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沿海发展规划纲要
更新时间:2024-05-24 20: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盐城市沿海发展规划纲要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章 战略意义与发展背景
加快盐城沿海发展,不仅事关全国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大局,而且也为盐城的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立足于不断发展壮大比较优势,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第一节 战略意义
一是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急需盐城“出海”、“东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为积极承接国际(特别是日韩)产业转移,主动接受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产业的辐射与对接,盐城必须尽快改变以往虽地处沿海却无沿海之利的尴尬局面,主动“出海”、“东进”。
二是走出中国沿海“经济低谷”和打造盐城“战略高地”的需要。在中国沿海地区54个地级市中,盐城市按人均GDP、人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和经济外向度,大体相对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的40%~50%。因此,盐城只有加快沿海发展,才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变“经济低谷”为“经济高地”,并为协调中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作出应有贡献。
三是加快中西部内陆腹地对外开放迫切要求盐城打通“出海通道”。盐城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南翼,今后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如新长铁路经淮安向西延伸),其直接腹地将不仅限于苏北内陆地区的淮安、宿迁,而且可向西延伸至淮北、豫中、豫南和陕南一带,将成为上述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口(目前河南正在建设禹州至亳州铁路与大丰港相接)。因此,盐城沿海必须率先加快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通出海通道,才能更好满足中西部腹地
1
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四是全面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需要。盐城作为江苏沿海发展的战略重点地区,《沿海规划》和《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盐城要成为国家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东部沿海地区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新型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地区能源供应储备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此,要求加快盐城沿海开发。
第二节 发展条件
综合区位优势。盐城市地处江苏沿海中部,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都市圈的结合部,北邻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在新一轮的长三角扩容中,盐城已成为长三角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区位上看,盐城位于江苏沿海地带与新长铁路东延线的交会区,隔海与日韩两国相望,是距离日韩两国最近的沿海城市之一;南依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区域,与上海联系十分便捷,具有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综合区位和地缘经济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土地资源是盐城沿海的第一大优势。全市沿海滩涂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0%和全国的15%,是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淤涨性海滨湿地,且每年还以13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淤长。全市海岸线582公里,占江苏省的56%,拥有大丰港、滨海港、陈家港、射阳港等天然优良港口,具备建设3~5万吨级、甚至10万吨级深水泊位条件。耕地面积82.68万公顷,占全省16.4%,粮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海洋生物资源和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风电可开发总量1470万千瓦(陆上170万千瓦,海上1300万千瓦),占全省70%;以滩涂和湿地为主的旅游休闲资源独特,开发潜力大;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水系发达,区域开发条件良好,空间开发潜力较大。
2
人力资本优势。全市劳动资源充裕,2008年全市811.7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62.57%,非农业人口占37.43%;人口密度为478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全市共有从业人员336.11万人,占总人口的41.4%,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36.8:30.1:33.1。由于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较发达,劳动力总体素质较高。
良好的产业基础。盐城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条件优越,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较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省首位,是全省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工业呈快速发展态势,现已形成汽车、新能源、装备制造、纺织、化工、造船、节能环保等特色支柱产业,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水平逐步提升,现代物流与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旅游、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全市初步建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宁靖盐、徐淮盐和沿海三条高速公路在盐城交会,新长铁路纵贯全境,拥有盐城港大丰港区和盐城南洋机场2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盐城机场现已开通北京、广州、昆明、哈尔滨等国内航线和通往韩国首尔及香港等国际航线;陈家港区、射阳港区、滨海港区建设也初具规模,干线公路和内河航运经过改造提升,运力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节 发展机遇与挑战
当前,盐城沿海发展面临极为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宏观发展环境,如何抢抓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凝聚力量,迎接新挑战,推动新发展,显得尤为紧迫。
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调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原材料与初级产品生产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在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体系,已让位于技术的垂直分工体
3
系和生产的水平分工体系。在跨国公司主导下,新一轮国际分工既包括将高端产品和关键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也包括从生产领域分工向服务领域分工转移,特别是服务业成为产业转移的新热点。因此,对地处沿海并具有土地、人力资本等比较优势的盐城,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主动承接先进制造业和包括研发、营销等现代服务业的转移,有利于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抢占制高点、提升高端竞争力。
节能减排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45%。因此,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盐城市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一方面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深化合作的内在需求进一步增强,并对江苏沿海地区港口及出海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将为江苏沿海地区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三角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根据2008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江苏沿海地区全部纳入长三角区域范围,这为盐城沿海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盐城可借机推进与上海和长三角核心地区的对接融合,实现资源融通、交通互联、
4
市场互通、信息共享、产业互补、环境同治、机制互动,将给盐城带来巨大的发展战略机遇。
江苏沿海发展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全面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盐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三年实施计划,分别在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服务业、能源、城乡统筹、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八个方面提出了24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4653.6亿元,其中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含能源)占45.97%,重点工业项目占28.01%,两者合占74%,这对盐城沿海和全市的发展将是巨大的推动力。
