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控制测量概要

更新时间:2024-03-20 08: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 控制测量

一填空题

1.传统的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有( )、( )、( )。

2、已知A、B两点的坐标值分别为 5773.633m, 4244.098m, 6190.496m, 4193.614m,则坐标方位角( )、水平距离( )。

3、象限角是由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量至直线的水平角,取值范围为( )。 4、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

5、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23°20′,其反方位角为( )。 6、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主要用( ),布置原则是( )。

7、山区,丘陵地区不便进行水准测量的地区,可采用( )的方法布设高程控制网。 8、不设平面控制网的“起始必要数据”是( )。 9、在平面控制网中,( )为最常用的布网方式。 10、一张控制点的点位略图要求有导线点编号、( )、( )、( )等。

11、三、四等水准测量中为了校核每站的高差通常采用( )和( ) 法进行。 12、双差法除了有消除误差的功能外,还可以消除两个GPS接收机间的相对( )。

二选择题

1. GPS定位技术是一种( )的方法。

A、摄影测量 B、卫星测量 C、常规测量 D、不能用于控制测量

2.已知A、B两点的坐标差xB-xA=+0.5m,yB-yA=-0.5m,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 为: ( ) A: 45o B: 315o C:135o D: 225o 3、某导线全长620m,算得 0.123m, -0.162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 )。 A.1/2200 B.1/3100 C.1/4500 D.1/3048

4、已知AB两点的边长为188.43m,方位角为146°07′06″,则AB的 坐标增量为( )。 A -156.433m B 105.176m C 105.046m D -156.345m 5、测定点的平面坐标的主要工作是( )。 A 测量水平距离 B 测量水平角 C 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 D 测量竖直角

6、坐标反算是根据直线的起、终点平面坐标,计算直线的( )。 A 斜距、水平角 B 水平距离、方位角 C 斜距、方位角 D 水平距离、水平角

7、设AB距离为200.23m,方位角为121°23′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 )m.。 A.-170.919 B.170.919 C.104.302 D.-104.302 8、导线测量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 )。 A.反号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反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 C.反号按边数平均分配 D.反号按边长比例分配 9、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 A 坐标增量闭合差 B 导线全长闭合差 C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0、用陀螺经纬仪测得直线AB的真北方位角为 62°11′08″,计算得A点的子午线收敛角-0°48′14″,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 ( ) A 62°59′22″ B 61°22′54″ C 61°06′16″

11、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 A 0°~270° B -90°~90° C 0°~360° D -180°~180° 12、直线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 A 180° B 360° C 90° D 270° 13、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 =35°23′,测得左夹角∠ABC=89°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 =( )。 A 124°57′ B 304°57′ C -54°11′ D 305°49′ 14.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 。

A. X轴,向东为正 B. Y轴,向东为正 C. X轴,向北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

15.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不同点是( )。 A.角度闭合差 B.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C.坐标增量的计算 D.都不对

16.直线A、B的象限角RAB=南西1°30′,则其坐标方位角? AB=( ) A. 1°30′ B. 178°30′ C. 181°30′ D. 358°30′ 17.初测导线欲与国家大地点联测时,要进行的两化改正是指( )。 A. 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到大地水准面上,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 B. 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到高斯平面上,再改化到假定水准面上 C. 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到参考椭球面上,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

D. 先将导线测量成果改化到大地水准面上,再改化到参考椭球平面上 18. 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

A、00 B、900 C、1800 D、2700 19.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不包括( ) A.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B.量边 C.测转折角 D.测高差

20.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60° ,则直线AB的象限角RAB=( )。 A.北西60° B.南西60° C.南东60° D.北东60°

21.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 A.96° B.276° C.6°

22. 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C.闭合导线﹑附和导线﹑支导线 23.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

A.选点﹑测角﹑量边;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24.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

A. 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25.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

A.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 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26、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21°23′36″,则反坐标方位角为( )。 A 238°36′24″ B 301°23′36″ C 58°36′24″ D -58°36′24″

三多选题

1. 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与( )。

A导线的几何图形无关; B导线的几何图形有关; C 导线各内角和的大小有关; D导线各内角和的大小无关; E 导线的起始边方位角有关 2.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按( )成比例分配。

