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12-04 16: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2014年10月最新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自考资料和试题上的名词解释汇编: 1、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公元前9世纪到8世纪,小亚细亚一带的民间歌人、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巧制精编,创作了《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叶,雅典的执政者组织一批学者将其删改完善,《荷马史诗》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到公元前3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又进一步审校、定本,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2、新喜剧: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新喜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食客、艺妓和家奴等。新喜剧剧情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3、教会文学:
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所写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文学题材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以法国的成就最高。其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5、英雄史诗:
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作品形成的世界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后期英雄史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 6、城市文学:
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应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7、七星诗社:
指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由7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七星诗社的代表诗人是龙沙,他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8、流浪汉小说:
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9、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0、巴洛克文学:
1
巴洛克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这种风格在当时一些国家的文学创作中也有所体现,于是,人们就移用了这个概念指称这种风格的文学创作。这种创作在内容上偏重表现宗教狂热、对尘世的绝望,情绪为夸张的悲观和颓丧,用词华丽,堆砌辞藻,作品结构常常框架宏阔,叙述风格扑朔迷离。 11、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因崇奉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二得名。它是法国封建王权和资产阶级相妥协的产物,以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为基础,强调理性原则,认为在文学创作中应该遵循理性。作品多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历史和传说中选取素材,突出体现规范、严整、简练、明晰、崇尚理性的特征,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原则。 12、“三一律”:
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 13、感伤主义:
“感伤主义”得名与斯特恩的一部小说《感伤的旅行》,在创作上强调感情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它曾流传到德国、法国和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浪漫主义的兴起作了铺垫。 14、耶拿派:
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施莱格尔兄弟是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家。他们在1798年到1800年间创办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创作自由,重视情感,寻求神秘感。
15、湖畔派: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有两组代表人物,首先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是“湖畔派”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因此远离都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写了很多缅怀中世纪和赞美宗法制农村生活与湖区风光的诗作,故称为“湖畔派”。 16、拜伦式英雄:
《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在1813-1816年创作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娜》等。在这些诗篇中,诗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17、“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都是悲剧性的。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都属于这类典型。 18、“小人物”: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艺术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欺凌被侮辱的典型。他们官阶卑微,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而成为“大人物”统治下的牺牲品。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契科夫等作家都塑造过这类人物形象。 19、“新人”:
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俄国文学中出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这些形象尽管个性相异,但大多出身平民,具有坚定的意志、明确的思想,以及实干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都塑造了许多“新人”典型。
2
20、复调小说:
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他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诗学特征。是一种小说结构样式,是由众多的似乎平等的声音的对话构成的。如果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考察他们的议论,几乎每一种声音都是振振有词的。显得好像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相互对话却不发生融合。 21、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生理学和科学的深刻影响。它强调写真实,主张文学应该完整地再现自然;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消失在作品的背后,避免主观情感的流露,只需要记录事实;突出科学性,认为文学创作就是对人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主张作家运用生理学、遗传学理论及其实验方法从事写作,描写也要达到一种科学式的精确。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贡古尔兄弟。
22、唯美主义文学:
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宣扬真正的艺术和资产阶级制度相抵触,和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相对立,因而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须顾忌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只有诉诸感觉、印象的形式了。唯美主义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遣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听觉的美感。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23、心灵辩证法:
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自传性小说的评价,他认为托尔斯泰最注重的是一些情感和思想怎样发展成别的情感和思想,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 24、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代美国青年曾经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战,结果神圣的战争不过是列强的肮脏交易而已。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本来和社会维系着的一切都被战争摧毁了,自我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只能考刺激和幻想维护。于是,他们沉浸在艺术的领域里,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这就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海明威等。
25、音乐小说:
是指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它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它的结构是按交响乐的结构方式设计的。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调性”。 26、意识流小说:
20世纪20至40年代初,意识流小说在英国形成并流行欧美各国。意识流作家不把模仿、再现外部世界、客观事物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而把表现人的心理真实和意识的流动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主张“作家退出小说”,以“心理时间”表现人物的思想意识活动和主观感受。在具体创作手法上,意识流小说大量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序倒置等手法,表现人物多层次的意识活动。主要代表有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沃尔夫等。 27、荒诞派戏剧:
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在内容上表现世界不可理喻,人生荒诞不经,艺术手法上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形象、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枯燥乏味的语言表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 28、魔幻现实主义:
是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到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的主潮,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揭露黑暗现实,抨击本国独裁政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探索民族的出路和未来。在艺术上,通过带有原始色彩的魔幻般的知觉感受和不同的文化观念折射现实,经常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如幻觉、梦境甚至鬼魂等形象展现现实的神奇色彩,不断表现生活现实的目的。 29、黑色幽默:
3
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小说流派中成就卓然,最有影响的一支,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黑色幽默”小说善于使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其主要特征是揭示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悲惨景象,却由于人物本身的边缘或局外人的姿态而丝毫没有悲剧感,使人苦笑不得。 30、新小说派:
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蜚声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它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其出现以罗伯·格里耶1953年发表的小说《橡皮》为标志,随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新小说派摒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段,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和情节。这个以反对传统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31、“吠陀”:
是古印度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诗体文献,“吠陀”是知识、学问的意思。它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书,是以人生和宗教为主题的较短的抒情诗。最初是印度人民世代口头流传的集体创作,后由掌握文化的婆罗门祭司编订成一些集子。主要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等。 32、《亡灵书》:
又译为《死者之书》,是古埃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集,汇入大量的神话诗、祷文诗、颂歌、歌谣、咒语等,内容驳杂,反映了古埃及人企图将生命的荣华富贵延续到后世的幻想。
33、《吉尔伽美什》:
是古巴比伦神话故事的总汇,是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34、《旧约》:
是古代希伯来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全书共39卷,可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诗文集4部分。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学影响广泛而深远。 35、物语文学:
是日本文学的一种,即虚构的文学作品。日本的物语文学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以《伊势物语》为代表的围绕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另一个是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传奇物语”。两者都是用假名文字写成,期中《竹取物语》明显受到唐宋传奇的影响。11世纪初产生的《源氏物语》是这一时期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 36、俳句:
是江户时期诗歌方面的重要代表。一般俳句有三句,每句分别有5,7,5个音节。每首俳句共17个音节,是世界上最短小的诗歌。 37、悬诗:
是阿拉伯文学的一种,代表了蒙昧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据说每年都要在夷加附近的欧卡兹集市上举行赛诗会,中选的诗以金粉汁书写在亚麻布上,高悬于“克尔白”天房,因而得名。 38、柔巴依:
即四行诗,是伊朗的传统诗体,伊朗这种传统的诗歌形式与中国的绝句相似,形式短小,便于抒情。
39、唯美派:
是日本20世纪与自然主义对立的文学派别,受欧洲唯美主义文学影响,日本出现了唯美主义思潮,他们以杂志《昴星》的创作为标志,主张艺术至上,追求文学技巧的完美,重视个人感觉,表现在官能享受中的快乐和精神满足。代表作家是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等。 40、新思潮派:
也称新现实主义,它是由文坛上的第三次、第四次《新思潮》杂志的同人所组成,代表作家是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等。他们否定自然主义纯写实的方法,也不追随白桦派的理想主义,更不在作品中像唯美主义作家那样表现颓废的美。他们关注现实,注重对平凡人日常生活和复杂心理的描写,