但与此同时,盐城沿海加快发展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一是国际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不稳定因素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二是港口功能和中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与江苏沿海地区其他两市相比,盐城港口建设相对滞后,其功能发挥尚需时日;同时,盐城中心城区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开发与保护协调任务艰巨。沿海地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求制约了开发的规模、时序与空间布局;在沿海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集聚科技、人才资源的能力较弱。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自主创新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较少,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尚不高。五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现有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在行政管理、城乡统筹、区域合作、土地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才能满足盐城沿海加快发展的需要。
5
第二章 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国家、长三角经济区和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需要与区域分工,来定位盐城沿海的发展,并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空间、更广的视野谋划盐城市未来的开发建设。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盐城市沿海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沿海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实施《沿海规划》和《实施意见》,围绕国家和江苏省对盐城沿海发展的新定位,以及加快沿海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盐城沿海的区位、土地后备资源、劳动力和现有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按照“三港联动、海河并举、滩涂造地、产业兴市”的基本思路,坚持以港口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全力打造盐城沿海大产业基地,建设新的增长极;科学实施滩涂综合开发,建成国家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发展的后备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改善民生,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将盐城沿海建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基地,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盐城沿海发展的原则是:
生态发展原则。突出生态保护优先,实行保护式开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选择重点区域,优先推进,采取据点式发展模式,同时加强面上的保护;在开发建设上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成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示范区。
6
综合发展原则。充分发挥盐城沿海的港口、土地和滩涂资源优势,科学实施综合开发,坚持沿海特色农业、临港型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港口物流业、湿地生态休闲旅游四业并举,加快构建具有沿海特点和盐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集约发展原则。根据“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实施城镇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提高滩涂资源的集约化开发程度,按其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开发利用方式;依托港城和重点开发区,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深水港口,实行节点开发,集中发展临港产业。
开放发展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分享全球市场利益,并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政府在对外开放中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际资本,加强与周边地区、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坚持走大开放促大发展之路。
一体化发展原则。为提高发展的整体效率,大力推进四个一体化,即:推进产业错位发展,并按产业链分工协作实行产业布局一体化;统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积极构建生态网络体系,协同治理跨区域(或流域)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加强行政管理和政策对接,形成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臵。
第二节 战略定位
立足于盐城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苏北、豫皖等中部地区,面向东北亚,建成为长三角产业北拓的承接基地和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长三角农副产品和能源供应储备基地,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基地;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江苏沿海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
7
能力较强的新欧亚大陆桥东端的南桥头堡。
中国沿海地区新型工业基地。发挥盐城沿海的比较优势,依托深水港资源,优先发展煤电、石化、造船等临港产业;立足于现有基础,做大做强汽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化工等优势产业;紧紧抓住有利发展机遇,培育壮大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海洋生物、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传统产业的全面升级,建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
国家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立足于沿海地区滩涂资源面积大、开发条件较优的独特优势,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发方式,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空间,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将盐城沿海建成为国家沿海滩涂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和能源供应储备基地。依托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现有基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国家级商品粮、棉、油生产加工基地,面向长三角市场的畜牧、水产、林果、桑蚕、花卉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基地;依托滨海港建设大型储煤基地和LNG接受站,成为长三角能源供应储备基地。
国家级湿地生态旅游基地。发挥沿海滩涂湿地资源优势,依托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沿岸防护林资源,重点建设丹顶鹤国家旅游度假区和麋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特色旅游城市,将盐城建成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旅游城市和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从现在到2012年,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时期,立足夯实基础、抓住重点、建好平台,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到2012年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并为沿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3~2020年为沿海发展的攻坚阶段,
8
到2020年全面完成沿海发展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功能齐全、发展有序的临港工业区和港城,沿海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将盐城市建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工商城市,规划期末初步实现现代化。
经济总量持续较快增长。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3-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
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到2012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建成连盐铁路,完成新长铁路盐城至海安段复线电气化改造,整治航道80公里,建设高速公路83公里、干线公路500公里、农村公路2800公里,全市初步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为重点的综合交通体系。到2020年,全市建成宁盐高速公路和滨(海)淮(安)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新建宿(州)淮(安)盐铁路,形成“X”型铁路骨架;建成“五纵十三横四联”干线公路网,疏浚“一纵十横六联”内河航运网,建成盐城4D级机场。
