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记叙文阅读(18篇)

更新时间:2024-04-09 08: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专练(18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父亲的车技 林之云

①记忆中,家里一共有过两辆自行车。第一辆是苏联式,大梁弯下去的那种,刹闸靠脚往回蹬,在我们老家叫倒蹬闸。那车子模样浑圆,结实,座子是皮的,很厚,也很硬。

②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在姥姥家长大。父亲出身农村,弟兄四个,做了母亲家的上门女婿。在我们老家,被叫做倒插门儿。一个倒插门儿女婿,骑着那辆倒蹬闸自行车,一骑就是很多年。

③上世纪60年代末,家里添了辆新自行车,永久牌的,还是托北京的大姨找关系买的。车子从邮局寄过来,得专门请人来安装。那是一个夜晚,一个个纸箱子被拆开,来的人一件一件精心组装着它。全家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那里看着它诞生。虽然过去

了很多年,到现在还记得它刚成型时的样子,黝黑锃亮,闪着不一般的光泽。

④父亲在县城一所小学当老师,离家有一段距离。每到周末,父亲才骑车回家,住上一天,算是团聚。家里有什么事儿,父亲就骑着那辆永久牌去办。

⑤父亲生在农村,上过私塾,后来考上大专,学了师范,踢足球进过市队,写诗登过报纸,还写一手好毛笔字,也算得上多才多艺。可能是熟能生巧,也可能专门练过,反正印象里觉得父亲的车技很不错。

⑥奶奶的家在另一个县的乡下,离我们生活的县城有30多华里。兄妹三人里,只有我随了父亲的姓,所以每到过年,大都是我跟父亲回老家。

⑦那时,自行车后座上就会装得满满的,大米、白面、菜籽油,还有猪头和猪下水。面袋子垂在两旁,其他的在座位上摞起来,用绳子来回捆好几道,结结实实的。

⑧一切准备停当,我就坐到大梁上,跟着父亲,骑行好几个小时,回到老家。现在想想,那么漫长的归程,对父亲的车技是很好的历练。

⑨平时出门,有哥哥在的时候,坐大梁就成了他的专利。因为两个人都小,上不了后座,哥哥就先在大梁坐好,接着,父亲手持双把,蹲下身子,让我从后面搂住他的脖子,再站起来,我就吊在他的身后。然后,他偏腿上车,我趁势站上后座,再顺着父亲的腰慢慢向下挪,出溜着坐好。下车的时候,完全是上车时的回放。有时候,我先不坐下,就那样站着,看看四周的光景。

⑩立在自行车上,自然就有了高度,风大的时候,难免有些紧张。有一次,我正站着,一阵风过来,将帽子吹落了。我下意识地伸出双手,捂向头顶。父亲感觉到了,惊诧地喊了一声。我赶紧收回手,重新搂紧他。那次历险,父亲后来提起过好多次,每次说完,都开心地轻笑几声。

?如果出门时再加上母亲,我就只能一直站在自行车上,有了前次的经历,我的手再也没敢离开过父亲的脖子。

?妹妹比我小5岁,有了她之后,一家人出行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母亲要抱着她坐在后座上。现在想起来,父亲就像一个杂技演员,骑着一辆满载的自行车,行走在故乡的人流里。

?那时候,父亲的确还很年轻,妹妹出生那年,他不过37岁,比我们现在还要小不少。等我们慢慢长大以后,全家人一辆车出行的情景,就再也没有了。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那辆永久牌自行

车,也渐渐散落了骨架。再后来,父亲得了脑血栓,半身不遂,从那之后,就再也没骑过车子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个年轻的父亲,骑在自行车上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兴奋,骄傲,还是幸福?而现在,即使想问,也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我知道,我的父亲肯定不是天下最好的父亲,但他的车技,或许是全世界最少见的。每一次,当我随着他的身子腾空时,都会有一种飞的感觉。

(选自《齐鲁晚报》2017.11.9) 1.请对第③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全家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那里看着它诞生。

