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光福镇总体规划说明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5 08: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光福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又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重要景区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经过多年的建设,光福镇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上一轮总体规划由于受客观历史条件限制,无论从结构还是深度上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需要,加之2001年光福镇合并了原太湖镇,镇域范围从57.9平方公里扩展到67.62平方公里,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变化。同时,随着旅游休闲业的快速发展及现代工业和房地产的开发,光福镇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从保护和利用太湖流域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理念出发,对光福镇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十分必要。

一、实现新时期苏州发展战略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一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城市建设速度远远超出了90年代末的预测,在人口与城市的增长压力下,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日益明显,为实现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无序发展的有效调控,市政府确定了“四沿”发展战略,即:沿沪宁、苏嘉杭高速公路建立与上海互补的、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沿长江培育与上海配套的冶金、化工基础工业片;沿太湖发展高新产业、现代物流及旅游休闲产业;沿上海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基础。

光福镇位于“沿湖”发展战略圈内,编制好光福镇总体规划,是实现市政府沿湖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光福镇实现突破的机遇。

二、完善苏州市旅游产品结构的需求

随着苏州新区的发展,绕城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城市道路如苏福路向西延伸,

使得环太湖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该区域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质量较高,是苏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发展环太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是丰富苏州旅游产品结构、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举措。2004年第二十八届“世遗会”在苏州古城的成功举办,显示了一个崭新的完整的“三古一湖”(即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大文化、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风景名胜区之一的光福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三、太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苏州、无锡两市的生活、生产用水百分之八十取自太湖。近年来太湖作为围网养殖大闸蟹的生产区之一,其养殖面积大大超过了合理的范围,投放的大量饵料残沉湖底,加剧了水质的富营养化。民营企业布点较散,产业性质往往受到利益驱动,从事高污染项目,给周边山体、绿化、水域形成严重隐患,污染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保护好太湖水资源刻不容缓,光福地处太湖之滨,加强其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四、光福镇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光福镇的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编制了光福镇区总体规划,光福景区总体规划、光福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光福游览休闲区总体规划、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方案等,这些规划对指导光福的村镇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大多属专项规划范围,相互间有一定的交叉,缺少一种整体发展的思路。因此,编制一部能指导光福全镇空间产业布局和各项建设活动的总体规划是形势发展的要求。

1

第二章 规划编制重点

1、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重构镇域城镇体系布局,追求城镇发展整体规模效益。

从合并后的光福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前景和城镇格局的特点和问题出发,在综合考虑地区产业发展战略及实现战略而引起的产业结构转换等因素的基础上,把追求镇域城镇体系的经济效率化放在中心位置,形成一个能持久地促进地域经济繁荣的城镇群体格局和空间开发态势。

2、确定新的城镇发展方向、性质与规模。

在新的城镇体系布局指导下,充分分析论证城镇发展的外部区位条件与自身的优劣条件,确定城镇的发展方向、性质和规模,以保证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向科学、合理、可行的方向不断前进。

3、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不合理的功能布局制约了城镇的有机生长,在城镇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抓住机遇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城镇土地资源配置,达到土地利用个体边际效益与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4、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将进一步显露,影响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投资环境质量,本次规划将着重从区域角度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发挥。

5、保护城镇生态系统,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光福镇地处太湖之滨,迫切需要保护城镇生态系统,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6、加强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的保护与利用,塑造特色鲜明的城镇形象。 以发展旅游为契机,兼顾风景区的功能,在切实保护、恢复各类旅游资源的基

2

础上,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强调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塑造地域特色明显的城镇形象,营造国内一流的城镇环境。

第三章 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1、法律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9.8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行政法规

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1985.6 ⑵《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条例》国务院1993.6 3、地方法规

⑴《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⑵《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 ⑶《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⑷《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4、相关规划

⑴《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⑵《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⑶《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05-2020) ⑷《苏州市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⑸《苏州沿太湖地区发展策略研究》(2005) ⑹《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

⑺《光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⑻《光福游览休闲区总体规划》1995年 ⑼《光福镇镇区总体规划》2000年 ⑽《光福镇镇域总体规划》2004年

⑾《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⑿《光福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 ⒀《光福镇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方案》2005年 ⒁《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及胡锦涛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理论为战略目标,协调城乡发展。

2、突出“节约与集约”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突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对城镇发展的意义;强化自然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切实保护耕地;强化以“水”为特色的生态环境特点;建设具有地域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4、体现苏州市对光福镇城镇功能要求,合理确定镇域空间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和促进城镇的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的综合实力。

5、加强城镇经济发展对城镇建设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未来城镇建设中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应发展旅游服务业,并将之纳入苏州大旅游体系,提出多种旅游服务产品及旅游服务体系。

3

第四章 编制技术探索

1、从区域着手研究环太湖地区的发展,体现大旅游、整体性原则。

苏州作为一个旅游大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树立大旅游观念、实施大旅游战略非常重要。光福作为环太湖地区的重要景区之一,也是苏州“三古一湖”大文化、大旅游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镇,因此将其纳入苏州大旅游体系进行整体规划是本次规划贯穿始终的思路。

2、从环境容量研究着手确定合理的城镇发展容量。

依据上位规划即《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关于光福镇的人口预测和本次规划采用的人口年增长率递推法确定镇域人口规模,再以合理环境容量校核该人口规模。参考国内外资料,景区合理环境容量,一般不大于800人/平方公里。按此标准校核人口规模基本合理。针对可能出现的长假期间人满为患、设施不够,平时游客稀少、部分设施闲置等问题,规划强调新景点、新旅游内容的策划以及不同档次服务设施的配套。

3、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产业发展策略突出以旅游业为龙头。 规划强调以旅游经济为核心,强调旅游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以及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着重对旅游市场定位、客源、旅游消费档次、消费水平等方面作了研究,提出了不同于一般镇的旅游开发内容及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等。

4、重视资源利用,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体系,将现有资源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规划将农业耕地、园地、林地以及工业用地等作为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开发的资源要素,丰富旅游内容,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

5、研究城市化模式,强调镇区高度集中,村庄按需分散。

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在镇区集中发展第三产业用地,而村庄适度集聚,按需保持现有分散模式。通过组织培训,开发农户接待服务体系,将

旅游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转变。

6、研究居住模式,有效控制城镇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

通过确定不同地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合理的城镇建设规模。镇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15平方米/人;村庄分两类,一般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30平方米/人,旅游村庄可适当高于130平方米/人。

7、名镇保护强调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规划的合理保护以达到直接利用或观赏使用或研究使用。

光福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既是历史文化名镇,又是旅游城镇,本轮规划针对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旅游主题:即利用文化内涵打响文化品牌,突出地方特色。

8、研究策划旅游服务体系,提出“政府主导、农民参与、构建平台、加强培训”策略。

强调多元化服务体系,即:既有镇一级服务体系,同时又有村一级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向旅游服务业转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素质、道德、能力等的培训,使农民既保持乡土风情,又有较好的自身素质,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促进旅游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9、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合理的产业布局和高标准的污染防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保护各类生态敏感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视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培育资源节约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如:通过建筑节能、绿色交通、生态居住等措施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章 规划范围与内容

本次规划的范围分两个空间层次

4

1、全镇域62.20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协调村镇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按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要求进行空间管制。重点在“区域空间的整合及空间管制”。

2、城镇建设区及行政村(包括一个集镇) ⑴镇区

划定镇区建设范围,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重点在“建设”。 ⑵集镇

2001年被光福镇合并之前的太湖镇中心镇区,规划结合现状用地情况,合理安排各建设用地。重点在“控制和整治”。

⑶村

结合光福镇实际情况,对镇行政村下辖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重点在“整合和引导”。

第六章 规划年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光福镇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轮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2006-2010年 远期:2010-2020年

第七章 上一轮总体规划回顾

一、上一轮总体规划概况

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为解决城镇自身发展以及周边乡镇及区域中心城市的积极衔接等方面的诸多新问题,2000年12月,由苏州科技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编制了《光福镇镇区总体规划》。

规划确定光福镇城镇性质为:历史文化名镇,环太湖国家风景区十三景区之一;吴县西南部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旅游重镇和花果、水产资源独特的江南名镇。

规划确定镇区控制规模为:近期(2005年),镇区总人口规模为2.08万人,建设用地202.09公顷,远期(2020年),镇区总人口规模为3.12万人,建设用地312.95公顷。

新镇区发展依托现有镇区拓展,创造一个新老镇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形态。

二、规划实施与评价

上一轮总体规划对指导城镇各项建设与管理,形成具有巨大潜力与活力的农村物质空间起了积极的作用。动迁房和配套公共设施不断建设,一些工业企业不断进驻,镇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新镇区的框架也已经拉开,发展前景喜人。

但是从当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上一轮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光福镇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招商引资进程明显加速,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规模、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用地布局都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同时,上一轮总体规划与现实发展还有一些脱节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对镇区合理的整治和调整不够,对老镇区的改造尚缺乏积极的引导作用;对镇区周边的自然资源缺乏合理利用;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增加,用地规模的需求与规划预期差距较大。

通过对2000年版总体规划的回顾和实施分析,总结上一轮总体规划中科学合理的部分,找出规划与新的形势不相适应的部分,研究实际建设中的问题,以便对本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5

第八章 光福镇相关规划回顾

一、相关规划规定对光福镇的概述 1、《苏州城镇体系规划》

重点建成环太湖旅游带,市区南部以吴中区的东山、西山、木渎、藏书、光福等地为支点,建成西山――太湖度假区――木渎――东山环太湖旅游带,重点发展光福、西山、东山、木渎等传统景区,将吴文化、太湖风光以及现代旅游景观进行组合包装、深度开发。

作为苏州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之一,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在保护措施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规划区域的建设范围、开发强度等均需与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保护的要求充分协调。

2、《苏州市总体规划》

⑴96版总体规划中确定苏州市的布局结构为“一体两翼”、“四角山水”,包括光福在内的西南角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绿地带。

⑵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光福镇属苏州市西部控制建设地带。总体规划对西部控制地带提出的发展战略为:保育太湖山水的生态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地优用,努力打造国际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用地,规划突出了西部区域的旅游、休闲、度假功能。

3、《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

⑴太湖沿湖岸纵深1KM为保护区,沿湖不少于300米的范围内除公共防护绿地、游览绿地外禁止一切建设。300米以外地区除休闲、旅游、度假设施以及低层低密度的一类住宅外,禁止其他项目建设,并控制建筑高度、形式、密度、容积率、

绿地率指标及污水与废弃物的排放等。

⑵光福镇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著名风景名胜区,在环境保护、建筑控制、视线走廊、道路、水系、绿地、标高、街景、管线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4、《苏州市生态建设规划纲要》

主要内容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保护、长江洪水保护、苏州特色农产品产区保护。对光福的要求是:林鸟活动源和哺乳动物活动源,以及特殊农产品――太湖猪的生产基地。

