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雅礼中学2008届高三语文1月质检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13 00: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湖南省雅礼中学2008届高三语文1月质检试卷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结束只交答卷。)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年伊始,湘江河畔的挪亚游轮上人头攒(zuán)动,大批韩国游客聚在甲板上观赏湘.江两岸的美景,不时发出赞叹声。
B.婴童用品产业之所以如此耀眼,除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还因为其利润丰厚。在一些大型商场里,孕婴儿童用品价格不菲(fěi)。高昂的婴童用品价格在不少人心中打下了暴利的烙..
(luò)印。 C.省儿童医院专家昨日提出,涂改液(yì)中所含的苯和甲苯对人体肝脏、肾脏等会造成.危害,学生应尽(j?n)量避免使用涂改液。江西省消协日前也发布消费预警,提醒中小学生.慎用涂改液。
D.有一年,皇明集团公司招聘了500多名应(yīng)届大学毕业生,因为(wèi)受不了在..一线磨练的艰苦,先后走掉了300多名。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甄别阅读中的陷阱,引导学生绕开陷阱,另辟蹊径,是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个迫切任务。
B.其实,要弄清这些史实不用珍本密籍,翻翻《清史稿》之类就可以查到的。演讲中,不要因为讲得兴起,就信口开河,学问是件严肃的事。
C.据岛内媒体报道,法院的判决说,赵建铭利用身份及权力作内线交易,在被起诉后更作诡辨,既毫无悔意,态度也未见良好,因此重判入狱6年。
D.一条蜿蜒的小溪顺着山路爬行,周围山峦叠障,笼在如烟似雾的小雨中,如同一个朦胧的绿色神话世界。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陈润儿对《长沙晚报》当前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他说,报社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怎么改?万变不离其宗,党的喉舌作用不能改,媒体的主流作用不能变。 B.此君最近被捕,警方发现他私藏军火,其规模可媲美一个小型军火库。
C.我的父亲1963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出身不好,便榜上无名,只能成为高等学府的门外汉。
D.他这些年如天马行空般在国内国外四处游历,见识增长了不少,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使这种创造达到了登峰造极。
B.网络运作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C.现在的医学理论着实让人震惊:不仅可以给患不治之症的人移植胎儿细胞,不久的将来,胚胎移植还能创造奇迹——医治帕金森综合症、中风、糖尿病等疑难病症。
D.航空公司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后,飞机的油耗不仅大大减少了,而且飞行速度也有所提高。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保护性耕作背后的环境压力
有关专家指出沙尘暴的源头主要是尘源,它主要来自农田和退化的草地,而不是沙漠。传统耕作方式一般需要通过翻耕、耙蘑将土地整得细碎、平整,令地表干净整洁。这种地块下雨时容易产生径流,冬春季节遇到大风时容易发生风蚀,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尘源。
传统农业对秸秆的处理一般采取焚烧、收割或打碎秸秆后再翻地耙平等方法。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也是对资源的浪费,而将秸秆收割或打碎都要使用机器,耗费大量能源。收割过后,地表失去作物的保护,进入“裸露休闲”状态。而农田土壤表面几厘米的土是最肥的,干燥的土壤很容易被风刮走,这不仅白白浪费资源,也造成环境污染。
把秸秆卖给造纸厂或作为燃料,这样做从经济效益上看比堆在地里好。秸秆不还田会使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为了保证产量,就只好增加化肥使用量,导致我国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的化肥用量是世界上最多的。过多地施用化肥还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因此,从全局、长期考虑,治理沙尘暴的花费要比利用秸秆带来的效益多得多。
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一种叫做保护性耕作的方法。核心是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所以,保护性耕作无须做耕地、耙地、清理秸秆这些工作,节省了耕地耙地所消耗的成本。在产量方面,采用保护性耕作,平均可增加10%左右。虽然产量增长在地区之间、作物种类之间存在差异,但至少不会减产。
实施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节约成本,按每个农户7亩地、每亩地能增产节本100元计算,一年能够增加的收入为700元。“最大的好处还是在环境效益上。实施这一技术后,水分利用率平均增加12%,农田扬尘减少50%以上。”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山西省进行系统的保护性耕作试验。2002年,农业部在西召开全国第一次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目前,示范县数量已经发展到167个,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
为改善北京市生态环境、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2006年到2008年,北京市所有耕地都将逐步使用保护性耕作法。
然而,即使在现在,让农民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仍然有难度。免耕播种后,种子已经发芽出苗,而且长得很好。可是有的农民仍然会把秸秆拣出来烧掉。问起原因,他们也答不上来,
只是说“放在地里难看”。
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老百姓从接触到接受并且自觉实施保护性耕作,一般需要5到7年甚至更长一些的时间。
我国实施保护性耕作应该有政策的引导和扶持。首先要转变农民的思想意识,而这需要较长时间的政策引导;第二,我们要解决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手段,也就是机器的问题,因为保护性耕作将大量秸秆留在地表,如果没有机器作业,最终很难被农民接受,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农村地块小、拖拉机动力小、农民经济条件差的现实,创新设计方法,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免耕播种机;第三,国家还应鼓励农机大户购买保护性耕作所需的机器。 5.下面对“传统耕作方式”的缺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将土地整得细碎平整,冬春季节容易发生风蚀,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尘源。 B. 导致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增加;而增加化肥使用量,降低了粮食品质。 C. 把秸秆卖掉或作为燃料,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容易造成土地贫瘠。 D. 将秸秆焚烧、收割或者打碎后再翻地,都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耗费。 6. 面对“保护性耕作法”本质特点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耕种,可以增加粮食产量10%左右,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B.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节约处理秸秆、购买化肥、灌溉用水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C.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
