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1-30)

更新时间:2023-10-02 15: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家网提供

2009年经济师考试中级 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1-30讲)

(刘艳霞版)

教材变化情况

一、2009年版教材变化情况

2009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依然分为六大部分,但在“经济学”部分比 2008年教材多出一章,总计32章。从总体来看,内容变化较大,大体变化如下表所示:

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特点

二、中级经济基础考试特点 (一)考试题型、题量以及答题时应对策略

考试的时间是 150分钟,要合理分配。 单选题控制在 60分钟内;多选题控制在70分钟内;最后 20分钟检查和填涂答题卡

答题时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依次答题。千万不要为一道难题钻牛角尖,浪费过多的时间。

另外要注意一些答题技巧: 1、单选题

通常单选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一个题目有四个备选项,挑出一个正确答案。如果有把握确定正确答案,可以直接挑选,如果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可以用排除法(将没有见过的选项以及不合常理的选项排除)。如果遇到确实不会的题目,要合理的猜测,可以联系相关知识猜测。即使一无所知,单选题也不能空着,可以猜测一个选项。2、多选题

多选题难度较大,涉及知识点较全面,多选题每一个题目有五个备选项,每个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的,至少有 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每个选项得 0.5分,根据上述判分标准,可以遵循谨慎性原则,将选项中有把握的选出来。这种题目考核的面较广。可以采用排除法、比较法或推理法对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常,如果选项中有

两个相反的说法,可能其中会有一个不是答案。

考试内容特点及应对策略

(二)考试内容特点及应对策略 1、紧扣大纲、全面考核

2009年《经济基础知识》大纲相比往年形式有所变化,即增加了“考试目的”,而在“考试内容”中不再细分“掌握”、“熟悉”和“了解”。由于要求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所以更应全面的来进行复习。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教材包括六大部分,这六部分分值比例相差不大,试题分布较平均。

2008年这六部分分值分布如下:

各章分值也较为平均。

2、难度不大,重复考题考点较多 经济师考试虽然属于全国性质的考试,但相对同等级别的考试而言,难度不大,侧重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展开或延伸的考核内容非常少。大约 95%的题目都是教材上的原文,能否通过考试的关键就看考点记没记住。

从历年的考题情况看,当年的考题中,大概有 30%左右的题目是历年考题的原题或简单变形; 15%的题目是教材每章课后练习题的原题或简单变形;其余题目基本上也都是教材上的原文或者是简单理解。08年中级经济基础考试试题中,历年考题及简单变形单选题 30个题目,多选题 12个题目,共计 54分,占整套试卷的分值比例为 38.6%,课后题及简单变形 5个单选题, 5个多选题,共计 15分,占整套试卷的分值比例为 10.7%;新题目大概有 10个单选, 9个多选,共计 28分,仅占整套试卷分值比例20%;其余题目都是辅导班中课堂练习和模拟题中的题目或简单变形。

针对此特点,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可以结合历年考题和课后练习题来理解记忆教材上相关的考点,但是要注意由于 2009年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对于历年试题应该有选择的去看,在讲课时会为学员进行一定的筛选。另外还要注意单纯看课后题、历年考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面的去把握教材上的考点,研究每个考点可能会如何出题,如何能够记忆下来。因为毕竟还有将近 50%多的题目是新的考点。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学习方法

二、学习方法

(一)制定复习计划 (二)学习科目的搭配

例如:《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与实务》两门课程有交叉的知识点,对于这些交叉的知识点可以两门一起来学习,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注意听课、看书和做题的结合

由于讲课的时间有限,每讲涉及的内容可能会较多,所以听课之前应适当进行预习,先大概看看教材的内容。听课之后再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复习,复习之后再做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强化。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

考试就是在考验毅力和信心,所以心态是很关键的。要放松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乐观、自信。

(五)学会记忆:

经济师的考试本身难度不大,基本都是教材上的原话,关键是知识点很多,内容较杂,很难记忆。所以大家应该学会记忆。

1、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

4、学习一段时间后,必须学会整理知识,想想在这一阶段我学会了什么、学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清楚。每个人都有个遗忘曲线,及时的整理知识,就不会把以前的知识忘却,考试复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5、多种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作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这些均能增强记忆力。

6、视听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第2讲讲义 本章历年考情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本章历年考情:

07年考试本章2个单选、1个多选,共计4分; 08年考试本章2个单选、2个多选,共计6分; 本章教材结构及大纲要求 本章教材变化情况:

1、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中删掉了一些解释的内容。

2、删掉了“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 3、删掉了“均衡价格的变动情况”

4、增加了“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关系的具体解释及图形”。

5、增加了“需求收入弹性”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 市场需求 (一)需求的含义

1、需求: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二者缺一不可。 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掌握 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1)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产品价格: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7)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需求规律

(三)需求规律

1、需求规律:即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

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2、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应用举例】

【单选---课后题第1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 )

A.愿意购买的数量 B.能够购买的数量 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D.实际购买的数量

答案:C

【多选—课后题第5题】以下属于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个人收入

C.替代品的价格 D互补品价格 E.生产成本 答案:ABCD

解析:E影响供给的变动 【单选】关于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必然增加

B一般来说,产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C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D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答案:B

解析: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但对某些产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

长而下降。A错误;一般来说,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会减少,而产品价格下降,消费

者对它的购买量会增加,即产品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B正确;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

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如煤气和电,煤气价格上升,电的需要量就会增加,C错误;一

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如汽车和汽油,汽油的价格上升,汽车

的需求量会减少,D错误。 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第二节 市场供给

(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1、供给: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

量。

2、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3、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1)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

化。 (2)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

化。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二)、供给曲线

1、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

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减少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2、供给曲线:

横轴代表供给量,纵轴代表价格。 供给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应用举例】 1.【多选---课后题第6题】以下属于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B 生产成本 C产品价格 D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E生产者的预期

答案:BCE 2.【多选】关于需求和供给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价格和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为需求规律

B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

C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E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减少

答案:ABE

解析: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第3讲讲义 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07年、08年单选】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

A.平衡措施 B.引导措施 C.紧急措施 D.干预措施 【答案】D

【例题—多选】下列关于政府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B.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均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短缺 D.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过剩 E.最高限价也叫做支持价格 答案:ABCD 解析:最低限价也叫做支持价格或保护价格

最高限价: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影响: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结果是市场短缺。

