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原因及对策探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6 18: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科分类号 (040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中文):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原因及对策探究

( 英文):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Imbalanc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Explore 姓 名 刘** 学 号 2008010118 院 (系)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 2008级教育班 指导教师 顾**

二○一二年 五月

一、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论 文 题 目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原因及对策探究 作 者 姓 刘建华 所属院、专业、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 指导教师姓顾基平 副教授 预计字16000 开题日2011年12月5选题的根据: 1)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加强义务教育失衡研究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可以为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改个提供理论支持。为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健康 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理论体系。 实践意义。通过对城乡义务教育的差异研究探讨及其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可以为国家统筹教育全局发展提供些许补充和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对推动我国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笔者的见解 国内在此课题上主要有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内涵的研究、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原因的研究、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对策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在公平概念下 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研究。结合以前的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分析讨论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的问题,进一步丰富我们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的认识。从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科技原因、人口原因分析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差异失衡。在对策上,结合现实生动的案例进行研究,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的乡村建设,给予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失衡局面多方面、切实可行的建议,引起社会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与反思。这些即本文的创新之处。 主要内容: 1导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的原因相关研究 1.2.2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的策略相关研究 1.2.3本研究的目的 1.3研究方法 1.4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研究重点、难点 1.4.2创新之处 1.5论文撰写计划及初步架构 1.6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的原因研究 1.7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的策略研究

二、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评审表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姓名、职称 中 文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城乡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城乡义务教育条件不平等、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不平等、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素质不平等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急需解决的瓶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促进教育公平,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大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本文首先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产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针对我国目前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求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原因及对策探究 刘建华 所属院、专业、年级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 2008级 16500 定稿 日期 顾基平 副教授 字 数 2012年5月4日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失衡,原因,对策 (3-5个) 英 文 摘 要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people's life of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compulsory educa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China's obligation education stages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by unequal opportunity,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conditions are not equal,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equality, teachers' quality rough and so on,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main education compulsory in our count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bottleneck in need of solution .Education fair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ocial justice,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 is the meanings. Promote education fairness, a key problem i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whole.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 and analyzes the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duced the cause of the imbalance, in view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fairness in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for our country to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fair development to make certain contribution. 关键词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mbalance ,reason,countermeasures

(3-5个)

目录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1引 言〃〃〃〃〃〃〃〃〃〃〃〃〃〃〃〃〃〃〃〃〃〃〃〃〃〃〃〃〃〃〃〃〃〃〃〃〃〃〃〃〃〃〃〃〃3 1.1问题提出〃〃〃〃〃〃〃〃〃〃〃〃〃〃〃〃〃〃〃〃〃〃〃〃〃〃〃〃〃〃〃〃〃〃〃〃〃〃〃〃3 1.2研究意义〃〃〃〃〃〃〃〃〃〃〃〃〃〃〃〃〃〃〃〃〃〃〃〃〃〃〃〃〃〃〃〃〃〃〃〃〃〃〃〃3 1.3 研究方法〃〃〃〃〃〃〃〃〃〃〃〃〃〃〃〃〃〃〃〃〃〃〃〃〃〃〃〃〃〃〃〃〃〃〃〃〃〃〃4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相关研究〃〃〃〃〃〃〃〃〃〃〃〃〃〃〃〃〃〃〃〃〃5 2.1相关概念界定〃〃〃〃〃〃〃〃〃〃〃〃〃〃〃〃〃〃〃〃〃〃〃〃〃〃〃〃〃〃〃〃〃〃〃〃5 2.1.1均衡〃〃〃〃〃〃〃〃〃〃〃〃〃〃〃〃〃〃〃〃〃〃〃〃〃〃〃〃〃〃〃〃〃〃〃〃〃〃〃〃〃〃5 2.1.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5 2.2国内相关研究〃〃〃〃〃〃〃〃〃〃〃〃〃〃〃〃〃〃〃〃〃〃〃〃〃〃〃〃〃〃〃〃〃〃〃〃6 2.2.1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研究〃〃〃〃〃〃〃〃〃〃〃〃〃〃〃〃6 2.2.2关于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7 2.2.3关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8 2.3国外的相关研究〃〃〃〃〃〃〃〃〃〃〃〃〃〃〃〃〃〃〃〃〃〃〃〃〃〃〃〃〃〃〃〃〃〃8 3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不公平问题透视〃〃〃〃〃〃〃〃〃〃〃〃〃〃〃〃〃〃〃10 3.1城乡教育资源配臵的不均衡〃〃〃〃〃〃〃〃〃〃〃〃〃〃〃〃〃〃〃〃〃〃〃10 3.1.1财政投入总量不足〃〃〃〃〃〃〃〃〃〃〃〃〃〃〃〃〃〃〃〃〃〃〃〃〃〃〃〃〃10 3.1.2资源配臵比例失衡〃〃〃〃〃〃〃〃〃〃〃〃〃〃〃〃〃〃〃〃〃〃〃〃〃〃〃〃〃10 3.1.3资源利用效率低下〃〃〃〃〃〃〃〃〃〃〃〃〃〃〃〃〃〃〃〃〃〃〃〃〃〃〃〃〃11 3.2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11

