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更新时间:2024-03-26 14: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施工纲要

2013.3.20

第 1 页 共 24 页

一、总则

1、 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二、术语

1、 大直径桩——直径D≥2.5m的钻孔灌注桩。 2、 超 长 桩——桩长L≥90m的钻孔灌注桩。 3、 高强度砼——强度等级≥C60的砼。

4、 高性能砼——采用砼的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在常温下,以低水胶比、大掺量优质掺合料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制作的,具有良好的施工工作性能且硬化后

具有高耐久性、高尺寸稳定性及较高强度的砼。

5、 大体积砼——现场浇筑的最小边尺寸≥1m,且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因水化热引起的内表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砼。 6、 结构物的表面系数——(结构物冷却面积m2)/(结构体积m3)。

7、 悬臂浇筑法——在以桥墩为中心的顺桥向两侧,采用专用设备对称平衡地逐段向跨中浇筑砼梁体,并逐段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常采用挂篮等特殊工艺设

备。

8、 预拱度——为抵消梁、拱、桁架等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位移(挠度),在施工或制造时所预留的与位移方向相反的校正量。三、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3.1施工准备

1、对技术条件复杂的工程,应进行多方案比选,编制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2、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应在工程开工前通过试验确定,各种原材料进场时,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和试验工作。 3、开工前应完成现场的“四通一平”工作,即通路、通电、通水、通讯及平整场地。

3.2施工测量

1、施工过程中,应对桥梁工程控制网进行不定期的检测和定期复测,定期复测周期不应超过6个月。 2、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a.多跨桥梁总长1000m≤L<2000m,或单跨跨径150m≤Lk<300m,或高架桥;测量等级属四等。 b.多跨桥梁总长L<1000m,或单跨跨径Lk<150m;测量等级属一级。

3、各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50mm,四等控制网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1/35000(一级控制网相对中误差≤1/20000)。

4、布设平面控制网时,四等及以上平面控制网中相邻点距离≥500m,一级控制网在平原、微丘区相邻点距离≥200m(重丘、山岭区≥100m)。控制网中最大距离≤平均边长的2倍。 5、高程控制测量等级:

a.多跨桥梁总长1000m≤L<3000m,或单跨跨径150m≤Lk<500m;测量等级属三等。 b.多跨桥梁总长L<1000m,或单跨跨径Lk<150m,或高架桥;测量等级属四等。

6、四等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偶然中误差<±5mm,全中误差<±10mm,附合或环线水准路线长度<4km。 7、大桥和特大桥的每端应至少设置2个水准点,作为水准网的控制点。

8、桥涵工程施工放样测量时,应对桥涵各墩台的控制性里程桩号、基础坐标、设计高程等数据进行复核计算,确认无误后再施测。 四、钢筋

4.1一般规定

1、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单,进场时除应检查外观和标志外,尚应按批号、规格等分批抽样进行力学性能检验,钢筋每批质量不宜大于60吨。 2、钢筋在工地存放时,按规格分批堆放,并设立标志,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存放地应有防、排水措施,且钢筋不得直接置于地面,顶部应采用合适的材料予以覆盖,防止水浸和雨淋。

3、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钢筋产生锈蚀。对预留钢筋外露部分,当外露时间较长时,宜采取包裹、涂刷防锈材料或其他有效方式,进行临时性防护。

4、钢筋级别、种类、直径应按设计规定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得到设计人员的书面认可。 5、预制构件的吊环,须采用未经冷拉的热轧光圆钢筋制作,且其使用时计算拉应力不大于50Mpa。

第 2 页 共 24 页

4.2钢筋的加工

1、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当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麻坑斑点,应降级使用或禁用。 2、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冷拉率≤2%,HRB335、HRB400级钢筋冷拉率≤1%。 3、钢筋弯制末端弯钩时:

a.当弯曲角度180度时,其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3d。 b. 当弯曲角度135度时,其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5d。 c当弯曲角度90度时,其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10d。

4、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一般结构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且弯钩弯曲角度宜为135度。

4.3钢筋的连接

1、钢筋的连接宜采用焊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

2、仅当钢筋构造复杂施工困难,且钢筋直径≤28mm时方可采用绑扎接头。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

3、受力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应错开布置。对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35d且不小于500mm)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对绑扎接头,两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4、焊接时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受拉区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为50%,受压区钢筋接头面积无限制; 5、钢筋焊接宜采用闪光对焊,或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仅适用竖向钢筋连接)、气压焊。

6、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焊接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对外观及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7、电弧焊宜采用双面焊缝,除非双面焊无法施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缝。

a.双面焊缝长度≥5d,单面焊缝长度≥10d。

b.焊接接头不宜位于最大弯矩处,且距钢筋弯曲处距离≥10d。

c.搭接电弧焊,两钢筋搭接端部宜预先折向一侧,两接合钢筋的轴线应保持一致。 c.帮条电弧焊,应采用与主筋相同的钢筋。

8、钢筋机械连接宜采用镦粗直螺纹、滚轧直螺纹、套筒挤压连接接头。

a.镦粗直螺纹、滚轧直螺纹适用d≥25mm的热轧带肋钢筋。 b.套筒挤压连接适用d=16~40mm的热轧带肋钢筋。

c.机械连接件的最小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受力主筋保护层厚度规定,且不得小于20mm,连接件与钢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9、钢筋机械连接检验验收:

a.技术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b.接头工艺试验,每种钢筋接头试件不应小于3个。

c.现场检验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现场随机截取3个试件进行外观质量、单向抗拉强度试验。

10、机械接头连接组装完成后:

a.镦粗直螺纹接头,套筒每端不宜有一扣以上的完整螺纹外露。 b.套筒挤压接头,挤压后套筒长度应为原套筒长度的1.1~1.15倍。

11、砼强度>C25的构件,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a. HPB235钢筋,受拉区接头长≥25d且末端应做弯钩,受压区接头长≥0.7*25d。 b.HRB335钢筋,受拉区接头长≥35d且末端可不做弯钩,受压区接头长≥0.7*35d。 c.HRB400钢筋,受拉区接头长≥45d且末端可不做弯钩,受压区接头长≥0.7*45d。

4.4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1、当钢筋过密影响到砼浇筑质量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2、钢筋绑扎:

a.钢筋交叉点宜采用直径0.7~2.0mm的铁丝绑牢,必要时可点焊。

b.绑扎宜采取逐点心改变绕丝方向的8字形方式交错扎结,对直径25mm及以上的钢筋宜采取双对角线的的十字形方式扎结。 c.结构拐角处的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绑扎,但绑扎的交叉点宜占全部交叉点的40%以上。 d.钢筋绑扎时,箍筋一般应与主筋垂直。 e.绑扎钢筋的铁丝丝头,不应进入砼保护层内。

3、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垫块:

第 3 页 共 24 页

a.砼垫块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实性,采用其他材料制作垫块时还不得含有对砼产生不利影响的成分。

b.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在结构侧面或底面布设数量不少于3个/m2,重要部位应适当加密。 c.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绑丝丝头不应进入砼保护层内。 d.砼浇筑前,应对垫块的位置、数量、坚固程度进行检查。

4、钢筋骨架的焊接,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

a.拼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考虑焊接变形的预留拱度。 b.拼装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宜采用楔形卡卡紧,防止焊接时局部变形。

c.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接时,下面宜垫以适当厚度的钢板,相邻的焊缝应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

方向一次焊成。

d.施工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焊缝应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5、焊接钢筋网的受力钢筋为HPB235时,钢筋网焊接:

a.当焊接钢筋网只有一个方向为受力钢筋时,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与受力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必须焊接,其余交叉点可焊接或绑扎一半。 b.当焊接钢筋网的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时,则沿网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均应焊接,其余交叉点可焊接或绑扎一半。

6、灌注桩钢筋骨架制作:

a.制作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骨架刚度,主筋接头应错开布置。

b.应在骨架外侧设置垫块,垫块间距在竖向不应大于2m,在横向圆周不应少于4处。 c.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变形,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 五、模板、支架5.1一般规定

1、模板宜采用钢材、胶合板或其他适宜材料制作。 2、模板和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3、模板的表面应平整,接缝处应严密且不漏浆;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砼的施工缝。 4、模板和支架均应进行施工图设计,经批准后方可用于施工。

5、在模板上设置的吊环,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制作,且吊环的计算拉应力应≤50Mpa。

5.2模板、支架设计

1、钢模板和钢支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2、模板背面应设置主肋和次肋作为其支承系统,次肋应与模板长度方向垂直。

3、支架的总体构造和细部构造均应设置成几何不变体系,支架立杆间应设置水平和斜向等支撑连接杆件。 4、采用定型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材料作支架时,其构造应满足:

a.立杆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扫地杆时,距地面高度应≤0.35m。

b.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应≤0.7m,立杆上端应采用U形顶托。

c.支架高度大于4.8m时,其顶部、底部均应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的设置间距应不大于4.8m。

d.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应在支架的四周及中间的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不大于4.5m;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