5、《苏州沿太湖地区发展策略研究》2005

苏州市沿湖发展总体策略:在以“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可相容、相关的产业,苏州生态安全布局中的重要的缓冲区和核心区,苏州市四沿发展战略之一。

发展目标是以保护为前提下的相关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光福被列为“太湖休闲产业带”。主要功能有:生态保护功能、历史文化保护功能、休闲旅游功能、农业生产功能。

五条休闲产业轴线中涉及光福的有两条:

太湖文化轴:苏州市――木渎――藏书――光福――镇湖

太湖休闲综合轴:横扇――横泾――浦庄――胥口――藏书――光福――镇湖――无锡

6、《太湖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总体规划》

景区性质:以植物奇观、湖湾渔港和宗教文化为景观特色,适宜开展游览观光、宗教文化游赏、休闲度假的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

总体布局:规划布局为吴地文化观光区、山林宗教名胜游览区、太湖人家游乐区、生态民俗游览区及漫山湖岛观光区五个子景区。

规划中将重要景物、景源分布的重要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将次要景物、景源

6

及其周边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在景区范围内,将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

规划将光福景区划为一级自然保护区、一级史迹保护区、二级史迹保护区、一级风景游览区、二级风景游览区、三级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和外围保护地带。

7、《光福镇太湖岛旅游总体策划方案》2005

定位:太湖岛是一个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创意新颖、个性鲜明、引领时尚、浪漫梦幻的新型旅游休闲地。

主题:江南锦秀太湖岛 光福翡翠古渔村

分区:将太湖岛划分为七个功能分区,即传统文化展示区域、传统文化保护区域、餐饮娱乐区域、生态休闲区域、生态康乐区域、会议度假区域和配套服务区域。

涉及光福镇的规划很多:这些规划对指导光福镇的城镇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对本轮总体规划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依据。

二、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上述相关规划考虑问题角度不同,范围不同,因而对光福镇建设的总体思路、保护目标和方式也略有差异。涉及光福镇产业性质,基本上强调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两种基本思路:一是从整体发展角度强调生态保护为主;二是从实际景区开发角度,强调旅游开发。

我们将光福镇农业耕地、园地、林地作为旅游要素,是对其旅游产业的强化,又将其划作禁建区,是对生态保护的强调,对于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尽可能保护利用,并制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对于秀丽湖光山色,限制大规模开发,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统一,真正实现光福镇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 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章 城镇主要特征

一、地理位置特殊,交通条件优越

光福距苏州市中心21.5公里,濒临太湖,丘陵蜿蜒,河道曲窄,山径崎岖,阡陌纵横。东与藏书镇接壤,南同胥口镇毗连,西滨太湖,北接东渚。

随着千百年来的不断开发,目前光福镇的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苏福公路东接木渎镇、苏州新区;230省道纵贯南北,南接苏州国家太湖旅游度假区,北接312国道;浒光运河、木光运河横贯东西沟通太湖及京杭运河;苏州唯一的光福机场坐落在镇区东南侧。

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光福历史甚为古远,素为吴中名镇,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有祖先在这一带劳动生息,繁衍后代,境内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钵、石斧等文物。镇北虎山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养虎之地,因此旧有“虎溪”之称,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建光福寺,镇因寺得名。市镇中心原在今镇区西南的志里村(今庵前村),后移至虎山桥,唐宋间迁至今址,并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市镇,明清时,光福集镇为吴县六大名镇之一,民国以来,一直为区、乡、镇政府(公所、署)驻地。光福曾以她卓越的风姿使无数名流高士流连忘返,也赢得了无数骚人墨客的宠爱和赞美,陆龟蒙、范成大、倪瓒、高启、唐寅、文征明、王士禛、康熙、乾隆、沈德潜、姚鼐、龚自珍、冯桂芬、于右任、田汉等人,都曾在此留下了隽永耐味的诗画。

三、气候温和、物产富饶

7

光福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受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茶叶、桃、杏、梅、李、桂花等,具有“十里梅乡”、“桂花之

乡”的美称,铜坑杨梅更是被誉为“吴中佳品”。此外,花木盆景、刺绣革丝、红木玉石雕刻等,也因为工艺精湛而名扬海内外。

四、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一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苏州市旅游名镇

光福景区为太湖风景名胜区沿湖主要景区之一,地处太湖之滨的邓尉山麓,是一颗嵌入太湖的璀璨明珠。镇域内外丘陵起伏,群山环抱,真可谓山中有镇,镇中有山,境内河道纵横交织,湖泊星罗棋布,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灌排便利,物产丰富,久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

光福镇内小桥流水,古街塔影,四周群山环抱,绿水萦饶,是太湖风景名胜区中最富个性和特色的景区之一,光福镇内主要的山水景观资源为西崦湖、漫山岛;山岳景观有凤口岛岗、西碛山、铜井山、穹窿山、马架山、蟠螭山等,泉水景观有七宝泉、夹石泉、白鱼泉、铜井泉、墨泉;植物景观资源丰富,有闻名于世的赏梅胜地――香雪海,闻香采桂佳处――西碛山、木荷生长极地带的卧龙山和古树名木等;另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有光福寺、光福塔、圣恩寺、司徒庙、石嵝、石壁、老镇区上的古街巷以及现代景观资源盆景园、烈士陵园等。

五、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的一颗璀璨明珠

1999年,光福镇被列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列入了江苏省重点中心镇的行列。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既有古镇风貌,又具现代气息的新型城镇已经崛起,光福镇正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开发以名胜古迹和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型旅游环境,努力建成一个真山真水、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绿色植被遍地、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经济实力雄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江南旅游度假胜地。在不久的将来光福这颗太湖边的璀璨明珠将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第二章 镇域发展条件分析

一、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

光福镇地处中国经济目前最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圈内,区域交通通达,出行方便,在国家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引下,该地区的第三产业将得到空前发展。 2、资源优势

光福有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山青水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光福素以“花木之乡”名闻中外,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洞天福地”,良好的水质环境及空气质量环境形成了光福镇绝佳的生态环境。 3、政策优势

2001年苏州市进行区划调整,原吴县市并入苏州市,分为吴中、相城两区,光福镇划归吴中区管辖,2002年光福镇又被纳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辖范围,围绕着“三古一湖”(即古城、古镇、古园林、太湖)大文化、大旅游的格局正在形成,作为风景名胜区的光福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下,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二、劣势条件

1、旅游开发滞后,知名度不高

开发滞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沿太湖还未建成具有鲜明旅游主题形象的拳头项目;二是由于苏州古城的魅力和影响力超过太湖,因此导致苏州旅游热点在古城;三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机制不灵活。 2、度假休闲产品未形成统一品牌,特色不鲜明

太湖休闲度假品牌的特色还不鲜明,没有形成对游客足够的吸引力,虽然光福

8

镇域范围内景区景点比较多,但是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3、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不完善

现状土地利用较混乱,度假功能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规模小,级别低,将来旅游产业将是光福镇的主导产业,需要有较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否则将无法打出光福镇旅游这一品牌优势。

三、发展机遇

1、苏州市的城市建设已走在全国地级市的前列,尤其表现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已经体现出高度城市化的地域特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在全市域范围内展开,极大地提高了市域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光福镇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2、全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在市场导向下,农村人力资本和资金向城镇集聚,为城镇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3、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光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苏州较高的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成为其接受知识经济辐射和影响的基础,有利于新型产业模式的转变,为光福通过知识信息的共享,开展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及区域竞争力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积极的影响。

4、世博经济成为光福镇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2002年上海申博的成功,为上海和周边其它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世博经济这一超级引擎,将推动上海和周边城市在旅游、会展、物流、建筑、商贸、城市规划和建设等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与发展,加强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的经济合作,形成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有利于上海周边城市的经济大发展。

5、随着长三角整体经济结构和调整的升级,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休闲业、体育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6、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理论的提出对光福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

理论指导作用。

四、潜在威胁 1、区域竞争

江南名镇众多,相互间为争夺游客市场竞争激烈。

环太湖各镇间发展产业比较雷同,对做优做大做强光福的主导产业构成威胁。 2、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人为因素,使得围湖养殖和沿湖开发对太湖沿岸湿地保护形成压力,化肥农业的发展造成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农作物品质下降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农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太湖生态环境正逐步衰退,如不加以保护,其吸引力将逐步丧失,自然於塞,部分岛屿开山采石后岩石裸露等都影响了光福镇的整体环境风貌。 3、片面追求GDP指标制约光福整体发展

城镇之间的竞争仍不能摆脱以GDP为最主要衡量指标的阶段,未能综合评价城镇的竞争力,上级政府未能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因此工业区的开发仍是镇政府的主要任务,给光福景区的保护与开发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

第三章 镇域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发展战略

(1)、区域开放及创新战略

主动接受苏州市区、度假区等周边城市、城镇的经济辐射。突出光福自身产业特色,加强经济的辐射和扩散功能。重点发掘国内市场,加大区域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及经济竞争,实施区域开放战略。

同时,面对激烈竞争的形势,光福经济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有竞争力的创新环

9

境,创新进取精神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聪慧智巧的光福人应该充分挖掘吴文化内涵,使光福成为一座具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名镇和旅游城镇。

(2)、旅游先导发展战略

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光福风景区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为依托,加快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基地培育,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并以此为先导带动三产全面发展。

(3)、城镇化战略

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目标,尽快形成以镇区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有计划的迁并小而散的农居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镇村有序发展。

以镇村体系结构为框架,合理调控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创造出相互融合的环境、社会、经济联合体,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4)、生态环境保护战略

光福境内水网密集,山体众多,森林茂密,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最艰巨的任务,规划应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

(5)、人文资源的保护战略

光福蕴藏着许多吴文化的精华,太湖周边细腻、精致的民俗文化也十分值得挖掘,利用吴文化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从而推动光福经济的发展。

(6)、整体性战略

光福、东山、西山同处苏州环太湖地区,强调其整体性,共同加强环太湖休闲度假区的建设,把苏州环太湖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2、城镇现代化量化指标

城镇现代化是城镇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城镇的建设和发展适应并促进人类社会

文明进步的过程。现代化城镇的基本特征是:

资源高效利用;人口素质良好;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达;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政治昌明、法制健全、治安稳定。

由于城镇发展本身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差异,很难确定城镇现代化的绝对标准。评估光福镇城镇现代化的水平可参照江苏省以及苏州市城镇现代化的指标相对判断。

江苏城镇现代化参考指标体系

江苏全省 指 标 名 称 规划目标 国际一 般标准 标准 (2020) 经济类 1.人均GDP(美元) 6000 10000 8000 一 2.第三产业占GDP(%) 50 >50 55 3.R&D占GDP比重 >2 >2.1 2.5 4.经济外向度(%) 50 35 60 社会类 二 1.恩格尔系数(%) <35 <20 25 2.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74 >70 74 三 文化类 1.人均图书占用量(本) >20 >30 30 教育类 四 1.劳动力文化指数(年) 8 >12 10 2.青年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 >20 >20 25 科学技术类 五 1.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0 >50 >50 2.每万人口科技人员数(人) >800 >1000 1200 居住水平类 六 1.人均居住面积(M2) >15 >15 15 2.每万人口商业服务网点数(个) >300 >500 500 基础设施类 1.人均道路面积(M2) >15 >13 20 七 2.人均用电量(千瓦时/年) 2060 >2000 3000 3.人均生活用水量(升/日) 250 >350 300 4.燃气普及率(%) 99 >90 100 八 环境类

