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分气分--卫气营血辩证

更新时间:2023-10-02 16: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创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四时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会造成卫气营血生理功能的失常,破坏了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温热病的发生。此种辨证方法是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学的内容。

卫、气、营、血,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而入气分,气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病邪乘虚而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阴势必累及血分。

一、卫气营血证候分类

温热病按照卫气管血的方法来辨证,可分为卫分证候、气分证候、营分证候和血分证候四大类。四类征候标志着温热病邪侵袭人体后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卫分主皮毛,是最浅表的一层,也是温热病的初起。气分主肌肉,较皮毛深入一层。营血主里,营主里之浅,血主里之深。 (-)卫分证候

卫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人体肌表,致使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其病变主要累及肺卫。

【临床表现】本证的基本临床特征是:发热与恶寒并见,发热较重,恶风(寒)较轻。风温之邪犯表,卫气被郁,奋而抗邪,故发热、微恶风寒。风温伤肺,故咳嗽,咽喉肿痛。风热上扰,则舌边尖红。风邪在表,故脉浮,苔薄,兼热邪则脉数。

(二)气分证候 气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为温热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极盛时期、由于邪入气分及所在脏腑、部位的不同,所反映的证候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在肺胃、热迫大肠等。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常伴有心烦、口渴、面赤等症。若兼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痰者,为热壅于肺;若兼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者,为热扰胸膈;若兼自汗,喘急、烦闷、渴甚,脉数而苔黄燥者为热在肺胃;若兼胸痞、烦渴、下利、谵语者,为热迫大肠。

【证候分析】温热病邪,入于气分,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发热而不恶寒,尿赤、舌红、苔黄、脉数,邪不在表,故不恶寒而反恶热;热甚津伤故口渴;热扰心神故心烦。热壅于肺,气机不利,故咳喘、胸痛;肺热炼液成痰,故痰多黄稠。热扰胸膈,郁而不达故烦闷懊恼,坐卧不宁。热在肺胃,热在于肺,肺热郁蒸,则自汗、喘急;热在于胃,胃在津液被热所灼,则烦闷,渴甚而脉数,苔黄燥。肺胃之热下迫大肠,肠热炽甚,热结旁流,则胸痞烦渴而下利、谵语。 (三)营分证候

营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表现的征候。营行脉中,内通于心,故营分证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的病变为其特点。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渴不甚,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现,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证候分析】邪热人营,灼伤营阴,真阴被劫,故身热灼手,入夜尤甚,口干反不甚渴,脉细数。营分有热,热势蒸腾,故舌质红绛。若热窜血络,则可见斑疹隐隐。心神被扰,故心烦不寐,神昏谵语。 (四)血分证候

血分证候,是指温热邪气深入阴分,损伤精血津液的危重阶段所表现出的证候。也是卫气营血病变最后阶段的证候。典型的病理变化为热盛动血,心神错乱。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临床以血热妄行和血热伤阴多见。 1.血热妄行证;是指热入血分,损伤血络而表现的出血证候。

【临床表现】在营分证的基础上,更见烦热躁扰,昏狂,谵妄,斑疹透露,色紫或黑,吐衄,便血,尿血,舌质深绛或紫。脉细数。

【证候分析】邪热入于血分,较诸热闭营分更为重。血热扰心,故躁扰发狂;血分热极,迫血妄行,故见出血诸症;由于热炽甚极故昏谵而斑疹紫黑。血中热炽,故舌质深绛或紫。 实热伤阴耗血,故脉见细数。热入营分和血热妄行二者在麻疹和舌象上的主要区别为;前者热灼于营,斑疹隐隐,舌质红绛,为病尚浅;后者热灼于血,斑疹透紫色或紫黑,舌深绛或紫。

2.血热伤阴证;是指血分热盛,阴液耗伤而见的阴虚内热的证候。

【临床表现】持续低热、暮热朝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倦耳聋、心烦不寐、舌上少津、脉虚细数。

