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容易记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资料

更新时间:2024-04-06 12: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

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

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 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4、庭院的作用及其多元功能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要特点(四项) 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 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 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

二、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茅茨土阶(基本概念)

2、高颐太守墓石阙(立面简图)

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立面简图) 4、唐代建筑风格 5、宋代建筑风格

三、第2章:住宅与聚落

1、我国民居住宅的主要构筑类型(十种,分布地,基本概念、主要特征) 2、三坊七巷(基本概念)

3、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成就(三进四合院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名称) 4、明清北京居住建筑大门(六种,等级) 5、抄手游廊、垂花门(基本概念) 6、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作用

四、第3章:宫殿、坛庙、陵墓 1、三朝五门(基本概念)

2、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结合实例) 3、明清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 4、明堂(基本概念)

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基本类型(三种)

6、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总平面简图) 7、黄肠题凑(基本概念)

8、北京明十三陵的特点、设计方法及成就

五、第4章:宗教建筑

1、山西五台山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的空间、结构与艺术(立面、平面简图) 2、佛塔类型(按形式分,六种,特点)

3、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概况,结构成就) 4、经幢(基本概念) 5、明清时期佛教四大名山

1

6、中国四大名窟(省、市、窟名) 7、摩崖石刻(基本概念)

六、第5章:古代木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 1、面阔七间清式建筑各“间”的名称 2、中国古代建筑台基的作用

3、宋式、清式须弥座(特点+简图) 4、宋式、清式栏杆(特点+简图) 5、木结构建筑的出廊方式(四种)

6、中国古代大木作基本构件(五种,详部名称) 7、宋《营造法式》四铺作斗栱(两种形式,简图) 8、中国古代屋顶的主要形式(五种,等级,透视简图) 9、古建筑中柱的特殊做法(定义、平面简图、实例) 10、中国古代斗栱组成、宋清名称、发展趋势(五项)、作用

11、木结构采用模数制,宋代以“材”为标准,清代以“斗口”为标准 12、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建筑的区别 13、清代建筑色彩(七种,按等级) 14、清式彩画(三种,等级)

15、檩数分配图《清式营造则例》(十二种,简图)

16、收山、推山、梭柱、叉手、托脚、卷杀、抱鼓石、雀替、生起、侧脚、抱厦(基本概念)

七、第6章:建筑意匠

1、五行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影响和应用 2、中国古代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天人合一”的建筑意匠

3、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为什么一直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建筑体系 4、中国古代建筑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的借鉴或指导意义

2

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 1) 生土建筑体系 2) 石构建筑体系 3) 毡包式建筑体系 4) 木构架建筑体系

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

抬梁式木构架 — 多见于北方。特点:柱子上搁置梁头(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

梁头上搁置檩条

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

穿斗式木构架 — 多见于南方.特点: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的房架

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

井干式木构架 — 东北、西南等林区。 干阑式木构架 — 炎热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 取材方便,易于积累储备材料 1) 木材消耗量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2) 工期短,易施工 2) 易遭火灾、腐蚀(白蚁)、腐朽 3) 便于修缮、搬迁、扩建 3) 简支梁体系,空间体量和功能受限 4) 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 4) 存在技术局限 5) 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 6) 适应性强(气候、地形、功能)

4、庭院的作用及其多元功能 作用: 多元功能: 1) 营造宁静、安全、私密的生活环境 1) 空间聚合、气候调节 2) 方便采光、通风、排泄雨水 2) 防护戒卫、场所调适 3) 提供室外活动场所 3) 礼仪伦理、审美怡乐 4) 种植花木,美化生活 4) 自成天地、引入自然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要特点(四项)

主要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和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多为单数);

柱网和结构布置简洁明确

真实:暴露梁架、柱子等部件,结构可见 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满足不同功能

室内、外空间相互流通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

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建筑外观须和平面、结构同时考虑

决定进深时要考虑屋架梁长度和檩条数量 画立面时要确定剖面梁架,得出屋顶高度

3

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 官式建筑: 民间建筑: 1) 工官掌管建造 1) 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 2) 官员统一掌管设计、预算、施工等 2) 因地制宜,地方特色鲜明 3) 建造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 3) 建筑式样变化多端 4) 建筑式样统一,无地区差别性 4) 呈现我国古代建筑丰富多彩的面貌 5) 人力、财力、技术集中 6) 反映当时全国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

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 李诫:

1) 编修《营造法式》,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的法规性政书 2) 推动中国建筑模数制和标准化进程 3) 是可操作实际经验的总结

4) 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样式雷:

1) 始祖雷发达

2) 共有六代人供职于清廷

3) 负责建造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 烫样:

施工前用1/100 或 1/200 的模型作设计

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 牌坊: 华表 1) 没有斗拱和屋顶的牌楼称为牌坊 1) 一种标志性建筑 2) 一种标志性建筑物 2) 位于重要建筑群大门之外 3) 面阔一到七间 3) 或桥头和建筑的四周4) 基本组成:柱、梁枋

