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重点

更新时间:2024-05-03 20: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外国建筑史重点

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建筑(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

基本内容

1、资产阶段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对城市和建筑的影响。 2、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进行的规划探索。 规划思想: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 3、建筑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功能提出建筑的新类型。

建筑分析:铁结构与装配化建造对传统建筑的冲击,新结构、新材料对传统建筑形式的矛盾,对古典建筑形式的简化。

4、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建筑分析:复古思潮在建筑中的体现。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和建筑的影响

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是空前的 城市人口恶性膨胀 居住条件日益恶化 道路交通拥挤堵塞 旧城进行改造规划 要求规划有预见性 预留城市发展空间

巴黎改建、新协和村、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带形城市、方格城市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和建筑的影响 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为建筑空间的自由化、合理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引起了建筑形式的变化 二、城市规划探索 巴黎改建 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 带形城市

巴黎规划与改建

概况:1853年,奥斯曼,三个目的: ○ 装点帝国首都;

○ 拓宽道路,疏导城市交通;

○ 从市中心迁出贫民,改善贵族的居住条件与环境。 规划内容:

○ 以“大十字”及两条环路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的交通骨架; ○ 将市中心分散为若干个区中心;

○ 改善市政建设:1)自来水——供应量增大;2)照明汽灯——供应量增大;3)开办出租马车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出租车先驱。 3、实施状况:三个未能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以星形广场为核心12条放射状大道 香榭丽舍始于卢浮宫正门前的协和广场,止于矗立在星型广场中心的凯旋门前。 位于卢浮宫与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是一条集高雅及繁华,浪漫与流行于一身的世界著名的道路。

“田园城市”(garden city)

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98年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规划模式。 缘由: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概念: “田园城市”,即为健康、生活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个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民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主要内容:

1、土地归集体所有;

2、限制城市规模,在外围建设永久绿带。 3、实行城市功能分区,力求工、商、农、居均衡发展。 4、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设,环形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思想精髓:追求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与城乡一体的城市规划。 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

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建设新型城市,集城市生活的优点与乡村的美好环境于一体的田园城

市。城市的发展要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城市组群中每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独立,各城镇居民实际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

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田园城市”的意义:

1、用以解决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与理想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以及大城市与接触自然之间的矛盾;

2、不仅对城市规模、功能布局、人口密度、环境保护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主张,还设计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统筹城乡的社会制度,目的在于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

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也为生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工业城市

法国建筑师加尼埃1901年的工业城市规划方案; 出发点:基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 主要内容:

(1)功能分区:中央为市中心;长条形居住区与市中心紧邻,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各区间均有绿带隔离。

(2)城市交通: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铁路干线通过地下铁

道深入城市内部,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 (3)住宅组群:长条形居住区,以整齐简洁的钢混建筑为主。 优点:

(1)布局紧凑,工业用地连片,居民点用地较集中; (2)重视规划的灵活性,为城市各功能要素的发展留有余地。

“带形城市”(linear city)

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泰在1882年提出。

认为圈层发展是导致城市拥挤、卫生恶化的原因,主张城市呈狭长带状发展。

“带形城市”的规划原则:以交通干线(公路、铁路)作为城市布局的脊椎,城市沿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城市宽度500米,长度无限。

“带形城市”优缺点

优点:带形城市由于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能够有效防止大城市无限蔓延。

缺点:纵向延伸导致市政设施的开支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的拉长和分散,导致建设耗资大和低效使用;布局形态容易呆板;忽视了商业经济和市场利益等方面的因素;居民心里缺少中心感,城市内聚力薄弱等。

意义:对后来的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影响,现在多在城市规划中部分

(三)英国的新艺术运动

1、代表人物:麦金托什(C. R. Mackintosh)

2、设计特点:顺应形势,不反对机器和工业,改用直线素材和简洁明快的色彩,他的室内设计常用大块白色墙面,家具以黑白两色为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3、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风山住宅。 (四)西班牙

代表人物:高迪(戈地) 代表作品:巴塞罗那米拉公寓

巴特罗公寓等。

特征:结合自然的形式,吸取东方特点和哥特式构图,独创的塑性建筑。

设计风格:仿生、哥特式、曲线风格、奇幻、彩绘瓷砖+混凝土。

二、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 1、奥地利-“维也纳学派”

2、维也纳 “分离派” 3、路斯 4、北欧

1、奥地利-“维也纳学派”

代表人物:瓦格纳

主张:主张创造新形式。“功能第一,装饰第二” 作品:地下铁道车站,邮政储蓄银行。

特点:前期还带有新艺术派的铁花装饰,后期更注重建筑功能。 充分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方形,加上少数表面的植物纹样装饰,使设计具有功能和装饰高度吻合的特点。

2、维也纳 “分离派”

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霍夫曼

作品:分离派展览馆、维也纳米歇尔广场等。

特点:造型简洁与集中装饰,装饰主题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及简单几何体。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很强的感染力,初具19世纪20年代“方盒子”建筑的雏形。

