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小水滴的旅行

更新时间:2024-03-06 1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7、小水滴的旅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水循环》的最后一课。遵循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以学生对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不同状态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研究小水滴的不同变化,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教科书展示“露和霜”、“雾和云”、“雨和雪”三个专题研究方案,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专题研究。在选择研究专题上给学生一个指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自行确立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进行探究。每个研究专题既是整个课题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课的内容较多,所设计的实验活动也较多,为了便于学生细致地探究,分为两课时来完成。 学情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丰富。面对这些变化,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也很少去问个为什么,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被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忽视了。其实,只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同样趣味横生。基于学生现状的分析,有意识引导学生从自己熟知的“蒸发”、“沸腾”、“凝结”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开始探索,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获得对水循环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当前所承认的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能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

2、通过探究云、雾、雨、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3、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水不同形态的图片,欣赏水的形态美。观察生活中水的状态变化。 2、了解露和霜的形成,调查露和霜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雾和云的形成,调查雾和云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准备:自制《小水滴的变化》、《雾和云》课件

探究材料:酒精灯、火柴、方座支架、烧杯、试管夹、瓷盘、平底烧瓶、三脚架、玻璃管、易拉罐、温度计、冰块、盐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图片: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上,有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滴。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欣赏小水滴在自然界里一种美的形态,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小水滴变化的奥秘,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一: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化莫测,它会变成什么呢?

师: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成什么呢? 学生猜想。`

猜想后,让学生充分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水的不同形态图片。 教师播放课件《小水滴的变化》: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雨、雪、霜、露等形态存在着。

学生观看。

[学生欣赏水不同形态的美,其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回顾,使学生意识到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状态旅行着。]

活动二: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中出现呢?

谈话:我们知道了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形态的存在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讨论、猜想。

师:我们用什么方式检验猜想呢?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

教师小结:我们所设计的研究方案,可以归结为三个:研究露和霜的方案、研究雾和云的方案、研究雨和雪的方案。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习惯、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体验等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使学生的探究途径更广。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研究方案(一)

活动一:交流露和霜的资料。

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露和霜的资料。

在学生表达、交流信息资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同学搜集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的内容等,相互倾听,交流看法。

学生提出问题: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露和霜形成的过程一样吗? 教师组织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猜测。 学生设计制造露和霜的实验方案。

[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彼此搜集的信息资料和想法,让学生能依据现有的证据和经验对露和霜的形成提出预测。]

活动二:我们想办法制造露和霜。

谈话:我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先来制造露。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动手制造露。

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比较得出的结果,与猜测的异同点。

[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收集数据检验预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解事物的手段。]

师:我们已经成功地制造了露,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方案,来制造霜吧。 学生设计方案,制造霜。 教师适时指导。

[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探究霜的方案,确定人员分工,选择实验工具,给予学生更大自主的空间。]

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汇报观察结果。 比较得出的结果,与猜测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在表达交流探究结论的基础上,将结论与预测相比较,找出结论与预测哪些异同点,从结论中发现新的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发现露和霜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分组完成表格后,进行充分的交流。

[让学生知道在整理数据信息时,不但要把露和霜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而且还要把露和霜形成条件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体验到用这种方法来分析事物,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研究方案(二)

活动一:我来介绍雾和云

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雾和云的资料。

教师播放《雾和云》的课件。 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并通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在感知雾和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活动二:想办法制造雾。

谈话:我们来猜想雾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

师:我们设计实验方案,来制造雾。 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而后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并和猜想的雾的形成比较出异同点。

[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制造雾,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及时搜集数据,而后加以整理和进行初步的分析。]

师:我们来说说雾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相互交流后,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我们知道: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谈话:我们来推测空中的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推测自然界中,低空中的雾和高空中的云的形成过程。

教师讲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会结成许多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在低空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学生通过课堂探究获得的证据,结合已有的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对自然界中的舞和云作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采取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搜集有关雨和雪的资料: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对动植物的影响等。 教师准备:自制课件《雨雪与生活的关系》、《水循环》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做个有趣的实验,模拟降雨过程。

谈话:我们知道了露和霜、雾和云的形成过程,再来猜测猜测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测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师: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模拟降雨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汇报交流探究现象和探究的结果。

学生通过交流、分析、归纳,获得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的认识。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猜测与探究结果的异同点。

[让学生通过模拟雨的探究活动,不但获得对雨成因的认识,而且亲身体验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降雨模拟实验,来推测推测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来。

教师讲解:雨来自云,当云中的这些小水点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向下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提问:我们知道了雨的成因,那么雨和雪有什么不同呢?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推想出雪的成因。

教师小结:在寒冷的冬季,低空气温在0℃以下,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不会融化,这就是雪。

[学生根据模拟实验获得证据,对自然界中雨雪的成因进行推想,而后表达与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意在培养学生根据证据和逻辑推理作出推论的能力。]

活动二:雨和雪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我们来谈一谈在下雨天和下雪天时的感受? 学生雨雪天的生活体验谈感受。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雨雪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资料。 学生交流资料。

教师播放雨雪与生活关系的资料。

[引导学生对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表达与交流,使学生感悟到雨雪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谈话:我们知道了雨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需要雨时候,还可以进行人工降雨,我们一起来看人工降雨的资料卡。

学生学习资料卡。

[知道学生认识什么是人工降雨,使学生意识到运用科学技术可以服务生活,从而唤起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的关注,培养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事情的意识和态度。]

活动三: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旅行。

谈话:通过上面的研究活动,我们已经知道小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学生多种形式交流:画小水滴旅行路线图、文字描述、制作模型等方式表达。

[让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思维加工,然后用他们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描述探究结果,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表达与交流的技能。]

谈话:我们一起来学习水循环的资料卡。 教师播放《水循环》的课件。 学生学习水循环的过程。 师:我们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与学习的水循环资料卡相比较,来检查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学生进行相互比较、交流、汇报。

[让学生将探究结果与关于水循环的科学观点相比较,以检查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修正自己的解释,从而使学生自己构建的观点与当前科学知识相一致。]

活动四:水循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组关于水循环对生活关系的图片,提问: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图片来回答问题。

[让学生意识到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既有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讨论:水在自然界不停地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 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教师播放课件《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来增强学生的节水观念。

[让学生意识到,尽管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节约淡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拓展活动:

让我们来举办一期主题为“小水滴的循环旅行”班报吧! 板书设计:

27、小水滴的旅行

露 霜

雾 云 雨 雪

蒸发 冷凝 降水 地表径流

课后反思:

猜想是带有创造性的想象,它是建立在已有事实的基础上,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某种程度的假设。猜想是创新的前奏,学生们提出的各种猜想越多,离发现科学结论的距离就越近。即使猜想是错误的,也会为提出更多的猜想而创造灵感。因此,我尝试着把猜想引入课堂。

小水滴的旅行是按照“提出猜想——设计研究方案——依据研究方案进行探究——交流与表达——水循环与人们的关系”的思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露、霜、雾、云、雨、雪的形成过程,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猜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在循环变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我们不是为了纯粹的爱好而让孩子们去向实际存在的事物学习或是去收集各式各样的实例,而是希望让孩子们经过多年的教育学会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与他们生活的社会相适应,使他们在生活中,在将来,都会自行探索、创造,利用已有的智慧解决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ma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