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析类文章的撰写

更新时间:2023-11-08 08: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内容分析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内容分析报告的结构

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是将质化的研究素材(包括报纸、电视、电影、广播、演讲、书籍、日记等语言类传播,以及图案、图画、姿势非语言的传播)转化为量化资料的一种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他人发表的理论性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中使用的教科书。教育内容分析报告是研究者主要或者唯一运用内容分析方法所得研究成果的表述形态。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内容分析报告属于综述类文章的一种。教育内容分析报告的主要由研究目的、研究结果和讨论分析三个部分组成。

研究目的要让编辑和读者明白本项研究想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在这部分内容中,为了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还可以简略介绍一下他人的研究成果,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本研究对这种不足的克服和补充。因为内容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因此在文章中提出严格的研究假设也是必要的。

在研究结果部分,作者首先要介绍研究方法。这并不是说要对内容分析方法本身展开理论探讨,而是说明内容分析方法怎样应用在本项研究中。内容分析方法属于定量研究范畴,介绍研究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别的感兴趣的研究者能够重复作者的研究,检验研究的效度。因此,对于研究方法的介绍程度就要达到别人能够根据你的介绍来重复研究。(这一点适用于所有定量研究)具体来说,需要介绍抽样的范围和方法、分析的类目和单元。(如果对这些术语的含义不太清楚,请参阅相关研究方法类的书籍。)其次,作为作者研究的主体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因为内容分析的定量性质,在内容分析类文章中经常使用统计图表来展示研究结果。无论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都要按照次序编号为“图x”或者“表x”。穿插在图表当中的文字以说明性为主,解释图表的含义。

作者在第三部分应该就研究结果及其意义展开讨论。这部分内容的比重应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研究目的是突出和解决某个现实问题,内容分析方法只是揭示问题或者说明问题重要性的一种手段,那么像在例文中那样就应该详细说明研究问题,并且就此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如果研究的目的仅仅是想描述某个研究领域或者某个研究主题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内容分析方法作为得出结论的一种主要甚至唯一方法时,那么这一部分内容就可以比较简略,主要是从总体上或者结合相关背景对研究结果加以说明。

二、范文举例

有关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的性别倾向研究1

杨中枢

[摘要] 笔者借鉴内容分析方法,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做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存在性别偏见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对如何抵制和消除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剃了建议。 [关键词] 九年义务教育 教科书 性别倾向

1

资料来源:《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第3期。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研完背景

1.在现代社会,个人得到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与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基础。男女受教育的平等性问题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科书进行性别倾向研究,是从微观层次上对教育过程平等的关注,也是我们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2.课程改革问题成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评价的一个主要方面—教科书评价无疑能为课程改革提供重要依据二国家教育部已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的义务教育教材也在许多地方推行,这更需要我们去分析、评价,以促进课程不断完善。这项研究可为我们评价新教科书提供一个视角。

(二)研究目的

1.通过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性别倾向,目的1主要使用内容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两性不平等问题进行讨论。

2.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以寻求化解和消除教科书中性别偏见的途

径和方法。

二、统计分析

(一)研究思路

教科书具有传递文化遗产和道德规范的功能,极有可能传播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念。有人指出,目前我们所说的社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状况已有大的改观,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阴影还未褪尽。根植于这种社会文化之中的教科书难免反映或表现出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

我国自1993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从关注教科书中性别偏见问题的角度进行教科书研究的还不多见,而且多局限于简单的列举,缺乏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深入的理论剖析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进行性别倾向研究,既可为教科书的改进提供参考,又能为评价新教科书积累经验

(二)统计分析

1.对教科书中分别描写男女两性人物的课文篇数的统计分析 (1)内容抽样。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抽出185篇以写人为主的课文作为样本(其中小学127篇,初中58篇)。

(2)类目与分析单元。此项分析类目有男、女和集体三个“男”表示课文以描写男性人物为主(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性),“女”表示课文以描写女性人物为主(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女性),“集体”则表示课文既描写男性人物又描写女性人物。分析单元为“篇”

(3)统计结果。把评判记录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如表1所示:

应该给“写人为主”下操作性定义。 目的2主要是理论思辨。 通过对社会大背景和课改现实背景来说明本项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从具体的研究对象和前序研究不足来说明本项研究的意义。

2.对教科书以写人为主的课文中男女两性人物形象的统计分析 (1)内容抽样。样本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写人为主的185篇课文,其中包括142篇描写男性人物的课文和22篇描写女性人物的课文。

对取样范围、分析类目和单元的详细说明(2)类目与分析单元。类目有伟人、革命英雄、科学家、艺术家、有利于读者的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人物、神话人物和其它共8项其中将文学家也归入理解和重复性艺术家一项。同时,文学作品人物中能归于伟人、科学家、艺术家、历检验研究。 史人物、革命英雄、神话人物等任何一项的,遵循这六项优先原则。分析单元为篇。

(3)统计结果。把评判记录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男性女性人物形象的统计表

3.对教科书中同时描写男女两性人物课文的统计分析

(1)内容抽样。从185篇以写人为主的课文中抽出同时描写男女两

性人物的21篇课文为样本。

(2)类目与分析单元。此项统计分三个类目,即男主动、女主动或不明显。“男主动”表示男性处于主要地位,发挥着主动作用,而女性则处于次要地位,从属于男性;“女主动”则意义相反;“不明显”表示男女两性主从关系不明显。分析单元为篇。

(3)结果与分析。把评判记录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如表4所示。

4.对教科书中人物插图数量的统计分析 (1)内容抽样。从语文教科书中抽出443幅人物插图作为统计样本。 (2)类目与分析单元。分男、女和集体三个类目。“男”表示插图中为男性人物(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性);“女”表示插图中为女性人物(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女性),“集体”表示插图中既有男性人物又有女性人物。该项分析以一幅插图为一个分析单元,几幅连续性的插图按一个分析单元处理。

(3)统计结果。把评判记录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如表5、表6所示

利用统计表可以清晰展示研究结果。如果是纵向趋势研究,可以用统计图加 以形象说明。当然,有些作者还在统计图表中间穿插自己的说明性文字。

5.对教科书中集体人物插图的统计分析

(1)内容抽样。从443幅人物插图中抽出121幅集体人物插图作为分析样本:这里的集体人物插图同样专指既有男性人物又有女性人物的插图。

(2)类目与分析单元。该项统计分析有三个类目:男主动、女主动、不明显。“男主动”指插图中男性人物是表现画面主题的主要人物,常常是动作的执行者,而女性人物则是旁观者、辅助者,甚至是无关者,常常出现在画面的边缘。“女主动”的意义正好与其相反。“不明显”表示以上两种关系都不明显,无法确定。分析单元为幅,几幅连续性的插图按一个分析单元处理。

(3)统计结果:把评判记录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结果如表6所示:

6.对教科书中男女两性人物所从事的职业的统计分析 (1)内容抽样。此项统计分析针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所出现的所有职业,课文、插图、习题单元训练等各部分中出现的职业都被作为统计对象。

(2)类目与分析单元。在对教科书中男女所从事职业的统计前,其类目的确定参考了1994年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职业分类大全》一书中对我国现有职业所作的分类。其中有四大类:各类专业技术职业,产业、制造业工人职业,农林牧渔、商业及服务人员职业,国家公职人员职业。根据研究需要,笔者遵循这一职业分类办法,并参考该书中对每一大类职业所作说明以及1999年6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确定了该项统计分析的类目,它们分别是科学研究职业(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职业,卫生技术职业,文艺职业,体育职业,文化教育职业,产业、制造业工人职业,农林牧渔职业,商业工作人员职业,服务性1一作人员职业,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职业;公务人员职业;军人职业共13项类目。

分析单元根据该项统计分析要求确定为“次”。即出现一次就被视为一个分析单元。

(3)统计结果。把评判记录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结果见表7所示。

7.对教科书中男女两性人物行为特征的统计分析 (1)内容抽样。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专门抽出描写男女人物行为特征的语句按所确定的类目进行归类。

