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更新时间:2023-09-28 11:09:01 阅读量: 调查报告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前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单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抽出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以弥补学校教学的缺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备了识字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以涉猎大量的阅读材料。

但是在高中实习期间,我发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低,他们阅读书籍相当有限,以至于在答灵活性的主观题时,材料不能信手拈来,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凑合答题。为了探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改变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我利于实习之便进行了此次关于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调查。

一、高中生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在宁夏银川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一)班实习期间,主讲巴金的《小狗包弟》,当我提问学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于《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则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了解的那部分的学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并没有全部涉猎阅读,这让我发现,当代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过分的强调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于教科书以外的阅读书籍,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品读。于是我决定在我实习期间借助于学生这一模板,探究一下当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习惯,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更是小说、现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阅读。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都反应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是这份调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后我决定从古诗入手,调查高中生的古诗阅读情况。

期中考之后,我借助实习批卷子的职务之便,对于高一年级期中考的一道题进行了统计,因为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年级组班级较多,而卷子并非全在我手里,于是我对高一(一)和高一(九)两个班共112人的试卷第二十九题进行了调查统计。

第二十九题的题目是:请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从题型来看,这是一道仿句题型,而仿句,我们是从小学就接触的。小学一年级,我们称之为“写话”,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然后二年级,开始练习造句,从三年级开始成为习作。这是从基础阶段就打下的基础,写句子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得满分的学生只有19人,也就是说得满分的学生只占近17%。剩下83%的学生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分。这83%共93人,其中大量学生填空填不满,题目要求要仿写四句,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三句,留下的一行就空着。54个人的都有空白,有的空了一句,有的空了一格,有的空了几格,这样的学生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8%,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意味着有一半的学生对于我国古代诗人、诗歌了解少之又少。5%的学生一个空都没有填,脑袋中古诗空空如也。52个人虽然填满,但是33个人的仿句却因为诗人与朝代有出入、作家作品不匹配,措辞不优雅等等原因不得不失分。

通过以上数据,我总结了他们对于古代诗歌阅读的情况:

(1)阅读量极少,知识狭隘。在试卷的批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填空的诗人都仅限于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陆游、卢照邻、文天祥这些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却无人问津。阅读面的狭窄不仅体现在诗人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诗人诗作的抉择上。对于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成为高中生填空青睐的独特对象。而对于李白,学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等太过普遍的古诗上。但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笔下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沈园二首》、《示儿》等等著名古诗却受尽冷落。

(2)朗读背诵不精准。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静夜思》却写成《望月》,让我批改的时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狭隘的诗歌阅读感到悲哀。《静夜思》本来小学就学过,但是这种低级错误却在高中阶段屡犯,实在是不应该。不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但是有的学生睁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关史》,这极少数的学生让我胆战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写《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张冠李戴给李白,王维笔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长恨歌》变成了韩愈的代表作……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最后,诗人朝代无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飞,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孟浩然、王昌龄、王维、白居易等等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这种常识性的知识却发生如此之大的纰漏,让阅卷老师欲哭无泪。

(3)阅读素材质量偏低,词语积累每况日下。例句中给出“精忠报国”、“情真意切”、“壮怀激烈”词语用来形容诗人诗作的恢弘磅礴。身为高中生,四字成语的积累应该不构成巨大威胁,即使使用的成语大众化,但是也不至于空白,但事实上学生们使用的成语、形容词不尽人意。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扩充自己的句子。像饱经风霜、艰苦卓绝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一触即发、 朝不虑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命悬一线 、 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语,没有几个学生精准运用。

以上三点通病让学生在答题上应付差事,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独特的创造性。仿写之句食之无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阅读现状的原因

1、阅读兴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比如近几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说、盗墓小说等等这些都迷得高中生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之前图书市场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对于古代诗歌散文,由于典故难懂、意象难懂、格律难懂等原因,中学生没有过于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不能驾驭,更不用谈及领悟了。诗的格律虽然来来去去都是四种格式的排法,但“粘”“对”“拗”“救”有难度;词单单词牌就有千多种,不同词牌都有不同要求。这些和网络上的小说对比,中学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