江苏全省 指 标 名 称 规划目标 国际一 标准 (2020) 般标准 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 10 >15 10 2.绿化覆盖率(%) 40 40 40 3.SO2年日平均浓度(毫克/立米) <0.06 0.02 4.悬浮物年日平均浓度(毫克/立米) <0.09 0.06 5.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 100 95 6.城市环境噪声平均值(分贝) <55 <56

苏州城镇化指标体系(建议)

指标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1 人均GDP(美元) >20000 经济城市化 2 市区GDP比重(%) >50 3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54 4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元) >30000 5 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75 6 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80 人口城市化 7 城镇登记失业率(%) <3% 8 城市首位度 3.75 9 基尼系数 0.25 10 城市绿化覆盖率(%) >40 11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12 空间城市化 12 污水集中处理率(%) >90 13 城市空气质量 二级以下 14 人均年收入 >40000元 15 恩格尔系数(%) <35 16 平均预期寿命(岁) >75 生活城市化 17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0000 1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0 19 万人拥有高校生数(人) 300 资料来源:苏州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光福镇位于苏州市,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现代化指标体系也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略低于苏州市平均水平。

10

光福镇现代化指标体系(2020)

城市现代化指标名称 指标值 指标 1.城镇规划和城镇体系具有权威性、预见性和弹性 规划管理 2.城镇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3.具有健全的立法和监督机构 1.识字人口比例 >90% 2.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例 >35% 人口素质 3.平均预期寿命 75岁 4.平均每个医生服务的人口数 <200 5.人口自然增长率 <2.0‰ 6.婴儿死亡率 <2‰ 1.恩格尔系数 <35% 2.人均居住面积 >30m2 生活质量 3.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 >300升/人〃日 4.饮用水质达标率 100% 5.电话普及率 90% 1.具有快速、便捷的对外交通 2.镇人均道路面积 >12m2 3.能源供应保证率 80% 基础设施 4.燃气普及率 85% 5.自来水普及率 100% 6.排水管道成网、雨污分流 90% 7.环卫设施齐全 1.工业废水处理率 >100% 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95% 3.绿化覆盖率 >70% 生态环境 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m2 5.大气中SO2年平均浓度 <0.02mg/m2 6.环境噪声平均值 <55db 7.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1.镇域城市化水平 >55% 2.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 >37% 社会经济结3.人均GDP >8000美元 构 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60% 5.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50% 6.城镇待业率 <3%

3、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立

足区域全面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层次。逐步建立起一个具有市场应变力和竞争力的经济格局。

经济发展目标是动员全体人民为之奋斗的纲领,因为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城镇规划的重要内容,城镇各项建设应与经济发展的战略布置相协调。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06年—2010年)

主要目标是调整产业结构,壮大经济实力,初步建立起结构优化,运转高效的经济构架,初步达到城镇现代化水平。

⑴本阶段末全镇实现GDP(地区生产总值)27.1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实现GDP4.52万元。

⑵GDP产值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8:53:39转变为2010年12:45:43,继续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

⑶本阶段末镇域城镇化水平达到40%。 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

⑸2010年末镇域常住人口(不包括度假区协调区)控制在5.5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 第二阶段:(2010年—2020年)

主要目标就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全镇的经济实力,使镇域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体系。

⑴本阶段末全镇实现GDP产值58.51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实际GDP8.27万元。

⑵本阶段末全镇GDP产值产业结构调整为10:35:55,第三产业的比重继续扩大。

⑶本阶段末全镇城镇化水平达到60%,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

11

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

⑸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适龄学生的高中入学率达100%,初中教育普及率达100%,青年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重达40%,文盲率接近0。

⑹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至30%左右。 ⑺社会和医疗保障覆盖率达100%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达75岁。

⑻文化事业蒸蒸日上,馆藏图书人均拥有量0.5册,电视机普及率达95%,文化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30%。

⑼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煤气普及率达100%,电话普及率达100%。 ⑽继续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2020年末镇域常住人口控制在5.67万人左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按2.0‰控制。

5、环境保护目标

⑴至规划期末镇域绿地率达到70%以上。

⑵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96)的二级标准,严格控制有大气污染的项目发展。

⑶水环境保护目标: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镇区范围内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提高到100%。

⑷声环境保护目标:噪声控制符合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规定的二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5分贝。

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政府管理部门分配的问题控制额度以内。 6、城镇建设目标

⑴至规划期末镇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0%,镇域内的镇村体系规划布局明确、合理。

⑵合理组织城镇各项功能用地,形成相对合理的功能布局、运转高效有序的城镇结构,同时利用区位优势,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

⑶建设便捷畅通的对外交通和城镇道路体系,完善道路系统的骨架结构,配置为各级道路服务的通讯、给排水、供电、供热、有线电视、消防、垃圾处理站和公

厕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提高道路的服务功能,构筑网络化道路系统。

⑷建设规模适中,服务半径合理,联系方便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体科技、教育机构、医疗保健和集贸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安全舒适、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快智能化小区建设。

⑸加强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加大管理力度,逐步建立起城镇建设信息库,建立起适合本镇的一套完整的城镇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管理,使土地资源、规划投资、管理水平转化为建设效益。

二、 产业发展战略

1、产业总体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70年代前经济结构单一,是纯多种经营农业经济。80年代兴起乡镇工业,90年代兴起第三产业,在农村出现了一、二、三产业的经济结构格局。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90年代后期,民营工业迅速崛起,更进一步推动了一、三产业的辅助发展,从而使一、二、三产业良性发展。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减少,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比较平稳,经济结构呈现出二、三、一发展态势。

2、产业结构问题识别 ⑴农业结构

①农业结构仍处于初始阶段,农业结构仍较单一。

②根据光福第一产业区位商分析,目前光福镇林业资源在区域中的优势比较明显。

③农业生产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然而光福农业科技人员较少,科技力量支撑不足,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

④农业经营者基本上以分散、个体的形式小面积生产或小型规模化生产,缺少规模化经营,缺乏龙头企业,农业产品流通系统不健全。

12

光福镇第一产业区位商1(2003年)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光福(万元) 414 15856 2306 7960 比重(%) 1.56 59.75 8.69 30.00 苏州市(亿元) 22.43 0.61 11.50 26.28 比重(%) 36.88 1.00 18.91 43.21 LQ 0.04 59.75 0.36 0.69 注:农林牧渔的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

1

LQ(区位商),也称集中度指数。城市某部门在所处区域的区位商等于城市该部门GDP产值在该类产

业中的比值与区域该部门GDP产值在该类产业中的比值的商。它反映了所研究的部门在区域中的优劣地位,一般来说,LQ大于1表示在区域中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⑵工业结构

①现今光福的工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吴中区各镇工业总产值中列第五位

(2003年)。

②目前工业经济是光福的主体经济,现已形成以丝绸、工艺、建材、轻纺为龙

头的工业体系,刺绣工业遍布各个家庭,有达万名绣女绣娘,为苏绣的生产基地之

一,桑蚕生产进一步开发,将发展丝绸一条龙的生产。

③光福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含量较低,工业小区内现有的企业大多数并没有达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

2003年镇村工业主要经济

工业总 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单位数资产 产值 (个) 总计 #流动2003年为2003年为(现行价) 2003年 2003年 资产 2002年% 2002年% 合计 3383 3043443 1747444 908429 910855 124.2 852527 158.6 长桥 250 347052 197530 78730 121110 148.8 111315 150.6 甪直 359 469765 472910 219166 285396 124.7 183867 119.8 车坊 202 110322 54420 31398 23445 240.6 19146 321.5 郭巷 150 132254 45521 26898 18630 130.8 10957 101.3 藏书 116 125076 59467 37457 26833 105.1 19345 101.8 木渎 762 574541 450071 207384 224474 121.3 169673 123.3 胥口 147 340446 190562 125513 64509 121.7 45334 119.4 横泾 125 81550 34832 20589 15206 118.5 12432 115.7 浦庄 110 89122 30350 17768 14350 132.3 12525 119.9 渡村 294 167456 44550 24501 25072 114.4 22435 170.2 东山 348 169916 49920 27364 24856 123.2 18388 123.2 光福 153 220088 92175 47746 37565 113.4 31115 117.6 西山 40 76128 25136 10775 6976 47.4 7126 82.6

⑶第三产业结构

①第三产业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房地产业、饮食业、娱乐业、宾馆、商店、建筑业、运输业的发展。

②创新源先天不足,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需要大大加强。

③旅游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旅游内容不够丰富、旅游景点没有完全开发、旅游设施不够完善,旅客在光福滞留时间并不长,

13

使得旅游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三、产业发展方向

1、农业发展

以保护资源、环境、景观为前提,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原则,结合风景旅游,重点发展以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保持发展种植业、渔业,加强苗木、花果等特种农副产品的生产优势;适度发展都市型农业。

2、第三产业发展

利用太湖风景名胜区良好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环境,充分发掘旅游项目,融入大苏州旅游发展体系。

3、工业发展

以工艺、特色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有地方特色、符合环保的工业为主,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同时安排由太湖旅游度假区搬迁过来的高新技术产业。

第四章 镇域“四区”划定及空间建设管制

一、空间建设分区

光福地处太湖之滨,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是光福镇域规划的重点之一,为了避免不合理的开发对生态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规划对镇域空间实行建设管制,将镇域空间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控制。

1、禁建区

禁建区将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重要区域,原则上禁止城镇建设行为,包括所有的湖面、除超低强度建设(少量景点配套)范围以外的环湖1000米范围、山体、林地(包括苗圃)、河渠水体、基本农田、果园等不可建设用地。

在禁建区内,禁止任何新的开发建设项目,除市政设施以外的已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应逐步迁出。

2、限建区

限建区包括外围村庄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及部分生态控制区用地等,其空间管制要点为:限制开发,并长期预留,村庄建设用地集中发展。

限建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光福镇发展旅游度假产业的战略目标,在充分考虑保护生态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划定的以旅游度假为主要功能的超低强度的最大可开发范围,但并不是必须开发的用地。

在限建区中规划强调超低强度建设。规定该区域中容积率不得大于0.2,建筑密度不得大于15%,建筑高度不高于2层,檐口高度不超过8米,绿地率不得小于65%。

依据苏州市强制性规范规定,沿太湖纵深1公里为生态走廊,山体沿山脚纵深1公里为控制区,考虑到光福镇域二分之一用地面湖,内部用地又以山体为主,可建设用地有限,因此为适应光福镇发展旅游度假产业的战略目标,规划允许在主要景区附近有条件地建设少量旅游配套设施用地,但建设指标及用地性质必须满足规划要求。

