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商务管理学校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

更新时间:2023-07-29 10: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编制依据

1.1建设单位提供资料

⑴《规划总平面图》、《基础平面图》 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规程、规范类

1.3主要应用法规 2 工程概况 2.1基本情况

⑴工程名称:北京市商务管理学校消防水池基坑支护工程 ⑵工程地点:北京市海淀区 ⑶工程内容:基坑支护、止水帷幕 2.2工程简介

北京市商务管理学校(花园路校区)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北土城西路169号,位于北土城西路北侧,花园路西侧。新建的消防水池及泵房位于操场东北角,地上0层,地下1层,基础顶板埋深位于±0.00 以下4.40m。 2.3工程施工总目标

⑴ 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等级合格。 ⑵ 工期目标:总工期控制在20日历天。

2.4 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结果,拟建场地15.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地层主要由人工填土、及一般第四纪沉积的粘性土、粉土层构成。现根据现场钻探情况将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人工填土层:

①1杂填土:杂色,稍湿~湿,松散~稍密,以碎砖、混凝土碎块为主,可见其它建筑材料碎块。局部存在①2素填土薄层。

一般第四系沉积地层:

②砂质粉土~粘质粉土:黄褐色,湿,密实,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粘性土、砂土薄层或透镜体。

②1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黄褐色,很湿,软塑~可塑,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砂质粉土~粘质粉土薄层或透镜体。

③粉质粘土:灰及灰褐色,很湿,可塑,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砂质粉土~粘质粉土薄层或透镜体。

④粉质粘土:黄褐色,很湿,软塑~可塑,可见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砂质粉土~粘质粉土薄层或透镜体。⑶水文地质条件

在地表以下15.0m深度范围内实测到2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类型属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约0.90~1.30m,高程约-0.90~-1.30m,含水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或地下水管线渗漏补给,以蒸发的方式排泄。第二层地下水类型属潜水,稳定水位埋深约5.20~5.40m,高程约-3.40~-3.00m;含水层主要为②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侧向径流补给,以蒸发及向下越流的方式排泄。

拟建场区1959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表。场地附近3~5年最高水位埋深约1.10m,高程约-1.10m。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影响而变化,变化幅度为1.00~2.00m左右。拟建场地内的第一层地下水(上层滞水)以及第二层地下水(潜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3 基坑降水设计方案 3.1降水井设计

本工程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按1m考虑,基坑开挖需采用降水措施,为降低降水对周

边建筑物及管线的影响,采取止水帷幕隔水,止水帷幕采取搅拌桩,桩径700mm,搅拌桩施工进入④粉质粘土1m,在基坑肥槽内设置管井降水,基坑外设置观测井。

降水井设计参数: 观测井设计参数: 3.2止水帷幕设计

本工程拟在基坑四周采用双轴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以阻隔地下水,注浆材料采用P²S32.5水泥浆,水泥掺量18%,桩顶标高同地表,桩径700mm,桩长11m,总桩数89组,198根。

4 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方案 4.1周边环境

拟建基坑北侧已有建筑物距坑边3m,东侧距基坑边5m左右有一层建筑,采取桩锚支护。南侧及西侧为学校操场,采取自然放坡,放坡坡比1:0.7,坡面挂钢板网喷50mm厚C20混凝土护面。 4.2支护方案设计的原则

⑴根据基坑深度要求,结合场区地层和周边环境条件,选择确定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充分保证基础施工和周边建(构)物的安全;

⑵根据场区地质条件、市容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当地成熟的经验,充

分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可行;

⑶充分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采用便于降低造价、利于缩短工期、易于交叉衔接的工艺方法和组织措施。 4.3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基坑深度4.9m,北侧、东侧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南侧及西侧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根据基坑周边情况及基坑深度,将基坑支护结构按两个剖面进行支护,北侧、东侧及西北角为1-1剖面,南侧及西侧为2-2剖面。1-1剖面采用桩锚支护,护坡桩间距1.2m,桩总数34根,设一道预应力锚杆。基坑开挖留置0.8m肥槽。具体详见平面图及剖面图(基坑支护设计计算采用理正深基坑6.01计算)。

⑴1-1剖面基坑支护参数

5基坑支护、降水施工专项方案 5.1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5.1.1基坑降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

⑴施工组织

按项目管理要求组织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配备有经验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指挥协调工程施工,并按基坑降水质量达标要求,由项目总工或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监督与管理把关,管理班子下设技术组、钻井组、洗井安泵组、抽降水值班组、电工组、安全保卫行政管理组等组成基坑降水组织。