2、没有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份中学生在需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3、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

第二篇: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前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单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抽出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以弥补学校教学的缺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备了识字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以涉猎大量的阅读材料。

但是在高中实习期间,我发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低,他们阅读书籍相当有限,以至于在答灵活性的主观题时,材料不能信手拈来,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凑合答题。为了探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改变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我利于实习之便进行了此次关于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调查。

一、高中生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在宁夏银川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一)班实习期间,主讲巴金的《小狗包弟》,当我提问学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于《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则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了解的那部分的学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并没有全部涉猎阅读,这让我发现,当代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过分的强调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于教科书以外的阅读书籍,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品读。于是我决定在我实习期间借助于学生这一模板,探究一下当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习惯,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更是小说、现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阅读。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都反应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是这份调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后我决定从古诗入手,调查高中生的古诗阅读情况。

总结了他们对于古代诗歌阅读的情况:

(1)阅读量极少,知识狭隘。在试卷的批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填空的诗人都仅限于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陆游、卢照邻、文天祥这些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却无人问津。阅读面的狭窄不仅体现在诗人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诗人诗作的抉择上。对于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成为高中生填空青睐的独特对象。而对于李白,学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等太过普遍的古诗上。但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笔下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沈园二首》、《示儿》等等著名古诗却受尽冷落。

(2)朗读背诵不精准。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静夜思》却写成《望月》,让我批改的时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狭隘的诗歌阅读感到悲哀。《静夜思》本来小学就学过,但是这种低级错误却在高中阶段屡犯,实在是不应该。不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但是有的学生睁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关史》,这极少数的学生让我胆战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写《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张冠李戴给李白,王维笔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长恨歌》变成了韩愈的代表作……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最后,诗人朝代无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飞,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孟浩然、王昌龄、王维、白居易等等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这种常识性的知识却发生如此之大的纰漏,让阅卷老师欲哭无泪。

(3)阅读素材质量偏低,词语积累每况日下。例句中给出“精忠报国”、“情真意切”、“壮怀激烈”词语用来形容诗人诗作的恢弘磅礴。身为高中生,四字成语的积累应该不构成巨大威胁,即使使用的成语大众化,但是也不至于空白,但事实上学生们使用的成语、形容词不尽人意。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扩充自己的句子。像饱经风霜、艰苦卓绝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一触即发、 朝不虑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命悬一线 、 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语,没有几个学生精准运用。

以上三点通病让学生在答题上应付差事,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独特的创造性。仿写之句食之无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阅读现状的原因

1、阅读兴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比如近几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说、盗墓小说等等这些都迷得高中生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之前图书市场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对于古代诗歌散文,由于典故难懂、意象难懂、格律难懂等原因,中学生没有过于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不能驾驭,更不用谈及领悟了。诗的格律虽然来来去去都是四种格式的排法,但“粘”“对”“拗”“救”有难度;词单单词牌就有千多种,不同词牌都有不同要求。这些和网络上的小说对比,中学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

2、没有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份中学生在需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3、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

首先,高一学生虽然还没有面临高考,也没有高二的月考,但是他们却面临着会考,所以学生把心思都花在了教科书的学习上。其次,高一学生还没有分科,他们学习的科目是全科,学习负担沉重,作业繁多,没有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最后,对于高考来说,有规定的68篇必备古诗,所以高中生普遍轻视古诗的重要意义。

三、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古诗的诵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高中生的语言能力完全可以驾驭古诗,但是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现在高中生语文阅读面狭隘的囧态。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应该奉行以下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硬性灌输只能打造出学习机器。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创设情景。每天早上可组织学生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让校园里书声朗朗;当学生在学校操场活动时,四周的墙壁上所描述的唐诗中美丽景色,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学楼的走廊里,悬挂的一帧帧制作精美的诗配画;橱窗里展出的一幅幅,或苍劲挺拔或柔美潇洒的师生共同书写的诗词歌赋,也能使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自办学以来,一直有课前十分钟的传统,每周三的课前十分钟都是古诗文鉴赏,而这样的鉴赏不是说全校都鉴赏一篇古诗,而是每个班级按照学号每个同学准备古诗,然后在十分钟里与同学交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使得学生分享到了知识,扩宽他们的古诗文知识面。除此以外,该校还在校门口树立展板,展板每周一换上新诗,也是交由每班。每班挑出书法好的学生一名,绘画好的学生一名,二人协作完成一幅古诗绘画,然后挂在展板上,供全校师生观摩。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当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炽热追求古代文学。整个校园都有沉浸在古诗文的书香氛围中。

