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3

更新时间:2023-11-17 21: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3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 2、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

3、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 )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5、“凡人所以立身行正,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朱子语类》)此句话讲了“诚”和“敬”对一个人立身做事的重要性。(√ )

6、孔子认为“过,则勿惮改。”,意思是有过错,不要怕改正。(√ ) 7、王夫之认为“性”有“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之分。(√ ) 8、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 )

9、《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

10、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

11、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

12、《对贤良策》的道德教育内容:树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以仁俺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

13、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

14、《名夷待访录》是梁启超的代表作。(× )

15、《学记》认为了解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从事教育的人,就是发扬人的长处而挽救人的过失的。( )

16、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17、梁启超把教育活动大致分为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

18、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 )

19、《论语》反映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

20、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宋代理学家把(A )、《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

A.《中庸》B.《三字经》C.《弟子规》D.《诗经》

2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出孔子(B )。 A.善于为别人谋求福利。

B.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C.不喜欢批评学生。 D.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

23、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B )。 A.人性善 B.人性恶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24、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下面的注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洋洋:盛大,浩瀚无边。B.优优:很多的忧愁。 C.其人:指圣人。 D.凝聚:引申为成功。

2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 B)规律。 A.教育 B.学习成败 C.道德教育 D.人的成长 26、“乐”的起因是:( A)。

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 B.是由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 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 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

27、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书院》和(C )。

A.《广师说》 B.《取士下》 C.《习性诸论》 D.《取士上》

28、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这体现了孟子(C )的精神。

A.诲人不倦 B.循序渐进 C.由博反约 D.因材施教

29、梁启超在《欲强中国必兴学校》中指出救亡图存必须以( D)为本源。 A.和平谈判 B.制度改革 C.武装革命 D.学校教育

3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B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31、运用在学习中,《中庸》强调( A)。

A.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B. 主体的主导作用 C.客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D.客体的主导作用

32、《中庸》一开头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只是继承了思孟学派(B )的思想。 A.天命论 B.性善论 C.初本论 D.其它

33、颜之推认为“厚重”的道德品质包括忠君、孝顺、谦恭和(A )。 A.礼让 B.城市 C.谦逊 D.厚道

34、 “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对“诚”的正确理解是( C)。 A. 不自己欺骗自己 B. 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C. 不自己欺骗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D. 讲信誉

3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 D)的关系。 A.经济 B.政治 C.军事 D.文化

36、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B )。 A.《王文成公全书》 B. 《传习录》 C.《大学问》 D.《进学解》 37、对王夫之学与思的观点理解错误的是(D )。

A .学对思无妨害 B.思对学有帮助 C.学越广思越远 D.思越困学越懒 38、子曰:“好学近乎( C)”。

A.仁 B.智 C.知 D.勇

39、将天下正大底( C)去处置事,便公。 A. 事理 B.明理 C.道理 D.道与理

40、出自《明夷待访录》的语句是( D)。

A.道无定体,学贵适用 B.小疑则小悟 C.发先儒之所未发者 D.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

41、梁启超认为(B )是维护天下安定的公开利器。 A. 舆论 B. 法律 C. 报刊 D.专制

42、 “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 A)。

A. 不要“重男轻女” B.不要怠慢女孩 C. 优待女孩 D.女孩可以适当怠慢 4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告诉我们,( B)。 A. 任何事要有领导,不然会失败。

B. 任何事要预先计划好就会成功,不预先计划就会失败。 C. 任何事要坚持,不然会半途而废。 D. 任何事要团结,不然不会成功。

44、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C )

A.严禁学术 B.焚书坑儒 C.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 D.什么也不做

45、“学生不良行为尚未萌发就注意防禁;在学生可以教育的时候及时进行教育;不超越阶段而循序渐进地施行教育;互相观察学习而提高。”反映的教育原则是( A)。

A.“豫时孙摩”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藏息相辅”原则 D.“启发诱导”原则

4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 )。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4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 C)。 A.《孝经》 B.《诗经》C.《论语?公冶长》 D.《千字文》

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C)。

A.教育者要爱护学生,无私无隐。B.教育者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D.教育者要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49、《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A )。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50、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C )的思维方法。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51、心诚求之,虽不中不( A)矣。 A.远 B.偏 C.责 D.负

52、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其中“详”的正确解释是( C)。 A.详细 B.仔细 C.(对别人要求)高 D.端详

53、关于教与学的认识,不是王夫之观点的是(A )。 A.教师可以强迫学生学习 B.学生应该自我勉励 C.教师既要善教又要善学 D.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54、“苟非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语出(A )。 A.《习性诸论》 B.《书院》 C.《尚书引义》 D.《四书训义》 55、王夫之提出了( )的教育理论。(D )

A.学与思分离 B.知与行分离 C.学与行分离 D.知与行结合 56、顾炎武与黄宗羲和(D )合称明清三大学者。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王夫之

57、“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 B)。 A.重要 B.严格 C.以??为重 D.重视

58、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创新的教育思想中不包含( C)。 A.由博致精 B.深思能疑 C.由精致博 D.重视异同论 59、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 C)。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0、“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D )之口。 A. 王夫之 B. 顾炎武 C. 谭嗣同 D.黄宗羲

61、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说明对待不同辈行的长辈,正确的态度是(B )。 A. 分层对待 B.分长幼和辈行对待 C. 同样对待 D.没有关系

62、 “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说明“孝仁礼义”等教育(D )。

A. 应该从小开始 B. 无所谓 C.一律从出生开始 D. 根据外在环境和孩子自身条件,力求越早越好。

6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B)。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6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A )。 A.谦 B.律 C.醒 D.查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60、“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D )之口。 A. 王夫之 B. 顾炎武 C. 谭嗣同 D.黄宗羲

61、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说明对待不同辈行的长辈,正确的态度是(B )。 A. 分层对待 B.分长幼和辈行对待 C. 同样对待 D.没有关系

62、 “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说明“孝仁礼义”等教育(D )。

A. 应该从小开始 B. 无所谓 C.一律从出生开始 D. 根据外在环境和孩子自身条件,力求越早越好。

6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B)。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6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A )。 A.谦 B.律 C.醒 D.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nv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