3、适建区

本次规划确定了适建区范围,增加地主要由一般农田转变而来。其空间管治要点:一是紧凑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防止城镇建设用地无序蔓延和过度开发,控制征地规模。 4、已建区

已建区是指镇域范围内已建成区域。 5、“四区”面积

“四区”面积分别为:禁建区总面积4348公顷,占总面积的69.91%;

限建区总面积1229公顷,占总面积的19.76%; 适建区总面积471公顷,占总面积的7.57%; 已建区总面积172公顷,占总面积的2.76%。

14

二、空间建设管治 1、空间建设原则

⑴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实施镇域二三产业人口向镇区聚集、工业企业向镇区工业园区集中、农林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战略,镇域空间建设贯彻“紧凑建设、集聚发展”的原则。

⑵村庄发展用地形态组织充分兼顾公路的畅通性和村镇居民出行的便捷度,避免村庄沿公路两侧成带状开发,以“组团状”的形态发展为主。

⑶根据国家城乡建设标准,充分考虑现状村镇建设水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从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提高村镇服务水平出发,规划光福镇域人均建设用地,按镇区和村庄划分为两个层次。

镇区:<115平方米/人;村庄分两类:(1)、特色村落,保持现有村落格局;(2)新建:<130平方米/人。

2、主要用地规划控制要求 ⑴居住用地

镇区以成片开发为主,控制村庄建设规模,新建住宅以低层为主。 ⑵工业用地

光福镇域仅在镇区南部和东部保留部分工业用地,以农林加工业及旅游纪念品加工业为主,禁止在乡村发展工业用地。

⑶道路用地

镇域路网密度控制为6-8公里/平方公里。 ⑷城市绿地

镇区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2平方米。 ⑸农业用地

鼓励区内的闲置用地转化为农业用地,禁止农田抛荒。

严格控制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除国家重点项目需要使用耕地外,区内的

基本农田严禁用于建房、建窑、建坟、挖塘、取土和堆放物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区内基本农田的,应经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并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审批用地。

为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加大投入,对后备资源进行开发,占补平衡。 ⑹林业用地

严格执行《森林法》,保护森林和林地,林业用地地区的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

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及其他各种防护林的用地。 ⑺景区与文物古迹用地

景区内的土地必须服从保护需要,严格执行保护区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景区内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建设其他各类建筑,对影响景区的其他用途,应按要求调整。

对现有的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其本身价值和环境特点,设置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建筑和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变原状、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做到“修旧如旧”,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申报,现有影响风貌和环境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拆除。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应控制其周边的环境,使建设活动不对它造成干扰,应控制周边建筑的高度、体量、形式、材料、色彩等。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协调区,以保护自然地形地貌为主要内容。

15

光福镇中心镇区及太湖集镇通勤人口预测 名称 中心镇区 太湖集镇 年份 2010 2020 2010 2020 人口规模(万人) 0.43 0.23 0.03 0.02

依据上述测算人口规模

中心镇区 2010年2.0+0.18+0.43=2.61万人

2020年3.1+0.88+0.23=4.21万人

太湖集镇 2010年0.2+0.02+0.03=0.25万人,

2020年0.3+0.10+0.02=0.42万人

光福镇中心镇区及太湖集镇规划人口预测 名称 中心镇区(万人) 太湖集镇(万人) 年份 2010 2020 2010 2020 人口规模(万人) 2.61 4.21 0.25 0.42

第六章 镇村体系规划

一、镇域镇村体系现状 1、现状概况

目前光福镇镇域由一个镇区,7个行政村组成,各行政村又分散有较多的自然村,大部分自然村依山傍水分散布局,全镇村庄建设用地556公顷,农村人口35656人,人均村庄建设用地达156㎡,这主要与光福镇村落布局形态有关。光福镇村落民宅呈松散状布局,宅与宅之间均有敞地,敞地上是各种果树,因此人均村庄用地

21

指标较大。镇区及部分行政村基础设施配套较好,大部分自然村落缺乏配套设施。

2、存在问题

⑴光福镇村镇建设用地分散,土地资源利用不经济,人均用地指标偏高。 ⑵自然村庄数量偏多村庄布局散乱,村庄规模较小,土地利用率低。 ⑶大多自然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二、镇村体系规划布局原则

1、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镇区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2、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居民点向经济较为发达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集中; 3、人口相对较少的农村居民点向人口规模较大的农村居民点集中; 4、交通不便的农村居民点向交通便利的地区集中; 5、镇区周边的居民点向镇区集中。

三、镇村结构规划

根据《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光福镇属于苏州市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中的第一层

次——中心城市范围。2003年,光福镇将原有6个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进行撤村并村、撤村建居,现下设村民委员会7个,分别是:迂里、府巷、福利、邓尉、香雪、冲山和太湖渔港村委会;居民委员会3个,分别是:东崦湖、梅园和太湖居委会。

光福镇村体系职能结构规划的目标是明确光福镇域内镇区与各乡村的职能和分工,进一步发展中心镇区,并同时发挥各乡村的优势,节约土地,合理安排社会生产活动。

1、镇域镇村规模等级结构“一镇、一集、六村”

光福镇域镇村职能形成“一镇、一集、六村”,“一镇”即中心镇区,“一集”即太湖集镇,“六村”即六个行政村,分别为:迂里、府巷、福利、香雪、冲山和太湖

渔港村委会。

2、职能等级结构

根据光福镇镇域发展战略,结合现状村镇职能结构的特点,规划将光福镇镇村职能等级划分为两级:

第一级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主要职能包括面向全镇的管理职能、生产职能、服务职能、集散职能和创新职能。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等级配套为手段,创造镇区集聚条件,配合村庄撤并,引导分散的居民点稳妥地逐步向新镇区集中。

第二级集镇和行政村:是位于主要交通干道附近,具有一定特色,规模较大,有一定量的集聚人口,并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农村居民点。其主要职能是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拥有村委会、活动站、卫生所、便民商业等社区配套设施。

太湖集镇即为原太湖镇中心镇区,完善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也为周边乡村服务。

镇域目前有7个行政村(2003年作的调整),行政村空间布局较为合理,规划在原有镇区基础上将临近镇区的邓尉行政村纳入镇区的范围统一规划,近期应严格控制其发展规模,远期采取逐步引导居民点迁往镇区的措施,最终将居民迁出。规划6个行政村,即迂里、府巷、福利、香雪、冲山和太湖渔港行政村,总人口规模约为2.3万人。

22

光福镇镇村体系规划一览表

等级 村(居)委会 现状总人口(人) 远期规划总人口(人)

梅园居委会 723 镇区 东崦湖居委会 6605 31000 邓尉村 2916 集镇 太湖居委会 505 3000 福利村 6636 4700 香雪村 6553 4800 太湖渔港村 4602 4600 行政村 冲山村 2608 1200 府巷村 4749 2700 迂里村 7499 5000

四、农村居民点规划

光福镇历史文化悠久,规划对各自然村落作了深入的分析,按照“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将有价值、有特色的村落全部保留,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集聚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村庄选址考虑地质、基础设施条件和防灾、农业机械化以及耕作半径合理要求,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将各村分成搬迁型、控制型、及聚居型三类分别加以调控。

搬迁型:将一部分人口过少或基础配套设施缺乏的村庄进行搬迁,逐步引导村民迁往规划聚居区。

控制型:对特色村庄、景点周边村庄的规模进行控制,同时对建筑的色彩、风格、高度提出一定的控制要求,即为整治型村庄。

聚居型:将部分规模大、区位好的村庄划为聚居型,安置搬迁的居民,完善其公共配套设施,即为整治扩建型。

第七章 镇域用地规划与用地规模

一、镇域现状用地分析

光福镇域现状总用地6220公顷(不包括度假区协调区542公顷),现状建设用地为1100公顷,占总用地的17.68%,建设用地中主要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特殊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非建设用地中主要为耕地、林地、园地及水域用地,非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82.32%,因此光福镇基本以生态用地为主,生态环境绝佳。具体各类用地现状情况详见现状基础资料汇编。

镇域现状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缺乏系统的旅游设施用地,各景点基础服务设施简陋缺乏,交通路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便能组织合理的游览线路。

②虽然总体水质较好,但一部分水质已呈富营养化状态,优美的自然环境正在急剧恶化,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主要是水产养殖的过度发展、乡镇企业的三废污染以及开山采石的破坏。

③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布局较为混乱,不利于人流、物流的有效疏通,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④虽然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很丰富,但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景点与景点之间联系和相互促进发展的渠道不顺畅,旅游度假的整体形象不突出。

⑤目前全镇绿地覆盖率及人均绿地面积与我国城镇的规划标准相比属较低水平,还需进一步开发。

⑥村镇建设用地分散,土地资源利用不经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23

光福镇域现状用地情况一览表 序现状 号 类别名称 面积(ha) 占规划总用地的比例(%) 1 规划总用地 6220 100 镇区总用地 532.79 8.57 2 其建设用地 244.95 3.94 中 非建设用地 287.84 4.63 3 集镇用地 52.12 0.84 4 旅游配套设施用地 12.84 0.21 5 农村居民点用地 556.16 8.94 6 特殊用地 158.66 2.55 7 镇区外工业用地 104.44 1.68 8 水域 450.42 7.24 9 园地 2550.42 41.00 10 林地 1400.75 22.52 11 水田 401.40 6.45 注:规划总用地内不包括度假区协调区542ha

二、镇域用地规划结构与布局 1、规划目标

充分发挥独特的自然资源及区位优势,将光福镇建设成为集居住、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旅游名镇。

2、规划结构

依据现状用地组成情况,光福镇域形成“一镇、一区、两岛、一带、多点”的规划结构。

“一镇”:即中心镇区,位于整个镇域东部的镇区建设区,集中发展镇区各类建

设用地,形成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区”:即快乐之乡——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区,被绿色公园与山脉环绕,规划安排各类文化娱乐用地和旅游度假设施用地。

“两岛”:即太湖岛和漫山岛,以旅游度假为主要内容。

“一带”:依托太湖滨水资源形成沿湖滨的休闲旅游带,即利用自然的驳岸将特色村落、生态湿地公园、文化娱乐设施、度假宾馆及度假村用地有机地串联在一起。

“多点”:即多个农村居民点。

三、用地布局 1、原则

尊重现状自然山水格局,将生态保护作为规划的首要前提,充分考虑光福镇未来发展方向,合理布置各类建设用地。

2、用地布局要点 ⑴村镇居住用地

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提倡农村生活现代化,进行必要的环境整治建设;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口进镇区居住,在镇区内集中安排动迁居民区以及集宿楼;中心镇区的居住用地除了满足光福镇自身居民居住外,同时吸引着房地产开发商来这里开发投资建设,配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一个悠闲、安定、和谐、方便的生活环境。