2、试卷设计题型扩宽。

高考内容规定了必背古诗文六十八篇,这就误导学生除此六十八篇外无需了解。这是大错特错的。即使不能全盘背出,但是作者的朝代与代表作还是必须掌握的。身为高中生,李白的代表作还仅限于《静夜思》,这是肤浅的。不考就不看,这是高中生的通病,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语文试卷设计不仅要在填空与默写中反应古诗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应该在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中通过仿句、仿写来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

3、老师在上课时候,可以引据经典,或许只是一句有名的诗句,或许是从古诗中挖掘的一个典故,甚至只是诗歌中一个生动的字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的练习。利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思想、情绪、感情是诗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氛围。如为其配上一首优美的曲子,为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卷,或为其增设一段慷慨激昂的导语等等,使得诗情画意相结合。

结语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认识到提高高中生的古诗文的阅读量迫在眉睫。高中生的古诗阅读量每况日下,高中生对于著名诗人及其朝代、代表诗歌作品,混搭穿越的把戏层出不穷。我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阅读兴趣有偏差,其次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是时间不容许。为此我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但是纸上谈兵的调查报告如果不付诸行动,也不过是一纸文书。

身为一个准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履行教书的义务,更担当着育人的责任。只有流传的才是经典的,从古诗中取其精华,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学习古代人的诗书礼仪,满腔的爱国热情。这对于不论是在职教师,还是即将踏上教师行列的各位老师,都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前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色彩斑斓的世界文化,单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抽出自己的时间大量阅读,以弥补学校教学的缺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备了识字能力与理解能力,可以涉猎大量的阅读材料。

但是在高中实习期间,我发现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较低,他们阅读书籍相当有限,以至于在答灵活性的主观题时,材料不能信手拈来,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凑合答题。为了探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改变高中生的阅读现状,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我利于实习之便进行了此次关于高中生阅读能力的调查。

一、高中生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在宁夏银川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一)班实习期间,主讲巴金的《小狗包弟》,当我提问学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于《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则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了解的那部分的学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并没有全部涉猎阅读,这让我发现,当代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过分的强调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于教科书以外的阅读书籍,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品读。于是我决定在我实习期间借助于学生这一模板,探究一下当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习惯,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更是小说、现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阅读。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都反应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是这份调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后我决定从古诗入手,调查高中生的古诗阅读情况。

期中考之后,我借助实习批卷子的职务之便,对于高一年级期中考的一道题进行了统计,因为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高一年级组班级较多,而卷子并非全在我手里,于是我对高一(一)和高一(九)两个班共112人的试卷第二十九题进行了调查统计。

第二十九题的题目是:请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从题型来看,这是一道仿句题型,而仿句,我们是从小学就接触的。小学一年级,我们称之为“写话”,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然后二年级,开始练习造句,从三年级开始成为习作。这是从基础阶段就打下的基础,写句子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得满分的学生只有19人,也就是说得满分的学生只占近17%。剩下83%的学生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分。这83%共93人,其中大量学生填空填不满,题目要求要仿写四句,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三句,留下的一行就空着。54个人的都有空白,有的空了一句,有的空了一格,有的空了几格,这样的学生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8%,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意味着有一半的学生对于我国古代诗人、诗歌了解少之又少。5%的学生一个空都没有填,脑袋中古诗空空如也。52个人虽然填满,但是33个人的仿句却因为诗人与朝代有出入、作家作品不匹配,措辞不优雅等等原因不得不失分。

通过以上数据,我总结了他们对于古代诗歌阅读的情况:

(1)阅读量极少,知识狭隘。在试卷的批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填空的诗人都仅限于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陆游、卢照邻、文天祥这些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却无人问津。阅读面的狭窄不仅体现在诗人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诗人诗作的抉择上。对于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成为高中生填空青睐的独特对象。而对于李白,学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等太过普遍的古诗上。但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笔下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沈园二首》、《示儿》等等著名古诗却受尽冷落。

(2)朗读背诵不精准。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静夜思》却写成《望月》,让我批改的时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狭隘的诗歌阅读感到悲哀。《静夜思》本来小学就学过,但是这种低级错误却在高中阶段屡犯,实在是不应该。不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但是有的学生睁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关史》,这极少数的学生让我胆战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写《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张冠李戴给李白,王维笔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长恨歌》变成了韩愈的代表作……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最后,诗人朝代无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飞,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孟浩然、王昌龄、王维、白居易等等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这种常识性的知识却发生如此之大的纰漏,让阅卷老师欲哭无泪。

(3)阅读素材质量偏低,词语积累每况日下。例句中给出“精忠报国”、“情真意切”、“壮怀激烈”词语用来形容诗人诗作的恢弘磅礴。身为高中生,四字成语的积累应该不构成巨大威胁,即使使用的成语大众化,但是也不至于空白,但事实上学生们使用的成语、形容词不尽人意。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扩充自己的句子。像饱经风霜、艰苦卓绝 、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一触即发、 朝不虑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命悬一线 、 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语,没有几个学生精准运用。

以上三点通病让学生在答题上应付差事,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独特的创造性。仿写之句食之无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阅读现状的原因

1、阅读兴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比如近几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说、盗墓小说等等这些都迷得高中生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之前图书市场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

对于古代诗歌散文,由于典故难懂、意象难懂、格律难懂等原因,中学生没有过于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不能驾驭,更不用谈及领悟了。诗的格律虽然来来去去都是四种格式的排法,但“粘”“对”“拗”“救”有难度;词单单词牌就有千多种,不同词牌都有不同要求。这些和网络上的小说对比,中学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

2、没有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份中学生在需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3、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

首先,高一学生虽然还没有面临高考,也没有高二的月考,但是他们却面临着会考,所以学生把心思都花在了教科书的学习上。其次,高一学生还没有分科,他们学习的科目是全科,学习负担沉重,作业繁多,没有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最后,对于高考来说,有规定的68篇必备古诗,所以高中生普遍轻视古诗的重要意义。

三、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古诗的诵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高中生的语言能力完全可以驾驭古诗,但是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现在高中生语文阅读面狭隘的囧态。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应该奉行以下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硬性灌输只能打造出学习机器。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创设情景。每天早上可组织学生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让校园里书(推荐打开范文网:WWW.haowORD.cOm)声朗朗;当学生在学校操场活动时,四周的墙壁上所描述的唐诗中美丽景色,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学楼的走廊里,悬挂的一帧帧制作精美的诗配画;橱窗里展出的一幅幅,或苍劲挺拔或柔美潇洒的师生共同书写的诗词歌赋,也能使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自办学以来,一直有课前十分钟的传统,每周三的课前十分钟都是古诗文鉴赏,而这样的鉴赏不是说全校都鉴赏一篇古诗,而是每个班级按照学号每个同学准备古诗,然后在十分钟里与同学交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使得学生分享到了知识,扩宽他们的古诗文知识面。除此以外,该校还在校门口树立展板,展板每周一换上新诗,也是交由每班。每班挑出书法好的学生一名,绘画好的学生一名,二人协作完成一幅古诗绘画,然后挂在展板上,供全校师生观摩。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当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炽热追求古代文学。整个校园都有沉浸在古诗文的书香氛围中。

2、试卷设计题型扩宽。

高考内容规定了必背古诗文六十八篇,这就误导学生除此六十八篇外无需了解。这是大错特错的。即使不能全盘背出,但是作者的朝代与代表作还是必须掌握的。身为高中生,李白的代表作还仅限于《静夜思》,这是肤浅的。不考就不看,这是高中生的通病,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语文试卷设计不仅要在填空与默写中反应古诗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应该在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中通过仿句、仿写来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