4
并进行一定的批评和理性的解释。 41、新感觉派:
1924年,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钢铁兵等作家创办了《文艺时代》杂志。当时著名评论家千叶鬼雄在读了《文艺时代》创刊号后,发表题为《新感觉派的诞生》的专论,对该派作家感觉之“新”进行了肯定。于是,新感觉派由此得名。新感觉派的文学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立体派、未来派等先锋艺术风格的影响,企图以新感觉、新认识、新表现来革新文学。 42、旅美派:
又称叙美派,这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是散文诗集《先知》。 43、埃及现代派: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是其卓越代表。 44、战后派:
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登上文坛的第一批新作家,他们以1946年创刊的《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强调艺术至上,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主张作家不受政治党派和理论的束缚。野间宏《阴暗的图画》被公认为“战后派”的先声。第二次战后派作家主要有三岛由纪夫、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堀田善卫等。 45、人文主义:
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46、“战壕真实派”:
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于苏联的一个文学流派。作家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描绘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们在战场上的遭遇和真实感受,尽力突出战壕真实。代表作家有邦达列夫等。 47、《万叶集》:
是日本的第一部和歌总集。为了和汉诗相区别,日本人将用大和文写的诗歌称为和歌。代表诗人有山上忆良等。 48、奥林波斯神系:
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49、陌生化效果:
布莱希特创造了一种称为“间离效果”(陌生化)的艺术方法,有意识地在角色、演员和观众之间制造感情上的距离。首先是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融进角色之中,而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其次,通过舞台布置和演员表演,在观众与剧情之间制造适当距离,使观众用探讨、批判的态度看剧情,激发他们改变现实的愿望。 50、含泪的笑:
果戈理善于发掘生活中的可笑而又可悲的因素,进行夸张,加以讽刺,并进行无情揭露。一切看似怪诞,令人捧腹大笑,但在“笑”的背后,却蕴藏着深切的悲痛,这就是“含泪的笑”。 51、存在主义:
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文学流派,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以文学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宣扬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代表作家是萨特、加缪和波伏娃。 52、“狂飙突进”运动:
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得名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是启蒙运动的继续与发展。该运动的作家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该运动带有个人主义的自发性质,未能引向政治斗争。代表人物是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代表作为《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阴谋与爱情》等。
5
53、自然派:
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许多青年作家追随果戈理,他们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揭露了农奴制的腐朽黑暗,描写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别林斯基从理论上论证了自然派文学批评现实的倾向。果戈理是当时现实主义文学的盟主,自他之后的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赫尔岑、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等都是自然派作家。 54、《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创作的总称,包括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共90余部。主要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 55、宪章派文学:
1838年至1848年爆发了为实现《人民宪章》而进行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工人运动,被称为“宪章运动”。当时全国各地的工人组织创办了许多报刊,一批诗人以报刊为载体发表各种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反映了工人的呼声,推动运动向前发展。这些诗歌政治倾向明确,语言晓畅,充满激情,流传广,影响大。
56、前期象征主义文学:
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文学流派。象征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诗歌应该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的真实”,但内心的感受也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才能表达,因此诗人应当找出与之对应的“象征的森林”,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通感”手法。 57、音乐小说:
指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它的结构是按交响乐的结构方式设计的。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调性”。 58、流浪汉小说:
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最著名的是西班牙《小癞子》。 59、巴黎公社文学
19世纪30至40年代,欧洲出现了萌芽状态的无产阶级文学,如法国工人诗歌、英国宪章派文学、德国的革命诗歌等。这一时期成就最大的是巴黎公社文学,包括公社诞生前后约20年间公社社员的大量文学创作。主要内容是宣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揭露反动派罪行,总结公社经验,号召人们继续斗争等。代表人物是鲍狄埃《国际歌》等;它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60、“心灵辩证法”:
(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自传小说的评价,他认为托尔斯泰最注重的是一些情感和思想怎样发展成别的情感和思想,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
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创作中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习惯于从体悟与解剖自己的心灵开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他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绘出一些情感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种情感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心灵辩证法”是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61、《欧那尼》“决战”:
1830年,雨果在巴黎上演了浪漫剧《欧那尼》,此剧完全打破了“三一律”的限制,地点随意变换,大量采用奇情剧的手法,充满浪漫的奇异构想。围绕它的上演引起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阵营之间的一场决战。它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