I

3.2.1教师结构不合理〃〃〃〃〃〃〃〃〃〃〃〃〃〃〃〃〃〃〃〃〃〃〃〃〃〃〃〃〃〃〃11 3.2.2教师培训不足〃〃〃〃〃〃〃〃〃〃〃〃〃〃〃〃〃〃〃〃〃〃〃〃〃〃〃〃〃〃〃〃〃12 3.2.3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12 3.3校际发展不均衡〃〃〃〃〃〃〃〃〃〃〃〃〃〃〃〃〃〃〃〃〃〃〃〃〃〃〃〃〃〃〃〃〃12 4.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原因浅析〃〃〃〃〃〃〃〃〃〃〃〃〃〃13 4.1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制约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13 4.2 政治因素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14 4.3 财政投入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15 4.4 国家制度中的城市中心策略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影响〃〃〃〃〃〃〃〃〃〃〃〃〃〃〃〃〃〃〃〃〃〃〃〃〃〃〃〃〃〃〃〃〃〃〃〃〃〃〃〃〃〃〃〃〃〃〃〃15 4.5文化的差异影响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17 5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19 5.1完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机制〃〃〃〃〃〃〃〃〃〃〃〃〃〃〃〃〃〃19 5.2加快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21 5.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2 5.4加强弱势群体教育〃〃〃〃〃〃〃〃〃〃〃〃〃〃〃〃〃〃〃〃〃〃〃〃〃〃〃〃〃〃〃23 结语〃〃〃〃〃〃〃〃〃〃〃〃〃〃〃〃〃〃〃〃〃〃〃〃〃〃〃〃〃〃〃〃〃〃〃〃〃〃〃〃〃〃〃〃〃〃24 参考文献〃〃〃〃〃〃〃〃〃〃〃〃〃〃〃〃〃〃〃〃〃〃〃〃〃〃〃〃〃〃〃〃〃〃〃〃〃〃〃〃〃〃25 致谢〃〃〃〃〃〃〃〃〃〃〃〃〃〃〃〃〃〃〃〃〃〃〃〃〃〃〃〃〃〃〃〃〃〃〃〃〃〃〃〃〃〃〃〃〃〃28

II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原因及对策探究

专业:教育学 年级:2008级 姓名:刘建华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

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城乡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城乡义务教育条件不平等、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不平等、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素质不平等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急需解决的瓶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促进教育公平,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大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本文首先绍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产生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针对我国目前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求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失衡,原因,对策

1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imbalanc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explore

Pedagogy Grade2008 Liu Jianhua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people's life of higher levels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compulsory educa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China's obligation education stages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by unequal opportunity,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conditions are not equal,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equality, teachers' quality rough and so on,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main education compulsory in our count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bottleneck in need of solution .Education fair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ocial justice,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 is the meanings. Promote education fairness, a key problem i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whole.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 and analyzes the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duced the cause of the imbalance, in view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fairness in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for our country to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fair development to make certain contribution.

Key words: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mbalance ,reason,

countermeasures

2

1 引 言

1.1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教育事业理所当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无视不足,一些问题也正在凸显:我国的城乡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公平问题,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避免城乡差距扩大,我们必须重视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抢抓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这个良好契机,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这种不公平教育可能会造成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加大国家政策调整和社会关注力度,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公平发展。 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问题上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西方关于公平理论下的研究,或者只是一些比较研究。其次,在研究的视角上,大部分是出于对国家教育政策的研究,而没有从城乡的各种差异上进行分析,可操作行不强。若是想要将这些理论应用在我国教育公平上,需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有目标的进行深层分析,提出对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可行性的措施。 1.2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加强义务教育失衡研究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城乡教育失衡的问题,运用社会经济学、教育社会学、公平理论等理论,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试提出可行性对策,从而为

3

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改个提供理论支持。为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健康 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理论体系。 1.2.2实践意义

实践意义。 通过对城乡义务教育的差异研究探讨及其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可以为国家统筹教育全局发展提供些许补充和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对推动我国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文献收集法