角处设置通高的专用斜杆,中间每排每列均应设置通高的八字形斜杆或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e.支架的高宽比宜小于或等于2。

f.在支架中设置通道时,其宽度应≤4.8m,通道上部架设专用横梁,通道两侧立杆应加密并加斜杆,与架体连接牢固,机动车通道还应设置防撞设施。

5、模板、支架设计应考虑下列荷载,并按规定进行组合:

a.模板、支架自重。 b.新浇砼、钢筋等重力。 c.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荷载。 d.振捣砼时产生的振动荷载。 e.新浇砼对模板的侧面压力。

f.砼入模时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冲击荷载。 g.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荷载、雪荷载等。

6、验算刚度时,结构面外露模板,挠度≤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支架受载后挠曲杆件其弹性挠度≤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7、验算模板、支架抗倾覆稳定系数应不小于1.3。5.3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1、钢模板应按批准的加工图进行制作,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模板应准确就位,且不宜与脚手架连接。

第 4 页 共 24 页

b.安装侧模时,支撑牢固,防止模板在浇砼时移位。 c.模板安装中,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d.梁板等结构的底模板应设置预拱度。

e.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

3、钢模制作时,板面局部不平允许偏差1mm。

4、钢模安装时,模板表面平度允许偏差5mm,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允许偏差2mm。

5.4支架的制作与安装

1、支架应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进行安装,立柱应垂直。 2、支架在纵桥向、横桥向均应加强水平、斜向连接。

3、应通过预压的方式,以消除支架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预压荷载宜为支架需承受全部荷载的1.05~1.10倍,预压荷载分布应模拟承受的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

4、支架应考虑设置预拱度和卸落装置,预拱度值应包括结构本身需要的预拱度和施工需要的预拱度两部分。 5、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

a.模板、支架承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

b.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的挤压和卸落装置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 c.支架地基在受载后的沉降变形。

5.5模板、支架的拆除

1、模板、支架的拆除期限和拆除程序应严格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进行。

2、非承重侧模须在砼抗压强度达到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3、承重模板、支架,应在砼强度能承受自重及其他可能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4、拆除应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顺序进行。

5、拆除梁板等承重模板时,横向应同时、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简支梁、连续梁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结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六、砼工程

6.1一般规定

1、砼工程所需各种原材料,均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并应在进场时对其性能和质量进行检验。

2、砼抗压强度应以边长150mm的立方体尺寸标准试件确定,保证率95%,试件以同龄期3个为一组,每组试件抗压强度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MPa),当有1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中间值15%时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当有2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15%时则该组试验无效。

3、砼抗压强度应以标准方式成型的试件,置于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不低于95%)养护28d所测得的抗压强度值(MPa)进行测定。 4、公路桥涵砼宜使用非碱活性集料。

6.2水泥

1、公路桥涵工程采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规定。当采用碱活性集料时,宜选用含碱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

2、水泥进场时,应附有生产厂的品质试验检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并应按批次对水泥进行检验,散装水泥按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按200t为一批。 3、水泥存放时间超3个月,应重新取样复验。 4、公路桥涵砼工程宜用散装水泥。

6.3细集料

1、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粒径小于5mm的河砂,当河砂不易得到时,可采用符合规定的其他天然砂或人工砂,细集料不宜采用海砂。 2、细集料按技术指标分I、II、III类,其中I类适用C60以上砼,II类适用C30~C60砼,III类适用C30以下砼。 3、细集料技术指标中,人工砂石粉含量系指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4、II类细集料要求有有害物资含量、天然砂含泥量≤3%、泥块含量≤1%,人工砂石粉含量≤3%(当MB≥1.4时)、天然砂坚固性试验质量损失≤8%,表观密度>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空隙率<47%、碱集料反应。

5、细集料一般以不超过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当质量稳定且进料数量较大时,可以1000t为一验收批。

第 5 页 共 24 页

6、砂按细度模数分类: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

7、细集料颗粒级配应处于I区、II区、III区中的任一级配区内,优先用II区级配砂,I区砂粗料较多宜提高砂率配低流动性砼,III区砂细料较多宜适当降低砂率保证砼强度。

6.4粗集料

1、粗集料宜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合理、粒形良好、吸水率小的碎石或卵石,按技术指标分I、II、III类,其中I类适用C60以上砼,II类适用C30~C60砼,III类适用C30以下砼。

2、II类粗集料指标有碎石压碎指标<20(卵石<16)、吸水率<2%,针片状颗粒含量<15%、含泥量≤1%、泥块含量≤0.5%,岩石抗压强度(火成岩>80MPa,变质岩>60MPa,水成岩>30MPa,且须大于砼强度等级1.5倍)。

3、粗集料宜根据砼最大粒径采用连续两级配或连续多级配,不宜采用单粒级或间断级配。

4、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钢筋结构中,最大粒径不超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不得超过75.0mm。

5、施工前应对粗集料进行碱活性检验,宜尽量避免用有碱活性反应的粗集料。

6.5水

1、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砼的拌制和养护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或对水质有疑问时,应对水质进行检验。 2、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海水用于结构砼的拌制。

6.6外加剂

1、外加剂应与水泥、矿物掺合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2、外加剂应有检验合格证明,且使用前应进行复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6.7掺合料

1、掺合料应保证品质稳定、来料均匀,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掺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6.8砼配合比

1、砼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表示,并通过计算和试配选定。试配时,砼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条件,制成的砼满足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 2、普通砼配合比,按《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进行计算和试配,在满足工艺要求前提下,宜采用低坍落度的砼施工。 3、一般I类环境 :最大水胶比0.55,最小水泥用量275kg/m3,最低砼强度C25,最大氯离子含量0.3%。 4、每m3砼总碱含量,一般桥涵不宜大于3kg/m3,大桥或特大桥不宜大于1.8kg/m3。

5、泵送砼砂率宜35%~45%,拌和物出机坍落度宜100~200mm,泵送入模时坍落度宜控制在80~180mm之间。

6.9砼拌制

1、配料宜用自动计量装置,计量器具应定期标定,集中搅拌时配料数量允许偏差,除集料为±2%外,其他如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均为±1%。 2、砼拌和物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3、砼拌好后,宜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应不少于2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6.10砼运输

1、砼运输宜用搅拌运输车,或用泵送,或采用吊斗或其他方式运输时,运距不宜超过100m且不得产生离析。 2、搅拌运输车途中应以2~4r/min的慢速进行搅动,卸料前应以常速再次搅拌。

3、搅拌车运至搅拌地点后发生离析、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二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宜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相应胶凝材料、外加剂并保持原水胶比不变,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时,则不得使用。

4、采用泵送时,泵送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5min,且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应有足够的砼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5、泵送管应顺直,转弯圆缓,接头严密不漏气。

第 6 页 共 24 页

6.11砼浇筑

1、砼浇筑前,制订合理的浇筑工艺方案,对施工缝设置、浇筑顺序、浇筑工具、防裂措施、保护层控制等作出明确规定。 2、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砼,应防止离析。卸落高度超过2m,应通过串筒、溜槽等设施下落,倾落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3、砼应分层浇筑,应在下层砼初凝前完成上层砼浇筑,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4、砼分层厚度:当采用插入或附着振动器时浇筑层厚≤300mm,当采用表面振动器少筋时浇筑层厚≤250mm(密筋时≤150mm)。 5、插入式振动器的移位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距离,且插入下层砼中的深度宜为50~100mm。 6、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不小于100mm。 7、附着式振动器布置距离,应根据结构物形状、振动器性能通过试验确定。

8、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宜为20~30s,以砼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9、砼浇筑宜连续进行,砼运输+浇筑+间歇全部允许时间规定:

砼强度等级≤C30,当气温≤25℃时为210min,当气温>25℃时为180min; 砼强度等级>C30,当气温≤25℃时为180min,当气温>25℃时为150min;

10、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前确定,且宜留在结构受剪力、弯矩较小并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宜设置成水平或垂直面,且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处理层砼表面的松弱层应予以凿除,经凿毛处理后的砼应用水冲洗干净。

②重要部位或有抗震要求砼结构,宜在施工缝外补插锚固钢筋,有抗渗要求的砼其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止水带,施工缝为斜面时应凿成台阶状。

11、新浇筑砼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6.12砼养护

1、砼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并洒水养护。砼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使模板保持湿润。

2、砼养护不得采用海水或含有害物资的水。砼洒水保湿养护时间应不小于7d,对重要工程或有特殊要求的砼,应酌情延长养护时间。

3、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不得向砼表面洒水。

4、新浇筑的砼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保证砼在7d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受水的冲刷侵袭。

6.13大体积砼、抗冻砼、抗渗砼

1、大体积砼配合比设计时,宜选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品种,宜掺用可降低砼早期水化热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在配合比时设计时,宜降低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

2、大体积砼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时,可按60d龄期抗压强度控制。

3、大体积砼施工,应提前制订专项技术方案,并采取控制措施。

4、施工前,应进行温控设计和温控监测设计,对砼内部和表面温度实施监测和控制,应使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75℃,内表温差不大于25℃。

5、大体积砼可分层、分块浇筑,分层浇筑时应对下层砼顶面作凿毛处理,且新浇砼与下层砼温差不宜大于20℃,并应采取措施将各层间浇筑间歇期控制在7d以内。

6、分块浇筑时,竖向施工缝应凿毛处理,后浇段应待大体积砼温度场趋于稳定后方可浇筑,后浇段宜采用微膨胀砼,并应一次浇筑完成。

7、大体积砼浇筑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但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宜采取措施降低砼入模温度,且其入模温度不应大于28℃。

