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角下教师评价的多元化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4:35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改视角下教师评价的多元化

摘要: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建立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师评价标准。对教师教育工作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观、教书育人观、教育工作效果。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应该关注课程标准完成、启发学生参与学习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运用教学方法、指导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学习情况等因素。教师教科研和教辅工作评价可以着眼于从事课题研究、发表教学论文、指导学生竞赛等方面的实效、成果。 关键词:教育教学;以人为本;多元评价

为了贯彻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就有必要建立与素质教育思想相吻合的评价制度。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追求目标是形成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唯一标准的做法必须改变,新型教师评价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起到正面催化作用。笔者认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视角:

一、对教师教育工作的评价 (一)教师学生观评价

评价教师的学生观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考察教师是否着力于学生发展,以人为本,尊重全体学生。 2.考察教师能否从学生所处的客观条件以及现实状况去领会学生的思想特点,理解学生的情感,缩小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针对学生实际,长善救失,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考察教师是否具备发展的学生观。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把握度如何,能否依据客观规律科学施教,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4.考察教师的学生观是否辩证。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对象又积极参与教育过程的双重身份,处理好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否重视学生的“成人”教育,根据每个学生的天性和兴趣、愿望,帮助他们健全人格,和谐发展,让每个学生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二)教师教书育人观评价

教书育人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是每一位教师的崇高职责。评价教师的教书育人观念,一看教师是否坚持以育人为核心,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否把德育工作从狭义的思想品德教育扩展到人格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体现“德育工作是对人的教育工作的一半”这一思想,才能真正解决很多教师在德

育工作中的困惑,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二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不是自觉地将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加以整合,在学科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三看教师是不是为每位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经历和体验,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四看教师是不是对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倍加关注,能否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得到很好地培育,学生的利他精神是否养成。五看教师是不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日常来往中身体力行,通过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熏陶。

教师教书育人方面的评价可采取问卷调查、网上测评、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 (三)教育工作效果评价

教师教育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方方面面的进步之中。故此,可参考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结果来考评教师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运用多种可操作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其预期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行为提供信息数据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

(一)课程标准完成情况评价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各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各科教学的指导文件,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依据课程标准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从三方面着手:

1.看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多少;没有完成的原因何在;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

2.是不是基于课程标准施教,是否存在因超标而致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

3.教材学习是否体现了学科价值,课程标准要求组织的相关实践活动,如实验、学习、参观等是否如期完成。 (二)启发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情况评价 这方面评价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教师课前是否有计划地安排了学生预习?预习目的、任务是否明确?预习要求是否具体?学生是否按照要求认真预习?

2.在中高年级,本学科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师是否向学生进行了交代?学生是否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是否清楚怎样去学习这些内容?是否知道本学期要读哪些课外读物?对如何分配时间学生是否心中有数?

3.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不是乐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学生提问质疑的质量怎样?

4.学生能否正确、熟练的使用工具书?学生能否独立地利用图书馆资料学习?学生能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学习资料?

5.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独立钻研教材?能不能引导学生独立地找出章节中重要的、关键性的学习内容?

(三)教师运用教学方法评价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师借助于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顺利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1.选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能熟练地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能不能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2.教师选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之间是否互相关联、互相配合、相辅相成?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完成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任务是否有效?

3.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强化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责任感?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并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习惯?

4.是以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式为主,还是倡导接受与体验、

研究、发展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仅仅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更主要的工作是“激趣,启思,导疑”。

5.教学方法对课堂具有自主性、丰富性、选择性特性是否起到促进作用?能否满足学生个体的内心思想、感情和心理需要?

(四)教师指导拓展型课程学习情况评价

拓展型课程是新课改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拓展型课程的指导是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对教师这方面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的评价,主要考察教师的认识水平、指导工作的计划性、组织程度如何、以及活动课的实际效果等,关键看所指导的拓展型课程能否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五)教师指导研究(探究)型课程学习情况评价 针对目前研究(探究)型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方面的工作评价,关键看教师能否处理好以下五组关系: 1.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所谓学生自主,并非不要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发表意见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是矛盾对立的,教师不能撒手不管,对学生的课题研究不能采取放羊式的粗放管理。

2.问题意识与问题知识。研究(探究)型课程的学习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认定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

入口,但是教师不应是问题知识的讲解者,而应该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有力培养者。

3.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教师决不能把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仅限于学生把有关资料拿回来做简单的拼装组合,而应该安排充分的时间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迁移对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最具价值意义。

4.学会学习与教会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去尝试、体验和感悟,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仅仅依靠教师的上课讲授很难让学生学会学习。

5.研究(探究)型课程学习与学科教学。不要用研究(探究)型课程学习去否定学科教学。研究(探究)型课程学习有自身优势,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学科教学,不能用贬低学科教学来抬高研究(探究)型课程学习。二者自有其独特价值,它们是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共同对学生发生作用。 三、对教师教科研和教辅工作情况评价

主要看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发表教学论文、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学生竞赛等方面的实效、成果。? (一)教师教科研工作情况评价

教科研工作的评价关注的是教师本人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改革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科研课题的立项以及各级课题研究的参与情况,学术论文的发表,科研成果的获奖,以及教科研成果在教育教

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取得的实际效果等,对教师的教科研工作需要结合以上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师教辅工作情况评价

对教师教辅工作的评价主要考核教师在完成个人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提升情况的考查,课后作业的布置批改,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学科竞赛的指导以及获奖情况等方面的工作。?

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诊断功能、改进与形成性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教师的使命是使每个学生实现自身最大潜能的发挥,因此,教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立足点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的过程就是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如果通过多元评价能激励一位教师成长为具备下列条件的优秀教师,我们的评价就充分体现了其价值意义:心中装着学生,对育人工作充满激情;头脑里是丰富的学问和智慧,学科素养一流;洋溢着人格魅力和才华,被学生充分认可;安然面对不无烦恼的教育过程;有心理学家的洞察力和教育专家的技能技巧;从自己所奉献的教育事业中获得满足和幸福感。

作者简介:李春华(1963-),男,汉族,籍贯湖北潜江。本科学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和教育管理。

1997年评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1998年获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上海市中学高级教师语文学科论文鉴定专家、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上海市普教系统“优青工程”研修班主持人、“李春华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嘉定区第一、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嘉定区第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嘉定区教育咨询中心高中语文组专家。正式出版的专著有《中学生个性化作文写作指导与点评》《语文耕耘录》《中学生古诗文最新读本》《高考古诗文优化训练》《名校校本研究创新力》《合作教学操作全手册》《如何炼就教学风格》。其著作入选《中国教育报》评选的“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在全国专业刊物发表文章100多篇。多项教育科研成果获市、区一二三等奖。多次应邀在全国语文学术会议上执教示范课、观摩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等全国著名核心期刊遴选其为“封面人物”、“专栏人物”面向全国中语界隆重介绍。曾先后在几所中学担任校长。现任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n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