作者通过学校图书馆书籍、网络资源、国家相关政府工作报告和文件等途径获得了丰富的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方面的文献。比较全面的了解国内外有关教育公平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同时经过借鉴与梳理,形成了本人的理论框架,同时也为本人的论文提供了理论支持。 1.3.2实地调查法

作者实地调研了家乡一些学校以及长沙市一些学校,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获得了真实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1.3.3比较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城乡义务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对比较,从而深层的分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

4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均衡

“均衡”,依《说文解字》,“均”可解为“平”,“衡”可释为“衡量”或“准则”,“均衡”即“平衡”①。《辞海》中将均衡定义为“矛盾暂时的相对的统一或协调”。它是“事物发展稳定性和有序性的标志之一。均衡是相对的,它与不均衡相反成,相互转化。②”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均衡常常被用来描述事物或系统状态的基本量在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分布均等。例如,在物理学中,均衡是指的就是对立的多种力量对这个系统发生作用,它们正好相互抵消,作用的结果等于零的这样一种状态。后来,“均衡”被广泛运用于经济学领域,其内涵也就被进一步具体化。例如,在经济学中,均衡指的是“构成某一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的变量,它们的值经过调整,使该系统不再存在继续变动的倾向,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这种状态表明,生产资源的配臵己经达到了一种“帕累托最优”:②区域之间的均衡。即追求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合理化。 2.1.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或“教育的均衡化发展”这一概念,是研究者们在理解“均衡”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但由于研究者们各自所选

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5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5

5

取的角度不同,其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研究问题指向的范围看,有的研究者关注区域教育均衡有的研究者关注教育机会在不同人群中的分配,有的关注不同教育层次间的资源占有的机制和分配办法.从研究的学科取向来看,有教育哲学取向的,有教育经济学取向的,也有公共政策研究取向的。从对教育均衡的测量和表征的角度看,多数研究者关注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教育经费、师资、教育教学设备、入学率、升学率等指标。 2.2国内相关研究

2.2.1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研究

由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非常丰富,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与了不同的界定。申仁洪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中指出,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以人的发展和人的自由自觉生命存在的实现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包括物质、制度和意识三个层面的动态均衡过程。物质层面指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臵;制度层面指的是受教育权利平等的实现;意识层面指的是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他还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分析了教育起点(平等的入学和就学机会)、过程(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和结果(促进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发展)的均衡发展。方建锋在《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概述》①中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教育机会、办学设施、师资条件等方面的均衡,其核心是教育资源配臵的相对均衡。吴修玲在《谈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中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

方建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概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5(2):23.

6

展是指受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配臵均衡、教育过程均衡、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均衡。刘欣在《基础教育政策与公平问题研究》①中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所有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资源调配来提供相对均等的机会与条件,并在受教育过程中努力实现教育效果和学业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当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个过程,是个理念,其内涵是相对的、动态的。目前,人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其一,关注教育资源配臵的相对均衡,希望为受教育着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其二,关注受教育者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就业机会;其三,关注每个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潜能的最大程度的发展,并为之提供最适宜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2.2.2关于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关于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温习勇在《影响我国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原因与矫正对策》②中指出,户籍制度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高如峰在《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研究》中通过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实证分析发现,自2001年开始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大多数县级政府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撑能力,而县以上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仍然缺乏稳定的保障,影响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巩真在《教育均等化政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的国际

①②

刘欣.基础教育政策与公平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2.

温习勇.影响我国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原因与矫治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2.

7

比较—美、韩经验借鉴和中国问题分析》①一文中总结了美国和韩国的教育均等化政策,发现私人资金的投入可以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效率,倡导要制定有效的调动私人资金进入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政策。

2.2.3关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

在关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方面,石绍宾在《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②中指出,义务教育是一种全国共享的公共品,其受益范围是全国性的,要建立“以中央为主”的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保证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康开洁的《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③认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巩真在《教育均等化政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的国际比较—美、韩经验借鉴和中国问题分析》一文中总结了美国和韩国的教育均等化政策,发现私人资金的投入可以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效率,倡导要制定有效的调动私人资金进入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政策。樊继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指出,要把发展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作为提升农村教学水平的手段,使农村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3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在当前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巨大不平等的情况下,教育可以为人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帮助弱

巩真.教育均等化政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的国际比较—美、韩经验借鉴和中国问题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 ②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57. ③

康开洁.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8(9):27-28.