A 高差大小; B测站数; C水准路线长度; D 水准点间的距离; E 往返测站数总和

3.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 )。

A 导线测量水准测量; B三角测量;C 距离测量; D 角度测量 4. 在测量内业计算中,其闭合差按反号分配的有( )。

A 高差闭合差; B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C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D 坐标增量闭合差; E 导线全长闭合差中; 5. 导线坐标计算的基本方法是(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坐标方位角推算; D 高差闭合差调整; E 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

6. 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内业计算的不同点是( )。

A方位角推算方法不同; B角度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C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D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 E 坐标增量改正计算方法不同 7.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

A 踏选点及建立标志; B 量边或距离测量; C测角; D连测; E进行高程测量

四判断题

1、城市一、二级导线边长不需要进行高程归算。( )

2、管线竣工测量中,不提倡一律用支导线施测管线点。( )

3、 平面控制测量只有导线一种形式。 ( ) 4、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 5、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 )

五简答题

1、用公式RAB?arctan?yAB计算出的象限角RAB,如何将其换算为坐标方位角?AB? ?xAB2、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附合导线合闭合导线计算有哪两点不同? 4.GPS接收器的组成有哪些?

5.全球定位测量与常规大地测量的区别? 6、导线网布置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7、导线测量中一个转折角测错的查找方法是什么? 8、伪距测量定位法的优缺点?

9、请写出GPS静态测量外也的操作步骤?

六名词解释 1.控制测量

2、坐标正算 3、坐标反算

4、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七计算题

1.已知BA的坐标方位角aBA=120o36′30\,A 点坐标XA=500.98m,YA=560.67m,距离DAB=200.00m,计算B点坐标XB、YB。

2.已知C点的坐标为:XC=1 287.56m,YC=1 678.45m; E点的坐标为XE=1 578.68m,YE=1 986.76m,试计算CE直线的坐标方位角aCE及距离DCE?

3、计算支导线C、D两点坐标。(12分)

已知XA=1532.40m,YA=2320.78m,XB=2588.230m,YB=1530.820m. 其它观测数据见图7-1,观测角为左角。

图7-1

4、已知图中AB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7-2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图7-2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5、已知?AB?89°12′01″,xB?3065.347m,yB?2135.265m,坐标推算路线为B→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32°30′12″,?1?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DB1?123.704m,D12?98.506m,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6、已知1、2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方位角?12,计算取位到1″。

点名 1 2 X(m) 44810.101 44644.025 Y(m) 23796.972 23763.977 方向 1→2 方位角(°′″)

7、已知控制点A、B及待定点P的坐标如下:

点名 A B P X(m) 3189.126 3185.165 3200.506 Y(m) 2102.567 2126.704 2124.304 方向 A→B A→P 方位角(°′″) 平距(m) 试在表格中计算A→B的方位角,A→P的方位角,A→P的水平距离。 8、图7-3为某支导线的已知数据与观测数据,试在下列表格中计算1、2、3点的平面坐标。 水平距y x ?y ?x 水平角 方位角 离 点名 m m m m m °′″ °′″ A 237 59 30 B 99 01 08 225.853 2507.693 1215.632 1 167 45 36 139.032 2 123 11 24 172.571 3 图7-3

9、已知1、2、3、4、5五个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7-1,试计算出方位角?31,?32,

?34与?35计算取位到秒。

表7-1 X(m) Y(m) 点名 点名 1 4957.219 3588.478 4 2 4870.578 3989.619 5 3 4810.101 3796.972

10.根据表7-2中所列数据,试进行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并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X(m) 4644.025 4730.524 Y(m) 3763.977 3903.416

表7-2

点 观测左角 改 正 数 改 正 角 坐标方位角 号 ° ′″ ″ °′″ ° ′ ″ A 48 43 18 1 97 03 00 2 105 17 06 3 101 46 24 4 123 30 06 A 112 22 24 1 ∑ 辅 f β = 助 f β容 = ± 60″n= 计 算

表7-2

点 观测左角 改 正 数 改 正 角 坐标方位角 号 ° ′″ ″ °′″ ° ′ ″ A 48 43 18 1 97 03 00 2 105 17 06 3 101 46 24 4 123 30 06 A 112 22 24 1 ∑ 辅 f β = 助 f β容 = ± 60″n= 计 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mx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