二、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茅茨土阶(基本概念) 1) 夯实素土台阶,茅草屋顶 2) 实例:郑州商城宫殿遗址 3) 茅茨土阶,四阿重屋

2、高颐太守墓石阙(立面简图)P34

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立面简图) 建造者:李春(隋) 概况:

1) 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横跨洨水南北两岸 2) 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敞肩拱桥 3)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桥

4

4) 装饰雕刻精美,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

4、唐代建筑风格 1) 比例宏大宽广

2) 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 3) 屋顶平缓,出檐深远

4) 建筑色彩以红、白两色为主 5) 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6) 朴实无华,庄重大方,轻灵潇洒

5、宋代建筑风格

1) 建筑造型多变,比例偏于纤细 2) 装饰繁密复杂,色彩绚丽

3) 风格秀美、轻灵华丽,柔美细腻

三、第2章:住宅与聚落

1、我国民居住宅的主要构筑类型(十种,分布地,基本概念、主要特征) 类型 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竹木构干阑式 分布地 北京、江浙、皖南、江西、湖北、云南、四川、湖南、贵州 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潮湿的山区或水域 东北、西南等林区 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西藏、青藏高原、内蒙古 多山地区 福建、广东、赣南等地 主要特征 北方多用抬梁式,南方多用穿斗式 以竹、木梁柱架起房屋;生活层架空;防潮、防虫蛇野兽 原木井干壁体作为承重结构墙;受木材长度限制,住房开间较小 砖用于砌墙承重、围护 外墙为厚实高大的收分石墙;内为密梁木楼层 木构井干式 砖墙承重式 碉楼 土 楼 红壤(质地黏重、有较大韧性 + 硬木 + 竹片(拉筋)+ 糯米、红糖(凝固剂)+ 沙石、石灰 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向土层方向求得空间,少占覆地以天然土起拱为结构特征 窑 洞 豫西、晋东、陇东、陕北、新疆吐鲁番 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干旱少雨 新疆南部 阿 以 旺 带天窗的大厅(夏室),中留孔井采光,天窗高出屋面40 ~ 80 厘米,供起居会客,后部作卧室(冬室) 土墙木构,密肋平顶,带外廊 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牧民的移动式房屋;搭建方便,构5

毡 包

内蒙古、新疆

造简单,便于迁徙 一颗印 云南昆明一带、高原地区 墙厚瓦重:外墙为厚重的土坯砖、夯土墙或外砖内土 穿斗式屋架

2、三坊七巷(基本概念)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3、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成就(三进四合院平面图,标注主要建筑名称) 特点: 成就: 1) 建筑形式:抬梁 + 硬山 1) 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2) 色彩:灰顶、青砖 2) 布局严整、建筑质量高 3) 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 3) 装饰、装修华丽讲究 4) 靠朝向内院的一面采光 4) 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 5) 院内噪声低、风沙少、私密性好 5) 素朴、实用,是理想的人居环境

4、明清北京居住建筑大门(六种,等级由高到低) 1) 王府大门 2) 广亮大门 3) 金柱大门 4) 蛮子门 5) 如意门 6) 随墙门

5、抄手游廊、垂花门(基本概念) 抄手游廊

1) 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正房的廊子 2) 雨雪天方便行走,防晒

3) 增加院落空间层次,丰富光影变化 垂花门

1) 位于住宅中轴线上的内宅门 2) 外院和内院的分割点

6、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作用 1) 体现身份地位 2) 引导秩序 3) 分届内外

四、第3章:宫殿、坛庙、陵墓

6

1、三朝五门(基本概念) 1) 周代宫殿的布局制度 2) 沿纵深布置层层门禁

3) 门内为不同职能的宫殿建筑 4) 成为以后历代宫殿的布局原则

2、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结合实例) 1) 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 2) 茅茨土阶 3) 高台宫室

4) 前殿和宫苑相结合 5) 纵向布置“ 三朝 ”

3、明清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 总体布局:

1) 中轴线核心位置和平面构图中心 2) 周围建筑围绕簇拥 3) 含蓄手法,层层铺垫 设计方法:

1) 以太和殿为例:

2) 故宫的建筑高潮和重点 3) 综合处理的结果 成就:

1) 规划设计严整,造型壮丽,功能完备 2) 体现建筑组群布局的高超艺术 3) 院落式建筑群的最高典范 4) 中国宫殿建筑完全成熟的典型

4、明堂(基本概念) 1) 又称“世室”,“重屋”

2) 古代天子居住、沟通天地祖先的场所 3) 相当于宫殿 + 坛庙

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基本类型(三种) 1) 祭祀自然神 2) 祭祀祖先 3) 先贤祠庙

