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8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新教材

更新时间:2024-02-29 19: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秋季最新编辑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第1课 1.1我与社会 教案

课题 1.1我与社会 单元 第一单备课人 元 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课标1.1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要求 1.6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目标 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难点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课前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框教材内容,想想自己参与过的社会实践活动。 准备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8月30日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荒岛余生》 学生观看 通过在荒岛生活的极端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荒岛余生》的主人公真的与世隔绝了并思考 吗? 他完全脱离社会了吗? 结合鲁滨逊的话和经历,请大家思考:人和社会是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人与社会》,探究本课内容。 自主学习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P6-P9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并且通过自 学,回答下列问题: 1.你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有什么变化 2.我们参加社会活动有什么意义 3.我们与社会的关系 讲授新课 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阅读《李铭的一天》,思考 学生阅读通过李铭的一1、参考“李铭的一天”,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图文并回天,引导学生观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 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答相应问察参与社会生活题 的方式。 通过不同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 受? 教师总结: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活动二:播放视频: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 1、学生观看视频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看 并回答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参与社会生活。引导学生适应、融入、服务和奉献社会 得出结论: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 二、个人和社会 活动一:阅读狼孩的故事与宅男宅女 学生回答 通过图片生动的展示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问题:“狼孩”与“宅男宅女”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 又有哪些不同呢? 活动二:展示衣食住行的图片及爱因斯坦的 名言 教师总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活动三、阅读六度空间理论: 通过六度空间理论,说明人与人学生回答 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参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通过热播剧中的复杂的人物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相关链接中的几种社会关系。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 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 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教师总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活动四:观察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人 物关系图,说说他们分别是哪种社会关系? 作业布置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主要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等。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我们的 身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社会中要履行好自 己的职责。 作业布置: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在社会中,我们会与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如父母、同学、老师、食堂的厨师、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可以来接认识社会,了解的社会的方式和途径,从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从而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是我们个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有不 同的身份。 板书 1.1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我们参与社会生活 二、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教学反思

1.2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

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探讨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 导读提纲 快速阅读教材P6--9 1、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3、为什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4、养成亲社会行为意义? 二、新课讲解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

金山区万名学生参加“金山情”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大桥中学学生暑期走进无锡“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体验活动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学生开展国货产品社会实践活动 杭州市第十二届中学生社会实践岗位招聘会顺利举办

思考:暑期生活中,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活动二:探究社会生活 (展示图片)

1.阅读图片,分析我们从社会中获得了哪些需要的东西。

通过图片,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在社会上获得粮食,获得书籍、购买衣服、乘坐公交车等。

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DDA

二、随堂检测答案:1-5 DDDCA 三、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6、(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回报社会的优秀思想品质 (2)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

(3)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学会帮助他人

(4)积极投身以社会主义实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 (5)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奉献社会

7、(1)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矛盾、摩擦和冲突是难免的。我们要学会宽容与谦让,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③对于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误会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妨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

(2))①积极宣传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新风。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如爱心捐款、无偿献血、参加志愿者活动等。③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维护祖国荣誉利益。④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扶危助困,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1.2.1网络改变世界

一、预习目标

1.能够并乐于进行网络交往,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带来的乐趣 2.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网络 3.网络的作用,警惕网络中的陷阱 二、预习要点

重点、难点:网络给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怎样预防网络谣言; 三、预习问题 1.网络的作用

2.网络给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3.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4.网络对社会的影响? 5.网络中有哪些陷阱? 6.怎样预防网络谣言? 四、预习检测

1.近日,菏泽市曹县人民法院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案进行宣判,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二年。据悉,这是山东省首例利用网络虚假发帖,恶意诽谤他人的案件。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

A.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可以不受限制 B.我国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是不真实的 C.行使权利和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D.公民不能在网络上发表言论

2.随着Wi-Fi网络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每到一地必连Wi-Fi已经成了许多智能手机用户的习惯。不过,在2015央视315晚会上,几位工程师利用伪造Wi-Fi技术窃看了台下观众的上网内容,观众的邮箱及密码“准确”被盗取并在大屏幕上向大家展示,让许多人对公共场所Wi-Fi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这启示我们( )

A.免费Wi-Fi风险大,远离网络避伤害 B.手机支付要减少,财产安全永无忧 C.免费Wi-Fi好处多,省钱实用速度快 D.免费Wi-Fi要慎用,保护隐私很重要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材料一:小明和父母说,他希望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小明的爸爸说:“网络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假的,骗人的,而且孩子小,没什么自控能力,很容易玩游戏上瘾,我不赞成买电脑上网。”妈妈说:“网络能使孩子增长见识,获得更多更及时的信息,还能用来上网校学习,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再说了,以后电脑越来越普及,他不懂电脑,不会上网,怎么和别人交流,怎么适应社会呢?我看上网很好,我赞成。”

问题一:小明的父母说的有道理么? 问题二:你怎么看待上网这件事? 问题三:你知道网络的那些作用? 探究活动二:

通过上面材料,我们来分组探讨以下这两个问题: 第一组:网络给人类的交往方式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二组:网络给人类的交往方式带来的消极影响? 探究活动三:

1、 政府开通这样的网络渠道有什么作用?

2、 请你了解使用方法,并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尝试向有关部门反应。 二、随堂检测

1.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无限广阔的交往空间。网络交往的积极作用体现在( )

①网络给了我们自由飞翔的翅膀 ②网络交往的快捷便利是无可比拟的 ③网络是一个平等开放的平台 ④网络交往无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当你上网见到类似“点击这里,轻松赚取100万”“加人XXX,一个月30万”“只付10元,贏利10 万”之类的诱人广告时,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是( )

A.信息无价,机会难得,要及时抓住机遇 B.要冷静分析上述信息,区分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C.看到这些信息时,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 D.大胆尝试,积极合作,也许能赚到钱

3.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交往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网络( ) ①刷微博,关注好友动态 ②上网店买日用品

③关注国家消息,关心国家大事 ④发布虚假消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个普通的网民,我们应该( ) ①为了避免伤害,拒绝上网 ②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③利用网络优势,努力学习 ④遵守法律和道德,文明上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5年11月,福建泉州警方破获了 一起网络虚假信息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张某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发布超低价出售全新正品iphone6手机的虚假信息,以各种名目骗取网友汇款共计骗取人民币168756元,被判处有期徒刑4 年6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责令退赔诈骗所得赃款。

(1)该案例反映了网络交往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2)上述问题对我们进行网络交往有什么警示?

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C D

探究案: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是老死不相往来。世界变成一个普遍联系的社会。人们的交往方式更加多样化。

二、随堂检测答案:1-4 A B A C 5.(1)网络交往存在着风险。

(2)网络交往者的身份经常是隐匿的,如果对交往对象缺乏分辨能力,不加防范,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对网络信息要有辨别能力,避免轻信、盲从。

1.2.2合理利用网络

一、预习目标

1.知道网络时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2.知道网络是虚拟世界,信息参差不齐,引导学生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3.了解网络的特点,能够做到理智对待网络,合理利用网络。

4.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网民数量多的特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 二、预习要点

重点、难点: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网民数量多的特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 三、预习问题

1.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课本17页) 2.如何做道理性对待网络?(课本18页) 3.利用网络的基本准则是什么?(课本19页) 4.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的意义?(课本20页) 四、预习检测

1.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青少年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 )

①为避免不良诱惑,拒绝上网 ②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③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见面要求 ④遵守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网络交往有利也有弊,我们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就要( ) A.摆脱约束,任意发表言论 B.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mj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