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芦花荡》教案 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4-03-03 17: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芦花荡》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 引导学生学会初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快速默读法、口头复述和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情节和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强化环境描写分析能力,体味本文的诗意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初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快速默读法、口头复述和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情节和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强化环境描写分析,体味本文的诗意景象 (二)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1. 学会初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快速默读法、口头复述和概括能力。 2..学会根据情节和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二)掌握三法,学会快速概括长篇幅文章:快速默读法、口头复述和概括能力。 自学指导一:(5分钟) 【自学内容】

1.快速阅读比赛,看谁能最快把《芦花荡》这篇小说读完,谈谈你的快速阅读法。 2.进行口头复述故事和书面概括能力训练。请你口头复述本故事和书面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 【快速阅读法】

1、看主要人物、事件和结局。

2、一目多行,省去不影响把握人物和事件的内容。 3、做记号:人物姓名、中心句等。 【口头复述故事方法】 1、抓住事件六要素。

2、主要人物:行动、性格等。

3、用好关键词:能概括起因、经过和结局词语。 【书面概括内容方法】 1.简单概括:主谓宾语法思维。

2.复杂概括:主(修饰语)+谓(行为特点)+宾(结果)

时间:7分钟

【明确】抗日战争时期,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

开端: 护送——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

发展: 受伤——他们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老头子在愧疚之余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高潮、结局: 复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为女孩报仇。

(三)学会根据情节和描写方法和关键句分析人物形象。 自学指导二:(10分钟)

【自学要求】分析:老头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方法指导】

(1)故事情节:什么情节看出什么特点? (2)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 (3)关键语句:哪些语句直接写出什么特点? 形象——性格+思想+情感+技能(什么样的人?) 【明确】老头子——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爱国抗日的热情:充满活力、无所畏惧 爱憎分明的感情:对姐妹的挚爱、对鬼子的憎恨 过于自信、自尊的个性:核心性格、功过都由此发出 智勇双全的杀敌行为: 埋伏、诱敌、杀敌,周密老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小结】 1.从“事件”入手:人物做了什么事 2.从“方法”入手:人物如何表现的 3.从“语句”入手:作者有什么评价 (四)当堂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只填一个字。

①“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 )了一( ),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 )( )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 )着船尾,跟着( )了几步,才又拼命往前( )了一把。

②小女孩( )在船边,用两只手( )着水玩。发烧的手( )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 )了一把( )在脸上,那脸( )着厚厚的泥和汗。

(五)作业布置

1、必做:完成《课时作业(二) 》1-8题 2、选做:完成【写话专题3】 (六)板书设计

芦花荡(孙犁)

1、 概括故事情节:要素法

2、 分析人物形象:评价性语句、描写手法、情节体现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1.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体味本文的诗意景象

(二)自学指导一: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5分钟)

所谓“英雄”,一般都是高大全的人物。但是,老头子却是一个性格上有缺陷的抗日老人,孙犁这样写有何用意?这个文学人物有何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时间:4分钟。

【明确】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老当益壮。他没有姓名,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三)自学指导二:体味本文的诗意景象(10分钟)

【自学要求】战争是残酷的,但本文有许多地方写得很美,请你把这些语句用横线划出来,并谈谈你的体验和感受。

回答模式:读划线语句+体验和感受 【方法指导】

1.反映了什么样的地方色彩? 2.饱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描绘了白洋淀什么样的美? 4.可以看出风格有何独特处? 【参考范例】

1.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描写了芦花的鲜嫩、格外美丽,烘托出老英雄狠砸鬼子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表现了老头子智勇双全的性格特征。

2.“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描写英雄与鬼子的周旋时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烘托出老头子战胜敌人的乐观情绪。

【环境描写分析复习回顾】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交代季节、气候。 3.反应环境特点。

4.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5.渲染气氛。 6.突出主题、抒发情感 (四)当堂训练

找出选文中的一处环境描写,并说说它所起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

1、必做:预习、背诵《桃花源记》1-3段

2、选做:完成《课时作业(二) 》10、11、12、13题 (六)板书设计

芦花荡(孙犁)

3、 概括故事情节:要素法

4、 分析人物形象:评价性语句、描写手法、情节体现 5、 环境描写作用分析。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pv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