8、大体积砼的温度控制宜按照“内降外保”的原则,对砼内部采取设置冷却水管通循环水冷却,对砼外部采取覆盖蓄热或蓄水保温等措施进行,在砼内部通水降温时,进出水口的温差宜小于10℃。

9、大体积砼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其浇筑后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不宜少于21d。

10、有抗冻要求的砼,不宜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最大水胶比应小于0.5,应进行抗冻融性能试验。

第 7 页 共 24 页

11、水位变动区砼抗冻等级要求:微冻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4℃间),且为淡水环境时,抗冻等级为F150。受冻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4~-8℃间),且为淡水环境时,抗冻等级为F200。

12、有抗冻要求的砼宜掺入适量引气剂、减水剂。

13、有抗渗要求的砼,砼的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试配时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6.14高强度砼

1、高强度砼,适用生产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砼施工。

2、水泥宜选不低于52.5的水泥,外加剂应为高效减水剂或缓凝减水剂,每方砼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大于600kg。

3、高强度砼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进行不少于6次的重复试验验证,其平均值不低于配制强度。 4、加入高效减水剂宜采用后掺法,且宜制成溶液后再加入。

6.15高性能砼

1、高性能砼,宜选用优质水泥、级配良好的优质集料,同时应掺加与水泥匹配的高效减水剂、优质掺合料。

2、对暴露于空气的一般构件砼,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20%。

6.16质量检验

1、砼施工前检验项目:施工设备及场地、砼原材料、砼配合比、钢筋及支架模板、砼运输浇筑和养护方法及设施、安全设施。

2、砼施工过程中的检验项目:组成材料、工作性能、砂石料含水率每日开工前应检测1次,钢筋及支架模板的稳固性、砼浇筑质量、外加剂使用效果。

3、砼养护拆模后,应对实体砼进行检验:砼强度、拆模时间、外露面质量、结构尺寸及位置。 4、制取试件组数规定:

①浇筑一般体积结构物(如基础、墩台)时,每单元不少于2组。

②连续浇筑大体积砼,每200m3或每工作班取不少于2组。

③每片梁板,长16m以下取1组,长16~30m取2组,31~50m取3组,50m以上取5组。

5、当同批试件大于10组时,采用数量统计方法评定砼抗压强度。

6、当同批试件少于10组时,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砼抗压强度,当砼强度等级<C60时,抗压强度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15倍,当砼强度等级>C60时,抗压强度平均值应大于或等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10倍,抗压强度最小值应大于或等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0.95倍。

7、高性能砼质量检验,还应包括耐久性检验,如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检验、保护层砼的密实性检验、高性能砼的渗透性检验、抗冻性能检验、电通量检验。七、预应力砼工程

7.1一般规定

1、预应力砼工程施工前,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事故7.2预应力筋及制作 1、预应力砼结构所采用的钢丝、钢铰线、螺纹钢筋等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2、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分批验收,钢丝每批不大于60t,钢绞线每批不大于60t(任取3盘截取一组),螺纹钢每批不大于100t 3、预应力筋应避免锈蚀,存放时应支垫并遮盖,存放时间不宜超6个月

第 8 页 共 24 页

4、预应力筋制作时下料,应通过计算确定,下料应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切断,严禁采用电弧切割

5、预应力筋由多根钢绞线组成,采取整束穿入孔道时,应预先编束,编束时应将钢绞线逐根理顺,并应每隔1~1.5m捆绑一次

7.3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1、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2、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及放松预应力的要求,能满足整束张拉也能满足单根张拉,锚具的锚口摩擦损失不宜大于6% 3、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安全的重复使用性能,主要锚固件应具有良好防锈性能,可重复使用次数不应少于300次 4、砼结构中永久性的预应力筋连接器,应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用于先张法施工且在张拉后需进行放张和拆卸的连接器,应符合夹具的要求 5、锚垫板应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且宜设置锚具对中止口、压浆孔或排气孔,压浆孔内径不宜小于20mm,锚垫板下还应有配套的局部加强钢筋 6、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按规定进行检验:

外观检查,每批中抽取2%且不少于10套

硬度检验,每批中抽取3%且不少于5套(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抽取6片)

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应在外观、硬度检验合格的同批产品中抽取样品,与预应力筋组合成3组进行静载锚固锚固性能试验

7、进场按批检验,锚具每个验收批不宜超2000套,连接器每个验收批不宜超500套,获得第三方独立认证的产品其验收批可扩大1倍 8、预应力筋用锚具产品应配套使用,工作锚不得作为工具锚使用,同一结构应采用同一生产厂的产品。

7.4管道

1、在后张有黏结预应力砼结构中,预应力筋孔道且由浇筑在砼中的刚性或半刚性管道构成,或采取抽芯法进行预留。预应力筋管道不应有漏浆现象,且应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

2、刚性管道为壁厚不小于2mm的平滑钢管,且应有光滑内壁

3、半刚性管道是波纹状的金属管或密度聚乙烯塑料管,金属波纹管宜采用镀锌扁钢带制作且壁厚不宜小于0.3mm 4、管道进场应按批检验,金属波纹管按累计半年或50000m生产量为一批,塑料波纹管按10000m为一批

5、先检验外观、再检验其他指标。当检验有不合格项时,应取双倍数量试件进行复验,复验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波纹管搬运时应采用非金属绳捆扎,不得抛摔或在地面上拖拉,存放时间不宜超6个月,室外存放地应支垫并遮盖

7.5砼浇筑

1、在砼浇筑前,尚应对预埋于砼中的锚具、管道、钢筋进行全面检验验收

2、根据结构形式选用插入式、附着式或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振捣,后张构件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预埋件等 3、用于判断现场预应力砼结构强度的砼试件,应置于现场与结构或构件同环境同条件养护

7.6施加预应力

1、预应力筋的张拉宜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整体张拉或放张宜采用具有自锚功能的千斤顶,千斤顶的额定张拉力宜为所需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

2、与千斤顶配套使用的压力表应选用防震型产品,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标定精度不应低于1.0级 3、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产品配套使用,并在使用关进行校正、检验和标定

4、张拉用的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当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标定:使用时间超6个月,或张拉次数超300次,或使用中出现异常,或更换配件后

5、施加预应力前,施工现场应已具备批准的张拉顺序、张拉程序、施工作业指导书,经培训的施工人员及防护措施。且检验达到锚具安装正确、构件砼强度满足要求

6、 千斤顶安装时,工具锚应与前端的工作锚对正,工具锚和工作锚之间的各根预应力筋不得错位或扭绞。实施张拉时,千斤顶与预应力筋、锚具的中心线应位于同一轴线上

7、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控制力应符合设计规定,当需超张拉或计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规定提高5%,但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控制应力

8、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并查明原因并调整 9、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L=(PPL)/(APE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PPL取值为当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按附录C1公式计算 10、预应力筋张拉时,先调整到初应力σ0,σ0应为σ

con

的10%~2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

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Ls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尚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第 9 页 共 24 页

△Ls=△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采用想邻级的伸长值)

11、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夹片式锚具当无顶压时,其预应力筋回缩及锚具变形容许值为6mm

12、预应力筋张拉、锚固过程中及锚固完成后,均不得大力敲击或振动器具。预应力筋锚固后需放松时,对夹片式锚具宜采用专门的放松装置松开 13、预应力筋在张拉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预应力筋两端的正面严禁站人和穿越

7.7先张法

1、先张法的墩式台座应进行专门设计,并应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小于1.5,抗滑移系数不小于1.3,锚固横梁受力后挠度不大于2mm 2、略

7.8后张法

1、管道内横截面积不得少于预应力筋净截面积的2倍,对长度大于60m的管道宜通过试验确定其面积比是否可进行正常压浆作业

2、管道应按设计规定的坐标位置进行安装,采用定位钢筋固定,直线段定位钢筋的间距对钢管不宜大于1.0m,波纹管不宜大于0.8m,曲线段应适当加密。 3、定位的管道应平顺,其端部中心线应与锚垫板相垂直

4、管道与普通钢筋重叠时,应移动钢筋,不得改变管道的设计坐标位置

5、管道接头处的连接管应采用大一级直径的同类管道,长度宜为连接管道直径的5~7倍,接头并应缠裹紧密防止水泥浆渗入。当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时,接头应具有可靠的密封性能

6、塑料波纹管应采用专用焊接机进行热熔焊接或采用具有密封性能的塑料结构连接器连接。

7、所有管道均应在每个顶点设排气孔,需要时在每个低点设排水孔,最小内径为20mm,与管道间的连接应采用金属或塑料结构扣件,长度应足以从管道伸出结构物以外

8、管道安装完毕后,其端口应临时封堵

9、后张预应力管道安装允许偏差:除梁长方向允许偏差30mm外,梁高方向及管道间距允许偏差均为10mm 10、预应力筋可在砼浇筑前或浇筑后穿入孔道,整体穿束时,束的前端宜设置穿束网套或特制的牵引头 11、未采取防腐措施的预应力筋,当空气湿度大于70%时,在安装后至压浆时的容许间隔时间为7d 12、预应力筋安装在管道中后,应将管道端部密封防湿气进入 13、采用蒸汽养护砼时,在养护完成前,不应安装预应力筋

