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驱动”模式 助力化学课堂教学-2022年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3-04-10 18: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运用“问题驱动”模式助力化学课堂教学

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17.15.099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得以前进的。问题的解决是学生参与的最有意义、最重要的学习与思维活动,教学活动在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推进。“问题驱动”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规划教学活动,使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以及课堂生成评估者,且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掌控课堂能力和环节引导能力。该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我将结合《镁的提取及应用》教学实例谈一谈如何运用“问题驱动”模式来设计课堂教学。

一、问题的创设应着眼于帮助学生建构学科观念

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海水提镁工艺”就是学科观念建构的很好载体。我将设计的重心放在海水提镁工艺上,将镁的性质融合其中,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

主要目标,同时帮助学生建构学科观念。

在教学方式上,我确立采用“问题驱动”模式推进教学。因为学科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对实验事实、探究过程以及学科概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在大脑中不断地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学科观念的形成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维的过程。没有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就不会形成学科观念。而问题是开发学生思维的“抓手”,更是激发思维的动力,确保学生深层次思维活动参与的核心是问题。所以,促进学生学科观念形成的教学必须把对具体知识和核心概念的理解转化为情境生动的问题,以问题为推手来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和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思考,达到由知识的理解向学科观念形成的转化。所以我认为,“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学科观念。

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设立一明一暗两条教学线索,以“海水提镁”真实背景下的“问题驱动”模式为明线,结合镁的储量分布、海水资源的特点、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问题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层层深入探讨“海水提镁”的工艺流程。以帮助学生建构“学科观念”为暗线,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交流讨论,相互修正,形成认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通过”海水提镁”过程中镁的富集、沉淀剂的选择、副产品氯气的循环再利用培养学生的“微粒观”“转化观”“化学实验观”“化学学科价值

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学科观念。

二、问题的创设应该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核心展开

在“富集镁”的教学环节中,我认为问题的创设,应该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核心展开。因为以“观念建构”为旨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进行实验合作、彼此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提升实践创新的能力,对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分组实验,实验药品为: 0.05mol?L-1MgCl2溶液、2.3mol?L-1MgCl2溶液、3 mol?L-1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请学生通过实验来模拟工业上沉淀镁离子的过程,并相互交流实验中的发现。我认为这个实验以“工业上沉淀镁离子的探究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分析、交流讨论,相互协作,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整个教学环节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核心铺展开来,以“作为“海水提镁”项目的化学工艺师,你如何将含镁物质从海水中分离出来?”“工业上选用哪种沉淀剂?”“如何提高Mg2+的浓度?”三个问题驱动教学进程,使学生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补充数据资料,能够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的问题,学习蕴含于问题中的学科知识,同时逐步建构起“原料去杂浓缩、产品富集精制、资源就近利用,节约生产成本”的学科观念。

三、问题的创设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其间可设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p8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