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河流域 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

更新时间:2023-12-01 20: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济源市蟒河流域地质构造概况

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构造行迹由一套近东西向断层组成, 断裂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局部伴有小型褶皱。主断裂两侧往往发育数条次一级分支小断层。区内主要构造有: (1)褶皱

区内褶皱不发育,仅在区域南部发育克井向斜。该向斜为一构造盆地,盆地中最新地层为二叠系,褶皱轴向近东西向,由于受山前断裂的影响,破坏了褶皱的形态,盆地北沿下降幅度大于南沿。该盆地形成时期为燕山期。 (2)断层

区内断层走向以东西向和北东向为主,全为高角度正断层,形成时期为燕山期,性质均为张扭性。 1)F 1 断层

位于库区北部,穿过泗坪水库坝址,区内出露长度 4km,向东延伸交于盘古寺断层(F 3 )中。断层走向 280°~300°,倾向南西,倾角 50°~77°。一般由三条平行的小断层构成,破碎带宽 2.6m~20m,岩性为断层角砾岩及被碾磨成粉末的断层泥。上盘影响带宽 30m~160m,岩石破碎,风化后呈土状,有数条次一级小断裂(F 1-1 、 F 1-2 、F 1-3 ) ,下盘影响甚微。断层切穿下马家沟组(O 2 X)及以前所有地层,断距大于 300m。断层性质属张扭性正断层。 2)F 2 断层

西自玉皇顶北,向南东延伸出图,推测西交于 F 4 断层,东交

于 F 3 盘谷寺断层,图内出露长度2.3km。 断层切穿O 2 及其以前地层。 在坝址区出露长度733m, 断距37m~43m。断层产状变化较大, 西端倾向北西, 东端倾向北北东。 断层破碎带宽 0.5m~1.80m, 呈豆荚状,带内角砾大小不一,钙质胶结。上盘影响带宽 5m~30m,为裂隙密集带,局部为碎裂岩。下盘影响带 2m~5m,断层东端,断层倾向 4°~15°,倾角 60°左右,破碎带宽 0.7m,内为断层角砾岩,钙泥质胶结,上盘影响带 5m~50m,为裂隙密集带,局部为碎裂岩,下盘影响带较窄,约 2m~5m。断层性质属张扭性。 3)F 3 断层(盘谷寺断层)

位于库区南部边缘,区内出露长度 1.3km,蟒河出山口以东被第四系覆盖,位于坝址区下游约 600m。为本区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对本区的构造起着控制作用。断层走向呈 NW270°~300°展布,倾向南西,倾角 60°~80°,断距数百米至千米,太古界片麻岩与二叠系煤系地层或奥陶系中统(O 2 )灰岩接触,形成克井煤田。 断层面具倾向擦痕,破碎带宽 5m~10m,岩性为含角砾断层泥、角砾岩与碎块岩,上盘影响带宽 50m~100m,岩石破碎,风化后呈土状,下盘轻微。该断层沿太行山山麓分布,地貌标志明显,构成高山与平原的分界线。在断崖的麓部,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洪积坡积裙,沿展达山麓以南 2.5km。该断层两侧,发育数条北东向的次一级小断裂,影响了坝址区的稳定性与渗漏性。断层性质属张扭性正断层。 4)F 4 断层

西起蟒河出山口右岸 F 3 断层,向北东经庙西垭口北穿蟒河,沿沟向东北交于 F 1断层,区间长 2.4km。断距变化大,5m~150m,

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变小。

断层走向 50°~60°,倾向南东,倾角 70°~84°,断层破碎带宽 0.4m~5m,带内为断层角砾岩,钙质胶结。上盘影响带较宽,局部可见 2~3 条小断层组成断裂带可达 10m~30m。下盘影响带稍窄,一般 2m~3m。影响带中裂隙发育,岩石呈碎裂状,褐红色,方解石脉密集。断层性质属张扭性。 5)F 5 正断层

位于泗坪水库下游约 1.2km 处,走向 60°,倾向北西,倾角 65°。图内出露长度2km,断距 10m~15m,推测该断层交于 F 3 断层。断层带宽 0.80m,由角砾岩及泥钙质组成,影响带宽度 10m~25m,为裂隙密集带,局部为碎裂岩。断层性质属张扭性。 (3)裂隙

库区内构造裂隙发育。构造裂隙主要发育 4 组,均为高角度裂隙。①组:近东西向, 走向为 NE80°~90, 倾向多 SE, 少数 NW, 倾角一般 79°~88, 裂隙间距 0.1m~0.7m; ②组: 近东西向, 走向为 NW270~290,倾向多 SW,少数 NE,倾角一般 85°~89,间距 0.05m~0.7m;③组:近南北向,走向为 NW350°~355°,倾向多 NE,少数 SW,倾角一般 75°~85,间距 0.05m~0.2m;④近南北向,走向为 NE5°~15,倾向 NW 或 SE,倾角一般 83°~88,间距 0.4m~1.2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p2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