1. (3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诞生”一词赋予新自行车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人对新自行车的期待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白题干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答题方向在文章第③段,然后在熟悉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细读这一句话,“诞生”一词赋予新自行车以人的情态,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句子“一个个纸箱子被拆开,来的人一件一件精心组装着

括即可。

5.阅读全文,说说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5.(4分)爷爷是一个有远见、会教育孩子、有智慧的老人。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选文爷爷教我写字,让“我”觉得“原来写字也可以这样有意思”可知爷爷会教育孩子;为了不让“我”死读书,在我复述内容时多次向“我”提问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爷爷在“我”小时候就希望“我”可以多读书,可看出爷爷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明月照雪 包利民

①记忆中有一年的中秋节极冷,傍晚时分便下了场雪,地上积上了薄薄的一层,夜里一时未融。天便晴开,圆月升空。月光照在那层雪上,银辉流泻,氤氲着一种清冷迷蒙的氛围。雪极浅,月光淡淡,两相辉映,一时分不清是雪还是月色满庭。

②早晨阳光照耀,那层雪已逝去无痕,回思昨夜情景,恍惚间不甚分明,就像梦里的种种。月光照着最初的雪,极难相

遇,最早的几场雪都是早早地融化掉,若是夜里,则天阴无月。所以,那一场雪,那一轮月,一直记得。

③而到了深冬时候,朗月涂抹雪原的情景却是常见。 ④一个很冷的夜里,我们的车快接近城市的时候出了故障,于是相互鼓劲儿步行回去。穿得极厚,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下,依然是难捱,只好脚步加快,以此来驱散如影随形的冷。是夜月圆如镜,照着周围无尽的雪野。由于是抄近路,所以地上的雪都盈尺,每一步下去,都是柔软的羁绊。厚厚的雪原,在月光下闪着淡远朦胧的光,北风猛烈,吹起细雪如雾飘飞,细细密密的光亮飘忽消散。

⑤起初的时候还满怀欣赏的意趣,可是当寒冷浸透了身心,当落脚越来越沉重,便只剩下归心似箭。到得家中,温暖扑面,缓解了身上的冷,向窗外望,一轮冷月依然照彻。回想刚才路

上的一切,便又觉美好临近。原来,那许多的艰难,也造就了平时难得看到的美,当一切都走过之后,回望,那份美更是直入心灵。

⑥寒冷凝结的情致,寒冷绽放的美丽,有着特别的感染力。或许人生的际遇也是如此,在最艰难的时候,总会有让我们铭记的感动,虽然有苍凉侵怀,可是那种美丽却是入心。

⑦去年的元宵佳节,正逢天气晴好,夜空幽蓝,明月高悬。出门去看月,门前的水上公园里却是各种灯光闪烁,抬头见月,低头却难觅月色,月光已被灯光排挤得无迹可寻。于是便信步向远处走,出了城,一片广阔的雪原,直连向更远处朦胧的山影。仿佛远离了尘世,月亮也一下子清晰亲近起来。月色将雪原轻拥,一片幽幽的明亮,是夜有轻轻的风,细密的月光同着

细密的雪一同流淌。此刻浑然忘了寒冷,眼中心里,只有那月,只有那雪。

⑧忽然想到,这轻风,这雪花,这月色,如此的风花雪月,尽集于此,却有着全新的意味。回头看身后城市的万家灯火,竟有着不真实的感觉,处于天地间的两方虚幻,就似立于人生的极致,流连且眷恋。

⑨真的,人的一生中不会经历太多明月照雪的情境,非是难遇,而是我们习惯了不去寻找。一如在长长的一生中,我们已经走得麻木,习惯了随波逐流,却不会于艰难坎坷中去寻那一份映亮生命的美。

⑩所以,不管怎样的际遇之中,我都希望我们的心里有着明月,还有月亮下洁白的雪原,如此,我们的生命,定会皎皎如月纯纯如雪,无论何时回首,都是永远的圣洁美好。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由于是抄近路,所以地上的雪都盈尺,每一步下去,都是柔软的羁绊。 ..