3、老师在上课时候,可以引据经典,或许只是一句有名的诗句,或许是从古诗中挖掘的一个典故,甚至只是诗歌中一个生动的字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的练习。利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思想、情绪、感情是诗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氛围。如为其配上一首优美的曲子,为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卷,或为其增设一段慷慨激昂的导语等等,使得诗情画意相结合。

结语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认识到提高高中生的古诗文的阅读量迫在眉睫。高中生的古诗阅读量每况日下,高中生对于著名诗人及其朝代、代表诗歌作品,混搭穿越的把戏层出不穷。我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阅读兴趣有偏差,其次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是时间不容许。为此我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但是纸上谈兵的调查报告如果不付诸行动,也不过是一纸文书。

身为一个准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履行教书的义务,更担当着育人的责任。只有流传的才是经典的,从古诗中取其精华,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学习古代人的诗书礼仪,满腔的爱国热情。这对于不论是在职教师,还是即将踏上教师行列的各位老师,都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关于高中生古诗阅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一、高中生阅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在合肥寿春中学高一(一)班实习期间,主讲巴金的《小狗包弟》,当我提问学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时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于《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灭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则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了解的那部分的学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并没有全部涉猎阅读,这让我发现,当代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期间,过分的强调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对于教科书以外的阅读书籍,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品读。于是我决定在我实习期间借助于学生这一模板,探究一下当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及习惯,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更是小说、现代诗歌、古代诗歌的阅读。阅读材料的题材、体裁都反应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是这份调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后我决定从古诗入手,调查高中生的古诗阅读情况。

期中考之后,我借助实习批卷子的职务之便,对于高一年级期中考的一道题进行了统计,因为寿春中学高一年级组班级较多,而卷子并非全在我手里,于是我对高一(一)和高一(九)两个班共112人的试卷第二十九题进行了调查统计。

第二十九题的题目是:请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从题型来看,这是一道仿句题型,而仿句,我们是从小学就接触的。小学一年级,我们称之为“写话”,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然后

二年级,开始练习造句,从三年级开始成为习作。这是从基础阶段就打下的基础,写句子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是得满分的学生只有19人,也就是说得满分的学生只占近17%。剩下83%的学生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分。这83%共93人,其中大量学生填空填不满,题目要求要仿写四句,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写出三句,留下的一行就空着。54个人的都有空白,有的空了一句,有的空了一格,有的空了几格,这样的学生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8%,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意味着有一半的学生对于我国古代诗人、诗歌了解少之又少。5%的学生一个空都没有填,脑袋中古诗空空如也。52个人虽然填满,但是33个人的仿句却因为诗人与朝代有出入、作家作品不匹配,措辞不优雅等等原因不得不失分。

通过以上数据,我总结了他们对于古代诗歌阅读的情况:

(1)阅读量极少,知识狭隘。在试卷的批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填空的诗人都仅限于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陆游、卢照邻、文天祥这些耳熟能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却无人问津。阅读面的狭窄不仅体现在诗人的选择上,更体现在诗人诗作的抉择上。对于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成为高中生填空青睐的独特对象。而对于李白,学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静夜思》、《行路难》、《将进酒》、《赠汪伦》等太过普遍的古诗上。但是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笔下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沈园二首》、《示儿》等等著名古诗却受尽冷落。

(2)朗读背诵不精准。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静夜思》却写成《望月》,让我批改的时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狭隘的诗歌阅读感到悲哀。《静夜思》本来小学就学过,但是这种低级错误却在高中阶段屡犯,实在是不应该。不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但是有的学生睁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关史》,这极少数的学生让我胆战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写《过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张冠李戴给李白,王维笔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长恨歌》变成了韩愈的代表作……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最后,诗人朝代无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飞,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诗人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孟浩然、王昌龄、王维、白居易等等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这种常识性的知识却发生如此之大的纰漏,让阅卷老师欲哭无泪。

