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专题四立体几何综合题的解答Word版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23 21: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专题四立体几何综合题的解答Word版含解析]

专题四 立体几何综合题的解答

[对应学生用书P137]

考向一 三视图与几何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

(

)

(2012·高考湖北卷)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8π10π

B.3π C. D.6π 33

【方法分析】 题目条件:已知几何体三视图的大小及形状. 解题目标:求几何体的体积. 关系探究:由侧视图和俯视图可想象几何体为圆柱,由正视图想象是沿圆柱的一半高度

1

斜截去了一部分(,可补形成整个圆柱.

4

【解答过程】 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求体积.

由三视图可知,此几何体(如图所示)是底面半径为1,高为4的圆柱被从

13

母线的中点处截去了圆柱的,所以V=×π×12×4=3π.

44

【答案】 B

【回归反思】 (1)对于不规则的几何体可采用割补法,使之成为规则的几何体,再计算体积或表面积.本题采用了补形法.

11

(2)本圆柱所割去的部分是圆柱的,错误解答.

42

(3)此类问题分三步解答:

第一步,定形,即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及其结构特征; 第二步,定量,即由三视图中的数据确定几何体的几何度量;

第三步,计算,即把相应数据代入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公式,计算结果.

考向二 空间点、线、面的综合关系及应用 (2013·高考安徽卷)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已知PB=PD=2,PA=6.

(1)证明:PC⊥BD;

(2)若E为PA的中点,求三棱锥P-BCE的体积. 【方法分析】 题目条件:四棱锥P-ABCD,底面AB=BC=CD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专题四立体几何综合题的解答Word版含解析]

=DA,∠BAD=60°,∠ADC=120°,PD=PB,E是PA的中点.

解题目标:(1)异面直线PC⊥BD. (2)求VP-BCE.

关系探究:(1)连接AC,与BD交于点O,由PB=PD以及底面为菱形的条件,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BD⊥平面APC,从而可证;(2)利用四面体的等积变换,转化为以B为顶点的三棱锥,进而判断三棱锥P-BCE的体积是三棱锥B-APC的体积的一半,代入公式计算.

【解答过程】 (1)证明: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PO. 因为底面ABCD是菱形,所以AC⊥BD,BO=DO. 由PB=PD知,PO⊥BD.

又因为PO∩AC=O,所以BD⊥平面APC, 因此BD⊥PC.

(2)因为E是PA的中点,

所以V三棱锥P-BCE=V三棱锥C-PEB 11

=V三棱锥C-PAB=V三棱锥B-APC. 22

由PB=PD=AB=AD=2知,△ABD≌△PBD. 因为∠BAD=60°,

所以PO=AO=3,AC=23,BO=1.

又PA=6,所以PO2+AO2=PA2,所以PO⊥AC,

1

故S△APC=·AC=3.

2

由(1)知,BO⊥平面APC,

1

因此V三棱锥P-BCE=V三棱锥B-APC

2

111=BO·S△APC=232

【回归反思】 (1)证明线线垂直,一般采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而证明线面垂直,又要利用线线垂直或线面垂直.

(2)求三棱锥的体积常进行等积转化,即转化为底面积或高易求的三棱锥,如本题中VP

1

-BCE=VB-PCE=VB-APC. 2

考向三 线面位置关系的存在性探究

(2012·高考北京卷)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

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

(1)求证:DE∥平面A1CB; (2)求证:A1F⊥BE;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专题四立体几何综合题的解答Word版含解析]

(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 【方法分析】 题目条件:平面图形Rt△ACB,∠C=90°,DE∥CB,翻折后成四棱锥A1-BCDE,BCDE为直角梯形,A1F⊥DC(有平行关系、有垂直关系).

解题目标:(1)DE∥面A1CB(线面平行) (2)A1F⊥BE(线线垂直) (3)探究点Q∈A1B.

关系探究:图(1)→图(2) DE∥BC DE∥面 A1CB

图(1)→图(2) DE⊥面A1DC A1F⊥面CBED A1F⊥BE. 取A1C中点P,AB中点Q A1C⊥面DEQP.

【解答过程】 (1)证明:因为D,E分别为AC,AB的中点, 所以DE∥BC.

又因为DE 平面A1CB,所以DE∥平面A1CB. (2)证明:由已知得AC⊥BC且DE∥BC, 所以DE⊥AC.

所以DE⊥A1D,DE⊥CD. 所以DE⊥平面A1DC.

而A1F 平面A1DC,所以DE⊥A1F. 又因为A1F⊥CD.

所以A1F⊥平面BCDE, 所以A1F⊥BE.

(3)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 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则PQ∥BC. 又因为DE∥BC,所以DE∥PQ. 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P. 由(2)知,DE⊥平面A1DC, 所以DE⊥A1C.

又因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 所以A1C⊥DP.

所以A1C⊥平面DEP. 从而A1C⊥平面DEQ.

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

【回归反思】 (1)平面图形翻折到立体图形,位于折线同一侧的平面中的位置关系及

1

度量不变:如本题图(2)中仍有BC∥DE,DE,BC⊥DC,DE⊥DC.

2

(2)存在性问题,可以先假设特殊的位置(元素)就是所求,然后证明这个位置(元素)是否适合题意,同时要牢牢抓住“转化”这一武器,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平行(垂直),都可互相转化.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的难点在于辅助面和辅助线的添加,在添加辅助线和辅助面时一定要以相关性质、定理为依据,绝不能主观臆断.

考向四 空间向量与空间角的计算 (2013·高考湖北卷)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圆O上异于A,B的点,直线PC⊥平面ABC,E,F分别是PA,PC的中点.