D.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水分利用率增加,农田扬尘减少,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7.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 将秸秆留在地里,能很好地保护土壤,使土壤不致进入“裸露休闲”状态,并有助于保持土地的肥力。
B.采用保护性耕作法耕种,可以使作物产量增加,虽然产量增长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差异。 C. 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出现农民觉得“秸秆放在地里难看”而要把它们拔掉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不容易接受新事物。
D. 采用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价值在于大量减少农田扬尘,截断沙尘暴部分尘源,从而降低沙尘暴的强度和频率。
8.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北京市将用三年时间逐步使所有耕地都使用保护性耕作法,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将得到根本性提升。
B. 我国保护性耕作法的研究已经走过由试验到有167个示范县的历程,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全国大部分耕地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已是指日可待。
C. 如果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扶持、推广保护性耕作法,并扶持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究、生产和购买,将使农民逐步自觉实施保护性耕作。
D. 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作物产量增加,农田扬尘减少,农民生活质量和当地空气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礼记·学记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①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②,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③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④朋逆其师,燕辟⑤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4)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5)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难,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6)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该进学之道也。
注:①斅Xiào:教导。 ②孙:同“逊”,顺序。 ③扞(hàn)格:互相抵触,格格不入。 ④燕:郑玄注“燕犹亵也,亵其朋友。”亵,轻慢不庄重。 ⑤辟:同“僻”,跟人合不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终始典于学 典:典范 B、道而弗牵则和 和:关系融洽 ..C、相观而善之谓摩 摩:切磋 D、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逆:违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此之谓乎 其言也约而达 ..B、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禁于未发之谓豫 得复见将军于此。 ..D、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所涉及到的教育思想文中全都有论述的一组是( )
①学习要持之以恒 ②学习要用心专一 ③教师要因材施教 ④学习要循序渐进 ⑤教师要启发引导 ⑥学习要勤学好问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3)(5)节分别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原则和学生易出现的偏向及教
师必须了解学生并加以补救的道理。
B、第(4)节的“故君子之教喻也”一句的意思是“所以君子的教育是晓喻别人”。而晓
喻别人的正确方法是:开导(“道”)、勉励(“强”)、启发(“开”)。
C、“人不学,不知道”“学者有四失”“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上述四个加点的词的古今意义都是不相同的。
D、上述几段文字讲道理时多用对比,比喻,得出简明的结论。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文中的某些论述具有辩证的思想。
第Ⅱ卷 (114分)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①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子夜吴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⑴结合诗境分析“玉关情”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关于此诗结尾两句,古人有不同的评说。清人田同之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含浑无尽(《西圃诗说》)。”沈德潜说此诗后两句“不言朝廷之黩武,而言胡虏之未平,立言温厚”(《唐诗别裁集》)。你认为此诗末二句可否删去?你赞成谁的看法?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句1分)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②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③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④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 ⑥屈平 ,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鸟啼 [英] 劳伦斯
严寒持续了好几个星期,鸟儿很快地死去了。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被隐秘的老饕吃净了。
突然间,一个清晨,变化出现了。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这声音显得有些吃力,仿佛还没有从严冬的打击下缓过气来。黄昏时,从河床的蔷薇棘丛中,开始传出野鸟微弱的啼鸣。
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的一层鸟的尸体的时候,它们怎么会突然歌唱起来?从夜色中浮起的隐约的清越的声音,使人惊讶。当大地仍在束缚中时,那小小的清越之声已经在柔弱的空气中呼唤春天了。它们的啼鸣,虽然含糊,若断若续,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苍穹。
冬天离去了。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早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新生活在鸟儿们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它开辟了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沉默,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退去。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光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摇曳。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喊出了崭新的生活!生活!
