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7:0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本文目录

一、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二、糖尿病人能吃什么水果三、 常见糖尿病食疗方法

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1、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磺脲类降糖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兼有胰外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降血糖作用。目前将磺脲类降糖药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分为第1代、第2代和第3代,第一代包括甲苯磺丁脲和氯磺丙脲(目前基本不用)。第二代60年代用于临床,包括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根据作用时间分为长效类和短效类。短效类包括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需要在一日三餐前半小时服药。长效类包括: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等,一般每日服药1次,通常建议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缓释或控释片剂是不可以掰开或者嚼碎服用,不然就起不到“缓释”、“控释”的效果了。

2、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该类药物也是作用于胰岛β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磺脲类。这类药降糖作用快而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因此,应进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又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 3、双胍类药

可能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最为熟悉的一种降糖药,由于它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服药时间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可以在餐前、餐中或者餐后;但有些患者服用后会产生较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故可餐后或餐中服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q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