14、任何情况下,当在安装有预应力筋结构附近电焊时,均应对预应力筋、管道和附属构件进行保护,防止溅上焊渣或造成其他损坏

15、对在砼浇筑前穿束的管道,预应力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检查有无破损,在砼浇筑前,应将管道上所有非有意留的孔、开口或损坏之处修复,并应在砼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预应力筋能否在管道内自由移动 16、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安装前,应擦拭干净。

17、锚具安装位置应准确,且应与孔道对中。锚垫板上设置有对中止口时,应防止锚具偏出止口。 18、安装夹片时,应使夹片的外露长度基本一致

19、预应力张拉前,宜对不同类型的孔道进行至少一个孔道的摩阻测试,通过测试所确定的μ值和κ值用于对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的修正。摩阻损失的测试方法见附录C2

20、张拉时,设计未规定情况下,砼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80%,弹性模量应不低于砼28d弹性模量的80% 21、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未规定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的方式对称张拉 22、预应力筋应整束张拉锚固

23、直线筋或螺纹筋可在一端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当锚固损失的影响长度小于或等于构件长度的一半时,应采取两端同时张拉 24、夹片式锚具,且为低松弛预应力筋时,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是:

0→初应力σ0→张拉控制应力σ

con

(持荷5分钟锚固),

其中张拉控制应力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值

25、后张钢绞线束,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数不超1丝,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超过时原则上应更换,在许可条件下可采取补救措施,如提高其他束预应力值

26、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对夹片式带有自锚性能的锚具,锚固后夹片顶面应平齐,相互间错位不宜大于2mm,且露出锚具外的高度不应大于4mm

27、切割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应小于30mm,锚具应采用封端砼保护,当需长期外露时,应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7.9后张孔道压浆及封锚 1、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且应在48h内完成,否则应采取防止预应力筋锈蚀的措施

2、压浆宜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应采用高效减水剂,掺合料品种宜为I级粉煤灰,膨胀剂宜用钙矾石系或复合型膨胀剂,配制的浆液性能应符合(表7.9.3)规定

第 10 页 共 24 页

3、压浆设备性能:

搅拌机转速不低于1000r/min

储料罐应有搅拌功能且有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过滤网

压浆机采用活塞式可连续作业的压浆泵,不得采用风压式压浆泵,压力表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1Mpa 真空辅助压浆中采用的真空泵应能达到0.10Mpa的负压力

4、孔道压浆前,准备工作:

应在工地试验室对压浆材料加水进行试配

应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可用水冲洗,再用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水吹出 应对压浆设备进行清洗

5、压浆顺序:

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 构件中上下分层设置的孔道,按先下层、后上层的顺序压浆

同一管道的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压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将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打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通畅

6、浆液自拌完成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40min

7、对水平或曲线孔道压浆压力宜为0.5~0.7Mpa,超长孔道最大压力不宜超过1.0Mpa,对竖向孔道,压浆压力宜为0.3~0.4Mpa。压浆的充盈度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且排气孔排出与规定流动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关闭出浆口后,宜保持一个不小于0.5Mpa时长3~5min的稳压期

8、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时,压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抽真空,真空度宜稳定在-0.06~-0.10Mpa范围内,真空度稳定后,应立即开启孔道压浆端阀门,同时启动压浆泵进行连续压浆

9、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制作留取不少于3组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试件,标养28d,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

10、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构件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按冬期施工要求处理,浆液中可适当掺入引气剂,但不得掺用防冻剂。

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11、压浆后应通过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进行补压浆处理

12、压浆完成后,需要封锚的锚具,应对梁端砼凿毛并将其周围冲洗干净,设置钢筋网浇筑封锚砼,封锚采用与构件同强度的砼并严格控制封锚后梁体长度。

长期外露的锚具,应采取防锈措施

13、对后张预制构件,压浆后应在浆液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移运和吊装

7.10无黏结预应力

1、无黏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采用挤塑型高密度聚乙烯管,专用防腐润滑脂应符合现行行业规定

2、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对锚固区进行保护处理,应采用防腐油脂通过灌注孔将张拉形成的空腔全部灌注密实。将多余的预应力筋切割后,应先在锚具部位套上内涂防腐油脂的塑料封端罩,再采用细石砼或微膨胀砂浆进行封堵

3、对不能使用细石砼或微微膨胀砂浆封堵的部位,应浆锚具全部涂以与无黏结预应力筋涂料层相同的防腐油脂,并采用具有可靠防腐和防火性能的保护罩将锚具全部密封

7.11体外预应力

1、体外预应力束宜选用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体外束的套管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或镀锌钢管 2、略

7.12质量控制与检验

1、采用两台以上千斤顶实施对称和两端张拉时,各千斤顶之间同步张拉力的允许误差宜为±2% 2、张拉控制应力的精度宜为±1.5%

3、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在锚下的有效预应力应符合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两者的相对偏差不超过±5% 4、锚固端砼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封锚砼应密实无裂纹 八、钻(挖)孔灌注桩

8.1一般规定

1、灌注桩施工前应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地质复杂的大直径嵌岩桩应有每桩一孔的钻探资料。

2、施工前应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地质或技术复杂的钻孔灌注桩,宜在施工前进行工艺试桩。

第 11 页 共 24 页

3、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制订环境保护方案,应妥善处理泥浆。

8.2钻孔灌注桩

1、桩位位于旱地时,可在原地适当平整并填土压实形成工作平台;位于浅水区时宜采用筑岛法施工;位于深水区时宜搭设钢制平台,若水位变动不大时可采用浮式工作平台。工作平台的顶面高程应高于施工期间可能的最高水位1.0m以上。 2、钢制固定式施工平台规定(略)。

3、护筒宜采用钢板卷制,一般其内径应大于桩径至少200mm,护筒中心与桩中心平面位置偏差应不大于50mm,竖直向倾斜度不大于1%。旱地或筑岛护筒时,可采用挖坑埋设,护筒底部和外侧四周应用黏质土回填夯实,使护筒底口不致漏浆。

4、护筒顶宜高于地面0.3m或水面1~2m,有潮汐影响水域应高出施工期最高潮水位1.5~2m,桩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面2m以上。 5、护筒埋置深度在旱地或筑岛处宜为2~4m,对有冲刷影响的河床,护筒宜沉入局部冲刷线以下1~1.5m,且采取防止冲刷的防护措施。

6、钻机安装后,其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开孔的孔位均必须准确,开钻时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正常钻进。

7、采用正、反循环回旋钻孔时应减压钻进,钻机主吊钩始终应承受部分钻具的重力,孔底承受的钻压不应超过钻具重力之和的80%(扣除浮力)。

8、冲击成孔时,应小冲程开孔,待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冲击。冲击过程中,孔内水位应高于护筒底口500mm以上。

9、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时,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钻斗升降速率宜控制在0.75~0.8m/s。

10、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及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黏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时,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11、钻孔泥浆的配合比和配制方法通过试验确定,钻孔中应随时对孔内泥浆的性能进行检测。钻孔泥浆宜进行循环处理后重复使用,或采用泥浆处理器进行泥浆循环。废弃的泥浆应先集中沉淀再处理,严禁随意排放。

12、钻孔深度达到设计高程后,应对孔径、孔深、孔倾斜度进行检验。清孔排渣时,应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坍孔。

13、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砼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的指标和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则须进行第二次清孔。

14、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15、安装钢筋骨架时,应将其吊挂在孔口的钢护筒上,不得直接将钢筋骨架支承在孔底。

16、灌注水下砼前,须配齐施工机具设备。水下砼宜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宜为200~350mm,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采用压气试验。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力不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

17、水下砼配制,粗集料宜选用卵石,砼可经试验掺适量缓凝剂,砼拌合物应具有良好和易性,当桩径D<1.5m时,其坍落度宜为180~220mm;桩径D>1.5m时坍落度宜为160~200mm。

18、水下砼的灌注时间不得超过首批砼的初凝时间,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以上的需要,其中导管底至桩底距离一般为0.3~0.4m。

19、首批砼入孔后,应连续灌注,不得中断。在灌注中,应保持孔内的水头高度,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应随时测探孔内砼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20、灌注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砼顶面距骨架底1m左右时宜降低灌注速度,当砼顶面上升到骨架底4m以上时,宜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骨架底2m以上时再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21、全护筒钻机施工,灌注水下砼时,护筒应随导管的提升逐步上拔。

22、砼灌注至桩顶部位时,应核对砼的落入数量。灌注的桩顶高程应比设计高程高出不少于0.5m,超灌的多余部分应凿除,凿除后的桩头应密实无松散层。

第 12 页 共 24 页

8.3岩溶、采空区和其他特殊地区的钻孔灌注桩

1、施工前应核对地质勘察资料,对地质有疑问时宜适当补充地质钻孔。

2、当发生漏浆及坍孔时,应按应急预案及时进行补浆或回填。

3、清孔应在确认孔壁稳定安全后方可进行。

8.4大直径桩、超长桩

1、钻孔宜用高性能优质泥浆,成孔宜采用大扭矩反循环回旋钻机

2、略

8.5桩底后压浆

1、桩底后压浆管宜采用低压液体输送管制作,当桩内有声测管时可用声测管兼作压浆管。

2、压浆管应随钢筋骨架一起下放,其布置应保证压浆的均匀性,且应有3个及以上回路。

3、同根桩中全部压浆管宜同时均匀压浆,并应随时监测桩顶位移和桩周土层的变化情况。压浆采取压浆量与压力双控,以压浆量控制为主。压浆压力宜为桩底静水压力的2~4倍。当采用开放式压浆时,压浆宜分3次进行,依次按40%、40%、20%的压浆量循环压入。

