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考试选择题精选

更新时间:2023-10-02 00: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A 2.A 3.B 4.A 5.B 6.C 7.A 8.B 9.B 10.C 11.A 12.A 13.A 14.B 15.A 16.A 17.D 18.A 19.D 20.A 21.D 22.B 23.B 24.A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 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 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 )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

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创造者 B.继承者 C.主要内容 D.阶级属性

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

19.马克思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人格 B.崇高理想 C.奋斗精神

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

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C.剩余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22.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23.( )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 A.《共产党宣言》 B.历史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 D.《资本论》

2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辨析题

(要

1.

2.

3.

观条件

4.

种意识

5.

承的理

6.

7.

8.

9.

风顺的

论述题

1.

2.

3.

4.

5.

6.

材料分

的情况

完全正

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着发展

握政权

特别是

来达到

第248

我们当

打破了

年的斗

讨(参

马克思

1.哲学是 (1.C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3.A )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D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4.B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5.A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6.B )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7.B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8.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9.C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10. A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11. C )

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 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 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

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12. B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13. A )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14. B )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

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15.

C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16.A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A. 联系的方法 B. 发展的方法 C. 实事求是的方法 D. 矛盾分析法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18.B )

A. 可知性 B. 客观性 C. 偶然性 D. 随机性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9.A )

17.D 17. 18. 19.

A. 社会规律的历史性 B. 自然规律的不可重复性

C. 社会规律的间断性 D. 自然规律的盲目性

2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20.A )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21.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这是根本错误的,原因在于(21.C A.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

B.人的理性受到情感的作用

C.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D.人的情感也为自然立法

22.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22.C )

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 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23.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这种说法违背了(23.C ) 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 B.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D.社会规律的差异性

24.“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24.D )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辨析题

(要求

1.哲

2.意

3.唯

4.事

5.唯

6.肯

7.“

8.“

9.“

10

论述题

1.

2.

3.

社会主

4.

和前进

5.

6

材料分

下 材为,整末—— 材物质的立,两

材具体样一切物——十

根(((

单项选择题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

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1.C )

A.不可知论 B.唯实论 C.可知论 D.辩证法

2.“我思故我在”是( 2.D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3.A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6.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

17.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 A.改造自然 B.适应自然

C.制造工具 D.控制自然

18.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20.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2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2.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2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24.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25.社会存在是( )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辨析题

(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论述题

1.

2.

的“中

3.

4.

5.

6.

现实意

7.

作用的

8.

革的必

材料分

同种类

敢使他

主张要

种由二

脑中,

换方式

的经济

版,第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4.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4.C)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5.C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6.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8.D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9.C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10.A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11.B)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12.A )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13.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13.B)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14.B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 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

15.感觉、知觉、表象是(15.A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16.C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17.C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从实践中得出可靠的结论

18.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相对性

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19.A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普遍性 C.能动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2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20.D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2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21.A )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C.真理是对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具有绝对性,谬误具有相对性

2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22.C )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23.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3.C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 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辨析题

(要求

1.一切2.真理3.实践4.“仁5.马克6.没有7.绝对

论述题

1.样的错

2.意义。

3.要意义

4.的意义

5.的认识

6.

材料分

下 一新店,候选人购买力调查法调查(人基本只是对个小区

根1.2.

单项选择题-1

(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1.B 2.C 3.B 4.C 5.D 6.D 7.A

8.A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C 16.D 17. C 18. C 19.A 20.A 21.D 22.A 23. A 24.C 25.B 26.B )

A.地理环境 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4.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人们的阶级关系

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 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

7.国家是代表( )

A.统治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8.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0.“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

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1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3.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 )。 A.产业革命 B.思想革命 C.政治革命 D.经济革命

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rt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