8

势群体摆脱其出身的劣势。因此,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们的生存状态,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起着“筛选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作用,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也就是现代社会实现“平等化”的手段。在当前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可能的收入、职业以及权力,甚至决定了一个人将来的社会地位,所以教育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全面、持续的影响。美国学者科尔曼在一篇名为《教育机会公平的观念》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教育机会公平的概念,并总结了其四项内容,从受教育过程中的几个环节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进行阐释。这些内容主要包括:(l)进行教育的机会公平。(2)参与教育的机会公平。(3)教育结果公平。(4)教育对生活前景机会的影响公平。美国学者约翰〃罗尔斯在其发表的《正义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正义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平等自由原则”,即平等地对待所有人,用于处理公民的政治权利。另一个是“机会公平原则”和“差别原则”,用来处理有关社会和经济利益的问题。具体来说,这些原则可以表达为,(l)人所获得不均等待遇的职务、地位应该对所有人开放;(2)应该使社会中受惠最少者获得最大利益;(3)每个人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相同的自由;“差别原则”和“补偿原则”以帮助弱势人群改变不利地位为基本出发点,表现出罗尔斯对于弱者的同情,表明了其所代表的公平理论的价值指向。法国国立教育研究所从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因素入手来概括教育公平的概念。他们在《教育机会不公平的社会学》

9

中,概括了教育不公平的四个主要因素:(1)学业成绩与家庭的教育背景;(2)受教育的愿望与阶级的文化价值的观念;(3)文化欠缺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别;(4)社会语言方式、社会监督与学业成绩。瑞典学者胡森从个体而非宏观的角度来看待教育公平,他认为教育公平应该包括个体的起点公平、中介性阶段的公平、最终目标的公平。他还指出了校际之间的公平。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对教育公平的研究起步较早,并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在教育公平方面总结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他们的经验、理论以及化解不公平时所采用的方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透视 3.1资源配臵的不均衡 3.1.1财政投入总量不足

投入总量不足近年来,教育经费支出虽在不断增长,但占GDP的比例一直处于不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就是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其次是负债严重。教育负债首先与2000年“普九”验收有关,为了达到“普九”目标,本已困难的基层政府和教育部门不得不向外贷款或由施工队垫资,背上了巨额债务。同时,各地省级以下财政逐渐萎缩,地方财政逐渐难以承担教育投入,更加剧了各地的教育负债。 3.1.2资源配臵比例失衡

10

配臵比例失衡我国教育投入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长期存在。目前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城乡结构失衡、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投入比例失调两个方面。我国教育投入的性别歧视仍然存在。由教育投入的配臵比例不合理带来的问题也是我们关注的热点。农村教育投入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在没有一定水平的中等教育支撑的基础上,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还造成高等教育低质化趋势。这种不合理的教育结构容易形成“教育陷阱”。教育投入不适当地向高等教育倾斜,存在着重高等教育轻初等教育的倾向。 3.1.3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当前我国存在的教育经费克扣和挪用现象,客观上恶化了投入总量不足带来的弊端。同时,由于学生流失率、复读率居高不下带来的浪费现象,使得农村本来有限的教育经费更是雪上加霜。

3.2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 3.2.1.农村的师资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

不同学段教师结构不合理。总体上来看,某些年级教师人数不足。因此为了满足教 育的需要,在引进教师存在困难的前提下,学校常常从其他年级抽调教师。因此造成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极大地印象了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农村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在于师资是否充足。

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

11

育教师严重缺编,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身兼多职。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而农村中学的-,化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得以得到保证。

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由于血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收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整体上,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3.2.2.教师培训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新一轮教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由于教研室的教育指导演员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很缺乏,因此,难以发挥各教研室的在本教师培训的优势。

3.2.3.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

尤其是民办教师由于编制的限制,他们的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常常没能得到按时的发放和保障。又由于农村条件较差,无法吸引教师留在农村,倒是教育资源被浪费,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3.3校际发展不均衡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各地城区义务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城区学校布点不合理、容量不够的状况日显突出,使学校之间原来就不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愈显不均衡,导致优质学校生源爆满,普遍超标,薄弱学校缺乏吸引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

12

用受到制约。城区校际间教育资源配臵尚不均衡,“择校”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由于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距明显,在一些城区优质校和薄弱校依然并存,引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想方设法通过购房、挂户、借读等办法将子女送进非片区的社会信誉度高的学校就读,造成这些学校生源爆满,办学压力增大,同时也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造成了不利影响,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4.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原因浅析

4.1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制约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是造成城乡教育不均