⑵工业与仓储用地

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的南部和东部,依据所处地理位置及发展战略目标,光福镇未来将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工业建设将受到限制,特别是一些破坏性的开山采石业、建筑业及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将全部关闭和禁止发展。旅游业是光福镇未来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因此远期镇域工业将主要围绕旅游业展开,仅开设以旅游休闲产业为产品对象或直接成为旅游观赏对象的无污染、小规模、家庭式的小作坊,特别鼓励生产特色产品的小手工作坊,如发展一些食品加工、保鲜加工,旅游

24

纪念品加工企业等。近期工业发展可放慢速度,并逐步将二、三类工业迁出。

⑶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为本镇人口服务,这部分公共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及太湖集镇,另外一部分主要为旅游人口提供服务,这部分设施用地结合景区景点设置。

光福镇域将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目前与之相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用地规模偏小、档次偏低,有待进一步发展。综合上述原因整个镇域的公共设施用地百分比较大,这主要由光福镇的旅游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a.行政办公

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和太湖集镇,行政村级管理机构设置在各行政村。

b.商业服务

规划镇级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在太湖集镇规划地区级商业中心,各行政村规划一定量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

c.旅游配套设施用地

结合景点、景区规划旅游度假设施用地,一部分配合镇区、太湖集镇建设用地共建共享,一部分配合景区景点成分散式点状布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d.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和快乐之乡——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区。 e.学校

光福镇域内现有光福中学,光福中心小学、迂里小学、下绞小学和太湖实验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以及一所中心幼儿园,另外,塘村小学在度假区协调区内。从现有学生数及学校规模分析,现状中、小学已基本满足镇域需求,但幼儿园还未能普及,因此,规划保留光福中学、光福中心小学和太湖实验学校,迂里小学和下绞小学归并到镇区东面新建的一所小学。目前仅镇区有一中心幼儿园,幼儿园规模严重不足,而且位置比较偏远,因此规划在迂里增加一个幼儿园,现状中

心幼儿园向南搬迁,以解决服务半径问题,另外镇区东面新建的小学包括幼儿园教学。

f.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保留老镇区内医院,并在镇区东面新规划一处医院,为综合性医院,为光福镇域居民和游客提供服务。

g.文物古迹用地

规划针对镇域内多处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 ⑷绿地

规划强调镇域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景区公园,如虎山公园、南山公园、塔山公园等。另外结合镇区建设滨河绿地、小区公园等。

⑸非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是光福镇的主要用地,约占总面积的80%,主要包括林地、园地、耕地、水田、水域等。

⑹岸线规划

光福沿太湖岸线基本以生态岸线为主,应保存现有原生态岸线,保护天然的岸线景观资源,除部分为旅游配套的度假设施可结合岸线布置,但必须尽量减少单个

单位对岸线的占用,杜绝侵占公共岸线。

25

光福镇域规划用地汇总表

序规划 号 类别名称 面积(ha) 占规划总用地的比例(%) 1 规划总用地 6220 100 镇区总用地 532.79 8.57 2 其建设用地 473.54 7.61 中 非建设用地 59.25 0.96 3 集镇用地 52.12 0.84 4 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用地 607.66 9.77 5 旅游配套设施用地 43.24 0.69 6 农村居民点用地 310.17 4.99 7 特殊用地 158.66 2.55 8 水域 266.00 4.28 9 园地 2473.62 39.76 10 林地 1400.61 23.06 11 水田 375.13 6.03 注:规划总用地内不包括度假区协调区542ha

四、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1、教育设施规划 (1)、教育设施现状

光福镇(不包括度假区协调区)现有1所中学,3所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以及太湖实验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中小学、初中入学率为100%,但幼儿园还未能普及,且全镇域就镇区一个中心幼儿园,服务半径太大。镇内无高中,一般去木渎中学学习。 (2)、教育设施规划目标

教育事业发展总目标,2010年,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教育水平,2020

景区主要景源评价表 级编景源分 项 得 分 总分 别 号 (景点)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一 1 光福寺 6 5 3 5 7 6 8 5 2 4 7 5 3 4 5 5 80 2 圣恩寺 5 6 6 5 5 5 7 6 3 3 8 3 3 4 5 4 78 级 3 香雪海 5 3 4 5 4 5 8 7 4 5 4 5 4 4 5 5 77 4 司徒庙 6 5 6 6 6 6 7 2 5 6 4 2 4 1 5 5 76 5 窑上村 4 2 3 4 5 5 7 6 3 4 6 4 3 4 4 4 68 二 木荷自 6 然保护4 5 6 6 4 3 7 4 2 2 2 2 3 1 4 3 60 区 级 7 石嵝 7 6 6 5 5 4 3 6 3 2 3 2 2 2 2 1 59 8 西碛山 6 7 5 5 4 5 3 1 2 2 1 2 3 2 4 3 56 9 石壁 5 5 4 4 5 4 4 6 3 2 3 2 2 2 2 1 54 三 10 铜井山 6 5 4 4 3 3 2 0 0 0 0 1 3 2 3 2 53 级 11 漫山岛 6 5 6 5 6 5 0 0 0 2 2 1 3 2 4 5 52

评估结果基本反映了景区景观资源的属性特征和开发价值,为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旅游发展现状

光福景区的旅游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旅游区的重合周期来说是探查阶段,目前还只有零散的游客,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还未完善,自然和社会环境也没有因旅游业发生更多的变化。

目前仅开发了一些零星旅游点,如景区内的香雪海、西碛山窑上农家乐、光福塔、光福寺、圣恩寺、司徒庙、石嵝庵等,各旅游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主要受制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

主要存在问题:

31

1、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多,风景游赏用地与居民社会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景区的保护与当地居民的生存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过多与景区无关的生产和建设活动破坏了景区风貌的完整性。

2、 作为光福古镇重要景观资源的古民居、古街巷,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和破坏。除了古镇少部分民居保存较好外,许多古民居受损破坏情况严重,对景区的景观质量影响较大。

3、 景区缺乏系统规划的游览设施用地。各景点基础服务设施简陋缺乏,难以配套;交通条件较差,难以组织合理的旅游路线。

4、 景区内分布的滞留用地,如玄幕山南部的部队营房用地等与景区的景观风

貌不相协调。

四、规划指导思想

尊重与服从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总体要求。突出光福湖光山色,花木漫山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古庙名寺、古迹遗址众多的江南福地特色,使光福景区真正成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沿湖重要景区。

以发展旅游为契机,兼顾风景区的功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的多方面的需求,创建一个供国内外游客访园探梅、宗教观光、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风景游览区。

在切实保护、恢复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地被植物和植物景观培育,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游览体系。

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近期、中期与远期相结合,并强调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可持续地利用和开发景区资源。

五、旅游形象塑造

以太湖风景名胜区整体优势为依托,以光福历史文化遗存、自然山水和植物名胜景观为地方特色,集度假、观光、宗教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六、旅游开发内容

镇域旅游规划理念:主题性、文化性、生态性以及景观性、康益性、舒适性、安全性、休闲性,由这些理念引出的旅游吸引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度假结构体系

⑴高档次度假:主要布置在沿太湖的旅游休闲带上。 ⑵中低档次大众化旅游度假: 主要布置在漫山岛、太湖岛。 ⑶主题性度假:快乐之乡——西崦湖旅游度假区。 ⑷度假酒店:主要分布在各景点附近。 ⑸民宅式度假村:窑上农家乐、特色村落。 2、风景结构体系

⑴区域整体的景观体系:太湖山水。 ⑵景区景观体系:八个子景区。 ⑶景点:各子景区范围内的若干个景点。 3、休闲娱乐结构体系

⑴健身片区:山地健身区、水上健身区、陆上(室内、室外)健身区。 ⑵娱乐片区:室内娱乐片区、室外娱乐片区。 4、旅游(节庆)活动结构体系

⑴文化民俗节庆活动: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各类风俗活动。 ⑵自然景观庆祝活动:香雪海梅花节。 ⑶健身体育活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 ⑷各类丰收庆祝活动:观赏花卉、采摘果实。 5、其他旅游吸引物结构体系

32

产业观光吸引物体系:观光农业、花木基地,传统手工艺。

七、旅游项目策划 1、度假类旅游项目 ⑴高档休闲度假区

在快乐之乡——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用地范围内规划具有现代化设施及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庭园式度假区。四星级以上标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商务会议和高消费群体为主要对象的旅游者为市场目标。

通过对江南典型园林式建筑的精益设计(吴越文化特色),结合地形与景观的基础设施配套,以及高档次服务设施的建设,营造回归自然的、且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良好度假旅游环境。

(2)星级度假酒店

在景观、交通与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段规划若干个星级宾馆,主要沿太湖沿岸布置。星级宾馆总体上要求风格与体量与环境相协调。以中高档次的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的旅游者为服务对象。

(3)农家旅社

现状窑上农家乐倍受广大游客欢迎,规划继续保持这一传统项目,同时选择若干保存较好的民居古宅,或环境与建筑较好、接待条件较好的农家,编入管理,作为中低档次的特色旅社接待游客,尤其是旅游旺季。以中低档次的城市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在旅游过程中插入农家生活体验为目的,满足旅游旺季服务需求。2、商务会议中心项目

依托高档度假区规划商务会议中心,该项目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商务会议中心,还是商业经营、企业管理、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等的学术讲座场所,以及了解世界信息的窗口。

3、健身娱乐项目 (1)健身类

依托中心酒店建设室外运动场(网球场、篮球场、露天游泳池);在林地规划包括山地自行车等在内的山地健身运动区。

(2)娱乐类、休闲类

沿太湖大道规划俱乐部会所,选择在水体边建设若干露天酒吧;选择林果区策划林果采摘与种植等项目;在太湖古水口区域,策划为水上休闲区域。

4、观光游览及自然生态旅游项目(除已有景区、景点外) (1)农林旅游项目

结合现有的农业、林果业,策划开辟一些观光农园区、蚕桑园区、湿地水产养殖场、茶园区、观光果园区、垂钓区、莼菜观光区;花卉苗木场等农林加工企业;光福盆景园等专业农业园。这些项目皆按生态(绿色)农业要求设计。

主要发展绿色产业旅游项目,反映农林业、水产业及其产品加工业、绿色工业企业的旅游开发内容。与镇域的规划景区、景点、村落、山林在空间上交叉互补。将农业观光游览、生态与人类环境优化教育、劳作休闲、田园度假、餐饮与购物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与生产活动和居民生活有机的融合,营造朴实、富足、自然和谐的人居旅游氛围。

(2)田园村落与生态农舍

选择若干自然村(如窑上村)和70-100户居民住户建设田园式的村落和居室,进行全新的生态化管理,使其成为区内一处处人居环境优化和有典型生态环保意义,集观光游览、住宿、餐饮、体验居民生活的旅游景点,以此展现当地农业(或林果业、渔业、养殖业、加工业)居民住户生产、生活现实状态。