8.6挖孔灌注桩

1、在无地下水或有少量地下水,且较密实的土层或风化岩层中,或无法采用机械成孔或机械成孔非常困难且水文及地质条件允许的地区,可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岩溶区、采空区不宜用人工挖孔。孔内空气污染物超过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浓度限值,且无通风措施时,不得采用人工挖孔施工。

2、人工挖孔前,应制订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作业前应调查地质及水文情况,孔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及安全绳,安全绳必须系在孔口。

3、桩孔内应设防水带罩灯泡,用安全电压,用防水绝缘电缆,并设漏电保护器。

4、孔深大于10m时,必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

5、桩孔内爆破,应进行爆破的专门设计,宜采用松动爆破法,严格控制药量,孔深大于5m时必须用电雷管引爆。爆破后先通风排烟15min后经检查确认无有害气体,施工人员方可进入孔内继续作业。

6、人工挖孔桩应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选择孔壁支护方式。

7、孔口处应设置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的护圈,并设临时排水沟。

8、挖桩宜交错跳挖,相邻两桩不得同时开挖。

9、采用砼护壁必须挖一节浇筑一节护壁,严禁只挖不及时浇筑护壁的冒险作业,护壁外侧与孔壁间应填实。

10、孔壁支护不得占用桩径尺寸,挖孔弃土不得堆积在孔口四周。挖到设计高程后,应清干净孔底松渣、杂物及沉淀泥土。

11、孔内有积水且无法排净时,宜按水下砼灌注要求施工。

8.7质量检验与质量标准

1、钻孔终孔后,应对孔径、孔形、倾斜度、孔底沉淀厚度、孔深等进行检测。孔深用专用测绳检测,钢筋检孔器可用于中小桥梁工程桩孔检测,检孔器外径就不小于桩孔直径,长度宜为外径的4~6倍。

第 13 页 共 24 页

2、质量标准:

孔的中心位置允许偏差50mm,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钻孔宜小于1%挖孔宜小于0.5%,孔深当是摩擦桩时应不小于设计规定,当时支承桩时孔深应

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0.05m。沉淀厚度,当为支承桩时应≤50mm,当为摩擦桩时,对直径≤1.5m的桩沉淀厚度应≤200mm,对直径大于1.5m的桩沉淀厚度≤300mm,清孔后泥浆指标,相对密度1.03~1.10,黏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 3、桩身砼及桩底后压浆,每桩的试件取样组数应各为3~4组。

4、对桩身完整性检测时,宜选择有代表性桩采用无破损坏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桩宜进行逐根检测。对桩质量有疑问时,应用钻取芯样法进行检测,当需检验柱桩的桩底沉淀厚度时,芯样在钻至桩底0.5m以下。

5、当设计或合同规定时,钻孔灌注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试验。

九、沉入桩1、略。十、沉井1、略。十一、地下连续墙1、略。十二、明挖地基

12.1一般规定

1、明挖地基施工前,应对基坑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并应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 2、基坑开挖时,应对其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动态监测。

12.2土石围堰

1、围堰顶高程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

2、土围堰:适水深1.5m以内、流速0.5m/s以内,筑堰材料宜用黏性土或砂夹黏土,填筑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超出水面后应进行夯实。

3、土袋围堰:适水深3m以内、流速1.5m/s以内,宜用黏性土,装填量为60%,流速较大时可在过水面及迎水面袋水可装填粗砂或卵石。堆码时上下层和内外层应相互错缝,搭接长度宜为1/2~1/3,堆码应密实平整。围堰的中心部位可填筑黏土及黏性土芯墙,堰外边坡坡度宜1:0.5~1:1,堰内坡度宜1:0.2~1:0.5。 4、水深在4m以内,流速较大,可筑竹笼、木笼或铅丝笼围堰。水深超过4m,可筑钢笼围堰。围堰宽度宜为水深的1~1.5倍。 5、膜袋围堰:适水深在5m以内,袋内采用水泥固化材料填充。

12.3基坑

1、基坑开挖前,应根据水文地质等因素,确定坑壁支护方案或不支护。

2、基坑顶面应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基顶有动荷载时,其边缘与动荷载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m宽的护道。 3、无水基坑不支护坑壁最陡坡度:砂类土1:1,黏质土1:0.33,软岩1:0。

4、基坑较浅且渗水量不大时,可采用竹排、木板、砼或钢板等对坑壁进行支护;基坑深度≤4m且渗水量不大时,可采用槽钢、H型钢或工字钢进行支护;基坑深度>4m宜采用锁口钢板或锁口钢管桩围堰进行支护。

5、对支护结构应进行设计计算,当支护结构受力过大时,应加设临时支撑。

6、基坑坑壁采用喷射砼、锚杆喷射砼、预应力锚索和土钉支护等方式进行加固,施工前需进行抗拉拔力的验证。孔深≤3m宜用先注浆后插入锚杆工艺,孔深>3m宜先插入锚杆后注浆。注浆应采用孔底注浆法,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处,并随浆液的注入逐渐拔出,注浆的压力不得小于0.2MPa。 7、对基坑壁进行加固,均应按设计要求逐层开挖、逐层加固,坑壁或边坡上有明显出水点外应设置导管排水。

12.4挖基和排水

1、挖基施工宜安排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排水时应不对基坑的安全产生影响,排水困难时,宜采用水下挖基方法。

2、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避免超挖,宜在挖至基底前预留一定厚度,再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如超挖,则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并应对基底进行处理。 3、基坑开挖后,不得长时间暴露、被水浸泡或被扰动。

4、基坑开挖时,宜在坑底基础范围之外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内,排水坑外。 5、井点降水法宜用于粉砂、细砂,在无砂的黏质土中不宜采用,井点降水曲线应低于设计高程0.5m。

6、采用防水土工膜在围堰外侧铺底防渗时,应从围堰外侧的水位以上算起,并超过堰脚不少于3m。12.5地基处理

1、对符合设计要求的细粒土、特殊土等基底,经修整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基础的施工,不得使基底浸水或长期暴露。如地质与设计不符须及时进行变更。地基处理的范围应宽出基础之外不小于0.5m。

第 14 页 共 24 页

2、在未风化的平整岩层上,基础施工前应先将淤泥、苔藓有松动的石块清除干净,并凿出新鲜岩面。对坚硬的倾斜岩层,宜凿平,如无法凿平时则应凿成多级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0.3m。 3、多年冻土地基处理(略)。

4、溶洞地基:不得堵塞溶洞水路,对于干深洞可回填碎卵石、浆砌片石等。 5、泉眼地基:

①可采用有螺口钢管打入泉眼再盖上螺帽并拧紧,以阻止泉水流出. ②可用管子插入泉眼,将水引流排出。

十三、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

13.1一般规定

1、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属大体积砼施工的,应按本规范有关大体积砼施工规定。

13.2扩大基础

1、扩大基础的基底为非黏性土或干土时,施工前应润湿,并浇筑砼垫层。基底为岩石时,应用水冲洗干净,且铺一层不低于基础砼强度的水泥砂浆。 2、宜用钢模板,砼宜在全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

13.3承台

1、承台施工前,应进行桩基等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桩顶砼面应按水平施工缝要求凿毛,桩头预留钢筋上的泥土及鳞锈等应清理无效干净。 2、桩伸入承台的长度及边桩外侧与承台边缘的净距应不小于设计规定值。

3、钢围堰施工承台:施工前应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方案。围堰内侧距承台边缘净距不宜小于1m,围堰顶高程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砼封底厚度须满足设计要求。

4、钢板桩围堰、锁口钢管桩围堰、钢套箱围堰、双壁钢围堰施工承台:(略)

13.4桥墩与桥台

1、墩、台身施工前,应对其施工范围内基础顶面的砼进行凿毛处理,并应将表面的松散层及石屑等清理干净,对分节段施工的墩、台身,其接缝亦应作相同的凿毛和清洁处理。

2、墩、台身高度超过10m时,可分节段施工。上节段施工时,已浇节段的砼强度应不低于2.5MPa。 3、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应有防倾覆的措施,对高墩及风力较大地区墩身模板,应考虑其抗风稳定性。 4、墩台身与承台之间的间歇期,不宜大于10d。

5、墩台身施工质量标准:墩高小于30m时竖直度应不大于20mm,轴线偏位及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10mm,节段间错台应不大于5mm,大面积平整度应不大于5mm。

13.5墩台帽和盖梁

1、对墩台帽、盖梁施工所用的托架、支架或抱箍等临时结构,都应进行受力分析计算与验算。支架宜直接支承在承台顶部,当必须支承在承台以外的软弱地基上时,应对地基进行妥善加固处理,并应对支架进行预压。

2、在墩台帽、盖梁与墩身连接处,模板与墩台身应密贴,不得出现漏浆现象。应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支座垫石的预埋钢筋等,其位置应准确。 3、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对墩、台身成品造成损伤和污染。