衡根本原因。结构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也不例外。建国以来国家设立的种种制度政策,有明显“偏袒城市”的倾向,形成了以“农业哺育工业和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长期以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城乡教育差距日趋加大。同时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也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这种差距使城乡居民对教育资源供给需求出现了非均衡,一方面,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居民需求政府和学校提供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对教育支付能力不足,从而降低了对教育的有效需求,反过来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13

4.2政治因素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下,规模巨大的农村利益集团缺乏向核心决策者表达其利益取向的强烈动机,其在决策层中的代理人比例很低, 甚至近似为零,总体上缺乏聚集起来表达利益取向的能力和参政议政的渠道。身为多数的农村义务教育利益集团由于其组织的松散性,增进集团利益所需的组织成本很大,因而就出现了“人多量不大”的“数量悖论”。而处于少数但占有较多教育投资的城市义务教育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选择则有较大影响力。因为他们相对于由众多的农民组成的多数人利益群体来说具有“组织优势”和“信息优势”。“组织优势”体现在小集团能够以很低的组织成本去追求他们的共同利益,从而在影响政府政策时轻易地战胜人数众多的分散公民。“信息优势”体现在利益集团往往是唯一的官员偏好信息的提供者。正如发展经济学家李普顿(MichaelliPton)所言:“农村拥有大多数贫困和拥有大多数潜在的低成本资源,而城市拥有大多数发言权、有力的组织和权利。所以在农村对城市的斗争中,城市阶级可以燕得大多数回合。”与农村利益集团相比,城市利益集团虽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是城市利益集团与权力中心距离较近,与权力中心往来密切,个人所分享的集团利益比例较大,成员集体行动积极性高,游说政府制定倾向于保护城市利益集团的政策的成本较低, 因此城市利益集团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迁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 “

第一行动集团”的角色。这种

长期以来政治影响力的不同,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的长期固化作用。

14

4.3财政投入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我国义务教育的经费提供更多地依靠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作

用往往只是调控与监督,但是往往城乡经济发展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城乡之间的财政收入差异巨大,导致城之间的教育投入存在很大差异,城市的教育投入远远大于农,其学校的设施与教学条件也远远的领先于农村。其次,在教经费的使用上,城乡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的原因本质上来说还是经费不足导致的。城市义务教育的经费充足,了发放教师工资之类的个人部分外,更多的是用在了改善学校学质量、改善教学设施、改善学校的物质条件等方面;反观农的义务教育,由于农村的教育经费不足,大部分的义务教育经都用在了发放教师工资、福利等方面,往往还是满足不了吸引质老师的需求,其教育经费用到公用部分的资金很少,就造成村义务教育的教学环境与条件无法改善。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义务教育的不公平、义务教育的财政分权体制不合理育发展不起来,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连年增加,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并且没有有效的经费投入监督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也不能保证充足的教育投入。目前,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求教育要同步发展,而制约我区教育大发展的瓶颈就是农村教育的发展。 4.4国家制度城市中心策略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4.4.1户籍制度

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户籍制度经过多次变革后,

15

逐步实现了从最初的户口注册功能向利益分配功能异化,在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供给,教育、就业、住房、劳保等社会福利的提供上向城市倾斜,并形成了阻挡农村人口进城的一道坚强壁垒。进入20世纪90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城乡之间壁垒森严的状况有所松动,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有相当一部分都已经取消了户籍管制,客观上促进了农民向城市流动,并为缩小城乡差距扫清了不少制度上的障碍,但建立在户籍基础上的历史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格局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打破,它对当下中国的社会发展仍具有深刻的影响由于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一方面大量富余农村人口长期滞留于农村,农村家庭承受的经济负担加重,多数农民家庭在承担子女教育费用时表现出相当的困难;另一方面,流入城市的农民因没有城市户籍而无法获得与城市人同样的权利和福利,大批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子女被远远超过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入学赞助费、借读费、建校费等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种费用挡在城市学校之外,无法接受到与城市儿童平等的义务教育,从而使他们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与城市儿童拉开了距离。 4.4.2.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历来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根本。我国现行土地制度规定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所有者缺位的制度安排,由于土地产权模糊,使农民缺乏必要的土地处臵权,无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让渡,导致农民难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从而也就无法保证土地

16

收益的最大化。另外,在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框架内,国内外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可以以交易成本低的方式获取廉价的农村土地资源,转为非农用地,获取超额利润。据有关部门粗略估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土地征用从农村转移出的土地资产收益超过2万亿元,而对农民被征用的地,仅按照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给予一定年限的补偿,农民没有成为巨额土地利润的受益者。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造成农民利益的流失越来越严重,大量失地和无地的农民成为新的社会贫困阶层。