后果 :出现严重排队现象。当政府监管不利时,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如果管理不当,会出现走后门现象;

措施: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

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目的: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影响: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后果 :如果没有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

措施: 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需求价格弹性 第四节 价格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

【例题】某国为了鼓励本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于1973年采取措施限制石油进口,估计这些措施将

使可得到的石油数量减少20%,如果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在0.8—1.4之间,问从1973年起该国石油

价格预期会上涨多少?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解:∵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率/价格变动百分率

∴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动%/需求的价格弹性

当价格弹性为0.8时,价格变动%=20%/0.8=25%

当价格弹性为1.4时,价格变动%=20%/1.4=14.3%

所以,预其1973年该国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在14.3—25%之间。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

(1)点弹性 点弹性,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2)弧弹性―――需求曲线两点之间弧的弹性。

弧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注意:

弧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1)需求弹性系数Ed >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2)需求弹性系数Ed <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3)需求弹性系数Ed=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通常的规律是,商品限制越狭窄,则越有弹性。

(2)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3)商品用途的多少。 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

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5.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1)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第4讲讲义 应用举例 【应用举例】

9. 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 )。 A.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B.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C. 价格和供给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D. 价格和供给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答案:B

10.【课后题第3题】一般来说,( )的产品需求弹性大 A 生活必需

B 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 C 垄断性 D 用途少 答案:B 11.【07年单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则当该产品 价格提高时,( )。

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 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 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

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答案】C.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B.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C.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价格变动不会引起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从需求曲线来看,就是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而正常商品的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 【例题·多选题】(2007、2008年)使需求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A.替代效应 B.互补效应 C.收入效应 D.蛛网效应 E.乘数效应 【答案】AC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生产者就是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或厂商。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个人企业(业主制企业):含义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特点企业所有者也是企业经营者。

合伙制企业:含义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财产为基础建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特点(1)合伙人是财产所有者,共同拥有资源使用权和生产决策权;(2)合伙人共同对其他要素所有者进行监督和管理。(3)合伙人共同承担债务,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

公司制企业(法人制企业):按照公司法规定的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特点(1)公司为股东所有(2)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种企业中,( )属于法人企业。

A.个人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E.合作制企业

【答案】CD

【例题2·多选题】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有( )。

A.公司为股东所有 B.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C.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D.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E.公司股东承担无限责任 【答案】ABCD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1.企业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例题·单选题】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A.交易成本的节约 B.外部性 C.市场失灵

D.企业内部可以构造权力制衡机制 [答疑编号91103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新增) (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 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改变的;但在短期内,企业的投入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假设只有一种投入可以改变,而其他投入不可以改变,这是对企业短期行为的分析。例如假设劳动投入可变,而其他投入不可变。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也称短期生产函数,其基本形式:

该函数表示资本量固定不变,这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的变化。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总产量(TP)是指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2)平均产量(AP)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3)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或产出。 教材24页表1-1。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的工人人数为10人时,其总产量为2100个;当工人人数为11人,其总产量为2200个,则工人人数为11人时,该企业的边际产量是( )个,平均产量是( )个。 A.100 200 B.200 100 C.210 105 D.100 210 【答案】A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教材25页图1-16。

(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后,MP最大,然后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其基本含义是: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

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例题·单选题】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含义是( )。 A.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B.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变动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

一点之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C.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增的

D.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总是递减的 【答案】A

(2)总产量曲线的图形

根据MP曲线的图形可以给出TP曲线。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上升(此时MP递增),后以递减的速度上升(此时MP下降,但MP>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后下降。

MP>0时,TP上升;MP=0,TP最大;MP<0时,TP下降。

(3)平均产量曲线的图形

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相交之前,MP>AP,AP上升;相交之后,MP

【例题·多选题】下面关于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P上升时,TP增加 B.MP下降时,TP下降 C.MP=0时,TP最大

D.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E.MP曲线与A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答疑编号9110301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

(四)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也称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的长期生产决策问题。

根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比例的比较,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三类:

(1)规模报酬不变,就是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2)规模报酬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扩大生产规模报酬递增,此时企业会扩大规模以得到产量递增所能带来的好处。如果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因此,多数行业会有一个适度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此时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最小。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一)成本的含义(掌握) 1.机会成本: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2.显成本与隐成本 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隐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实际上是自有要素的机会成本。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3.经济利润:在经济学中,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了企业的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例题6】假定某一店主每年花费40000 元的资金租赁房屋开花店,年终该店主从销售中所获毛利(扣掉了一些

直接费用,不包含房屋租赁费)为50000 元。该店主赚了多少钱? 【分析】

(1)从显成本的角度看,该店主赚了10000 元(50000-40000);

(2)从隐成本的角度看,该店主可能一点也没赚。假定市场利率为10%,该店主从事其他职业所能获得的最

高收入是20000 元(正常利润),则该店主的隐成本是24000 元(20000+40000×10%)。厂商的机会成本和间接

成本是64000 元(24000+40000)。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该店主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赔了钱。 【例题1·单选题】(2007、2008年)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该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 )。

A.最高收入 B.最低收入 C.平均收入 D.超额收入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经济利润也称为( )。 A.超额利润 B.正常利润 C.会计利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润 D.隐成本 【答案】A

【例题3·多选题】关于成本和利润的正确表述是( )。

A.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企业的总成本

B.在成本下降时利润一定是增加的 C.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D.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正常利润

E.经济利润中包括正常利润 【答案】AC

解析:如果隐成本下降,正常利润可能下降。所以B 错误;企业所追究的最大 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即超额利润,C 正确,D 错误;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E 错误。 (二)成本函数

1.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

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

由于考察期的不同,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C=b+f(q)

长期成本函数无固定成本。C=f(q)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例题9--课后题第4 题】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 ) 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D.隐成本 答案:A

2.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1)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 TC=TFC+TVC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等。

【例题10—2008 年多选】固定成本包括的项目有( )

A 厂房和设备折旧B 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C 原材料费用D 燃料和动力费用E 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答案:AB (2)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平均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分

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 ATC= TC /Q=AFC+AVC=TFC/Q+TVC/Q (3)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

【例题4·单选题】(2008年)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000元、1200元、800元和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100元、1200元、900元和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是( )元。

A.0 B.150 C.100 D.300 【答案】C

【解析】当某企业的产量为2个单位时,其总成本为2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为2100元,所以边际成本=(2100-2000)/(3-2)=100元。