(1)记平面BEF与平面ABC的交线为l,试判断直线l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1→

(2)设(1)中的直线l与圆O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点Q满足DQ=CP.

2

记直线PQ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θ,异面直线PQ与EF所成的角为α,二面角E-l-C的大小为β,求证:sin θ=sin αsin β.

【方法分析】 题目条件:三棱锥P-ABC,底面AC⊥BC,PC⊥面ABC,面BEF∩面ABC=l,l交⊙O于D,PQ与面ABC的角为θ.异面直线PQ与EF的角为α,E-l-C的角为β.

解题目标:(1)判断l与面PAC的关系.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专题四立体几何综合题的解答Word版含解析]

(2)证明α、β、θ的正弦值的关系.

关系探究:(1)EF∥AC→EF∥面ABC→EF∥l→l∥面PAC. (2)建系,用向量分别计算sin θ,sin α及sin β. 【解答过程】 (1)直线l∥平面PAC.证明如下:

连接EF,因为E,F分别是PA,PC的中点,所以EF∥AC. 又EF 平面ABC,且AC 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

而EF 平面BEF,且平面BEF∩平面ABC=l,所以EF∥l.因为l 平面PAC,EF 平面PAC,所以直线l∥平面PAC.

1→1→

(2)(向量法):如图,由DQ=,作DQ∥CP,且DQ.连

22

接PQ,EF,BE,BF,BD.

由(1)可知交线l即为直线BD.

→→→

以点C为原点,向量CA,CB,C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CA=a,CB=b,CP=2c,则有

1

,0,c ,C(0,0,0),A(a,0,0),B(0,b,0),P(0,0,2c),Q(a,b,c),E 2

F(0,0,c).

1→→→

,0,0 ,QP=(-a,-b,c),BF=(0,-b,c), 于是FE=2 →→|FE·QP|a

所以cos α,

→→a+b+c|FE||QP|

b+c从而sin α=1-cosα=a+b+c

取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m=(0,0,1),

→|m·QP|c

可得sin θ=.

→a+b+c|m||QP|

设平面BEF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1→ FE=0, n· 2ax=0,

由 ,可得

→ BF=0 n· -by+cz=0取n=(0,c,b).

|m·n|b

于是|cos β|=

|m||n|b+c

c

从而sin β1-cosβ.

b+c

cc

a

+b+cb+ca+b+c=sin θ,即sin θ=sin αsin β. 故sin αsin β=

b+c

[对应学生用书P139]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专题四立体几何综合题的解答Word版含解析]

9

1.(2013·高考山东卷)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底面是

4

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若P为底面A1B1C1的中心,则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 )

π B.123ππ 46

解析:选B.画出三棱柱ABC-A1B1C1,作出P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解三角形求角. 如图所示,P为正三角形A1B1C1的中心,设O为△ABC的中心,由题意知:PO⊥平面ABC,连接OA,则∠PAO即为P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33

在正三角形ABC中,AB=BC=AC=3,则S=(3)2=

44

9

VABC-A1B1C1=S×POPO3.

4

3PO

又AO=3=1,∴tan∠PAO=3,

3AOπ

∴∠PAO=.

3

32

2.(2013·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已知正四棱锥O-ABCD的体积为3,

2

则以O为球心,OA为半径的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

解析:本题先求出正四棱锥的高h,然后求出侧棱的长,再运用球的表面积公式求解.

13232

V四棱锥O-ABCD=3×h=h,

322AC 2186

∴OA2=h2+2 =4+4=6. ∴S球=4πOA2=24π. 答案:24π 3.(2013·高考湖北卷)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________寸.(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

解析:求出水面的半径,根据圆台的体积公式求出雨水的体积,除以盆口面积即得. 圆台的轴截面是下底长为12寸,上底长为28寸,高为18寸的等腰梯形,雨水线恰为中位线,故雨水线直径是20寸,

π2

10+10×6+62 ×93

∴降水量为3(寸).

π×14答案:3 4.(2013·高考北京卷)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C1C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ABC⊥平面AA1C1C,AB=3,BC=5.

(1)求证:AA1⊥平面ABC;

(2)求二面角A1-BC1-B1的余弦值;

BD

(3)证明:在线段BC1上存在点D,使得AD⊥A1B,并求

BC1

解析:(1)证明:因为AA1C1C为正方形,所以AA1⊥AC.

因为平面ABC⊥平面AA1C1C,且AA1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C,所以AA1⊥平面ABC.

(2)由(1)知AA1⊥AC,AA1⊥AB.

由题知AB=3,BC=5,AC=4,所以AB⊥AC.

【高考领航】2015人教数学(理)总复习 专题四立体几何综合题的解答Word版含解析]

如图,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B(0,3,0),A1(0,0,4),B1(0,3,4),C1(4,0,4).

→ A1B=0, n· 3y-4z=0,

设平面A1BC1的法向量为n=(x,y,z),则 即

→4x=0. A1C1=0, n·

令z=3,则x=0,y=4, 所以n=(0,4,3).

同理可得,平面B1BC1的法向量为m=(3,4,0).

n·m16

所以cos〈n,m=.

|n||m|25

由题知二面角A1-BC1-B1为锐角,

16

所以二面角A1-BC1-B1的余弦值为.

25

→→

(3)证明:设D(x1,y1,z1)是线段BC1上一点,且BD=λBC1. 所以(x1,y1-3,z1)=λ(4,-3,4). 解得x1=4λ,y1=3-3λ,z1=4λ.

所以AD=(4λ,3-3λ,4λ).

9→→

由AD·A1B=0,即9-25λ=0,解得λ=.

25

9

[0,1],所以在线段BC1上存在点D,使得AD⊥A1B.

25BD9

此时,=λ=.

BC1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mf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