13.6片石砼

1、片石砼宜用于较大体积的基础、墩台身等圬工受压结构。

2、采用片石砼,可在砼中掺入不多于该结构体积的20%的片石,片石抗压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MU40。

3、应选用质地坚硬、密实耐久、无裂纹无风化的石料,片石厚度宜为150~300mm,片石应清洗干净并完全饱水,应在浇筑时的砼中进入一半左右。片石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50mm,片石边缘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片石不得触及构造钢筋和预埋件。 4、砼应分层浇筑,每层砼厚度不超300mm,分层振捣,边振捣边加片石。 十四、砌体

第 15 页 共 24 页

14.1一般规定

1、圬工砌体中沉降缝、伸缩缝、泄水孔及防水层设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14.2材料

1、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强度,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 2、片石的厚度应不小于150mm。

3、块石的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应为200~300mm。 4、粗料石表面凹陷深度应不大于20mm,修凿面每100m长应有錾路4~5条。

5、砂浆宜用中砂,也可用满足质量要求的机制砂代替,在保证砂浆强度的基础上也可用细砂。 6、砂浆应用机械拌和,拌和时间宜3~5min。

7、砂浆宜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稠度,且宜在3~4h内使用完毕。 8、小石子砼中的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14.3圬工墩台

1、砌块在使用前,应浇水湿润,应清除干净表面的泥土或水锈。

2、如基底为岩层或砼,应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如基底为土质,直接坐浆砌筑。 3、分段砌筑时,相邻两段砌筑高差不宜超1.2m,分段位置宜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4、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行列,再砌里层,里外层砌块应交错连接成一体。

5、砌体外露面应勾缝,并应在砌筑时靠外露面预留深约20mm的空缝备作勾缝用,砌体隐蔽面的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勾缝。

6、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间的砂浆应饱满,黏结牢固。底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在已砌石块侧面放一部分,然后在石块放好后用砂浆填满捣实。 7、砌上层砌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砌筑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应清扫和湿润已砌层面。

8、浆砌片石的砌筑,片石应分层砌筑,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砌缝宽度不宜大于40mm,较大的石块应用于下层,尖锐凸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但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 9、浆砌块石、浆砌粗料石(略)。14.4附属工程及回填

1、石砌锥坡、护坡和河床铺砌等工程,应在坡面或基面夯实整平后,方可开始铺砌。 2、干砌片石护坡或河床铺砌时,铺砌应紧密稳定、表面平顺,但不得用小石块塞垫或找平。

3、台背填土应顺路线方向,自台身起,填土长度在顶面应不小于桥台高度加2m,底面应不小于2m。锥坡填土应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并应按设计宽度一次填足。 4、台背回填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应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每50m2检查1点,每点均应合格,且宜用小型机械压实,桥涵台背填土的压实度不应小于96%。

5、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成后,在两端桥台平稳地进行。

14.5砌体勾缝及养护

1、砌体勾缝,宜采用凸缝或平缝,浆砌较规则的块料时,可采用凹缝。 2、勾缝砂浆强度不应低于砌体的砂浆强度。

3、石砌体的勾缝应嵌入砌缝内20mm深,不足时应凿够深度再勾缝。 4、浆砌砌体应在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7~14d。

14.6加筋土桥台1、略

14.7质量检验与质量标准

1、对重要及主体砌筑物,每工作班应制取砂浆试件2组,一般及次要砌筑物,每工作班可制取试件1组,其平均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且任意一组试件最低值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

2、十五、拱桥,略十六、钢筋砼和预应力砼梁式桥16.1一般规定

第 16 页 共 24 页

1、 所有临时性承重结构及地基基础均应进行设计计算,并应保证其强度、刚度、稳定性。

16.2在支架上现浇梁式桥

1、梁式桥的现浇可采用满布支架或梁式支架,支架应稳定牢固,其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力,支架位于水中时其基础宜采用桩基础。

2、满布支架的地基表面应平整,并应有防排水措施。满布支架位于坡地上时,宜将地基坡面挖成台阶。在软弱地基上设置满布支架时,应对地基进行处理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3、梁式支架各支点的基础应设在可靠的地基上,当地基沉降过大时宜设置成桩基。梁式支架不宜采用拱式结构。 4、梁式桥现浇支架的预压应根据支架类型、结构形式及荷载大小等因素确定。

5、梁式桥跨越需维持正常通行的道路时,其现浇支架应采取防撞的安全设施,并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导流标志,保证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 6、梁式桥现浇施工时,梁体砼在顺桥向宜从低处向高处进行浇筑,横桥向宜对称进行浇筑。浇筑中,应对支架及地基进行动态监测。

16.3移动模架逐孔现浇施工

1、移动模型应采用定型产品,厂家应提供质量合格证书等。其他(略)。

16.4装配式桥施工

1、装配式桥构件在脱底模、移运、存放和吊装时,砼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的80%。 2、构件安装前应检查其外形、预埋件的尺寸和位置,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设计规定。

3、构件安装就位完毕,并经检查校正符合要求后,方可焊接或浇筑砼固定构件。跨径25m以上预应力砼简支梁的安装应验算裸梁的稳定性。

4、构件预制场的布置应满足预制、移运、存放及架设安装的施工作业要求,场地应平整坚实,应设置必要的防排水措施,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场地沉陷。砂石料场地面应硬化。

5、预制台座应坚固稳定不沉陷,对台座两端及适当范围内应进行特殊加固处理。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在2m长度上平整度允许偏差≤2mm,且应保证底模挠度≤2mm,在预制台座上按梁板构件跨度设置相应的预拱度。

6、腹板底部为扩大断面的T形梁,应先浇筑扩大部分并振实后,再浇筑上部腹板。U形梁分两次浇筑时宜先浇筑底板至底板承托顶面,按施工缝处理后,再浇筑腹板砼。

7、中小跨径的空心板浇筑砼时,对芯模应有防止上浮和偏位的可靠措施。 8、对高宽比较大的预应力砼T形梁,应对称均衡地施加预应力,防止侧向弯曲。

9、后张预应力砼梁板,在施加预应力后可将其从预制台座移至场内的存放台座上后再进行孔道压浆,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①从预制台座上移出梁板仅限一次,不得在压浆前多次倒运. ②吊移范围必须限制在预制场内的存放区域,不得移往他处。 ③吊移过程中,不得对梁板产生任何冲击和碰撞。

10、后张预应力砼梁板,在孔道压浆后进行移运的,其压浆浆体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的80%。

11、构件移运时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HPB235的钢筋制作,吊环应顺直,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60°时,应设置吊架或起吊

第 17 页 共 24 页

扁担。

12、构件存放台座应坚固稳定,宜高出地面200mm以上,存放场地应有相应的防排水措施。支点应符合设计规定的位置,支点处应采用垫木和其他适宜的材料进行支承,不得直接支承在坚硬的存放台座上。构件按安装的顺序编号存放,存放时间不宜超3个月,特殊情况下不超5个月。多层叠放时,各层垫木的位置应设在设计规定的支点处,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大型构件的叠放高度宜为2层,不应超3层,小型构件宜为6~10层。

13、板式构件运输时,宜用特制的固定架稳定构件。梁的运输应按高度方向竖立放置,并应有防倾倒的固定措施,装卸梁时必须在支撑稳妥后方可卸除吊钩。 14、采用平板拖车运输大型构件时,车长应满足要求,支点处应设活动转盘防止搓伤构件砼,运输道路应平整。

15、简支梁板安装前,应对支座或临时支座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测,并检查支座表面的平整度应不超过2mm。安装前应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安装工艺及安全技术方案。

16、采用架桥机进行安装作业时,其抗倾覆稳定系数≥1.3,架桥面过孔时,应将起重小车置于对稳定最有利的位置,且其抗倾覆稳定系数≥1.5。 17、采用吊机吊装构件时,采用两台抬吊,应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使构件两端同时起吊同时就位。 18、梁板安装施工期间及架桥机移动过孔时,严禁行人车辆和船舶在作业区域的桥下通行。 19、安装在同一孔跨的梁板,其预制施工的龄期差不宜超10d 。

20、先简支后连续的梁,应设置临时支座进行支承,同片梁中临时支座顶面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2mm。对湿接头处的梁端,应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处理。永久支座应在设置湿接头底模之前安装,湿接头处的模板与梁体密贴并有一定搭接长度,各接缝严密不漏浆。负弯矩区的预应力管道应连接平顺,与梁体预留管道的接合处应密封,张拉齿板应保证不被损坏。

21、湿接头的砼宜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低时段浇筑,且一联中的全部湿接头应一次浇筑完成,湿接头砼养护不少于14d。

22、湿接头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孔道压浆且达到规定强度后,应立即拆除临时支座,按设计规定顺序完成体系转换。同片梁的临时支座应同时拆除。

16.5悬臂浇筑

1、用于悬臂浇筑施工的挂篮,其结构除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外,还应满足挂篮与悬浇段砼的重量比不宜大于0.5,且挂篮的总重应控制在设计规定限重之内。

2、挂篮的最大变形(包括吊带变形的总和)应不大于20mm。

3、挂篮的抗倾覆安全系数、自锚固系统的安全系数、斜拉水平限位系统的安全系数、上水平限位的安全系数均不应小于2。 4、挂篮加工完成后应进行试拼装。挂篮在现场组拼后,应进行模拟荷载试验。