【证候分析】邪热久羁血分,劫灼阴液,阴虚则阳热内扰,故低热,或暮热朝凉,五心烦热;阴精耗竭,不能上荣清窍,故口干、舌燥、舌上少津,耳聋失聪;阴精亏损,神失所养,故神倦;精血不足,故脉虚细;阴虚内热,则见脉数。 小结 卫气营血证候鉴别如下: ① 卫分症: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口渴,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舌苔:舌边尖红。 脉象:浮数。 ② 气分症:

症状: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甚,或咳喘痰黄,或心烦懊恼,或壮热大汗。 舌苔:舌红苔黄。 脉象:数。 ③ 营分症:

症状:身热夜甚,口渴不甚,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现。 舌苔:舌苔绛, 脉象:细数。 ④ 血分症: 血热妄行证:

症状:烦热狂躁,谵妄,斑疹透露,吐衄,便血,尿血。 舌苔:舌质深绛或紫。 脉象:细数。 血热伤阴证:

症状:低热、暮热朝凉、五心烦热、口干,神倦,耳聋、心烦不寐。 舌苔:舌体瘦小少津。 脉象:虚细数。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规律

在外感温热病过程中,卫气营血的证候传变,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

1。顺传:外感温热病多起于卫分,渐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照卫--气--营--血的次序传变,标志着邪气步步深入,病情逐渐加

重。

2。逆传:即不依上述次序传变,又可分为两种:一为不循经传,如在发病初期不一定出现卫分证候,而直接出现气分、营分或血分证候;一为传变迅速而病情重笃为逆传,如热势弥漫,不但气分、营分有热,而且血分受燔灼出现气营同病,或气血两燔。 摘抄2

什么是气分?什么是血分?

这是 卫、气、营、血、辩证 的分类, 卫分、气分主表,营分、血分主里;气分属阳,血分属阴。总的来讲,是病情的传变程度——病情(外感病)在体内发展是按卫分、气分、营分、血分、的过程传变。 你好我是石家庄平安医院肿瘤科大夫

气分証是温热病的化热阶段,大多由卫分証的发展而来。临床表现有发热甚、不思寒、出汗、口乾渴、面红、呼吸气粗或有气喘、小便黄赤而少,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以不恶寒但恶热、舌苔黄为特徵。临床上有湿热相兼、热结胃肠、热郁於肺,或热毒壅盛等情况。气分热盛最易伤津,必须随时注意保存津液。“气分”以中焦阳明为主,但也包括肺、胆、脾、胃、大肠等脏腑,范因比较广,病程也比较长。病邪由卫分传入气分,或由伏热内发,表示病势转深,邪正相争趋於激烈阶段,邪正俱盛。气分証发展,可传入营分或血分。

血分证

血分证是热邪深入血分,耗血动血,扰动心神,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是外感温热病的极盛阶段,既可表现为里实热证,也可兼有虚象,而成为虚实夹杂。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夜甚,肌肤灼热,烦躁不眠,甚则发狂,神昏;斑疹显露,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舌深绛暗紫,脉细数;或抽搐,四肢厥冷。 摘抄3

《症因脉治》 > 卷一

发热总论

秦子曰∶人若发热,则为有病,发热不已,即蹈危机。夫人未有不病而发热者,未有发热不休而不死者。凡病而不发热,虽病未重;若病而发热,虽轻不可忽也。故余于发热症,既详着《伤寒大白》中,又复着于大方杂症门,今立外感二条,内伤二条,其余门路虽多,

外感发热(风寒、温热)