6、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及成就(总平面简图)总体布局:

1) 位置选定,儒家:南为阳、左为上 2) 由两道坛墙围起,近正方形 3) 主入口在西侧 设计方法:

7

1) 有为实体,无为空间 2) 占地宏大,建筑很少 3) 以少胜多,靠意境体现天 4) 满足精神需要,功能作用小 成就:

1) 突出重“无”的设计手法 2) 性格塑造

3) 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符号:阴阳符号、颜色符号 4) 是中国建筑艺术上的成功作品

5) 总平面布局、单体建筑设计和细节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性

7、黄肠题凑(基本概念)

1) 西汉帝、王级别墓室的建筑方法 2) 以柏木段垒起木墙

8、北京明十三陵的特点、设计方法及成就 特点:

1) 东、西、北三面环山,环抱围合

2) 十三座陵墓各有山峰作为依靠,主陵为长陵 3) 规划完整,主从分明,具家庭概念 4) 三进院落 设计手法:

1) 建筑组群和地形相结合 2) 广阔自然与少量建筑相结合 3) 虚实相结合的纵深轴线 4) 建筑与雕塑相结合 5) 纪念性和永恒性 成就:

五、第4章:宗教建筑

1、山西五台山唐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的空间、结构与艺术(立面、平面简图)空间:

1) 外槽空间高而窄 2) 信徒瞻拜行香 3) 内槽空间宽而阔 4) 建佛坛供奉佛像

5) 用内外槽的差异来突出佛像 结构:

1) 殿堂型构架

2) 垂直划分,由三个层次构成 : 3) 柱网层 4) 铺作层

8

5) 屋顶架层 艺术:

1) 唐代建筑体系的成熟代表 2) 内部空间完善 3) 立面比例和谐

4) 功能、技术、艺术有机协调

2、佛塔类型(按形式分,六种,特点) 佛塔按形式分为六种: 类型 楼阁式塔 特点 从楼阁发展而来 平面:晚唐以前 ——方形为主。宋、辽 ——八角形为主 塔内多为空心 分塔身、塔檐、塔刹三部分 底层最高,约为总高的1/3 檐口为单数,叠涩出檐,逐层收分,外轮廓呈抛物线形 双层塔座 + 瓶形塔身 + 塔刹 台座多呈亚字形 塔身为白色,俗称 “ 白塔 ” 数量较少,仅见于明清 方形高台上置五座塔,中心一座最高大,一主四从 多作墓塔,或供奉佛像 平面:方、圆、六角、八角等 仅有基台,不筑基座 密檐塔 喇嘛塔 金刚宝座塔 单层塔 小乘佛教佛塔 3、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概况,结构成就) 概况:

1) 位于山西应县城内

2) 建成于辽清宁二年(1056) 3) 平面:八边形;底层副阶周匝 4) 立面:五层六檐;两层砖石基座 5) 结构:金箱斗底槽,殿堂结构 结构成就:

1) 八角形平面:利于抗风 2) 内外槽结构

3) 高宽比较小:1 / 2

4) 底层加固,包砌厚达1米的土坯墙,增强柱子的稳定性

4、经幢(基本概念)

1) 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 2) 用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

5、明清时期佛教四大名山

9

1) 安徽九华山 2) 四川峨眉山 3) 山西五台山 4) 浙江普陀山

6、中国四大名窟(省、市、窟名) 1)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2)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3) 甘肃敦煌莫高窟 4)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7、摩崖石刻(基本概念)

1) 以石刻为主要内容的佛教造像 2) 置于露天或浅龛中

3) 以群组形式出现或与石窟并存

六、第5章:古代木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1、面阔七间清式建筑各“间”的名称 1) 明间:正中一间 2) 次间:明间左右两侧 3) 梢间:次外一间 4) 尽间:最外一间

2、中国古代建筑台基的作用 1) 防水避潮 2) 稳固屋基 3) 调适构图

4) 扩大、调节体量 5) 调度空间 6) 标志等级 7) 独立建坛

3、宋式、清式须弥座(特点+简图) 宋式 清式 1、分层多,九层 1、分层少,六层 2、秀气精致 2、粗壮 3、主次分明 3、不分主次 4、有不合理线条,易积水 4、有所改进,线条合理

10

4、宋式、清式栏杆(特点+简图) 宋式 清式 1) 配件多 1) 配件少 2) 间距大、细长、空大 2) 间距小、粗大、空小 3) 栏板空,仿木构 3) 浅线条,石头化 4) 柱头形制:写实雕刻(狮子) 4) 柱头形制:图案化雕刻

5、木结构建筑的出廊方式(四种) 类型: 1) 无廊 2) 前出廊 3) 前后出廊 4) 周围廊 作用:

1) 增加中间层次,利于内外空间过渡 2) 增加低跨度柱网,利于结构稳定性

6、中国古代大木作基本构件(五种,详部名称) 基本构件:柱、梁、枋、檩、椽 1) 柱:总的分为外柱和内柱 2) 枋:额枋,平板枋和雀替 3) 斗栱:斗、升;栱;昂

4) 屋架:举架;推山与收山;梁;桁;椽

7、宋《营造法式》四铺作斗栱(两种形式,简图) P276

8、中国古代屋顶的主要形式(五种,等级,透视简图) P7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

9、古建筑中柱的特殊做法(定义、平面简图、实例) 内外柱高相等 内外柱高不等 柱径基本一致,柱网规则 柱径不等,柱网灵活 柱与上部屋架通过铺作层连接 按不同要求、荷载选择长度和断面 多用于高等级、大体量建筑 结构进步 实例:宋《营造法式》—— 殿堂 多用于低等级、小体量建筑 实例:宋《营造法式》—— 厅堂

10、中国古代斗栱组成、宋清名称、发展趋势(五项)、作用 斗拱组成:

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宋清名称: 宋称“铺作”,清称“斗科”或“斗栱”,江南称“牌科”

11

发展趋势: 1) 由大而小 2) 由简而繁 3) 由雄壮而纤巧 4) 由结构而装饰 5) 由疏朗而繁密 作用:

1) 结构作用 2) 装饰作用 3) 模数作用

4) 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准 5) 等级制度的象征

11、木结构采用模数制,宋代以“材”为标准,清代以“斗口”为标准

12、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建筑的区别 大木大式

1) 高等级建筑

2) 宫殿、坛庙、陵墓、苑囿、城楼、府第、衙署、官修寺庙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 大木小式

1) 低等级建筑

2) 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

13、清代建筑色彩(七种,按等级) 等级:黄、赤、绿、青、蓝、黑、灰

14、清式彩画(三种,等级) 等级渐低: 1) 和玺彩画 2) 旋子彩画 3) 苏式彩画

15、檩数分配图《清式营造则例》(十二种,简图) P297

16、收山、推山、梭柱、叉手、托脚、卷杀、抱鼓石、雀替、生起、侧脚、抱厦(基本概念) 收 山

1) 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2) 目的:使屋顶不过于庞大 推 山

1) 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2) 正脊向两端推出,加长正脊长度

3) 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合曲线

12

梭柱

1) 将柱身依高度等分为三份 2) 上段收杀,中下两段平直 叉手:

1) 用在侏儒柱两侧

2) 用于唐宋辽金元,明代偶用,清代几乎不用 托脚

支撑金檩(金檩、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的构件,多见于唐到元代,明清少用 卷杀:

对木构件曲线轮廓艺术加工的方法 抱鼓石:

1) 位置:踏步下端石栏杆结束处;垂带栏杆或桥座栏杆的端部

2) 作用:顶住最末一根望柱,保持栏杆的持久稳定;栏杆队列的尽端造型处理;角度可任

意调节,适应不同坡度的栏杆。 雀替:

1) 位置:置于梁枋下与檐柱相交处的短木

2) 作用:缩短梁枋净跨距离;改善节点构造;防止方形框格变形;艺术过渡。 生起:

1) 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 2) 檐口呈一缓和曲线

3) 做法:当心间柱不升起,次间柱升两寸,以下各间依此递增 侧脚:

1) 宋《营造法式》:前、后外檐柱向内倾斜柱高10/1000;两山墙向内倾斜 8/1000 2) 角柱在两个方向都有倾斜 3) 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 抱厦:

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七、第6章:建筑意匠

1、五行基本概念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影响和应用 概念:

1)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2) 认为大自然由这五种要素构成,其盛衰使大自然产生变化,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影响和应用: 1) 以东为贵 2) 风水

2、中国古代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天人合一”的建筑意匠 (1)善择基址 (2)因地制宜 (3)整治环境 (4)心理补偿

13

3、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为什么一直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建筑体系

1. 可以满足封建帝王大兴土木的需要。木构架系统可采用模数制,可用定型构件,施工时

可预制,可拼装。

2. 可以满足封建社会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封建宗法、礼制、等级制度和一些哲理思想,观念,

包括建筑的布局、规模、开间、高矮,屋顶形式以及色彩等。如五行中,木属东,以东为贵。

3. 封建传统的正统观念和审美观念主宰着建筑的结构和形象,如古代建筑中的台基、柱廊、

屋顶一套做法已形成为正统(即宫式)建筑的制度。

4.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木构架体系所组成的建筑可以满足统治阶级需要。同时,又有一

套封建秩序、礼制、正统观念来筑固这一套建筑的制度,因而,长期形成下来。

4、中国古代建筑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的借鉴或指导意义

14

补充

1.工官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中,把建筑管理工作集中在国家手里,由封建统治集中掌握,即工官制度。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rw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