(三)短期成本曲线

考试内容:熟悉不同的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在成本曲线中,横轴时表示产量,纵轴表示成本。

总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1)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2)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上升的曲线。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总可变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逐渐接近横轴。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

(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之前,MCATC,ATC上升。 (4)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之前,MCAVC,AVC上升。

(5)无论上升或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6)注意29页图1-18中三个最低点的关系:

边际成本曲线最低点最先出现,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最后是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

A.价格 B.产量 C.收益 D.利润 【答案】B

【例题2·单选题】总可变成本曲线是( )。 A.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 B.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C.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直线 D.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答案】A

【例题3·单选题】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 )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答案】B

【例题4·多选题】下列关于成本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B.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C.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D.平均固定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E.无论上升或下降,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边际成本曲线 【答案】ABC

【例题5·多选题】关于成本曲线的正确表述有( )。

A.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

【例题1·单选题】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 )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条U型曲线 E.平均总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答案】BD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例题12】当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正好相等时,( )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 答案:C 【例题13】下列关于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B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此时MC=AVC

C 当MC=ATC,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D 总成本曲线最低点最早出现且低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E 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答案:BE

解析: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

当MC=ATC,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1.市场结构的含义: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2、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

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一个行业内企业数目越多,其竞争程度就越高,垄断程度就越低。 本行业只有一家企业,为完全垄断市场;有少数几家大企业,为寡头垄断市场;企业数目很多,为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市场。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3)进入障碍的大小一个行业进入障碍越小,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 根据这三方面的不同特点: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类型。

二、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1.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其特征为:

(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这些特征的市场,某些农产品如小麦、玉米等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垄断市场的含义、成因和特征 含义: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供给者的市场结构。

成因:(1)政府垄断;

(2)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

(3)对某些产品的专利权而形成的完全垄断;

(4)自然垄断。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他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2)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3)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力、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 【例题1—07 年单选】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是( )。 A.生产者数量的多少 B.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C.消费者数量的多少 D.进入障碍的大小 【答案】B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解析】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例题2--07 年多选】对一个行业市场结构分类的主要依据有( )。 A.本行业内部生产者数目B.本行业内部各个生产者的产品差别程度C.生产技术差别程度D.进入障碍的大小E.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答案】ABD

【解析】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3)进入障碍的大小

【例题3-08 年单选】自然垄断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

A. 国家法令B. 经济规模 C. 规模经济D. 产品质量 【答案】C 【解析】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的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

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题4-08 年多选】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特征包括( )

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

B. 同行业各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差别 C. 同行业各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差别 D. 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E. 资源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答案】:ACDE

【解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是:很多;同质;了解;自由。

【例题1·单选题】自然垄断行业指的是( )。

A.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地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的情况 B.企业对自然资源的垄断情况 C.政府垄断的情况

D.两家企业控制市场的情况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2008年)自然垄断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

A.国家法令 B.经济规模 C.规模经济 D.产品质量

【答案】C

3.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垄断竞争市场又叫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而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特征: (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产品具有差别性。这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

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结构,如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和特征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一个行业供给的市场结构。主要特征是:

(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2)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3)它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在西方发达国家,寡头垄断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

四种市场结构分析表(按竞争程度由高到底、垄断程度由低到高排序)

市场生产单个厂商产品进出结构 者的对价格的差别的难典型行数量 控制程度 程度 易程业 度 完全某些农竞争很多 价格的接无差产品市市场 受者 别 容易 场,如玉米、小麦 垄断竞争较多 有一定程有差比较香烟、啤市场 度的控制 别 容易 酒、糖果等 有一定的寡头差别垄断少数有较大程比较汽车、钢市场 几个 度的控制 或者完全困难 铁等 无差别 完全价格的决无相非常公用事垄断一个 定者 近替困难 业、电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市场 代品 力、电话等 【例题1·单选题】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 )。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答案】C

【例题2·单选题】( )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答案】A

【例题3·多选题】(2008年)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特征包括( )。

A.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同行业各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差别 C.同行业各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差别 D.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E.资源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答案】ACDE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一)、完全竞争行业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 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两条曲线交点的价格就是整个行业的均衡价格。

2、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因为个别企业无法决定市场价格,只能按照既定的价 格,也就是整个行业供给和需求确定的价格出售产品)。P 均衡价格P1 d(完全竞争市场中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Q

(二)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1、总收益: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

收益。若以R 代表总收益,P 代表单位产品价格,Q 代表销售量,则有:R=P·Q

2、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即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以AR 代表平均收益,则有:AR=R/Q=P·Q/Q=P(即,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3、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MR=△R/△Q=△(P·Q)/ △Q=P(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P

例如:产品单价10 元,销售量1 万件时,R=10 万元

销售量2 万件时,R=20 万元 AR=10/1=20/2=10 元

MR=(20-10)/(2-1)=10 元, 即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单价,单个企业的平均收益线AR、边际收益线MR、需求曲线是同一条线。 如下所示P

MR=AR=此时的均衡价格P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 决策原则: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此时的产量为最优产量。

此时企业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若是盈利的,企业的利润此时最大,若是亏损的,此时亏损一定是相对最小的,总之,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企业处于MR=MC 时,是最优的产量,所以,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既可以作为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也可称为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MR=AR=均衡价格P

图1-21 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产量决策 短期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曲线交于A 点,A 点左侧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企业会提高产量,增加利润。A 点右侧,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企业会减少产量,以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在A 点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此时企业既不能增加产量也不能减少产量,即在A 点上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在长期生产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仍然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供给曲线 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总是按照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来选择最优生产规模。当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企业扩大产量,供给增加。 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企业缩小产量,供给减少。所以: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其供给曲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线。

【例题5—08 年单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 ) A.与个别企业需求曲线一致B.是向右下方倾斜C.是与横轴平行D.不影响市场价格 【答案】B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例题6—单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是( )

A.边际收益=边际成本B.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边际成本D.边际收益=边际成本=0 答案:A

第四节、完全垄断市场分析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市场中,一个行业只有一个企业,它控制了本行业的全部供给,这时企业和行业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二者完全相同,这是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一个重要区别。

所以,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二)完全垄断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企业的边际收益不等于平均收益或价格,而是小于平均收益。