港口功能不断提升。到2012年,盐城港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一港四区”错位发展,拉开喂给港、组合港、产业港发展的新框架;2012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600万吨,集装箱达到50万标箱。2020年盐城组合港基本建成,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8亿吨,集装箱150万标箱。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快四个临港经济区和灌河口的开发,2012年,以能源、化工、木材加工、造纸、造船和物流为主的临港产业初具规模,以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为主的高端制造业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
9
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008年的17.2∶48.5∶34.3调整为2012年的10∶54∶36;高效农业比重达50%,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达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0%。到2020年,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6∶52∶42;高效农业比重达70%,生产性服务业比重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35%。
滩涂开发成效显著。形成滩涂围垦开发新机制,到2012年,实施围垦滩涂54万亩,并启动东台近海潮间带100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到2020年,全市实施匡围滩涂136.5万亩。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对日韩港口开放,拓展与跨国公司合作领域,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到2012年,力争在对日、韩、台、港招商引资取得重要突破,三年注册外资实际到帐70亿美元,年均递增35%;三年进出口总额累计200亿美元,年均递增33%,经济外向度达20%;2013年—2020年,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和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30%以上,经济外向度达到40%。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在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投入,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到2012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3%,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2013年—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和9%左右,城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和谐社会建设更上新的台阶。
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通过对保护区的调整和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到2012年,使得各类生态功能区得到严格保护,重要生态功
10
能区占国土面积达15%,森林覆盖率达18%;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8分,总体状况呈现好转。到2020年,分别提高到20%、25%和95分,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11
第三章 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功能分区是空间开发布局的科学基础。盐城沿海发展应以主要交通运输通道为轴线,以各级城镇和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港口和港城为节点,形成点-轴系统空间架构。
第一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某一区域在确保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其自然资源(主要是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能承载的人口及其经济社会活动的总量。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提高。
土地承载力。根据《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考虑到2020年各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生态退耕和灾毁耕地等占地因素,以及滩涂开发与土地整理可补充的耕地数,盐城届时的耕地保有量为84.81万公顷(任务量)。根据多种定量方法预测,2020年盐城耕地保有量可承载的人口总量为2040万人,亦即相当于预测的常住人口(826万人)的2.47倍。
水资源承载力。盐城市水资源中,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9.6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开采量为1.2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客水量为156.4亿立方米,其平均利用率约为20%。据对全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乡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四项需水量预测,并换算成人均年综合用水定额,2020年水资源可承载人口规模为873万人,承载力高于预测的常住人口约47万人。
生态环境承载力。基于水环境容量(COD)计算的盐城市2020年可承载的人口为1893万人,大气环境容量(SO2)可承载的人口数为1996万人,分别相当于预测的常住人口数2.3倍和2.4倍;计算得出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容量可分别承载的经济总量(GDP)为10000
12
亿元和12000亿元,均超过GDP的预测数(7500亿元)。今后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盐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还将进一步提高,完全能满足2020年及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功能分区
立足于盐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开发的适宜性和发展潜力,综合考虑区域的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适度扩大城镇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合理布局农村居住空间,保障生态空间,实现国土空间的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城镇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空间、工矿业发展空间、交通空间和其它建设空间,主要分布于现有的和近期规划建设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主要内河航道等交通干线沿线。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大力推进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合理确定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序扩大盐城都市区和各市区、县城空间。利用沿海滩涂围垦,拓展城镇和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存量建设用地的调整改造,整合分散的工业用地,提高建设用地的开发效益,增加城镇绿化空间和生态休闲空间。
农村空间。包括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村居住空间。盐城市2008年耕地面积78.14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76.3万公顷,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6.04%和44.96%。耕地主要分布于通榆河及204国道以东、海堤公路以西的沿海平原,以及西部的里下河低平原。为保障粮食安全,要按照国家和江苏省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保护的要求,禁止非农占用耕地,将基本农田保护率提高到98%以上,并认真落实耕地的占补平衡政策。合理利用渔业、林业、畜牧业生产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拓展农渔林牧发展空间;切实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居住向农村新型化社区(中心村)集中”,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加强农村土地复垦整理,特
13
别是“空心村”的整治,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居住空间。
生态空间。指滩涂、湿地、林地和草地等,包括经调整后的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及外围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地和水源涵养区、重要湿地、蓄洪区、清水通道及维护区。要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功能区,明确保护要求,分别实施禁止和限制性开发,加强维护修复;加快与城市、产业空间相衔接的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永久性绿色开敞空间,提高生态空间承载力。
第三节 空间发展布局
按照区域空间发展的点—轴系统理论,以盐城都市圈为极核,促进生产要素集聚,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以沿海两条复合交通干线为主轴线,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和产业集聚,进一步强化腹地对沿海发展的支撑能力;以沿海五个港城为节点,建设临港工业集聚区与物流园区;最终形成“一极、两带、五个节点”的空间布局框架。
一极。是指由盐城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盐城都市区。近期要以三个省级开发区为依托,以大企业、大项目为载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和对外辐射影响力。