6
62、“人物再现法”:
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独创的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他通过顺叙、倒叙、对比、侧写等再现方法,让同一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以表现他们的性格发展和不同的生活阶段,既使多部作品联结成一个艺术整体,又刻画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63、解冻文学:
20世纪中期出现在苏联文坛的一股文学思潮,因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得名。小说通过描写伏尔加河沿岸一家工厂的厂长茹拉夫廖夫这个“官僚主义者”典型,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不正常现象。小说以写冰雪消融、解冻时节来临结束。于是“解冻”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界的象征,由此发端的干预生活、写阴暗面、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关注人物命运创作倾向,被称为“解冻文学”思潮。先后出现了肖洛霍夫的《人的命运》、爱伦堡的《解冻》等作品,对苏联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64、白桦派:
白桦派由围绕在同人文艺刊物《白桦》周围的作家组成。他们早期创作有理想主义倾向,多以表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主。以后的人道主义思想逐步加强,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和有岛武郎等。 65、《古兰经》
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实际上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语言简洁生动,文辞流畅华美。是古代阿拉伯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66、哲理小说:
是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虽然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重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卢梭的《爱弥儿》等。 67、神曲
中世纪诗人但丁的著名作品。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天堂”,在中世纪神学体系的框架下,展示了人类经过迷惘和错误,在信仰(贝雅特丽齐)和理性(维吉尔)的指引下,经过苦难和考验走向光明与至善的历程。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 68、美丑对照原则
是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中创立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他认为大自然中美丑是并存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善恶并存,黑暗光明相共”。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丑,不应该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他肯定和强调了“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了“丑”的审美意义。同时他还强调艺术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夸张手法。 69、《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成书约在1001年至1008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小说描写的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被称为日本的“国宝”。“源氏”是小说前半部男主人公的姓,“物语”意为“讲述”,是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类似于我国唐代的“传奇”。《源氏物语》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在这以后,日本的小说中明显带有一种淡淡的悲伤。而“物哀”也成为日本一种全国性的民族意识,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散文家、物语作者流传了下来。 70、托尔斯泰主义
是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人民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德主张;它的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其核心是“不以暴力抗恶”。托尔斯泰主义是空想的,客观上是麻醉人民、阻碍革命发展的消极作用,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时人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的出发点是伟大的。 71、象征主义
7
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建意象用音乐来增加冥想效应。代表人物有瓦莱里、里尔克、庞德、叶芝、艾略特等。 72、“布莱希特体系”
布莱希特革新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戏剧模式,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他受中国戏曲影响,追求一种“陌生化效果”,摆脱情景交融状态,时刻保持清醒理性的意识,领悟剧中的哲理。 73、文艺复兴
14至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中心思想,借助于古希腊文化和自然科学,以世俗的形式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 74、“社会问题剧”
1868年-1891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为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层层揭开,使矛盾突出,启发观众思考,从而引导人们起来改革弊端。代表作品是《玩偶之家》。 75、“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76、“硬汉子”形象
是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饶、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77、维塞克斯小说
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就是这一类被他称作“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的维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又称之为“维塞克斯小说”;这类作品的主题一般表现的均是人与社会、性格和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爱情、婚姻问题的描写,表现个人对抗社会陈规、宗教法律、道德风俗以及神秘力量的悲剧性冲突;代表作品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 78、《一千零一夜》 79、奥涅金 80、《吝啬鬼》 81、“一寸土”文学 82、表现主义
8
正在阅读: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12-04
次级房贷对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析与启示05-12
飞花令游戏作文500字06-24
一次性告知书06-03
基于单片机的居室安全报警系统 - 图文05-28
Excel VBA操作文件大全05-04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04-19
2015年西藏中考化学试卷01-03
SAS 考题 12304-0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名词解释
- 文学史
- 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