(原因是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

如:(1)企业销售1 单位产品,价格为11 元,总收益=11 元。(2)企业增加1 个单位销售时,价格降为10 元,总收益=2*10=20 元,平均收益=10 元边际收益=(20-11)/1=9,小于平均收益。 (2)企业增加2 个单位销售时,价格降为9 元。 总收益=3*9=27 元,平均收益=9 元,边际收益=(27-20)/1=7 元,小于平均收益。

又如:总收益、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的关系 结论: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但是由于单位产品价格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所以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而且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 (三)、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 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不仅要通过调整产量,而且要通过调整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注意: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最优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最优价格.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等于单位产品价格,也是需求曲线)

图1-23 完全垄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决策价格P 产量Q 总收益R 边际收益MR 平均收益 5 1 5*1=5 5/1=5 5/1=5

4 2 4*2=8 (8-5)/1=3 8/2=4 3 3 3*3=9 (9-8)/1=1 9/3=3 2 4 2*4=8 (8-9)/1=-1 8/4=2 1 5 1*5=5 (5-8)/1=-3 5/5=1 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可以随意提价,在价格决策时,也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市场

需求状况。一般来说如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价格提高后需求量的幅度不大,因此企业可以制定较高的 价格,如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企业制定的价格要低一些.

【例题7—课后题第8 题】关于完全垄断市场的正确表述有( )

A.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

B.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产品差别 C.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D.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E.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ABE

(四)、价格歧视

1、含义: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把同一产品按购买者不同而规定不同的价格。 2、级别:

价格歧视一般可分为三级: 第一级价格歧视,是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也称作“完全价格歧视”。 第二级价格歧视,是指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产量,但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购买者支付的价格相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批量作价。

第三类价格歧视是按不同的购买者或不同的市场规定不同的价格。

3、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即不能使购买者在低价市场上买到产品再卖到高价市场上去。 如果这两个条件能够满足,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对缺乏弹性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而对富有弹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以增加总收益。 4、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可以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规定较高的价格,实行少销厚利;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规定较低的价格,实行薄利多销。

【例题8—课后题第7 题】实施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有( )

A.生产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 B.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产品差别

C.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D.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 E.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 答案:CD__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第一节市场失灵的含义

(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 1、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当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2、资源最优配置:

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即瓦尔拉斯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 个人的境况变坏。即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此时社会实现了资源最优配置。(整体福利不能因为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 3、帕累托改进:

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能够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整体福利。)

4、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不满足帕累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例题1--课后题第1 题】当居民和厂商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

所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 )。

A. 产品市场均衡B. 要素市场均衡C. 货币市场均衡D. 瓦尔拉斯均衡 答案:D

【例题2--2007 年单选】如果既定的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

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被称为( )。

A.一般均衡状态B.帕累托改进C.瓦尔拉斯均衡D.帕累托最优 【答案】B

(二)、市场失灵的含义

1、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1)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2)信息是完全的(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资源最优配置或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 2、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例题3—多选】经济社会中,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 )。

A.信息是完全的B.市场是完全竞争的C.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E.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能范围的大小。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直接税与间接税 一个国家政府的主要财政目标之一。 C.中央税与地方税 D. 财政收入规模分为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 从量税与从价税 财政收入绝对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绝对额。 【例题5---2006年试题】将税种分为流转税类、财政收入相对规模指标常用的有财政收入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是按税种的( )划分的。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 A.征税对象 B.税负是否转嫁 C.收入归属级次 D.征收权限 【例题6---2008年多选】我国流转税税种包括( ) A 土地增值税 B 增值税 C 消费税 D 房产税 E 关税 【例题7----2008年多选】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有( ) A消费税 B个人所得税 C财产税 D 企业所得税 E 关税 (二).国有资产收益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 国有资产收益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三).国债收入 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形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国债收入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四).收费收入 收费收入是指国家政府机关或失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设施的使用时,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收入形式。 收费收入具体可分为使用费和规费。 收费收入具有有偿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宜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例题9--课后题第3题】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 A 税收 B 国有资产收益 C 债务收入 D 收费收入 【例题10--课后题第12题】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 债

务收入 D. 利息收入 E. 收费收入 三、财政收入规模变化 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它表明该国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职政收入的比重等。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价格等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是与我国财税改革总体策略紧密相关的。 【例题11--课后题第16题】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是( )。 A.征收机构 B.经济发展水平 C.收入分配政策 D.税种多少 E.价格 第二节、税收特征与税收原则 学习要求: 掌握税收概念及基本特征

掌握古典税收原则的内容; 掌握现代税收原则的基本内容。

学习内容: 一、税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我国夏商周时期就有了税收),它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国家的存在为税收的产生提供了

前提条件。 在理解税收的概念时,应该把握: (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2)税收体现了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即 政府征税的过程就是把一部分社会资源强制的转变为政府所有的过程,这将引起社会成员占有社会资源比例的变化。

2.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品实行强制征收。

强制性体现在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税收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 (2)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政府向纳税人进行的无须偿还的征收。

税收的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它反应的是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3)固定性

税收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税基及税率等要素。税收征纳双方必须按税法规定征税和纳税,都无权随意变更征纳标准。

三个特征中,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固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要要求。 【例题12--课后题第5题】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

A.政府债务 B.税收 C.收费 D. 捐赠

【例题13--课后题第6题】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

A.纳税人 B.企业 C.个人 D.政府

【例题14--多选】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

A.不确定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E.有偿性

二、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制定优劣和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准则。 (一).古典税收原则 (1)英国威廉·配第-----------最早提出“税收原则”一词

赋税四原则---------------公平、确定、简

便、节省

(2)英国的亚当·斯密---------第一个系统地阐述税收原则。

赋税四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

他提出了“廉价政府”“夜警国家”的观

点。

(3)德国瓦格纳的课税原则—四端九项 ①财政政策原则--------包括收入充分原则和收入弹性原则

②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选择原则和税种选择原则

③社会公正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

④税务行政原则--------确实、便利和最少征纳费用原则

【例题15--07年多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赋税原则包括( )。

A.平等 B.确实 C.便利 D.公开 E.最少征收费

【例题16--课后题第7题】提出“公平”“确定”“简便”“节省”税收四原则的是( )

A 管仲 B 威廉配第 C 亚当斯密 D 瓦格纳

(二).现代税收原则

效率和公平是现代财政理论中强调的两大重要的税收原则。 1、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方面的内容。

