水寒。”令人感慨深沉。

【授奖词】

一位女子名留青史,本已不易,再看这位女子的一生,又是那样的不易,生活的打击,爱人的逝去,从此,一副重担放在了这位女子的肩上,她也曾叹息,也曾无奈,然而她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着一切一切。巾帼不让须眉,外表柔弱的她在精神上永远都是强者!

10、(宋)岳 飞

【事迹简介】

岳飞(公元1103年~1142年)。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1142年8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1142年12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

篇三:历年感动中国人物整理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

郑培民:勤政爱民的湖南省委原副书记

张荣锁:被誉为“新时代愚公”的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

王选: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刘姝威:“打破蓝田神话”的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前东:舍己救人的重庆鱼田堡煤矿103队队长

黄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姚明:篮球运动员

赵新民:勇斗歹徒光荣牺牲的乌鲁木齐市小西门派出所教导员

濮存昕:预防艾滋病宣传员

三峡移民:特别奖(特别致敬),特别大奖授予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移民,奖杯由中国三峡博物馆永久收藏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

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航天英雄

钟南山:“非典”时期做出卓越贡献、给予人们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忠和:带领中国女排重夺阔别17年冠军奖杯的主教练陈忠和

尾山宏:跨越国家和民族界限,勇敢担负起历史责任的日本著名律师,“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

梁雨润:视群众利益为根本利益的“百姓书记”、 山西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 巴金:穿越一个世纪点亮许多青年灵魂的著名作家

高耀洁:70多岁高龄的“民间防艾第一人”、河南中医学院退休教授

达吾提·阿西木:地震灾难中全家5人遇难还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新疆琼库恰克乡6大队村党支部书记

成龙:始终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国家和社会的危难时期重塑信心、传递情感的香港著名影星

衡阳消防兵:特别奖(特别致敬),2003年“11·3”衡阳特大火灾坍塌事故中,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献身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任长霞:连破积年大案,以一身正气镇住邪恶的河南“女神警”

牛玉儒:勤勤恳恳,鞠躬尽瘁,被称为新时代共产党榜样

田世国: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

刘翔:雅典奥运会上,用风一样的速度向世界展示中国,并重新书写中国田径史的运动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

孙必干:临危受命,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解救中国人质的外交官

徐本禹:甘受清贫,在贵州深山小学任教的青年志愿者

梁万俊:在危急关头沉着冷静,创造飞行奇迹的空军试飞员

明正彬:出生入死卧底侦察,给毒品犯罪以沉重打击的缉毒英雄

桂希恩:用良知揭开真相,为艾滋病患者奉献一腔热情的医生

中国女排:特别奖(特别致敬),以表彰她们在雅典奥运会上绝地反击,反败为胜,再次响彻云霄的女排拼搏精神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魏青刚: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河南打工青年

丛飞: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

黄伯云: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

李春燕: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

洪战辉: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河南大学生

陈健: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

邰丽华: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

杨业功: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

王顺友: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的楷模

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

青藏铁路建设者:特别奖(特别致敬),不辞辛苦、连年奋战,在生命禁区建设世界上最伟大铁路的奋斗精神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

丁晓兵:独臂英雄

王百姓:排爆专家,河南省公安

华益慰:好军医

霍英东:慈善家

季羡林:著名学者

叶笃正:气象学家

孔祥瑞:蓝领专家

林秀贞:爱心大姐

黄舸:阳光少年

微尘:慈善家

中国工农红军:特别奖(特别致敬)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闵恩泽: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方永刚:党的理论传播者

谢延信: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

钟期荣&胡鸿烈: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罗映珍: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

李剑英: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河南人

李丽: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

陈晓兰:坚守医德的医生

孟祥斌: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特别奖(特别致敬)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

唐山十三农民: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志愿者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

李隆: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抢险的消防队员

经大忠: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

武文斌:累死在救灾前线的河南青年战士

金晶: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

吉吉: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

张艺谋奥运团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神七航天员: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

韩惠民: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

李桂林&陆建芬: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

全体“中国人”:特别奖(特别致敬)

(主词条: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

卓琳:邓小平同志的夫人

宋文骢:“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

阿里帕·阿力马洪:多民族孤儿的妈妈

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

张正祥:26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

陈玉蓉: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

朱邦月: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

沈浩:小岗村群众的贴心人

李灵:为留守儿童办学的河南女大学生

翟墨: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特别奖(特别致敬)

(主词条: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

钱伟长: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

孙水林&孙东林:信义兄弟

才哇: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

郭明义:家中几乎一贫如洗却资助180多名特困生的好人

王伟:冲入泥石流救23条生命的军人

王万青:扎根草原42年的上海医生

王茂华&谭良才:冲入火海救出5名孩子的平民

何祥美:三栖尖兵

刘丽:资助了37名贫困学生的“洗脚妹”

孙炎明:患绝症后仍拼命工作的警察

海地中国维和人员:特别奖(特别致敬)

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特别奖(特别致敬)

中国志愿者:特别奖(特别致敬)

(主词条: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朱光亚: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胡忠&谢晓君: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

吴孟超:奠基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

刘伟: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

杨善洲: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

阿里木: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草根慈善家

张平宜: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

孟佩杰: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

吴菊萍: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

刘金国: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

白方礼:特别奖(特别致敬)

(主词条: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

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

陈斌强:坚持5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的孝子

何玥:因病去世并捐献器官的12岁女孩

陈家顺: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

高淑珍:坚守14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

张丽莉: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

李文波: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为气象观测作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

高秉涵: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

周月华&艾起:丈夫背着妻子,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

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

湄公河“10·5”案专案组:特别奖(特别致敬)

(主词条: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黄旭华:默默奉献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段爱平: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村官

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

格桑德吉:最美教师,西藏墨脱山区教师

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河南仁医

姚厚芝:身患重病,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为子女筹学费的慈母

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

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为群众服务的道德楷模

载人航天英雄:特别奖(特别致敬)

(主词条: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朱敏才&孙丽娜: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赵久富: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

张纪清: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

陶艳波: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

木拉提·西日甫江: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

肖卿福: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

朱晓晖: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

师昌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4年逝世的科学家

陇海大院: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

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特别奖(特别致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so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