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以及重压在我们身上的酷冷。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即使当我们凝视那些散落遍地、尸身不整的鸟儿腐烂而可怕的景象时,屋外也会飘来一阵阵鸽子的咕咕声,那从灌木丛中发出的微弱的啼鸣。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撤退。我们耳中充塞的,是新生的造物清明而生动的号音,那造物从身后追赶上来,我们听到了鸟儿们发出的轻柔而欢快的隆隆鼓声。
世界不能选择。我们用眼睛跟随极端的严冬那沾满血迹的骇人的行列,直到它走过去。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们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来到我们身边。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
那些强者将跟随冬天从大地上隐遁。春天来到我们中间,银色的泉流在心底奔涌,这喜悦,我们禁不住。在这一时刻,我们将这喜悦接受了!变化的时节,啼唱起不平凡的颂歌,这是极度的苦难所禁不住的,是无数残损的死亡所禁不住的。
多么漫长漫长的冬天,冰封昨天才裂开。但看上去,我们已把它全然忘记了。它奇怪地远离了,像远去的黑暗。看上去那么不真实,像长夜的梦。新世界的光芒摇曳在心中,跃动在身边。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恐怖。我们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残害。我们知道生命的肉体被撕裂,零落遍地。所有的毁害和撕裂,啊,是的,过去曾经降临在我们身上,曾经团团围住我们。它像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它缠在我们周身,像蝙蝠绕进我们的头发,逼得我们发疯。但它永远不是我们最深处真正的自我。我们就是这样,是银色晶莹的泉流,先前是安静的,此时却跌宕而起,注入盛开的花朵。
生命和死亡全部不相容。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继而,一股新的浪头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死亡攫住了我们,一切残断,沉入黑暗。生命复生,我们便变成水溪下微弱但美丽的喷泉,朝向鲜花奔去。当炽烈而可爱的画眉,在荆棘丛中平静地发出它的第一声啼鸣时,怎能把它和那些在树丛外血肉模糊、羽毛纷乱的残骸联系在一起呢?在死亡的王国里,不会有清越的歌声,正如死亡不能美化生的世界。
鸽子,还有斑鸠、画眉……不能停止它们的歌唱。它们全身心地投入了,尽管同伴昨天遭遇了毁灭。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死去的,就让它死去。现在生命鼓舞着、摇荡着到新的天堂,新的昊天,在那里,它们禁不住放声歌唱,似乎从来就这般炽烈。
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爆发。在心底,泉流在涌动,激励着我们前行。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它从陌生的地方来,降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乘上了从天国吹来的清新柔风,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16、第11段中说,“我们就是这样”,句中的“这样”指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有许多比喻,说说下面两个比喻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4分) (1)“它像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缠在我们周身,像蝙蝠绕进我们的头发,逼得我们发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开头的两个自然段,作者把鸟啼安排在怎样的环境之中?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鸟啼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启示,试分条陈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章赏析(16分)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
(1)《鸟啼》的主旨及其表达 (2)简析《鸟啼》的语言特色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情味,是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常使人觉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作为高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人情味”?你有过这方面的真切体验吗?