(1)税收经济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

①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应以“征税数额”为限。

②政府征税应当避免对市场机制运行发生不良影响,即额外负担要小于额外收益。

这个原则要求市场机制不会因政府课税而扭曲,要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

(2)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2、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1)受益原则要求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大小,应根据个人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所享受到的利益多少来确定。该原则只能解决税收公平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税收公平的所有问题。 (2)能力原则要求根据纳税能力来确定税收总额、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比例。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能力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①横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相同的纳税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②纵向公平是指纳税能力不同的纳税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

由于财富的多少通常用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来表示,所以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测量可具体分为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三种尺度。

【例题17--06年、08年单选】对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不分经济成份、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实行统一税收政策,征收相同的税收。这样征税所体现的是税收( )。

A.纵向公平 B.横向公平 C.机会公平 D.名义公平 【例题18--课后题第9题】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是税收( )的要求。

A.效率原则 B.公平原则 C.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D.确实原则

本章讲义中例题答案: 例题3:B 例题4:B 例题5:A 例题6:BCE 例题7: BCD 例题9:A

例题10:ABCE 例题11:BCE 例题12:B 例题13:D 例题14:BCD 例题15: ABCE 例题16:B 例题17:B 例题18:A

第三节、税负转嫁 学习要求:

掌握税负转嫁的六种方式; 掌握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学习内容:

一、税负转嫁的方式 1、税负转嫁的含义: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也就是说最初缴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该税收的最后负担者。税收负担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补:税负归宿表明全部税收负担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 2、税负转嫁的方式

补:产品或业务链(供应链)

供应商 制造商 批发商(代理) 零售商 消费者(最终使用者) 在流转过程中还会涉及“运输公司、物流公司”等。

(1)前转:又称顺转或向前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价格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2)后转:又称逆转或向后转嫁。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

(3)混转:也称为散转,即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这种转嫁方式实践中比较常见。

(4)消转:纳税人用减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通过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了。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5)旁转:也叫侧转,是指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6)税收资本化:也称为“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土地和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质的政府债券等资本物品的交易中,税收资本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例:某房地产公司购买一块1000平方米土地,购买价款800万元,每平方米土地每年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是10元,未来70年的税款共计70万元,该公司将预期缴纳的70万元税款转嫁给土地出售者,进而实际的购买地款为800-70=730万元,此后该公司每年支付1万元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的土地使用税,但实际上税款是由土地出售者负担的。

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但与税收后转在转嫁媒介与转嫁方式上存在明显不同。

①税负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而税收资本化借助的是资本品;

②税负后转是在商品交易时发生的一次性税款的一次性转嫁,税收资本化是在商品交易后发生的预期历次累计税款的一次性转嫁。

【 例题19:08年单选】甲公司销售应税产品缴纳的消费税,通过提高该产品的价格将税款全部转移给该产品的购买者乙公司,这种税负转嫁方式属于( )

A 后转 B 前转 C 消转 D 旁转

【 例题20:06年试题】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商品购买者或消费者,这种税负转嫁方式一般称为(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二、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

(1)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商品不容易转嫁。 (2)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将主要由他人负担,商品较易转嫁。 2.课税商品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

(1)对生产必需品的课税,因对其消费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弹性小,税负容易转嫁。

(2)对非生活必需品课税,因对其消费不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弹性大,税负不易转嫁

3.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 (1)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是不容易转嫁的(如对企业征收所得税和对个人征收个人所得税)。

(2)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是比较容易转嫁的(如对商品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4.课税范围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 (1)课税范围越广泛,越不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缺乏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变得比较容易,税负容易转嫁;

(2)课税范围越狭窄,越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具有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变得艰难,税负难以转嫁。 此外,税负转嫁情况如何还与商品的竞争程度有关。

【例题21:07年多选】下列各类商品中,税负不容易转嫁的有( )。

A.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的应税商品 B.非生活必需品 C.生活必需品

D.征收消费税的商品 E.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

【例题22:04年多选】下列税种中,( )的税收负担较易转嫁。

A.增值税 B.消费税 C.所得税 D.财产税 E.关税

【例题23:03年06年多选】税负转嫁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列选项中,较易转嫁税负的因素包括( )。

A.商品供不应求 B.商品供过于求 C.商品需求弹性大 D.商品需求弹性小 E.免税商品

第四节、 国 债 学习要求:

掌握国债的特征、国债的功能;了解国债分类。 理解和掌握国债发行制度、国债偿还制度和国债市场制度的基本内容。 学习内容:

一、国债的基本含义 1、国债含义:

国债即国家债务,通常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2、国债的特征: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例题24:07年多选】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它具有( )的特点。 A.强制性 B.自愿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灵活性 二、国债的种类

(1)按照国债发行地域不同,可将国债分为内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债和外债。 在不少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

举借国内债务不会因借债而增加国内资金债调节货币供应数量和调节利率。 总量,举借外债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本国可支4.调控宏观经济 配的资金总量。 【例题25:课后题第11题】下列弥补财政赤字(2)按借入债务到偿还债务的时间长短划分: 方式中,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较小的是

短期国债――――1年以内的,最典型的短期国债形式是国库券。 中期国债――――1~10年的 长期国债――――10年以上 (3)根据利率的变动情况可将国债分为固定利率国债与浮动利率国债。 (4)根据国债能否在证券市场流通,可将国债分为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非流通)国债。 一般情况下,能够上市流通的国债多为中短期国债,不能上市流通国债多为长期国债。 (5)根据国债债务本位的不同,可将国债分为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 ①货币国债是指以货币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政府举借的是货币,归还的也是货币。 ②实物国债以实物作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可以避免因货币贬值给债权人带来损失,一般是在存在高通货膨胀时采用。我国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就属于实物国债。 三、国债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发行国债方式弥补。 (1)向中央银行借款弥补赤字会造成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增加,诱发或加剧通货膨胀。 (2)税收是按税法规定征收的,如果通过提高税率或增加新税种弥补赤字,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产生的副作用较小。实质是将属于社会支配的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暂时性转移;认购国债的资金基本是社会运动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2.筹集建设资金 现代社会中,以国债资金来扩大建设规模是发行国债的重要目的之一。 3.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国债”之称 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短期国债的发行及买入和卖出,( )

