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审定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0-19 05: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进度表 教学 班级 语文 每周 节数 单元 五(1) 8节 教科书名北师大版五年级语称及册数 文上册 总授课 节数 160节 实授 节数 出 入 原 因 科目 时间 教 学 内 容 计划节数 2 2 2 3 2 2 2 2 2 2 3 2 2 3 2 2 2 3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一天马 单元 古诗二首 第一巩乃斯的马 单元 语文天地 第二雅鲁藏布大峡谷 单元 浙江潮 第二红树林 单元 语文天地 第一月月考 这儿,原来是一座第五周 第三村庄 唯一的听单元 众 语文天地 唱脸谱 第六周 第四我喜欢 单元 语文天地 第五古诗二首 单元 一个苹果 第五语文天地 单元 1

生命与水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 他发明了什么 2 2 3 2 2 2 3 2 2 3 2 2 3 2 2 2 3

第六第十一周 寓言二则 单元 语文天地 迟到 第七第十二周 成吉思汗和鹰 单元 我们的错误 第七第十三周 “诺曼底”号遇难单元 记 第八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十四周 单元 语文天地 第三月月考 献你一束花 语文天地 第九第十五周 微笑 单元 语文天地 第十只有一个地球 第十六周 单元 鸟儿的侦查报告 第十绿色千岛湖 第十七周 单元 语文天地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检测

2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教材编写者认为,理解这些目标,既要基于前两个学段的水平,又应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实现的学习任务。第九册教材是给刚刚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使用的,教师只有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 教学目标,熟悉前八册教材,同时大略翻阅一下六年级的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第九册教材。

第九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第九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水、方法、面对错误、危急时刻、礼物、家园的呼唤。

1.关于单元数量 第五册到第八册(中年段)每册都有12个单元,进入五年级(小学高年段)后,为什么单元数量减少呢?这是因为,第一,课文内容相对加深了,要求提高了。表现在:

①课文内容时空跨度大,涉及的问题广泛。 ②课文文化含量增大。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名作,触及人性的许多问题,景物、人物、情节的描写都值得认真探究,学生阅读后会有大量想要交流的看法。

③比较前几册,文章体式的多样性更突出,而童话和儿童故事则减少了。例如:《负荆请罪》剧本。

④要求提高了。比如,前几册在学习现代文的基础上对照学习古文片断,从第九册开始,则以学习古文为主,对照学习现代文。还比如,自读要学习写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比起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来,也是比较难的。

2.关于体例

九册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但是有四点比较明显的变化。

①“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这些词句并非如前几册那样表示保底的学习内容,而只是象征性地提示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第一,前四年已经学习了读写

3

中最常用的2500字,积累了不少词语、句子,学习了诸如多音字、同音字、多义词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在阅读和写作的大量实践中反复深入地学习它们,学会运用它们,更好地发挥它们的工具作用。也就是说,字词句的学习重点,要逐渐从量的积累倾斜到质的提高,倾斜到应用。更应与阅读、写作等紧密结合,不宜脱离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单独大量训练,搞题海战术。所以,教材把“日积月累”与课文安排在一起。第二,随着学生的成长,每个人的心理词典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假如硬性地安排统一的学习内容,某些学生就可能遗漏应该学习的内容,另一些学生又可能耗费时间学习已经掌握了的内容。所以,教材没有划定统一的学习范围,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日积月累”的实效性。第三,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应当培养起喜爱阅读、主动阅读的习惯,又学会了摘录的方法,熟读背诵名作应该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所以教材中不再指定课文外要背诵的名作和名言警句了。

②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首先,如上所说,写字应当与书面表达紧密结合,单独列表则引导师生单独训练写字,缺乏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又增加师生的负担。其次,在第一学段(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学会了独立识字,经过第二学段两年的练习,应当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当他学会“认”一个字的时候,也应当能够知道怎么学会“写”这个字,“认写分流”的理念仅体现在会“认”的数量大于会“写”的数量,而不应当在能力方面存在差距。故此,教材不再分列“认字表”和“写字表”,而笼统地提“生字表”。再次,本册生字量比较少,只有143字,其中如“州”“尿”“津”等字不提写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也能写出来,而如“椭”“胚”“敖”等字则不一定非得立即会写不可,完全可以在需要使用时现学,这样一来,再列出写字表单独训练必要性就不那么大了。

第九册“语文天地”里面,分散的双基练习减少了,有三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变化”、第五单元“水”和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的“语文天地”只有三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安排,体现了如下理念:

第一,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加强综合性,学生要在活动中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检索,合作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第三,六年级教材安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九册、十册各安排三个,学生做尝试性学习,与六年级形成发展梯度。

4

3、关于识字、学词和练句

教材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怎么抓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路却与以往不同: (1)、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

对于识字学词练句,学生已经学会该做什么、怎么做了。学了就要运用,在运用中继续体会,“用进废退”,学生自己不练习独立学习,由教师拖着学生跑,不但加重师生的负担,而且会把原来学过的东西也忘掉了。所以,务须要求学生带字典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可以查二年级下第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2)、密切联系实际 。