以“人情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雅礼中学2007届高三1月质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A攒zuán—cuán;B烙luò—lào;C液yì—yè)
2.A(B密籍—秘籍;C诡辨—诡辩;D障—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障,障碍。) 3.A(“媲美”指美好的程度差不多;“门外汉”指某方面的知识还未入门的外行,不是指门外的汉子。“天马行空”比喻才气横溢不受拘束或言过其实、脱离实际)
4.C(A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境界”,另外,“登峰造极”含有“达到”之意,与前面的“达到”有重复之嫌;B修饰语“越来越多地”与中心词“引起”不搭配。D“不仅”应置于“油耗”之前,再删去“的”)
5.D.“都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耗费”以偏概全。 6.C.其他三项都是运用保护性耕作法的结果。 答非所问。
7.C.主要原因是农民观念没有跟上。能用保护性耕作法耕种,说明他们能接受新事物。 8.C.(A.“北京的空气质量将得到根本性提升”夸大结果; B.“全国大部分耕地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已是指日可待”夸大结果。D.“农民生活质量和当地空气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无中生有。
9、解答:选A。典:动词,作为准则,句意是“心里想着从始至终把学习作为行动准则”。 10、解答:选C ,两个“于”都是介词,均译为“在”。A 项“其”,前者是表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后者是代词“他的(教师)”。B项“以”,前者是介词“用、拿”;后者是表
目的的连词,“用来”。D项“之”,前者助词,取消独立性;后者是第一人称代词“我”。
11、解答:选B。含②和⑥的不能选,文中没有论述“用心专一”和“勤奋学习”这两点,其他的都有。如“念终始典于学”这一句讲的是学习要持之以恒。如文中的第(5)节讲的是教师要了解学生,也就是要因材施教。如“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逊’即‘顺’的意思)”讲的就是循序渐进。文中的第(6)节主要论述了“善问”和“不善问”。文中的第(4)节“道”“开”讲的就是启发引导。
12、解答:选C。“从容”的古今义相同,都是“从容不迫,镇静,不慌不忙”的意思。“知道”句中意思是明白道理,今义是懂得;“学者”句中意思是求学的人,今义是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节目”句中意思是交叉有结的地方,今义是文艺演出或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送的项目。
13、翻译(9分,每句3分)
①解答:译为:教书的人,是使(学生)发扬长处并纠正他们的失误的人(或“教育,就是增长学生的知识并且挽救他们的失误”)。要点:判断句1分;“长善”:译为“使好的更好”“发扬长处”“增长知识”等均可,1分;“救”译为“挽救,纠正”,1分。
②解答:译为:“(教)不善于学习的人,师长很辛苦,而效果反而减半,学生们又都归怨于师长。”要点:“而”:表转折,但,1分;“从而”:随后、接着,就,1分;“怨之”:归怨(埋怨)师长,1分。
③解答:译为:知道困惑,然后才能加强自己。“知困”1分,“自强”1分,句意连贯1分。
附:译文
(1)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因此,古代的王者建立邦国,君临百姓,以立教立学为先务。《尚书·兑命》说:“自始至终都要想着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2)即使有佳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至善的道理,不学,就不明白它好在哪里。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教人,然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困惑。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困惑,然后才能加强自己。所以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增长的。《尚书·兑命》说:“教和学各是学问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3)太学教人的方法是,在欲望未产生之前就预先禁止,叫做预防。正逢可以教育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适时。不超过限度进行教学,叫做顺序。相互观摩学习以提高自己,叫做切
磋。这四种就是使教育兴盛的方法。欲望已经产生,然后再加以禁止,就像冰冻三尺的地,其学格格难入,教育也不起作用。适当的学习时机过后再学习,即使勤学苦练,而且难以学成。杂乱无章的学习而没有顺序,就会使头脑混乱而失去条理。单独学习而没有学友,就会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不敬重同学和师长,就会违背师训,荒废学业。这六项就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
因。君子既了解教育兴盛的原因,又了解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4)所以君子的教育是晓喻别人,加以引导而不强制,让人勉励学习又不使之压抑,加以启发又不直接告诉结论。引导而不强制就会关系融洽,勉励学习而不使之压抑就会平易近人,加以启发而不直接说出就会使人思考。融洽可亲,平易近人,可以说是善于晓喻了。
(5)学习的人可能会出现四种失误,教学的人必须了解。人在学习时,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看得简单,有的失之于畏难而让。这四种过失,想法没有相同的,知道了具体的想法,然后才能挽救其所失。教育就是增长学生的知识而挽救他们的失误。
(6)善于歌唱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歌声。善于教育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教育所使用的言语要简练而使人通晓,隐微而使人受益,使用譬喻而让人明白,这才能使学生继承师志。教善于学习的人,师长很闲适,而效果却倍增,学生们又都归功于师长。教不善于学习的人,师长很辛苦,而效果反而减半,学生们又都归怨于师长。善于发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较软的地方开始,再砍枝于交叉和有结的地方,时间一长,木头自然脱落分开。不善于发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答问的人如同撞钟,轻轻叩击,钟声就小,重重敲打,钟声就大。问者要从容不迫,答者才能回答得详尽。不善于答问的人与此相反。这都是使学问得以进益的方法。
14、古诗鉴赏(6分,每小题3分)
⑴“玉关情”三字明点良人服役的地点和思妇的相思苦情,实乃蕴蓄深厚:思妇对久别丈夫的思念,对征人冷暖的关切,对早日团聚的盼望,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诸般情意尽在其中。