5、底板钢筋与腹板钢筋的连接应牢固,且宜用焊接;底板上下两层的钢筋网采用两端带弯钩的竖向筋进行连接;顶板底层的横向钢筋宜采用通长筋。

6、钢筋与预应力管道相互影响时,钢筋仅可移动,不得切断。若挂篮的下限位器、下锚带、斜拉杆等部位影响下一步操作必须切断钢筋时,应在该工序完成后,将切断的钢筋连接好再补孔。

7、墩顶及墩顶邻近梁段可采用落地支架或托架施工,墩顶梁段宜全断面一次浇筑完成,墩顶梁段施工时应按设计规定设置墩梁临时固结装置。

8、悬臂浇筑施工应对称平衡进行,两端悬臂上荷载的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宜超过梁段重的1/4,悬臂梁段应全断面一次浇筑完成,并应从悬臂端开始,向已完成梁段推进分层浇筑。

9、悬臂浇筑施工过程控制宜遵循变形和内力双控的原则,且以变形控制为主。悬浇过程中梁体的中轴线允许偏差应控制在5mm以内,高程允许偏差为±10mm。 10、挂篮前移时,宜在其后方设置控制其滑动的装置或在滑道上设置止动装置,前移就位后应立即将后锚点锁定,防止倾覆。 11、当悬臂浇筑施工跨越道路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施工防护措施。

第 18 页 共 24 页

12、预应力管道的安装定位应准确,备用管道和长束的管道应采取措施保证其在使用时的有效性。

13、对纵向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宜通过必要的试验确定其张拉程序和各项参数,张拉持荷时间宜增加1倍,当钢束的伸长值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取补张拉或反复张拉的措施,但张拉应力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控制应力。 14、横向预应力采用一端张拉时,共张拉端宜在梁两侧交错设置。

15、竖向预应力宜采取反复张拉的方式进行,反复张拉的次数应以钢束的伸长值是否达到要求且是否可靠锚固而定。 16、竖向预应力孔道,压浆时应从下端的压浆孔压入,压力宜为0.3~0.4Mpa,且压入的速度不宜过快。

17、悬臂浇筑预应力梁的合龙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合龙施工前应对悬臂梁段的轴线、高程和梁长受温度影响的偏移值进行观测,并根据实际观测值进行合龙的施工计算,确定准确的合龙温度、合龙时间及合龙程序。

18、合龙时,宜采取措施将合龙口两侧的悬臂端予以临时刚性连接,再浇筑合龙段砼。合龙段的砼宜在一天中气温最低且稳定的时段内浇筑,浇筑后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

19、合拢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拆除墩梁临时固结装置,按程序完成体系转换和支座反力调整。

16.6悬臂拼装1、略16.7顶推施工1、略16.8整孔预制安装箱梁1、略16.9斜腿刚构1、略16.10拓宽梁桥改建施工

1、拆除既有桥梁施工过程中,不宜将大型施工机具置于既有桥梁上进行作业,施工时应采取临时封闭交通等措施。

2、对竖向结合面的接缝,可采取新设接头钢筋再浇筑砼的方式进行拼接,拼接浇筑新砼前,应采用清水冲洗旧砼表面使其保持湿润。

3、桥面铺装层,应包括新旧桥梁一起,进行全桥桥面铺装层施工。十七、斜拉桥1、略十八、悬索桥1、略十九、钢桥1、略二十、海洋环境桥梁1、略二十一、桥面及附属工程21.1一般规定

1、支座、伸缩装置等桥梁专用产品,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厂家制造,且在进场时应抽样检测。

2、桥面铺装施工时,运料车辆的等候排队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应避免车辆过于集中导致超载或偏载。21.2支座

1、支座的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规定。使用前应核对检查,不得随意拆卸支座上的固定件。

2、支座安装前,应对支座垫石的砼强度、平面位置、顶面高程、预留地脚螺栓、预埋钢垫板等进行复核检查,支座垫石表面应平整清洁。 3、支座安装时,应分别在垫石和支座上标出纵横向的中心十字线,支座应保持水平不得偏斜或脱空。

4、板式橡胶支座,安装时应注意顺桥面和横桥向方向,避免方向反置。同片梁板在考虑坡度后其相邻墩垫石顶面高程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3mm。梁板吊装时其底面应与支座密贴,否则应将梁板吊起重新调整就位安装,安装时并不得采用撬棍移动梁板。

5、盆式支座,梁板底面和垫石顶面的钢垫板应埋置稳固,垫板与支座间应平整密贴,支座四周不得有0.3mm以上的缝隙,并应保持清洁。活动支座安装前应采用适宜的清洁剂擦洗各相对滑移面,擦净后应在四氟滑板的储油槽内注满硅脂类润滑剂。

6、盆式支座的顶板和底板可采用焊接或锚固螺栓栓接在梁体底面和垫石顶面的预埋钢板上。采用焊接时,应对称、间断焊接。焊接完成后,对焊接部位应防锈处理。安装锚固螺栓时,其外露螺杆的高度不得大于螺母的厚度。 7、环形支座,略。

8、支座安装时,支座中心与主梁中线允许偏差2mm,支座顺桥向偏位允许偏差10mm,高程允许偏差±5mm,支座四角高差允许偏差小于1mm。21.3伸缩装置 1、伸缩装置安装预留槽口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锚固钢筋的位置应准确,伸缩装置安装前应将预留槽口清理干净。 2、伸缩装置在桥面铺装完成后,采取反开槽的方式进行安装。

3、伸缩装置安装前,应按照现场的实际气温调整其定位值。安装固定时,两侧过渡段的砼宜在接缝伸缩开放状态下进行浇筑,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已定位固定

第 19 页 共 24 页

的构件移位。

4、梳齿板式伸缩装置安装时,在气温最高时梳齿的横向间隙应不小于5mm,齿板间的间隙应不小于15mm。 5、橡胶伸缩装置,略。

6、模数式伸缩装置,其异形梁直线度应满足1.5mm/m、全长10mm/m的要求,不得扭曲,工厂组装,出厂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吊装位置应采用明显颜色标明,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接暴晒或雨淋雪浸,防止变形。应根据安装时的气温确定安装的定位值,用专用卡具固定,伸缩装置的中心线应与桥梁中心线重合。浇筑过渡段砼前应将间隙填塞,浇筑时应防止砼渗入伸缩装置的位移控制箱内。

21.4桥面防水与排水

1、防水层材料应在进场时检测,铺设前应清除桥面的浮浆和杂物。

2、防水层在横桥向应闭合铺设,底面平面应平顺、干燥、干净,防水层不宜在雨天或低温下施工。 3、防水层施工完成后,未达到规定的时间,不得开放交通。 4、泄水孔的顶面不应高于水泥砼铺装层的顶面。

21.5砼桥面铺装

1、沥青砼桥面铺装前,桥面应平整粗糙干燥整洁,铺筑前应洒布黏层沥青。

2、当采用刻槽方式增加沥青砼铺装层与砼桥面的啮合,提高其抗滑能力,刻槽宽度宜为20mm,槽间距宜为20m,槽深宜为3~5mm。

3、水泥砼桥面铺装前,应使使梁板顶面粗糙,清洗干净,并按要求铺设纵向接缝钢筋和桥面钢筋网。铺装时做面应采取防滑措施,分两次进行,第二次抹平后应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

21.6钢桥面铺装1、略。21.7桥面防护设施

1、对结构重心位于梁体以外的悬臂式防撞护栏,应在主梁横向联结或拱上结构完成后方可施工。 2、就地现浇的防撞护栏,宜在顺桥向每隔5~8m设1道断缝或假缝。 3、模板宜用钢模,支模时宜在其顶部和底部各设一道对拉螺杆。 4、宜采用坍落度较小的干硬性砼,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00mm。

21.8桥头搭板

1、桥头搭板下台后填土的填料宜以透水性材料为主,应分层压实。

2、浇筑搭板砼时,应按照搭板的坡度由低处向高处进行,振捣时应避免碰撞钢筋及模板。二十二、涵洞

22.1一般规定

1、涵洞开工前,应进行现场核对,当与设计不符时,应办理变更手续。

第 20 页 共 24 页

2、除岩石地基上涵洞外,涵洞洞身及基础均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竖直且上下不得交错,填缝料应具有弹性和不透水性,且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或盖板接缝处,沉降缝应贯穿整个洞身断面。

3、涵洞完成后,砌体或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涵洞洞身两侧的回填。涵洞两侧回填土不宜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夯填密实。填筑应同时对称分层进行,填筑的压实度不小于96%。涵洞顶部填土必须大于0.5m后方可通行车辆和筑路机械。 4、涵洞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流导流排水设施连接圆顺。

22.2砼管涵

1、砼圆管管节质量应符合表(混凝土圆管管节成品质量批准)规定。 2、管涵基础顶面应设置砼管座,管座的弧形面应与管身紧密贴合。

3、各管节应顺水流方向安装平顺,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下部内壁齐平。

4、插口管安装时,其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均匀,并安装特制的胶圈或用沥青麻絮填塞;平接管安装的接缝宽度宜为10~20mm,接口表面平整,并用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采用加大接缝宽度的方式满足涵洞长度要求。管节接缝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