⑵施工进度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上岗按目标管理达标要求施工,严格质量标准,做到依据设计要求和技术规程规范进行管理,层层把关,责任到人,计划安排1台反循环钻机施工,每天早6:00-晚10:00施工,平均每天完成4眼井,如能连续施工,成井施工需2天。降水井施工按照开挖的方向提前施工,土方开挖前7天开始抽排水,保证挖土处无水。

5.1.2施工的主要技术要求 5.1.2.1施工准备阶段

工作内容包括资料、场地、设备、人员、材料等五个方面。

⑴资料:仔细研究分析同设计有关的图件及文字说明,编制基坑降水施工方案,准备有关记录表格、工具等,参加技术交底。

⑵场地:组织现场踏勘,协助甲方做好“三通一平”工作,要求甲方提供地下障碍及管线的准确位置,以防意外事故发生,进行场区施工规划,布置施工井孔泥浆配置要求及循环途径。

⑶设备:检查设备配套情况,对设备进场后开工前应进行试运转。

⑷人员:开工前进行分岗、分班、进行施工工艺交底答疑;明确工作要求及标准,说明施工重点、难点及应急措施,并应对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及文明生产教育。

⑸材料:订购材料,进场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许购用。 5.1.2.2钻孔成井

⑴放线定点:根据甲方给定的基坑开挖边线,用仪器及钢尺进行放线定井孔点位置,定完后应会同甲方或监理代表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施工,井孔中心定位误差不得大于5cm。

⑵钻机就位:采用反循环钻机钻孔,钻机安装要求平稳牢固,钻机就位,偏差不许大于5cm。

⑶泥浆护壁:配制泥浆指标应控制其比重小于1.25,粘度不大于28秒,含砂量不大于8%。

⑷钻孔:经专业工程师与甲方或监理代表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开钻,施工中应保持钻孔内应有水头压浆高度,防止孔壁坍塌。

⑸井孔钻进达到设计深度以后,需报请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验井深度达到成井要求深度后,洗井清渣,复验井深及钻头直径,合格签字后,进行清孔下井管及滤管等工作。

⑹降水井、观测井下井管时应检查接井管部位有无缺损裂纹,严禁“带伤”井管下入井孔内,井管外包双层60-80目纱网,下管时每隔5m下入导正扶中器,确保井管居中不歪斜,接管部位应包扎纱网或尼龙布,防止泥砂等进入井孔内。回灌井成孔合格后下入制作好的注水管,注水管端头1.5m制作成花管,外包双层60-80目纱网,注水管下入钻孔5m,然后填入粒径2-5mm碎石注水管外侧与降水井总管连接,并设阀门控制。

⑺砾料应保证规格质量,含泥粉的砾料必须过筛后再用,填砾时应沿井壁与井管间缓慢投入,严禁车装冲填,以免冲撞井管产生歪斜及中间堵塞,经洗井发现砾料下沉时,及时补填砾料,不许产生井壁与井管间空洞,以免造成填砾不实,后期涌泥涌砂掩埋井泵隐患。

⑻成井后应及时进行洗井,采用移动式空压机或污水泵洗井,达到水清砂净以后,方可下入潜水泵进行试抽水运转,如发现经洗井后仍不出水或水量不达标的死井,应按达标要求检查,及时进行补井,不能待全面降水实施后再进行补井,耽误施工进度,

每个管井施工完成后应填写管井施工记录及验收单。

5.1.2.3 降水的水泵安装及排水

各项工序工程完成以后,先进行试抽运转排水,在此期间要全面检查降水设备、排水管路、电器安装设备(闸箱、开关、线路)等有无不达标的地方,如有应立即排除,待质量达标以后,即可开始连续降水,并定期观察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也应观察了解周边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所测及所了解情况应及时汇总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调整,做到掌握管井疏、降、排全过程动态,保质保量保安全地完成基坑降水疏干任务,观测井施工运转过程应监控基坑锚杆施工,严防锚杆穿越管井的事故发生。 5.2护坡桩施工方案

5.2.1护坡桩施工工艺流程

护坡桩的施工应按验收规范的规定和设计图纸技术要求进行,拟采用长螺旋成孔压灌混凝土成桩后插钢筋笼法成桩,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5.2.2 成孔