A向中央银行借款 B增设税种 C 提高税率 D 发行国债 【例题26:多选】财政赤字可以通过( )等方式弥补。 A. 增税 B. 向中央银行借款 C. 收费 D.发行国债 E.调整利率 【例题27:多选】我国国债的功能是( )。

A.筹集建设资金 B.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C.调节国际收支 D.弥补财政赤字 E.调控宏观经济 三、国债制度 国债制度是国家为了管理国债的发行、偿还和交易,调节经济活动,以法律和政策形式所确立的一系列的准则和规范。 国债制度一般由发行制度、偿还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构成。 1. 国债发行制度 国债发行制度是关于国债发行、企业和个人认购事项的原则与安排的规定。国债发行制度由国债发行条件和国债发行方式构成。 (1)国债发行条件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发行对象等。 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2)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 ①公募招标方式: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投标、招标确定发行条件来进行国债推销的一种方式。 特点:发行对象是多数投资者。谁是最终投资者事先是不确定的,是一种市场机制发行方式。 ②承购包销方式:通过和一组银行或金融机构签订承销合同所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国债销

售任务的方式。 特点:发行人和承销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通过承销合同确立的; 承销人向投资人分销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销人自己认购,一旦签订了撤销合同,发行过程就结束了。 ③直接发行方式:国债发行人不委托专门的证券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度、配合 【例题1--单选--课后题第1题】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 A.价格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 B.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 C.就业机会减少或失业率提高 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 答案:B 【例题2--单选――课后题第2题】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 )。 A.经济快速增长 B.就业机会增加 C.通货膨胀 D.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答案:D 【例题3-单选――课后题第3题】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时,政府应当把(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促进经济增长 B.实现充分就业 C.稳定价格总水平 D.实现社会公平 答案:C 【例题4--多选――课后题第5题】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A.平衡国际收支 B.促进公平竞争 C.经济持续增长 D.扩大就业 E.稳定价格总水平 答案:ACDE 【例题5-多选-课后题第6题】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处于过冷状态时,政府应把( )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促进经济增长 B.控制通货膨胀 C.平衡国际收支 D.实现充分就业 E.收入分配公平 答案:AD 第二节、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的含义和内容 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我国,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还有国家计划或规划。 1、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1)财政收入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税收政策。 在需要扩大需求时,一般采用减税政策;当需要压缩需求时,一般采取增税政策。 (2)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在抑制需求时,采取紧缩财政支出政策;在需要扩大需求时采取扩大财政支出政策。 2、货币政策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还有利率、汇率以及窗口指导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例题6--多选】在西方,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是( ) A.国家计划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国家规划 E.市场机制 答案:BC 第九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本章近两年考情: 本章2007年1单选1多选,共计3分。 本章2008年1单选1多选,共计3分。 本章教材结构: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政府对出口贸易的干预 国际资本流动含义和类型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本章教材变动情况: 1、国际贸易分类中“根据货物移动方向的分类”删掉了每一类的具体解释。 2、增加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3、删掉了“我国的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 学习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的类别以及各种理论的观点 掌握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和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方式 本节具体内容: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 1、国际贸易含义:国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出口贸易---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运往国外市场销售; 进口贸易---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 过境贸易---甲国经过丙国向乙国运送商品,对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2)按照商品形式,可分为货物贸易(有形贸易)和服务贸易(无形贸易)。 有形贸易是指商品的进出口; 无形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劳务交换。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掌握谁提出的,什么观点) 1、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补:如果生产者所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就说明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 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即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3、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开始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

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在这里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形成了当代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克鲁格曼认为,工业产品是类似的,但不是同质的,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生产企业的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规模效益。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如果每个国家只生产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会比生产所有产品时的规模更大,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在只生产有限种类产品的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的流动,保证各国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例题1--07年多选】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E.外贸依存理伦 【答案】ABCD 【例题2--单选】比较优势理论是由(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克鲁格曼 答案:B 【例题3—08单选】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是( )理论的主要观点。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C.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 D.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 答案:C

(三)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1.影响出口贸易因素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一国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越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出口商品的数量越高,增加出口额。

(3)汇率水平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则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就会增加,这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低廉。可能使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出口,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则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就会减少,这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下降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较贵。可能使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减少出口,同时也不利于增加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

(4)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在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各国的出口贸易都可能因此而减少。

2.影响进口贸易因素

(1)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例如GDP的规模越大,对自然资源和投资品的需求就越大,其进口贸易额就越大。 另外总产出水平较高的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与此联系的消费水平也较高,消费需求或消费偏好的差异较大,会促进该国进口贸易的扩大。

(2)汇率水平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货币升值,则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下跌,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就要扩大进口。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即货币贬值,则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上升,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会下降,就要缩减进口。

(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

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商品紧缺,导致价格大幅度上升,会使得进口贸易受到影响 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的总体经济状况和经济实力、产品竞争力及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与各国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或贸易政策有关。

【例题4--2004年单选】如果一国或地区的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一般会导致( ) A.本国出口增长 B.本国出口减少

C.本国进口减少 D.本国旅游收入增加 答案:B

解析:人民币为本币,如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8,上升为1:6,1人民币的出口货物以美元标价就由原来的1/8美元,上升为1/6美元,由于价格上升,境外需求就会下降,出口减少。 【例题5--2005年单选】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对外升值,就可能会导致( )

A.本国旅游收入增加 B.本国旅游收入不变

C.本国出口增加 D.本国进口增加 答案:D

解析:人民币为本币,如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8,上升为1:6,1美元的进口货物以人民币标价就由原来的8美元,上升为6美元,由于价格下降,境内需求就会上升,进口增加。

【例题6-多选,课后题第5题】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 )

A.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B.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C.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 D.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

E.经济总量和产出水平 答案:ABD

(四)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

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外竞争者的损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包括进口贸易的干预和出口贸易的干预。 1、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

关税限制: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来现值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外贸政策。

非关税限制---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其中:

(1)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2)歧视性公共采购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有关法律制度,给予国内的供应商优先获得政府公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共采购订单的措施,这种政策是对外国供应商的一种歧视。 2.对出口贸易的干预 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间接补贴包括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例题8-07年单选】在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措施中,出口退税属于( )。 A.直接出口补贴 B.间接出口补贴 C.直接进口限制 D.间接范围限制 【答案】B 【例题9--2006年试题】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的手段包括( )。 A.财务核算 B.关税壁垒 C.非关税壁垒 D.出口退税 E.出口补贴 答案:BCDE 【例题10--课后题第6题】非关税壁垒的措施包括( )。 A.实行进口配额制度 B.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 C.自愿出口限制 D.歧视性公共采购 E.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答案:ACDE 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 学习要求: 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力及动因, 熟悉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具体内容: 一、国际资本流动含义和类型 1.含义: 国际资本流动:指资本在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转移。 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资本流动给流出国与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2.分类: (1)从时期的长短来分,可以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两种类型。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一年以上的资本流动,包括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中长期贷款; 短期资本流动则是指期限不超过一年的金融资产在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转移,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等 (2)从资本流动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外国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等。 外国直接投资的具体方式包括: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等。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 1、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资本跨国流动,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流动。 2、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 (1)人们总是抛售汇率走软的货币而增购汇率趋势走强的货币,以避免汇率风险。 (2)国际收支的大量顺差和逆差造成资本流动,以清偿不同国家间的债权、债务。 3、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如汇率风险、市场风险。 4、其他因素造成国际资本流动,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资本流动对流入国和流出国的经济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通常是双重的。 1.对资本输入国来说: 资本流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资本流入可以缓解本国资本的不足,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资本流入意味着本国外汇收入的增加,从而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 ③资本流入还能够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资本流入也可能带来如下消极影响: ①短期的资本流入容易造成本国货币金融秩序的混乱,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②资本流入过多会加重外债负担,并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 ③对长期投资如果利用不当,还可能成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2.对资本输出国来说 资本流出的积极作用是: ①资本的流出,可以为相对过剩的资本找到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高额利润。 ②资本流出会带动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扩大本国商品在外国的市场份额和占领世界市场。资本流出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长期过度的资本流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出会导致资本输出国经济增长的停滞,并减少本国的就业机会。

3.干预的手段主要有: ① 实行外汇管制;

②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 ③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 ④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例题11:单选,课后题第4题】国际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是( )

A.资本过剩 B.资本不足

C.利用货币利差及汇率变动获得利益 D.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带来收益 答案:D

【例题12:多选—课后第7题】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 A.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 B.加重外债负担

C.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

D.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E.导致经济停滞,减少就业机会 答案:ABCD

第二部分 财政-----共5章, 2007年总计分值24分;2008年总计分值23分。分值比例约为16.4%。

第十章 公共财政职能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 财政政策

其中第十二章是重点章节,在2008年考试中出了10分的题目。

第十章 公共财政职能 本章近两年考情:

本章2007年2单选1多选,共计4分,2008年考试中出了1个单选1个多选,共计3分。 本章教材结构:

什么是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含义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财政的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本章2009年教材变化情况:教材内容没有变化。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公共财政的含义

学习要求: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

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具体内容

(一)什么是公共财政 1、财政的含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经济活动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家庭三大经济主体构成。 (1)以企业为主体的理财活动-------企业财务或者公司理财 (2)以个人家庭为主体的理财活动---家计或家政

(3)以政府为主体进行理财活动-----财政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政府)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理财活动或经济活动。

2、公共财政的含义

公共财政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形态,具有“公共”特性。

生产建设性财政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形态,具有“生产建设性”的特点。 【例题1:单选】在我国,用( )来特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财政

A.生产建设性财政 B.公共财政 C.特殊财政 D.家政 答案:B 解析:公共财政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形态,特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财政。 【例题2:课后题第4题】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明显的具有( )的特点

A.家计 B.私人 C.公共财政 D.生产建设性 答案:D 解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资源配置的主体,财政的职能范围既涉及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提供,也涉及大部分私人物品的生产和提供,财政集中了整个社会相当份额的财力,整个社会扩大再生产资金的大部分是直接预算拨款方式提供的,仅基本建设投资支出就大体占国家预算支出的40%多。所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明显具有“生产建设性”特点。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公共财政活动领域主要是市场失灵领域,如公共物品和服务需要由政府提供

2.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体。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职能的公共化,决定了公共财政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出发点。

3.公共财政必须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财政支出方面,意味着公共财政提供的服务是适用于所有的市场活动主体的,或者是服务于所有市场活动主体的根本利益的。 税收方面,意味着条件相同的经济主体应当享有同等的税收政策。

4.公共财政具有非市场营利性的性质。 公共财政只能以社会利益为活动目的。 5.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

政府活动应受到法律的约束。 公共财政的法治化要求:

(1)公共财政要以法律为基础,依法理财; (2)政府的全部收支要编入预算;

(3)政府预算收支运行和管理要做到规范、公开、透明;

(4)政府预算要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政府要严格按经同级人大批准的预算执行,并接受公众和人大的监督。

【例题3:08年单选】条件相同的经济主体应当享受同等的税收政策,这体现了公共财政的( )特征 A.法制化

B.弥补市场失灵

C.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

D.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案:C

解析:公共财政必须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表现在财政支出方面,意味着公共财政提供的服务是适用于所有的市场活动的,或者服务于所有市场活动主体的根本利益,表现在税收方面,意味着条件相同的经济主体应当享有同等的税收政策。

【例题4:07年单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公共财政要以满足(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私营经济需要 B.社会公共需要 C.国有经济需要 D.涉外经济需要 答案:B 解析:考核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例题5--课后题第3题】公共财政以( )为活动目的。

A.部门利益 B.企业利益 C.家庭利益 D.社会利益 答案:D 解析:公共财政具有非市场营利性的性质,只能以社会利益为活动目的。

【例题6:课后题第5题】公共财政活动的领域主要是在( )领域。

A.市场有效 B.市场失效 C.经济 D社会 答案:B

解析:公共财政活动领域主要是市场失灵领域,即市场失效的领域

【例题7:课后题第10题】公共财政是法治化财政,其要求是( )

A.要以法律为基础 B.政府全部收支要编入预算

C.政府预算要经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D.要接受公众的监督

E.预算要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答案:ABD 解析:政府预算要经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政府要严格按经同级人大批准的预算执行,并接受公众和人大的监督。

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 学习要求:掌握公共财政每一职能的含义及实现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具体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职能主要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例题8:05年多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担负的职能有( )。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D.综合平衡职能 E.货币发行职能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答案:ABC 【例题9:08年多选】公共财政的职能包括( )。 A.收入分配 B.市场监管 C.汇率稳定

D.资源配置 E.经济稳定和发展 答案:ADE 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职能主要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含义:

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2、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大小应由政府的职能范围来确定,主要是市场配置无效而又为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主要包括: (1)满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执行社会公共服务的领域,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开支,如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

(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支出,如矫正外部效应,维护市场竞争。

【例题9:07年单选】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公共财政应发挥职能作用范围的活动是( )。 A.防止传染病 B.防震救灾 C.生产电风扇 D.发展义务教育 【答案】C

【例题10:课后题第7题】财政资源配置职能范围的大小,决定于( )

A.财政收入的多少 B.财政支出的多少 C.政府的职能范围 D.政府级次的设置 答案:C

3.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能够掌握和控制的社会资源的内部配置比例。

要正确安排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

比例,合理安排财政投资支出规模和结构。 (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例题11:课后题第13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配置社会资源手段的是( )

A.财政贴息 B.税收优惠 C.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D.增加财政开支人员 E.财政投资 答案:ABCE

二、收入分配职能

1、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范畴,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2)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税收进行的收入再分配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收入的直接调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如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

(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如增加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性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收入保障,教育和健康等个人转移性支出等。

(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通过公共支出提供社会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福利设施与服务、住房)等进行的收入分配,在受益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例题12:07年多选】下列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手段中,属于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有( )。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A.征收企业所得税 B.征收遗产税

C.开征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 D.征收个人所得税 E.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答案:ABCD 解析: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之一是加强税收调节。E属于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 【例题13:05年多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主要是( )。 A.税收 B.转移支付 C.公共支出 D.国债 E.财务管理 答案:ABC 【例题14:课后题第9题】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 )职能的范畴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发展 D.经济稳定 答案:B 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含义: 公共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 (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4)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例题15:课后题第15题】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 )。 A.扩大社会总需求 B.扩大社会总供给 C.实现充分就业 D.稳定物价水平 E.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CDE

第十一章 财政支出概述 本章近两年考情: 2007年考试中本章出了3单选,共计3分。 2008年考试中本章出了1单选1多选,共计3分。 本章教材结构: 第一节 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趋势 第三节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第四节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比较重要的是第一节和第二节。 本章教材变化情况:本章2009年教材变化很小。 在09年教材87页“1、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为新增内容。 本章内容精讲: 第一节、财政支出原则与分类 学习要求:掌握财政支出的含义 掌握财政支出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掌握财政支出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按支出经济分类的重要意义; 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这种分类的意义 具体内容: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与原则 1、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体现着财政的目的和财政职能的基本内涵; 财政支出规模和范围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 财政支出的过程就是执行政府政策的过程。 2、财政支出的原则 (1)公平分配原则 该原则是指通过财政支出对市场调节所形成的初次分配结果,进行有效的再分配,以实现企业和个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做到机会均等。 市场不能对分配差距进行有效的再分配和实现社会公平,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再分配予以调整和克服。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2)效益原则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财政支出效益原则,是以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基点,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宏观含义:要实现社会均衡,通过财政支出使社会资源在政府和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配置达到均衡,达到这一均衡的标准是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给社会带来的利益大于由政府课税或用其他方式取得收入所付出的代价。 微观含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判定某项支出所消耗资源与其带来的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决定某个项目财政是否配置资源及配置多少资源。 (3)稳定与发展原则

该原则是指通过正确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向和规模,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果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增加财政支出,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减少财政支出。

【例题1:课后题第2题】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是( )。

A.政府预算 B.财政收入 C.财政支出 D.财政政策 答案:C 【例题2:课后题第1题】遵循市场效率准则来安排财政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体现了财政支出( )的要求

A 公平分配原则 B 效益原则 C 稳定 D 发展 答案:B

【例题3:课后题第11题】财政支出公平分配原则,要求( )。 A.实现平均分配 B.实现公平分配 C.多劳多得 D.拉平收入差距 E.缩小收入差距 答案:BE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分为四类 (一)、按政府职能分类-----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反应政府职能活动。

1、根据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可将财政支出分为:

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

财政经济管理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 2、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17类---170多个款----800多项

“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

“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

3、按政府功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可以揭示出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可以直观的表明财政支出与政府履行职能的关系。

①能够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面,有利于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和宏观调控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 ②为全面地、多角度的政府支出进行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不受国家政府组织机构差别的影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二)、按支出使用部门分类 财政支出分为:外交部、国防部、建设部、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支出。可以了解财政资金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结构和各个部门支出的情况,有利于政府对各职能部门的发展进行协调,监督检查部门支出的效果。 (三)、按支出经济分类—明细反映政府的钱怎么花出去

(1)支出经济分类,就是按照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所做的一种分类。

(2)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我国财财政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共12类。

(3)财政支出经济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大家网提供

①可以使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更加完整,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地反映;

②支出经济分类既是细化部门预算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预算单位执行预算和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对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四)、按财政支出能否直接得到等价补偿分类

1、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付出财政资金的同时,得到相应的商品和劳务,并运用它们来实现政府的职能,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反映了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购买性支出包括:

(1)各级政府进行日常行政事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也是狭义的购买性支出。)

(2)各级政府用于公共投资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付出财政资金却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不存在等价交换问题,换言之,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显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3、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具有重要意义

①这种分类对于分析政府职能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 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政府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职能;

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政府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

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使用效益是有差别的。

购买性支出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对交易双方会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转移性支出对政府和受益方的效益约束较弱。 【例题4:07年单选】下列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能够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反映的是( )。 A.按政府职能分类

B.按支出使用部门分类 C.按支出经济分类

D.按支出能否直接得到价值补偿分类 【答案】C

【解析】注意“具体用途”

【例题5:课后题第13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按支出经济分类划分的财政支出包括( ) A.环境保护 B.工资福利支出 C.商品和服务支出

D.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E.赠与 答案:BCE 解析: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我国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包括12类,即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予、债务利息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 【例题6:课后题第4题】我国将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教育等支出,是按照( )划分的。

A.政府支出功能 B.支出部门 C.支出经济性质 D.支出具体用途 答案:A 解析:按支出功能分类,也就是按政府职能分类。

【例题7:多选】按财政支出能否直接得到等价补偿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 ) A.财政社会管理支出 B.政经济管理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 转移性支出

E.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答案:CD

【例题8: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财政支出中,若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表明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较强 B在财政支出中,若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表明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C购买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弱 D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强

E购买性支出体现政府非市场性分配活动

雪卷千堆收集 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nx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