两带。是指由204国道、通榆河、沿海高速和宁靖盐高速构成的纵向经济带,以新长铁路和徐淮盐丰高速(终点为大丰港)构成的横向经济带。两带沿线集中了全市主要城镇,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纺织、化工等优势产业,以及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支撑沿海发展的主要产业和城镇带。
五个节点。是指促进盐城沿海发展的五大港城,包括大丰港城、射阳港城、滨海港城、陈家港城及弶港港城。根据各港城的比较优势,
14
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集中布局临港产业,促进人口集聚,推进港口产业与城镇联动发展,构建海洋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15
第四章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在沿海发展中起着先导和重要保障作用。本着适度超前原则,进一步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推进一体化发展,提高保障能力。
第一节 沿海港口群建设
以打造新欧亚大陆桥东端南桥头堡为目标,实施“北接南融、西纳东出”的交通发展战略,按照“开发海港、整治内河、完善路网、拓展民航、构建枢纽”的总体思路,构建以港口为核心,河、海、公、铁、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协调的现代集疏运体系。
完善港口体系。发挥盐城沿海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盐城组合港,使其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喂给港、连云港的组合港和长三角北翼的产业港;将大丰港建成为盐城港的主港区,将陈家港、滨海港、射阳港作为盐城港的辅助港,形成“一港四区”组合港管理模式。其中大丰港是以通用散杂货、石油化工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公用港区,兼顾能源、石化、木材加工、重型装备制造等临港工业开发功能;滨海港是以服务后方临港工业开发为主的港区,近期主要为能源产业服务(能源中转储备),以煤炭、LNG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远期可作为苏南及沿江地区钢铁产业的转移承接区,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港区;射阳港是以散杂货、大宗农产品、煤炭、化工产品和集装箱为主的产业港;陈家港及灌河沿岸港口以承担煤炭、散杂货、化工品及油品运输为主。结合百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对弶港建港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扩大港口运输能力。到2012年,完成大丰港一期码头工程升级改造,建成石化码头(二期工程已交工运行),开工建设三期工程中2个5万吨级粮食码头和2个5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并建成大件
16
码头和公务船码头。射阳港完成进港航道工程,并建成2个1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2个1万~3.5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滨海港区完成1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并建成2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2个5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完成时间2013年);陈家港区完成灌河2万吨级航道口门整治工程及5万吨级航道整治论证等前期工作,建成2个3.5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以及2万吨和1万吨级公用码头各1个。规划到2012年,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8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3个,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3600万吨,集装箱运能50万标箱。到2020年,盐城市各港口吞吐量将达到1.8亿吨,集装箱150万标箱。其中大丰港4500万吨、集装箱100万标箱,滨海港8000万吨(煤炭占90%),射阳港3000万吨,陈家港(含小蟒牛及大湾作业区)2000万吨,其他小港500万吨。
提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在大丰港建设省级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园区,拓展出口加工、保税、国际贸易、金融保险和信息咨询等功能,完善港口“大通关”体系。加强与新长铁路沿线城市及苏北其他地区的跨区域口岸协作,完善提升阜宁等内河港作为辅助港的功能;进一步完善盐城市区、建湖、东台的综合物流集散功能,拓展“属地申报、口岸验收”和检验检疫直通放行业务,延伸口岸功能,逐步扩大通关适用范围。
第二节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盐城交通网的建设将按照“加强铁路、优化公路网、提升水运、开发海港、拓展民航、整合枢纽、完善体系”的总体思路,构建沿海、盐皖、徐大、盐宁及盐城至苏南五条大通道,以及由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内河航运干线网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建设。围绕构建“X”型铁路骨架,2012年建成连盐铁路,完成新长铁路盐城至海安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并具备开行动车组条
17
件。启动新长铁路盐城至淮安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建设盐城至大丰港铁路支线,以及通往射阳港区、滨海港区和陈家港区的疏港铁路专用线(按国家Ⅰ级标准建设)。“十三五”期间,建设上海-南通-盐城-连云港的城际轨道交通专线;2020年以前建设上海-南通-盐城-淮安-徐州,以及盐城-兴化-泰州-扬州-南京的城际轨道交通。为扩大盐城组合港的腹地,增强其辐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中西部地区,规划将新长线从淮安向西延伸至宿州、亳州,分别与京沪线、京九线相接,起到分流陇海线部分功能作用。
干线公路建设。规划建设“三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网。其中,“三纵”为沿海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及北延至徐连高速公路、东海至盐城高速公路;“三横”为徐淮盐高速路(东延至大丰港)、淮(安)滨(海)高速路、宁盐高速及东延至射阳港连接线。
规划建设“五纵十三横四联”干线公路网。其中,“五纵”为S226、G204、S231、五汛至青墩公路及临海高等级公路;“十三横”为S236、原S308、S327、S328、S329、射建公路、S331、三沙公路、S332、草川公路、S333、徐淮盐高速接临海高等级公路及安弶公路;“四联”为S229、S233、S234、徐淮盐高速阜宁连接线。规划总里程约2000公里,规划等级为一级公路。到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有:全面建成G204盐城段、S231盐城段、S326响水段、S327滨海段、S329阜宁段、S331盐城东段、S332大丰段、S333东台段、射阳港连接线、滨海港北疏港公路、大丰港南港区疏港公路,开工建设徐淮盐高速路盐城至大丰港段、阜建高速公路、S234盐城段、临海高等级公路、S226亭湖至大丰段、三沙公路、盐淮高速阜宁连接线、建湖通港公路,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干线公路网络。
内河航运建设。规划逐步形成“一纵十横六联”干线航道网,实现通榆河与京杭大运河顺畅连接,沿海港口、重大经济节点与通榆河
18
之间有便捷的航道沟通。其中:“一纵”为通榆河;“十横”为:灌河、中山河、淮河入海水道、射阳河—阜宝线、建口线—黄沙港、盐宝线、盐邵线—新洋港、刘大线(含兴东线)、泰东线、梁垛河;“六联”为:小中河、通合线、通洋河、盐益线(夹荡港段)、冈沟河、丁溪河—川东港。规划总里程1095公里,其中三级航道378.7公里,四级航道332.4公里,五级航道230.2公里。同时,要加快亭湖、东台、建湖、阜宁等内河港区建设,到2012年,内河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800万吨,并围绕初步形成通江达海的沿海内河水运通道,开工建设大丰港疏港航道、通榆河东台段、刘大线航道整治工程,做好射阳港和滨海港疏港航道与港口建设工作。积极支持亭湖、东台、建湖等有条件的河港按开放口岸标准建设并申报国家二类口岸。
航空港建设。发挥盐城南洋机场一类开放口岸的优势,努力增开新航线,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客货运能力。近期重点开展跑道延长、新建停机坪,实施飞行区改扩建工程,力争开工建设货运专用机坪。2012年完成新机场选址及前期工作,规划按区域性4D级支线机场标准建设,2020年前建成投入运营。
第三节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水资源供给。盐城市域水资源量总体能满足未来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由于供水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供水能力的提高。因此,今后应以强化水资源供给为目标,立足于扩大长江引水,实现三河输水、三区供水;继续完善和扩大京杭运河—淮沭新河供水线、泰州引江河—通榆河供水线的供水规模,规划新建临海引江供水线,形成三条南北向的引江骨干供水线;适当调整供水范围,加强向北调供水区、东引供水区、沿江供水区等3大供水区的供水能力,保障沿海发展水资源供给。到2012年,完成通榆河南延至长江和北延送水工程,抓紧落实泰东河及黄沙港南段拓浚工程和南水北调二期里
19
下河水源调整工程,积极实施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基本建成陈家港区、滨海港区输水支线;完成通榆河富安泵站、大套一站扩容改造,疏浚三仓河、方塘河,下移川东港闸、方塘河闸,从通榆河向大丰、东台沿海地区供水;利用沿海滩涂,建设盐城市区盐龙湖、射阳明湖、滨海银杏湖平原水库和东台市第二水库,增强淡水调蓄能力;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引调水沿线的水资源保护,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提高防洪保安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洪、涝、潮、台等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完成重点海堤达标工程,实施川东港、竹港、利民河、运棉河等区域骨干河道整治工程,继续实施里下游流域“四港”(射阳港、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整治工程,拓浚改造川东港、竹港,扩大排水入海出路。基本完成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新建港城防洪工程同步规划建设。开展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淮河下游防洪标准和建设淮河入海通海航道创造条件。流域防洪标准达到50年至100年一遇,海堤达到防御50年一遇海潮加10级风浪的标准,区域排涝标准基本达到5年至10年一遇。