(2)抬头见月,低头却难觅月色,月光已被灯光排挤得无迹可..寻。

1. (4分)(1)“羁绊”一词准确地强调了在厚厚的雪地上行走的困难。(2)“排挤”一词准确描绘出城市灯光闪烁导致月光难觅的情状。

【解析】解答此题,分析题干可知考查词语的语境意义,然后细读句子所在的相关段落,在理解词语的本意的基础上(“羁绊”指缠住了不能脱身,“排挤”指拥挤;推挤),抓住词语所在段落中的关键句子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羁绊”抓住句子“由于是抄近路,所以地上的雪都盈尺”可以体会行走之难;“排挤”抓住关键句子“门前的水上公园里却是各种灯光闪烁,抬头见月,低头却难觅月色”,可以体会月光难觅。),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合理表述即可。

2.请对第⑦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月色将雪原轻拥,一片幽幽的明亮,是夜有轻轻的风,细密的月光同着细密的雪一同流淌。

2.(3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轻拥”赋予月色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月相融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白题干考查对句子的赏析,答题方向在文章第⑦段,然后在熟悉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细读这一句话,“月色将雪原轻拥”从修辞的角度看,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月色人的情态,结合文章内容可以体会拟人的作用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3.文章以“明月照雪”为题极富韵味,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3分)

3. (3分)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叙写与明月照雪相关的故事;寓示了文章的主旨;标题富有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然后细读全文,明确文章主要叙述了冷夜里月光下雪地疾走的美好和元宵节城外月光下雪原的美景,告诉人们要把皎洁的明月、洁白的雪原存于心中,保持生命的圣洁美好,最后分析题目,可以发现“明月照雪”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暗示了文章的主旨,雪月结合,别具情趣,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第②段中“那一场雪,那一轮月”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4. (4分)①元宵节城外月光下雪原的美景;②冷夜里月光下雪地疾走的美好。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

题干可知答题范围在文章④~⑧段,然后细读这几段,明确第④~⑥段回忆冷夜里月光下雪地疾走的美好,第⑦~⑧段回忆元宵节城外月光下雪原的美景,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概括表述。

5.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4分)

5. (4分)人生要遇到许多的艰难,但克服艰难的过程是令人感动的美丽回忆;人生漫长,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而是要在艰难坎坷中寻找映亮生命的美;不管怎样的际遇,我们都要把皎洁的明月、洁白的雪原存于心中,保持生命的圣洁美好。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属于谈体会的拓展类试题,然后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原来,那许多的艰难,也造就了平时难得看到的美,当一切都走过之后,回望,那份美更是直入心灵”“在最艰难的时候,总会有让我们铭记的感动,虽然有苍凉侵怀,可是那种美丽却是入心”“我都希望我们的心里有着明月,还有月亮下洁白的雪原……都是永远的圣洁美好”“长长的一生中,我们已经走得麻木,习惯了随波逐流,却不会于艰难坎坷中去寻那一份映亮生命的美”可以得出启示,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银 碗

酷暑炎热,集市依然热闹。货山人海,琳琅满目,繁荣景象。

星期天,我徜徉在贸易市场,想买几样称心菜,改善一下生活。迎面走来一位污垢遮衣的少年,我急忙欲避,却被挡住。“叔叔:请你帮个忙,借点钱。”

“我不认识你!为啥借钱?”这明摆着是乞讨,还标榜成“借”。 “回家。出来打工受骗,白干一月,未挣分文。”少年脸红着。

“你年龄还小,咋不上学呢?”