(2)类目与分析单元。在进行统计之前,确定了13个类目,它们分别是:英勇、果断、坚强;机智、沉着、冷静;认真、专心、持之以恒;聪明、博学、多才;诚实、礼貌、节俭;无私大度、助人为乐;志向远大,有抱负;温和、善良、和蔼可亲;羞涩、退缩;无知、少见、迷信;自私自利、不明是非;其他优良道德品质及行为特征;其他不良道德品质及行为特征。分析单元仍为“次”。

(3)统计结果把评判记录所得资料进行整理,结果见表8。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忽视女性人物教科书中描写女性人物的课文只占以写人为主的课文总篇数的11.89%,女性人物插图也只占人物插图总数的16.5%,,同时,伟人、革命英雄、科学家等绝大多数都以男性人物形象出现,而

在内容分析女性人物则很少甚至没有这几方面的代表另外,在一些男女人物共同出结果基础上现的场合,女性人物的活动要么从属于男性人物,要么和整个活动无关。具体讨论作者提出的研这就使得本来很少出现的女性人物在教科书中的地位更显微不足道

第二,明显反映出社会对两性的刻板看法。从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究目的1。 教科书中的职业统计数据来看,男性人物所从事的职业大都在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对整个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几个领域,而女性除在教师职业尚占一席之地外,有相当数量的女性是以家庭主妇的身份出现的这正好反映出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同时,教科术书中男性人物的行为表现出勇敢、聪明等特征,而女性人物则温和、善良、和蔼可亲,甚至无知、少见这也反映出传统的“男强女弱”的思想,甚至有歧视女性的思想倾向另外,在那些同时描写男女两性的课文和插图中,也绝大多数表现为男性较为主动、女性则显得被动,这正好迎合了传统的“男主女从”思想。由此可见,无论是职业还是行为特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都有固定不变的刻板倾向,有意无意地传输着不合时宜的性别观念。

三、讨论及建议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实质上是对女性人物的否定。在赞美劳动人民的丰功伟绩之时,不自觉地抹煞了女性人物对社会的贡献,进而否定了女性的能力。

(一)从两性差异到性别偏见

1.男女两性差异存在的不可否认性。生物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男女两性的确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首先,男女两性在生物学意义上存在差异,表现在解剖学、遗传学和内分泌等几方面这种差别是天生的、稳定的,也是不能改变的。其次,心理学许多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两性无论是认知上,还是在情感上均存在差异。除此外,男女两性差异表现在“性别差异”方面,主要指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角色特征以及对性别的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最早关于性别角色的研究,带有浓厚的生理学、心理学色彩,即企图用男女在遗传、先天上的差异解释一切差异。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

利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具体分析了研究认为,男女在认知能力上没有什么不同,差别表现在社会心理因素方面,问题的成如自我概念、自我期望及归因等方面。性别差异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客因和危害观环境角色期待和主观性别角色形成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性,为下面2.性别偏见—畸形的两性差异观。“性差别”的意义本应只限于生物学或生理学上,但它往往成为“性别偏见”诞生的渊源。“一切社会都煞费苦心地将这一生物学上的事实发展成为第二位的、非生物学上的区别”。大量研究结果证明,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远比自然和生物现象的影响大。有关性别差异的跨文化研究更能说明问题男女两性的

的建议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理差异在不同的种族群体中有很高的一致性,而性别角色在某些部落中却不尽相同。这说明男女性别角色是高度灵活的

但是,性别角色一旦形成,却是顽固的、不灵活的,具有强大的传播性和因袭性。一般而言,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都具有刻板的性质。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在有些场合下也许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在另外一些场合下却未必正确。前工业社会把男性视为主宰,把女性视为从属,进而认为女性不如男性,并且视为不可更改的规范。这就是一种偏见,对女性的偏见。几乎以往所有的社会,都曾认为女性气质劣于男性气质。也就是说,这种对女性的偏见是普遍存在的。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偏见恰好反映了我国深层的社会文化,证明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仍旧体现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这种现象是畸形的两性差异观在语文科书中的具体反映。