(3)阅读素材质量偏低,词语积累每况日下。例句中给出“精忠报国”、“情真意切”、“壮怀激烈”词语用来形容诗人诗作的恢弘磅礴。身为高中生,四字成语的积累应该不构成巨大威胁,即使使用的成语大众化,但是也不至于空白,但事实上学生们使用的成语、形容词不尽人意。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扩充自己的句子。像饱经风霜、艰苦卓绝、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四面楚歌、一触即发、朝不虑夕、岌岌可危、危如累卵、命悬一线、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语,没有几个学生精准运用。

以上三点通病让学生在答题上应付差事,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独特的创造性。仿写之句食之无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阅读现状的原因

1、阅读兴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完全从自己的爱好出发,那么我们会发现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他们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题材的书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侠、言情小说中。特别是又有另一种形态的网络言情小说,比如近几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说、盗墓小说等等这些都迷得高中生团团转。男生还是偏向武侠,女生偏向台湾爱情小说和时尚杂志。之前图书市场出现一些另类书籍或称为“口袋书”,内容都是即粗俗又无聊,甚至是充斥色情与暴力的。(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很多的学生也很快地看上瘾了,认为是潮流与时髦,放着学校图书馆的书不借,跑到外面猛租来看。而众多的国内外名著犹如昨日黄花,已然不是很受欢迎。对中学生而言,这些名著看起来很吃力,太难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学生只是把阅读名著看成是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来完成。对于古代诗歌散文,由于典故难懂、意象难懂、格律难懂等原因,中学生没有过于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不能驾驭,更不用谈及领悟了。诗的格律虽然来来去去都是四种格式的排法,但“粘”“对”“拗”“救”有难度;词单单词牌就有千多种,不同词牌都有不同要求。这些和网络上的小说对比,中学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网络小说。

2、没有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份中学生在需要引经据典时,却要搜肠括肚,尴尬之极。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他们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做到既动脑又动手,懒得动手写读书笔记,只是看过则已,而后就不知所云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大部分的中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未掌握这种正确的读书方法,只停留于走马观花。

3、学习压力大,阅读时间少。

首先,高一学生虽然还没有面临高考,也没有高二的月考,但是他们却面临着会考,所以学生把心思都花在了教科书的学习上。其次,高一学生还没有分科,他们学习的科目是全科,学习负担沉重,作业繁多,没有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最后,对于高考来说,有规定的68篇必备古诗,所以高中生普遍轻视古诗的重要意义。

三、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古诗的诵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高中生的语言能力完全可以驾驭古诗,但是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造成了

现在高中生语文阅读面狭隘的囧态。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应该奉行以下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硬性灌输只能打造出学习机器。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创设情景。每天早上可组织学生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让校园里书声朗朗;当学生在学校操场活动时,四周的墙壁上所描述的唐诗中美丽景色,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学楼的走廊里,悬挂的一帧帧制作精美的诗配画;橱窗里展出的一幅幅,或苍劲挺拔或柔美潇洒的师生共同书写的诗词歌赋,也能使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自办学以来,一直有课前十分钟的传统,每周三的课前十分钟都是古诗文鉴赏,而这样的鉴赏不是说全校都鉴赏一篇古诗,而是每个班级按照学号每个同学准备古诗,然后在十分钟里与同学交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使得学生分享到了知识,扩宽他们的古诗文知识面。除此以外,该校还在校门口树立展板,展板每周一换上新诗,也是交由每班。每班挑出书法好的学生一名,绘画好的学生一名,二人协作完成一幅古诗绘画,然后挂在展板上,供全校师生观摩。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当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炽热追求古代文学。整个校园都有沉浸在古诗文的书香氛围中。

2、试卷设计题型扩宽。

高考内容规定了必背古诗文六十八篇,这就误导学生除此六十八篇外无需了解。这是大错特错的。即使不能全盘背出,但是作者的朝代与代表作还是必须掌握的。身为高中生,李白的代表作还仅限于《静夜思》,这是肤浅的。不考就不看,这是高中生的通病,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语文试卷设计不仅要在填空与默写中反应古诗的掌握程度,而且也应该在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中通过仿句、仿写来促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