“读高中,为减轻父母负担,乘假期希望挣点学费。” 眼前的这位少年,仿佛就是我儿子,不由得勾起同情心。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曾说过,节假日打工挣点钱添补所需,尽量向家里少要钱,不为难大人。随着思绪的反应,掏出仅有的一百元递给少年。

“叔叔:太多了,五十就足够。”

“不要给!装学生骗钱的多得很,别上当!”朋友喊着挡住了我的手。

“我不是骗子,您看我手上的血泡和厚茧。”

一百元给少年,劝他要好好读书。少年含泪微笑着点头,把打工时土里捡的个脏兮兮的小碗,强要送我作纪念,还说以后加倍偿还。推辞不掉,就把脏碗用手指夹着转悠。

钱没有了,买菜的兴致也凉了,慢步迂回。突然几个外地口音的人,瞧见脏碗问我:“师傅,你手里的东西卖不卖?”

“卖啊!”我想原本就是无用之物,只是没扔。 “我看看,这是先秦银碗,古器。开个价吧!” “给合适就行,不要亏人。”

“四百元怎么样?”我很高兴,心想立即出手,赶往车站还能追上少年,就柔和地反问:“太少了吧?”

“看你也是内行,做这生意不是内行不中用。银碗的价值达千元,但我们住店吃饭花销大,不亏你钱给足六百元吧!”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我拿着现金美滋滋地奔往车站,里外寻遍没有见到少年的面。

整一年的秋天,金州大学来了封信,拆开信封见写到: 叔叔:您是好心人,去年假期多亏帮忙,我才安全返家。打工受骗人格受辱,差点自寻短见。念及父母,抱着试的态度,厚着脸皮街头行乞。回家后双亲的安慰和您的教诲一样,点燃起我心灵的火焰,发奋学习,高分考入重点大学。家境贫寒,缺学费一千元,盼您支持。

行乞学子淤积心里长久不安的银碗款,终于有了该拿的人,我感到心情愉快,格外轻松,好像甩脱了沉重的包袱。

四年后的金秋,《宏德》杂志社汇来六千元。文友贺我大作发表,稿费颇丰。我从学生时期开始投稿的记录,直查到现在青丝花白,未给该杂志社投去一篇作品。草稿纸堆得能装一车皮,发表的作品并不多。莫名其妙,羞愧之及,我气愤地将

款退回去。奇怪,汇款单不久又邮来了,多出说明:我社从未汇出此款!接着收到一封信:

叔叔:您是天下道德高尚的人,对您的帮助深表感谢!我大学毕业当了杂志社编辑,月薪加奖金五千多元,借款还清,生活幸福。汇您六千元,既是还借款,又是答谢您。五年前,

我留给您的小碗是分文不值的废器,而您给了我精神

上的“银碗”。我将会把您的道德发扬光大!

(选文略有改动)

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2分)

1.(2分)①银碗是行文的线索。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作用。通读全文可知本文是围绕“银碗”这一事物来写的,不管是“我”与一个少年的相遇,还是之后的借钱,再到最后的报社汇款,都和“银碗”有关,可知是本文的线索,同时以“银碗”为标题,会让读者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引起读者的兴趣。据此概括即可。

2.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我拿着现金美滋滋地奔往车站,里外....寻遍没有见到少年的面。 ..

2.(3分)“拿着”“奔往”“寻遍”属于动作描写,写出“我”当时想将钱赶紧给少年的着急、急切的心理。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赏析。对词语的赏析一定要结合句子内容,把词语描写的内容表述出来,并结合语境,将词语表现的人物心理揣摩出来。

3.选文中写朋友劝“我”不要给少年钱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

3.(5分)不能删去。通过朋友的这句话,将朋友的态度和“我”的态度形成对比,更能衬托出“我”富有同情心,慷慨解囊,无私地帮助少年。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作用。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其用途和作用的,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要有一个整体意识,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对于某段某句的作用就不难理解了,分析词句可知是将两者进行对比,来衬托出作者富有同情心等。

4.选文用第一人称有什么作用?(5分)

4.(5分)叙述亲切自然,使文章更具真实性,能更好的进行思想感情

的抒发与流露;使文章更具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

【解析】解答此题,考生可从自己读完全文后对于文章使用第一人称的感受,第一人称,以“我”来叙述整个故事,会增加文章的真实可信度,同时也便于感情的直接

流露;同时在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过程中,更方便对于故事细节的描述,使文章因为这些细节而更加生动形象。据此概括即可。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5.(3分)“我”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不占便宜的人。