霍夫曼(Josef Hoffmann) 设计原则:功能是我们的指导原则,实用是我

们的首要条件。必须强调良好的比例和适 当地使用材料。在需要时可以进行装饰, 但不能不惜代价去追求它。

主张:造型简洁与集中装饰,装饰主题用直线 和大片光墙面及简单几何体。

设计风格:规整的垂直构图 方格网形式 3、路斯——维也纳另一位有见解的建筑师 主张:以自身形体美为美

反对装饰,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的范畴 主张以实用和舒适为主, “装饰=罪恶”。

代表作品:维也纳——斯坦纳住宅

特点:外部完全没装饰,建筑物是立方体的组合, 强调墙面和窗子的比例关系。

4、北欧:

(1) 荷兰—伯尔拉赫:

建筑观:提倡“净化”建筑,主张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 表现材料的质感。

代表作品: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2)芬兰-老沙里宁—为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道路。 代表作品:赫尔新基火车站。 特 点:体形简洁,空间组合灵活。

第三节、美国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住宅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一 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1、背 景: 19世纪70年代为解决紧迫的城市重建问题,出现一批致力于高层建筑结构、形象研究的技术人员,创始人为工程师詹尼 2、主要贡献:高层金属框架、箱形基础。

3、显著特征:框架结构和空间自由划分;古典立面与横向网格窗户

4、代表人物:沙里文(Louis Sullivan,1856-1924)

“形式追随功能”,自内而外设计、立面三段式处理 5、代表实例: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1904) 6、评 价:美国高层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的进步作用

突出以功能为主,形式服从功能的原则。 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并取得成就。 建筑艺术反映技术特点。 简洁立面反映工业化精神。

一、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1、背景:20世纪初建筑师F.L赖特在美国西部地方建筑自由布局的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2、建筑特点:与大自然结合,布局自由,平面舒展,空间开敞,强调水平构图;表现自然材料与结构特征;内外设计都与周围环境和调和,既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适合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 。

3、代表实例:威立茨住宅,罗比住宅、玛丁住宅等。 4、评价: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框框,走体形组合的通路,创造了新的建筑构图手法

赖特——草原式住宅特征:

舒展的十字形平面;

不作固定分割的连续性室内空间; 造型上水平与垂直线条、体块的组合; 深远的挑檐;

材料选用传统的砖、木;

罗比住宅(1909) 布局与造型摆脱传统样式,按照使用需要和地形气候特点灵活处理。为了配合平原的自然景观,他使用了水平的大屋檐和花台,并强调了空间的开阔感。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横向舒展,屋顶坡度平缓,挑檐深远,突出长长的横线条,给人以安全平静的家的感觉。

第四节、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彻底批判过去传统。

代表人物:

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圣泰里亚,

代表作:数百幅以“新城市”为题的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图。

评价:圣泰里亚“未来主义建筑观”的精华一直影响到20世纪。 如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79-1985) 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

3、荷兰——风格派(造型主义派 )

诞生:1917年,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 “风格派”造型艺术团体。

观点: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蒙德利安:用点、线、面,垂直、水平线条,及红黄蓝色块组成绘画。

风格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

代表人物:蒙德利安、范·陶斯柏、雕刻家范顿基罗等。 代表作品:里特弗尔德——乌德勒支地方住宅。 4、俄国--构成主义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立体主义、

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认为艺术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

设计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 代表作: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

莫斯科工人俱乐部

作品特征: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特别是雕刻,很像是工程结构物。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 他们的作品不反映客观事物,而是反现实主义的; ※ 他们所作的试验和探索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的造型设计有启发意义。

思考题:(对新建筑的探索) 功能主义建筑解决了什么问题?

博览会建筑产生于哪个年代?代表作有哪些? 工业革命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 新建筑产生的时代背景? 工艺美术运动发生于何年代? 主要代表作和建筑风格是什么?

新艺术运动发生于什么年代? 各国的特点及其代表作有哪些?

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和构成派的主要特点? 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贡献?

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是谁的作品? 主要风格是什么?

芝加哥学派有何风格?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代表作有哪些?

现代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技术前提是什么?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 -现代建筑派及其代表人物

1、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建筑活动进展 2、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3、现代建筑派的诞生及其代表人物 掌握重点:

(1)战后初期建筑探新的流派; (2)现代建筑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一、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建筑活动进展 1.,历史背景

两次大战期间,处于激烈振荡和急速变化的时期 1917~1923,欧洲各国处于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

1924~1929,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期

1929~1939,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二战即 将爆发。 2,建筑进展

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加以完善并推广应用, 焊接技术用于高层钢结构;

安全玻璃、吸声吸音材料出现并用于建筑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大跨度建筑中出现了壳体结构;

建筑设备发展加快,霓虹灯、空调设备出现,建筑使用质量提高; 建筑施工技术提高,施工速度飞快。如1931年建造的“纽约帝国州大厦” (102 层,高381米 ,1931年4月7~5月1日,世界排名第9-至2005年3月)