⑵①赞成田氏的看法,末二句可删,以“玉关情”作结,留下悠悠余韵,诗风含蓄,耐人寻味;②赞成沈氏的看法,末二句不可删,诗歌末二句借助一个思妇盼望“良人”早日归来的心愿揭示了埋藏在万千捣衣女子心底的共同愿望,表现了战争给无数家庭带来的痛苦,抒发 了人民大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删去此二句,势必会削弱诗歌的思想性。
15、默写(6分,每句1分)
①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②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⑤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⑥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16、(3分)
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耐得住漫长的寂寞与恐怖,永远不会被冬天征服,一到春天就会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活力。
17、(4分)
答:(1)残暴的冬天曾给我们带来沉重的毁灭般的打击。 (2)冬天曾使我们遭受难以摆脱的痛苦。 18、(4分)
答:作者把微弱的显得有些吃力的鸟啼,放置在一个严寒持续、鸟尸横陈的冬天里。(2分)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用反衬的手法证明生的强大,鸟啼,是作者对顽强的生命的礼赞。(2分)
19、(6)
答:(1)不必畏惧严寒、死亡和痛苦。
(2)春天不能抑制,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3)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4)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20、写作要点提示:
(1)《鸟啼》的主旨及其表达
文章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活力的由衷赞美。作者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指出春天必然来临,启示人们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即直面死亡,顽强生活)。
作者先刻画严寒过后,百鸟死亡的严酷场景,同时用形象的语言写出鸟类正在冲破严寒,孕育新生,迎来生命的春天。鸟儿不停地啼鸣,汇聚成一个声音的洪流,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这一大部分里,“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昭示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第二大部分则用议论抒发情感,揭示生命与死亡的哲理关系,告诉人们,生死是自然规律,像春天不能抑制一样,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而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2)简析《鸟啼》的语言特色
不必说作者运用拟人等手法,将鸟人格化,将自然人格化;也不必说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严冬的鸟尸(喻死亡)与暖春的鸟啼(喻新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借此启示人们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这里仅从设问与比喻角度作些分析。
巧于设问
或用设问承上启下。比如,第3段开头“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的一层鸟的尸体的时候,它们怎么会突然歌唱起来?”一句,紧承第一、二两段,用设问将文意推进一层,自然引出下文。
或用设问引人深思。比如,第5段写到,“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它引发读者思考,让人联想到严冬终将消逝、春天定会来临,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活力的由衷赞美。
长于比喻
比如,第11段“多么漫长漫长的冬天……它向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盆倾盆大雨。它缠在我们周身,像蝙蝠绕进我们的头发,逼得我们发疯。”用了一连串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漫长、可怖。
又如,第5段写到:“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显然,作者将鸟啼比喻成泉水,而由弱而强的鸟啼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所以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化听觉为视觉,极具美感。
句式的灵活运用,也使语言文采斐然,清新活泼中蕴涵理性的光芒。
第9段“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们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整散结合,形象而有力地昭示出春天旺盛的生命力。
正在阅读:
爆款打造的思路方法 - 图文03-18
开展植树节活动总结2022年04-04
3dmax复习单项选择题03-29
感谢对手作文800字07-08
网上申报海关缴款书稽核操作说明12-18
一、地图代码使用方法08-07
《现代控制理论》习题册04-30
妇产科考试试题及答案07-28
巧借绘本阅读,提高中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07-0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雅礼中学
- 湖南省
- 质检
- 试卷
- 高三
- 语文
- 2008
- 2016年5月份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课后习题答案
- 2016年互联网广告自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 旅游客源国教案11
- 函授工程力学试题A
- (最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试题
- 戴尔的行业模式案例分析
- 铁凝小说《逃跑》阅读
- 中山大学本科生实习报告书模板
- 十七大报告(必背的重点,推荐啊)
- 2018内蒙古专技续教育答案多套试题
- 市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
- 第1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
- 中国法律思想史
- 带传动例题与自测题
- 专案立功事迹材料
- 试论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发展趋势
- 班主任基本功竞赛面试题(精彩亮相)
- 国家文物局(90)文物字第248号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定额
- 201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词(带拼音)
- 口腔医学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规划 申报书