【解析】(1)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遇到少年求助,“我”没有过多追问,而是慷慨解囊,把仅有的一百元全部给了少年;对于少年一年后希望我资助他学费的事情,“我”汇款给少年。(2)不占便宜。文中的“我”把银碗卖掉后,就急切到车站寻找少年;文中最后写“我”对于收到的不明稿费,退回报社,都说明了这点。在概括人物形象时,要找出与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谈举止、心理等,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细致的分析。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风车里的故事 朱敏江

①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箭一般的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一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起来玩。

②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

③木头制成的风车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连,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呈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米和稻谷等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呈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的转动。

④小的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

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轻易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却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一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粉墨登场了。

⑥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坚强地经受住风力的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量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

⑦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旋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的时候,我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畚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⑧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面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⑨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白色的

麦壳仿佛一个个穿着白衣的精灵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一会儿,地面就银白一片,犹如进入银装素裹的世界。

⑩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让风车少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谋生的人,带上了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

?风车虽已远离繁华,但我从不曾忘却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伫立于高大的风车前,望着阳光下那一个拉长的光影,儿时伴随父母左右一起劳作的情景不断跃入脑海,浮于眼前。我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选自《散文百家》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作者说风车“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作者与风车的相关经历。(4分)

小时候,躲在一旁观察其他孩子摇风车→稍大一些,① →风车扇麦子的情形引来邻家妹妹拍手称赞→人们外出谋生,②

1.(4分)①抓住时机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②风车远离繁华,怀念昔日与父母一起劳作的生活。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补全行文思路。作者“无尽的情思”就是自己与风车一起经历的事情,结合已给内容判断第①空答题范围在⑤~⑦段,可概括出关键信息“我趁父亲抬走箩筐时抓住时机转动风车”;第②空答题范围在

10~○11段,由于人们纷纷外出谋生,风车慢慢退出生活,我开始怀念往昔那一起○

劳作的情形。据此概括即可。

2.根据要求,品析下面语句。(4分)

(1)而那些体量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从修辞角度)

(2)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从描写角度)

2.(4分)(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稻草丝比作皮影中的孙悟空,并赋予它人的情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风车吹稻草的情态,表达了对风车的喜爱之情。 (2)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小妹妹看到风车扇麦子的美妙情景时的欢快心情。

【解析】(1)题要求从用修辞的角度赏析,首先熟读这句话,结合句子“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可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词语“翻越几个跟斗”“心有不甘”可知是拟人手法,然后主要从表现的稻草的情态、对风车车稻草的喜爱之情来表述作用即可。(2)题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抓住关键词辨析,“大声欢呼”是神态,“拍着手”是动作,“下雪啦!下雪啦!”是语言描写,结合上文句子“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可以体会小妹妹的喜悦心情。

3.文章第③段对风车构造的详细介绍有什么作用?(4分)

3.(4分)承上启下,表现我对风车的记忆十分清晰,自然引出下文;为后文用风车扇稻谷、小麦的情节作铺垫。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考查句段作用。第②段结尾作者说风车“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详细描写风车构造则表现作者记忆之清晰,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作者详细介绍了风车的构造,给⑤~⑨段描写用风车扇稻谷、麦子的情形作了铺垫。

4.第?段中“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4.(4分)表达了作者对风车难挡时代消磨的遗憾和惋惜之情,以及对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把握,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美妙”可知既指风车的美妙时光,也指风车给我带来的快乐,“时代变迁的消磨”意指风车逐渐退居幕后,以及时光的流逝,结合下文“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从而体会作者的回忆、怀念、惋惜之情,最后合理组织语言表述。

5.第○13段中作者说“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6分)