4.5文化的差异影响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4.5.1社会区域文化

社会因素中,我认为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了一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社会风气,居民思想水平等等各个方面。农村在这些方面都大大弱于城市,从造成教育差距。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但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富者向城市迁移。公共基础设施缓慢增多,但教育设施并没有发展,学校提高园形象的开支大于实际用于改善教育软硬件,当地在各种政策上相对淡薄,执行力度不够。城市情况相对好很多,发展教育的政策,基本能与当前社会接轨。在原有基础上对专科学校建设的力度有所加大 。但是学生除了学校和图书馆以外,其他可以进行学习生活的场所如群众艺术馆,少年宫等少之又少,以前有的现在几乎都被营利性机构代替,这是城乡都存在的情况。并且是比较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

17

健康发展。 4.5.2家庭文化

现在城市孩子(小学和初中阶段)父母的文化程度基本上能达到专科文凭以上, 但是农村父母不行, 一般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甚至没有文化。城市家长的学习意识较农村家长要高一些。这样来说 城市父母对孩子辅导能力就性对来说强一些,也比较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教育观念正在逐步开放和多样化,教育投入也较大。比如说在孩子的购买课外书方面,聘请家教或者让孩子参加课外班,心里有个明确的计划。相对重视家庭的和睦,避免给子女造成不良影响,但是由于社会现实等种种原因,家长对子女教育逐渐极端化,过于束缚孩子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直接导致学生出现抑郁自闭等心理疾病。 4.5.3学校文化

由于教育部门及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对学校建设的财力物力投入差异大,因此城乡学校软硬件差异大,是导致学生成绩的直接原因之一(根本上是由于当地经济能力决定的).

目前城市学校普遍已经采用投影仪等现代设备辅助教学,被调查城市学校教室有足够的灯光,风扇,并配有投影仪和电脑,学校有藏书较多的图书馆,2个微机室,并有可以进行两人一组实验的物理化学实验室,师资配备语数外基本上是两个班一名教师,副科为一个年级两到三个老师,音体美为一个年级一名教师。而被调查农村学校条件则相差甚大。不仅硬件不足,连师资力量也十分薄弱,并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下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很多老师都要代别的年级的课,

18

另一所高中由于一名英语老师退休而空缺一个位臵没有人补。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严格来说,城乡教师素质都没有达到应有水平,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主要有:职业道德意识相对薄弱,授课方式机械化,普通话水平不过关,方言授课者较多,缺乏热情。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农村同样无法与城市接轨。财力不足,学校对学生兴趣爱好的重视程度低等客观原因是一方面,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十分的不明确,兴趣爱好观念淡薄。相反,城市家庭学校则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校外的各种兴趣班也兴旺起来,但不乏有只是为了谋取利润的。该村近些年也逐渐出现了少儿书法,绘画等校外兴趣班,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办班的主要是以盈利为主,费用甚至比城市还要高,而送孩子去兴趣班的家长主要目的大多是让其在课余时间给看孩子而已。

5.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5.1完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机制

5.1.1明确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确立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拨款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教育资源的配臵,应当按教育的公共品性质强弱排序,对教育的要求首先是普及基础教育,其次才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滞后,欠账较多,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明确财政投入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主体,并通过更多的渠道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真

19

正将基础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摆在国家财政分配的重要位臵。

5.1.2增加农村基础教育中财政投入的比例。

为了改变农村基础教育的弱势地位,首要的是需提高财政对教育的整体投入力度。一方面,提高国家和省一级财政的教育投入比重,必须确保现有预算口径的教育支出稳定增长,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要按照“三个增长”,即“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提高,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 标准安排教育支出。另一方面,要坚持基础教育经费由政府承担,非基础教育的办学经费由政府、受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分担的教育资源分配原则,调整公共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中的比例,切实提高国家资源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不应继续占有过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对非义务教育,应该引进市场机制,相应缩小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供给范围,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5.1.3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差距。 湖南省为农业大省,与经济状况较好省份比较,教育投入有较大的差距,可谓穷省办大教育,客观上需要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目前,中央对地方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包括“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专款和“义务教育危房改造工程”专款等,仅占基础教育总支出的1%左右。农村税费改革后形成巨大的基础教育经费缺口也表明我国未能提供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因此,无论从国际经验方面考

20

虑,还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考虑,建立和实施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同样,也要建立相应省市一级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解决湖南省城乡之间、发达与贫困农村的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 5.2加快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优质师资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要素,推进师资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关键所在。造房子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造就农村名师、加快城乡师资均衡则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需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加以保障。