3、老师在上课时候,可以引据经典,或许只是一句有名的诗句,或许是从古诗中挖掘的一个典故,甚至只是诗歌中一个生动的字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的练习。利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思想、情绪、感情是诗的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与氛围。如为其配上一首优美的曲子,为其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卷,或为其增设一段慷慨激昂的导语等等,使得诗情画意相结合。(

结语

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认识到提高高中生的古诗文的阅读量迫在眉睫。高中生的古诗阅读量每况日下,高中生对于著名诗人及其朝代、代表诗歌作品,混搭穿越的把戏层出不穷。我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阅读兴趣有偏差,其次是没有好的阅读习惯,最后是时间不容许。为此我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但是纸上谈兵的调查报告如果不付诸行动,也不过是一纸文书。

身为一个准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履行教书的义务,更担当着育人的责任。只有流传的才是经典的,从古诗中取其精华,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学习古代人的诗书礼仪,满腔的爱国热情。这对于不论是在职教师,还是即将踏上教师行列的各位老师,都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是针对青少年特定人群阅读状况开展的调查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家长与孩子在课外读物方面的沟通与理解,更好地帮助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次调查从2014年11月1日起至11月16日结束,以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和父母母人群为调查对象。截至调查结束,共收集到有效样本149份,其中高一学生样本56份,父母人群样本93份。

一、被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56份高一学生有效样本中,从性别来看,男性21人,占37.5%;女性35人,占62.5%。

149份父母人群有效样本中,从文化程度看,中专以下学历92人,占61.7%;大专、大学学历44人,占29.5%;大学以上学历13人,占8.7%。从职业看,单位管理者12人,占8.1%;一般职员67人,占44.9%;自由职业者36人,占24.1%;无职业者34人,占22.8%。

二、高中生阅读状况

(1)绝大部分高中生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在参与调查的青少年中,回答有课外书阅读习惯的人数为52人,比例高达92.8%。 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人群中,对于“子女是否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的问题,回答有阅读习惯的为124人,占83.2%;14人回答“没有”,占9.3%;11人回答“说不清”,占7.3%。

(2)绝大部分父母为子女买过课外书,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在主导子女阅读方面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

在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回答父母为自己买过课外书的有48人,占88.8%。对于“是否喜欢这些课外书”的回答中,39人回答喜欢,占69.6%,可见,父母的选择并没有完全得到孩子的认可。

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人群中,回答主动为孩子买过课外书的有105位家长,占70.4%。调查显示,父母学历越高,主动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的比例越高,中专以下学历主动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的比例仅为54.1%,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比例超过85.0%。同时,随着孩子学龄

的上升,父母主动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的意愿也逐步降低,在小学阶段,家长主动购买的比例为98.2%,初中为87.7%,高中为70.4%。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家长担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可能是随着学龄的上升,孩子自主购买行为的增强所致。

对于“孩子是否喜欢读这些课外书”的回答,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中,有121人回答孩子喜欢,占81.2%;9人回答“否”,占6.1%;19人回答“说不清”,占12.7%。其中,随着孩子学龄的增长,他们对家长为其购买课外书的喜欢度相应下降,在小学高年级,喜欢度为88.3%;到初中时为76.0%,再到高中的69.6%逐步降低,说明孩子随学龄增长在课外阅读方面自主性和偏好逐步形成。

(3)超过半数的青少年在学习之余经常阅读课外书,但随着学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支持度明显下降

在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有27人回答在学习之余经常读课外书,占48.2%;14人回答偶尔读,占29.1%;11人回答周末或假期读,占19.6%;只有4人回答没时间读,占7.1%。在阅读数量上,有10人回答一年读5本以上课外书,占17.8%;16人回答3-4本,占28.5%;25人回答1-2本,占44.6%;3人回答很少读,占5.3%。

