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劳动人民观念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3-09-14 19:43: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劳动人民观念的改变

一.新中国成立前

9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统一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以来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与先进的思想文化意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效率观念、 效益观念、法制观念等文明进步的社会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变化是全方位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同时还有文化方面的。

(1)日趋成熟的消费观念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由解放之初的供给制到后来的凭票制,居民没有其他选择余地,处于给啥用啥的地步。从国家来看,政府重积累、轻消费,居民可用于消费的货币少得可怜。受当时经济状况的局限,当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是比较单一,只满足温饱,没有太多的奢望。在消费结构上,因为当时都住公房,人们用于衣食方面的支出占很大的比重。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随着住房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教育制度的改革,人们在住房和医疗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增幅最大的恐怕还是教育方面的支出。

过去,中国的老百姓一直习惯于量入而出的消费习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愿借钱购物。而现在“超前消费”这个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很久的消费方式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如贷款买房、贷款买车、助学贷款等超前消费的方式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先享受、后赚钱”为一部分人津津乐道。

过去,由于市场商品供不应求,居民经常是排队购物,每当节假日前,就会出现抢购风,消费集中在几个节假日期间,尤其是春节期间。而现在,由于市场繁荣,商品充足,过去那种过年买半头猪的情况很难再现,尤其是在城市。

消费观念的成熟折射着人们思想的日趋成熟,而思想上的成熟才是一个民族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努力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形成自己正确认识,能够在更加丰富、更加复杂的文化和理论背景下,通过客观冷静的比较,作出理性的判断,这是民族心理进步的表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空间将更加广阔;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世界经济文化相互影响与渗透的加深,人们对各种思想文化进行比较和鉴别的范围也更大。因此,在当代中国我们更加需要成熟的民族理念和民族精神,以宽广的眼界、清醒的头脑,把握发展全展。

(2)形式多样的就业观念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制形式是单一的公有制,只有全民和集体之分,而在集体所有制中,还有“大集体”和“小集体”之分。一谈到职业,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作的人会洋

洋得意,而在“小集体”工作的人会觉得低人一等。这种状况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多种所有制的并存而有了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表现。

就业取向 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公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屑一顾,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青睐于企业和公司等经济部门,而在内地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虽然就业观念也有了一些变化,但人们仍然对“铁饭碗”流连忘返,在东北某市近期的一次公务员招考时,某一个热点职位的报考人数竟达到200多人。

就业形式 过去国家实行的是分配制,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毕业后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衰退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就业矛盾日益突出,政府也不堪重负,不得已采取“上山下乡”的方式来缓解就业压力。尽管如此,人们宁肯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也不愿意自己去想办法。改革开放后,随着各项改革开放措施的实施和经济状况的日益好转,人们就业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取消分配制的同时,政府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设立劳动力市场、就业中心等,各种民办就业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通过报刊、电视、因特网发布招聘信息,网上就业已成为一种时尚。现在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和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真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自谋职业形式已被广泛接受,人们承受失业压力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3)五彩缤纷的审美观念

改革开放前,尤其是在“阶级斗争”盛行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被禁锢,人们的创造力被扼杀,一切都与政治挂钩,一切事物都带有政治的色彩。那时的人们无论是举止还是服饰、无论是观念还是情趣是那样出奇的统一和单调。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饱受十年浩劫的人们重新获得了新生。人民获得了空前的解放,这次解放不亚于1949年的解放。以前的解放是政治的解放,而这次解放可以说是经济和思想的解放,是一次人性的解放。

穿着打扮 记得“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着装非常统一,学生清一色的军装、军鞋、军帽、军包;成年人也是清一色的深色服装,以蓝黑为主色调。服饰也很单一,女人很少穿裙子,很少化装,很少烫发,因为这些在当时都被当作“资产阶级”或“修正主义”的东西受到限制和批判,如果有人一旦烫发或穿上一件比较鲜艳的衣服就会被人所耻笑。“随大流”,成为当时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现如今,人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这与西方文化的涌入和原有各种限制的放宽不无关系,同时也与近2O多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独生子女偏多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成为这一代青年的共性。改革开放后,受港台影响,首先从青年开始,掀起效仿热潮,一时间,喇叭裤、牛仔裤、西服、高跟鞋、“高山流水”随处可见,甚至种地的农民也穿上了西服。西方各种“名牌”的大量涌入,更使人们目不暇接、不知所措。起初,这种变化仍带有过去那种“随大流”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审美观念日趋成熟,不再盲目跟从,学会了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服饰和打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也随之提高,彰显个性,追求时尚,讲究实用成为人们普遍的选择。

道德标准 记得小时候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非常正统的教育,“雷锋精神”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走过了青少年时代。热爱劳动、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是当时人们追求的最高的思想境界。曾几何时,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统治大陆几十年的“斗争哲学”,受到来自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挑战。形形色色的观念冲击着多年被单一思想禁锢的人们,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人们在躁动中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他们苦苦的思索,苦苦的挣扎,经历了相当长的痛苦的心路历程。

(4)背叛传统的婚育观念

过去的人们一谈起“恋爱”一词感到很羞涩,大多数人一般都是经人介绍才和素不相识的异性确立“对象”关系。还有一些人是属于那种“包办婚姻”、“指腹为婚”。多数人是“先结婚、后恋爱”。因此,很多人往往和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人无奈的度过宝贵的一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当时经济落后的制约,“儿孙满堂\的观念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一般的家庭都是三代同堂,十来口人,在农村更是如此。“养儿防老”、“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通过“B超”来预测胎儿性别的夫妻相当普遍。“早得贵子”又驱使人们早婚早育。受“嫁鸡随鸡”、“从一而终”观念的束缚,离婚的家庭几乎是凤毛麟角。“婚外恋”被人们斥之为“搞破鞋”,犯有“生活作风”“错误”的人,尤其是国家公职人员,其政治生命也许就此终结。

而如今,在短短的20多年间,人们的婚育观念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早恋已成家常便饭,而“师生恋’’“婚外恋”“黄昏恋”等过去谈虎色变的恋情已不足为奇,“网恋”成为少男少女追崇的时髦方式。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出入婚介所,可以理直气壮的在媒体上刊发征婚广告。早年在春节晚会上令人捧腹的“超生游击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部分农民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抵触情绪。那时,许多家庭不择手段超生,甚至认可重罚。如今,城市自不必说,在农村,超过二胎的家庭已不多见。这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与子女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大幅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国家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放宽了生育的限制,但是,这并没有引发新的生育高峰。可见,人们的生育观真的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一向稳定的中国家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离婚率直线上升,人们的忍耐力降到了最低点,家庭变得十分脆弱,且离婚的周期越来越短。与此同时,单身一族悄然兴起,个性化在婚姻问题上暴露无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n2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