5.(6分)示例:心中向往美好,心中有美好的风景和美丽的回忆,那么不管在什

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能够看到那道最美的风景。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离别,不要感伤离别的痛苦,只要我们把彼此都记在心中,把美丽的回忆记在心中,我们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分析题干可知此题考查谈感悟,需注意的是要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谈感悟。“桃花源”是指美丽的风景,美好的回忆,“水云间”指体会到生活的美好,这句话告诉人们心中有美好的风景和美丽的回忆,那么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能够看到那道最美的风景,同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一个暖心的柚子

王举芳

1去水果店,想买一些桔子和红枣。冬日的傍晚,街上行○

人稀少,风阵阵凉意,催赶着人们回家的脚步。

2水果店里顾客不多,我与老板娘已十分相熟,便示意她○先招呼别的顾客。

3走进来一个小男孩,七八岁的样子,他看着那些水果,○

摸摸桔子,摸摸苹果,眼神还在搜索着,似乎眼前的水果都不是他想要的。

4“小朋友,你想要什么水果啊?”老板娘问。 ○

5“我,我想买柚子,有点苦的那种,这里有吗?” ○

6“有,你要几个啊?” ○

7“一个,一个就行。” ○

8老板娘挑了一个柚子,放到秤上一称,说:“八元钱。”○

说着拿了塑料袋,装好柚子递给男孩。

9男孩手放在口袋里,却迟疑着不肯接柚子。 ○

10“怎么,你嫌这个柚子不好吗?” ○

11“不是,可是我,我只有八元钱……”男孩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12“没事儿,你先拿着柚子回家,明天把缺的钱补上也行。”○老板娘说。

13“可是,我害怕会很久还不上您的钱。”男孩犹豫着。 ○

14“那那两元钱我不要了,你拿着柚子回家吧。” ○

15“可是我妈妈说不能欠人家的钱。”男孩一本正经地说。 ○

16“那你说怎么办啊?”老板娘看着男孩,男孩又把头低○下了。

17“你忘了啊,今天咱家的柚子特价,剥皮了再卖,不是○

说好了吗?”老板说着,拿出塑料袋里的柚子,用小刀仔细划开柚子的皮,一块一块揭下,顿时,满屋子都是柚子的清香。一会儿,柚子剥好了,老板把柚子用食品专用袋装好,放到秤上称说:五元五角,男孩立时眼睛亮亮的,快速掏出口袋里的钱递给老板,老板找了他五角钱,他接了钱,拿着柚子飞速地走出了水果店,我看见他走路一蹦一跳的,充满了快乐。

18“谁说咱家柚子剥皮卖了啊?”老板娘不解,我也有些○疑惑。

19“我知道这个男孩,他家就住在对面的小區里,听说他○

妈妈得了重病,花光了家里的钱,病还没治好,前几天我听说他妈妈可能撑不了多少时日了。这孩子很懂事,为了省钱给妈妈治病,经常舍不得吃午饭,这6元钱,说不定就是他省下的餐费呢……”老板的话还没说我,我和老板娘的眼里已是泪光点点。

20人世间总是有太多的病痛和磨难,但也有更多的爱和温○

情,就像这一个剥了皮的柚子,我相信带给男孩的,一定是一生的芬芳。

21买了桔子和红枣,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徜徉着感动和○

祝福。一个剥了皮的柚子,包含着悲悯,解人意的心,把暖意无限传播。

1.阅读全文,将下面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小男孩来水果店买柚子→ → →得知原因后,“我”和老板娘被感动

1.(4分)小男孩一个买了柚子要八块钱却只有六块钱 老板将柚皮剥掉卖给小男孩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及线索的梳理能力。解答此题,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将题干已给提示内容,定位到文中对应段落,题干第一个提示信息“小男孩来水果店买柚子”,可定位到文章第①~⑦段,最后一个提示信息“得知原因后,‘我’和老板娘被感动”,可定位到文章第○19~○22段。由此可知,两处横线对应的答案在文章第⑦~○18段,再将第⑦~○18段进行分层,即可概括出“买柚子——钱不够——老板帮助——老板揭示原因,‘我’和老板娘被感动”,再根据这个提示将内容补充完整即可。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着重号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4分) (1)男孩手放在口袋里,却迟疑着不肯接柚子。 ..