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日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己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再交给老师批阅。那些带普遍性的错字病句,要发动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刚开始这样做可能会感到麻烦些,但是坚持做下去,就能养成习惯。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知识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师生也才有可能从繁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3)、教师有所作为。

学生自主学习,并非否定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字词句方面还是需要老师指导的:

(1)提出目标。例如,61页“金钥匙”提出了错别字率要小于1 %的要求。这个比例数,应当成为每个学生要求自己实现的目标,想方设法一定要达到。老师要从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把他们的努力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七册第12单元最后有一个丁丁的个人总结,总结了预防错别字的常用方法,请老师们带领学生复习,不断实践。 (2)四年级学习摘录笔记的时候,学生知道了要摘录生字、新词、重要的句子、优美的句子,但是“知道”还不等于“会”,更不等于摘录得恰当。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评议,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应当画出哪些字词句。以往这个工作是由教师做的:老师画出生字新词,自上而下地指令学生学习,学生被动地画词、抄写、做题,效果不好。只要辅导到位,这件事完全可以

5

(2) 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自然段。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段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

11

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小黑板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12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三、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天马

后蹄踏飞燕

构思奇妙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教后反思:

古诗二首

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能力目标:

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情感目标:

理解诗人借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生平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13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品读感悟 (一)《房兵曹胡马》 1、板书:房兵曹胡马

1)“胡马”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2)知道”房兵曹”是什么意思吗? 3)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一读

1)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诗,可以同位读、好朋友读,还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美美地把古诗多读几遍。

3、 理解诗句意思同学之间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的范围内交流。因本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教导显得分外重要。

14

要点:1)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因为”大宛”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胖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

2)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双耳”和”四蹄”来写,形容”耳峻”,象竹筒削成;夸张”蹄轻”,能急速生风。这是对也的气质、品格的刻划,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

3)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与它同生共死、共患难了。 4)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骁腾有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万里可横行”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

4、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

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时指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生平也是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之一。

2)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这是诗人早期的作品,显示出了健康积极的思想。这与他后来的艺术风格有所不同。 3) 学生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5、有感情地读诗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放古诗的录音 2)指名读一读。

15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 二、内容探讨:

你从课文中体会到巩乃斯的马的性格是什么?(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三、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充分表现马的生命活力?(描写抒情)

写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

四、小练笔: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运用描写抒情的方法,写出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夏日雨中 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一

教学目的:

1.针对景物思路严谨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21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22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 二、初显身手。

1. 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哪些有关马的作品?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 你对其中的哪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 3. 评选最佳小骑手。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 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现在把“它”写下来吧。

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想象作文:马的未来。

1. 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 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3. 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4. 全班交流写作提纲。

第四课时 学生誊写教师认真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奇观

23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

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难点:学习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加深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认识。

教学方法:1.资料交流法;2. 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

24

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桌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齐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25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会川学区高效课堂模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 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31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教学反思:

32

语文天地二 教学目的:

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张抗抗的《海市》

注:旋风、海市、彩虹和丝路花语,这是让沙漠生动的景象,然而这些都是旅人们虚幻的希望。“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多想看到绿油油的青稞麦和丰收的田野……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课文围绕“海市”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出的问题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33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海市》。 2、画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5、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雨,为什么以“海市”为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你想了解就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 1.课前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奇观,生动、流利地讲述神奇景观。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奇观”这一主题进行奇观推介会。 二、初显身手。

1. 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奇观的资料?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 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

3. 评选小博士。同学们都爱看历险记,就让我们一起编探险故事吧!

第三课时

34

笔下生花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指导了这么多的奇观,大家的知识又丰富了许多,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激发你的一些想法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编写探险故事,大家平时搜集的奇观资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相信只要你能大胆想象,编写的故事一定会离奇、有趣,或者你也可以仿照著名的故事改编一个。 1. 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 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3. 全班交流写作提纲。 第四课时 学生誊写教师认真巡视指导。

教学发思:

第三单元 变化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2.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

35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

41

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

42

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四.品读评点

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 五.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家中练琴遭冷遇 林中练琴遇知音 舞台演琴生感慨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三

43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节社坏日新月异的变化,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及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难点:学会几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 1、谈话。

2、师板书“变”,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变”组词。 二、组织活动。 1、看一看。

(1)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在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2)小组内交流:注意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无被忽略的现象,看一看谁的发现最新奇。 2、找一找。

(1)在我们生变发生这么多的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变化表现出来呢?

44

(2)根据反映的问起收集资料,选择好方式。 3、说一说。

(1)我向同学们报告:XX(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2)我朗诵收集的诗歌 。(3)评价:谁的发言最精彩?谁的点评最得当? 4、写一写。(见习作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审题。

1、通过题目,同学们看出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 本次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二、看变化—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 出示:新旧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说变化—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四、写变化—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教后反思:

第四单元 韵味

唱脸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规范书写。 读课文,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 2、过程与方法

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以及脸谱特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戏歌、脸谱、四击头、拖腔及京剧表演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qo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