⑴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前要做好测量放线工作,确定正确的桩位,并请甲方及监理验线。钻机安放要平稳、对正桩位,钻头中心与桩位偏差不大于2cm,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

⑵ 成孔

采用中空式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弃渣随钻具提升自动撒落集中在孔口,及时安排专人清理集中孔口弃渣。

5.2.3 混凝土供应及灌注

⑴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每一批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后,除搅拌站按规范出据砼试件报告、施工现场复验外,必须对混凝土塌落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采用目测配合塌落度筒测试法。

⑵整个灌注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包括灌注起止时间、停待料时间、天气及灌注中的非正常因素等,记录要完整、准确、及时。砼灌注的整个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人负责,紧密配合,对灌注中的有关问题绝对不能隐瞒不报,而贻误处理时间。

⑶灌注混凝土至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30~50cm,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后,桩顶标高和桩头强度能符合设计要求。

⑷砼的检测试验:必须对混凝土塌落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采用目测配合塌落度筒测试法。每台班应制备砼试件不少于1组,以供检验需要,并提交试验报告,原件存档。

5.2.4钢筋笼制作 5.2.4.1 钢筋笼制作

⑴在制作钢筋笼前,各种规格钢材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抽样进行材质复验并进行焊接试验;

⑵钢筋笼制作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控制。

⑶钢筋笼的制作必须持特种操作证上岗,主筋采用场外水平放置,接头均采用搭接焊连接,双面焊接焊缝长度≥5d,单面焊接焊缝长度≥10d。主筋接头间距≥35d,在同一截面上接头不大于50%。

⑷在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钢筋笼两端的螺旋筋与主筋的交点必须焊接牢固。 ⑸为控制保护层厚度,在钢筋笼主筋上,每隔4米设置一道定位器,沿钢筋笼周围对称布置4只。

⑹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必须由钢筋工班长自检,安放前质检员会同监理进行验收,

并当场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未经验收的钢筋笼不得安放。

⑺钢筋笼堆放场地应平整,堆放层数不得超过二层,并分别挂牌做好标志。 5.2.4.2钢筋笼制作质量标准

主筋间距±10mm 箍筋间距±20mm 钢筋笼直径±10mm 钢筋笼长度±100mm 钢筋笼保护层允许误差:±10mm

5.2.5混凝土灌注成桩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⑴混凝土强度:桩身取混凝土试块送检; ⑵混凝土坍落度:180~220mm,坍落度筒测量; ⑶桩顶标高:超出设计桩顶0.3~0.5m,测绳测量; ⑷充盈系数:>1.0,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⑸桩径允许偏差:个别断面-50mm。 5.3止水帷幕施工。

⑴施工技术参数

桩径700mm,桩长11米,桩间咬合200mm,水泥掺入量18%。 ⑵深层搅拌桩施工工艺 a、平整场地;

b、将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机定位;

c、启动搅拌桩机进行一搅下沉,直至搅拌头达到设计深度;

d、二搅上升,边搅边喷水泥浆,搅拌头上升至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顶为止,形成第一个柱状固结体;

e、用清水清洗搅拌桩机的输浆管和搅拌头; f、将搅拌桩机向前移动一个桩位;

g、重复步骤3、4,形成第二个柱状固结体,第一个柱状固结体后面一个水泥土搅拌桩与第二个柱状固结体前面一个水泥土搅拌桩形成套接,从而消除了二个柱状固结体之间的开叉问题;

h、连续重复步骤5、6、7直至完成基坑周边无开叉的止水帷幕

认真按规定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管理,认真检查各工种操作员和检查员的工作,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操作,确保施工工程质量。

5.4冠梁施工

⑴将桩顶浮浆凿净,使桩头保持一个水平线。 ⑵桩顶钢筋伸入连梁中的长度应符合要求。 ⑶连梁钢筋必须绑扎牢固。

⑷模板安装应平整、牢固、严防灌注中变形或混凝土外泄。

⑸浇混凝土前应由工程师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浇混凝土,浇注中应边浇边振捣。

5.5锚杆支护体系施工方案

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场区地层条件,采用全套管跟进锚杆钻机施工。

钻机就位→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至大于设计孔深0.5m→安放锚索→灌浆→二次注浆→养护→安装角度板、锚头→张拉锁定。

锚杆采取跳打施工,降低对地层的扰动,防止造成周边建筑过量沉降。 ⑴杆体制作

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锚杆体,保证杆体长度;注浆管安放牢固;锚索要顺直,自由段要套以聚乙烯防护套。锚索的表面应设置定位器,定位器的间距2.0m。