(2)他接了钱,拿着柚子飞速地走出了水果店,我看见他走路..一蹦一跳的,充满了快乐。 ....

2.(4分)(1)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男孩因口袋里钱不够时的内心无比犹豫的心理。(答出描写手法给1分,答出“钱不够”给1分或“内心犹豫”给1分,共2分)(2)运用副词和动作描写,写出小男孩买到柚子后的快乐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分析词语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1)题“迟疑”不肯接柚子,为何“迟疑”?根据第○11段小男孩说的“不是,可是我,我只有六元钱……”一句,可知是因为钱不够而犹豫。(2)题可结合文中的第○17段“放到秤上称说:五元五角”,可知是小男孩的钱够买到柚子了,再结合句中的“飞速”“一蹦一跳”“快乐”可知,小男孩因为买到柚子时开心、快乐的心情。

3. 说说文章最后两段文字有何作用。(3分)

3.(3分)采用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主旨,升华主题;总结全文,照应题目。

【解析】此题考查段落作用。作答时,可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一般来说,内容方面,结尾两段讲了这个柚子带给小男孩的温暖,升华到人世间爱和温情的传递,作者采用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既点明了主旨,又升华了主题。结构方面,结尾两段总结全文,以一颗柚子带给小男孩的温暖照应题目。

4.本文结尾由男老板揭示小男孩的家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4.(3分)设置悬念,使得文章情节曲折,内容紧凑。

【解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解答此题,要弄清楚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在事件的末尾,老师揭示了小男孩家境贫困,母亲患病,因此他剥去柚子皮卖给小男孩,既不让小男孩为难,也说明了他的行为合情合理。这样设置情节,即为设置悬念,使得文章情节曲折,富有波澜,留有悬念,增强可读性。

5. 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一个暖心的柚子”的含义的理解。(4分)

5.(4分)“一个暖心的柚子”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以此为标题,醒目新颖,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分析题目的含义时,要结合标题中的关键词,即“暖心”二字,再结合文中内容,特别是老板将剥去皮的柚子卖给小男孩这一情节,可知是老板的爱心给予了男孩的温暖。从结构上来看,全文是围绕“柚子”来写的,所以是线索;柚子是“暖心”的,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所在。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高高的苔草依然在吟唱 ——怀念高莽先生

肖复兴

①6月,我还见过高莽先生;10月,高莽先生就离开了我们。真的是世事茫茫难自料。

②那一天,我和雪村、绿茶去他家探望。他早早地在等候我们,每一次去看望,他都是这样早早地守候在他家那温暖熟悉的门后。我知道,这是礼数,也是渴望,人老了,难免孤独,渴望风雨故人来。

③我算不上他的故人。3年多前,雪村张罗一个六人的“边写边画”画展,邀请六人中有高莽先

生和我,我才第一次见到了他。第一次相见,他在送我的书的扉页上随手画了我一幅速写的肖像,虽是逸笔草草,却也形神兼备,足见他的功力,更见他的平易。

④他喜欢画画,好几次,他对我说,现在我最喜欢画画。在作家、翻译家和画家三种身份里,我觉得他更在意做一名画家。在他的眼里,处处生春,画的素材无所不在,甚至开会时

候,坐在他前排人的脑袋都可以入画。晚年足不出户,我发现他喜欢画别人的肖像画,也喜欢画自画像,数量之多,大概和梵高有一拼。有一幅自画像,我特别喜欢,居然是女儿为他理发后,他从地上拾起自己的头发,粘贴而成。 这实在是奇思妙想,是梵高也画不出的自画像。

⑤有一次,他让我在一幅自画像上题字,我担心自己的字破坏了画面,有些犹豫,他鼓励我随便写。以往文人之间常是这样以文会友,书画诗文传递着彼此的感情与思想。尊酒每招..