5.2.1稳定优化农村教师队伍。

一是评职评先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在评职上农村教师指标单列,

确保数量,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把农村山区偏远学校任教年限作为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条件,并对在农村任教的老师要降低要求,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优秀骨干教师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在评优上重引导、重奉献、重实绩,增加农村教师比例,实行指标单列。

二是源头配臵上向农村倾斜。在源头上建立农村优秀教师的补充机制,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在新教师招考的程序设计上将农村学校安排在同学段学校中的第一批次,优先满足和确保农村学校优质师资的需求。

三是待遇上向农村倾斜。切实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国家要通过稳步提高财政保障、逐步统一城乡福利标准、切实加大专项补助力度等方式,缩小城乡教师待遇差距。,

21

5.2.2提升农村教师素质。

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和培训质量评估制度。深入调查和了解农村小学的教师基本情况,并结合各个农村小学的教师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教育行政机构应明确各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责范围,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科学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农村教师的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5.2.3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实施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制度。城乡学校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以城带乡,以强扶弱,互派教师,取长补短,实行全方位帮扶、多层次支援、捆绑式考核。

二是实施城乡名师资源共享制度。通过完善名师带徒、名师定期定点送教、名师工作室等措施,打破名师的学校所有制,最大限度发挥名师带动效应。同时打破城乡界限,积极选拔一批理念新、懂管理、素质好的中青年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充实农村学校管理队伍。 5.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5.3.1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制度,优化课程设臵,降低课程难度,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考试制度,努力拓展义务教育课改的新局面。加强对农村和城镇薄弱校课改工作的指导,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促进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协调推进。

22

5.3.2加快考试评价和中考中招制度改革。

要按照发展性评价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等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试体系。要保证农村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育质量要求,合格毕业。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中招生考试制度。积极探索和完善考试成绩等级制、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定向分配给城乡各初中等做法,推进初中校生源均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缓解升学竞争压力。 5.3.3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的根本任务。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保证农村德育、体育、美育教学课时和教师配备,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5.4加强弱势群体教育

5.4.1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 根据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并根据学校实际接收人数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现有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要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和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需求。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任务重,且

23

问题解决较好的县(市、区),省级财政将给以适当奖励。要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各有关部门职责,形成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 5.4.2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协调整合力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监护人)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管理体系。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有一个温暖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确保“留守儿童”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有效救助和处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 结语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是实现人民教育的公平发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大家共享,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的均衡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和谐、公平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要有立即着手采取措施的紧迫感,对于当前我们能够做到的,不能有丝毫懈怠。只有这样,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才会在政府和社会大众的关注下逐渐得以解决。

24

参考文献

一、期刊

[1]诸燕.胡森教育平等思想述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2]袁方成.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现状与改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3):26一32.

[3]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J].教育研究,2010 (11).

[4]鲍传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8-21.

[5]吴春霞.中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科学,2007,23(6):1一5.

[6]王莹.基础教育服务均等化:基于财政公平视角的分析[J?.财政研究,2006,(12).

[7]邬志辉.中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标准问题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2010(5).

[8]吴修玲.谈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J].今日财富,2011(11). [9]罗一飞.城乡一体化的现状、根源与对策[J].学习月刊,2011(16). [10]王建民.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10).

[11]田志磊.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差异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02).

25

[12]方建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概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5(2):23.

[13]温习勇.影响我国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原因与矫治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2.

[14]巩真.教育均等化政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的国际比较——美、韩经验借鉴和中国问题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12.

[15]高如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4(5):9-10.

[16]康开洁.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8(9):27-28. 二.专著

[1]樊继达.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刘欣.基础教育政策与公平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科尔曼.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蒋国河.教育获得的城乡差异[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5][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6.

26

[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迟福林,殷仲义.中国农村改革新起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42.

三、学位论文

[1]张晓波.新义务教育制度下的城乡义务教育公正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2]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8.

[3]潘亮.公共选择视角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投入差距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南昌大学教育学院,2007.

[4]黄雄英.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学硕士论文,2007.

[5]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7.

[6]刘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0.