根据田园村落的环境与民居布局特点,安排一些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建筑小品,如垃圾筒、标志牌、花坛、水池、雕塑、围墙、栏杆等。其用材主要选择当地石料和木材,小品造型要质朴。

(3)水体整治与游览线开发

对区内湖岸、河岸等水体岸线、地形的整治,使部分水体能够贯通,并进行水中、岸上建筑、小品、绿化等水体美化工程,及由此产生的水中与陆上游览线的开

33

发。水体岸线的整治目的是建设亲水环境、生物环境下生成的旅游项目。

⑷湿地生态项目建设

在快乐之乡旅游度假区建设以招鸟工程、鱼虾抚育工程为主要目的,兼具生态观光的湿地生态项目,可成为吸引游人的又一亮点。

5、管理服务类旅游项目

设立游客中心、消费场所与旅游商品市场、绿色产品供应网点以及农舍工艺产销厅。游客中心可布局在游览区的入口,是整个景区的信息集散中心;在农场、林场、渔场、花卉苗木生产地等开设绿色产品供应摊点;采取前店、后坊的方式,制作和展销本区苏绣、木雕、砖雕、石雕、藤器等地方农家工艺品。

6、文化资源旅游项目

太湖流域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以来环境就适宜人居,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核心地区,创造灿烂的文化。在建筑、冶金铸造技术、水利建设、农业、手工业等方面达到当时和此后各个时期的高峰,吴地人才辈出,文化艺术繁荣。规划通过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使人们能够得到文化上的熏陶,艺术上的陶醉,知识上的提高,情趣上的满足。

基于中央在苏州太湖之滨建设文化论坛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打造苏州城市文化品牌,规划充分挖掘泛太湖文化和苏州吴文化,在度假区中心区基础上,丰富完善这一区域文化。文化总坛设在度假区长沙岛上,在镇域建立多个文化分坛,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和场所,具体为:在塔山公园设立宗教文化分坛;在古镇区东崦湖设立工艺博览文化分坛;在漫山岛上设立渔文化分坛;在上影基地设立影视文化分坛;在南山公园设立植物文化分坛;在太湖岛设立雕刻文化分坛。

7、农作应时活动与节庆

营造本区物候风景带,从冬春到夏秋的樱桃、梅、枇杷、杏、桃、杨梅、李、葡萄、板栗、银杏、石榴、柑橘、柿的开花、结果物候链,组织游客观赏花卉,采摘果实,形成全年旅游活动。

八、景观分区与景点规划 1、景观分区

根据光福景区现状资源特点和周边条件,规划吴地文化观光区、快乐之乡——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区、生态民俗游览区、山林宗教名胜游览区、太湖人家游乐区、田园风光游览区、自然生态游览区以及漫山湖岛观光区八个子景区,每个子景区由若干个景点组成,每个景点又包含若干个子景点。另外,沿太湖岸线形成一条旅游休闲带。

2、景点规划

景点规划主要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对其进行保护、修缮、开发,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残存遗址进行恢复和重建,并赋予新的内容;结合现代新生活,规划能突出地方特色,具有新思想、新内容的旅游景点,丰富景区内容。

(1)吴地文化观光区

规划主要景点8处,即虎山遗址公园、塔山公园、光福古镇、东崦草堂、七宝泉、盆景园、吴地民俗工艺博览园以及东崦湖公园。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塔山公园中的“福塔慈云”。 (2)快乐之乡——西崦湖太湖旅游度假区

规划主要景点5处,即太湖古水口、浮庙墩、安山古战场遗址公园、西崦湖公园、湿地公园。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西崦湖中的“崦光岚影”。 (3)生态民俗游览区

规划主要景点10处,即香雪海、烈士陵园、窑上农家乐、西施滩、桂馨园、撷果园、木荷观赏园、拦胜山房、铜井泉潭、乡土植物园。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香雪海中的“梅海香雪”和桂馨园中的“桂香馨远”。 (4)山林宗教名胜游览区

规划主要景点7处,即司徒庙、圣恩寺、宗教文化公园、石壁精舍、石嵝庵、真假山石刻园和南山公园。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圣恩寺中的“圣寺佛光”。

34

(5)太湖人家游乐区

规划主要景点4处,即太湖船餐观光城、太湖人家、太湖影视城和湖滨休闲娱乐城。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太湖人家中的“渔港归帆”。 (6)田园风光游览区

规划主要景点1处,即农家民俗风情园。 (7)自然生态游览区

规划主要景点1处,即丛林探险。 (8)漫山湖岛观光区

规划主要景点2处,即稻香村、渔人村。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渔人村中的“鸢飞鱼跃”景观。

九、旅游度假设施规划 1、游客总量分配

前面已预测2020年日均游客量1.4万人,其中观光旅游者1.0万人,休闲度假者0.4万人,其中有约0.9万人留宿,则光福镇域旅馆容量为0.9万人。镇域范围内规划一定量的3-5星级度假酒店,照顾到大众化消费群体,同时规划一定量的中、低档次的度假用地及农家旅馆等。规划预测约3%入住五星级酒店、20%入住3-4星级酒店、其余入住1-2星级酒店和农家旅馆,五星级按200㎡/人、3-4星级按100㎡/人计,则光福镇域需五星级酒店1个用地约5公顷、3-4星级酒店4个用地约18公顷、1-2星级酒店和农家旅馆则分布在镇区和各村落中。

⑵用地选择

旅游度假设施用地一部分配合城镇建设用地共建共享,一部分配合景区景点形成分散式点状布置,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商务会议型五星级高档次度假设施主要布置在沿太湖的旅游休闲带上;中低档次旅游度假设施主要布置在漫山岛、太湖岛以及快乐之乡——西崦湖旅游度假用地范围内;一般度假设施结合各景区景点周边布置;另外,结合特色村落、农家旅社

规划民宅式度假村。

十、游览路线组织

在镇区入口处结合停车场用地规划一处游客集散中心,同时结合景区实际情况、景物特征、交通方式,组织游览路线如下:

水上游览线:东崦湖——虎山——西崦湖——浮庙墩——太湖古水口——西施滩——影视基地——漫山岛——太湖人家——返回镇区

植物名胜游览线:西崦湖公园——卧龙山(木荷观赏园)——西碛山——铜井山——香雪海——悬墓山——返回镇区

宗教文化游览线:铜观音寺——塔山公园——司徒庙——石嵝庵——石壁精舍——圣恩寺——返回镇区

镇区游览线:古镇风貌——东崦草堂——塔山公园——铜观音寺——司徒庙——香雪海

另外,通过与周边乡镇(西山、东山等)的联合,形成二日游、三日游的旅游

线路,使其内容更丰富、更具活力及吸引力。

第十章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一、农田资源规划

农田资源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规划禁止城镇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1、指导思想 :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保护规划

根据《光福镇土地利用规划》,光福全镇域基本农田为24172.7亩,主要集中在

35

镇域的西南面。

第十一章 镇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一、生态建设目标

保持和巩固镇域优良的生态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布局,使镇村资源、能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

二、生态保护策略 1、水体生态复育

在农用地或自然地区的河道驳岸应取消,并通过地形处理,恢复自然的河道形态,并改变其水流方式。通过湿地存蓄雨水、过滤地表排水,并引入水生物、植物,

恢复自然的河道生态。

2、植被生态复育

建立生态化的植物群落,吸引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在扩大的水面周围大量引

入芦苇及其它水生植物,并在低洼淹水区域沟建湿地植物群落,引入水生或两栖动物。沿河道两边种植地方性的乔木和灌木,形成沿河林带。恢复当地自然生态群落。在其他区域,结合农业用地,培植各种经济林木,促进地方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3、农业生态保育

发展生态农业,即不使用化学除草剂和除虫剂,而尽可能使用天然肥料和饲料。以自然食物链组织种植与养殖。

三、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现状概况

光福镇内环境是人工造就的小城镇生态环境,除山体外,镇域建成区以外有大片的工业用地,部分是农田和零散分布的自然村落组成的农村生态环境。在农村以种植物为主,有粮食、油料、蔬菜和经济作物以及村落附近的绿化地、河塘和道路两旁的防护林,丘陵山地主要为绿化林、经济作物林。裸露地表的岩石也多附着苔藓类植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田面积日渐减少,自然生态环境已被人工生态环境取代。现代建筑的居民新村、厂房、构筑物、道路代替农田、村落,现在的人工植被亦是在公共绿化地、居民新村、企事业单位以及道路和河流两侧以绿化环境为目的种植的乔、灌、草以及各种花卉。

镇域内农村和城镇由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树木和草丛之间已没有大型动物,仅有居民人工饲养的畜禽、鱼类以及少量鸟类、鼠类、蛇类、蛙类和各种昆虫等小型动物。整个生物品种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镇域内低山丘陵地区尤其风景区和绿化林植被生长茂盛,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优越条件,这里的动物以鸟类为主,兽类以小型动物为主。

2、主要问题

(1)地表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III类水要求;

(2)全镇生活污水接管率低,只有建成区部分生活污水进污水处理厂处理; (3)污水收集和雨水收集管网建设很不完善;

(4)由于近几年城镇化建设加快,大量人口不断引入,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速度;在农村各村落虽然建有垃圾箱,设有固定的清洁员,但管理没有完全到位,垃圾乱倒现象存在;

(5)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流量的增长,声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主要干道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36

3、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家环保局(GB3095-96);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4、环境功能区划分

光福镇域规划范围内大气环境功能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6)中的二级标准。地面水环境功能为Ⅲ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声环境功能区,居住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二类,商业、金融、服务区执行二类,主次干道两侧执行四类标准,工业区执行三类标准。

5、规划目标及对策 1)大气环境

目标:光福镇域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对策:(1)优化行业结构,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产业; (2)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3)加强绿化工作,增加绿地面积。

2)地面水环境

目标:太湖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镇域内河河水水质不低于III类水标准。

对策:(1)实行雨污分流,防止生活及工业污水进入雨水系统;

(2)对工业区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至污水管道,防止初期雨水污染水体; (3)严格保护山体林地,防止水土流失。 3)声环境

目标:声环境质量确定为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对策:(1)建设环境噪声达标区,使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

(2)加强交通噪声的防治和管理; (3)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 (4)控制社会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环境

目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处置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

对策:(1)建立固体废弃物管理控制系统,进行从废物源到处置场所的全过程管理,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本规划区生活垃圾全部运至苏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工业有害物质全部运至苏州市有害物质处理场进行处理;

(2)广泛开展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技术研究; (3)建立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措施。

4、环境保护措施

1)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机制。

37

2)法规和政策保证光福镇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省、市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法;

3)强化环境管理

①镇域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和地方已颁布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强化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

②抓好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环境验收监测管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稳定地达到排放标准,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放可正式投产;

③加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集中控制和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保证其正常运行达到规定标准;

4)环保规划的资金保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疏通和拓宽环保资金渠道,通过国家、企业、社会多渠道集资的办法落实;

四、环境保护对策

1、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行落实环境保护治理目标责任制。把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投入和技术措施。

2、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建立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管理机制。