关于“希望孩子课外书的阅读频率”的问题,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人群中,有96人选择“经常阅读”,占64.4%;26人回答“偶尔看看”,占17.4%;11人回答“以教材为主,少看课外书”,占7.3%;16人回答“不要看课外书”,占10.7%。其中,随着家长学历的上升,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支持度也相应上升,初中及中专以下学历的家长69.57%支持孩子经常阅读课外书,大学大专及大学以上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支持度则上升到91.62%和91.49%。另外调查发现,随着孩子学龄的上升,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支持度则明显下降,在小学阶段,支持小学高年级孩子经常阅读的比例为96.93%,初中为78.57%,高中为63.64%。其中原因与家长焦虑课外书对孩子升学的影响不无关系。

在被调查的父母人群中,回答希望孩子一年读“5本以上”的有58人(38.9%),回答“3-4本”的有46人(30.8%),回答“1-2本”的有45人(30.2%)。其中,随家长学历的上升,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数量的期望也相应上升,初中及中专以下学历的家长有56.52%希望孩子一年阅读5本以上课外书,这一比例在大学大专学历的家长中则上升至65.95%,在大学以上则上升至75.32%。同时调查显示,随着孩子学龄的上升,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数量的期望值相应下降,在小学阶段家长有71.47%希望孩子一年阅读5本以上课外书,这一比例在初中阶段下降为54.55%,而到高中继续下降为44.16%。其中原因与家长焦虑课外书对孩子升学的影响不无关系。

(4)绝大多数青少年和家长都认为读书对个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读书对个人发展的作用”的问题,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回答“非常重要”的有36占64.2%,回答“重要”的有7人,占12.5%,回答向“一般”的有5人,占8.9%,回答“不重要”的有3人,占5.3%,回答“没影响”的有5人,占8.9%。

参与调查的父母人群中有102人回答“非常重要”,占68.4%,18人回答“重要”,占12.0%,13人回答“一般”,占8.7%,6人回答“不重要”,占4.0%,10人回答“没影响”,占

6.7%。对该问题的回答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即无论哪个特征人群,都非常看重青少年读书的重要性。

(6)青少年阅读以提高自身修养为主要目的

对于“阅读的主要目的”的问题,在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回答“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有15人,占27.2%,回答“提高自身修养”的有20人,占36%,回答向“满足家长、老师要求”的有1人,占1.6%,回答“娱乐、放松”的有17人,占31.1%,回答“其他”的有3人,占4.1%。

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人群中,回答“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有48人,占32.69%,回答“提高自身修养”的有64人,占42.77%,回答向“满足家长、老师要求”的有3人,占1.68%,回答“娱乐、放松”的有31人,占20.97%,回答“其他”的有3人,占1.89%。

(7)高中生普遍喜欢小说类、励志类、人文社科类读物

对于“自己更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在参与调查的高中生中,从高到低对喜欢图书类型的排序为 “小说(22.04%)、人文社科(17.33%)、文艺(11.09%)、励志(10.9%)、青春读物(10.49%)、科普(9.88%)、生活(7.6%)、其他(5.78%)、政治军事(4.81%)”。

被调查的父母人群中,回答“科普”的有29人(19.6%),回答“励志”的有25人(16.69%),回答“人文社科”的有24人(16.12%),回答“小说”的有21人(14.23%),回答“生活”的有12人(7.82%),回答“政治军事”的有10人(6.9%),回答“文艺”的有9人(6.55%),回答“其他”的有8人(5.89%),回答“青春读物”的有8人(5.76%)。

与高中生对该问题的回答相比较可以看出,高中生与家长在课外读物的选择排序上有一定差异,高中生对各类读物的偏好前四位分别是小说、人文社科、科普和励志,而家长的意愿前四位为科普、励志、人文社科和小说。可见,高中生与家长在对课外读物的排序上存在较大差别,但尽管如此,两类人群在排列前四位的读物种类上是一致的。

调查显示,小说类、励志类、人文社科类受欢迎程度较高,而政治军事类读物普遍关注度不高。

(8)多数家长不支持孩子在网上阅读课外书

在被调查的父母人群中,高达65.3%的被调查者并不支持孩子在网上阅读课外书,支持的仅有18.8%。这可能与家长认为网上阅读会伤害到孩子视力,以及网络游戏、黄色暴力等不健康内容充斥网络,会对孩子身心产生不利影响有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rm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