22.3波形钢涵洞1、略。

22.4倒虹吸涵洞

1、倒虹吸管进出水口宜设置竖井及防淤沉淀井。施工时管节接头及进出口砌缝的质量应严格控制,不得漏水。填土覆盖前应做灌水试验。 2、倒虹吸管进出水口在完工后应及时上盖。

3、灌水试验渗水量符合表(倒虹吸管灌水实验渗水量限值)规定。

22.5拱涵、盖板涵

1、拱涵的拱圈和出入口拱上端墙的砌筑施工,应由两侧向中间同时对称进行。

2、拱涵盖板涵砼浇筑,如在涵长方向需分段进行浇筑时,施工缝应设在涵身的沉降缝处,现浇砼拱圈时,应对称浇筑,最后浇筑拱顶。 3、就地浇筑的拱涵和盖板涵,宜采用钢模板。

4、盖板预制施工时,应注意检查盖板上下面的方向,斜交涵洞应注意斜交角的方向,避免发生反向错误。 5、预制构件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方可搬运安装。

6、拱涵如先拆拱架再填拱顶土,应待拱圈和护拱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后,方可拆除拱架,且在拱架拆除时应先完成拱脚以下部分回填土的填筑;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进行拱顶填土。

6、拱涵如在未拆拱架情况下填拱顶土,应待拱圈和护拱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后,方可进行拱顶填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拆除拱架。22.6箱涵 1、箱涵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拆除支架;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涵顶回填土。22.7涵洞接长1、既有涵洞与新建涵洞连接处应按沉降缝处理,接长涵底应与既有涵底顺接,并符合设计要求的涵底纵坡。二十三、通道桥涵23.1桥涵顶进施工1、略23.2防水与排水1、略二十四、冬期、雨期及热期施工

第 21 页 共 24 页

24.1一般规定

1、施工前应及时掌握气温、雨雪、风暴、汛情等预报,制订紧急预案。

24.2冬期施工

1、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气温昼夜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时,钢筋、预应力、砼、砌体等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的措施。严寒期不宜进行施工。 2、冬期施工期间,地基在基础施工和养护时,均不得受冻。

3、冬期施工时,焊接钢筋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进行时最低温度不宜低于-20℃,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刻接触冰雪。冷拉钢筋、张拉预应力筋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5℃。

4、搅拌设备宜设在气温不低于10℃的厂房或暖棚内,拌制砼前及停止拌制后,应采用热水冲洗搅拌机。集料宜堆放在棚房内,防止出现冰块。当材料原有温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首先考虑对拌和用水加热(最高60℃);再考虑对集料加热(最高40℃);水泥仅能保温不得加热。

5、冬期搅拌砼时,集料不得带有冰雪和冻结团块,加料顺序应先集料、水,稍加搅拌后再加入水泥,且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时延长50%,砼拌和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

6、采用蓄热法养护时温度不得低于10℃,采用蒸汽养护时温度不得低于5℃。

7、喷射砼作业区的环境温度和进入喷射机的材料温度应不低于5℃,已喷射的砼强度达到5Mpa前不得受冻。

8、冬期一般砼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前,不得受冻。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结构或结构表面系数不大于15m的结构,宜采用蓄热法养护。采用蓄热法加热时,不应往砼和覆盖物上洒水,每昼夜至少测定养护温度4次。 9、采用蒸汽加热养护时,砼养护温度不宜超过80℃。

10、采用暖棚加热时,应有有防火防煤气中毒的安全防护措施,暖棚内温度不低于5℃,且宜保持一定湿度。 11、对掺用防冻剂的砼,在负温条件下严禁洒水,外露表面应采用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双层覆盖养护。 12、灌注桩在冬期施工时,砼不得掺抗冻剂,灌注时砼拌和物温度不低于5℃。 13、砌体冬期施工时,砂不得含有冰块或冻结团块,搅拌时间宜比常温增加1倍。 14、砼除应预留标准试件外,尚应抽取相同数量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

-1

24.3雨期施工

1、雨期施工,应提前准备必要的防洪抢险器材、机具、遮盖材料,对水泥钢材应有防雨防潮措施,对施工机械应有防止洪水淹没等措施,施工场地和生活区应设置排水设施,同时制订安全用电规程,严防漏电触电;雷区应有防雷措施。 2、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宜逐段、分片、分期施工。 3、雨期基坑开挖时,坡顶应设挡水埂,基坑内应设集水坑。

4、雨期水中基础施工,应防止洪水淹没或冲毁施工作业平台及施工设备。

5、水泥储存应防雨防潮,砂石集料的含水率检测每个台班不少于1次,雨后拌制砼应先检测后拌和。24.4热期施工 1、当昼夜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时,砼工程和砌体工程应符合热期施工规定。

2、热期施工砼,应对水泥和砂石集料等遮阳防晒,或对砂石料堆喷水降温,对拌和水采用冷却装置,对水管及水箱应设置遮阳或隔热设施。

第 22 页 共 24 页

3、热期配合比的设计,应考虑高温对砼坍落度损失的影响。

4、热期砼宜在棚内或气温较低的夜间进行搅拌,砼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浇筑完成后应在其表面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薄膜使砼表面保持水分,初凝后应增加覆盖浸湿的粗麻布或土工布,继续洒水保温养护。

5、砼结构拆模后洒水养护宜采用自动喷水系统或喷雾器,除非当地缺少足够的清洁水,否则不得采用喷洒养护剂的方式对高强度砼和高性能砼进行养护。 6、热期砂浆宜随拌随用,气温超30℃时,宜在2~3h内使用完毕。

二十五、安全施工与环境保护

25.1一般规定

1、在制订桥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时,应同时制订保证施工安全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

25.2安全施工

1、施工前应对各种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专项方案,对存在重大安全事故危险源的工程应建立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2、用于工程施工的临时驻地、作业场区、临时道路等选址,应避开易发生自然灾害或地质灾害的地点。 3、施工区域内的临时道路应保持通畅,按批准设计选址,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标志。

4、施工区域内的临时用电设施应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施工区域内应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

5、施工区域宜与周边环境隔离,出入口处应有专人管理,边通车边施工的地段应进行交通导流方案设计,并应设置交通防护、警示、引导标志,必要时应实施交通管制。

6、施工作业所用机械设备,应定期检查检验,对特种设备应符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规定。

7、施工作业人员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和安全培训,作业时应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进入施工区域内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使用劳动安全防护用品。

8、单项工程,包括辅助结构和临时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9、在平台、围堰、基坑的边沿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10、高处作业,施工前应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高处作业时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高处作业时设置的走梯通道,应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冻措施,高处物料应堆放平稳,高处可能坠落的物件应加撤除或固定且不得向地面随意抛掷。 11、高处拆除模板时,应设置警戒区,拆除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12、六级以上大风天气、浓雾、暴雨、暴风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应进行高处作业。 13、在通航的江河上施工时,应符合现行《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14、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宜编制用电组织设计,当低于上述要求时,可仅制订用电技术方案和电气防火方案。 15、施工用电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380/22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且应采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装置,开关箱以下为用电设备。电力系统应用TN-S接零保护和二级漏电保护。

16、配电线路应架空架设,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五芯电缆或埋地或架空,电缆直埋地敷设深度不宜小于0.7m,配电线路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或其他设施上,

第 23 页 共 24 页

各种线路均有短路和过载保护。

17、现场电源线接头应采用绝缘胶带包扎良好。

18、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箱设置,配电箱和开关箱宜装设在干燥通风无外来物撞击地方,箱内应设电源隔离开关、短路保护器、过载保护器,总配电箱和开关柜中还应设置漏电保护器,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或插座直接控制2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19、对施工现场的起重机、龙门吊等机械设备,以及钢支架、钢管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工程金属结构,应按有关规定安装防雷装置,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30Ω。

20、使用220V碘钨灯照明应固定安装,安装高度应不低于3m,距易燃物不小于500mm,并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 21、夜间施工时,对影响车辆行人通行安全的施工部位,应设置红色警戒照明灯。 22、施工现场用电应由专职电工操作,电工应持证上岗。 23、起重吊装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4、起重机械进入现场后应检查验收,并进行试运转试吊。

25、起重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起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6、工地现场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办法,工地应划分消防安全责任区。

27、雨季施工作业时应采取防雨、防洪、排水及防雷电的安全防护措施,冬期施工应采取防滑、防冻的安全防护措施,高温季节施工时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25.3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2、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如施工废水、污水,不得随意排放。

3、水中筑岛在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将填筑土挖掘清除。钻孔桩施工时应防止泥浆外溢。 4、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控制空气污染及噪声污染。 5、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应立即报告当地文物部门。 5、施工时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严格遵守护林防火规定。

二十六、工程交工1、交工验收前,应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凡不符合设计、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的质量缺陷均应进行整修和处理,保证工程的交工验收能正常

进行。附录B2、砼配置强度计算砼施工配置强度fcu,0计算

fcu,0≥fcu,k+1.645σ式中:fcu,0 -砼配制强度(Mpa)fcu,k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砼强度标准差(Mpa),当砼强度等级C20~C35时取值为5.0 Mpa

第 24 页 共 2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mc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