邻父共,图书时与小儿评。他是这样一个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和平常人分享的人,不是那种自命不凡甚至待价而沽的画家。 ⑥《阿赫玛托娃诗文抄》是他写作的最后一本书,于他意义非同寻常。他不止一次说过:我翻译阿赫玛托娃,是为了向她道歉,为自己赎罪,我亏欠她的太多。1976年,他在北京图书馆里看到俄文版阿赫玛托娃的诗集,内心极大震撼。自己以前没有看过她的一句诗,却也跟着批判她的人,他的良心受到极大的自我谴责。从那时候起,他开始翻译阿赫玛托娃的诗,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完成对她的道歉,为自己赎罪。

⑦我们中国文人,自以为是的多,文过饰非的多,明哲保身的多,闲云野鹤的多,能够长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他人道歉、为自己忏悔的,并不多见。这一点,高莽先生最让我敬重。他让我看到谦和平易性格的另外一面,即他的良知,他的自我解剖,他的赤子之心。淹留岁月之中,清扫往日与内心的尘埃,并不是每一位文人都能够做到的。

⑧在高莽先生最后的时光里,重新翻译阿赫玛托娃的诗,并用他老迈却依然清秀的笔,亲自抄写阿赫玛托娃的诗,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可以说是他人生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章。“让他们用黑暗的帷幕遮掩吧,干脆连路灯也移走”“让青铜塑

像那僵凝的眼睑,流出眼泪,如同消融的雪水……”重读《还魂曲》中的诗句,我有些分不清这究竟是阿赫玛托娃写的,还是高莽先生写的了。想象中,译笔流淌在纸墨之间那一刻,先生和阿赫玛托娃互为镜像,消融为一样清澈而清冽的雪水。

⑨如今,高莽先生离开了我们。91岁,应该是喜丧。我们不该过分地悲伤,他毕竟留下了那么多的作品,包括绘画和译作,更有他的心地和精神。想起在《阿赫玛托娃诗文抄》中,他亲手抄写的一段诗句:“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能够,安然轻松的长眠,让高高的苔草萋萋的吟唱,吟唱春天,我的春天!”先生90岁生日宴席上,93岁的诗人屠岸先生解释他的名字时说,高莽就是站在高高的草原上看一片高高的青草呀!那么,阿赫玛托娃诗中高高的苔草,也应该是你——高莽先生呀!就让你在天堂里,和阿赫玛托娃相会,和所有你曾经翻译过作品的诗人相会,吟唱你的春天吧!春天,永远不会离开你,你也永远不会离开我们!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2日,有删改) 1.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贯穿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分)

1. (3分)本文以“高莽先生”为线索。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线索。第①段总写我见过高莽先生不久,先生离世,接着②~⑧段详写作者与高莽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最后第⑨段写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高莽先生的怀念之情。因此,本文以“高莽先生”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2.选文中加着重的“这样”一词指代什么?(3分)

2. (3分)高莽先生让我在一幅自画像上题字。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指代。“这”“这些”“那”或“哪些”“这样”“它们”等词语,如果在句子的中间或结尾,一般可向这个词所在句子的前面的句中找答案,如果是在句子的开头第一句,一般可向前面的一段中找答案。而第○5段中“这样”所在的前句为“有一次,他让我在一幅自画像上题字,我担心自己的字破坏了画面,有些犹豫,他鼓励我随便写。”因此“这样”是指“高莽先生让我在一幅自画像上题字”。

3.选文第○9段引用高莽先生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3. (4分)照应题目,点明中心,表明“我”对高莽先生的怀念。

【解析】此题考查引用的作用。“让我孤零零的一个人能够,安然轻松的长眠,让高高的苔草萋萋的吟唱,吟唱春天,我的春天”与文章的标题“高高的苔草依然在吟唱”相照应,这句话,也表明“我”对高莽先生的怀念之情。

4.结合短文内容,试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4. (5分)从结构上,与文章开头“高莽先生就离开了我们”相照应;在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高莽先生的怀念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第○9段再提高莽先生的离世,与前面第○1段相照应。在内容上,总结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q7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