27

致 谢

历时几月,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顾基平老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在此特向顾基平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向他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

同时,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最后,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宝贵建议,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28

外文资料译文及其外文原稿

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政策差距

公共政策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合理分配公共资源,但长期以来,我

国的公共政策是以城市为中心。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地和多数的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这已经导致了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一个巨大的差距:学龄儿童入学条件和机会以及入学率城乡之间的差距放拉大。在义务教育发展失衡不仅阻止了公共利益的实现和义务教育的公平,也严重制约和谐社会和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我们有必要考虑影响公共自愿分配的政策而且合理得对它们进行审视。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义务教育投入政策、教师政策等。新政策应让公共资源的分配公平、合理,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上的差距。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取的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正在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但是与此同时,城乡发展的逐渐失去平衡,农村发展已远滞后于城市,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城乡和农村义务教育差距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它已经超过了经济增长。 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之间的教育经费差距:

总得来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而且还在不断下降,根据其公布的教育经费

1

预算资料,2001年约53.42%预算教育基金用于义务教育,比1997年低1%,此外,这些预算基金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政府教育经济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要远远少于投入在城市义务教育,有一个明显的统计差异范围从39.14到70.52%。 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不仅存在于教育经费,而且也存在与师资平。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代课老师的数量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教育成就和代课教师的数量的差距还不能完全反映城乡义务教育师资的差距。事实上,农村教师改善的教育成就正凸显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农村教师依靠函授、自学以及低水平的成人教育来提高其学术水平。从相关的教育统计数据中可能还得不出准确的数字,但是,做为农村义务教育必需的在科 学、英语、学校以及艺术学科且在学术和能力上能够胜任的教师供应很少。它已成为一个“瓶颈”制约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质量质量的提高。

城乡义务教育之间入学机会的差距 城乡小学入学率的差距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85年的96%提高到2003年的98.7%。但由于中国有大量的学龄儿童,1985年是1.04亿,2003年是1.09亿,甚至最少的1988年也多达9600万,尽管入学率很高,但是没有机会进入小学的儿童的数量从1985年的110万增加到

2

2003年的142万。如果我们把2003年之前的15年的不能入学的适龄儿童数量相加,那更加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大约2800万学龄儿童没有机会进入小学。尽管这些数字不存在城乡之间的差别,考虑到城乡之间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和状况,我们认为在这2800万不能入学的学龄儿童之间,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因为在城市除了少部分残疾的或者有极其特殊家庭原因的儿童,大部分学龄儿童都是可以入学的。 此外,在城乡小学入学机会差距上有一点不能忽视:儿童在小学阶段因为经济上的困难、交通不方便等原因而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是相当常见。同时,当大部分城市的学龄儿童在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努力时,少部分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的儿童正在尽力争取进入学校的机会。对于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儿童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能否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而是能否有机会入学。城市和农村地区如此大的差距,使农村的孩子步履维艰,阻止他们走向现代文明。 城乡初中入学率的差距

在城市和乡村初中入学机会的差距可以用进入初中的学生的比例来举例说明。在1985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前,几乎所有城市的初中学龄儿童能入学,而农村初中的入学率仅仅只有64%,在少数省份比如贵州、广西、西藏初中的入学率甚至更低,甚至低于50%。到了1999年,农村的初中入学率打到了 91%,但是依然没有达到1976年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初中入学水平。近一半的省份初中入学率依然低于90%,贵州和内蒙古的初中入学率分别为72.4%和75.7%,个别的,像西藏甚至更低,仅仅只有38.1%。全国大约130万的农村学龄儿

3

童在农村成为半文盲的劳工。在2000年之前的15年里,小学毕业后未能进入初中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

4

Policie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Dispar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public policies is to distribute public resources

rationally.But for a long time, our public policies have been so ―city-oriented‖ that public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unfairly and majority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are concentrated in cities.This has already led to a seriou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o a tremendous gap in conditions in schools—running and enrollment chances for the school-age children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which tend to be enlarged.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not only blocked the realiz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and equ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ut also restricted the harmon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is necessary to look into public policies that have influence on the division of public resources and criticize them rationally. These policies include land institutions, tax systems,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policies for the inpu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policies for teachers, etc. New policies should be made to distribute public resources fairly and rationally, narrowing the gap in compulsory education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great and world-known achievement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mad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China. The urban and rural surroundings have taken an entirely new look, and the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China is now marching towards the all-around, well-off society. But at the same tim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s began to lose their balance seriously: Rural development has lagged far behind that of the cities, especially in educati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so tremendous that it has already exceeded that of the economy. Above all, this article will display the realities of th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n analyze carefully policy reasons that produce the gap, and finally, try to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narrowing the gap.

Gap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fund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general,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 proportion of gross educational appropriat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at is used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much lower and is going downward,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budgetary educational funds, e.g., about 53.42% budgetary educational fun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2001, 1% lower than that in 1997, and also, the funds are not distributed equally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

The government funds used for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was much less than that for urban compulsory education, with an obviou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range from 39.14 to 70.52%.

Gap in teachers‘ levels of edu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re is a gap in the number of part-time teacher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pp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