第四节 能源及电网建设
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2012年建成大丰、响水陆上风场,推进射阳、滨海陆上风场建设,在大丰开展潮间带风场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丰、东台、响水、射阳、滨海海上风场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力争2012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达250万千瓦,其中陆上120万千瓦、海上130万千瓦;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580万千瓦。加快发展风光电产业,利用沿海风电场优势,建设沿海滩涂地面太阳能光伏项目,重点实施“屋顶并网发电工程”和“地面并网电站工程”,实现光伏资源规模化开发。此外,以秸秆、滩涂耐盐作物和海藻为主的生物质能源发展前景良好,规划到“十二五”末生物
20
质能源装机总规模将达39万千瓦。
加快推进重点电力项目建设。近期,重点推进陈家港电厂一期(2×60万千瓦)和射阳电厂“上大压小”工程(2×60万千瓦),以及盐城电厂大型热电机组项目(2×30万千瓦),在2012年前建成投运。规划建设滨海港电厂(2×120万千瓦)、陈家港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大丰港电厂(2×100万千瓦)、射阳港电厂四期(2×100万千瓦)、滨海港和大丰港IGCC(煤、气、化、热、电联产)项目(分别为4×40万千瓦和2×30万千瓦)以及盐城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力争在2020年建成或部分投运。
建设长三角能源供应储备基地。通过上述大型燃煤电厂的建设布局,确立盐城作为长三角电力供应基地地位。同时,依托滨海深水港的优势,规划建设能力为一亿吨的储煤基地和能力为300万吨/年的LNG接受站。为此,要加快2个5万吨级和4个10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以及10万吨级LNG专用码头建设;力争于2013年基本完成储煤基地一期(能力为2000万吨)建设。
完善输变电网络。为适应沿海地区能源基地建设的需求,必须建设可靠性高、结构合理、供电能力强的地区输变电网络。要加快建设500千伏环网,完善提升220千伏和110千伏电网,形成以盐北变、盐都变、盐南变三座500千伏变电站为重要电源支撑,220千伏环网和变电站按北、中、南三片合理布局,110千伏变电站深入负荷中心的网架结构,并逐步建成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沿海智能电网,为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电力接入创造条件。规划到2012年,重点建设50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2台,容量200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320公里;220千伏变电所13座,主变26台,容量510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687公里;110千伏变电所59座(其中有31座为35千伏变电所升压改造),新增主变容量1358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线
21
路693公里。
22
第五章 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是盐城沿海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建设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具有盐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既是盐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提升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推动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第一节 先进制造业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汽车、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及化工是盐城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都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在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做大做强,到2012年形成销售“千亿级”的产业规模。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业。依托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悦达专用车、中大汽车和奥新新能源汽车公司,以建设江苏省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为目标,按经济型轿车和中档轿车的市场定位,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实施东风悦达起亚第三工厂项目,积极推进奥新公司电动车、中大公司新能源客车、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和国际汽车试验场项目,创造条件发展中重型卡车及发动机,建设国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制造试验基地。规划到2015年形成70万辆产能。
——纺织服装工业。以建设苏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为目标,加速纺织原料的更新换代,加强薄弱环节(织布和染整)的开发能力,推进生态染整集中区建设,提升技术装备和产品档次,重点发展新型纺织面料、茧丝绸面料、家纺和产业用布,打造一批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形成花、纱、布、染、服装协调发展的纺织—服装体系,实现从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过渡。
——装备制造业。以石油机械、数控机床、船舶、港口机械、鞋业机械、农业机械、纺织机械、专用机械为重点,提升装备制造业规
23
模和产品档次。重点建设响水灌河沿岸船舶修造业、建湖石油装备产业园和大丰专用机械产业基地,其中船舶修造业到2012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
——化工产业。在做大做强海洋化工的基础上,向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延伸。盐化工依托陈家港化工集中区、滨海化工园区和阜宁盐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离子膜烧碱,规划建成全省最大的烧碱生产基地,副产的氯气用于生产农药、医药中间体及石化产品。在大丰港、射阳港与陈家港,利用进口的重油为原料,依托大丰石化产业园和射阳港石化产业园,通过裂解生产乙烯、丙烯等有机化工原料,作为生产合成橡胶(丁苯橡胶)和合成纤维的原料。此外,滨海港利用煤炭储运基地优势,发展煤化工(煤制油)产业。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电子信息产业,鼓励发展新材料、新医药产业。按照“有规划、有园区、有龙头、有品牌”的要求,突出抓好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产业化示范项目,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的产业基地。规划到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15%左右,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及所占比重分别提高到2500亿元和20%左右,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产业链条完整的新兴产业体系。
——新能源产业。围绕打造国家级风电产业基地、盐城市区规划建设占地10平方公里的江苏华锐风电产业园,发展以国家级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兆瓦级以上风电整机及齿轮箱、发电机、电控设备、轴承、大型塔筒、大型叶片为主的产业链关键部件,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规划建设金风科技大丰风电园,发
24
展风机制造、风电人才培训及产业服务;以上海电气为龙头,规划建设东台风电产业园,发展3.6兆瓦海上风机、塔筒、叶片、海底电缆等;规划建设阜宁风电产业园,发展叶片、风塔、齿轮箱、轴承、铸锻件、控制系统及总装等风电装备制造;射阳县规划在射阳港建设占地3平方公里的华锐风电产业整机组装和装运基地。此外,在东台、大丰、射阳、响水陆上风电场内规划建设沿海风光电互补产业示范基地,以光伏电站建设带动光伏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形成500亿元销售规模,风电装机容量达250万千瓦,风电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2015年分别提高到1000亿元、580万千瓦和800亿元。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也从2012年的15万千瓦、销售产收入5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0万千瓦和200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在亭湖区建设盐城环保产业园,总面积5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26平方公里,启动区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设备、空气及水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设备及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的工程方案设计、承包及产品研发等,目标是建成为国家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同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规划建设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园和亭湖LED光伏产业园,重点推进背光源、平面光源、LED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争建成为全国绿色照明最大的产业生产集散基地,其中明管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规划建设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主要生产各类环保滤料,力争建成全国品牌最优、规模最大的环保滤料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规划到2012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形成400亿元销售规模,2015年突破1000亿元。通过加快发展环保与节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力争将盐城建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示范基地。
