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江生态航道建设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4-19 21: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长江生态航道建设的思考

长江干流航道上自云南省水富港,下至上海市的入海口,全长2838 km,是我国主要的东西交通运输大动脉,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运资源被誉为“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长江水运具有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运能大、效益高的优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对长江航道实施科学整治和适度开发,合理利用长江自然水深进行水路运输,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生态压力,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2013年工作会上,航道局表示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绿色低碳、生态发展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长江航道现代化建设中,将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成为生态文明航道。可见,长江生态航道的建设是长江航道建设的发展方向,将有助于提高长江沿线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为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长江生态航道整治步伐,为建设长江生态文明航道提供技术支撑,促进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进步,开展长江生态航道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生态航道建设现状 (一)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对环境和生态退化的问题认识较早,很早就开始研究传统的护坡技术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认为传统的混凝土护岸,会对环

境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引起生态退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西方国家对破坏河流自然环境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发达国家科技界和工程界针对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研究开发了河流生态恢复的理论和技术,并开始有意识地着手对遭到破坏的河流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在欧洲,如瑞士、德国、法国、英国等国,人们积极地改造水泥河堤,修建生态河堤,复原河道形态,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局部生态环境得以良好恢复。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

瑞士、德国等于80年代末提出了全新的“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所谓“自然型护岸”技术,就是放弃单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改用无混凝土护岸或钢筋混凝土外覆土植被的非可视性护岸。德国的莱茵河,1993年和1995年发生两次洪灾,洪水淹了一些城市,造成的损失估计达几十亿欧元。分析洪灾原因,主要是由于莱茵河流生态遭到破坏,莱茵河的水泥堤岸限制了水向沿河堤岸渗透所致。因此,德国现正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改造,将水泥堤岸改为生态河堤,重新恢复河流两岸储水湿润带,并对流域内支流实施裁直变弯的措施,延长洪水在支流的停留时间,减低主河道洪峰量。 日本的生态型护坡技术与公路建设同步,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又首先提出了“亲水”观念,把生态护坡技术应用于城镇河道建设中,并进行了实践,推出了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日本1991年开始推行重视创造变化水边环境的河道施工方法,即“多自然型河道建设”。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

的渗透和水的良性循环,提高了水边环境的自然净化功能。 美国的南佛罗里达州在70年代修建了很多人工河道,但逐渐发现周围湿地越来越干,生物多样性也急剧减少,进入90年代开始改造,目前已恢复曲流河道的状态。著名的洛杉矶河也正在拆除衬砌。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较为常用的是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技术。 韩国采用多孔植物生长砖是用钢渣粉、高品质水泥和天然击碎石混合而成,配套绿化工程使用种子、天然土壤和肥料配合而成的填充剂填充生态砖的孔隙,能使植物根系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水分,从而起到加强护岸链的连接作用,在治理河流水环境污染的同时有效防止堤岸塌陷。

(二)国内现状

目前国内航道上的生态建设与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态建设相比,起步较晚,在生态航道建设理念和思想上还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从整体上看,国内生态航道建设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来学习借鉴。目前我国航道在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注重护岸的岸坡防护功能,缺乏生态环境的保护

现状航道护岸主要的建筑材料基本是钢筋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从而导致了水生态环境和陆域生态环境的有机联系受到影响,使依赖于河滨过渡区域的生物种类失去生存的环境,河道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受到现状护岸造成的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硬质护岸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固、耐久,但其建设成本高、破坏生态平衡、

人工痕迹过重,不符合景观。

2. 自然岸坡冲刷侵蚀严重,滨岸带生态功能薄弱

由于长期受到水位变化的侵蚀、船行波的淘刷等,岸坡不断坍塌,致使河道滨岸带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流失的土体淤积河道,不仅影响河道通航、排涝,而且不断侵蚀陆地,导致滨岸带生态功能弱化。

3. 生态保护意识和配套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尽管生态护岸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应用推广还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传统的“硬质”直立式护岸更利于航运管理的需要,配套的维护管理措施也比较成熟。而生态护岸的发展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后期的配套维护管理要求尚无成熟的经验,有待进一步的经验积累和发展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不同阶层及生活在航道周边的民众,对航道生态护岸建设保护的思想还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人为破坏情况,其生态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4. 生态护岸工程重经验轻理论,护岸形式单一

目前国内生态护岸工程形式较单一,实施范围较小。并且在工程设计施工中,更多的是依赖经验,理论研究较薄弱。

目前生态航道建设更多的关注岸坡的生态防护,实际上航道的生态建设不仅包括岸坡,还包括航道水体,岸坡与水体结合地带,江河底部生物等的生态效益,未来的航道生态建设需要将目光同时转向它们。

二、目前长江航道生态建设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积极开展生态护坡建设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中下游航道开展了大量的整治工作,其中包含生态护岸工程。通过对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现场服务,长江航道相关单位生态护岸等方面累积了经验,提高了认识。 在长江中游马家咀航道整治工程中,一段长约300米的护岸是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首次采用钢丝网护垫结构铺筑的“生态护岸”。 2008年,长江瓦口子水道整治工程在护坡施工中全面推广应用了钢丝网石笼新型生态结构,被称为是最环保的航道整治工程。 2009年,枝江—江口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采用了钢丝网石笼垫对洲滩的岸线进行了守护,同时在2010年枯水期选取了成活率、繁殖性和生态性均较好的狗牙根和高羊茅草籽进行了人工混合播种,并经受住了一个汛期的考验。

(二)提高长江生态建设的方式种类

除了使用钢丝网石笼垫对岸坡的生态防护外,长江航道整治中还积极在合适的位置使用其他方式的生态护岸,如联锁式护坡砖,加筋三维网垫等。

在长江中游新洲—九江河段的鳊鱼滩头部及右缘护岸工程,采用平顺斜坡式护岸结构,枯水平台以下为软体排护底和抛石镇脚,枯水平台以上为联锁式护坡砖和钢丝网格护面。

2011年,长江下游安徽省境内安庆水道整治工程中,对新洲右缘下游段长1600m的范围,采用加筋三维网垫进行防护,这是长江航道整治工程首次采用的新工艺,其促淤效果和生态效应十分显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p2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