⑵灌浆

灌浆水泥用P²S32.5水泥,水灰比0.4~0.5。采用二次灌浆法,注浆管端距孔底150mm,灌注时,管口要始终埋在浆液中,待浆液灌满后,封堵孔口,以0.4~0.6Mpa压力补浆,稳压数分钟。

⑶锚杆张拉

锚杆灌浆后,待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约7天),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锚杆锁定值为设计值的50~70%,分级加载,当锚索预应力没有明显衰减时,可锁定锚杆。锁定后如有明显应力损失时,应进行补偿张拉。

②张拉加荷分级及加荷速率按规范进行。 锚杆张拉试验中荷载分级及观测时间

⑷锚杆质量控制标准

水平方向误差 〈100mm 垂直方向误差 〈100mm 锚孔斜度 〈3%

孔 深 〉设计长度0.5m 钢绞线长度误差 〈50mm

6 基坑边坡及周围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案 6.1变形观测内容及目的

为确保基坑边坡稳定,确保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充分利用信息化施工的优势,对基坑边坡位移和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化及时掌握,提前发现危险,避免事故发生,必须进行变形观测。

本次变形观测主要内容包括: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基坑坡顶地表及周边3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建筑物沉降和位移,锚杆轴力。

通过对监测取得的数据及时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基坑边坡变形及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同时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

6.2观测对象和工作量布置原则

6.2.1观测对象

对支护结构顶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对基坑坡顶地表及基坑外3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物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锚杆轴力。建筑物沉降和位移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

6.2.2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基本点,要求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行方便,宜保护之处。

6.2.3观测点的布设

拟在基坑四周桩顶布设位移观测点,间距不超过20m,每个剖面每层锚杆应在边坡中部选择一根锚杆进行轴力监测。

6.2.4执行的标准和规范

⑴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⑵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⑶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2007 6.2.5监测报警值

6.2.6观测频率

开挖时1次/2d,底板浇筑后7天内1次/1d;7-14天1次/3d;14-28天1次/5d;28天后1次/10d。当基坑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加密监测:

⑴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⑵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度加快。 ⑶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情况。

⑷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露。 ⑸基坑附近的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允许值。 ⑹支护结构内力突然增大或出现开裂。 ⑺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⑻临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开裂。 ⑼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6.2.7成果计算与整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认真检查全部外业观测记录,经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之后,计算各观测点的位移量,并填写成果表,计算一个观测周期内的位移量,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做出预报,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⑴ 首先对三个基准点进行闭合检测,假设J1的高程为H基,然后对基准点与沉

降观测点进行联测,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闭合差,闭合差符合规范要求时,经严密平差计算出各沉降观测点高程H0,确定为原始值。

⑵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等于该路线上各点间高差代数和∑h,即fh=∑h。符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等于所测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h减去终点与起点已知高程之差,即fh=∑h-(H终-H起)。往返测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等于往测高差代数和绝对值│∑h往│=│∑h往│-│∑h返│。

⑶ 严密平差计算

将高差闭合差按测站数成正比例反号进行分配,即Vi=-fh/N ni 式中ni为某测段的测站数、 N为水准路线的总测站数 fh为水准路线闭合差、 Vi为各观测点所分配的平差数 ⑷ 各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

△H=H0-Hi 式中H0为观测点高程原始值, Hi为每次计算后的观测点的高程。

⑸ 基坑边坡位移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量W=W0-Wi

式中W0为观测点的原始值,Wi为每次观测计算后观测点的数值。 6.2.8最终成果和技术总结报告

全部观测工作完成之后,认真检查全部观测成果,并结合开挖、地质、气象等外界相关因素分析成果,绘制各种图表,按要求编写正式监测技术总结报告书,提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报告。 7基坑支护应急预案 7.1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项目部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出现事故,快速科学处理”的思路,为提高事故发生后的工作效率,避免更大的损失,特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7.1.1在项目上成立事故应急处理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及安全员任副组长,项目部全员参与。

7.1.2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有义务和责任对各级人员进行教育和讲解,并会同各部门做好各施工部位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7.1.3张贴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电话,工程备有专用抢救伤员的车辆,未经应处理领导小组批准,不得擅自动用。