——海洋生物产业。发挥盐城海洋资源优势,以产业化、基地化
25
为方向,以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为依托,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优质种苗繁育、海洋药物、海洋生物酶、海洋保健功能食品与海洋生物质能源等。规划在大丰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建设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江苏沿海海洋生物产业园,力争2012年建成启动区,2015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电动汽车产业。积极推进悦达起亚、奥新、中大公司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规划在盐城经济开发区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园,园区占地2000~3000亩,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整车、动力模块系统等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推进产业化进程,力争到2015年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抓住我国“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的重要机遇,依托盐城经济开发区在建的盐城国际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通过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软件企业和信息服务商,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及中间件产业化,努力将盐城打造成为苏北地区一流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2015年达50亿元。规划在高新区建设盐都电子信息产业园,园区占地5.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通讯设备、集成电路和汽车电子产品。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2015年达80亿元。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按照区域的比较优势和现有基础,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实行错位竞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培育汽车、软件、光伏、物流四大特色产业;盐都区重点培育风电装备、电子信息特色产业;亭湖区重点培育环保、光伏等特色产业;东台市重点培育绿色食品、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特钢、新材料、不锈钢制品等特色产业;大丰市重点培育石化新材料、风电装备、木材、新医药等特色产业;建湖县重点提升石油装备制造、节能电光源等特色产业;射阳县重点
26
发展纺织、染整、港口机械、林纸、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阜宁县重点发展风电装备、盐化工、光伏、化纤等特色产业;滨海县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医药、泵阀等特色产业;响水县重点发展船舶制造、基础化工、林纸等特色产业。
第二节 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一基地三园区”建设为载体,将盐城建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
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发展畜牧业、渔业、生态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提高其在大农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坚持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在巩固提高粮、棉、油、蔬菜、生猪、家禽、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级1000万亩标准化商品粮生产基地、300万亩优质棉花基地、150万亩标准化双低油菜基地;着力打造长三角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成170万亩设施蔬菜、1000万头生猪、3亿只家禽、80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重点培植50万亩甜叶菊、50万亩中药材、10万亩海水灌溉和盐土农业示范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远洋渔业,建设120万亩高效设施渔业养殖基地,提升黄沙港国家级中心渔港发展水平,积极申报弶港和斗龙港为国家中心渔港。积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农业观光和休闲景点通过完善提升后增至80个。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建设大丰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到2012年,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核心区土地面积15万亩以上,辐射带动面积100万亩以上。启动射阳外向
27
型农业示范园区和阜宁县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
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以打造千亿元农产品加工工业为目标,各县(市、区)均规划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区),培育一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重点建设亭湖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争取建成响水国家级农副产品加工及研发中心。力争国家级龙头企业从2008年的4家增至2012年的10家,省级龙头企业相应地从28家增加到50家。
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加快农产品专业与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原则上每个县(市、区)都建1个,重点建成亭湖国家级华东农产品交易市场(占地1000亩)、射阳富民农产品市场、建湖农产品物流园区,进一步壮大阜宁粮食交易市场、射阳华东水产品交易市场、东台华东山羊市场、大丰东沙紫菜交易市场等一批省级批发市场。到2012年建成一家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5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
第三节 现代服务业
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和重点站场,加快物流基地建设。打通以大丰港区为中心的沿海物流通道和以盐城现代物流园区为中心的204国道物流通道,建设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物流园区、盐都医药物流中心、江苏里下河物流园区、射阳海产品物流中心、东台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滨海能源化工物流中心等10个专业物流中心,将盐城建成长三角北翼重要的物流基地。
积极发展创意设计和会展产业。加快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服务业集聚区和城南新区科教城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建设,着力培育汽车创意设计载体和专业服务外包基地。以打造区域会展品牌为目标,以农副产品、汽车、石油机械和湿地生态旅游等特色产品为主要对象,引进国
28
内外著名会展公司,定期举办综合或专业会展,在提高盐城知名度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以打造长三角北翼金融高地为目标,规划建设市区城南金融集聚区、内港湖中心商务商贸区,鼓励和吸引国内开发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产业基金、创投公司与各类中介企业来城南新区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鼓励金融保险业同现代物流、研发和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实行跨行业的联合与重组。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绿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蓝色”海滨风光旅游资源、“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旅游资源和“白色”海盐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以“水绿盐城、湿地之都”为主题,发展海滨旅游、湿地旅游、红色旅游,加快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大纵湖、九龙口、东台西溪、射阳河口、阜宁金沙湖等景区的新建和改扩建步伐,规划建设丹顶鹤国家旅游度假区和麋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努力将盐城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2012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30亿元;2020年分别增至4000万人次和400亿元。
29
第六章 城镇化与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臵,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
第一节 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据预测,盐城市域常住人口2012年为774万人,2020年为788万人,相应地城镇化水平分别为53%和65%。