风寒发热

【风寒发热之症】头痛身痛无汗恶寒,发热拘紧,此表邪发热也。手足多汗,口渴恶

【风寒发热之因】或时令当寒,或非时暴寒,或早晚受寒,体虚不谨,则感冒而发热

【风寒发热之脉】脉见浮紧,寒邪伤营;脉见浮缓,风邪伤卫。左脉浮数,病在太阳;左脉弦数,病在少阳。右脉浮数,病在阳明。六脉沉数,里有结热。 【风寒发热之治】寒邪伤营,无汗恶寒,羌活汤。风邪伤卫,有汗恶风,防风汤。脉弦而数,病在少阳,柴胡汤;伤寒者,加羌活、独活;伤风者,加防风。右脉洪数,病在阳明,葛根汤,寒邪加羌活。脉沉里热,宜清里。 羌活汤

羌活 独活 柴胡 防风 防风汤 防风 荆芥 葛根 柴胡汤 柴胡 防风 荆芥 干葛汤 见伤寒。

温热发热

【温热发热之症】身热多汗,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唇焦,神气昏沉,烦闷躁扰,此温

【温热发热之因】或时令大热,热淫所胜;或应寒反温,应凉反热,温热之邪,袭人肌表,传入经络,则温热发热之症作矣。

【温热发热之脉】脉多洪数。浮数表热;沉数里热;左脉若数,太阳、少阳;右脉若

【温热发热之治】热在太阳,羌活冲和汤。热在少阳,小柴胡汤。热在阳明,干葛石膏汤;沉数里热,大便结者,凉膈散;下症急者,三黄丸下之。 羌活冲和汤 小柴胡汤 干葛石膏汤

凉膈散 以上四方见伤寒。 三黄丸 见痢疾。

内伤发热(气分、血分)

气分发热

【气分发热之症】夜则安静,昼则烦热,唇焦口渴,饮水多汗,此气分发热之症也。

,此内伤实热之因也。若本元不足,气怯神离,夜凉日热,此内伤虚热之因也。 【气分发热之脉】左寸脉数,心气之热。左关脉数,肝胆之热。右寸脉数,大肠肺热

【气分发热之治】左脉洪数,肝胆气分发热,羌活柴胡汤、地骨皮散。右脉洪数,肠胃气热,干葛石膏汤、桔梗汤。 羌活柴胡汤

羌活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地骨皮散

地骨皮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干葛石膏汤 见伤寒。 桔梗汤 见中热。

血分发热

【血分发热之症】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唇焦口干,反不饮水,睡中盗汗,此血分发

【血分发热之因】或热病后,热伏血中;或阴血素亏,血虚火旺;二者皆成血分发热

【血分发热之脉】左寸脉数,心经血热。左关脉数,肝胆血热。右寸脉数,大肠肺热

【血分发热之治】心经血热,实热,导赤各半汤;虚热,天王补心丹。肝经血热,实栀连四物汤;虚热,归芍柴胡汤。右脉洪数,肺胃大肠血热,实热,清胃汤;虚热,犀桢按∶夜间发热,若无先寒后热等症,方可以血热治之;若先寒后热,每夜如此,乃是太阳经似疟之表邪症,当以太阳经羌活汤表药治之。 导赤各半汤 见不语 天王补心丹 见衄血。

栀连四物汤 即四物汤加山栀、黄连。 归芍柴胡汤

当归(三钱) 白芍药(三钱) 柴胡(三钱) 黄芩(五钱) 广皮(二钱) 甘草(五钱) 清胃汤 见齿痛。 犀角地黄汤 见咳血。 羌活汤 见伤寒。

气实柴胡汤 治气实发热。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知母 石膏 地骨皮 天花粉 气虚柴胡汤 治气虚发热。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人参 黄 地骨皮 金石斛 血实柴胡汤 治血实发热。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当归 白芍药 丹皮 大黄 血虚柴胡汤 治血虚发热。

柴胡 黄芩 广皮 甘草 人参 黄 当归 白芍药

以上四方,家秘治内伤发热之正法。血虚发热方中加参 ,气有生血之功;气虚发热方中,不加补血之药,血无益气之理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qx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