7.2专项应急预案措施

7.2.1监控措施

为了确保基坑安全,作到防范于未然,及时准确地信息化掌握基坑稳定状态,必须进行基坑稳定性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基坑周边1.5H(H为基坑深度)范围内进行地面裂缝观测。

⑵基坑周边3H范围内建筑物、重要构筑物进行位变观测(包括沉降与位移)。 ⑶基坑水平位移监测,详见施组《基坑边坡变形观测方案》。 ⑷降水井点水位观测 7.2.2预警措施

⑴在发现安全隐患、基坑突变位移、地面裂缝的突然增大、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或位移突变及周边地面的沉降等,必须及时上报应急处理小组。

⑵及时采取警戒疏散或其它措施。 ⑶及时调集紧急处理人员、物资。

⑷12小时内形成文字报告给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或专家进行研讨,并提出处理方案。

⑸加大监测频率或24小时跟踪监测。 7.2.3预警参数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的开挖深度之比如超过支护设计提出的安全临界值时,应进行预警,密切加强观察、分析原因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或必要时增用其它支护方法。 7.3物资准备

⑴现场准备草袋500~1000条,同时24小时开通草袋供应商通讯联系,保证紧急需要时能及时供给。

⑵场地周边适当存土或联系就近土场,保证紧急需要时及时拉土回填。 ⑶保证24小时开通无缝钢管供应商或储存单位通讯联系,紧急需要时能及时提供斜支撑。

⑷施工现场储备空压机、电焊机、抽水泵及一定数量的脚手架管件等。 7.4紧急处理措施

7.4.1坡面渗水处理

如果遇到坡体局部积水或周边管线渗漏造成坡面渗水时,采用以下处理措施:

⑴查找渗漏源,并进行堵漏。

⑵在渗水部位隔水底板处插入花管导流明排处理。即插入1寸塑料花管,长度500~800mm,管底加工成尖状;管底与管侧缠双层80目滤网,必要时填滤料,之后喷射混凝土,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灰浆阻塞管口,影响排水。

7.4.2边坡坡面局部坍塌

在开挖过程中如果出现局部坡面不稳定,出现面层坍塌,应及时进行回填,减小开挖高度与开挖长度,随挖随喷。

7.4.3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超规范

根据对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如果发现建筑物或构筑物沉降、变形过大或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及时停止抽水或将水泵提高使降水面回升,查清产生变形、沉降的原因,组织专家对建筑或构筑物提出保护方案。

7.4.4锚杆锚固力不够

为防止遇到地质变化或别的原因造成锚杆拉锚力不够,在锚杆施工完毕后提前对先施工的锚杆进行张拉实验,如果锚杆张拉时锚固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查清原因,由设计重新验算,在局部锚杆锚固力不够部位增加锚杆进行加强,保证边坡稳定。

7.4.5基坑变形超规范

基坑随开挖同步进行基坑变形监测,如果出现局部变形过大时。

⑴在土方未完成期间立即停止下步开挖或及时回填至上步土钉或锚杆部位,在险情部位通过设计验算适当增加锚杆或土钉,满足安全要求时再进行下步开挖,同时减小开挖部位的长度与高度,及时进行支护处理。

⑵如果周边环境条件允许,可进行坡顶卸载(包括堆载与土体)。

⑶土方工程完成后基坑周边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坑内底脚被动区压重(堆放草袋土或铁锭)

⑷基础底板分块施工,即支护结构出现险情的部位部分的底板先施工,底板施工后增加坑内压重、减小基坑有效深度,增加基坑稳定性。

7.4.6抽水期间工地突然停电

在抽水期间应当准备两套供电系统,即在正常供电期间,配备一台发电机或两套供电系统,如果出现停电,在水位反弹期内,立即组织现场发电,保证水位不影响槽底与结构的施工。

7.4.7降水井抽出浑水

在抽水过程中派专人巡视降水井抽水情况,如发现有浑水井,应及时停泵,检查周边地面情况与井的完整情况,待井外涌砂稳定后再开启泵抽水;如果涌砂不能稳定时,查出涌砂部位在槽底以下时,调整下泵深度,在涌砂面以上抽水,要是在槽底以上时,调整水泵深度时抽水无效,废井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8 施工总体布置 8.1项目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部岗位职责 ⑴项目经理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工程项目的全面管理。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明确合同约定的责、权、利。对项目成本进行总体控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配备项目管理人员。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积极组织生产作业人员和调配机械设备、设施。制定大宗材料采购计划,确保满足工程生产需要。根据相关法规、局和公司要求组织安全生产管理,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及进度。