二、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 坚持探新的流派 1, 表 现 派:

特点: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表现主观感受和思想情绪 代表作: 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2, 未 来 派:

特点:强调动感和速度(无实际作品) 代表人物: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圣泰里亚 3, 风格派与构成派:

特点: 热衷于几何型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代表作:荷兰乌德勒支地方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 他们的作品不反映客观事物,而是反现实主义的;

※ 他们所作的试验和探索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的造型设计有启发意义

三、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 主要内容;一、现代建筑运动的范畴及历史背景; 二、现代建筑运动的成就; 三、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及设计风格; 四、现代派建筑设计大师。

一、现代建筑运动的范畴及历史背景 1、范畴

时间: 两战期间(20世纪20年代~二战爆发前后)。 地域: 以欧洲为代表,局部为美国。 事件: a、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b、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并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2、历史背景

政治: 一战后各国城市重建、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经济: 从恢复时期-相对稳定-经济危机的爆发。

技术: 高层钢结构、焊接技术应用、钢筋混凝土的普遍运用 二、现代建筑运动的成就

建筑大师:格罗皮厄斯、密斯、柯布西埃、阿尔托、赖特。 建筑名作:包豪斯校舍、萨伏伊别墅、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帕米欧疗养院、流水别墅等。

现代建筑派:欧洲现代建筑派、有机建筑派(赖特)。 组织:1928年,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成立。 纲领: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

理论:《走向新建筑》(柯布西埃),《论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格罗皮厄斯)

教育:“包豪斯”学校的建立——将课堂教学和工厂实践相结合。 三、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及风格 1、设计原则

(1)功能:建筑设计以功能为出发点,是“从内到外”的设计。 (2)技术:强调运用新技术。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框架结构,有利于进行灵活的室内空间分隔。)

(3)经济性: 注重建筑的经济性,力求“多、快、好、省” (4)风格创新: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张灵活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构图格式。

(5)空间:空间是建筑的主角,产生时间——空间建筑构图理论。 (6)美学: 废弃建筑外装饰,以柯布西埃的“机器美学”为代表,

强调高效率,像机器一样简洁。 2、风格定位

造型——国际式:现代建筑风格的代名词,工业革命的产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筑,要跨越时间、地域、超越民族,推向全世界。 平面——功能主义:功能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沙利文的“形式随从功能”——功能决定形式,决定结构布局空间。

哲学——理性主义:经济理性主义,排斥个人观点、意愿和需要,是一种典范式的建筑。

有机建筑论: 由赖特提出,强调建筑应该和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 建筑大师

1、格罗皮厄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1)其人: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 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 的创办人。 (2)其事: 全面的建筑观:

A:强调建筑的经济性,建筑设计应该为大众而非权贵服务。 B: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应用预制构件降低建筑成本,提高效率。

C:重视建筑的功能,认为功能决定形式,决定结构布局空间。 D:提倡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建筑教育家: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 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育教学特点: (P68)

A: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B: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C: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建筑设计向绘画和雕刻艺术学习; D: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包豪斯的风格特点:(P68)

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包豪斯(Bauhaus)与包豪斯学派 1、包豪斯:(Bauhaus):

Bau建筑+haus房屋=建筑房屋(造房子) 2、包豪斯学派: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主张设计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3、代表作品 包豪斯新校舍

校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设计有如下特点:(P70) A: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B: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形

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

C:发挥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

包豪斯新校舍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研究新型住宅建筑 (P71)

公众居住建筑作品:德国柏林西门子住宅区(行列式单元公寓)。 大城市高层住宅:认为高层住宅空气阳光好,建筑物间距离拉大, 布置大面积绿地。 预制装配式住宅试验:以此来进行大规模建筑并降低造价,并且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40年代初,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建筑思想转变: (P74)

早期——20C20~30年代:功能主义,追求建筑的经济性、 功能至上;

后期——30年代以后在美国,则认为“人们灵魂上的满足和 物质上的满足同样重要”。甚至心灵上的满足比物 质上的舒适更加重要,开始关注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2、 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887-1966

(1)其人: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是现代建筑师中一位狂

飙式人物。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者远抛身

后。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源泉。 (2)其事:

1928年与格罗皮厄斯、密斯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现代主义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机器美学”的奠基人。

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走向新建筑》所反映的主要建筑思想:

主张建筑工业化、建筑设计坚持“由内而外、功能第一”的原则; 提倡简单的几何体造型、强调建筑的艺术性。

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5个特点(新建筑五点):

(1)底层独立支柱:底层透空,以柱承重,形成建筑六面; (2)屋顶花园:用平顶,上设花园;

(3)自由平面(空间):按需处理,室内完全敞开,减少 墙面对空间的分割;

(4)横向长窗:框架结构,窗可以自由开设; (5)自由立面:外墙自由处理,完全没有装饰, (3)代表作品

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4)对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

勒?柯布西埃——现代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奠基人,对现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si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