3、开辟多种渠道,积极引进环保资金、环保项目、环保新技术。 4、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轻污染、无污染、低能耗、低物耗企业。 5、坚持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6、加强环境管理,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并执行“三同时”制度。

7、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8、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积极寻求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方法。 9、加强环境噪声管理。抓好交通管理,综合整治交通噪声。

10、提高绿地率,调节局部小气候,降低噪音,减少灰尘,美化镇区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11、开展镇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保护饮用水水源,控制水资源的利用,特别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利用。

12、实行雨污分流制,建立和完善排水系统。

第十二章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198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实施细则》(1992年) 4、建设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年) 5、《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 6、《光福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3年) 7、《光福镇志》

二、保护原则

1、全面保护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全面保护光福古镇历史风貌,保护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及其相关地段的空间环境,重点保护好现存文物古迹和古镇空间形态和环境,提高古镇的环境质量。

38

2、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性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原则。

3、保护好历史环境,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4、突出特色原则。突出光福古镇的地域、文化、景观等特征。 5、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三、保护框架

光福古镇的保护框架总体上包括物质要素的保护和非物质要素的保护。物质要素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非物质要素主要包括人文环境要素。

四、保护框架构成要素 1、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山水——整个光福紧临太湖,镇内有龟山、凤鸣岗、虎山等大小山体,古镇区北靠下崦湖,南依上崦湖;

古树名木——光福寺600年古樟、司徒庙千年古柏;

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土肥水美,自古就是江南鱼米之乡;

特产——苏式蜜饯、杨梅、桂花、太湖银鱼等。 2、人工环境要素

古镇格局——以塔为中心标志,街弄均为之对景,形成发散式的景观走廊; 古寺禅院——光福寺、圣恩寺、全真院、狮林寺、徐公祠、石址庵、武圣庙、庙峰庵、碧云庵、宝林禅院、天寿禅院、东山庵、香云庵、奉慈庵、崇福庵、二楞庵;

古宅名居——凌宅、周宅、申宅、范宅、金宅、宋宅、方宅、经德堂等,基本上集中在古镇区;

石桥深弄——福龙桥、福溪桥、光福寺桥、方家弄、典当弄、玉壶弄、早桥弄、杨栈弄等;

文化古迹——墨泉、晚香林、六浮阁、养贤楼、董家船坊、怡园、三官堂、七十二峰阁、怀云阁、吟香阁、迎龙阁;

名人故居——陆润痒、徐衢、徐孟祥、徐达佐、徐季清、黄瑞、顾鼎臣等人故居;

传统街巷——上街、下街、小巨角街等;

商业街市——南街、大街为典型的商业街,浓缩了古镇的商贸繁华,是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

3、人文环境要素

历史人物——南朝光禄卿顾野王、明文学家徐傅、革命烈士周志敏、教育家徐碧波等;

民间艺术——苏绣、缂丝、抽丝、核雕、红木雕刻、玉雕、编织;

民俗节庆——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四月初八、立夏、端午、七月七、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粥、廿四夜、午夜饭;

民俗文化——农桑、渔业、生意经、婚嫁、丧葬、衣着、饮食、吃茶、选房; 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五、保护体系

保护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古镇风貌的保护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六、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

1、自然山体、水系、湿地的保护

光福镇域范围内群山环绕,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太湖沿岸,山体植被茂盛并赋予

39

丰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传说,大部分山体位于景区范围内,应注重保护山体自然原貌,严禁开发性破坏。

重点保护太湖、西崦湖以及沿湖岸线的湿地,对木光运河、浒光运河改造其沿河两侧环境,形成休闲绿化带为主的绿色通道。

2、风貌保护区的保护

在镇域范围内规划6个风貌保护区进行保护:古镇内湖风貌保护区、安山遗址风貌保护区、官山雪海风貌保护区、玄墓山林风貌保护区、石壁石嵝风貌保护区、漫山湖岛风貌保护区。

3、特色村落的保护

光福镇众多自然村落中,有许多有价值有特色的村落,如以种植花果苗木著名的窑上村、潭东村和坎上村;以佛雕木雕著名的冲山村;以玉石雕刻著名的迂里村;以水产养殖著名的湖中村等等。规划对这些村庄要严格保护,并整治影响和破坏传统特色风貌的建、构筑物,妥善处理好新建住宅与传统村落之间的关系。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本着在社会中确认、尊重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则,对享用这些遗产的特殊习俗做法予以尊重,努力确保和支持创造、保养和传承这些遗产的社会群体以及物质性的承载环境,保证这些遗产不仅作为历史资料得到静态的保存,还要使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与发展。

(1)、民俗文化展示:包括民族节庆时的民俗活动展示以及部分民居内的祭祖、敬神、祈祷、婚俗等自发性民俗活动的展示。

(2)、湖鲜饮食文化:突出家乡口味,主要利用当地水产如菱藕、莼菜等和新

鲜鱼虾为原材料,注重不同时令的变化。丰富原有的特色饮食,尤其是已经名闻遐

迩的太湖三白等。

(3)、传统工艺:恢复部分富有生活情趣的传统工艺店,如雕刻、古玩、刺绣等,制作者可以现场加工,边做边卖。

七、老镇风貌的保护

1、古镇区保护范围及保护要求

重点保护区——包括文保单位、传统历史建筑比较集中的区域以及重要河街两侧。在保护区内应重点保护好历史遗存,真实、全面的保护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所有保护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现状为原则。

风貌协调区——重点保护区外50-100米左右的范围。在协调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从空间、尺度和建筑风貌形式上与古镇环境相协调,保持古镇的总体格局和传统风貌,不得有破坏总体风貌的建设活动。

2、保护框架结构

节点——对河湖、寺观、民居、街市、古桥、古木、牌坊等的保护。 轴线——对福溪水乡特色风貌轴、大街特色街道商业轴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包括小巨角街与上街传统居住区。

3、保护框架主题

主题一:“寺塔佛光”——以保护光福寺塔为主,恢复龟山山形,整饰控制区建构筑物,确立光福塔的中心感与标志性。

主题二:“东崦贤踪”——以保护东崦草堂及周边历史建筑物为主,恢复草堂原貌。

主题三:“东吴遗风”——以保护和发展居住风情为主,保护原有街巷格局,体现居民生活情趣,弘扬传统艺术文化。

40

4、保护框架内容

大街商业景观带——主要在于恢复大街传统商业气氛。

福溪河风貌景观带——主要在于福溪河及其两侧建筑的保护与改造。 光福寺塔风景区——主要在于光福寺塔的保护及旅游观光的开发。 东崦草堂文化区——主要在于东崦草堂的保护。

传统居住区——包括小巨角街、旱桥弄、上街、下街一带居住建筑的保护。

5、古镇区保护对象

文保单位——指古镇保护区界范围内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为其现存四至范围为准。共计三处:光福寺塔、桥和光福寺殿,以及东崦草堂。

文物单位建设控制带——指各文保单位四至界线以外规定范围内的区域,即各文保单位周边的一组建筑。

历史建筑——主要为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古宅民居,并包括现存但已破坏的明时的金德堂,保护范围为各历史建筑现存四至范围。共计九处。

重要河流两侧——指古镇保护区界范围内沿各河道与街巷两侧一幢房屋的进深范围内的区域。这包括南街南侧已被破坏的两侧景观。

古镇区文保单位一览表

名称 地址 年代 保护等级 光福寺塔、桥 龟山、下街 梁天监 省级 光福寺殿 龟山 梁天监 市级 东崦草堂 上崦湖北 清道光 市级

二、污水排放工程规划 1、排污现状

光福镇目前建有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堰前桥东北角苏福公路北侧,占地33.8亩,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0 m3/日,2003年1月完成一期10000 m3/日工程,目前实际处理量为6700 m3/日左右。镇区内目前仍然为雨污合流制,镇区道路下没有污水管道,只建有一些雨污合流管。污水处理厂建成前镇区内雨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了较重的污染,特别是老镇区河道污染相当严重。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沿镇区东侧上崦河的西侧建有一条DN600的截污管道,并沿该管道建有18条DN300~DN400的截污支管深入到镇区居民区及各工厂企业。

光福污水处理厂目前除收集处理镇区截流的污水外,还处理来自太湖度假区的污水,沿上崦河道及机场的西侧建有DN800的污水总干管,输送太湖度假区的污水,并在太湖度假区和光福机场南端西侧各建有污水提升泵站一座。

2、存在问题

光福镇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率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闲置,镇区内污水管网严重不足,导致区域水质有明显下降。

3、规划原则

1)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地面水体,污水须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地面水体;污水处理深度采用二级生物处理。

2)合理规划污水处理设施,为将来扩建留有余地。

3)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必须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46

4、污水量指标及预测

1) 综合污水排放系数:0.8

2) 近期污水收集处理率:镇域为80%,镇区90%。 3)

远期污水收集处理率: 100%。

经计算,光福镇域污水处理量近期约为1万m3/d,远期约为2.0万m3/d,其中镇区近期污水处理量约为0.6万m3/d,远期约为1.4万m3/d。

5、污水处理厂规划

光福镇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能力为2万m3/d,现已建成1万m3/d的一期工程,虽然能够满足镇域内部近远期污水处理的需求,但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及太湖度假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情况,光福污水处理厂还要接纳太湖度假区中心区的污水。按照度假区总体规划及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度假区中心区至2020年约有4万m3/d的污水进入到光福污水处理厂,因此光福污水处理厂无法满足未来需求,需进行扩建。但由于该污水处理厂位于规划镇区的中心位置附近,处于镇区大量居住、商业用地的上风向及光福镇区的入口处,考虑到土地利用价值及景观环境因素,规划确定近期保留光福污水处理厂1万m3/d的建成工程,用于近期接纳光福镇区及度假区的污水,并应继续对光福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和挖潜,加强周边防护绿带和内部环境的建设,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区和商业区的污染,减少对整体景观的影响,远期搬迁光福污水处理厂至镇区北部并按照污水处理规模进行扩建,为镇区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和一个良好的门户环境。

考虑到光福镇域地形为山地,镇村道路弯曲、坡度大,部分行政村及旅游景区离镇区较远,为减少污水管道长度及污水提升泵站的投资,规划镇域污水采用分散收集处理方式,镇区、岛屿、各村落及旅游景区污水单独收集并分散处理排放。

规划远期搬迁现状污水处理厂至镇区北部230省道与浒光运河交叉口处,占地

面积约6公顷,设计能力6万m3/d,用于远期收集处理光福镇区及其周边附近农村以及度假区中心区的污水,处理后尾水排入浒光运河。现状污水处理厂搬迁后,在其原位置规划设置污水提升泵站一座,将原排至此处的污水提升送至新的处理厂。