⑵项目副经理

做好项目部人员思想工作,创建和谐项目部。在项目部倡导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项目部。组织做好文明施工,加强项目部形象建设。负责项目部管理所需材料的购置。组织做好后勤工作。负责对外部沟通和联系。项目经理离开现场时,代行项目经理职责。

⑶技术质量部

主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及其在工程施工中的实施。负责组织技术管理和负责向甲方报送各种管理文件和报量工作。负责组织对购进大宗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检查验收。组织编写周(月)计划和周(月)报。负责各工序的技术交底。组织放线测量和验收。负责各种资料的管理工作;负责竣工资料的编写。随时掌握工程施工情况,及时准确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反馈的信息,做到信息法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⑷质检员

对各工序进行质量检测报检。负责试验、检验和测量设备计量,负责组织检查监督工序质量,并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⑸施工员

负责制订生产计划,完成工程统计,进行合同评审,机械设备管理,组织实施现场各阶段的平面布置,劳动力及生产安排,工程质量管理等工作。

⑹安全员

负责现场安全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施工人员上岗安全教育及安全设施监督检查与保卫工作。

⑺材料员

负责工程材料及施工材料和机械、工具的购置、运输,编制并实施材料使用计划,监督控制现场各种材料的使用情况。

⑻核算员

负责工程期间合同财务管理。 8.2 施工准备

8.2.1 施工技术准备

⑴收集准备本工程适用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收集与本工程条件类似的工程资料。

⑵组织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相关条文,了解各项参数指标和有关施工强制性规定。

⑶组织项目技术人员熟悉图纸,了解工程情况和工程施工内容,理解施工图各种设计技术要求和各项指标。

⑷组织全体施工人员熟悉本工程各项操作规程,了解以往类似工程施工情况,学习以往工程施工经验。

⑸分部、分项编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为进场正式施工做好指导性技术文件。 8.2.2 施工人员准备

⑴根据工程需要制定各工序劳动用工计划,按各工序、各岗位进行用人计划统计,确定全体施工人员数量。

⑵通过公司工程部和人事部门,遵照“择优选用”的原则,选择能力强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部。

⑶确定各工种工人用人用工数量,确定人员名单,组织工人进行技能操作和安全培训,为随时进入施工现场做好准备。

8.2.3 施工机械准备

⑴按照工程设计情况,分析本工程地质情况和施工环境,精心进行设备选型,确定本工程用设备型号及数量,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设备需用计划。

⑵对工程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并预备足够数量的易损零部件。 ⑶所有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在进场前进行试运转,保证机械设备状况良好。 8.2.4 工程原材料准备

⑴根据统计的工程量计算原材料用量,编制原材料用量明细表。 ⑵根据原材料用量明细表对原材料进行分类,确定采购计划和步骤。

⑶按采购计划对原材料生产厂家进行价格、产地、质量状况、运输距离等情况的调查,综合比较,确定采购地点和方式,订立采购合同。

⑷根据工程进度计划,针对每种原材料的采购情况,制定各种原材料供应计划。 8.2.5 施工用水、用电及交通准备

⑴根据工程量和设备数量,进行水、电需用量的测算,制定用水、用电计划表。 ⑵对施工现场及周围进行水、电、交通状况进行详细考查,初步确定施工用水的供应点、电力的供应计划、交通工具的选用计划。

⑶根据考查情况和水、电、交通工具的计划,组织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并对运输车辆和发电机等设备进行试运转,保证其状况良好。

⑷对进场路线进行考察,规划设备和物资进场路线和置放地点,同时施工现场做好准备工作,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进场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8.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8.3.1办公及临建

水电沿基坑四周布设,为方便施工和管理,现场设置项目部办公及生活用房,用

房主要考虑移动式活动房,办公室面积30m2。

8.3.2施工临水、临电平面布置 8.3.2.1临时用水

提供DN100管径以上的施工用水接口可满足施工要求。 8.3.2.2临时用电:

用电量主要集中在施工期,现场临时用电主要包括照明用电和施工机械用电,500KW即可满足施工要求,配电要有二级以上保护,做到一机一闸,并就近设开关箱。

8.3.3通讯及交通

为方便对内对外联络,项目部办公室安装或租用电话机一部,同时为现场施工主要负责人和现场主要管理人员配置手机或对讲机。 8.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8.5劳动力计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qf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