优化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按照都市区—县(市)城区和沿海港城—重点镇—一般镇构建沿海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体系。重点发展都市区,优先发展沿海港城,积极发展县城城区,稳步发展重点城镇,引导发展一般城镇。形成由1个特大城市(盐城都市区)、1个大城市(东台市区)、6个中等城市(大丰市区、滨海县城、射阳城区—射阳港城、建湖城区、阜宁城区、响水城区)、4个小城市(大丰港城、滨海港城、陈家港城、弶港新城)、25个重点镇和60个一般镇构成的六级规模结构体系。规划到2012年,盐城都市区人口为110万人,东台市区为32万人,大丰、滨海、射阳、建湖及阜宁城区均达到20万人以上;到2020年,盐城都市区人口增至130万,东台市区为50万,大丰市区为35万,射阳城区—射阳港城和建湖城区为35万,滨海城区及阜宁城区为30万,响水城区为25万。
加快发展盐城都市区。为了更好地发挥都市区在盐城沿海发展中的核心与引领作用,增强其对沿海地区和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按照先进、创新、低碳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以汽车、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海洋生物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30
近期重点推进城南新区开发,建设城南科教城,中远期依托经济开发区和韩资密集区,积极向东扩展。
推进沿海港城建设。充分发挥港城对港口、临港产业的服务支撑作用,以“功能优化、特色鲜明”为目标,科学编制港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启动区建设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立足于高起点规划、高目标定位、大力度推进。港城建设中应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道路、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统筹港城、港口、临港产业区开发建设,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格局;结合港城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地域特色,培育特色产业,提升港城品位,营造各具特色的港城风貌;加快港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将港城建成为公共服务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到2012年,港城建设框架基本拉开,启动区基本建成,功能服务基本配套。并在大丰等条件较好的港城,建设区域性的会展中心及商务、酒店等功能的大型公共设施,为举办沿海发展论坛、经贸洽谈等大型商务活动提供平台。
——大丰港城。该港城作为盐城都市区东端的节点城市,按新城中心及新型工业港城的职能定位,建成服务于盐城港主港区和周边省、地市,以能源、石化、港口物流、生态旅游等临港产业为主的海滨新城。大丰港与中心城区呈双组团式空间结构,港城与港口产业区的关系为平行式布局。2012年建设用地7平方公里,人口5~7万人;2020年人口达15万人。
——射阳港城。按照城市新区中心和新型港口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建成以服务能源、食品加工、石化、港口机械、生态旅游及河海联运为一体的海滨新城。港城与县城对接,逐步实现一体化。在金海岛建设临港综合服务区,为港口、临港产业提供服务。2012年,港城建设用地7平方公里,人口6万人,2020年达10万人。
——滨海港城。按照滨海县域副中心、新型港口工业城市发展定
31
位,建成以服务于能源、石化和物流等临港产业为主的海滨新城。港城依托滨海港镇建设,与县城的空间结构为哑铃式,港口与港城布局关系为平行式,即东港西城。2012年港城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2020年人口达12万人。
——陈家港港城。按照响水县域中心、新型工业港城的发展定位,结合陈家港镇搬迁改造,建成以服务于能源、化工、造船及物流等临港产业为主的滨河新城。港口布局结构为横向平行式,即北港南城,北部为港口和临港产业区,中间为港城,南部为化工园。2012年港城建设用地7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2020年人口10万人。
——弶港新城。按照建成为省级生态集聚区、现代化渔港和滨海生态旅游城、东台市域副中心的定位,以弶港镇为基础,以临港经济区为依托,规划建设以绿色产业、休闲度假为主的宜居新城。同时,利用沿海滩涂围垦,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同时启动临海新港城建设。采用港城一体式结构。2012年港城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2020年人口达10万人。
为加快港城建设,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外资通过BOT、BT、TOT等多种方式参与港城建设;加强银企、银政合作,为港城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对港城土地实行计划单列,满足港城建设需要,省供土地指标优先向港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倾斜。
第二节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建立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加快建立以盐城都市区为核心、县(市)城为枢纽、城镇为主要节点、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为基础的四级城乡建设体系,统筹安排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用地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协调,提高规划编制的公开性、透明性和群众的参与度,加快规
32
划实施的法制化进程。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交通、市政公用、水利、电力、电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道路、供水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衔接,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逐步实行城乡垃圾统一收集处理,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城市优质社会事业资源进入农村,逐步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务。
推进城乡就业社保一体化。统筹管理城乡人力资源,围绕劳有所得,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围绕老有所养,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和做实个人账户,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围绕病有所医,建立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拓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并轨。规划到2012年,全市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三大保险覆盖面达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繁荣和农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近期加快推进九龙口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推进盐东镇、郭猛镇等1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和潘黄镇仰徐村、新兴镇同兴村等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到2012年,在全市50个重点镇全面启动,各试点集镇集聚镇域人口达50%。同时,要结合滩涂围垦开发,编制村庄规划,调整优化农村居
33
民点布局。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全面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规划到2020年,全面完成中心村和社区建设,农村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民收入达到富裕型小康水平。
34
第七章 沿海滩涂资源的综合开发
发挥盐城沿海滩涂资源面积大、淤长快、生物多、气候佳等优势,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适度综合开发,对有效拓展盐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整体经济实力、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综合开发利用原则
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恢复措施可行的前提下,近期重点对潮上带和潮间带高程在理论基准面2米以上的海域滩涂(包括近岸边滩和岸外辐射沙洲)进行围填开发,将围垦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严格保护现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有污染的项目进入沿海滩涂农业规划区;坚决制止对海洋海涂生物资源的掠夺式采捕,严格执行对禁捕区和禁捕期的相关规定;在海水养殖、滩涂种植中要积极推广生态技术;科学规划海堤平面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洋自然岸线、海域功能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坚持滩涂资源的综合开发。对围填形成的土地资源,坚持以综合开发为方向,统筹考虑农业开发、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发展临港产业和港城建设。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类用地比例,其中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分别占围填面积60%、20%和20%左右。
坚持滩涂匡围和已围垦区同步开发。在科学匡围滩涂时,要重点选择最具开发条件的岸线,率先启动,集约开发,以提高滩涂开发的整体效益。同时,要通过增加投入、改善配套条件等措施,同步开发利用存量滩涂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
坚持拦沙造地和疏通水道相结合。通过对辐射沙洲的围垦,使“沙
35
洲更高、港槽更深”。离岸沙洲围垦布局,尤其是促淤导堤布局,不仅要保护现有深水大港资源,而且要创造更多、更深的深水岸线资源;不仅要改善大丰港现有海港条件,而且要挖掘高泥-东沙、废黄河口等潜在深水大港资源。
第二节 开发规模、时序与重点区域