规划在太湖集、各村落、岛屿及旅游景区各设置动力式污水处理间一个,分别收集处理该区生活污水。

6、污水泵站及污水管网规划

污水泵站的布置应按照各片区的地形条件以及管道的埋设深度决定,光福镇的污水管道埋设坡度一般控制在1.5‰~3‰之间,当管道埋深超过6m时,宜设置污水提升泵站。规划保留镇域南部的现状污水提升泵站,用以提升度假区中心区的污水,规划远期在镇区原污水处理厂处新建1座污水提升泵站,用以将排至原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提升送至新的污水处理厂。

镇区内新建污水管道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沿东西向道路布置污水支管,收集各地块污水,沿南北向道路布置干管,输送支管污水,沿230省道布置污水总干管,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支管管径DN300~DN400,污水干管管径DN500~DN600,污水总干管管径DN800~DN1000。太湖集、各村落及旅游景区污水管道随内部道路埋设,全部采用重力流,将动力式污水处理间布置在地势较低处。

三、雨水排放工程规划 1、雨水排放现状

光福镇区内自1994年到2000年,铺设了DN400、DN500、DN300三种管径的水泥下水管道42000米,方形砖砌水泥下水道12000米,用于排放镇区内的雨水及生活污水。镇域其它区域雨水大都直接排放至河流溪沟。

47

2、规划原则

⑴充分利用并适当整治镇域内河道、溪沟,作为排水渠道;

⑵雨水排放按就近入河原则,雨水管道分散,就近、重力流排放,将镇域内河道、沟渠作为雨水排放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和管理。

⑶对工业区初期雨水进行控制,防止污染水体。

3、雨水量计算

1)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南京市勘测设计院研究成果,按江苏省暴雨强度参数等值线图报告中有关参数配制。

q=2887.45[1+0.794lgP]/(t+18.8)0.81 暴雨流量公式 Q=ΦFq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t-集水时间(分钟),取10分钟 p-设计重现期,取1年,按5年核算 2)径流系数。

镇区综合径流系数,取0.65 3)排涝标准及模数:

镇区内河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镇域内其它河道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一日降雨,一时排出。

4、雨水管道及雨水排放规划

充分利用地形、水系进行合理分区,根据分散和就近的原则,保证雨水管道或沟渠沿最短路线、较小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规划在镇区及旅游景区内建

设雨水管道,沿规划道路敷设,采用自流方式排放,避免设置雨水提升泵站。其它各村落内建设沟渠或铺设雨水管道,收集并排放该区雨水。

规划疏浚镇域内主要的泄水河道,提高排洪能力,在镇域各山脚下修筑截洪沟,截流山上洪水至河道。由于工业区初期雨水粘有毒性,本次规划确定工业区地块内初期雨水进行截流至污水管道,待地面冲刷一定时间雨水经检测达标后再排入雨水管道。

规划仍将镇域内现有冲山闸、旅湖闸、南山闸、潭东闸、铜坑闸、吕浦闸及湖胜站、湖中站、潭东站、冲山站、长浮站、旅湖站、漫山站、窑上站、东崦湖站等作为主要的防洪闸及排涝站,并按排涝标准扩建各排涝泵站。

四、镇域电力发展规划 1、现状概况

光福镇目前建有35KV光福变电站一座与35KV机场专变一座。35KV光福变位于邓尉北路南侧邓尉山脚下香雪村附近,为全镇居民及企事业单位供电。35KV机场变位于穹窿山北侧脚下,主要为光福机场供电。

35KV光福变电站主变有两台,分别为1.6万KVA及1.25万KVA,电源进线为两回,一回路35KV潭山线引自110KV藏书变电站,另一回路(35KV机场线)引自220KV阳山变电站。10KV出线有7条共93.61km,10KV线路基本上为架空线路。镇内设供电所一个,位于邓尉北路西侧纺织机械厂对面,管理着全镇供电业务。

2、存在问题

光福镇供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状电力线走线较为混乱,今后要逐步改造,线路必须沿规划的城镇道路走线,要分工明确,走向合理。对高压线路和变电站出线所需的高压走廊,应按要求预留并严加控制,不得占用。

48

3、负荷预测指标

城镇居民用电:300kw/ha; 农村居民用电: 50kw/ha; 公共设施用电:300 kw/ha; 旅游度假用电:100 kw/ha; 工业用电:200 kw/ha; 其它用电:总用电的15%; 综合同时率取0.7。

4、负荷预测

经计算,光福镇域近期总用电负荷约为8万KW,计算负荷为约6万KW;远期总用电负荷约为24万KW,计算负荷约为17万KW。

5、供电规划 1)电源及变电所

现状35KV光福变主变容量仅为28.5MVA,不能满足近远期供电需求。为简化城市电网层次,本次规划确定35KV光福变改造为110KV变电所,主变容量采用50MVA×3,满足近期镇域用电需求。远期规划在镇区东侧新建110KV变电所1座,主变容量也采用50MVA*3,110KV主变总容量为300MVA,变电容载比大于1.8,满足光福镇域远期用电需求及N-1安全准则。

110KV变电所每座规划占地不小于3000平方米,采用半户外或全户内结构,送电电源考虑两路进线,一路仍引自220KV金山变,另一路近期由110KV藏书变环入,远期可引入规划的220KV胥口变,具体方案由电力部门在大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

本规划只提出容量需求。

现状35KV机场变保留,仍作为光福军用机场专用变电所。

2)供电模式:镇域内采用110KV变电所——10KV开闭所——10KV/0.4KV配电房三级模式,110KV为供电电压,10KV为配电电压。

3)网络结构:建设以110KV变电所为供电、以10KV线路作为配电的网络结构。为提高供电可靠性,规划10KV配网采用环式主接线,电气分片开环运行,10KV主干线路伸入负荷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建设10KV开闭所或变、配电所。镇区内35KV用电大户由规划110KV变电所直供,其它用户通过开闭所或配电所供电。

4)输配电线路:规划110KV高压电力线分别从镇域南部、北部及东部架设,在镇域北部,110KV电力线沿邓尉路及浒光运河架设经东渚镇至220KV阳山变;镇域南部110KV电力线沿坎山村路及230省道、苏福路架设至110KV藏书变或220KV胥口变,110KV高压走廊宽度控制不小于25米。

现状35KV潭山线及220KV阳山变至35KV光福变的35KV高压线由于35KV光福变改造同步拆除,现状35KV机场线保留。35KV高压走廊宽度不小于15米。

10KV电力线在镇区及旅游景区采用地下电缆沿道路布置,10KV电力线至其它各村庄及在村庄内部近期可采用架空线,远期建议亦采用地下电缆沿镇村道路埋设。

5)开闭所与配电间

10KV配电网尽可能采用环网供电方式,配电间设有联络线互为备用。规划在镇区内近期设置开闭所4个,远期增至8个。规划在村落、旅游景区设10KV开闭所或配电所一座。

10KV地下电缆原则上布置在路东或路南侧。

五、通信工程规划 1、通信现状

49

光福镇目前设有光福邮政支局一座,位于邓尉山北路东侧光福停车场对面,负责全镇的邮政业务。

光福镇目前有广播电视站一座,位于镇政府大院内,建有机房两间,负责全镇的电视转播及广播业务,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线路为独立架空光缆。广播业务目前已停止。

光福镇内设有电信中心局一个,位于宝泉路镇派出所北侧。该局内设电信中心交换机房,电信信号管辖光福、东渚、镇湖、太湖、藏书五镇。其中光福支局交换机容量为9000门。在香雪村和塘村还各有模块局一个,容量分别为3000门,光福镇交换机总容量为15000门。目前光福镇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固定电话实际安装率1.3万门。

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线路走向凌乱且为架空线,通信信号有待加强。

2、电信发展目标

光福镇域电话主线综合普及率近期取40部/百人,远期取50部/百人,预测光福镇域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近期约为2.2万门,远期约为3万门。

移动电话普及率近期40部/百人,远期45部/百人,预测光福镇域移动交换机容量近期约为2.4万门,远期约为3.2万门(均含游客移动电话容量需求)。

3、广播电视发展目标

有线电视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终端综合取200个/百户,预测光福镇域有线电视终端总数近期约为4万个,远期约为5万个。

4、局、所规划

光福镇区现有邮政支局、电信支局和有线电视站各一座,规划利用现有局、站,

在现有局、站的基础上改、扩建。规划将镇区电信中心局光福支局作为光福镇的电信交换服务中心,交换机容量远期达到2万门,近期扩建至1万门,同时将香雪模块局扩容至1万门,满足镇域近远期固话需求。现状塘村模块局由于位于度假区协调区内,远期专为协调区提供电信服务。

规划对镇区有线电视站中心机房扩容,远期服务用户数为20000户左右,带光结点45个左右,每个光结点平均覆盖居民户数小于500户。

移动通信基站在镇区内按照1km左右服务半径建设,在镇域范围内按1.5km左右服务半径建设,镇域内共规划布置移动通信基站8座。

5、邮政规划

逐步完善邮政支局、邮政所、信报箱群三级邮政分支机构网,达到居住区邮政所服务半径为0.5km左右,服务人口1.0万人左右,信报箱群随小区开发同步建设。

镇区现有邮政支局1座,作为光福镇域的邮政服务中心,邮政所的服务半径近期按1.0km考虑,远期达到0.5km。镇区内规划建设邮政所3座,太湖集规划邮政所1座。规划在各村落及旅游景区建设信报箱群。

6、通信线网规划

规划镇区、古村落及旅游景区通信线路采用地下光缆,其它各村落通信线路近期可采用架空线,远期建议亦采用地下光缆沿镇村埋设。

所有地下通信管线应统一规划,新建道路的通信管孔原则上布置在市政道路的西侧、北侧人行道下,管道孔数应满足市话、长话、数据通信、有线电视和其它各类公共通信业务的要求,合理分配管孔资源。

六、燃气工程规划

50

1、现状概况

光福镇目前燃气供气方式为瓶装液化气供气方式,由位于潭山北侧脚下福湖路边的潭山液化气站供气。现状燃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燃气气化率低。

2、气源规划

规划光福镇域近期气源仍采用瓶装液化气,远期陆上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为辅,岛上仍采用液化气,可采用瓶组管道供气。

3、用气量预测 1)用气指标

居民用气:1.2m3/户·d; 公建用气:按居民用气的35%计 工业用气:120m3/ha·d 其它:按上述的10%计

镇域天然气普及率95%,镇区100%。 2)用气量预测

经计算,光福镇域最高日天然气总用量约为4万m3/d,年总用气量约为1000万m3/年。

4、燃气管网规划

规划光福镇域天然气由苏州市燃气公司供气,中压燃气管网由吴中区引入,镇域内陆上采用中低压二级制,燃气调压采用区域调压与用户调压相结合方式,镇区居住及公建用户采用区域调压,工业用户根据生产情况采用用户调压。在镇区内规划中——低压区域调压站3座,各村落及旅游景区设置用户调压箱,燃气管采用环状加枝状供气管网沿镇村道路布置,燃气管一般布置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

岛上规划设置瓶组供应站,采用瓶组管道供气,岛内沿道路铺设液化气管道,采用低压制供气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nx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