3.性别偏见的代价。性别偏见作为社会偏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同“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和心理等各种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深深地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对社会政治、经济和心理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有人指出,性别偏见限制了妇女的就业选择,剥夺了妇女在政治、教育、文化和经济方面的许多机会,使妇女在心理上遭受了许多危害。“人们为了保持传统的性别角色付出了沉重的社会、经济和心理代价,因为它不许充分发挥占人口半数的女性的天资,并要求遵守越来越与现代社会不相干的行为规范。”另外,在传统的性别角色的影响下,女性形成成就动机不高、竞争意识不强、缺乏权力意识等心理特点,成为阻碍妇女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说,性别偏见不仅限制了女性的发展,而且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至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其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消极影响虽不是直接的、明显的,但对学生的心理的消极影响却是直接的、深刻的和显而易见的。国内的一些研究指出,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不但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性别偏见观念,而且通过影响学生对其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归属影响两性的成就动机、学业成就和职业成就。它不但使女学生在成就动机等方面受自我期待因素的限制,而且使所有学生在男女两性关系的看法上依旧停滞在保守的传统观点上,最终形成稳定的、顽固不化的观念

总之,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强化了社会对两性的定型看法,使学生宁愿按照传统的要求扮演性别角色而不愿依自己素质所具备的特长来扮演性别角色,这无疑使他们的创造力的发挥受到限制。 (二)建议

1.教师要对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偏见作适当处理。由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学校来说已既成事实,要是坐待教科书的修订,必将贻误时机,更何况,教科书即使经过了严密的编辑、审查程序,也绝不可能完美无瑕。为此,教师要发挥其在教学中主观能动作用,对一些相关内容作适当的处理。

教师除了要对具有性别偏见的内容重新加以诠释,赋予新的意义外,还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消除教科书中性别偏见的消极意义。同时要善于发掘弥补教科书所不足的补充读物,并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和阅

读。这种策略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教师具有扎

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要有洞察教科书中性别偏见问题的敏

感性以及有关两性教育的专门知识。最后,教师必须注意调控自己在前面分析的行为,以强化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处理教科书的性别偏见中费尽心思,的基础上,但在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行为中仍存在性别偏见,将会使所做的努力前根据不同的功尽弃。 层次来寻找2.及时修订教科书,对其中有关性别偏见的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如果说,纠正和消除教科书编辑者、审查者和评价者的性别偏见是一项很难在短时期内收效的工作,那么,及时修订教科书,对其中存在的性别偏见进行适当处理却是当务之急。

首先,应该增加一些有关男女两性的知识,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例如:适当补充一些关于两性关系、两性差异与两性平等、两性地位和相处之道等的一些讨论。其次,教科书不应避讳对男女不平等现实的讨论。因为这种平等的演进往往和经济、政治的发展和进步并非同步,既如此教科书的内容就应直面性别偏见。如果掩饰,反倒使学生有可能无法直面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

3.在编辑、审查和评价教科书过程中重视性别问题。虽然,传统观念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短期内不可能完全破除传统的性别观念,一个全新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性别观念需要长时间才能树立起来。但只要教科书编审者们有意识地去杜绝那些性别偏见信息的流入,并深人研究两性教育平等问题,肯定能成功地驾驭教科书中的性别间题:

鉴于传统的性别观念、性别偏见对教科书编辑者、审查者和评价者的影响很难在短时期内剔除,可以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吸收两性教育专家(指致力于男女受教育平等性问题研究的专家)、学校教师等参与,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科书编辑者、审查者和评价者自身性别偏见对教科书的影响。

总评:这是一篇运用内容分析和理论思辨方法相结合的文章。前两部分主要体现了内容分析的方法:怎样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怎样说明研究取样范围和方法,怎样展示统计结果。限于内容分析的定量性质,在行文风格上力求客观、严禁,以说明性文字为主。如前所述,如果把内容分析方法作为唯一的方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只要可以用较短的篇幅加以总结说明既可。作者在内容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有展开理论分析,寻找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无疑又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推荐文章

1.陈桂梅,南纪稳:《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情况的实证分析》,载《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3期。

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二、文献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一)内容分析过程

(二)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二)几点建议

2.南纪稳,殷春华:《优秀教案的特征》,载《教育科学》,2003年第2期。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文献统计与分析 四、几点建议

3.林刚,刘宗国,秦硕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建设的缺失及对策研究——对现有部分教材的内容分析》,载《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第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p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