按照《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开发规划(2009-2020)》要求,到2020年盐城沿海将新辟垦区10个,围垦总面积136.5万亩。根据滩涂开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拟分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近期:2009~2012年。规划垦区6个,围垦面积54万亩,分别为:①运粮河口-射阳河口垦区2.5万亩;②四卯酉河-王港垦区3.5万亩;③王港-川东港垦区3.5万亩;④条子泥(梁垛河-方塘河)垦区40万亩。⑤川东港口—新滩港口1万亩;⑥川东港口—东台河口3.5万亩。
中远期:2013~2020年。完成围垦面积82.5万亩。其中灌河口-三圩盐场垦区1.0万亩,双洋河口-运粮河口垦区1.5万亩,四卯酉河-王港垦区5.5万亩,王港-川东港垦区6.5万亩,运粮河口-射阳河口3万亩,方塘河-新川港垦区5万亩,东沙垦区32万亩,高泥垦区28万亩。同时,综合开发利用已围滩涂,努力提高围垦的效益。
为确保上述围垦方案的顺利实施,规划配套新筑海堤305公里和促淤导堤155公里,建设大桥2座。
第三节 综合开发利用模式
盐城沿海到2020年规划开发的136.5万亩滩涂中,农业用地81.9万亩,主要用于水产养殖业、种植业、林草业;生态用地27.3万亩,主要用于扩大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水域和建设沿海防风林、护岸
36
林草,维护海岸生态平衡;建设用地27.3万亩,主要用于城镇、港口和临港产业、旅游度假服务区建设。其开发利用模式为:
渔业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规划建立滩涂渔业示范区,调整更新养殖模式,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广高涂蓄水养殖、海水和淡水基地养殖、农业和渔业立体养殖,大力发展规模化、工厂化养殖,通过扶植拳头产品,创造渔业品牌,形成水产品生产加工体系。
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开发利用模式。实施成片开发、成片租赁,以粮油、蔬菜、棉花、瓜果、中药材、花卉等为重点,加强对耐盐、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外向型现代农业,把沿海滩涂建设成为江苏省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生态高效林草业开发利用模式。规划在已开发区域营造沿海防护林带,在新开垦地实行植苇等生态恢复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形成沿海绿色长廊。充分利用沿海滩涂自然牧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人工草场,种植苜蓿、黑麦草、三叶草等,大力发展优质山羊、奶牛等。
生态旅游开发利用模式。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大力开发盐城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将围垦的边滩和沙洲(尤其是生态用地)作为盐城市生态景观体系中重要的节点,重点建设丹顶鹤国家旅游度假区和麋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有特色、有规模、高质量的寓保护和开发为一体的滨海旅游风光带。
港口-城镇-产业集聚区开发利用模式。规划5万亩新围垦土地优先用于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陈家港等港区的建设;5万亩土地用作港城居住用地、港口和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住宅用地,以及建设海滨旅游度假服务区;12.8万亩土地用于工业建设。其中:响水围
37
垦区重点发展能源、造船、海洋化工等,滨海围垦区重点发展能源、煤化工、医药,射阳围垦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船舶修造、造纸等,大丰围垦区重点发展石化、木材加工、医药、海洋食品等,东台围垦区重点发展临港产业。
第四节 创新综合开发利用机制
积极探索“市场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园区化运作”的滩涂综合开发利用新机制,为全省大规模滩涂开发提供有益经验。明确围垦开发主体,匡围工程由政府主导,并服从市、县政府统一管理,开发利用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市、县通过建立投融资平台,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近岸边滩围垦以县(市)政府为主,鼓励内陆县(区)、大型国有企业参与投资,吸收社会投资主体参股;岸外海域海滩围垦以省为主,市和沿海县积极参与。
38
第八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提高盐城沿海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生态建设的重点
围绕建设“水绿”盐城、生态盐城、东方湿地之都目标,构建“两纵八横”生态水景体系,营造“一核两带、六极七点”的生态景观体系,着力保育湿地生态环境;加快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工业园、生态农场等创建活动,尽快将盐城市各县市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市,将盐城市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城市。
构建“两纵八横”的水景体系。“两纵”是指通榆运河和沿海岸线。在通榆运河两侧各建设100米宽的绿化带,构成内陆生态廊道。在海堤公路两侧各建50米宽绿色屏障,构成滨海生态廊道。
“八横”是指灌河、中山河、淮河入海水道、射阳河、新洋港、斗龙港、东台河、三仓河等主干河流。在河道两侧各建设不少于50米宽的防护林,形成横向的生态廊道
构建“一核两带、六极七点”的生态景观体系。“一核”是指由盐城市区和大丰市区共同组合而成的“城市生态核”;“两带”是指由沿海高速公路和徐大高速公路组成的“X”型绿带;“六极”是指由响水县城、滨海县城、阜宁县城、射阳县城、建湖县城、东台城区组成的6个生态极;“七点”是指沿海5大战略点和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陈家港城、射阳港城、滨海港城、大丰港城、弶港新城、丹顶鹤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
39
保育湿地生态环境。重点建设大纵湖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马家荡及九龙口自然保护区,并将其同周边毗连的兴化、宝应在内的泛射阳湖湿地一起,列为苏北地区的重点内陆湿地生态保护区。加强对射阳、大丰、东台沿海滩涂湿地与沼泽生态系统的保护,在考虑优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滩涂围垦,避免海滨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积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将湿地内野生动物的重要繁殖区及栖息地等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划定为禁止开发区,其余区域为限制开发区,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
全力保护好丹顶鹤及麋鹿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按照“强化核心区、优化缓冲区、调整实验区”的基本思路,启动实施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工作。全力保护好丹顶鹤、麋鹿等珍稀动植物资源,建设野生动物繁育基地和珍稀植物培育基地。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及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列为禁止开发区,试验区为限制开发区。在禁止开发区内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活动,限制开发区内禁止滥开滥垦、滥采滥伐等活动;禁止一切可能损害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对象、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开发建设活动;在自然保护区组织参观、旅游活动,必须按照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方案进行,禁止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或搬迁。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盐城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省级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设生态补偿专项科目,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政府和当地居民实施生态补偿,用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和湿地生态保护水平。建立河流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制度,明晰跨界河流水质保护责任,安排专
40
正在阅读:
盐城市沿海发展规划纲要05-24
广告公司员工管理条例05-30
关于写景的好句好段02-21
数学知识点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蒋庄矿区学校届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解析)10-19
我的植物朋友作文400字07-04
复函的格式02-06
跨境人民币业务考试题库09-17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作业06-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盐城市
- 纲要
- 发展规划
- 沿海
- 教学反思--生物老师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标志
- 基于Proteus的LM3S315的数据 - -毕业设计 - 图文
- VFP程序设计复习222
- 类比推理基础
- 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 电子科技大学2018级MBA公益活动通知
- 中国村落类型分析视角
- 2011年6月证券交易真题及答案详解
- 2015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常问问题
- 九三班班级文化
- 浅谈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证券行业现状与盈利简析
- 重力势能学案
- 研究风景园林施工及养护技术
- 2013NFL UFFL Rules大场地版 - 图文
- 基于PLC的自动售货机毕业论文 - 图文
- 社会实践调查 - 人文素养调查统计(网络调查) - 图文
- 浅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与对策
- 衬氟对夹式蝶阀-D371F4衬氟对夹式蝶阀 - 图文
- 读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